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优化作业】小学文言文作业设计案例_第1页
【落实“双减”优化作业】小学文言文作业设计案例_第2页
【落实“双减”优化作业】小学文言文作业设计案例_第3页
【落实“双减”优化作业】小学文言文作业设计案例_第4页
【落实“双减”优化作业】小学文言文作业设计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落实〃双减〃优化作业】小学文言文作业设计优

秀案例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的内容设计、实施时机以

及呈现形式等都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业设计

是学习设计的关键。适宜的课前、课中及课后作业,有助于把教的过

程转为学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认真构思,精心设计作业。下面以

统编教科书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为例,谈谈文言文作业设计的

三个要点。

一课前作业,重在经验唤醒

课前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前奏[1],是唤醒学习经验的关键,可以

引导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对于《司马光》一课,常

规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

一是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生字“司、庭”等7个字。

二是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是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感受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四是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针对教学目标一,教师可以设计课前作业一:读一读文章,借助

拼音读准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观察课后田字格里要求会写的字,并

在练习本上自己写一写。

针对教学目标二、三、四,教师除了设计以上两项作业外,还可

以设计课前作业二、三、四。其中,作业二是回想一下自己是怎么朗

读古诗的,然后试着把课文读通顺。作业三是用自己的话说说司马光

的人物特点,并说清楚理由。作业四是读一读“司马光砸缸”的故

事,找一找它跟今天要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在众多的作业中,作业一无疑是正确的,每篇文言文乃至其他课

文都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完成了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基础认读的

需要,为展开新学扫除字词障碍;但如果以此作为文言文学习的重要

的、近乎唯一的目标,显然又是不太合适的o再来看看其他几个目标,

可以发现:目标二中提及的“正确跟读课文”,强调的是能够“注

意词句间的停顿”。尽管学生已有一二年级十三首古诗学习的经验,

但对于第一次学习文言文而言“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还是有难度的,

学生原有的阅读经验不足以支持其当前的学习。再看目标三,指向于

了解故事内容和关注人物形象,其定位是完全准确的,但作业三更适

合于学生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来完成,与作业二相同都拔高了课

前学习的难度,不能体现作业的学习引导价值。如何关联学生的原有

经验,设计合适的作业,引导学生展开新的学习呢?最后来看目标四,

是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差异。这一目标指向于学生阅

读经验的唤醒与运用。文言文《司马光》和其他课文的差异,第一种

表现在文章很短只有两句话,读起来也不像现代文那么顺口,这是基

于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直接能感受到的;第二种表现在同样的意思表

达,文言文的语言特别简洁,比如“光”代表的是司马光,“迸”展

现的是水又急又快地冲出来的画面与声音等,这是需要学生基于原有

经验在文白对照中体会的。以下是基于“课前作业四”的课堂教学片

段:

《司马光》是学生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司马光砸缸》

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故事。用熟悉的语言材料打开学生新的学习历程,

重在唤醒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引发阅读期待,引导学生积极卷入新

的学习历程。从以上教学片段来看,作业四帮助学生建立了故事“司

马光砸缸”和课文“司马光”之间的经验关联,找到了文言文的“不

一样”,教师再顺势组织学生“跟着老师读”,自然地进入课堂教学

的下一步环节。因此,作业四既达成了文言文教学“读通读顺”的教

学目标,又推动了课堂教学的进程。

二课中作业,重在学习支持

课中作业不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简单的知识练习或能力操练,而是

教与学的重要支架与手段。好的课中作业的设计,可以实现学习经验

的不断叠加,是支持学习过程推进的关键性策略。

(-)在阅读关键处设计作业,把握知识规律

朗读既是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重要内容。《司马光》课

后练习第一题“跟着老师读,注意词句间的停顿”,提示了教学中需

要关注的两点:一是怎么朗读,就是跟着老师朗读;二是朗读要做什

么,就是要注意读出词句间的停顿。对于第一次学习文言文的学生而

言,这两点既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因此,在“跟着老

师读”的课堂教学之后,笔者设计了一份挑战性作业。

想一想:读的时候我们都

在啤儿停^了?有没有

发现什么规律呢?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学生在跟读老师的情况下,对各词句间的停顿已经有了一定的感

觉,但对于究竟如何停顿还是相对模糊的。此时设计这样一份挑战性

作业,可以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一方面是帮助学生总结朗读经

验,为进一步读好”各词句间的停顿”作铺垫;另一方面也是帮助学

生结构化知识,为学会朗读文言文生成新的认知。具体而言,作业中

的第一问“读的时候我们都在哪儿停顿了",指向于一篇课文的学习,

即引导学生结合朗读体验,明确词句间的停顿,从而读好《司马光》。

第二问“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指向于一类课文的学习,即引导学

生以《司马光》为例找出文言文朗读停顿的规律,也就是在人、物的

名称后面或重要的动作后面需要停顿,从而形成朗读文言文的结构化

知识与能力。

(二)在教学忽略处设计作业,达成教学目标

“课后练习”是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重要载体,是课堂教学的重

要指南。《司马光》一课的“课后练习”,编排如下:

题序题目内常目标指向

第一题跟着老师胡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朗读枳累

第二题借助注择,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了解大意

第三端这舄课文的港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粘式比较

从“课后练习”来看,本课教学重点有三,分别是朗读积累、大

意了解与文言文语言特点认识。因此,教学中很多教师以此为依据设

计并实施教学。表面上看,既有对读读背背等文言文基础性学习要求

的重视,也有对借助注释等文言文学习方法或能力的关注,更有通过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等途径对“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

意思”的语文要素的呼应与落实。所以,这样的教学看似很圆满。但

是深入观察却发现,教学中似乎少了对“人”的关注,而这恰恰又是

不能被忽视的。原因有二:

第一,“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

领悟诗文大意。”[2]由此可见,优秀诗文所承载的人文情感与文化

价值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与目标,不能被忽视。第二,《司马光》所在

的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美好的品质”,因此对人物美

好品质的体验与感受也是本单元教学的应有之意,不能被忽视。

基于此,笔者在了解文言文大意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份课中的体验

性作业:

作业环节一:小组为单位,分工演一演

建议:一人演司马光,一人演落水的孩子,另两人演群儿中的两个孩子。

提示:要想好自己为什么这么演。

作业环节二:看表演,提问题

提示:看同学表演,提出想问的问题,请表演的同学回答。

作业的两个环节,一个重在演,一个重在问。演与问的结合,旨

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故事大意,感受人物鲜活的形象。这样一份作业

达到了两个作用。

一是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演一演是“用自己的话讲故事”的另

一种形式,它以了解大意为基础,是带着个人理解的高级形态的“讲

故事”O为了演得好,学生首先会弄清楚故事的大意,也就是故事的

起因、经过、结果。这样一来,语文要素“理解课文的意思”就落到

了实处。其次,为了演得好,学生还会主动地揣摩人物的言行、举动,

表演时可能还会加上自己的想象。这样一来,不仅课标提及的“展开

想象”得到了落实,更重要的是学生关注了故事中的人,在表演中走

进了角色,体验了人物的内心与品质。表演只是抓手,其实质是学生

对文本的主动研读。因为主动,才会学得更加全面、准确。

二是关注了体验的仿真度。在作业环节二中,有的学生关注了“众

皆弃去”,问表演的同学“为什么你们跑得这么快”;有的学生关注

了“光持石击瓮”,问表演的同学“为什么司马光要用这个办法”等

等。学生的这些提问,都是基于其自身的真实体验。因为每个学生都

被要求演一演,他们都卷进了对故事的体验与感受之中。所以,当他

们看到同学的表演时,对于表演中与自己体验有共鸣或不同理解的地

方,自然会提出自己的交流想法。有交流就有碰撞,有碰撞就有智慧

生成。在对人物的关注与思考中,学生们一定感受到了司马光的机智

与聪慧。

在教学的忽略处,设计合适的作业,帮助学生更友好地卷入文言

文阅读的情境中,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支持作用。

三课后作业,重在知识内化

一些时候,课后作业往往是一些抄写字词、默写词语、背诵规定

内容或者选择相关练习册上的练习进行知识操练。这种作业虽然也是

巩固知识所需要的,但其对于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作用是微乎

其微的。其实,如果关注以下两个角度精心设计,课后作业完全可以

成为课堂教学的深度延续。

(-)践行语言的有意义积累

有意义积累是一种理解基础上的积累,它不同于一般的机械性记

忆,强调“读懂弄通”。本文“课后练习”第一题的最后部分提出了

“背诵课文”的学习要求。基于有意义积累的立意,笔者设计了“给

连环画配文字”的作业,如下:

这份作业将课文分成六个场景,由六幅图组成一组连环画。学生

给连环画匹配文字,一要弄通故事的来龙去脉,知道每幅图大致表达

的意思;二要读懂故事的几处关键语言,辨清各幅图表现的情节差异。

给图配文字的过程,是对整个故事的再梳理、再学习过程,是心到、

眼到、手到、口到的阅读吸收与内化过程。如果学生能够准确地完成

作业,就可以判断学生对本课语言的积累是在理解基础上的有意义积

累。这样的作业强调运用,是学生积累语言的有效支架,文言文教学

中可以借此助力课本语言向学生内部语言的转化。

(-)落实能力的实践化迁移

只有不断阅读,才能更会阅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样要借

助“不断阅读”才能实现。与课文阅读相关联组织迁移性阅读,是“不

断阅读”的最直接形式,也是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的关键路径。基于

此,笔者借用“课堂作业本”上的题目作为课后阅读作业,如下:

尝试借助注释自己读懂《馀孩子赏月》,并用自己的话给同学或家长听。

徐…墨曾经。

徐猬子九岁,娄士月下戏。人语②之曰:"若②[语)对……说。

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日:“不然,譬③[若令]如果。

④[然建的.对的。

如人眼中有唾(16ng)子无此必不明⑤[喳孑]曜孔

这份作业,从形式来看,左边是文本,右边是注释,仿照教材样

式,方便学生边阅读边查看注释。从要求来看,主要是两点:一是借

助注释读懂课文,二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说给别人明,这两点都是课

文阅读的延续。由此可见,本次作业设计的根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