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上海春季高考语文试卷+答案+范文(春考)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3/16/3F/wKhkGWdrXfqALWaYAAF3-OTm8jw513.jpg)
![2024届上海春季高考语文试卷+答案+范文(春考)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3/16/3F/wKhkGWdrXfqALWaYAAF3-OTm8jw5132.jpg)
![2024届上海春季高考语文试卷+答案+范文(春考)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3/16/3F/wKhkGWdrXfqALWaYAAF3-OTm8jw5133.jpg)
![2024届上海春季高考语文试卷+答案+范文(春考)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3/16/3F/wKhkGWdrXfqALWaYAAF3-OTm8jw5134.jpg)
![2024届上海春季高考语文试卷+答案+范文(春考)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3/16/3F/wKhkGWdrXfqALWaYAAF3-OTm8jw51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上海春季高考语文试卷+答案+范文(春考)
考生注意:
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共7页,满分150分,答
题纸共2页。
2.作答前,在答题纸正面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反面填写姓名。
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3.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
选择题。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子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2)故不积蹉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
海。(荀子《》)
⑶李白《蜀道难》中的“,”
两句,一仰一俯,拉开纵向的空间,表现了蜀地山势高峻、谷深水急
的地形特点。
2.按要求作答。(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兀(2分)
经过长期的政治实践和探索,到公元前180年前后,黄河流域
形成以偃师二里头为代表的二里头文
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①10万平方米左右的宫城是都邑的重心
②呈现出路网和围垣界隔的多宫格布局
③二里头遗址面积约300万平方米
④专门的手工业作坊区开后世官营手工业先河
⑤东西二组中轴线布局的四合院式宫殿宗庙建筑成为后世宫室
制度的先河
A.(3XgXD®®B.
C.D.
(2)以上语段摘自某报纸,下列版面名称与文章标题与其最匹
配的一项是()。(3分)
A.评论版《奋力谱写新时代文化发展新篇章》
B.文化版《黄河文化见证中华早期文明的形成》
C.要闻版《闲读杂书:漫谈黄河流域古文化》
D.社会版《二里头文化:那些不得不说的秘密》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材料一:由两部分组成。简讯报道一部动画片获评最佳纪录片【丹麦
纪录片《逃亡》】,影片内容是战争中苦难的人。随后有五个论坛留言
讨论动画片获评最佳纪录片是否合理。
材料二:探讨纪录片与真实的关系,举例实验纪录片《浮生一
日》,文章强调真实不仅是客观真实,更涉及到创作者的观看者。
3.从讨论区里的发言内容看,没有出现逻辑错误的网友是。
()(2分)
A.甲B.乙C.丙D
.T
4.以下关于纪录片的说法与资料第1段中“真实是一个变量”
不一致的一项是()(2分)
A.导演要以独到的眼光捕捉现实生活。
B.纪录片应当激活观众对现实的新感知。
C.导演需要对现实材料进行创造性处理。
D.纪录片应当做现实生活的“复印机”。
5.能够依据资料内容做出的一项推断是()。(3分)
A.导演搜集到的日常生活素材越多,创作的纪录片越真实。
B.为了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纪录片创作者可以适当虚构情节,
制造冲突。
C.假如能够使观众产生真实感,纪录片创作者可以不对素材
进行任何处理。
D.纪录片《浮生一日》旨在反映贫富差距过大的社会现实。
6.分析第5段将纪录片先后比作“相册”和“世界地图册”在
论述上的作用。(4分)
7.对于讨论区”这部动画片算不算纪录片”问题,小明打算根
据资料发表看法,请你帮他拟一则跟帖,从“纪录片的真实性”的角
度,有理有据阐述观点。(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6分)
十八月潭
阿来
①去年十月,一访米仓山。半年后,五月春深,再访苍莽米仓,②
上午,在秦岭以南的群山中横向移动,自西向东,从古利州青川县往
古巴州南江县。中午到达,饭后即往更深的山中,访去秋未到的十八
月潭。③山路盘旋,四野静谧。鸟叫声是多的。但古人说过:“鸟鸣山
更幽。”中国人的心性有这样的审美文化浸染,加上山野中越来越浓重
的绿,主观上就有了强烈的静谧之感。④胡核楸、盐肤木在低处,树
树舒枝展叶,在山脚,在溪前。绿光照眼,使得行于山阴道上的人眼
睛与心境一并通透。杜甫诗形容这情状只有三个字:“俱眼明”。⑤路
盘旋着上升,到山的半坡,洁白花树出现。斜擎着四片花瓣,子房高
耸的是山茱萸科的四照花;细碎繁密的小花开得如云如雾的是木犀科
的流苏树;还有丛生,与人齐身高的两种英莲,和悬钩子属的茂密灌
丛。⑥冉翻一道梁,再越一条谷,更多的树,更清的水。⑦如是循环
往复,然后,十八月潭到了。⑧拍完两株花树,才顺栈道步入林中,
步入站满高大乔木的一片平坦凹地。依这地势的启发,我预设了将
要遭逢潭水的情状。就像阿斯塔菲耶夫的小说《鱼王》中所写的那样:
茂密的森林突然消失,在宽阔的谷地中央,树林环绕丰茂草地。草地
上有冰川时代遗留下的巨石蒙满苔辞。然后,一口潭,深而静,倒映着树
与花,倒映着云影与天光。绕潭而行,再穿过一片深广的杉与松与桦与
枫,又一片林中草地,又一口静静的水泊出现。一只白颊水鸟停在岸边。
“境绝人不行,潭深鸟空立。”⑨是“潭”这个字,让人发生清绝幽静
的联想。⑩而十八月潭真正的面貌并不是这样。⑪林木深处溪水流淌
声响起时,脚下的栈道突然转折,改变方向的同时,还由平缓变得陡
峭。坚硬的花岗岩层露出,猛然断裂沉陷,面前突然出现一道深渊。
天空出现,太阳光涌入,隔着并不宽阔的虚空,隔着深谷看见了对面
耸峙参差的峰,和万树丛生的错落山壁。⑫不想说面临的是一道峡谷,
而想说是一个生云起风的绿色深渊。⑬悄无声息的溪流从幽喑的树林
中出来,在光滑的花岗岩壁上陡然明亮,突然加速,随着岩壁更深的
陷落腾身变成了一匹白练,一道飞瀑,飞降百余米,跌入一口碧绿的
深潭。水往下飞奔,凉风徐徐上来,挟着水汽,拂面而过,让人感到
清新舒爽,从皮肤到皮肤里面很深的地方。⑭凉风起于飞瀑,起于深
潭,但不大,习习拂面;悬垂飞溅的水声也不大,没有大声喧哗。这
全是因为森林的缘故。俯瞰深渊,石壁,飞泉,碧潭,视线时时被树
拦断,那是林海的深渊。色就着悬泉旁开出的石阶,循级而下。陡峭
处,木梯勾连成栈道,身边密布着扎根石缝姿态倾斜的树,枝干通直
的树,枝干虬曲的树,枝上飘忽着松萝的树,干上寄生着蕨类的树,
枝干斜出在身边可供攀扶的树,还有树冠展开,枝叶交错,将视线中
的花岗岩壁、壁上飞泉、壁脚深潭不断遮断,而生出种种动态构图的
树。使人如行于古人绘制的山水长卷之中。⑯又一回地理的剧烈跌宕,
再随急转陡峭的山势,傍着飞瀑悬泉循级向下。太阳再次钻出云隙,
使云水树石再次闪闪发光。地势稍缓处,我停在一块其大如屋,脱离
了岩体横卧溪上的花岗岩巨石前。岩石中夹杂的细碎石英颗粒和云母
片闪闪发光,那是明净透澈如钻石般的光芒。⑰巨石旁的树很老,岩
石的岁数更老,记得山下的地质博物馆说这些岩石来自震旦纪。那么,
它的年纪,这些俯冲而下的岩壁的年纪最少也有五亿年了。在更久远
的地质时代,地球深处的岩浆上涌,却未突破地壳成为火山,熔化的
岩浆在地下熔合不同成分的物质,渐渐冷凝,就形成了地球岩石圈最
坚硬的部分一一花岗岩。这些闪烁的石英和云母就是在那个熔铸过程
中包藏其中的。然后,它们在多少亿年多少千万年的某次某儿次强
烈的地质运动中拱出地表,造成了眼前这些高山深谷。又在时间深处,
被冰川,被水,被风打磨光滑,成砂成粉,风化为土,养育了草与树,
养育了浩莽林海。⑱所以,我要凝视它,抚摸它。⑲花岗岩在地球上
分布广泛,歌德在另外的时空中凝望过它们,并注意到其“异乎寻常
的材质,那富于变化的神奇颗粒”。聂鲁达在南美安第斯山上注视过
同样的岩石,观察到同样现象时说,那是“时间之盐”。延伸一下,
我想,那也是我们骨骼与精神中的钙,也是四周所有高大树木最基本
的养料。现在,我尝到了它的味道。㉔风和阳光在这块巨岩的上半部,
它的底部浸在溪水里。水清无色,颜色来自岩石上生出的幽滑绿苔。
㉑歌德说:“每一条通向未知路径的山脉,都在证实一个古老的经验:
最高处和最深处都是花岗岩,然后才是其余各种形形色色的岩石。在
地球最深的脏腑里,花岗岩不可撼动地安曷欠着。”“它早于一切生命,
超越一切生命。就在这一瞬间……”㉒从此开始,我的关注点似乎都
在岩石形态的变化上面,至于水如何在石壁上飞扑,如何在岩脚下积
聚;树如何在石缝中扎根,如何迎风造型,倒有些忽略了。因为这一
切,种种奇异景象,根本还是因为岩石基座的形态变化。岩奔而泉飞,
岩停而潭深。石有缝而孤树斜出,石化土而杂花生树。㉓数公里长的
山道,岩壁时陡时缓地跌落着,一折,又一折,更像一章又一章循序
递进的雄壮交响乐。不是贝多芬们制定了程式的四个乐章,而是连绵
不绝的十八个乐章。㉔陡直时,就张挂了水的白练成为飞瀑与悬泉。
这些水流木该发出巨大的喧哗,却被众多幽深如海的树林吸掉了其高
音部和中音部,猛厉的奔湍变成了温柔的潺溪。奔涌的岩歇脚,在一
株枫下,在傍着老松的一丛杜鹃下聚为绿潭时,就变成一个寂静无声
的世界了。潭水漫溢,无风而有波。古代诗歌写到这样的静潭与飞瀑
时,总是要写到猿,写到猿鸣的。“蜀道重来老,巴猿此去闻。”现
在,猿是没有了,时不时有一迭声的鸟鸣响起,倒比水声更尖锐响亮。
㉕如此这般,时行时停,,十八层飞水飘肠,十八口深
潭凝碧,两个多小时,就走过了静在米仓深处的十八月潭。㉖离开时,
在最后一个潭前停留得久些,更多的时间花在了仰望那些悬垂而下的
花岗石壁。安谧而雄伟的岩石,风起时,扬起了岩石表面的水。水匕
动,却依然改变不了岩石沉着的雄伟。㉗从山道再下行数十里,宿在
一个叫大坝的地方。入席小饮时,见窗外晚霞弥天。山中陡岩不见,
悬泉深潭不见,只是满目林海,随着暮色渐深,正在化雾化烟。
8.第④段作者预设的十八月潭风景与后文描写的实景形成鲜明
反差,请从构思角度加以赏析。(3分)
9.下列甲乙两句分别放入第⑤段划线处,你觉得哪一句更适合,请
闹述理由。(3分)
甲:看水看树看水看云
乙:看水,看树,看水,看玄
10.第②段用歌德的话影显全文主旨,请具体分析。(5分)
11.第⑧段以“交响乐”总收十八月潭的景,好的描写精妙,请加
以赏析。(5分)
(三)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秋夜宴王郎中宅赋得露中菊
(唐)朱湾
众芳春竞发,寒菊露偏滋。
受气何曾异,开花独自迟。
晚成犹待赏,欲采未过时。
忍弃东篱下,看随秋草衰。
12.下列对整首诗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意境高远,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B.富有哲理,给人智慧的启迪。
C.用浅近的语言委婉表露心迹。
D.重沓喟叹中蕴含深沉的感慨。
13.此诗没有具体描写菊花形貌,而古人称其工于咏物,请结合
全诗对此加以分析。(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7分)
陈东庄先生传
清•彭绍升
①陈先生名黄中,字和叔,吴县诸生也。白少通敏为学长于史
深究前代治乱往复所由以达于当世之务乾隆初,应博学宏词科,
廷试被黜,乃纵游,学益精。②当是时,上即位数年,锐意廉续
列圣治绩,绍往古绝业。中外大臣承明德,争延致天下豪俊,虚
己访时政阙失,而先生尤为大学士海宁陈公所知。既先生上书陈
公,论用人、理财.、养兵数大事,其言通达治体,凿凿切利病,
无少讳。顷之,有诏求骨鲤质朴之士,陈公奇先生,欲以先生应
诏,属先生友招以书,先生辞焉。先生客湖南巡抚幕府,土苗或
小警,巡抚欲兴师剿之,属先生缮奏章,先生曰:“此召乱也,
抚而辑之,其可。”弗听,先生辞焉,遂行。已而苗叛,用兵期
年乃靖。③先生初至京师,最善山阴贡士胡天游。天游故奇士,
负才气,傲睨当世,士鲜当意者,顾独为先生屈,所著文必示先
生。先生辄为发其墨、别其良以示,天游未尝不相视而笑也。天
游豪宕自喜,不肯循尺度,为势要所排斥,竟穷死。而先生介然
有节概,谨去就,严取舍之辨,然其穷与天游等。④年四十余,
杜门著书,无俯石之储,泊如也。以疾终,年五十有九。既先生
上书陈公,论用人、理财、养兵数大事,其言通达治体,凿凿切
利病,无少讳。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虚己适时政阙失()
(2)士鲜当意者()
15.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
分)
(1)用兵期年乃靖。()
A.安静B.平定C.妥协D.驱除
(2)逆去就()
A.恭敬B.严防C.严密D.慎重
16.第②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3分)
自少通敏为学长于史深究前代治乱往复所由以达于当世之务
17.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既先生上书陈公,论用人、理财、养兵数大事,其言通达治体,
凿凿切利病,无少讳。
18.第②段中陈东庄进入湖南巡抚幕府期间的言和行分别体现
了和的特点。
19.作者为陈东庄立传,为什么又详写胡天游这一人物?请加以
分析。(4分)
(五)阅读甲乙两文,完成第20〜23题。(13分)
甲
《崇俭素》(有删节)
(宋)彭仲刚
俭,美德也,古人之所宝也。人能尚俭素,则一身之用易供,而
一岁之计可给,既免称贷举息,俯仰求之,又且省事寡过,安乐无事,
故案者能俭,则可以长保:贫者能俭,则可以无饥寒,岂不美!今世
之人,不知以俭为美德,而反以俭为鄙笑,往往纵自下之欲而不恤后
来,饰•口寸之观而不顾实虑,亦可谓愚矣。
乙
《俭说》(有删节)
(清)韦协梦
盖能俭而后砥行立名,能俭而后可正色率下,未有汰侈成风而身
修、而家道正者出后世浮靡相尚,踵事增华,见有安静惘幅①之人,辄
相与窃笑之曰:“此固也,野也,殆解吝之心生者也。”至若家拥厚费,
封殖自娱,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甚至期功强近之亲,若秦人视越人
之肥瘠,坐听其困穷而不顾。此向所为鄙吝之人也,则又恬不为怪,假
俭之名以为藏身之困,君子之俭口如是乎?昔晏子一狐裘三十年,而
邻里乡党待以举火者数十家,果若是其班乎?否耶?嗟乎」彼啬于己
而不啬于人,谓之俭;于人而不啬于己,谓之吝。吾窃怪夫世之俭
者,群目之曰吝,而吝者,则又自理为俭,俭与吝之淆然而莫辨也,
作《俭说》。
20.可填入乙文方框处的一项是()。(1分)
A.焉B.皆C.固D.何
21.对乙文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昔晏子一狐裘三十年,而邻里乡党待以举火者数十家。
A.晏子一件狐裘穿了三十年,却慷慨救济邻里乡亲。
B.晏子三十年来一直穿狐裘,邻里乡亲却无以为炊。
C.晏子一件狐裘穿了三十年,常得到邻里乡亲的帮助。
D.晏子三十年来一直穿狐裘,邻里乡亲都想烧了它。
22.概括甲文的论述思路。(3分)
23.相比甲文,乙文对“俭”展开了进一步论述。请结合具体内容
加以分析。(5分)
三写作70分
24.对已有知识的综合,是创新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
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招生统一文化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
(1)见贤思齐焉
(2)无以至千里劝学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⑴A(2分)(2)B(3分)
3.C(2分)
4.D(2分)
5.C(3分)
6.答案示例:第5段作者意在论述纪录片因真实而具有时代价
值。先将纪录片比作相册,形象地揭示了纪录片对国家的重要意义在
于展现国民生活的变化、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再把纪录片比作世界
地图册,将论述推进一层,形象地揭示了纪录片对纪录人类整体生活
面貌的意义。
评分说明:段落观点1分;比作相册的作用1分;比作世界
地图册1分;两者关系1分。
7.答案示例:我觉得这部动画片可以算作纪录片。纪录片的真
实不是简单复现,它同时也是由创作者建构的主观真实和观众情感体
验的真实构成的。该片讲述难民故事是基于现实人物和事件的创作,
导演将动画和档案镜头结合,创造了艺术真实,该片感人的力量给观
众带来真实感,描绘的难民群体生活促使人们关注社会现实。该片运
用动画的表现形式传达真实符合纪录片的本质属性。
评分说明:分析纪录片的真实1分;分析导演建构的主观真实
2分;分析观众的情感体验真实2分;符合纪录片的本质属性,给
满5分为止。
8.答案示例:通过预设中十八月潭的清绝幽静与所见实景的鲜
明反差,突出十八月潭陡峭险峻,奇异生动的独特景貌;行文上形成
起伏,虚实结合,增添审美意趣。
评分说明:预设景貌特点1分;实景特点1分;行文起伏或
虚实结合1分。
9.答案示例一:我觉得乙句更适合。增添逗号,增加停顿,突
出作者对每一处景物的欣赏;短句轻快灵活,便于表现愉快的心情;
呼应前文“时行时停”的行进节奏,写出脚步的移动和视角的变化;
与全文多用短句调整语言节奏的特点一致c
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3分为止。
答案示例二:我觉得甲句更适合,没有逗号的语句一气同成,节
奏更加紧凑,与作者目不暇接的情态相契合。
评分说明:视其作答情况,最多给两分。
10.答案示例:作者用歌德的话赞颂花岗岩所象征的原始古老、
滋养生命的自然力量,借以解释十八月漂奇异景象由花岗岩的形态变化
决定,推而广之,一切风景表面美丽皆根植于地球深处不可撼动的内
在力量,加深对风景的理解,作者用歌德的话把观景的过程提升为认
识深化的过程,突出哲理感悟,深化并彰显主旨。
评分说明,对花岗岩赞词的分析2分,加深对风景的理解3分;
突出智理感悟1分,给满5分为止。
11.答案示例:以通感的手法把十八月潭岩整比作交响乐,化视
觉为听觉,生动形象地写出十人月潭联宕起伏的总体形貌:以音部的
变化比喻飞漫、悬泉汇入绿潭,声音由低沉到寂静的过程;形声兼备,
虚实相生,让人再次回味十八月潭整体的美景。
评分说明:通感写形2分:比喻写声2分;总观1分。
12.C(3分)
13.答案示例;写物之形貌或精神,皆为咏物。此诗前四句先以春
花竞放反衬秋菊晚开,又写两者同秉自然之气,发达却有早晚不同。
后四句写菊花虽晚犹开,仍然值得欣赏,岂能任其随秋草衰亡。“偏”“独
自”“忍弃”含意曲折,既表达对菊花的怜惜之情,为菊花鸣不平,也
赞颂了菊花不屈的品节,全诗着力刻画菊花的精神,托物言志,委婉
地写出诗人不甘屈抑,欲一展抱负的渴望。诗中的花寒、迟开与菊花
特点也相符,所以不失为一首咏物佳作。
评分说明:分析诗歌内容2分;分析菊花精神2分;花寒迟开
与菊花的特点也相符1分。
14.(1)访:咨询:1分(2)当:符合。1分
15.(l)B(l分)⑵D(1分)
16.自少通敏/为学长于史/深究前代治乱往复所由/以达于当世
之务
评分说明:1处1分。
17.答案示例:不久先生给陈公上书,论述选用人才、管理财政、
训练士兵几件大事,这些内容洞达治国根本,清楚准确地道出时弊,
没有丝毫避忌。(5分,1点1分)
18.答案示例:见徽知著性格耿介
评分说明:1点1分。
19.答案示例:胡天游傲气而有才华,却唯独折服于陈东庄,侧面
烘托陈东庄富有才学,普于评文,以及人品正直有操守;胡天游做事
不循规蹈矩,被权贵排斥,困顿而终。陈东庄慎重进退洁身自好,却
同样困顿,表达了对陈东庄的叹惋之情。
评分说明:1点2分。
2O.C(1分)
21.A(3分)
22.答案示例:首先提出俭美德的观点;接着论述尚俭有益于生
活平安自足,佐以富者和贫者的情况加以论述;最后贬斥今人以俭为
耻,只顾眼前享乐的短视行为,进一步突显尚俭的必要性。
评分说明:1点1分。
23.答案示例:在论述俭的重要性时,甲文强调尚俭可以持家保
身,乙文更加突出俭对于君子修身、立名、正家道的积极意义;其在
论述“俭”的内涵时,乙文严厉贬斥以吝为俭,强调在勤俭克己的基
础上,能乐善好施、急人所及才是真正的俭,为俭正名,深化了俭的
内涵。
评分说明:俭的重要性2分;俭的内涵3分。
24.标题:固守已知,慎思明辨,方有创新
引:荀子云: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牛
顿说: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因
此,有人认为,对已有知识的综合,是一种创新。析:界定概念一
一什么是创新?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
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
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
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A情况:不可否认,对已有知识的综合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世界上大多数创新都是各种知识的重新组合,在综合过程中我们
吐故纳新(或推陈出新),进而寻找新知,保持自己的被在传统中
的突破。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人们对散见知识的整合别与思考,
方可形成自己的独特认知。所以说,对已有知识的综合,是创新的基
础和前提,只有先做好传承,才可以进行顺利地创新。
B情况:然而,一味地强调对已有知识的综合,也会在一定
程度上会让创新陷入思维的桎梏。正如时兴的ChatGPT,它凭借自
身强大的知识整合处理能力,能跟人对答如流,会写策划方案和
调研报告,也能撰写邮件、论文、脚本,制定商业提案,创作诗
歌、故事,甚至让编写代码、检查程序缙误都变得易如反掌……
甚至,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普通人会误以为ChatGPT"越来越像人
了”,认为ChatGPT对已有知识的综合正是在进行创新,而事
实上,它经常“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存在事实性错误、知识盲
区和常识偏差等诸多问题。自始至终,ChatGPT仅仅是一款智能
工具,更速论创新。
思辨部分:当然,我们强调对已有知识的综合,是一种创新,
重点是在强调人的主体性,强调人在符合逻辑的基础上对己有知
识的内化,而非拼凑,抑或机械地处理。从另一个方面,己有知
识所固有的认知,也自有其局限性,在我们综合已有知识的过程
中,“本本主义”,“经验主义”,依然值得警惕。与此同时,对
己有知识的综合也并非创新的未来手段,还需要注意实践以及人
作为主体在其中发挥的核心作用。
联系现实(怎么办):当今社会,自媒体发达,人人皆是麦克风,
我们获取的信息在丰富性之中也存在着芜杂性,已有知识也不再
局限于原有的形式。媒介对所谓“大众文化”的大批量机械的复
制,使人类的最内在的反映也已被彻底的僵化、一维化,人们在
海量信息中迷失。马尔库塞在他的《单向度的人》中谈到,人的
异化,是人与其创造的客体的分离。所以,我们在对对已有知识
的综合之中,始终要保持人的主体地位,明辨慎思,存真去伪,
做到有效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进而实现创新。
例文:
以综合开辟创新之路(67分)
有人以为,对已有知识的综合不会产出新的内容,不是创新。
我以为不然,对已有知识的综合也是一种创新。对已有知识的综
合就是将过去很多知识整合,形成框架,找到联系,形成合力的
思维。创新则是产出新方法、新思想、新发明的活动,已有知识
中会含未知,在使用上也会出现新领域,综合往往能开辟通往
未知之路。知识本身不是一成不变,就像人们对经典力学与后
来科技整合需要对其添加限制,丰富了该知识进行拓展;回时知
识之间密切联系说明人类可以由已知知识探索未知领域,随着
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有知识适用于全新领域,综合就在已知走向
未知中发挥导航作用,引领人们走向全新领域。综合能创造新知
识、新方法,以达到创新的目的,综合思维也是创新思维的一种,
通过综合人们能够建构起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将知识梳理成结
构,这同样具有巨大的创新价值。数学中综合产生新方法的例子
不胜枚举,将代数方法引入几何,成为重要的数学方法和思维。
编纂类著作的创新也体现于此,尤其是史学我,在综合使用历史
方法和收集历史知识后,如何编排结构、叙述历史、视角认识
都蕴含创新,读者在阅读时也会获得高低不同的认识。因而,综
合是创新的重要方式。任何创新都需要综合。综合形成结论是进
一步发散创新的基础。人类产生知识不是凭空而来,经验的总结、
方法的挑选等都必须使用综合。对已有知识的综合是知识体系发
展的必由之路。在很大程度上,人们利用综合到发散再到综合的
过程获取新知。创新思维也是综合使用发散、综合、联想等一系
列思维方法得以运转,世人使用头脑风暴产生许多新的天马行空
的想法,但只有综合能找出可行性,使之变成现实。中国古代一
直重视综合思维,编纂前代的史书,修文明产生至今的知识汇总,
如《永乐大典》也是瑰宝,人们很多不认为已有知识的综合是创
新,但是史学汇编等主动综合的事总需要人做,并非只有天马行
空的新技术算创新,综合也能产生令人惊叹的效果。
创新之风,涅槃而生(66)
贯穿于人类发展,创新宛若风凰涅槃,于旧世界的灰烬中一
次次重生,带来前行的动力。我以为,固然创新需要已有知识综
合的奠基,二者并非完全等价,在前有灵活的筛选与考景,在后
亦需灵感辅以实践。何为创新?想前人未有之想而行前人未有之行,
即开创、创造新思想、新事物的综合。“己有知识”则为此前所
沉淀的生活体验与书本知识的熟练把握。而综合,“综己有”,
融合交互成为相互关联的知识网络。无可否认,纵观人类发展,
创新作为引擎,或多或少离不开已有知识综合的辅助。原始人类
由森林大火感知火的威力,并基于原有知识综合,创新性地用钻
木取火延续火苗的传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听课评课记录2
-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听评课记录2
- 现场管理承包协议书
- 生活指南版权使用合同(2篇)
- 鲁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2.2 做大蛋糕 分好蛋糕 听课评课记录
- 听评课一年级记录怎么写
- 吉林省八年级数学下册17函数及其图象17.4反比例函数17.4.1反比例函数听评课记录新版华东师大版
-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听评课记录:第52讲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 五年级数学上册听评课记录
-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平行线的判定》听评课记录3
-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简便计算》练习题(310题-附答案)
- 2024年河南省《辅警招聘考试必刷500题》考试题库及答案【全优】
- -情景交际-中考英语复习考点
- 安全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
- 地理标志培训课件
- 2023行政主管年终工作报告五篇
- 2024年中国养老产业商学研究报告-银发经济专题
- 公园卫生保洁考核表
- 培训如何上好一堂课
- 高教版2023年中职教科书《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全册
- 2024医疗销售年度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