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教版高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浙教版高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浙教版高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浙教版高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浙教版高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浙教版高二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43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学习中国近代史以后,画了一幅漫画(见下图),你认为该漫画反映的历史时代是()A.鸦片战争前B.19世纪四十年代C.19世纪六七十年代D.19世纪九十年代2、15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这里说的“发明”是指()A.造纸技术B.雕版印刷C.活字印刷D.装订书籍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辩化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4、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是两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轮船②汽车③火车④飞机A.①③②④B.①④②③C.①③④②D.①②④③5、与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慎思明辨,格物致知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6、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7、【题文】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的探索与抗争的过程中,青年学生逐渐成为探索与抗争的主要力量之一,如l920年6月20日,跃沙师范的学生捣毁了长沙城隍庙的神像,学生的这一举动主要受哪一历史事件的影响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8、有学者认为:“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下列成就不能支撑此结论的是()A.指南针用于航海B.火药传入阿拉伯国家C.发明活字印刷术D.发明雕版印刷术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9、马丁·路德认为:基督徒的自由是一种内心自由;纯属精神范围,只为上帝所知;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这反映马丁·路德()

A.反对上帝的权威B.反对教皇的权威C.主张服从教士的权威D.主张服从国王的权威10、汉武帝时举贤良对策,董仲舒上《天人三策》,受到重用,晚年辞职回家,从事修学著书。董仲舒的主张有()A.春秋大一统B.君权神授C.格物致知D.经世致用11、通过对从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演变过程的学习,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A.削弱君权,加强相权B.以君权作为中心C.削弱地方,加强中央D.民主与专制并存1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D.中苏关系开始正常化13、通过对从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演变过程的学习,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A.削弱君权,加强相权B.以君权作为中心C.削弱地方,加强中央D.民主与专制并存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4、1953年,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______(判断对错)15、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发表了《论持久战》,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______(判断对错)16、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______(判断对错)17、【题文】20世纪初,孙中山在同盟会纲领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18、20世纪90年代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______(判断对错)19、如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重大改革中的某项政策宣传画,为了执行这一政策,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兴办基础公共工程。______(判断对错)20、科举制将读书、考试、做官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成为秦汉以后历朝沿用的选官制度。______(判断对错)21、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此后,我国建立五大省级民族自治区。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2题,共10分)22、从材料中选择你赞成的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也可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说明)。23、(14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波兰籍银行家兼经济学家布罗赫在19世纪末期曾预言,由于文明的进步和工业的潜力,战争会变得持久和具有整体性,战场上的决斗将变成工厂、技术和资源的较量,军队的重要性退到了第二位。并且由于科技的进步和武器杀伤力的增强,将军和士兵会变成纯粹的屠杀机器和被屠杀的对象。材料二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罗斯,如果他鼓励农奴和乌克兰人造反情况对他很可能比较顺利,可是他没有这样做。普法战争中,俾斯麦也没有支持无产阶级的巴黎公社来对抗凡尔赛政府。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情形是各国政府都力图到对方政府中寻找代理人,或是利用宣传手段使对方政府威风扫地,或精神崩溃,或制造政治动乱。德国政府不断鼓励俄国少数民族的独立运动,或是利用俄国移民中的激进分子到工厂和军队去制造矛盾。英、法、美则在对德国实行经济封锁的基础之上,配之以宣传上的攻势。这种双管齐下的策略,加上德军战场上的形势不妙,逐渐破坏了德国人在精神上进一步抵抗的决心,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逐渐消失。(1)布罗赫的预言是否得到实现?结合史实简要说明之。(8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一战”同以往战争的不同。你怎么看待这些不同?(6分)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3题,共21分)24、【题文】世界近五百年大国兴衰起落的深刻启示:大国崛起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崛起。中国要实现大国强国梦;必须高度重视振兴中华文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10分)

材料三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朽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培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文章选编》

⑵材料三中“尊重孔教”的真实用意何在?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必排孔教”主张有何积极意义和局限性?(8分)

⑶根据材料三,结合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所起作用的变化,谈谈你对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认识。(2分)25、【题文】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它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孔子为了寻访到一位愿意实践他的政治原则并委他以与其才干相符的职位的统治者,曾带着弟子们周游中国。寻访落空后,他回到家乡,继续开办私学,直到去世。孔子作为一名他所爱好的注重实践的政治家,完全失败了。但是。作为一名附带而为的老师,他取得了永垂史册,只是姗姗来迟的成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试从孔子为代表的先秦早期儒家思想家生活的时代,主要思想主张的角度,谈谈你对“孔子作为一名他所爱好的注重实践的政治家,完全失败了”这一评论的理解。(3分)

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材料二中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1分)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2分)

材料三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毛泽东和邓小平曾分别于1949年和1979年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2007年2月7日京西社区。

(3)《时代》周刊将上述两人列为当时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材料四。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4)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1分)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意义是什么?(2分)

(5)综合材料二、四,概括五四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26、【题文】观察下列有关文艺复兴运动的图片(12分)

(注:2006年5月第2版第3次印刷的岳麓版必修三第56页《大卫》)

文艺复兴时期求知似渴的少年。

(注:2006年5月第2版第3次印刷的岳麓版必修三第65页《哥白尼》)

伽利略展示天文望远镜。

透过这些图片你获得了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4分)这些信息反映了什么问题?(8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B【分析】试题分析:由漫画中“经学难以抵洋枪炮”看出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发生在19世纪40年代;A项鸦片战争前中外之间没有形成图中所示的实力对比;C项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D项19世纪90年代中国人已经认识到政治制度落后于西方。故选B项。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魏源的思想【解析】【答案】B2、C【分析】【解析】试题分析:11世纪时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15世纪时也欧洲出现了活字印刷术,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因此选C.考点:中国古代科技发明【解析】【答案】C3、C【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是先秦儒学的特征,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扼杀人性,排除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指的是董仲舒的新儒学,排除B;理学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是对董仲舒“三纲五常”的继承,不是全新的创造,排除D。理学是以儒家的纲常名教为核心,吸收佛教和道教观点,经过改造后的哲学思辨化的新儒学。因此C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的形成【解析】【答案】C4、A【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①轮船和③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②汽车和④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故①③早于②④,而飞机的出现比汽车晚,故按时间排序是①③②④,因此正确答案是A项。

【点评】两次工业革命内容的考查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考查的角度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两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及标志;②两次工业革命的具体内容;③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影响;④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比较。5、C【分析】材料两句名言反映了理学的积极影响;即重视社会责任感。

A项反映的是人际关系;排除;

B项反映的是研究问题方式;排除;

D项反映的是儒家义理观;排除;

C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含义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强调以国家为重,反映高度社会责任感,故C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宋明理学大致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阶段:“程朱理学“的核心是“天理“说和“格物致知“论;“陆王心学“是理学发展的新阶段;其核心是“心即理“;“心外无物“,即便是“知行合一“说,也是强调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陆王心学在明中期以后得到广泛传播。

宋明理学的影响:

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解析】C6、C【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了东方六国地区依然维持着君王卿大夫士的分封秩序。而秦国只是突出了君主的地位。这反映了秦的分封体制已经崩溃,君主的权利在增强。故选C。考点: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解析】【答案】C7、B【分析】【解析】学生捣毁城隍庙的神像是对封建守旧思想的挑战,这一行为与新文化运动有关,B项正确。【解析】【答案】B8、D【分析】注意题干时间“宋代”;结合所学可知,发明雕版印刷术是在隋唐时期,与题干时间“宋代”不符合,因此不能支撑此结论,故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均是在宋代;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其影响。需要掌握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时间。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和对雕版印刷术发明时间的识记。

本题考查对雕版印刷术发明时间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解析】D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9、B|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相关认识。根据材料“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即体现”肯定王权,服从王权“,D项正确。进一步可知:A项本身错误,改革后的基督教,仍然信奉上帝,排除A。由”纯属精神范围,只为上帝所知“,即能够体现反对罗马教皇的权威,B项正确。C项与宗教改革相悖,排除。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BD。【解析】【答案】BD10、AB【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董仲舒主张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故AB正确。

C项是理学的内容;排除。

D项是顾炎武的思想;排除。

故选:AB。

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需要掌握董仲舒思想内容。解题的关键是对董仲舒思想主张的识记。

本题考查对董仲舒思想内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解析】AB11、BC【分析】A.削弱君权;加强相权,不符合史实,排除;

B.削弱相权;加强君权,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正确;

C.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逐渐强化对低层官吏的控制和监督,正确;

D.古代中国处于专制社会;不是民主社会,排除;

故选:BC。

本题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削弱地方加强中央;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本题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解析】BC12、BC【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于1953年;时间不符,排除A。

1972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推动我国建交高潮的到来,故B正确。

1972年;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故C正确。

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恶劣;排除D。

故选:BC。

本题考查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对相关知识的正确掌握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知识再现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偏低。【解析】BC13、BC【分析】A.削弱君权;加强相权,不符合史实,排除;

B.削弱相权;加强君权,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正确;

C.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逐渐强化对低层官吏的控制和监督,正确;

D.古代中国处于专制社会;不是民主社会,排除;

故选:BC。

本题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削弱地方加强中央;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本题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解析】BC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4、略

【分析】一五计划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并未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故材料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高考中对一五计划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一五计划的背景,②一五计划的内容,③一五计划的影响.

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一五”计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生产的步伐,以工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70%和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占60%作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二是1956年出现全局性的冒进,基本建设投资总额147.35亿元,比上年增长70%,高于1953、1954两年的投资额,基本建设贷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上年的30.2%猛增到48%,造成国家财政紧张.三是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为以后相当长时间留下后遗症.【解析】B15、B【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故本题错误。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需要掌握《论持久战》的内容。解题的关键是结合《论持久战》内容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论持久战》内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解析】B16、正确,【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所以材料的表述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要求学生结合毛泽东思想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毛泽东思想的意义,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解析】正确,17、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孙中山在同盟会纲领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此处的“鞑虏”指的是满族统治者,而非帝国主义。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时代的结束,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打乱了反动统治秩序,使它再也无法继续统治下去;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壮大,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和民主觉醒,促使先进的知识分子探索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思想条件。【解析】【答案】错18、略

【分析】到1993年;经过多年的对外开放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政策,我国的对外开放由南到北;由东到西层层推进,基本上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这样一个宽领域、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面对外开放新格局,故材料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对外开放及影响;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经济特区的创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有力的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解析】B19、A【分析】图片材料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之一;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以解决失业问题.题干叙述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清楚海报所涉及的内容是罗斯福新政通过政府投资大规模兴建公共工程;吸收大量劳动力,“以工代贩”,解决失业人员就业问题.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主要措施的掌握,主要考查学生材料分析和教材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解析】A20、B【分析】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实施的;材料中秦汉以后不准确。

故答案为:B。

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要求学生结合科举制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只要搞清楚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过程,就可以正确判断。【解析】B21、B【分析】我国在1947年就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在1955建立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1958年建立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在1965年建立的西藏自治区。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民族区域自治;侧重于考查的是五大民族区域建立的时间。

本题考查对民族区域自治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识记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B四、简答题(共2题,共10分)22、(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由于涉及的范围大,涉及的国家主体多,过程曲折复杂,导致认定二战分期的难度大;二战由局部扩大至世界范围,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较难认定;由于研究者的立场;角度、方法、情感和占有史料、判断标准的不同,都可能对各国在二战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同。

(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原因:二战由于涉及的范围大;涉及的国家主体多,过程曲折复杂,导致认定二战分期的难度大;二战由局部扩大至世界范围,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较难认定;由于研究者的立场;角度、方法、情感和占有史料、判断标准的不同,都可能对各国在二战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同。

(2)观点1:我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应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

理由:①日本是法西斯阵营三大轴心国之一;日军早于德;意最早发动了法西斯侵略战争,亚洲战争策源地最早形成。②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抗战,事实上已成为二战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独立抗击日军侵略,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既是为中国而战,也是为世界而战,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如果承认二战以亚洲战场日军无条件投降为结束标志,但不承认亚洲战场的起点是二战的组成部分,这在逻辑上讲不通。因此,二战应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起点,逐步扩大至世界,二战始于亚洲,也结束于亚洲。

观点2:我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应为两个;即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

理由:①二战真正成为世界性大战是有一个过程的,简单地把1931年九一八事变变成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作为二战起点,都不足以阐明这次世界大战过程的复杂性。②二战有两个战争策源地,每个战争策源地都有一个战争发动时间。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亚洲地区日本法西斯发起侵略的开始,1939年德国侵入波兰是欧洲地区德国法西斯发起侵略的开始。③只强调欧洲是二战起点,是没有看到亚洲战场的重要性;只强调亚洲战场是二战起点,是没有看到欧洲战场的重要性。如果承认二战有两个起点,才能准确阐明二战爆发是非常复杂的历史现象,才能阐明亚洲战场与欧洲战场同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才更符合历史实际。【分析】

(1)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存在多种观点的原因;二战由于涉及的范围大,涉及的国家主体多,过程曲折复杂,导致认定二战分期的难度大。

(2)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只强调欧洲是二战起点,是没有看到亚洲战场的重要性;只强调亚洲战场是二战起点,是没有看到欧洲战场的重要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中国、美国、苏联等很多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日、意等法西斯国家实行侵略扩张、争霸世界权所挑起的,经过多次局部战争逐渐演变而导致全球战争。【解析】。【小题1】(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由于涉及的范围大,涉及的国家主体多,过程曲折复杂,导致认定二战分期的难度大;二战由局部扩大至世界范围,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较难认定;由于研究者的立场;角度、方法、情感和占有史料、判断标准的不同,都可能对各国在二战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同。

(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原因:二战由于涉及的范围大;涉及的国家主体多,过程曲折复杂,导致认定二战分期的难度大;二战由局部扩大至世界范围,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较难认定;由于研究者的立场;角度、方法、情感和占有史料、判断标准的不同,都可能对各国在二战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同。

(2)观点1:我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应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

理由:①日本是法西斯阵营三大轴心国之一;日军早于德;意最早发动了法西斯侵略战争,亚洲战争策源地最早形成。②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抗战,事实上已成为二战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独立抗击日军侵略,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既是为中国而战,也是为世界而战,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如果承认二战以亚洲战场日军无条件投降为结束标志,但不承认亚洲战场的起点是二战的组成部分,这在逻辑上讲不通。因此,二战应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起点,逐步扩大至世界,二战始于亚洲,也结束于亚洲。

观点2:我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应为两个;即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

理由:①二战真正成为世界性大战是有一个过程的,简单地把1931年九一八事变变成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作为二战起点,都不足以阐明这次世界大战过程的复杂性。②二战有两个战争策源地,每个战争策源地都有一个战争发动时间。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亚洲地区日本法西斯发起侵略的开始,1939年德国侵入波兰是欧洲地区德国法西斯发起侵略的开始。③只强调欧洲是二战起点,是没有看到亚洲战场的重要性;只强调亚洲战场是二战起点,是没有看到欧洲战场的重要性。如果承认二战有两个起点,才能准确阐明二战爆发是非常复杂的历史现象,才能阐明亚洲战场与欧洲战场同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才更符合历史实际。【小题2】23、略

【分析】试题分析:(1)第一问,有关于“布罗赫的预言是否得到实现”的问题,首先要明确布罗赫的预言的内容是什么,然后再结合材料分析它是否实现。材料一布罗赫的预言认为经济发展会使战争变得持久并且具有持久性,他认为战争的较量是整体的较量,军队的重要性退到了第二位。依据这个观点对比此后的世界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分析这个观点是否是实现了。(2)第二问,首先要明确一战的特点,然后再对一战的特点进行评价。材料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情形是各国政府都力图到对方政府中寻找代理人,或是利用宣传手段使对方政府威风扫地,或精神崩溃,或制造政治动乱”表明的是一战与以往战争的不同点,依据这种不同点评价一战的特点即可。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一战的背景及特点【解析】【答案】(1)布罗赫的语言实现了。(2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时间长达4年之久(2分);随着世界各国各地区联系的加强,第一次世界大战蔓延至整个欧洲并波及亚洲、美洲等一些地区,演变为具有世界性规模的大战(2分);战争过程中远程大炮、飞机、坦克等高科技武器投入使用,大批士兵惨死战场(2分)。(2)一战中交战国彼此在对方国家寻找代理人或制造动乱以达到取胜的目的(3分)认识:这是战争策略水平提高的表现、也是战争伦理沦丧的表现,不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3分)五、综合题(共3题,共21分)24、略

【分析】【解析】

⑴据材料“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可以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