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牛津译林版七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牛津译林版七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牛津译林版七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牛津译林版七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牛津译林版七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牛津译林版七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6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神舟七号”三名宇航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在飞船上可以互相通话.他们也可以与地面控制中心通话.这些通话是利用()

A.都是声波。

B.都是电磁波。

C.前者是声波;后者是电磁波。

D.前者是电磁波;后者是声波。

2、如图为潜望镜工作原理图.

若现有一军舰位于S

点处,则潜水艇中的人通过潜望镜看到的像的位置()A.在图中的A

处B.在图中的B

处C.在图中的C

处D.在图中的D

处3、下列实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A.推土机的推土铲刃做得很锋利B.铁轨下面铺枕木C.破窗锤的敲击端做成锥状D.图钉尖做得很细4、2013

年6

月20

日,王亚平老师太空授课及地面课堂的实况直播如图所示,下列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

A.王亚平老师授课的声音是从太空直接传到地面课堂的B.王亚平老师授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C.王亚平老师授课的内容是通过电磁波传到地面的D.声音传播的速度等于电磁波传播的速度5、盛有液体的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500Pa

用细线拴一金属球,将金属球浸没在液体中,如图乙所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600Pa

将细线剪断,金属球沉到容器底部,如图丙所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1500Pa.

已知: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2

金属球的密度为8g/cm3g

取10N/kg.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金属球所受浮力是6N

B.金属球的体积是100cm3

C.液体的密度是0.8g/cm3

D.金属球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10N

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6、观察不同时刻拍摄的AB

两组照片(

如图)

其中能判断是飞机还是汽车在运动的是____________组.

7、小琳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她先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在透镜后20cm

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物体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cm

若现将物体移至透镜前5cm

处时,在光屏(

填“能”或“不能”)

接收到像。8、运动员参加100米赛跑时,如果计时裁判员听到发令枪声响后开始按表计时,则运动员的成绩将会____(填“提高了”或“降低了”)了____s.计算过程:____.9、如图所示,用滑轮装置将A、B两物体悬挂,如果不计滑轮重力与摩擦,要使整个装置处于平衡,则GA=____GB.

10、小明同学用天平测物体质量,他将托盘天平放在______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

”刻度线处,观察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甲所示,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天平横梁调平衡后,在称物体的质量时,他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后,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乙所示,这时他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他用天平称一个塑料瓶的质量,然后将其剪碎再放到天平上称量,比较两次测量结果发现测量值相等,这说明物体的质量与______无关;他再将一小块冰放入杯中用天平称量总质量,当冰熔化成水后,再称水和杯的总质量,比较两次测量结果发现测量值相等,这说明物体的质量与______无关.11、瑞午节放假,小明一家开车外出郊游,坐在车内的人能够闻到路边槐花的芳香,这是因为槐花分子发生了______现象;行驶中打开轿车的天窗,可调节车内的空气质量,这是因为车外的空气流速大,压强______的原因.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2、“坐地日行八万里”属于地球自转现象.______(判断对错)13、一般情况下,男声比女声音调高响度小.______(判断对错)14、形“影”不离中的“影”属于光的折射现象.______(判断对错)15、一斤棉花没有一斤铁块重.______(判断对错)16、“坐地日行八万里”属于地球自转现象.______(判断对错)17、“坐地日行八万里”属于地球自转现象.______(

判断对错)

评卷人得分四、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12分)18、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

斜面的中点)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数字分别表示“hmins

”)

(1)

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

(2)

在实验时;小车应从斜面的顶端,静止放下,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______,(

填“较小”或“较大”)

其目的是:______.

(3)

实验时老师告诉大家斜面的准确长度为120cm

在用同一实验仪器的情况下,小明发现在自己测得的VAB

偏小,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是______,可以看出小车在做______(

填“匀速”或“变速”)

直线运动.

(4)

若s3

为路程的下半程,则小车通过s3

的平均速度VBC=

______m/s

.19、小明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器材如下:电压为3V

的电源;标有“20娄赂2A

”字样的滑动变阻器,阻值为5娄赂10娄赂20娄赂

的定值电阻各一个,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和导线.

(1)

小明把5娄赂

的电阻接入电路;变阻器的滑片P

移到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S

发现电流表有示数而电压表无示数,则电路的故障可能是______(

写出一种).

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调节滑片P

到适当位置,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2)

断开开关S

小明用10娄赂

的电阻替换5娄赂

的电阻,马上闭合开关S

为了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不变,应将滑片P

从原位置向______端(

选填“A

”或“B

”)

移动.

(3)

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可得出结论:______.

。实验次数定值电阻/娄赂电流表示数/A150.42100.23200.120、地沟油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毒的物质,一些不法商人对其进行简单的脱水、脱杂、脱臭处理后,提供给无良餐馆使用,假冒色拉油,严重危害市民身体健康.

小明学了密度后,想用测密度的方法来鉴别色拉油和地沟油.

他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0.90

g

/

cm

3鈭�0.93

g

/

cm

3

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0.94

g

/

cm

3鈭�0.96

g

/

cm

3

之间.

然后;他进行了如下实验鉴别:

(1)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左端的零刻线处后,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

选填“左”或“右”)

调节使天平平衡;

(2)

取适量样品油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样品油的总质量m

1

如图乙所示m

1=

______g

(3)

然后将烧杯中部分样品油倒入量筒中,测出烧杯和剩余样品油的总质量m

2=25

g

,则量筒中样品油的质量为______g

(4)

如图丙所,读出量筒中样品油的体积V=

______cm

3

(5)

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出样品油的密度娄脩=

______g

/

cm

3

(6)

根据测算出的密度,小明通过比对,该样品油______地沟油(

选填“是”或“不是”)

.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

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如图所示(P

点是2

倍焦距处).

你解决的方法是______.

(2)

调整后;把蜡烛移到A

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_移动(

填“左”或“右”)

这次成的是倒立;______的实像;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3)

小明改变了蜡烛的位置,然后无论如何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______.评卷人得分五、其他(共1题,共2分)22、(2013•抚顺)如图,川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特种,它的幼崽脸呈蓝色,是因为幼崽的脸只能反射____颜色的光;川金丝猴的猴群内部分工极其详细,负责警戒的猴子可用叫声报警,这是利用声音传递____;为了掌握猴群动向,科学家在金丝猴身上安装追踪器,它能通过发出____向卫星传送信息,方便人们对川金丝猴进行保护和监测.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2题,共14分)23、小鹭设计的“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1)为了测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小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做____运动.

(2)下列现象中应用了从图甲、乙实验所得结论的是____(选填字母)

A.足球守门员戴着防滑手套B.用力压住橡皮;擦去写错的字。

C.移动很重的石块时;在地上铺设滚木D.气垫船喷出强气流,在船底和水之间形成气垫。

(3)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是否有关,如图丙所示,小鹭竖直向下切去一半木块,测得摩擦力大小是图甲中的一半,于是得出,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成正比.你认为此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____.24、小明同学观看了7月22号的日全食后;为了进一步理解日全食的形成及人们利用科技知识所作出的准确预报,他决定探究一下光源;物体与影子的关系.

(1)实验探究一:首先探究光源;物体、影子在一条直线上这种情况.图1为小明同学探究前的设计图.

(a)请你在图中画出人在A;B、c三处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用粗线画出来).

(b)根据所画出的影子及自已的亲身感受总结出至少两个规律.

规律l:____?

规律2:____?

(2)实验探究二:探究光源不动;物体移动,且物体与光源不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如图2所示.请你根据本次探究实验,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不同问题.

问题l:____?

问题2: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C【分析】

因为飞船仓内有空气;声音可以传播,所以宇航员在飞船上互相通话,是靠声波;飞船与地面控制中心相隔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宇航员与地面控制中心通话是靠电磁波.

故选C.

【解析】【答案】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介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在真空中传播.

2、B【分析】【分析】(1)(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根据这个特点作图进行确定眼睛看到的情况;

(2)(2)物体在平面镜MM鈥�MM{{'}}中成像,该像又在平面镜NN鈥�NN{{'}}中成像。

物体在第一个平面镜中成像,像点又可以在第二个平面镜中成像,这个学生不容易理解。【解答】如图,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军舰在平面镜MM鈥�MM{{'}}中成像,像在AA处,军舰的像又在平面镜NN鈥�NN{{'}}中成像,像在BB处。

故选B。【解析】B

3、B【分析】【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减小压强的方法.根据压强的定义式p=可知,要减小压强有三种方法:一是当压力一定时,需增加受力面积;二是当受力面积一定时,需减小压力;三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同时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同理,增大压强也有三种方法.【解析】【解答】解:

A;推土机的推土铲刃做得很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不符合题意.

B;铁轨下面铺枕木刀;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符合题意;

C;破窗锤的敲击端做成锥状;是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不符合题意;

D;图钉尖做得很细;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不符合题意.

故选B.4、C【分析】解:A

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真空不能传声,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AB错误,C正确;

D;声音传播的速度小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隆脕108m/s

该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等基本知识,是一道基础题.【解析】C

5、C【分析】解:

(1)

由甲图和丙图可得:

鈻�p1=1500Pa鈭�500Pa=1000Pa

隆脽p=FS

隆脿

对桌面增加的压力:

鈻�F1=鈻�p1S=1000Pa隆脕100隆脕10鈭�4m2=10N

隆脽

对桌面增加的压力:

鈻�F1=G

隆脿

金属球重:

G=10N

金属球的质量:

m=Gg=10N10N/kg=1kg=1000g

金属球的体积:

V=m蟻=1000g8g/cm3=125cm3

故B错;

(2)

由甲图和乙图可得,鈻�p2=600Pa鈭�500Pa=100Pa

隆脽p=FS

隆脿

对桌面增加的压力:

鈻�F2=鈻�p2S=100Pa隆脕100隆脕10鈭�4m2=1N

隆脽

对桌面增加的压力:

鈻�F2=G脜脜

隆脿

金属球排开液体的重力:

G脜脜=1N

金属球的受到的浮力:

F赂隆=G脜脜=1N

故A错;

排开液体的体积:

V脜脜=V=125cm3

F赂隆=娄脩脪潞V脜脜g

娄脩脪潞=F赂隆V脜脜g=1N125脳10鈭�6m3脳10N/kg=800kg/m3=0.8g/cm3

故C正确;

(3)

金属球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G鈭�F赂隆=10N鈭�1N=9N

故D错.

故选C.

(1)

甲图和丙图比较;求出增加的压强值,知道受力面积,利用压强公式求对桌面增加的压力,而对桌面增加的压力等于金属球重;据此求出金属球重,再根据重力公式求金属球的质量;知道金属球的密度,可求金属球的体积;

(2)

甲图和乙图比较;求出增加的压强值,知道受力面积,利用压强公式求对桌面增加的压力,而对桌面增加的压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金属球的浮力;再根据F赂隆=娄脩脪潞V脜脜g

求液体的密度;

(3)

当金属球沉到容器底部时;金属球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金属球重力减去受到液体的浮力.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重力公式;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

垄脵

由甲和丙可知增加的压力等于金属块的重力;垄脷

由甲和乙知道增加的压力等于金属块排开水重.【解析】C

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6、乙【分析】解:甲图中除飞机;汽车外;无其他参照物,且它们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不能确定它们的运动情况.

乙图中;汽车和飞机相对于大树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由此能够确定飞机和汽车都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乙.【解析】乙7、10;不能。【分析】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物体在二倍焦距处,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体在小于一倍焦距处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距离凸透镜20cm

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与物体等大的像;所以v=20cm=2f

则f=10cm

当物体移动至透镜前5cm

时;物距应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在光屏上不出现像。

故答案为:10

不能。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反推出焦距,再应用规律得到物体小于一倍焦距时成虚像,从而得到不能被光屏接收。【解析】10

不能。8、略

【分析】【分析】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根据公式v=变形后可求出时间t;由于裁判员开始计时的时间延后,故运动员的成绩会提高.【解析】【解答】解:由速度公式:v=可知:

声音传播100m所需的时间为:

t==≈0.29s;

故裁判员听到发令枪声响后开始按表计时;会使运动员的成绩就会提高0.29s;

故答案为:提高了;0.29;由速度公式:v=可知:声音传播100m所需的时间为:t==≈0.29s.9、略

【分析】

B静止时,受到拉力F和重力GB,所以F=GB;

A受到重力GA和拉力FA以及拉力F的作用;在这三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

所以GA=FA+F=4GB+GB=5GB.

故答案为:5.

【解析】【答案】先分析B的受力,B受到重力和绳子的拉力,二者大小相等;再分析A的受力,A受到重力,绳子向上的拉力,动滑轮上两边绳子的拉力相等,拉力之和等于中间绳子的拉力,定滑轮上两端绳子拉力相等,所以右边绳子的拉力为GB,与AB相连的动滑轮上端绳子的拉力为2GB,所以与A相连的左边绳子的拉力为4GB.

10、水平;向左移动平衡螺母;将游码向右调节;形状;状态【分析】解:(1)

用天平测物体质量;他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

”刻度线处,由图知,在测量质量前,指针指在分度盘偏右侧,所以平衡螺母要向左侧移动,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

测量质量过程中;指针指在分度盘偏左侧,说明右盘砝码的总质量比物体质量略小,所以需要将游码向右调节,直到横梁平衡;

(2)

用天平称一个塑料瓶的质量;然后将其剪碎,塑料瓶的形状发生了变化,结果再次测量发现测量值相等,这说明物体的质量与形状无关;用天平测杯和冰的总质量,当冰熔化成水后,状态发生了变化,结果再次测量水和杯的总质量发现测量值相等,这说明物体的质量与状态无关.

故答案为:水平;向左移动平衡螺母;将游码向右调节;形状;状态.

(1)

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之前;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先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

”刻度线处,然后进行调平.

平衡螺母调节的规律是根据指针“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通过增减砝码或改变游码位置使横梁平衡;

(2)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无关.

此题为实验题,通过实验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解析】水平;向左移动平衡螺母;将游码向右调节;形状;状态11、略

【分析】解:

(1)

人能够闻到路边槐花的芳香;是花香分子发生了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

因为汽车快速行驶时;车外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车内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

车内的气压大于车外的气压,压强差就把车内的空气压向车外.

故答案为:扩散;小.

(1)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流体流速越快的地方其压强就越小.

本题考查了扩散现象、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也充分说明物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解析】扩散;小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2、√【分析】解:赤道的周长是40000千米;合计八万里,由于地球的自转,它的周期是一天24小时,即坐地日行八万里.

故答案为:√.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的概况,属于基础题.【解析】√13、×【分析】解:男生在说话时;声带振动幅度大,响度较大;女生在说话时,声带振动的快,音调高.故男声比女声音调高响度小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解析】×14、×【分析】解:形“影”不离中的“影”是由于身体遮住光线后;在地面形成了自己的影子,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

故答案为:×.

“影”的形成有三种不同的情况:

(1)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在不透明物体的后面光照不到的黑暗区域形成物体的“影子”;

(2)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影”;如平面镜成像;湖光倒影等;

(3)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影”;如凸透镜成像所成的“影”,如毕业合“影”.

本题考查光的折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光沿直线传播现象,会根据其原理的不同,对光现象进行分类.【解析】×15、×【分析】解: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因为铁和棉花都是一斤;所以一斤棉花和一斤铁一样重.故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铁和棉花都是1斤;单位和数据都相等,质量相等.

铁和棉花的名数相同,就是质量相同,由于铁和棉花的密度不同,相同质量的铁和棉花体积不同,不要被这一表象所迷惑.【解析】×16、√【分析】解:赤道的周长是40000千米;合计八万里,由于地球的自转,它的周期是一天24小时,即坐地日行八万里.

故答案为:√.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的概况,属于基础题.【解析】√17、√【分析】解:赤道的周长是40000

千米;合计八万里,由于地球的自转,它的周期是一天24

小时,即坐地日行八万里.

故答案为:隆脤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的概况,属于基础题.【解析】隆脤

四、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12分)18、v=较小;便于测量时间;小车还没有运动就开始计时,所计时间偏大;变速;0.3【分析】解:(1)

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平均速度公式,即:v=st

(2)

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其目的是便于测量时间.

(3)

让小车还没有运动就开始计时,所计时间偏大,根据v=st

可知;所测AB

段的平均速度vAB

偏小;

由图可以看出;小车通过上半段和下半段所用的时间不同,所以小车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4)

小车通过全过程走的路程sBC=12隆脕120cm=60cm

由图知;所用的时间tBC=2s

vBC=sBCtBC=60cm2s=30cm/s=0.3m/s

故答案为:(1)v=st(2)

较小;便于测量时间;(3)

小车还没有运动就开始计时;所计时间偏大;变速;(4)0.3

(1)

公式v=st

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

(2)

斜面倾角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便于时间的测量.

(3)

让小车没有运动就开始计;所计时间偏大,求得速度发生变化;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相同的路程(

或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相同)

否则是变速直线运动;

(4)

由图读出小车通过全过程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难度不大,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st

算出平均速度.【解析】v=st

较小;便于测量时间;小车还没有运动就开始计时,所计时间偏大;变速;0.3

19、电压表短路(或与电压表并联的R短路);B;在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分析】解:(1)

闭合开关S

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说明电压表短路或与电压表并联的R

短路;

(2)

用10娄赂

的电阻替换5娄赂

的电阻后;由于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因此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要保持电压表示数不变,需增大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由串联电路分压原理可知,需增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故将滑片向B

端移动;

(3)

纵向分析比较表中数据;当电阻为原来的几倍时,通过的电流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即在电压不变时,通过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故答案为:(1)

电压表短路(

或与电压表并联的R

短路)(2)B

(3)

在电压不变时;通过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

常见电路故障有断路与短路;根据电路故障现象分析电路故障原因;

(2)

根据串联电路分压原理判断用10娄赂

的电阻替换5娄赂

的电阻后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情况;再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结合分压原理判断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的方向;

(3)

纵向分析比较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本题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考查故障的分析、操作过程、控制变量法及数据的处理能力,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解析】电压表短路(

或与电压表并联的R

短路)B

在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0、(1)左(2)63(3)38(4)40(5)0.95(6)是【分析】【分析】(1)

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右侧,说明天平的右端下沉,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左端移动;

(2)

烧杯和样品油的总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弄清量筒的分度值;根据液面对应的刻度读出量筒中样品油的体积;知道样品油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样品油的密度;根据题意判断是否为地沟油。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天平的调节和读数、量筒的读数、密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解答】(1)

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说明天平的右端下沉,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左端移动;

(2)

如图乙所示;烧杯和样品油的总质量:m1=50g+10g+3g=63g

(3)

量筒中样品油的质量:m=m1鈭�m2=63g鈭�25g=38g

(4)

如图丙所示;量筒中样品油的体积:V=40ml=40cm3

(5)

样品油的密度:娄脩=mV=38g40cm3=0.95g/cm3

(6)

已知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0.90g/cm3鈭�0.93g/cm3

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0.94g/cm3鈭�0.96g/cm3

之间;

由计算可知;样品油的密度在0.94g/cm3鈭�0.96g/cm3

之间,所以该样品油是地沟油。

故答案为:(1)

左;(2)63(3)38(4)40(5)0.95(6)

是。【解析】(1)

左(2)63

(3)38

(4)40

(5)0.95

(6)

是21、蜡烛上调;右;放大;幻灯机;蜡烛位于一倍焦距之内或焦点上【分析】解:

(1)

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说明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没在同一个高度.

蜡烛偏低,或凸透镜偏高,光屏偏高.

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垄脵

蜡烛上调;垄脷

凸透镜、光屏同时下调;垄脹

上调光屏.

(2)

当蜡烛移到A

点时;处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此时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应该大于二倍焦距,故应把光屏向右移动,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3)

小明无论如何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说明此时不成像,或者成的是虚像,即蜡烛位于焦点上或焦点以内.

故答案是:(1)

蜡烛上调;(2)

右;放大;幻灯机;(3)

蜡烛位于一倍焦距之内或焦点上.

(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必须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2)

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即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

(3)

当物体处于一倍焦距之内时;成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而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当物体位于焦点上时,不成像.

该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