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解析_第1页
201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解析_第2页
201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解析_第3页
201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解析_第4页
201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0页20第1页共10页Firefox201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解析)1本题考查对小学课外活动内容的识记情况。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由学校或校外教育机构组织指导的,用以补充课堂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活动。其包括社会实践活动、学科活动、科技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故C项正确,B项排除。A项: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其包括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和劳动与技术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社会实践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2本题考查对小学生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的识记情况。题干中小学生膝盖擦伤并有少量出血,需要清理伤口。故B项正确。A项:仅用纸巾盖上,不能达到清理伤口的作用,且不必打电话通知家长引起恐慌。与题干不符,排除。C、D两项:处理比较严重的情况时可以用止血带和送医院,膝盖擦伤且有少量出血并不严重,一般不需要使用止血带和送医院,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3本题考查对情境教学法的识记情况。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境之中进行的一种情境交融的教学活动。故A项正确。B项:示范法是指观察、模仿教师呈现的范例或榜样,模仿学习的机制是替代强化。由于范例的不同,示范法有以下几种情况:辅导教师的示范,他人提供的示范,电视、录像、有关读物提供的示范,角色的示范等。示范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尤为重要,如给学生范读、示范书写、示范演唱、示范体操动作等,它是发展学生的能力、技巧、习惯的重要形式。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不仅是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基本知识的手段,而且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现场教学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和其他场所,通过观察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与题干中课堂上的场景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4本题考查对法律法规条文的识记情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改革纲要(2010—2020年)》都有规定:增强学生体质。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故B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B。5本题考查对课程类型的识记情况。所谓隐性课程,一般是指形成学生的非正式学习的各个要素,如师生关系、能力水平、课堂规则与程序、隐喻的教科书内容、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课堂奖励方式等。这些要素经常地有效地对学生发挥着影响。隐性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校的物质环第2页共10页20第2页共10页Firefox境;第二,学校班级中长期形成的制度与非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传统、舆论、风气、仪式、制度等;第三,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主要指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生团体文化等。教室座位的安排、图书角都是学校文化的一种反映。故D项正确。A项:活动课程是关注学生兴趣、动机和时间,体现学习者中心的一种课程形态。卢梭认为,学生学习的不应该是课本,而应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发现的形式获得知识。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C项:显性课程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以直接、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显性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计划性,这是区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主要标志。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6本题考查对小学班级活动的识记情况。题干中学生能自己确定活动,符合自主性的特点。班级活动可以由学生自己组织、设计和动手。可以说,班级活动是学生自己的活动,学生是班级活动的主体。故B项正确。A、C、D三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7本题考查对思维的基本表现形式的识记情况。概念是在头脑中形成的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形成概念。符合题干中通过乌鸦等概括出“鸟”的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故D项正确。A项: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相互联系的已知判断推出合乎逻辑的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是根据已有的知识推出新的结论的思维活动。推理可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两种。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判断是指认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它是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判断大都是借助语言、词汇并用句子形式来实现的。判断有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之分。与题干不符,排C项: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综合是在人脑中把事物或对象的个别部分或属性联合为一体。例如,构想把一个人过去与现在的经历联系起来编成一个短剧。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8本题考查对三结合教育中家庭教育的识记情况。在家庭教育中经常采用如下一些方法:①解答疑难;②指导读书;③树立榜样;④游戏。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中更多的是担任支持者,而非决策者。这样民主性家庭教养方式也最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故D项正确。A、B、C三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9本题考查对法律法规条文的识记情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中规定: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字方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故正确答案为D。10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的识记情况。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题干中学生对学习的结果感兴趣,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家长的表扬及同学第3页共10页20第3页共10页FirefoxB项: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C、D两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11本题考查对教学评价的类型的识记情况。个体内差异评价既不是在被评价群体之内确立基准,又不是在群体之外确立基准,而是对被评价的个体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或者是对他的若干侧面进行比较。与题干描述相符,故B项正确。A项:绝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被称为客观标准。评价时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其优劣。评价标准一般是教学大纲以及由此确定的评判细C项:甄别评价是在学期教学开始或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包括各种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学习困难所在,弄清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发展情况。其目的是更好地组织后续的新授课的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相对评价是指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个体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确定每个评价对象在集合中所处的相对位置。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12本题考查对班级管理中班集体的发展阶段的识记情况。班集体的发展包括四个阶段:组建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在形成阶段,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了一定的了解,产生了一定的情谊与信赖,班集体的核心初步形成,班集体的特征已经比较鲜明地表现出来,并逐步稳定。故B项正确。A、D两项:自主活动阶段也称成熟阶段,集体的特征得到充分而完全的体现,并为集体成员所内化。全班已成为一个组织健全的有机整体,整个班级洋溢着一种平等、和谐、上进、合作的心理气氛,学生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个性特长得到发展。与题干不符,故A、D两项都排除。C项:组建阶段是集体的雏形期,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已经出现。不过,这时的集体特征还不稳定,还不时地会受到挑战,班级的奋斗目标和行为规范尚未完全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班级处于组建之处,成员间互不认识,每位同学只是按照课表进入同一教室上课,或根据班主任统一安排参加共同活动而已。同学彼此之间处在新奇而互相观察的状态,对班主任依赖性较强,班级工作主要由班主持。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13本题考查对教师专业成长阶段的识记情况。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们如何看”“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因而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想方设法地控制学生,而不是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进步。故C项正确。A项:处于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以及班级大小、时间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如“内容是否充分得当”如何呈现教学信息”如何掌握教学时间”等。传统教学评价集中关注这一阶段,一般来说,老教师比新教师更关注此阶段。与题干不B项: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成长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关注学生。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关注自我感受阶段不属于福勒与布朗提出的教师成长阶段,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第4页共10页20第4页共10页Firefox14本题考查对教育科学研究方式的识记情况。叙事即叙述故事,即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讲故事。因此叙事研究是指通过口头或书面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的研究。这种研究强调个人经验的原始性、情境性和真实性。叙事研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教师自传型叙事,即通过教师个人叙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来对自己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改进,以促进自身经验的积累和生长。故C项正确。A项:实验研究是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问题的一种研究类型,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研究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揭示教育工作规律的一种研究。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调查研究法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作品分析、测量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研究对象的客观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之后,从中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教育调查分为: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教育实践工作者为改善教育教学实践而开展的研究称为行动研究。行动研究的重点在于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15本题考查对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的识记情况。螺旋式指在不同阶段、单元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即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后面学习内容是对前面学过内容的不断扩展与加深,层层递进。与题干中“使关键概念和基本原理得以重复出现”一致,故C项正确。A、D两项:不属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直线式是指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即课程内容直线前进,前面安排过的内容在后面不再呈现。强调知识本身内在逻辑的直线性,与题干描述相反,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16本题考查对直观性原则的识记情况。“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的意思是没听见不如听见,听见不如看见。其符合直观性原则的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故A项正确。B项: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C项: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地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17本题考查对班主任工作内容的识记情况。学生是班主任的工作对象,对学生的教育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有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才能指导得法、教育有效,这是班主任科学有效工作的前提。故D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18本题考查对德育原则的识记情况。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故A项正确。B项:启发性原则属于教学原则。与题干不符,排除。第5页共10页20第5页共10页FirefoxC项:因材施教原则是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导向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中小学生正处于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又年轻幼稚,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能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19本题考查对泰勒课程理论的识记情况。泰勒(R.W.Tyler)提出了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提出了四大课程基本问题:①学校应努力达成什么目标?②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一目标?③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④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是否达到?因此泰勒提出的是目标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故D项正确。A、C两项:任务分析模式和工作分析模式为干扰选项,排除。B项:过程导向模式是指过程模式的特征是不以事先确定好的、由仔细分解一般目的而得出的目标系统作为课程编制的依据,而是关注整个课程(包括教学)展开过程的基本规范,使之与宽泛的目的保持一致。在他看来,编制课程不是为生产出一套“计划”(plan)、“处方”(prescription),然后予以实施和评价效果,而是一种研究的过程,其中贯穿着对整个过程所涉及的变量、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不断评价和修正。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20本题考查对技能的形成的识记情况。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具体途径。故D项正确。技能形成的定向阶段,学生需要观察教师的示范,教师给予准确的讲解,但此阶段并没有形成技故正确答案为D。21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包括: (1)客观条件,即学习材料本身必须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范围之内的,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一般来说,学生所学的教科书或教材,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的概括,是有逻辑意义的。 (2)主观条件,即学习者自身的因素。主观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以便与新知识建立联系;二是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22小学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有: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这是生动活泼地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3)劳动。这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4)少先队活动。这是通过青少年自己的组织所开展的活动来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5)班主任工作。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其一项重要任务,因此,班主任工作也是小学德育的一个途径。23确立小学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有: (1)我国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第6页共10页20第6页共10页Firefox (2)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3)人们的教育理想。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24(1)我赞同徐老师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面对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徐老师充分发挥了他的教育机智。①积极引导,采用了幽默调侃的方式进行了艺术的处理。徐老师并没有为了维护“师道尊严”对在教室里踢球的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也没有采用视若无睹的方式进行冷处理,而是采取调侃的方式,幽默地“夸奖”该生“好厉害的一脚,踢个正中,得分”。②宽严相济,在“夸奖”的同时,委婉地告诫学生“要想练好射门功夫,还是到操场上练”,幽默地警告全班同学下次再有人在教室里踢球就“出示红牌”“罚出教室”。徐老师这种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既尊重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轻松地化解课堂突发事件的同时,还调动了课堂气氛。这种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策略是值得提倡的。 ①对课堂突发事件,教师必须冷静,做到处变不惊、从容不迫。②面对课堂突发事件,教师必须保持一种宽容的心态。要认识到课堂突发事件的出现是个意外,并不是学生故意挑衅,因此,要用宽容的心态去面对和解决。③对课堂突发事件,教师必须因势利导,巧妙果断地将突发事件转化为有益的教育因素,使全体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④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善于发现“美”的眼光和充满智慧的头脑,才能在课堂突发事件出现时,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活动的前提下,及时高效、巧妙地处理好这些突发事件。25(1)“教学即对话”是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提出来的。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问,学生答”的对话,而是一种实践性的对话。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的实质是交往,师生相互合作、相互理解、相互补充,师生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尊重。教学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它不仅表现在提问与回答,而且表现在交流与探讨、表达与倾听、欣赏与评价上,是师生思想和生生思想之间的相互对撞与接纳。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和巩固知识。在对话中,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和积累知识,引导启发学生运用总结、归纳、推理等方法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2)在教学对话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包括:①兴趣的激发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②对话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教学活动中,对话的顺利进行全依赖教师的引导,在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内容,使话题向着教师设定的方向发展,并运用自己的教学知识和课程知识及时纠正对话中的错误或导正对话的方向。③课堂的组织者。在任何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组织者身份是不可替代的。教师必须运用教师特有的权威,以及创造性的教育机智和教育手段,为对话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保证对话式教学的顺利开展。26(1)文本景物描写的特点:①这篇文章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描写小兴安岭的四季之景,并抓住四季之景的不同第7页共10页20第7页共10页Firefox特点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夏天的繁茂、秋天的硕果和冬天的静谧。②文章运用了总分总的写作结构,能更好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③在进行景物描写的时候,作者还用了很多形象生动的动词写出了各事物在特定的季节中才会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森林“浸在”浓雾里,落叶在林间“飞舞”,雪花在空中“飞舞”,风呼呼地“刮过”树梢。总之,这些细致的景物描写都突出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选择背诵“春夏秋冬”任意一段;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发现春、夏、秋、冬四段的组段规律,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准确理解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语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巧妙。 (3)结合重点,以春天的小兴安岭的景色为例进行如下教学设计:一、质疑导入1.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2.过渡:下面,我们来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二、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1.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2.读后讨论交流,联系下列重点词语来理解。 (1)“数不清”一词说明什么?(树多) (2)省略号表示什么?(树的品种多)你能再说出几种树的名字吗? (3)“几百里连成一片”又说明什么?(树林的面积很大)3.读后,我们的眼前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树海)4.出示课件:小兴安岭几百里连成一片的林海。三、学习课文第2至5自然段,体会小兴安岭四季之美1.学生交流:你认为小兴安岭哪个季节最美?2.指导学习“春天美”。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边读边画出:“美”表现在什么地方? (3)找出你认为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体会其妙处。 (如“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这句话,“抽出”比“长出”好,形容枝条快速地长出来,很生动形象,同时也避免了和下一分句语言的重复。学生可体会“汇成”“淙淙”等词语。) (4)随机出示课件:播放淙淙的流水声和小鹿各种各样可爱的形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第8页共10页20第8页共10页Firefox (5)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6)引导学生说一说:小鹿跑出来看见了什么呀? (7)小结并板书本段学习方法:读——画——找——体会。3.运用上段学法,分组选学自己认为最美的季节。4.集体汇报时,相继出示课件:大兴安岭各个季节美丽的景色。指导学生重点体会。 (1)“夏天美”“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通过换词的方法体会“封”字用法的准确。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出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 (2)“秋天美”“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通过换词的方法体会用“飞舞”比“飘落”好。展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又蕴含着一种活泼、快乐的情绪。) (3)“冬天美”“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积满”,既可以想象到雪很大,又可反映出小兴安岭森林是密密层层的。)5.选读你认为最美的季节,要求读出它的美,可以试着背诵。(指名读、比赛读、齐读、表演读、配乐朗诵)设计理念:以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结合朗读加强指导,提升朗读水平,增强语感。6.达标测试。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说一说:本文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季节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美丽的_________和丰富的________。7.再次回到最后一段 (1)体会“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从四季景物的不同特点中,能看出什么?(四季虽有不 (2)体会“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有价值、有贡献)四、总结全文小兴安岭景色诱人,物产丰富,的确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这个宝库有待于我们不断地利用和开发。希望你们长大以后能够去建设它,为祖国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题).写一写小鹿看到的美丽景色(黑熊、松鼠的心里话)。.我的家乡也很美,我要写一写家乡的景物。27(1)原理: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算法就是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进行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其原理是将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以符合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的基本原理。第9页共10页20第9页共10页Firefox (2)教学目标设计如下: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