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2024)选修1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1A/3B/wKhkGWeUX1mAaBbMAAHe9-wsdtA960.jpg)
![2025年人教版(2024)选修1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1A/3B/wKhkGWeUX1mAaBbMAAHe9-wsdtA9602.jpg)
![2025年人教版(2024)选修1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1A/3B/wKhkGWeUX1mAaBbMAAHe9-wsdtA9603.jpg)
![2025年人教版(2024)选修1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1A/3B/wKhkGWeUX1mAaBbMAAHe9-wsdtA9604.jpg)
![2025年人教版(2024)选修1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2/1A/3B/wKhkGWeUX1mAaBbMAAHe9-wsdtA96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版(2024)选修1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某同学用泡菜坛(如图)进行果酒发酵;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水槽加水并扣上坛盖,可隔绝空气,防止微生物入侵B.果酒发酵过程产生的CO2可通过水槽以气泡形式排出C.若观察到瓶中有白色浑浊物漂浮,则可能被杂菌污染D.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可测定发酵液中的酒精浓度2、著名的古农书巨著《齐民要术》中详细介绍了北魏时期泡菜的制作方法。泡菜是一种可口的食物,其制作原理利用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发酵初期,从坛沿水槽内放出的CO2是乳酸菌细胞呼吸产生的B.制作泡菜时,将所用盐水煮沸的主要目的是消灭盐水中的杂菌C.制作泡菜时应向坛盖边沿注满水,且发酵过程中经常向水槽中补充水D.腌制方法、时间长短和温度高低均会影响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3、新鲜菠萝直接食用会“蜇嘴”,而食堂里的菠萝咕噜肉吃起来不会,这与菠萝蛋白酶的活性有关。某生物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对菠萝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菠萝蛋白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B.菠萝蛋白酶在20℃和60℃时空间结构相同C.沸水浸泡过的菠萝吃起来不会“蜇嘴”D.选择在40℃左右研究pH对菠萝蛋白酶活性的影响4、如图是根据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的系列实验结果得出的坐标曲线。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表示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低温不会影响果胶酶的结构B.图乙只能表示pH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最适pH通常为碱性条件C.图丙可表示苹果泥中加入果胶酶后得到的果汁量随时间变化情况D.图丁可表示苹果泥用量一定时,果胶酶用量对果汁产量的影响5、下列关于亚硝酸盐及其测定的说法,错误的是()A.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威胁人体健康B.泡菜一般在腌制14d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C.测定中使用的对氨基苯磺酸溶液需要避光保存D.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吸附杂质,使泡菜液澄清透明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6、如图是围绕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进行的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两类洗衣粉的最佳使用温度都为t1B.温度超过t2后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可能失活C.本研究的自变量分别是温度和洗衣粉是否加酶D.图中的纵坐标可以是污渍的残留量7、图1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图2是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迅速与活化的酵母菌混合制备混合液B.图1中X溶液为CaCl2溶液,其作用是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C.图2发酵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为了使培养液与酵母菌充分接触D.图1中制备的凝胶珠用蒸馏水洗涤后再转移到图2装置中8、图1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图2是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迅速与活化的酵母菌混合制备混合液B.图1中X溶液为CaCl2溶液,其作用是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C.图2发酵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为了使培养液与酵母菌充分接触D.图1中制备的凝胶珠用蒸馏水洗涤后再转移到图2装置中9、菜籽粕含有35%~45%蛋白质,是畜禽饲料的重要原料,但其中的单宁等抗营养因子限制了菜籽粕的应用。研究者将不同菌种接种到菜籽粕与麸皮制成的固体培养基中发酵48h,测定菜籽粕中单宁的含量,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乳酸菌和黑曲霉菌均属于原核生物B.为防杂菌污染,接种后需对培养基进行灭菌C.黑曲霉菌对单宁的去除效果最为理想D.可用不接种微生物的固体培养基作对照组10、金黄色葡萄球菌(SAU)是细菌性肺炎的病原体之一,A、B、C、D四种抗生素均可治疗SAU引起的肺炎,为选出最佳疗效的抗生素,研究者将分别含等剂量抗生素A、B、C、D的四张大小相同的滤纸片a、b、c、d置于SAU均匀分布的平板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培养48h,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采用干热灭菌的方法对该实验使用的培养皿进行灭菌B.抗生素D治疗SAU感染的效果最好C.接种涂布后的培养培养皿正向放置于37°C的恒温箱中培养D.滤纸片b周围抑菌圈中出现一个菌落,可能是形成该菌落的SAU发生了基因突变11、我国的酿酒技术历史悠久,古人在实际生产中积累了很多经验。《齐民要术》记载:“酒冷沸止,米有不消者,便是曲势尽。”意思是瓮中酒液凉了不再起泡,米有未消耗完的,就是酒曲的力量用尽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酒曲酿酒过程中,为加快微生物代谢需不断通入O2B.酒液温度的变化与酒曲中微生物呼吸作用释放热量有关C.起泡是由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释放形成的D.“曲势尽”可能是瓮中液体pH降低、酒精浓度过高导致12、某同学设计了图示的发酵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装置可阻止空气进入,用于果酒发酵B.该装置便于果酒发酵中产生的气体排出C.去除弯管中的水,该装置可满足果醋发酵时底层发酵液中大量醋酸菌的呼吸D.去除弯管中的水后,该装置与巴斯德的鹅颈瓶作用相似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3、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判断________的蛋白质是否达到要求,需要进行蛋白质纯度的鉴定。鉴定方法中使用最多的是____________。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科学家通过________生产出了能够耐酸、耐碱、__________和较高温度的酶,并且通过特殊的化学物质将酶层层包裹,与洗衣粉的其他成分隔离。15、洗涤次数过少,无法除去____________;离心速度过高和时间过长会使___________等一同沉淀,达不到分离效果。16、萃取液的浓缩可直接使用____________装置,在浓缩之前,还要进行_____________,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17、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______________来检验。在_______________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酒精反应呈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以血液为实验材料时,每100mL血液需要加入3g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4题,共8分)19、进入冬季;部分城市出现严重雾霾,与秸秆野外焚烧有一定关系。为破解秸秆处理瓶。
颈;微生物专家力图通过微生物降解技术使秸秆能尽快腐烂掉,增加土壤肥力。缓解环境污染。试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专家研制的降解秸秆的催腐剂是十余种能分解纤维素的霉菌、细菌和酵母菌的组合。其中_______________在细胞结构上与其他两者不同。
(2)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以将____________分解为______________。
(3)微生物专家为从发黑的树干上分离出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高产菌株;制备了选择培养基,将。
菌液进行一系列______________,从而得到单个菌落,再采用______________方法进行鉴定,得到图的菌落。那么,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
(4)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纤维素酶的测定。
方法,一般是用________________试剂对纤维素分解产物进行定量测定。20、Ⅰ土壤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下图表示对土壤中某种微生物进行分离和计数而进行的对样品的稀释和稀释液的取样培养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示统计样品活菌数目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法,主要包括__________操作和____________操作。
(2)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_____________,一般选择菌落数在_______________的平板进行计数。
(3)图中选择了104、105、106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最可能是测定土壤中_____________(填“细菌”或“放线菌”或“真菌”)的数量,这个平板需要在30~37℃温度下、PH调至______培养1-2d。Ⅱ.以下是胡萝卜素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
(1)请完成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_______→胡萝卜素。
(2)胡萝卜素的纸层析标准结果示意图,图中A、B、C、D四点中,属于标准样品的样点是_______________,图中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21、下图表示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部分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血红蛋白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其在红细胞中的作用体现了蛋白质具有_____功能。
(2)甲装置中,B是血红蛋白溶液,则A是________;乙装置中,C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
(3)用乙装置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叫______,是根据________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4)用乙装置分离血红蛋白时,待______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5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22、临床使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试验时,首先要从病人身上获取少量样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以确定某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从样本中获取致病菌单菌落,可用_______法或_______法将样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
(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用______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而在37℃培养箱中培养24h,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
(3)为了检测该致病菌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将分别含有A、B、C、D四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含A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A______;含B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该病菌对抗生素B______;含C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A的小,说明_______;含D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含A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抗生素D的_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应选用抗生素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非选择题(共1题,共5分)23、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方面的问题:
(1)培养基配制的步骤为:计算-称量-_______-_______-倒平板;为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在37℃培养箱中培养适当时间后形成菌落,一般选择菌落数在_________个的平板进行计数。
(2)泡菜虽然好吃;但其中的亚硝酸盐会危害人体健康。亚硝酸盐在特定条件下会转变成________,这是一种致癌物,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__________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物质。
(3)腐乳制作的流程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配制卤汤时;要使卤汤中酒的含量控制在___________左右。
(4)某同学釆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规格为16×25,O.lmm3),统计4个中格中的细菌数,计算出每个小格所含细菌的平均数为2个,则每毫升样品中的细菌数是(稀释倍数为103)_________个。
(5)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将试管放入_____________保藏。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1题,共10分)24、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调查湖水中细菌的污染情况而进行了实验。实验包括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灭菌、接种及培养、菌落观察与计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基中含有的牛肉膏为细菌培养提供_____。(填“碳源”;“氮源”或“碳源和氮源”)
(2)培养基灭菌后,冷却到50℃左右后进行倒平板,将平板倒置,目的是_____。
(3)为了观察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湖水样品的平板置于_______中培养,培养的温度设定在37℃。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_____,作为对照进行实验,目的是_____。
(4)培养一段时间后,若在平板上观察到有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说明湖水样品中有多种细菌。一般说来,菌落总数越多,湖水遭受细菌污染的程度越_____。
(5)细菌培养产生的单个菌落在生态学中称为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D【分析】【分析】
乳酸菌为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发酵初期由于存在部分需氧菌,可能会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
【详解】
A;乳酸菌为厌氧菌;在水槽加水并扣上坛盖,可隔绝空气,防止微生物入侵,A正确;
B、果酒发酵过程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可通过水槽以气泡形式排出;B正确;
C;发酵过程中若观察到瓶中有白色浑浊物漂浮;则可能被杂菌污染,C正确;
D;乳酸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酒精,D错误。
故选D。2、A【分析】【分析】
泡菜(酸菜)的制作原理: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先增加,后下降至相对稳定。
【详解】
A、发酵初期,从坛沿水槽内放出的CO2是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A错误;
B;制作泡菜时;将所用盐水煮沸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高温消灭盐水中的杂菌,B正确;
C;由于乳酸菌是厌氧菌;制作泡菜时应向坛盖边沿注满水,且发酵过程中经常向水槽中补充水,C正确;
D;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是:发酵初期;由于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使亚硝酸盐增加;发酵中期,硝酸盐还原菌受抑制,部分亚硝酸盐被分解含量下降;发酵后期,硝酸盐含量下降至相对稳定,所以泡菜需腌制适宜的时间食用。腌制方法、时间长短和温度高低均会影响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D正确。
故选A。3、B【分析】【分析】
温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到达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快;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
【详解】
A;由图可知;温度低于40℃,菠萝蛋白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超过40℃时,菠萝蛋白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A正确;
B;菠萝蛋白酶在20℃时空间结构不变;在60℃时空间结构会被破坏,B错误;
C;由图可知;沸水处理后菠萝蛋白酶的活性几乎为0,所以吃起来不会“蜇嘴”,C正确;
D;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无关变量需要相同且适宜,温度对这个实验来说是无关变量,即应在温度为40℃左右进行实验,D正确。
故选B。4、C【分析】【分析】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pH、酶的浓度以及底物浓度等;分析题图可知,图甲可表示酶量和底物量一定时,果汁的出汁率和时间的关系,图乙表示温度或pH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图丙可表示苹果泥中加入果胶酶后得到的果汁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图丁可表示苹果泥足量时,果胶酶用量对果汁产量的影响。
【详解】
A;酶的活性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低温时酶活性受到抑制,活性较低,图甲不能表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
B;图乙中曲线不能用来表示酶的活性随pH变化的特性;因为酶在过酸或过碱的条件下都会失活,因此曲线两端应该与横坐标相交,且从乙图中无法判断果胶酶最适pH为碱性条件,B错误;
C;果胶酶可分解植物细胞壁;增加果汁的出汁率,使水果更快到达出汁的最大值,如图丙所示,C正确;
D;苹果泥用量一定时;果汁产量也为一定值。因此果汁产量应达到一定值后不再变化,D错误。
故选C。5、B【分析】【分析】
制作泡菜所用微生物是乳酸菌;实验原理:
(1)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
(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
(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详解】
A;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摄入过多时可能导致癌症,A正确;
B;一般在腌制10d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B错误;
C;测定中使用的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和N-1-奈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都呈酸性;要保证其稳定性,应低温避光保存,C正确;
D;氢氧化铝胶体能吸附泡菜汁液中的杂质;使泡菜汁透明澄清,以便进行后续的显色反应,制备样品处理液,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除去色素等杂质,得到澄清溶液,D正确。
故选B。
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6、B:C:D【分析】【分析】
1;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
2;影响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因素有水温、水量、水质、洗衣粉的用量;衣物的质料、大小及浸泡时间和洗涤的时间等。在这些因素中,水温是要研究的对象,而其他因素应在实验中保持不变。
3;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洗衣粉的种类;因变量是洗衣粉的去污效果。
【详解】
A、加酶洗衣粉的最佳使用温度都为t1,而普通洗衣粉在t1时的洗涤效果没有t2时好;A错误;
B、由于温度过高,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可能失活,由图可知,温度超过t2后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可能失活;B正确;
C;图中曲线显示本实验的自变量有温度和洗衣粉的种类;即洗衣粉是否加酶,C正确;
D;本实验研究的因变量可能是污渍的残留量或污渍消失所需的时间长短等;D正确。
故选BCD。
【点睛】7、B:C:D【分析】【分析】
制作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步骤:1、酵母细胞的活化;2、配制0.05mol/L的CaCl2溶液;3;配制海藻酸钠溶液(该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4、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5、固定化酵母细胞。
【详解】
A;溶化的海藻酸钠应冷却至室温后与活化的酵母菌混合;A错误;
B、海藻酸钠与酵母菌混合液应滴入CaCl2溶液中;以制备凝胶珠,B正确;
C;搅拌可使酵母菌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有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C正确;
D;凝胶珠用蒸馏水冲洗2~3次后;再转移到发酵装置中,D正确。
故选BCD。8、B:C:D【分析】【分析】
制作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步骤:1、酵母细胞的活化;2、配制0.05mol/L的CaCl2溶液;3;配制海藻酸钠溶液(该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4、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5、固定化酵母细胞。
【详解】
A;溶化的海藻酸钠应冷却至室温后与活化的酵母菌混合;A错误;
B、海藻酸钠与酵母菌混合液应滴入CaCl2溶液中;以制备凝胶珠,B正确;
C;搅拌可使酵母菌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有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C正确;
D;凝胶珠用蒸馏水冲洗2~3次后;再转移到发酵装置中,D正确。
故选BCD。9、A:B【分析】【分析】
由柱形图分析可知;枯草芽孢杆菌处理的组总单宁含量最高,黑曲霉菌处理的组中单宁含量最低,根据单宁含量推测可知,对单宁分解能力由强到弱的排序为:H>R>N>K,这说明黑曲霉菌对单宁的分解作用最强。
【详解】
A;乳酸菌为细菌;属于原核生物,黑曲霉为真菌,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
B;对培养基灭菌应在接种前;接种后再灭菌,菌种将被全部杀死,B错误;
C;据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黑曲霉菌发酵菜籽粕中单宁含量最低,说明黑曲霉菌对单宁的去除效果最为理想,C正确;
D;对照组为不接种微生物的固体培养基;目的是作为对照,说明微生物去除单宁的作用,D正确。
故选AB。10、B:C【分析】【分析】
1;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
(1)灼烧灭菌: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口或瓶口等容易被污染的部位,也可以通过火焰燃烧来灭菌。
(2)干热灭菌: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灭菌。
(3)高压蒸汽灭菌:将灭菌物品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30min。
2;抑菌圈越大;说明该菌对此药敏感性越大,反之越小,若无抑菌圈,则说明该菌对此药具有耐药性。
【详解】
A;由分析可知;实验使用的培养皿可采用干热灭菌的方法进行灭菌,A正确;
B;由题图和分析可知;抗生素A治疗SAU感染的效果最好,B错误;
C;接种涂布后的培养培养皿应倒置于37°C的恒温箱中培养;C错误;
D、滤纸片b周围抑菌圈中出现一个菌落;可能是形成该菌落的SAU发生了抗药性基因的突变而得以存活,D正确。
故选BC。11、B:C:D【分析】【分析】
用酒曲酿酒菌种是酵母菌;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真菌,属于真核细胞,条件是18~25℃;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
【详解】
A、用酒曲酿酒是利用了微生物细胞呼吸的原理,进行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发酵,不能一直通入O2;A错误;
B;由于呼吸作用会产热;故会导致酒液温度产生变化,B正确;
C、起泡是由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释放到发酵液中形成的;C正确;
D;“曲势尽”可能是随着发酵的进行瓮中液体pH降低、酒精浓度过高导致酵母菌大量死亡;D正确。
故选BCD。12、A:B:D【分析】【详解】
果酒制作是厌氧发酵,该装置水可阻止空气进入;果酒发酵产生的气体是CO2,该装置便于CO2的排出;该装置弯管为了排出发酵产生的气体,不能保证果醋发酵需要的O2;去除弯管中的水后;与巴斯德的鹅颈瓶作用相似,排出气体,避免杂菌污染。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果酒、果醋的制作,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3、略
【分析】【详解】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可分为四步: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通过样品处理收集到血红蛋白溶液,通过粗分离除去小分子杂质,通过纯化除去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判断纯化的蛋白质是否达到要求,常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解析】纯化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温度酸碱度表面活性剂基因工程忍受表面活性剂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血浆蛋白白细胞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蒸馏过滤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重铬酸钾酸性重铬酸钾灰绿色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柠檬酸钠防止血液凝固四、实验题(共4题,共8分)19、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降解;基本都是识记内容,要求学生熟知纤维素分解有关的基础知识。如纤维素酶;降解的过程等。
(1)霉菌和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
(2)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以将纤维二糖分解为葡萄糖.
(3)微生物专家为从发黑的树干上分离出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高产菌株;制备了选择培养基,将菌液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从而得到单个菌落,再采用刚果红染色方法进行鉴定.纤维素酶的量越多,活性越强,分解的纤维素越多,透明降解圈越大,所以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①。
(4)为了确定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的测定,所以需要用到斐林试剂对纤维素分解产物进行定量测定。【解析】细菌纤维二糖葡萄糖梯度稀释刚果红染色①发酵产纤维素酶实验斐林试剂20、略
【分析】【分析】
1、活菌计数最常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计数法,最关键的步骤是梯度稀释和涂布平板,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由于在土壤中不同微生物的数量的不同,因此培养不同的微生物进对土壤样液的稀释倍数也不同,测定细菌的数量,一般选择104、105和106的倍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测定放线菌的数量,一般选择103、104和105的倍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测定真菌的数量,一般选择102、103和104的倍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
2;胡萝卜素是橘黄色结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
3;提取天然胡萝卜素的方法主要有:一是从植物中提取;二是从大面积养殖的岩藻中荻得;三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生产。
4;最适宜作胡萝卜素萃取剂的是石油醚。
5;实验流程为: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石油醚)→过滤_→浓缩→胡萝卜素→鉴定(纸层析法)。
6;对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鉴定采用的是纸层析法;其原理是色素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使各成分分开。因层析液易挥发,故应在上方用玻璃盖盖严,以防止层析液挥发。在进行点样时,应注意点样应该快速细致并保持滤纸干燥。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基线,否则点样处的有机成分会溶解在层析液中。
【详解】
Ⅰ.(1)图示统计样品活菌数目的方法叫做稀释涂布平板法;主要包括系列(梯度)稀释操作和涂布平板操作。
(2)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3)图中选择了104、105、106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最可能是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数量,这个平板需要在30~37℃温度下;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1-2d。
Ⅱ.(1)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
(2)胡萝卜素的纸层析标准结果示意图;图中A;B、C、D四点中,属于标准样品的样点是A、D,图中②表示其它色素或杂质。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胡萝卜素的粗提取和鉴定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此外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解析】稀释涂布平板系列(梯度)稀释涂布平板一个活菌30~300细菌中性或微碱性浓缩A、D其它色素或杂质21、略
【分析】【分析】
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原理:蛋白质的物理性质如形状;大小、电荷性质和多少、溶解度、吸附性质、亲和力等千差万别;由此提取和分离各种蛋白质;凝胶色谱法原理:分子量大的分子通过多孔凝胶颗粒的间隙,路程短,流动快;分子量小的分子穿过多孔凝胶颗粒内部,路程长,流动慢。
【详解】
(1)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而血红蛋白可以运输氧,即其在红细胞中的作用体现了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
(2)根据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原理分析;已知甲装置中B是血红蛋白溶液,则A是磷酸缓冲液,可以抵制外界酸;碱对溶液pH的干扰而保持pH稳定;乙装置中,C溶液的作用是洗脱血红蛋白。
(3)用乙装置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叫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分子量大的,流动快。
(4)用乙装置分离血红蛋白时;待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5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原理和凝胶色谱法的原理,能够判断甲、乙装置的类型和作用以及A、B、C溶液的种类和作用,进而根据题干要求分析答题。【解析】运输磷酸缓冲液洗脱血红蛋白凝胶色谱法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22、略
【分析】【分析】
(1)接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的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并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细菌繁殖而成的子细胞群体--菌落。
(2)根据材料分析;透明圈的出现,说明该菌不能生长。
【详解】
(1)从样本中分离菌落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将样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
(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使其“均匀生长”的方法是用涂布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适宜温度培养。
(3)在抗药性检验过程中;如果在菌落周围出现透明的圆圈,说明此种抗生素可抑制该细菌;透明圈的大小表示着此种抗生素抗菌的强弱.将分别含有A;B、C三种抗生素的滤纸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含A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A敏感;含B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该病菌对抗生素B不敏感;含C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A的小,说明该病菌对C的敏感性比对A的弱.含D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含A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抗生素D的耐药菌。
(4)根据(3)的分析;实验结果抗生素A对该致病菌的作用最好。
【点睛】
关键:抗生素是由真菌产生的,可以抑制生长、繁殖或杀死细菌等致病菌的一类物质,含A的滤纸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有抗生素A的地方该致病菌受到抑制;B的周围没有透明圈说明致病菌对抗生素B不敏感,通过C的透明圈要比A的透明圈的小,说明该致病菌对C的敏感性比A的弱;D出现了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D敏感,但是在透明圈上出现一个菌落,又排除杂菌污染,判断此菌落的微生物对抗生素D产生了耐药性。【解析】①.平板划线法②.稀释涂布平板法③.涂布④.敏感⑤.不敏感⑥.该致病菌对C的敏感性较A的弱⑦.耐药菌⑧.A五、非选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合同模板学校食堂承包经营合同范本
- Unit2 He's cool(说课稿)2023-2024学年外研版(三起)四年级下册
- 2025合同模板工程的变更范本
- 2025江苏:安全责任写进集体合同模板范本
- Unit1 School(说课稿)-2024-2025人教版(新起点)英语一年级上册
- 202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说课稿 新人教版
- Unit5 I'm cleaning my room(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精通版英语五年级下册001
-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孔乙己说课稿 新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下学期第20周 常见气体的制备说课稿
- Unit 1 people of achievement Reading for writing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进模模具设计
- 完整,沪教版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单词表
- 2021年高考化学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20工业流程题含解析
- 2023年北京市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优秀、满分作文
- 2023年大唐尿素投标文件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阅读(精讲课件)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
- 缩窄性心包炎课件
- 《工程电磁场》配套教学课件
- 职位管理手册
- 东南大学 固体物理课件
- 行政人事助理岗位月度KPI绩效考核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