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科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沪科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沪科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沪科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沪科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科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54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某班历史兴趣小组计划赴中共“一大”旧址参观,该小组应该去的城市是()A.北京B.延安C.上海D.瑞金2、(2016•泰安)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放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与哪次战役有关()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3、下列人物在中共一大会议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的是A.毛泽东B.董必武C.陈独秀D.李大钊4、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A.粤汉铁路B.淞沪铁路C.滇越铁路D.平汉铁路5、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诞生于()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6、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A.孟良崮战役开始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开始D.渡江战役开始7、奕䜣在1861年的一个奏折中说,要抵抗外国的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下列各项,洋务派在“自强”的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是()A.轮船招商局B.汉阳铁厂C.江南制造总局D.湖北织布局8、“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9、仔细阅读“中国对外开放示意图”;对此图理解错误的是()

A.对外开放率先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B.开放14个沿海城市意味着我国的对外开放掀起了新的大潮C.进一步开放沿江、内陆省会城市和沿边城市D.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0、义和团运动兴起于____、____一带。11、阅读下列表格后判断。事件时间主要内容影响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没收地主多余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彻底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村管理体制的变革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在题号后填“A”;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在题号后填“B”;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在题号后填“C”。

①这两次变革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____

②这两次变革都发生在20世纪的50年代。____

③这两次变革都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制。____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先在安徽省风阳县小岗生产队实行。____

⑤土地改革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对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____12、鸦片战争前清朝有见识的大臣______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19世纪60-70年代新疆面临危机,陕甘总督______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力主收复新疆。13、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为了保家卫国。______。(判断对错)14、史实: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经过谈判斗争,迫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合红军抗日等条件。

推论:西安事变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5、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古代欧洲的城市极其繁荣。()16、“向雷锋同志学习”是周恩来同志的题词。【】17、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______(判断对错)18、五四爱国运动的主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______(判断对错)19、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20、邱少云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他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被大火吞噬,最后壮烈牺牲。。A.正确B.错误21、焦裕禄塑造了一个伟大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评卷人得分四、列举题(共2题,共16分)22、写出下列文学家或艺术家的代表作。赵树理——23、举出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两个反革命集团。评卷人得分五、连线题(共3题,共18分)24、连线题.

中共十二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中共十三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共十四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六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5、将下列人物与其成就连接起来26、连线题.

中共十二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中共十三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共十四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六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评卷人得分六、材料题(共4题,共24分)27、“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是中国近代社会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中国历史上竖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回首百年前那激动人心的历史大变局,给我们许多启示与感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百多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材料二:“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材料一中说“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结合所学知识,请用史实证明。(2)辛亥百年薪火相传,民族复兴重任在肩。阅读材料一、二,回顾学过的相关历史知识,你有哪些感想和感悟?请你写一篇短文,说说你眼中的辛亥革命,说说你理解的辛亥精神,说说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先烈遗志、发扬辛亥精神?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富有历史特色和时代气息,字数不少于200字。28、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出那些启示?29、材料论述题1978年12月18日,也就是30年前的今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这次会议,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胡锦涛(1)根据材料,指出开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0、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一说经济特区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解析】试题分析: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开的地点是上海,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中共一大【解析】【答案】C2、C【分析】【分析】在平津战役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傅作义率领北平的国民党军队接受了和平改编,使北平和平解放,保存了古都的历史文物.所以才有材料中毛泽东的评价.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战役的知识点.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三大战役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3、C【分析】本题考查党的一大。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秘密召开一大,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举行。参会人员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共产国际的代表也出席了大会。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故选C。【解析】C4、B【分析】1876年;英国商人修建了淞沪铁路,这是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

故选B.

本题考查近代生活的变迁的相关知识;把握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的名称.

本题以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为依托,考查学生对近代生活的变迁等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本题要掌握的是淞沪铁路.另外区别其他选项.【解析】B5、B【分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诞生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史实。【解析】B6、B【分析】【分析】1947年6月;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向国民党统治地区大别山实施进攻的战略性行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7、C【分析】学生要注意题目的题眼是“自强”;“军事工业”;再对选项进行分析,ABD皆是民用工业,可以排除,故选C项,江南制造总局是最大的军事工业。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解析】C8、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A选项革命的主要目的是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不可能是简单的移风易俗,选项A显然不正确;C选项民族区域自治无从体现,排除C选项;反对帝国主义,歌谣无从体现,排除D选项;歌谣讲的民族要剪掉辫子,要革命,是民族主义深入民众的体现,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解析】B9、B【分析】题目给出一幅“中国对外开放示意图”;设问考查对此图理解错误的选项.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开放14个沿海城市与我国的对外开放掀起了新的大潮没有直接关联.

故选B.

本题考查了中国对外开放的过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并灵活运用中国对外开放的过程.【解析】B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0、山东直隶【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一子目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中的内容:“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山东;直隶一带。”可知,故填山东直隶。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的概况和影响。11、ABBCA【分析】【分析】①根据图表的内容其中影响的一项;土地改革的影响“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故①题描述是正确的。填A。②根据图表中的时间,土地改革运动的时间是1950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故说都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是错误的。填B。③在1950年土改时,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但1978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可见,农民只是“承包土地”等,土地所有制形式没有改变,没有走土地私有化道路。故题中表述是错误的,填B。④根据课本所学,我国首先是在安徽的农村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填C。⑤“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是符合当时国情的改革,所以都得到了当时农民的好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填A。

【点评】①此问考查的是农村土地改革的效果。②此问考查两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时间。③此问考查两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实质。④此问考查的是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史实。⑤此问考查对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12、略

【分析】鸦片流毒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也直接威胁到清朝的财政.清朝有见识的大臣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说,如果听任鸦片泛滥,那么数十年后,中国“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不久,林则徐受命担任钦差大臣,去广东查禁鸦片.19世纪60-70年代新疆面临危机,1875年,陕甘总督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率兵进军新疆,讨伐阿古柏,1876年,左宗棠率兵进入新疆,清军采取“缓进急战”的战术,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广大地区,在左宗棠的武力震慑下,1881年,中俄两国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根据左宗棠的建议,清政府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故答案为:

林则徐;左宗棠.

本题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和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林则徐虎门销烟和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另外向学生说明,因为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所以林则徐和左宗棠是我国的民族英雄.【解析】林则徐;左宗棠13、略

【分析】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故答案为:

√.

本题以“保家卫国”为切入点;考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目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抗美援朝的目的和意义.【解析】√14、略

【分析】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临潼华清池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向全国发表通电,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的知识点。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临潼华清池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发动西安事变。

掌握西安事变的影响。【解析】×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5、×【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古代欧洲的城市在战火中化为一片废墟。

【点评】考察学生对城市的了解。16、×【分析】【分析】公而忘私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涌现的模范;“向雷锋同志学习”是毛泽东同志的题词。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英雄模范的相关知识内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7、√【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为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中央以奕䜣为代表,地方以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因此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

本题以洋务运动根本目的为切入点;考查洋务运动。

本题以洋务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18、√【分析】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走上街头,起了先锋作用。五四运动的中心首先是在北京,主力是学生,6月3日,上海工人罢工,声援学生运动,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主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故答案为:

√。

本题以五四爱国运动的主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五四运动的有关内容。【解析】√19、√【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五计划的意义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完成后,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点评】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工业化的起步·第一个五年计划20、×【分析】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英雄。黄继光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他在一次战斗中,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在上甘岭战役同时,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他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本题是错误的。故选B。【解析】B21、√【分析】本题考查了焦裕禄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焦裕禄同志在生命的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人民群众,念念不忘党的工作,表现了一个伟大共产主义战士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本题表述正确,故选T。【解析】T四、列举题(共2题,共16分)22、略

【分析】试题分析:《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成名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中著名的中篇小说之一。作品通过边区农村青年农民小二黑和小芹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描写了农村中新生的进步力量同落后愚昧的迷信思想及封建反动势力之间的尖锐斗争,以主人公在新政权的支持下突破阻碍获得幸福婚姻显示出民主政权的力量和新思想的胜利。考点:赵树理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史实的识记能力,属基础题。识记赵树理和他的代表作品。【解析】【答案】《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23、林彪反革命集团江青反革命集团【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归纳问题的能力。五、连线题(共3题,共18分)24、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的相关知识点。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提出了走自己得了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他又为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根据邓小平的设想,做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1992年,在十四大上,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在十五大上,江泽民做了《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200年召开的是十六大上,明确了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因此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析】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5、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詹天佑1905—1909年主持修建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侯德榜中国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魏源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著有《海国图志》;严复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詹天佑、侯德榜、严复、茅以升、魏源【解析】【答案】26、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的相关知识点。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提出了走自己得了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他又为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根据邓小平的设想,做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1992年,在十四大上,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在十五大上,江泽民做了《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200年召开的是十六大上,明确了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因此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析】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六、材料题(共4题,共24分)27、略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相关内容。依据关键词:“一百多年前”、“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判断出“他”是孙中山。1894年孙中山领导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孙中山领导成了立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华民国等。(2)本题考查对辛亥革命的认识,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观点并进行论述的能力。解答本题应该围绕着对辛亥革命的感悟而展开。内容应该包括我眼中的辛亥革命是怎么回事、辛亥精神、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先烈遗志、发扬辛亥精神展开。应该做到史论结合,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评述合理,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如:题目:辛亥精神永相传例文:1911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引领下,湖北革命党人在武昌城打响了辛亥首义第一枪,之后,革命烽火迅速燃遍全国,辛亥革命成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颁布了第一步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今天,武昌首义的枪声已远,先烈已逝,但辛亥首义的精神和物质文化遗产永存。辛亥精神实质上是对祖国的热爱、追求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当我们纪念辛亥革命、缅怀革命先驱的时候,要向他们学习爱国主义精神,为革命、为真理献身的大无畏精神,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率先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00多年后,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华儿女一定要牢记革命先辈的嘱托,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拼搏,跟定中国共产党,将辛亥革命精神传承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强国理想而努力奋斗!【解析】(1)孙中山领导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华民国等。(2)评分标准:史论结合,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评述合理,条理清晰,逻辑严谨。例如:题目:辛亥精神永相传例文:1911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引领下,湖北革命党人在武昌城打响了辛亥首义第一枪,之后,革命烽火迅速燃遍全国,辛亥革命成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颁布了第一步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今天,武昌首义的枪声已远,先烈已逝,但辛亥首义的精神和物质文化遗产永存。辛亥精神实质上是对祖国的热爱、追求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当我们纪念辛亥革命、缅怀革命先驱的时候,要向他们学习爱国主义精神,为革命、为真理献身的大无畏精神,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率先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00多年后,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华儿女一定要牢记革命先辈的嘱托,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拼搏,跟定中国共产党,将辛亥革命精神传承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强国理想而努力奋斗!28、(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力图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打开了一个新局面;由“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内容.

(2)材料一反映的是1958年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总路线”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容易产生不良影响.因为在“总路线”的指导下,“左”倾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1958年“总路线”提出后,党中央为了加快建设速度,又发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3)由材料“全县粮食总产量21万多吨;竟报成42万多吨”可知反映的是“浮夸风”的现象,说明当时左倾错误泛滥.

(4)当时的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大炼钢铁;大量砍伐森林,破坏了自然环境,会造成水土流失;带来温室效应.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制定国策要符合国情,从实际出发.

故答案为:

(1)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路线;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浮夸风盛行;左倾错误泛滥.

(4)水土流失;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等.

(5)制定国策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理论联系实际,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分析】

(1)本题考查中共八大二次会议.识记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内容.

(2)本题考查的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识记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本题主要考查浮夸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发动了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它们的表现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4)本题主要考查全国大炼钢铁;大量砍伐森林,给我们的环境造成的危害.全国大炼钢铁,大量砍伐森林破坏了自然环境.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制定国策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本题主要考查大跃进运动,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解析】【小题1】(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力图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打开了一个新局面;由“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内容.

(2)材料一反映的是1958年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总路线”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容易产生不良影响.因为在“总路线”的指导下,“左”倾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1958年“总路线”提出后,党中央为了加快建设速度,又发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3)由材料“全县粮食总产量21万多吨;竟报成42万多吨”可知反映的是“浮夸风”的现象,说明当时左倾错误泛滥.

(4)当时的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大炼钢铁;大量砍伐森林,破坏了自然环境,会造成水土流失;带来温室效应.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制定国策要符合国情,从实际出发.

故答案为:

(1)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路线;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浮夸风盛行;左倾错误泛滥.

(4)水土流失;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等.

(5)制定国策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理论联系实际,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小题2】【小题3】【小题4】【小题5】29、略

【分析】(1)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知识。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这次会议,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可以看出开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本题考查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认识。阅读材料可以得出的观点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论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从此,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结论: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解析】(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观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论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确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中国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结论: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