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主题七“人生海海”-人口与地理环境-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单元主题七“人生海海”-人口与地理环境-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单元主题七“人生海海”-人口与地理环境-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单元主题七“人生海海”-人口与地理环境-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单元主题七“人生海海”-人口与地理环境-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主题七“人生海海”——人口与地理环境-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学校授课教师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教学内容本节课为高中地理单元主题七“人生海海”——人口与地理环境。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与城市》第三章第一节“人口的变化”及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分布”。具体内容包括:

1.人口数量变化: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点。

2.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现象、原因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3.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原因及影响。

4.人口空间分布: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成因,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5.人口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口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地理实践力:通过分析人口变化数据,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2.地理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学原理分析人口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思维习惯。

3.地理观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口观和资源环境观,关注人口问题的可持续发展。

4.人文素养:通过探讨人口迁移对地区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注社会发展的品质。

5.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对人口与地理环境问题进行理性分析。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

1.人口变化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

2.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3.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

难点:

1.人口空间分布的成因分析。

2.人口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综合理解。

解决办法:

1.人口变化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

-通过实例讲解和演练,让学生掌握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概念及计算方法。

-利用图表和数据,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人口变化趋势。

2.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引导学生分析老龄化现象背后的社会经济原因。

-通过案例讨论,让学生了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影响。

3.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人口迁移的推拉因素。

-通过小组讨论,探讨人口迁移对迁出地、迁入地的影响。

4.人口空间分布的成因分析:

-利用地图和统计数据,引导学生观察人口分布的空间特征。

-通过案例研究,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5.人口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综合理解: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人口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对人口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全面认识。教学方法与策略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讲解人口变化、人口老龄化等概念,并通过课堂讨论深化理解。

2.设计案例研究活动,让学生分析具体地区的人口迁移案例,探讨其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3.运用项目导向学习,学生分组完成关于人口空间分布成因的研究项目,培养其独立研究和团队协作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人口分布图、变化趋势图等,增强视觉效果,辅助理解抽象概念。

5.安排角色扮演活动,模拟人口迁移中的不同角色,促进学生对人口迁移原因和影响的深入体验。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5分钟)

详细内容: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为什么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如此不同?”接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口与地理环境”,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新课讲授(15分钟)

详细内容:

(1)讲解人口变化的基本概念,如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并通过实例演示这些概念的计算方法。

(2)分析人口老龄化现象,讲解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如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体系等。

(3)探讨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区分推拉因素,并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3.实践活动(10分钟)

详细内容:

(1)学生分组,每组根据给定的人口数据,计算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并绘制人口增长趋势图。

(2)每组选择一个具体地区,分析其人口迁移原因,绘制迁移流向图,并讨论迁移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3)每组根据所绘制的图表和分析结果,进行简短的汇报,分享本组的研究成果。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详细内容:

(1)针对人口老龄化现象,讨论如何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例如提高退休年龄、鼓励生育等。

(2)分析我国人口迁移政策对地区发展的影响,如户籍制度、城镇化政策等。

(3)探讨如何实现人口与地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例如保护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城市等。

5.总结回顾(5分钟)

详细内容: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人口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人口迁移等现实问题。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人口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短文。

总用时:45分钟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人口变化数据:收集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数据,以及人口老龄化、人口迁移的统计数据。

-地理环境案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案例,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人口分布和迁移情况。

-人口政策文献:了解我国及其他国家的人口政策,如计划生育政策、户籍制度等,以及相关政策对人口变化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人口与地理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如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的资料。

2.拓展建议:

-学生自主研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对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人口变化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地区人口变化的差异及其原因。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针对某一地理环境案例,分析其人口分布、迁移情况,讨论人口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观看纪录片:推荐学生观看关于人口与地理环境的纪录片,如《人口与地球》、《地理中国》等,以增强学生对人口问题的感性认识。

-课堂讲座: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课堂讲座,分享人口与地理环境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人口分布、迁移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口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撰写论文:鼓励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关于人口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论文,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重点题型整理题型一:计算题

题目:根据以下数据,计算某地区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数据:某地区一年内出生人口为1200人,死亡人口为800人,总人口为50000人。

答案: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100%=(1200/50000)×100%=2.4%

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100%=(800/50000)×100%=1.6%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4%-1.6%=0.8%

题型二:分析题

题目:分析以下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并讨论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地区:A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5%。

答案:A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包括:劳动力市场紧张,养老保障压力增大,消费结构变化等。

题型三:论述题

题目:论述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其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答案:人口迁移的原因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等。对迁出地的影响有:劳动力减少、人口结构变化等;对迁入地的影响有:人口增多、城市压力增大、经济发展等。

题型四:应用题

题目:某地区计划实施一项人口迁移政策,旨在促进区域均衡发展。请提出你的建议,并说明理由。

答案: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基础设施、优化教育资源、完善社会保障等。理由:这些措施能够吸引人口迁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实现区域均衡。

题型五:综合分析题

题目:结合以下案例,分析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案例:某地区地处山区,地形崎岖,人口分布不均。

答案:山区地形崎岖,土地资源有限,交通不便,导致人口分布不均。人口较多的地区往往具有较好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而人口较少的地区则面临资源匮乏和发展滞后的问题。这种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需要通过合理规划和发展策略来优化。板书设计1.人口变化

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②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点

③人口老龄化现象及影响

2.人口迁移

①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

②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

③人口迁移对地区发展的作用

3.人口空间分布

①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②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③人口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课堂小结,当堂检测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生海海”——人口与地理环境这一单元,主要探讨了人口变化、人口迁移以及人口空间分布等知识点。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我们对以下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人口变化:我们掌握了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了解了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以及人口老龄化现象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人口迁移:我们探讨了人口迁移的原因和类型,分析了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以及人口迁移对地区发展的作用。

3.人口空间分布:我们学习了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了解了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以及人口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

当堂检测:

为了巩固所学内容,下面进行当堂检测,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以下题目。

1.填空题

-出生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的婴儿数与______的比例。

-人口迁移的推拉因素中,______是指吸引人口迁移的因素,______是指促使人口迁移的因素。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2.判断题

-死亡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死亡的人口数与总人口数的比例。(对/错)

-自然增长率是指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对/错)

-人口迁移只会对迁出地产生负面影响。(对/错)

3.简答题

-简述人口老龄化现象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简述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

4.论述题

-结合实例,论述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检测答案:

1.填空题

-出生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的婴儿数与总人口数的比例。

-人口迁移的推拉因素中,拉力是指吸引人口迁移的因素,推力是指促使人口迁移的因素。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有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沿海多内地少等。

2.判断题

-错误。死亡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死亡的人口数与总人口数的比例。

-正确。自然增长率是指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

-错误。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都有影响,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3.简答题

-人口老龄化现象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劳动力市场紧张,养老保障压力增大,消费结构变化等。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人口增多,城市压力增大,经济发展等。

4.论述题

-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人口分布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如地形、气候等条件对人口分布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社会经济环境如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制度等也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在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合理规划和发展策略来优化人口分布,实现可持续发展。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引入了实际案例,如分析某地区的人口迁移情况,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分组探讨人口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在教学组织方面,我发现学生在小组讨论时,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讨论不够深入,导致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2.在教学方法上,我意识到可能过于依赖讲授法,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空间。

3.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反思自己可能过于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对其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估。

(三)改进措施

1.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将在小组讨论环节设置更多的互动环节,比如小组间的竞争机制,以及小组内部的分工合作,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发言和参与的机会。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