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科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35/0B/wKhkGWeZs92AVgxRAAGcc3yH3MU611.jpg)
![2025年沪科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35/0B/wKhkGWeZs92AVgxRAAGcc3yH3MU6112.jpg)
![2025年沪科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35/0B/wKhkGWeZs92AVgxRAAGcc3yH3MU6113.jpg)
![2025年沪科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35/0B/wKhkGWeZs92AVgxRAAGcc3yH3MU6114.jpg)
![2025年沪科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35/0B/wKhkGWeZs92AVgxRAAGcc3yH3MU61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科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____错别字的一项是()A.菜畦渲闹臃肿人声鼎沸B.懊诲蝉蜕丑陋来势凶凶C.书塾崎岖屏嶂九曲连环D.澎湃祈祷脑髓回环曲折2、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说和做》一文围绕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取了典型事例来刻画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形象。
B.《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鲁迅先生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生活的散文集。
C.《孙权劝学》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吕蒙读书后的惊人变化,说明读书学习对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性。
D.《木兰诗》是一首乐府诗,主要述的是我国古代巾帼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作者是北宋的郭茂倩。3、下面标点符号有错误的一项是()A.因为看了《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B.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C.又有人附和:“收下吧,老来也有个靠。”D.连她的说话、手势,走路也都有那么一股斩钉截铁的劲儿,一看就知道是个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的人。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读《望岳》,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B.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文化.C.当前,青少年非常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汉语的规范化使用,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D.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魅力大多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而这种力量代表着社会的正能量.5、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2分)A.工____(chí)应____(hè)陶____(yě)____以教和(lè)B.寂____(liáo)嘈____(cáo)____长(rǒng)____里(lòng)C.不亦____乎(yuè)不知而____(wēn)不学而____(dài)____花未(zhuó)D.诽____(bàng)乳____未干(chòu)____高气扬(zhǐ)言简意____(gāi)6、文章在写百草园时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选出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A.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目的是使鲁迅懂得做人之险。B.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它表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C.这个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也给这个儿童乐园增添了情趣。D.这是一个迷信故事,鲁迅有力地批判了长妈妈的迷信思想。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7、《幼时记趣》选自______,作者______,苏州人,______代作家。8、《爱莲说》的主旨句是______。9、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臭到这花香。______
(2)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荫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______
(3)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篷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______。10、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蕃______
淤泥______
濯______
清涟______
蔓______
亵玩______
隐逸______
鲜有闻______
噫______。11、给下面的加线字注音。
____亩____傅________胶________法家____士____12、仿照下面例句的形式;在横线上再续写一个句子。
例句:不是每一条江河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仿句:____,____。13、给加横线字注音;据拼音写汉字。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____(____)而不枯____(____),清新而不柔____(____),这风度实____(____)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14、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
⑴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⑵众服为确论()⑶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评卷人得分三、多选题(共7题,共14分)15、三角梅刘成章①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②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③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④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我和老伴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但自己亲手种下的,还曾怀有那样美好的憧憬,心中仍存那么一丝丝的期盼。⑤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面前皱眉,叹息,甚至责备。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⑥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可怜兮兮的枝叶间,居然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接着又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极了。可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拼命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它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非常生动地展现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这时候与其他花木相比,它毫无逊色之处。它像沉默了好几年的毛毛虫,蓄满力量,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蜕变了。⑦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一段红色的花枝,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它静静地趴靠在墙边,正好长了一人高。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⑧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____⑨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这篇文章按照时间线索,记录了三角梅从种植后了无生机到繁华怒放的生长经历。B.第①自然段交待作者栽种三角梅的原因,只是希望每一个经过他家门前的人,都能看到小院中的花。C.第④自然段描写三角梅“病恹恹”“要死不活”的样子,凸显了它后面的“枝茂花繁”,前后形成对比。E.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并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E.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并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16、春满燕园季羡林①燕园花事渐衰。桃花、杏花早已开谢。一度繁花满枝的榆叶梅现在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叶子。连几天前还开得像一团锦绣一样的西府海棠也已落英缤纷,残红满地了。丁香虽然还在盛开,灿烂满园,香飘十里;便已显出疲惫的样子。北京的春天本来就是短的,“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看来春天就要归去了。②但是人们心头的春天却在繁荣滋长。这个春天,同在大自然里一样,也是万紫千红、风光旖旎的。但它却比大自然里的春天更美,更可爱,更真实,更持久。郑板桥有两句诗:“闭门只是栽兰竹,留得春光过四时。”____③昨天晚上;我走过校园,四周一片寂静,只有远处的蛙鸣划破深夜的沉寂。黑暗仿佛凝结了起来,能摸得着,捉得住。我走着走着,蓦地看到远处有了灯光,是从一些宿舍的窗子里流出来的。我心里一愣,我的眼睛仿佛有了佛经上叫做天眼通的那种神力,透过墙壁,就看了进去。我看到一位年老的教师在那里伏案苦读。他仿佛正在写文章,想把几十年的研究心得写下来,丰富我们文化知识的宝库。他又仿佛是在备课,想把第二天要讲的东西整理得更深刻;更生动,让青年学生获得更多的滋养。他也可能是在看青年教师的论文,想给他们提些意见,共同切磋琢磨。他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微笑。对他说来,这时候,除了他自己和眼前的工作以外,宇宙万物都似乎不存在,他完完全全陶醉于自己的工作中了。④今天早晨,我又走过校园。这时候,晨光初露,晓风未起。浓绿的松柏,淡绿的杨柳,大叶的杨树,小叶的槐树,成行并列,相映成趣。未名湖绿水满盈,不见一条皱纹,宛如一面明镜。还看不到多少人走路,但从绿草湖畔,丁香丛中,杨柳树下,土山高头却传来一阵阵朗诵外语的声音。倾耳细听,俄语、英语、梵语、阿拉伯语等等,依稀可辨。在很多地方,我只是闻声而不见人。但是仅仅从声音里也可以听出那种如饥如渴地迫切吸收知识、学习技巧的炽热心情。这一群男女大孩子仿佛想把知识像清晨的空气和芬芳的花香那样一口气吸了下去。我走进大图书馆,又看到一群男女青年挤坐在里面,低头做数学或物理化学的习题,也都是全神贯注,鸦雀无声。⑤我很自然地就把昨天夜里的情景同眼前的情景联系了起来。年老的一代是那样,年轻的一代又是这样。还能有比这更动人的情景吗?我心里陡然充满了说不出的喜悦。我仿佛看到春天又回到园中:繁花满枝,一片锦绣。不但已经开过花的桃树和杏树又开出了粉红色的花朵,连根本不开花的榆树和杨柳也满树红花。未名湖中长出了车轮般的莲花。正在开花的藤萝颜色显得格外鲜艳。丁香也是精神抖擞,一点也不显得疲惫。总之是万紫千红,春色满园。⑥这难道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幻想吗?不是的,这是我心中那个春天的反映。我相信,住在这个园子里的绝大多数的教师和同学心中都有这样一个春天,眼前也都看到这样一个春天。这个春天是不怕时间的。即使到了金风送爽、霜林染醉的时候,到了大雪漫天、一片琼瑶的时候,它也会永留心中,永留园内。它是一个永恒的春天。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开篇描写百花凋零的情景是为了突出人们心头的春天。B.文章第③段开头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烘托老师窗前的灯光。C.文章第③段“我看到一位年老的教师在那里伏案苦读”是实写,第④段“在很多地方,我只是闻声而不见人”是虚写。E.结尾一段揭示出文章中“春”的含义,首尾呼应,点明中心。E.结尾一段揭示出文章中“春”的含义,首尾呼应,点明中心。17、(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材料一:【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材料二:农耕时代,当时没有现代技术,一切靠天吃饭,农田的耕作播种需要了解天象,预测天气气候。于是,我们的先人就发现可以通过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来认识外界自然变化,认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慢慢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材料三:从科学角度上讲,“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也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也就是黄金零度出发,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24个节气正好360度。材料四:不仅古代,在现代“二十四节气”也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清明节气的祭祖活动、冬至的吃饺子等;在农村,二十四节气仍然指导着农民朋友们的农事活动;中医的理论体系会要求医生考虑节气,也就是结合天气气候特点和病人的病症来看病,广大老百姓也会按照节气规律来改变作息饮食和养生。以下是征集到的传承“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的措施,其中不符合的两项是()A.鼓励种植、销售反节气疏果。B.把节气列入课本,把节气故事编成民谣。C.各大报纸设专版宣传节气知识。E.取消小长假,恢复“五一”长假。E.取消小长假,恢复“五一”长假。18、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逢入京使》中“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
B.《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写诗人听到《折杨柳》的曲调,不觉思念自己家乡和亲人,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C.诗人王维《竹里馆》中;“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独坐”;“弹琴”、“长啸”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D.《晚春》是一首写暮春的诗。这时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这首诗用拟人化的手法,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无赞美之意。19、拔掉心底的篱笆①我小时候学习成绩不错,但不知从哪儿听来的;一个人如果学习成绩优秀,那么他在体育方面多半会很差。另外,我常常感冒,这让我更加确信我是个体质弱的人,不适合竞技类的运动项目。②有一次学校举办运动会,我很想报名田径比赛,但你知道,我是不会报的。③那天体育老师找到我:你怎么没报项目?我把心底的担忧倒了出来。体育老师的话,刷新了我小时候的“常识”:你错了,人都会感冒,不时地感冒一次,恰恰证明你的免疫系统是敏感且运转正常的,反倒可能说明你体质好;跑步是可以练出来的,也许你在耐劳方面出色,来试试吧!④你完全能想象当时有多高兴,猛然发现自己的先天条件并无缺陷,甚至有优势,那些被我看得比山还重的束缚,仅仅是因为过去的我孤陋寡闻。⑤我最终报名参加了长度最长的长跑比赛,拿了第三名。⑥高二时,学校文理分科。从小到大,我的数学成绩没有语文成绩好,虽然也不低,师长们多年来在耳边不停提醒我:你数学需要提高啊!你偏科啦!我渐渐也承认了这个现实:我脑子不灵,于是我报了文科班,但依旧对数学这一科怕得要死。分科之后,教我们数学的是当地名声赫赫的泰斗级老师。⑦有一次他问我:你成绩那么好?为什么不把数学也兼顾一下呢?我说:老师,我从小数学就偏科,我不擅长学数学。⑧他接下来的一番话刷新了我读高中时的“常识”:你错了,咱们现在学的内容跟以前的知识并没太大联系,从前学得不好,现在可能学得好;你刚刚的表达不准确,什么叫“我不擅长数学”?数学领域分为代数、几何,等好多部分,涉及的能力有人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我看你的逻辑能力就很强,可能擅长数学中的一部分。⑨我听到这话别提多高兴,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原来,“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且非常“有戏”。那学期的考试,数学满分值150,我拿了142分。⑩参加工作后,一位读者朋友过了不惑之年,想学外语,但恐于年龄大学不成,问我怎么办。说实话,我没法盲目地激励他。众所周知,人岁数一大,大脑会退化。后来,我偶然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中老年人计算速度及注意力方面确实下降了,但脑细胞丝毫没减少,在模式识别、逻辑推理方面不降反增,年纪大了也不存在“舌头变硬学发音会吃力”这一说。我赶紧把这喜讯告诉他,他像我小时候一样欢喜,如今已经学有小成了。⑪人的很多恐惧和心理障碍,都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抑或是早年间被别人在脑海里围起来的篱笆。你经历得越多,知道得越多,就越有可能发现很多自己以前觉得是问题的地方其实都是不问题。另一个方面,____。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通过写“我”先后克服了对体育、数学和英语的恐惧,说明“心底的篱笆”是由于孤陋寡闻造成的,我们应该突破自己,勇敢地迈出第一步。B.文章将叙事与说理结合,以三个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叙事活泼,说理生动。C.“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障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在这句话中,作者将人生路上的困难比喻成娇弱的花,表现出应对挑战的自信与从容。D.作者运用第一人称,以幽默俏皮的语言回顾了自己成长路上的亲身经历,让读者觉得真实亲切。2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隽逸蜿蜒左顾右盼融融泄泄B.淤泥盛馔悠哉游哉无济于事C.案渎奇崛忍俊不禁引亢高歌D.绮丽玛瑙络绎不决争颜斗艳21、下面对《汤姆•索亚历险记》《男生贾里》表述错误的两项是()A.小说塑造的汤姆•索亚是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姨妈眼里,他是个顽童,调皮捣蛋。B.汤姆背不出《圣经》,但他却想出一个办法从校长那里得到了一本《圣经》,他的办法是帮助别人写作业。C.汤姆和贝姬在野餐时走进了一个山洞,被困在里面。他们在山洞里再一次遇见了印第安•乔。村民费尽周折救出汤姆和贝姬之后封死了山洞。恶人印第安•乔死在了山洞里,得到了应有的报应。E.在《舞台明星》中,贾梅出演了一个新潮的女孩,但最终因为贾里和鲁智胜出的坏主意,表演搞砸了。E.在《舞台明星》中,贾梅出演了一个新潮的女孩,但最终因为贾里和鲁智胜出的坏主意,表演搞砸了。评卷人得分四、诗歌鉴赏(共4题,共36分)2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乡色酒。
(台湾)舒兰。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年少。
你圆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柳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动用了第二人称的写法;使诗歌带有对话的色彩,如同诗人在面对着对方倾诉感情。
B.全诗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使感情的抒发淋漓尽致。
C.诗的上下两节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景与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诗的主题。
D.诗的句式长短交错,上下两节结构齐整;重章叠句在反复中使诗的主题得到发挥。
(2)诗中的“你”指______________,“我”指______________,诗歌抒写的是______________的感情。23、(二)阅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请对本诗后两句做简要赏析。(2)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心情。(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4)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5)古人在诗词中描写情境用来营造气氛的鸟儿很多,为什么李白独选“子规啼”来入诗呢?(6)从诗中发出的情感信息,揣摩李白写此诗时的心理活动。(7)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说说作者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开头。2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择取杨花落和子规啼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南国景象,烘托出哀伤愁恻的气氛。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普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2)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______
A.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C.诗中写“子规啼”;是因为子规鸟叫声凄凉,有不如归去之意,古人以为悲情之鸟,这里用子规啼表示对朋友悲惨命运的忧虑,对朋友的挽留不舍之情。
D.之所以以明月入诗,一是明月朗照可驱逐黑夜,再是借普天同照,传递心声给朋友,还有是以明月表现友谊的纯洁。25、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问答题(共3题,共9分)26、课文的标题是“土地的誓言”,是不是土地在发出誓言?如果不是,那标题的意思又该如何理解?作者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27、读句子,回答: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选自课文《安塞腰鼓》
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28、默写。
①子曰:温故而知新,____。《论语》
②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③____;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
④折戟沉沙铁未销,____。《赤壁》
⑤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
⑥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⑦但愿人长久,____。《水调歌头》
⑧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⑨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西江月》
⑩____;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⑪潮平两岸阔,____。《次北固山下》
⑫每至晴初霜旦,____。《三峡》
⑬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秋词》
⑭宁信度,____。《郑人买履》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D【分析】【解析】试题分析:A渲闹—喧闹B懊诲—懊悔来势凶凶—来势汹汹D屏嶂-屏障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形。【解析】【答案】D2、D【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识记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型,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D.对课文理解有误,郭茂倩是南北朝时宋文学家。故选D。【解析】D3、D【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要求学生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中第一个逗号改为顿号。故选D。【解析】D4、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常见病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语病的发生;还可以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作文互评中,要按以上病因把句子加以衡量,给彼此寻找病句。这样语感会逐渐增强。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就要静下心来按以上常见病因一一加以衡量,只要多读几遍,相信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的。A.缺宾语中心语,可在句末添加“的豪情”;B.“研究、了解国学文化”语序不当;C.“非常”与“深”词语赘余。故选D。【解析】D5、B【分析】A中应是“工尺(chě)”C中应是“不亦乐乎(lè)”“不知而愠(yùn)”D中应是“乳臭未干(xiù)”。【解析】【答案】B(2分)6、C【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都是为了表现百草园的无穷趣味。
故选:C。
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作用。
分析段落内容,不可孤立的进行,要结合前后文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来分析。【解析】C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7、略
【分析】答案:
《浮生六记》|沈复|清。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解析】《浮生六记》;沈复;清8、略
【分析】通读《爱莲说》;明确全文以物喻人,托物言志。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事态。所以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中心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答案:莲;花之君子者也。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把握。
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文章的主旨。【解析】莲,花之君子者也9、略
【分析】解答此题要靠平时学习过程中对字形的积累.
答案:臭-嗅;荫-阴篷-蓬。
本题要结合字形知识来分析.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根据同音字的读音进行归纳,对于形似字的特点进行总结.
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一些同音字可以按读音进行归纳;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观察其细微差别.【解析】嗅;阴;蓬10、略
【分析】答案:
fányūzhuóliánmànxièyìwényī
考查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考查考生对课本内文言文中出现的常用重点生字词的准确识读能力以及对形近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识辨能力;难度不大。
汉字当中有很多字读音相同,要结合平时的课文学习来归类整理。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能准确辨析。【解析】fán;yū;zhuó;lián;màn;xiè;yì;wén;yī11、quǎnyuègébì【分析】【分析】注意易错点;“说”字不读现代的读音,古文中往往与“悦”同音,“拂”是通假字,通“弼”,能假字要读相通那个字的字音。
【点评】古文中字词的读音很多与现代读音不同,学习时要注意分辨。12、示例:不是每一个青年都能成才不上进的便成了平庸。(或:不是每一棵树苗都能成材,不成长的便成了枯枝。【分析】【分析】仿写此题首先要审清题意;然后再仔细揣摩例句的内容和写法。
【点评】续写一个句式相同、字数相等的句子。13、jué瘠媚jiān【分析】【分析】注意本题是给加横线字注音;据拼音写汉字。要用普通话拼读汉字,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辅助判断字的读音,注意声韵母和标调,声母的平舌音与翘舌音;韵母的前后鼻音。
【分析】先用普通话读准拼音,然后根据语境写词语,注意理解词义,不要写错字。14、略【分析】略【解析】略三、多选题(共7题,共14分)15、BD【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线索和把握文章表达技巧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文章内容,掌握寻找文章的线索的方法(如反复出现的物),再了解散文的表达技巧,如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对比衬托等;最后结合题目要求答题即可。通过分析可知:第①自然段交待作者栽种三角梅的原因是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第⑦段中“老伴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的原因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BD中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故选BD。【解析】BD16、CE【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内容出现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联系上下文、主旨句、关键句等,去分析归纳要点,然后作出判断即可。阅读文章可知,ABD三项是对的,C是虚写不是实写,所以不正确;E表述不正确,在结构上和第一段没有构成首尾呼应,所以也是错误的。故选CE。【解析】CE17、AE【分析】此题考查综合性学习的能力。做题时要认真分析材料内容,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探究归纳。AE与传承“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无关。故选AE。【解析】AE18、CD【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重要句子及主旨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整首诗歌,联系写作背景,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内容及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内容,根据选项逐一分析。根据对诗歌的理解,C项“独坐”、“弹琴”、“长啸”等词语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理解不正确。D项“无赞美之意”理解不正确。故选CD。【解析】CD19、B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在做此类题的时候,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文中记叙的事件和主要人物,然后再审清题意,分析思考,能明白文中体现出了作者(或人物)的什么思想感情,确定出文章的感情基调,最后再答题即可。解答此题要结合全文内容,作者运用第一人称,以幽默俏皮的语言回顾了自己成长路上的亲身经历,让读者觉得真实亲切。文章将叙事与说理结合,以三个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叙事活泼,说理生动。“心底的篱笆”是藏在在心里的因错误想法观念而产生的恐惧和心理障碍。“拔掉心底的篱笆”是指除去错误的想法、观念,树立自信,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点明那些自以为很难克服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脚下的障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是用比喻的手法,指出看似困难的东西有可能是一些自己没有发现的美丽的优点或长处,据此总结判断即可。结合题意,故选BD。【解析】BD20、A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识记及书写词语的能力。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写字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的积累,我们平时要经常把积累的内容拿出来读一读,写一写。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C项“案渎”应为“案牍”,“引亢高歌”应为“引吭高歌”;D项“络绎不决”应为“络绎不绝”,“争颜斗艳”应为“争妍斗艳”;AB两项书写正确。故选A、B。【解析】AB21、BE【分析】汤姆的办法是找别人换票;所以B错误;贾梅出演的是一个老土的妈妈,所以E错误。
故选:BE。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和《男生贾里》,考查范围涵盖了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
此类题型往往在细处设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把握。【解析】BE四、诗歌鉴赏(共4题,共36分)22、略
【分析】略【解析】1.“你”指月亮“我”指远离家乡的游子抒写的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B23、略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这类题型应先找准赏析的角度,如修辞、意境、写作手法等;再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这里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其答题格式为:修辞+表达效果+表现了/赞美了什么。如:这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在诗人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诗歌,再从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关键的字词等方面来理解即可。这首诗大概作于753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在“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中,诗人选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既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又用来表达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重点词语在诗歌中的作用、表现的情感、手法技巧和风格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诗歌,再从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关键的字词等方面来理解即可。这首诗大概作于753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B.首句,诗人选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既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又用来表达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C.“过五溪”,是表现王昌龄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B、C中对诗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故选B和C。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要读懂诗歌,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所表达的情感,再结合写作背景、关键的字词和题目要求答题即可。通过分析可知作者要把“愁心”寄与“明月”的原因是: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诗歌,再从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关键的字词等方面来理解即可。这首诗大概作于753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诗人选取“子规鸟”来入诗,原因是子规鸟叫声凄凉,有“不如归去”之意,古人用来作为悲情之鸟。李白用“子规啼”表示对朋友悲惨命运的忧虑,对朋友的挽留不舍之情。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诗歌,再从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关键的字词等方面来理解即可。这首诗大概作于753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如诗的首句选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既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又用来表达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因此诗人写此诗时的心理是:忧虑和愤懑。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在诗中的意义和作用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再结合写作背景和题目要求答题即可。这首诗大概作于753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因此诗人选取“杨花”“子规”开头得原因是:写“已落尽的杨花”点明了时令——暮春,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解析】【小题1】这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在诗人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小题2】悲苦哀怨【小题3】BC【小题4】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小题5】子规鸟叫声凄凉,有“不如归去”之意,古人用来作为悲情之鸟。李白用“子规啼”表示对朋友悲惨命运的忧虑,对朋友的挽留不舍之情。【小题6】忧虑和愤懑;表现了两人之间真挚、纯洁的友谊。【小题7】示例:写“已落尽的杨花”点明了时令——暮春,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24、略
【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作者感情的理解。
A.正确。
B.正确。
C.有误;“闻道龙标过五溪”说明了友人,也就是王龙标的旅途之艰难。
D.正确。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态补偿款禁养协议书(2篇)
- 环境监测设备研发合同(2篇)
- 七年级数学下册14.1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听评课记录
-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美洲概述》听课评课记录5
-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1.2《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听评课记录1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听课评课记录1
-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9.1《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听课评课记录
-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听课评课记录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第2框加强宪法监督听课评课记录(新人教版)
- 五年级上册数学听评课记录《5.3 分饼》(1)-北师大版
- 广西贵港市2023年中考物理试题(原卷版)
- 仁爱英语八年级阅读理解测试题和答案
- 山东省中考物理总复习 八上 第4讲 光现象
- DB11∕T 1875-2021 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 心肺康复完整版本课件
- 传统节日春节英文介绍课件
- 质量奖现场评审问题集锦精编版
- 装配式结构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 水资源论证报告
- 实现结构化: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
- FZ∕T 54088-2016 锦纶6全牵伸单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