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郓城县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I卷(单项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所有试题答案均须涂、写在答题卡限定的区域,答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第I卷(单项选择题)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考古是研究历史的最可靠的途径。下图所示的文物最适合用于共同探究(

)A.国内最早人类起源B.夏、商、周的更替C.原始的农耕生活D.灿烂的青铜文明2.据考古发现,西周时期,祭祀、宴享等活动都按等级使用鼎、簋(guǐ)等,王及王室墓葬出土的鼎、簋等数量比其他贵族多,而且锡含量高。这体现出西周时期(

)A.中央集权制不断发展 B.青铜礼器与贵族权力地位相结合C.贫富分化私有制产生 D.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高超且数量多3.“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些谚记映了节气()A.源于历朝历代的口耳相传B.最早出现在夏朝C.有利于提高天文观测水平D.能指导农业生产4.“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考古发现,其青铜铸造技术和礼器制度广泛吸收了黄河流域夏商的文明成果,而用玉传统和纹样审美则来自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这反映出()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B.夏商周时期直接管理古蜀C.古蜀文明领先中原D.中华文化呈现大一统倾向5.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写到:“周桓王死,因为穷,七年才得以埋葬……周朝最后一代的王周赧王,他无地无民。穷到向人民借贷,不能偿还,藏在台上避债。周人称这台为避债台。”这反映出()A.礼崩乐坏B.王室衰微C.政治腐败D.赋税沉重6.春秋时期,诸侯势大互相争霸。下列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描述正确的是()①战争给人民造成巨大的灾难②战争中逐渐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7.相传端午节与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有关,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这种习俗的积极意义在于()A.增强珍惜生命的意识B.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C.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D.培养爱国爱家的精神8.下列两幅地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分封制度趋于完善B.向大一统国家发展C.兼并战争连绵不断D.统一国家不断巩固9.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

)A.降低了行政效率B.促进了南北交流 C.加强了中央集权D.推动了民族交融10.史料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数十载后,则“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发生以上转变的原因是汉初推行()A.休养生息政策 B.以法治国政策 C.三公九卿制度 D.以武立国政策11.某校开展“品诗词,学历史”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通过诗词所蕴含的独特文化魅力探寻其所承载的精神追求、人文价值。下列是同学们搜集的部分诗句,其中描写丝绸之路的是(

)A.云飞丝路飘花雨,风动驼铃运锦绸 B.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C.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角垂 D.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12.东汉建立于公元25年,此时间采用公元纪年还可以表示为()A.公元前1世纪 B.公元1世纪 C.公元前2世纪 D.公元2世纪13.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列示意图符合229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是(

)A.B.C.D.14、洛阳是中国的六大古都之一,曾经在此建都的朝代是()①秦朝②西汉③东汉④西晋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5.锺繇的楷书刚柔兼备,王羲之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北魏的书法雄劲骏放、端庄古雅。这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A.风格多样 B.交流频繁C.立意高远D.题材广泛16.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势力强盛,王导把持政治,王敦致力于军事。司马睿举行登基大典时,还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这说明(

)A.王导王敦兄弟才能杰出B.司马睿善于用人C.世家大族影响朝政D.东晋政权稳定17.某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篇历史人物传记,其中提到了三个关键词:针灸、麻沸散、五禽戏。这篇传记描写的是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18.某班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探寻“孝文帝迁都的缘由”。第1组同学按任务搜集了以下信息:3世纪初中国又进入一个寒冷期,《齐民要术》记载,这一时期华北地区桃树开花较之前晚10~20天;《晋书》记载的异常霜降的出现较以往更频繁,平城地区也屡受灾荒。据此判断,这一小组研究任务应是侧重追寻迁都的(

)A.政治因素 B.环境因素C.军事因素D.文化因素19.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以下叙述中属于史实的(

)A.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B.西晋灭亡的原因是统治腐朽和民族矛盾C.公元383年,东晋军和前秦军在淝水大战D.《齐民要术》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如下示意图反映出的阶段特征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和巩固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0分,共30分。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我校组织开展“赓续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的实践探究活动,邀你参与。(10分)【活动一“解密”国家宝藏】在郭家庄发掘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新中国考古五十年》(1)根据考古发现,从商代墓的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两点即可得2分)【活动二“解析”历史遗迹】

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通过修筑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等主体工程,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工程巧妙地设置了四六分水的比例,利用地形和水位差,枯水季大约六成江水流入较深的内江,而洪涝期间六成江水从水面宽阔的外江流走,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摘编自李晓东《都江堰:天府之源水利鼻祖》(2)根据材料指出,都江堰由哪几部分主体工程组成?((写出两点即可得2分)并概括李冰修筑都江堰工程体现的智慧。(1分)【活动三“解说”历史人物】1984—1993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十组《中国杰出历史人物金银纪念币》,以下为其中的三枚纪念币。孔子纪念金币蔡伦纪念银币张仲景纪念银币祖冲之纪念银币(3)任选一枚纪念币中的人物,撰写人物解说词。(要求:包括人物的生活时代、主要贡献及其作用)(4分)示例: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在诊断上辨证论治分析病情;发展了“治未病”思想,提倡预防疾病,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誉为“医圣”。(4)综合上述探究活动,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1分)22.“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争不仅是军事领域的事情,它与经济、政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认为)三晋(山西)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吸引)三晋之人,利其(给他们)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而务本(务农)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鼓励开垦荒地),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诱三晋之人”到秦国的措施,(写出一点即可得2分)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些措施对秦国的作用。(2分)材料二曹操采纳谋士许攸的计策……大败袁军。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写下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材料中,“大败袁军”的战役名称是什么?(1分)曹操的“壮心”是指什么?(1分)请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这一“壮心”未能实现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得2分)材料三秦王坚会群臣于太极殿,议曰:“自吾承业,垂三十载,四方略定,唯东南一隅,未沾王化。”——《资治通鉴·晋纪·淝水之战》(3)随着前秦实力的增强,苻坚的理想是消灭东晋统一中国,结果在淝水之战中惨败,由此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请写出这次战争带来的影响。(写出一点即可得2分)23.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华夏始源】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1)传说中为华夏族的形成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两个人是谁?(2分)【凿空之旅】材料二“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汉书》(3)材料中的“骞”指的是谁?(1分)他的“凿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民族认同】材料三曾经处于华夏边缘地区和附庸地位的北方草原民族迁入中原……为了获得人数众多的、文化先进的汉族的认可……在建立政权之初,他们不仅在祖源认同上有改姓或攀附华夏族祖先的行为,而且在政权国号的选择上也多加斟酌,十分谨慎。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在其统治地区选择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以继承之。——《十六国‘汉’‘赵’国号的取舍与内迁民族的认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