(知识通关练)(含解析)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知识通关练)(含解析)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知识通关练)(含解析)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知识通关练)(含解析)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知识通关练)(含解析)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知识通关练)(含解析)高二语文统编版选

择性必修下册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第三单元(知识通关综)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应用(共28分)

1.(3分)(22-23高二上•青海海南•阶段练习)下列加

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险衅(xin)祚薄(zu6)床芽(ru)茕茕孑立(qi

6ng)

8.洗马(*1)逋慢(bd)拔擢(zhu6)终鲜兄弟(xi

dn)

C,优渥(wd)期功(qI)闵凶(min)逮奉圣朝(d

ai)

D,伪朝(wei)矜悯(jin)郎署(shU)猥以微贱(w

ei)

2.(3分)(20-21高二下•全国•课时练习)下列诗文中,

借用典故来表情达意的一句是()

A.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B.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

C.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

表》)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闷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周《逍

遥游》)

(本题9分)(20-21高二下•全国•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

文字,完成小题。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

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出的空中楼阁。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

南北,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桃花源: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

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

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陶渊明在归隐前

也不是没有过政治,读书人谁不想建功立业?他一上任就

地搞改革,结果却引来了各种麻烦。陶渊明因不愿向督邮“折腰”,

当天即辞官而去。从此,他就一直在乡下种地、读书、思考,终于在

他57岁时写成的《桃花源记》。陶渊明不是政治家,却勾勒

出一个理想社会,让人们不断去追求;他不是专门的游记作家,

却描绘了一幅最美的山水图,让人们不断地去寻找;他不是专门

的哲学家,却给出了人生智慧,让人们在乱世中看到一束光。如果真

要说专业的话,

陶渊明只是一个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派,用美来净化人们的心

灵。

3.(3分)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虚构B,幻化C.幻化

D.虚构

参加

参与

参加

参与

大张旗鼓大刀阔斧大张旗鼓

大刀阔斧

脍炙人口

脍炙人口

喜闻乐见

喜闻乐见

4.(3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把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

B.人们从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中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

C.不同的“桃花源”,反射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

知。

D.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

5.(3分)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折腰”的引号作用相

同的一项是()

A.《蜀相》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才干、德行的称颂及对其“出

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

B.吕洞宾为八仙之一,因为道教全真派奉其为纯阳祖师,故世

称“吕祖二

C.读《边城》时,人们需要思考沈从文为什么会写这样一个“世

外桃源”式的乡村社会,

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D.虽然是亲兄弟,周树人和周作人在“五四”退潮以后所走的

路却大相径庭。

(本题6分)(22-23高一上•江苏苏州•期中)阅读下面

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公共场合如何应付“熊孩子”,是社交媒体上永远热闹的话题。

有人主张严厉对待,让“熊孩子”在路人社会上学些教训;①,

孩子毕竟是孩子,管不住自己的行为是常情。作为成年人,因为

陌生儿童的行为导致自己行为失控,才更不得体。双方都有道理,在

现实中,

狭路相逢勇者胜,就看当事人的决心有多大,气场有多强了。

公共空间中的儿童扰人,其实绝大部分情况下,路人并不是要跟

扰人的孩子过不去,②。如果父母表现积极,道歉及时,旁人大

多会谅解。让人生气的是孩子一直左冲右突,尖声怪叫,家长就在

旁边,却木木然毫无知觉,仿佛在等孩子自己跟别人协商。殊不知,

惫的父母早已习惯了儿童噪音的频率和分贝,③,可是路人却

受不了。

6.(3分)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中引号的用法相

同的一项是()

A.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

要走动。”

B.张书通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泪水夺眶而出,“呜呜”

哭了起来。C.美国对华“援助”帮助蒋介石杀死几百万中国人,

算一项“友谊”的表示。

D.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的这层“厚壁障

”太难了。

7.(3分)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

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本题6分)(2021•山东济宁•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下面小题。

人久坐以后很难保持正确的坐姿,常会出现弯腰弓背坐或蜷缩

在沙发上的情况,此时腰

椎局部受到的剪切力增大,久而久之就可能造成腰背部肌肉韧带

等软组织损伤,引足腰疼。

久坐还会增加患心血管病的概率,从而导致死亡风险的增加。

①经常听说打麻将时突然

死亡,这与他们长时间坐着不动是重要因素。久坐还会带来身体

肥胖、机能退化等问题。

②远离这些危害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是避免不要久坐,建议坐

30~40分钟左右就要站立活动一会儿”可以伸伸懒腰或者轻微旋转

腰部,最好能出去转上一圈。另外,要选择合适的座

具,尤其不要坐过低的座椅;必要时可在腰部增加腰垫,保持腰

部的正直。

8.(3分)文中画横线的两个语句各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9.(3分)请分别用一个疑问句给上面的三段文字各加一个小标

题。每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

(本题9分)(22-23高二下•山东枣庄・阶段练习)阅

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庭芳•归去来兮

苏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①邻里二三君子,

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

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②。百年强半,来日苦无

多。坐见黄州再闰③,儿童

尽、楚语吴歌C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④。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

我,莫剪柔柯C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注】①雪堂:苏轼在黄州的居所名。②岷峨:四川的岷山与

峨眉山,此代指作者故乡。③黄州再闰:苏轼谪居黄州五年,阴历

三年一闰,故称“再闰”。④秋风洛水:西晋张

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起故乡纯羹、钻鱼脍,便弃官而归。

10.(3分)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前半部分写了故乡难归、人生半百的心酸无奈;后

半写词人在黄州生活的

得意畅快,自己的孩子已经一口“楚语吴歌”就是证明。

B.“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二句,随缘自适的思想取代了之

前的愁苦之情。一个“闲”

字,将上阕哀思愁怀化开,抒情气氛从此变得开朗明激。

C.本词运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令我们跟随词人一同从眉山

到黄州,又从黄州到汝

州,再回到黄州,描写的风物人情,着实动人。

D.本首词的写作不重雕饰,清新自然,不特别讲究技巧和章法

的变化,专以真实感人

的情绪和浑然天成的结构取胜。

11.(6分)本词首句的“归去来兮”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首句吟唱的“归去来兮”表达的情

感有何异同?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分)

12.(本题6分)(21-22高二下•重庆九龙坡•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峨眉山位于四川,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李白曾移居

四川,很熟悉峨眉山,他的

诗文中多有“峨眉”的身影,如“—,”等,不胜枚举。

(2)自古忠孝难以两全,《陈情表》中李密用“—,”

两句话,从年龄的

角度向晋武帝说明暂时不能应命的原因。

(3)活着,我们可以是“往事不悔,未来不惧”的姿态,陶渊

明《归去来兮辞》中意思相近

的两句是“—,

四、文言文阅读(共27分)

(23-24高一上•浙江丽水•期末)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其乡日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

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

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①硕茂,早实以蕃。他

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

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静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

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

实而已,非有能早②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

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

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③验其生枯,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

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

也。吾又何能为哉!”

(节选自《种树郭橐驼传》)

【乙】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

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

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

白者不负戴④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

不王者,未之有也C

(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13.(3分)下列对加点实词含义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驼业种树一一由“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可推断“业”

为“行业”之义。

B,故吾不害其长而已一一根据上下文语境,可推断“害”为“妨

害”之义。

C.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一一由“蚓无爪牙之利”可推断“爪”

为“爪子”之义。

D.早实以蕃一一根据相关语法知识,可以推测“实”为名词,

可译为“果实”。

14.(3分)依次填入文中标号处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且②于③以④其B.①之②以③且④而

C.①且②而③以④于D.①以②所③而④于

15.(3分)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断句或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①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②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③五亩大的住宅,把桑树种在这里,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绸

To

④五亩大的住宅,用桑树种在这里,五十个人就可以穿上丝绸了。

A.①③—B.①④C.②④

_________D.②③

16.(2分)根据选文内容将表格填写完整。

种树方式种树后表现

郭橐驼其培欲平

他植者根拳而土易已去而复顾

17.(2分)《贞观政要•政体第二》有言:“治国犹如栽树,

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甲文郭橐

驼的种树之道与乙文孟子提倡的治国之道有相通之处,结合材料

进行分析。

(本题15分)(23-24高三上­河二匕邢台-期中)阅读下面

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

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

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

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

胜犬马怖惧

之情,谨拜表以闻。

(节选自李密《陈情表》)

材料二: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

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

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

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

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

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

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

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间之曰:“安乐公②何如?”密

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

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

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

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

言教是以碎耳c”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

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

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

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

“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

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

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改)

[注]①醮(jib。):嫁。②安乐公:蜀国原皇帝刘禅。

18.(3分)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

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

标号涂黑。

齐桓得管仲A而霸B用竖刁C而虫流D安乐公E得诸葛亮

F而抗G魏H任黄皓而丧国

19.(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少仕蜀”与“且臣少仕伪朝”(《陈情表》)两句中的“仕

”字含义相同。

B.服阕,古天礼规定,父母去世后,要服丧三年,三年期满除

去丧服。

C.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落联盟首领;禹,也称

“大禹”,曾奉舜命治理洪水。

D.”而朝廷无援"与"呱呱而泣"(《项脊轩志》)两句中的

“而”字含义相同。

20.(3分)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

一项是()

A.李密父亲早年去世,母亲改嫁,他当时只有几岁,很是感伤,

被祖母刘氏抚养,侍

奉祖母以孝闻名,祖母生病时,他寝食难安。

B.李密年轻时在蜀国做官,曾出使吴国,因才智机辩被吴国人

赏识。蜀国灭亡后他被

晋朝征召,因祖母年高不应召,向皇帝上疏《陈情表》。

C.李密《陈情表》最后以一个降臣的口吻表达了格外恭谨的想

法,朴实、真切而令人

怜悯的语言,让晋武帝感叹李密的名节不虚传。

D.李密在温地任职,不喜欢从事,就写信给从事,引用历史典

故讥讽从事,从事把这

件事告诉上司,上司因李密清廉谨慎,没有弹劾李密。

21.(4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22.(2分)晋武帝看了李密的诗后为什么愤怒?请简要说明。

五、作文(共50分)

23.(本题50分)(23-24高三上•河北•期末)阅读下

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柳宗元笔下郭橐驼的种树诀窍,细

细思忖,又何尝不是育人之法呢?其实,生活中人们也常常以“种

树”喻“育人”,如成语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俗

语也说“小树要砍,小孩要管二

作为青年的你对此有何感受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班级姓名学号分

第三单元(知识通关练)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应用(共28分)

1.(3分)(22-23高二上•青海海南•阶段练习)下列加

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险衅(xin)祚薄(zu6)床葬(ru)茕茕孑立(qi

6ng)

B.洗马(xi)逋慢(bu)拔擢(zhu6)终鲜兄弟(Xi

dn)

C.优渥(wo)期功(qI)闵凶(min)逮奉圣朝(d

ai)

D,伪朝(wei)矜悯(jin)郎署(shu)猥以微贱(w

ei)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祚薄”的“祚”应读zud;茕茕孑立”的“茕”应读qi

6ngo

B.“洗马”的"洗”应读xidno

C.“期功”的"期”应读ji。

故选Do

2.(3分)(20-21高二下•全国•课时练习)下列诗文中,

借用典故来表情达意的一句是()

A.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B.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

C.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

表》)

0,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闷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周《逍

遥游》)

【答案】B

【详解】此题考查把握诗歌中句子的含义和手法的能力。

A.“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句意为:我端起酒壶酒杯自

斟自饮,观赏着度树(使我)

露出愉快的神色。没有用典。

B.“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句意为:这里的土地有灵

秀之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用典。陈蕃也出于对徐孺子的

敬重,专门为徐孺子做了一个床榻,平时挂在墙上。徐孺子来访

的时候,就把床榻放下来,两个人惺惺相惜,秉烛夜谈;徐孺子走了,

就把榻悬于梁上。C.“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句意为: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

因此我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远离。没有用典。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阚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句意为:背负

着青天,毫无阻挡,这样就能

飞到南方了。没有用典。

故选Bo

(本题9分)(20-21高二下•全国•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

文字,完成小题。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

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出的空中楼阁。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

南北,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桃花源: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

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

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陶渊明在归隐前

也不是没有过政治,读书人谁不想建功立业?他一上任就

地搞改革,结果却引来了各种麻烦。陶渊明因不愿向督邮“折腰”,

当天即辞官而去。从此,他就一直在乡下种地、读书、思考,终于在

他57岁时写成的《桃花源记》。陶渊明不是政治家,却勾勒

出一个理想社会,让人们不断去追求;他不是专门的游记作家,

却描绘了一幅最美的山水图,让人们不断地去寻找;他不是专门

的哲学家,却给出了人生智慧,让人们在乱世中看到一束光。如果真

要说专业的话,

陶渊明只是一个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派,用美来净化人们的心

灵。

3.(3分)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虚构参加大张旗鼓脍炙人口

B.幻化参与大刀阔斧脍炙人口

C.幻化参和大张旗鼓喜闻乐见

D.虚构参与大刀阔斧喜闻乐见

4.(3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把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

B.人们从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中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

C.不同的“桃花源”,反射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

知。

D.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

5.(3分)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折腰”的引号作用相

同的一项是()

A.《蜀相》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才干、德行的称颂及对其“出

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

B.吕洞宾为八仙之一,因为道教全真派奉其为纯阳祖师,故世

称“吕祖

C.读《边城》时,人们需要思考沈从文为什么会写这样一个“世

外桃源”式的乡村社会,

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D.虽然是亲兄弟,周树人和周作人在“五四”退潮以后所走的

路却大相径庭。

【答案】3.B4.D5.C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词语(包括成语)的运用能力。

第一处,幻化:奇异地变化。虚构:凭想象造出来。语境指

“桃花源”是陶渊明创造出来的虚

幻的事物,故两个词都可使用。

第二处,参与:参加(事务的计划、讨论、处理)。参加:加

入某种组织或某种活动;参与

提出(意见)。此处用于修饰“政治”,语意较正式,故应用“参

与"。排除AC两项。

第三处,大张旗鼓:比喻声势和规模很大。大刀阔斧:形容

办事果断而有魄力°语境指陶渊

明一到任就果断而有魄力地进行改革,故应用“大刀阔斧”。

第四处,脍炙人口: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

人们都称赞。喜闻乐见:喜欢

听,乐意看。此处指《桃花源记》受人称赞,故应用“脍炙人口

”。排除D项。

选Bo

4.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

画线句“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

主客体颠倒,主语应是“不同

的‘桃花源'”,客体应是“人们对理懑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

A、B两项仍然存在主客体颠倒

的语病。C项,搭配不当,"反射"应改为“折射”。

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常用标点符号的掌握运用能力。

文中“折腰〃的引号作用为标示强调内容。

A.引号作用表示直接引用的内容。

B.引号作用标示特定称谓。

C.引号作用标示强调内容。

D.引号作用标示特定称谓(带月、日的事件)。

故选Co

(本题6分)(22-23高一上•江苏苏州•期中)阅读下面

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公共场合如何应付“熊孩子”,是社交媒体上永远热闹的话题。

有人主张严厉对待,让“熊孩子”在路人社会上学些教训;①,

孩子毕竟是孩子,管不住自己的行为是常情。作为成年人,因为

陌生儿童的行为导致自己行为失控,才更不得体。双方都有道理,在

现实中,

狭路相逢勇者胜,就看当事人的决心有多大,气场有多强了。

公共空间中的儿童扰人,其实绝大部分情况下,路人并不是要跟

扰人的孩子过不去,②。如果父母表现积极,道歉及时,旁人大

多会谅解。让人生气的是孩子一直左冲右突,尖声怪叫,家长就在

旁边,却木木然毫无知觉,仿佛在等孩子自己跟别人协商。殊不知,

惫的父母早已习惯了儿童噪音的频率和分贝,③,可是路人却

受不了。

6.(3分)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中引号的用法相

同的一项是()

A.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

要走动。”

B.张书通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泪水夺眶而出,“呜呜

”哭了起来。C.美国对华“援助”帮助蒋介石杀死几百万中国人,

算一项“友谊”的表示。

D.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的这层“厚壁障”

太难了。

7.(3分)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

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6.D7.(1)也有人主张多多包容(宽容/理解/

体谅/谅解)

(2)而是对纵容孩子的父母生气

(3)可以做到充耳不闻(无动于衷/不闻不问)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熊孩子”中引号作用为特殊含义。

A.引号作用为直接引用。

B.引号作用为标明句子中的象声词。

C.引号作用为讽刺,反语。

D.引号作用为特殊含义。

故选Do

7.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从前文”有人主张严厉对待,让‘熊孩子'在路人社

会上学些教训”可知,这是人们的一种杰度。下文是人们的另一种

态度,从后文“孩子毕竟是孩子,管不住自己的行为是常情”

可知,这是主张对孩子要宽容,给予一定的包容。故可以填入“也

有人主张多多包容”。

第二空,从前文“其实绝大部分情况下,路人并不是要跟扰人的

孩子过不去”以及后文“如果父母表现积极,道歉及时,旁人大多

会谅解”可以推知,路人不是跟孩子过不去,而是对父

母的态度不满,故可以填入”而是对纵容孩子的父母生气;

第三空,从前文“疲惫的父母早已习惯了儿童噪音的频率和分

贝”可知,父母对孩子的吵闹已

经习惯,可以对这种吵闹毫无反应,故可以填入“可以做到充耳

不闻”。

(本题6分)(2021•山东济宁•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下面小题。

人久坐以后很难保持正确的坐姿,常会出现弯腰弓背坐或蜷缩

在沙发上的情况,此时腰

椎局部受到的剪切力增大,久而久之就可能造成腰背部肌肉韧带

等软组织损伤,引起腰疼。

久坐还会增加患心血管病的概率,从而导致死亡风险的增加。

①经常听说打麻将时突然

死亡,这与他们长时间坐着不动是重要因素。久坐还会带来身体

肥胖、机能退化等问题。

②远离这些危害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是避免不要久坐,建议坐

30~40分钟左右就要站立活

动一会儿。可以伸伸懒腰或者轻微旋转腰部,最好能出去转上

一圈。另外,要选择合适的座

具,尤其不要坐过低的座椅;必要时可在腰部增加腰垫,保持腰

部的正直。

8.(3分)文中画横线的两个语句各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9.(3分)请分别用一个疑问句给上面的三段文字各加一个小标

题。每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答案】8,语句①在“打麻将时”前加“有人”;删掉“这与”,

或把“是重要因素”改为“有重要

关系二

语句②删掉“避免”或“不要”;删掉“左右”。

②久坐还有哪些危害?

③如何避免久坐的危害?

9.①久坐为什么会引起腰疼?

【分析】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语句①,成分残缺,“打麻将时突然死亡”缺主语,前面加”有

人”;结构混乱,改为“这与他

们长时间坐着不动有关”或去掉“这与”。

语句②,否定不当导致不合逻辑,删掉“避免”或“不要”;"30~40”

就为约数,不能再用“左

右”,删掉“左右”。

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及拟写标题的能力。

第一段,由“此时腰椎局部受到的剪切力增大,久而久之就可能

造成腰背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损伤,引起腰疼"等句子可知,主要内

容为“久坐引起腰疼的原因”,题干要求用疑问句,

可以表述为“久坐为什么会引起腰疼二

第二段,由“导致死亡风险的增加”“久坐还会带来身体肥胖、

机能退化等问题”等句子可知主

要内容为“久坐的危害”,可以表述为“久坐还有哪些危害”。

第三段,由“远离这些危害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是避免久坐”“可

以伸伸懒腰或者轻微旋转腰部,最好能出去转上一圈”要选择合适的

坐具”“可在腰部增加腰垫”等分析,主要内容为“避免久

坐危害的方法”,可以表述为“如何避免久坐的危害、

把以上分析变为疑问句即可,注意字数的限制。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

(本题9分)(22-23高二下•山东枣庄•阶段练习)阅

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庭芳•归去来兮

苏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①邻里二三君子,

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

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②。百年强半,来日苦无

多。坐见黄州再闰③,儿童

尽、楚语吴歌c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④。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

我,莫剪柔柯c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注】①雪堂:苏轼在黄州的居所名。②岷峨:四川的岷山与

峨眉山,此代指作者故乡。③黄州再闰:苏轼谪居黄州五年,阴历

三年一闰,故称“再闰”。④秋风洛水:西晋张

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起故乡纯羹、钻鱼脍,便弃官而归。

10.(3分)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前半部分写了故乡难归、人生半百的心酸无奈;后

半写词人在黄州生活的

得意畅快,自己的孩子已经一口“楚语吴歌”就是证明。

B.“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二句,随缘自适的思想取代了之

前的愁苦之情。一个“闲”

字,将上阕哀思愁怀化开,抒情气氛从此变得开朗明激。

C.本词运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令我们跟随词人一同从眉山

到黄州,又从黄州到汝

州,再回到黄州,描写的风物人情,着实动人。

D.本首词的写作不重雕饰,清新自然,不特别讲究技巧和章法

的变化,专以真实感人

的情绪和浑然天成的结构取胜。

11.(6分)本词首句的“归去来兮”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首句吟唱的“归去来兮”表达的情

感有何异同?

【答案】10.A11.同:都表达了一种归隐之志。异:①

苏轼的“归去来兮”,是一种渴

望归家却不能归家的惆怅无奈。

②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归隐之志得以实现之时的畅快得

意、迫不及待之辞C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

技巧的能力。

A.“写词人在黄州生活得得意畅快”错误,后半诗人表达的是

黄州居住五年所产生的对这里的

山川人物的深厚情谊。楚语吴歌,铿然在耳;鸡豚社酒,宛然在

目。黄州的语言风俗,黄州

的父老乡亲对东坡先生敬之爱之的热烈场面,以及东坡临别依依

的情怀。

故选Ao

11.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本词上片开头三句“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

作者翘首西望,哀声长吟,乡情浓郁感人。首句"归去来兮”,

一字不易地搬用陶渊明《归去来辞》首句,非常贴切地表达了自己

思归西蜀故里的强烈愿望。这三句中,还包含了一段潜台词,让读

者自去想象补充,这就是:当年陶渊明高唱“归去来兮”,是归

隐之志已经得以实现之时的欢畅得意之辞,而东坡虽然一心想效法

渊明,无奈量移汝州是不可抗拒的“君命”,此时仍在“待罪”之

中,不能自由

归去,因此自己吟唱“归去来兮”仅仅是表示欲归不得的怅恨

而已。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

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首

句吟唱的“归去来兮”意即“回家去啊!”开门见山地喝出久

蓄胸中之志,好像长吁一口闷气,

感到浑身轻松自在。表达了归隐之志得以实现之时的畅快得意、

迫不及待之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分)

12.(本题6分)(21-22高二下•重庆九龙坡•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峨眉山位于四川,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李白曾移居

四川,很熟悉峨眉山,他的

诗文中多有“峨眉”的身影,如“—,”等,不胜枚举。

(2)自古忠孝难以两全,《陈情表》中李密用“—,”

两句话,从年龄的

角度向晋武帝说明暂时不能应命的原因。

(3)活着,我们可以是“往事不悔,未来不惧”的姿态,陶渊

明《归去来兮辞》中意思相近

的两句是“—,

【答案】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示例二:峨

眉山月半花秋,影入平羌

江水流。)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

者之可追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报”“已”谏二

四、文言文阅读(共27分)

(23-24高一上•浙江丽水•期末)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

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

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①硕茂,早实以蕃。他

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

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前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

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

实而已,非有能早②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

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

之大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③验其生枯,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

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

也。吾又何能为哉!”

(节选自《种树郭橐驼传》)

【乙】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

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

口之家可以无饥矣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

白者不负戴④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

不王者,未之有也C

(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13.(3分)下列对加点实词含义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驼业种树一一由“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可推断“业”

为“行业”之义。

B.故吾不害其长而已一一根据上下文语境,可推断“害”为“妨

害”之义。

C.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一一由“蚓无爪牙之利”可推断“爪”

为“爪子”之义。

D.早实以蕃一一根据相关语法知识,可以推测“实”为名词,

可译为“果实”。

14.(3分)依次填入文中标号处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且②于③以④其B.①之②以③且④而

C.①且②而③以④于D.①以②所③而④于

15.(3分)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断句或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①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②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③五亩大的住宅,把桑树种在这里,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绸

To

④五亩大的住宅,用桑树种在这里,五十个人就可以穿上丝绸了。

A.①③—B.①④C.②④

_________D.②③

16.(2分)根据选文内容将表格填写完整。

种树方式种树后表现

郭橐驼其培欲平

他植者根拳而土易已去而复顾

17.(2分)《贞观政要•政体第二》有言:“治国犹如栽树,

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甲文郭橐

驼的种树之道与乙文孟子提倡的治国之道有相通之处,结合材料

进行分析。

【答案】13,B14.C15,A16.其

本欲舒其土欲故其培之也,若

不过焉则不及勿动勿虑,去不复顾(或者“其置也若弃”)

17.两者都强调注重根

本。郭橐驼种树时重视对树根的保护,不要动摇它的根,就能

让树木生长茂盛。孟子重视百

姓最根本的温饱问题,让百姓吃饱穿暖,就可以治理好国家了。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的能力。

A.业,以……为业。/学业。两者意义不同,不能推知。句意:

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县里

有一个人名叫成名,他从事读书的学业(准备考试)。

B.句意:所以我只不过不妨碍它的生长罢了。

C.爪,用指甲去抓。/爪子。第一句加点字出现在名词“其

肤”之前,要动用。第二句直接做

名词,二者之间没名相同点,不能推知。句意:甚至掐破树皮来

观察它是死是活着C/蚯蚓

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

D.实,结果实,名词作动词,在句中作谓语。句意:早早结果

实而且结果实多。

故选Bo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第一空,上文写郭橐驼种的树“有的是移植来的,也没有不成

活的”;下文写郭橐驼种的树“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实早而且多”。

两句之间是递进关系,故选“且”。且,而且。句意:而且

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实早而且多。排除BDO

第二空,本句写郭橐驼种的树结果早,结果实多,前后之间是并

列关系,故选“而”或者

“以”。而,表并列;以,表并列。句意:也并不是有能使它

果实结得早又多的办法。排除

ADo

第三空,本句其他种树的人用指甲去抓破树皮,然后是为了观

察它是死是活。前后之间是行动与目的的关系,故选“以工以,

表目的。句意:甚至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着。排除

BDo

第四空,本句是一个介词结构后置句,空白处应填写介词,故

选“于于。在。句意:头发

斑白的老人便不在路上背着、顶着东西走。排除ABo

故选Co

1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和翻译的能力。

句意: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

这实际上是仇视它C所以他们都不如我。/(给每家)五亩地的住

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

衣服了。

“爱之”为"曰"的宾语,中间不断开,“其实”句与上句

形成转折关系,句意有较大停顿,前面

要断开。

“虽曰忧之其实仇之”与上句句式一致,两者之间形成对称关系,

故停顿与上句相同C故①

正确。

“以”,把。“五十者”,五十岁的人。根据关键词语的意思,

③正确。

故选Aw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他植者“根拳而土易”做法的提示,郭橐驼种树的

方法与之相反,上文涉及到

“根”土”内容是“其本欲舒”其土欲故工

第二空。根据郭橐驼种树的方法“其培欲平”,可知郭橐驼培土

的方法是保持原有培土的平整

平均,找到下文他植者与“培”相反的做法,故得出“其培之也,

若不过焉则不及"。

第三空。根据他植者在种树后的表现“已去而复顾“,即已经

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郭橐驼的做法与之相反,找到上文中郭

橐驼种树后的相关表现,故得出“勿动勿虑,去不复顾(或

者其置也若弃),即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它不再

回顾,或者栽好后要像丢弃

它一样放在一边。

17.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

首先要读懂《贞观政要•政体第二》“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

摇则枝叶茂荣”的意思,即治理一个国家就像种植一棵树一样,如

果树的本根牢固稳定,那么树枝叶就会茂盛繁荣。根据本句“治理

国家要使根本牢固稳定”的提示,得出郭橐驼种树之道与孟子治国

之道之间的共通点

应是都强调注重根本,然后再去两篇文章中找出与重视根本相关

的语句。

郭橐驼在种树时强调“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种植之后“勿

动勿虑”,不要“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就会让树林“天者全而其

性得”,即种树时重视对树根的保护,不要动摇它的根,就

能让树木生长茂盛。

孟子提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

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

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

之有也”,即重视百姓最根本的温饱问题,让百姓吃饱穿暖,就可

以治理好

国家了。

参考译文:

【甲】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

业,凡是长安城里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豪富人,都争着

把他接到家里奉养。观察橐驼种的树,有的是移植来的,也没有

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实早而且多。其他种树的人即

使暗中观

察、羡慕效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我郭橐驼不是能够

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

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但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树根要舒展,它

的培土要平均,它艰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它捣土要结实。

已经这样做了,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它不再回顾。

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

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所以我只不过

不妨碍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

过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罢了,也并不是有能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

的办法。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又换了生土;他培土

的时候,不是过紧就是太松。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

又太过于爱惜它欠了,担心它太过分了,在早晨去看了,在晚上

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更严重的,甚至掐破树

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着,摇晃树根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这样树木

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

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

是仇视它。所以他们都不如我。我又能做什么呢?”

【乙】(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

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

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

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

饿了;

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

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

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

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

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

(本题15分)(23-24高三上•河北邢台•期中)阅读下面

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

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

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

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

胜犬马怖惧

之情,谨拜表以闻。

(节选自李密《陈情表》)

材料二: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

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

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

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

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

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

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

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间之曰:“安乐公②何如?”密

日:“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

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

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

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

言教是以碎耳C”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

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

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

中人,不如归田。E月

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

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改)

[注]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