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1-2022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1-2022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1-2022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1-2022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邵阳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化反映着城市的特质品位和形象风格,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魅力所在。近年来,哈尔滨以“文化创城”为牵动,打造冰城符号。通过深度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韵味,培育出具有标志性的城市精神,展现出生机勃勃、大气厚重的文化新境界和文明新高度。哈尔滨是一座音乐之城。19世纪末,歌剧、芭蕾、爵士乐等传入哈尔滨,与本地文化交融,诞生了中国最早一批音乐学院和交响乐团。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数以百计的业余合唱团定期、定点活动,音乐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2010年,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称号。音乐,是哈尔滨深入骨髓的文化印记,也是哈尔滨“文化创城”的发力点。2019年6月至10月,哈尔滨音乐厅、老会堂音乐厅等演出场馆及专业文艺院团,陆续推出136台264场国内外经典演出。从今年起,道里区提出打造具有冰城音乐文化特色的10公里“松花江文化旅游观光带”。将东起中东铁路公园、西至松花江公路大桥的沿江10公里地带打造成一条融休闲、活动、学习、展示于一体的文旅融合观光带。(摘编自娄雪松《“文化创城”打造冰城符号,滋养一座城市》)材料二:文化符号是记载人类发展历程的重要工具。文化是由多种多样、五彩续纷的符号组合而成的一个庞大的符号体系,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合理地选择并运用文化符号。对于文化符号的提取可以从当地文化、风土人情、民俗礼仪等方面入手,也可根据当地的文化传统,深入挖掘具有代表象征意义的符号。建筑本身就是凝结的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将恰到好处的文化符号运用到建筑设计中,赋予了建筑更多的精神文化内涵。城市文化符号包罗万象,如文字符号、色彩符号、图象符号、特色建筑等多种样态。城市文化符号是构成城市文化的最外层,当人们提及北京这座城市时,我们就会想到胡同、四合院、天坛、京剧等。法国作家雨果曾讲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位于黄河中游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的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在这座拥有浓厚文化的古城中有一条西大街,西大街的建筑体现的是仿唐建筑的风格。经过多年的岁月洗礼,现代人发现了西安西大街珍贵的文化内涵,将其进行新的改造。整个建筑立面的改造上延续着传统的历史文脉,对沿街原有的和新建的建筑都采用以唐风为主的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并下大功夫恢复了具有600多年历史的西安城隍庙牌坊,大大增强了古城的历史特色。建筑立面的设计也同种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手段,它通过色彩、形态、均衡、比例等造型元素,体现着建筑外立面对城市文化符号的表达。建筑美不美观,好不好看,它需要经历岁月的检验,这些都是与建筑的色彩、形态、光影、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的,往往这些就是设计师们所要表达的。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历史需要不断地传承与弘扬,即避过对建筑立面的设计运用“象征”“引用”等表现手法来展现它深刻的寓意。在中国人的思想里那些缺乏寓意的造型符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那些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代表着城市文化的城市文化符号应用于建筑立面的设计中才有真正的深刻寓意。一座城市的建筑立面体现着城市面貌的特点和视觉连续性,体现着城市文化特征,也可以说城市建筑设计的改造重点是对建筑立面的改造。在改造中,以尊重原有年代风格和特点为核心,保留结构,改变外观,将城市文化符号运用到现代建筑立面的设计上,不仅提高了使用价值,也提高了其艺术欣赏价值。在现代建筑立面设计中应按照形式类的法则,在大和谐中寻求小变化,以城市文化符号为设计手法进行改造设计,让现代建筑立面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感的实用艺术。(摘编自李梅红《浅谈城市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立面设计中的应用》)材料三:每天一份报纸,每月固定的《读者》和《知音》,这些许的文字信息需求,在小区门口的报刊亭就能逐一实现。作为城市重要“文化符号”之一的报刊亭,承载着许许多多海口市民以及阅读爱好者的美好回忆。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迅猛普及,这一原本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风景线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而正在逐渐消失。在第24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记者对海口市的多家报刊亭进行了实地走访。“以前的报刊亭很多,相隔一公里就有一个,现在两三公里都不一定能见到一个,甚至有些新的小区周边乃至整条街上都没有一个。”市民王先生告诉记着,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对报刊亭没有那么深的需求,但像他们这拨人都已经保持了30多年的阅读习惯了,每天一份报纸是必不可少的。经营者也普遍反映生意不好做,读书看报的人越来越少,收入也就相应的少了很多。经营者章女士告诉记着:“原来一天从早到晚开门12个小时,现在能有4、5个小时就不错了。没有生意守着也白守,你看现在好多人都增加了很多‘副业’,要不然真没办法。”每天在报刊亭购买报纸的人鲜而有之,记者蹲守海口某处报刊亭2个小时,才有一人路过购买一份报纸。市民李女士也表示,定期阅读的那些杂志和期刊,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了。“现在工作部比较忙,能闲下来阅读一下自己喜欢的书籍和杂志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虽然现在网络发达,很多人是手机不离手的,加上电商的出现也对传统书店和报刊亭等行业的冲击很大。但对于我们普通市民来讲,回家的途中路过报刊亭,买上一份读物,很方便的,这对于我来说才是‘生活’。”李女士说,“现在的报刊亭少了,没有以前那么方便了,但就算多走两公里也还是希望到店里翻一期、看一看,这是一种情怀。”希望这一抹充满文化魅力的城市风景线不会消失,而是更好地为那些心存情怀的阅读爱好者们营造一个文化驿站、一个心灵港湾,也为这个城市,留下充满人情味的无限美好与遐想……(摘编自《海口城市“文化符号”一报刊亭现状:经营难“副业”多》)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哈尔滨着力打造冰城符号,提升城市魅力,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境界和文明高度。B.作为城市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文化符号如文字、色彩等可成为城市的标志。C.材料三以记者实地调查的形式报道海口文化符号报刊亭的现状,比材料一更具权威性。D.各种符号按既定规则组合在一起形成庞大的符号体系,形成了世界上各具特色的文化。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音乐作为哈尔滨城市文化的典型代表,历史悠久,演出常态化、多样化,而且深入市民内心,成为城市文化印记。B.设计师在建筑立面中艺术化地表达各种造型符号,就能赋予建筑丰富精神文化内涵,展现这些符号的深刻寓意。C.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造城市建筑设计的重点是对建筑立面的改造,城市文化符号又居于建筑立面改造的重要地位。D.城市建筑立面体现着城市的文化特征,对城市建筑立面的恰当改造可以有效地提升建筑的实用功能以及审美价值。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旧时南京秦淮河两岸商铺林立,许多文人乌衣卷、朱雀桥边尽显诗酒风流,一片繁华。B.徽派建筑,以白墙黛瓦,掩映于青山绿水之间,黛色又称青色,合在一起谐音为:清白。C.四合院屋檐上雕刻的蝙蝠与寿字等,使北京四合院成为蕴涵着我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建筑。D.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举办,鸟巢、水立方传遍世界,这些建筑无疑成为北京的代表。4.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5.作为海口“城市文化符号”之一的报刊亭,近年逐渐消失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分析。【答案】1.A2.B3.A4.①举例论证,“城市文化符号包罗万象,如文字符号、色彩符号、图像符号、特色建筑等多种样态”和举例西大街的建筑等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②引用论证,引用法国作家雨果说的话采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5.①城市不断发展报刊亭的生存空间遭到挤压(或者“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②互联网迅速发展,阅读纸质刊物的人更少,对报刊亭需求降低,营收额少使经营难以维系。③电商大量出现,对报刊亭等实体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概括信息的能力。B.“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错误,程度太重,文中材料二是“构成城市文化的最外层”,二者表意有区别。C.“更具权威性”错误,写作的内容和目的决定了表现的形式,材料一中“哈尔滨通过城市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为“打造冰城符号进行的一系列举措”与材料三“记者对海口市的多家报刊亭进行了实地走访”相比,只是报道的方面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故两则材料在这一方面无法比较。D.“按既定规则组合在一起”错误,主观臆断,于文无据,原文材料二“文化是由多种多样、五彩缤纷的符号组合而成的一个庞大的符号体系,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合理地选择并运用文化符号”,没有说“要按既定规则”。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B.“设计师在建筑立面中艺术化表达各种造型符号,就能赋予建筑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说法过于绝对,由材料二的第一段“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将恰到好处的文化符号运用到建筑设计中,赋予了建筑更多的精神文化内涵”可知,赋予建筑精神文化内涵需要“将恰到好处的文化符号运用到建筑设计中”,以及材料二倒数第二段说到的“只有那些蕴涵着丰富文化内涵、代表着城市文化的城市文化符号应用于建筑立面的设计中才有真正的深刻寓意”。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A.“旧时南京秦淮河两岸商铺林立,许多文人在乌衣巷、朱雀桥尽显诗酒风流,一片繁华”错误,材料二主要论述对象是城市建筑中的文化符号,如“胡同、四合院、天坛、京剧、西大街的建筑体现的是仿唐建筑的风格”,而这个选项陈述的秦淮河相关的历史事实不属于“城市建筑中的文化符号”。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举例论证,如列举“哈尔滨以‘文化创城’为牵动,打造冰城符号”的实例,证明“文化反映着城市的特质品位和形象风格,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魅力所”;列举“文字符号、色彩符号、图象符号、特色建筑等多种样态”证明城市文化符号包罗万象。引用论证,文章引用了雨果的话,用“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证明“文化符号是记载人类发展历程的重要工具”。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作为海口‘城市文化符号’之一的报刊亭,近年逐渐消失的原因”,答题区间在材料三。由“这一原本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风景线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而正在逐渐消失”可知,报刊亭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由“经营者也普遍反映生意不好做,读书看报的人越来越少,收入也就相应的少了很多”“每天在报刊亭购买报纸的人鲜而有之,记者蹲守海口某处报刊亭2个小时,才有一人路过购买一份报纸”可知,阅读纸质刊物的人更少,对报刊亭需求降低,营收额少使经营难以维系。由“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迅猛普及”可知,电商大量出现,对报刊亭等实体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柳先生的正骨膏刘玲海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战乱来到邾镇。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过去。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邾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这天,柳先生在药铺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子里一称,正好。继续一味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一群日本兵涌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说着指指乱叫的日本人,“少佐先生率兵进山剿匪,被八路的地雷炸伤,两条腿骨头断了。”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被疼痛扭曲的脸,认识。邾镇沦陷后,这个日本人牵着一条凶犬,在大街上咬死咬伤的人不计其数。柳先生指点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病人忽然疼得又叫起来,日本兵哗哗地拉枪栓,黑洞洞的枪口一齐对着柳先生。柳先生好像没看见,继续接骨,修正碎骨后外敷正骨膏再竹片固定。一条腿整好换另一条腿,有条不紊。“好了,隔日过来换膏药。”柳先生说着直起身去洗手,不再说话。翻译官放下大把银元,日本兵抬着少佐走了。隔日,翻译官抬着那个日本少佐来换膏药,又放下大把银元。又隔日,那个日本少佐被抬过来换膏药,翻译官再放下大把银元。这些日子,柳先生药铺里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少,以致门可罗雀。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日本少佐换完药走了,当然还留下许多银元。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丢在地上愤愤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恨恨地吐下唾沫,转身散去。柳先生一脸淡然。一个月后,是日本少佐自己走着来的,翻译官跟在后面抱着一坛酒。柳先生和日本少佐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喝酒的时候,推杯换盏很是热闹,一坛酒喝光还没尽兴,柳先生提议翻译官再去拿一坛酒来。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刑场上,翻译官问柳先生:“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柳先生说。“那你干嘛又杀死他?”翻译官追问。“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脱口而答。(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第4期,有改动)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逐渐康复的日本军官“露出一脸笑”,说“你的,良民大大的”,这是在肯定柳先生的医术和他对日本人合作的态度。B.柳先生最初尽自己的努力治好了日本军官的腿伤,最后却在伤好后亲手杀了他,反映了柳先生内心的纠结和挣扎。C.以前病人挤满药铺,后来药铺里病人变少,表明老百姓不理解柳先生医治日本人的行为,表达了老百姓对日本人的恨。D.小说通过诸多细节描写,准确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叙事语言流畅自然,朴实无华,却能打动人心。7.小说中柳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8.文中多次提到颜老爷的花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6.B7.(1)医术高明。他的正骨膏有神奇功效,使百姓受益、救活了颜老爷的花树。(2)医德高尚。面对残暴的日本,柳先生本着“治病救人”精神施以救助。(3)智慧勇敢。面对日本兵的枪口,柳先生“好像没看见”,足见勇敢;找到合适的时机报仇,足见其智慧。(4)有爱国情怀。治好了日本军官后,杀死了他,替中国人报仇,体现了柳先生的爱国心;救助象征烈士的花树。(5)忍辱负重。全镇人对柳先生救治日本军官的行为不理解,他不解释,找准时机再动手。8.(1)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借花树的来历交待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2)推动情节发展:柳先生救活花树,颜老爷折断花树,柳先生再救花树,情节步步推进,前后呼应。(3)凸显柳先生的人物形象:救活这棵抗日烈士留下的花树既见其医术高明,又见其爱国情怀,强化了爱国的主题。【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项,“反映了柳先生内心的纠结和挣扎”错。阅读全文“‘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柳先生说”“‘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脱口而答”可知柳先生内心并没有纠结和挣扎,他医治日本人是出于医生的本职,他杀日本人是出于爱国正义。故选B。B.柳先生最初尽自己的努力治好了日本军官的腿伤,最后却在伤好后亲手杀了他,。【7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能力。此题从“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智慧勇敢”“有爱国情怀”“忍辱负重”等方面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从“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仿脱白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分析可见:柳先生医术高明。从柳先生给少佐治病的原因来看,“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分析可知:面对残暴的日本,柳先生本着“治病救人”精神施以救助,表现出柳先生的高尚的医德。从柳先生杀少佐的做法来看,“柳先生和日本少佐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分析可知:面对日本兵的枪口,柳先生“好像没看见”,足见勇敢;找到合适的时机报仇,足见其智慧。从柳先生杀少佐的原因来看,“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分析可知:治好了日本军官后,杀死了他,替中国人报仇,体现了柳先生的爱国心。从“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丢在地上愤愤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恨恨地吐下唾沫,转身散去。柳先生一脸淡然”分析可知:当众人不理解柳先生给少佐治伤的行为时,柳先生不解释,表现出柳先生忍辱负重。【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小说中物象的作用能力。考生首先要圈出写“颜老爷花树”的文字,然后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旨等方面分析效果。(1)从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来看,“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过去。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小说开始讲述“花树”的来历,由此可知故事发生的背景,即借花树的来历交待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2)从推动情节发展来看:“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下当腰折断,丢在地上愤愤而去”“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分析可知:柳先生救好了花树,因柳先生给日本人治伤,颜老爷折断花树,然后柳先生再救花树,“花树”在文中推动情节的发展。(3)从人物形象上来看:“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风险控制:柳先生救活花树,既展示了其医术的高超,又凸显其爱国情怀,强化爱国的主题。【点睛】小说中的物象,就是倾注了作者的思想与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其作用一般从文章结构、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1)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2)为下文作铺垫(伏笔)作用;(3)衬托人物,寄托人物情感;(4)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5)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二、古文及诗歌阅读(32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安礼,字和甫,安石之弟也。早登科,从河东唐介辟。(吕公弼)荐安礼于朝,神宗召对,欲骤用之。安石当国,辞,以为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他日得见,命之坐,有司言八品官无赐坐者,特命之。迁直集贤院,出知润州、湖州,召为开封府判官。尝偕府尹奏事,既退,独留访以天下事。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苏轼下御史狱,势危甚,无敢救者。安礼从容言:“自古大度之主,不以言语罪人。轼以才自奋,谓爵位可立取,顾录录如此,其心不能无觖望①。今一旦致于理,恐后世谓陛下不能容才。”帝曰:“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②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李定、张璪皆擿③使勿救,安礼不答,轼以故得轻比。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事至立断。前滞讼不得其情,及且按而未论者几万人,安礼剖决,未三月,三狱院及畿、赤十九邑,囚系皆空。书揭于府前,辽使过而见之,叹息夸异。帝闻之,喜曰:“昔秦内史廖从容俎豆,以夺由余之谋,今安礼能勤吏事,骇动殊邻,于古无愧矣。”特升一阶。帝数失皇子,太史言民墓多迫京城,故不利国嗣。诏悉改卜,无虑数十万计,众汹惧。安礼谏曰:“文王卜世三十,其政先于掩骼埋胔④,未闻迁人之冢以利其嗣者。”帝恻然而罢。久之,御史张汝贤论其过,以端明殿学士知江宁府,汝贤亦罢。绍圣初,还职,知永兴军。二年,知太原府。苦风痹,卧帐中决事,下不敢欺。卒,年六十二,赠右银青光禄大夫。(节选自《宋史•王安礼传》)注:①觖望:怨望,因不满而怨恨。②贳:赦免。③擿:指使。④胔:腐烂的肉,这里指尸骨。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B.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C.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D.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是古人入学时取的,通常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也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B.有司,“司”即“主管、管理”,古代设官,各有专司,故称有司,这里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C.陛下,对皇上的敬称。“陛”指皇帝宫殿的台阶,称皇上为“陛下”,意为臣子奏事,不敢直接同皇上交谈,请台阶下侍从代为传达之意。D.卒,古代指大夫死亡。古时常说,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安礼才华出众。由于当时王安石执政,他主动推辞皇帝的任命,只担任了小小的八品官。但他关于国事的见解却得到了皇帝的赏识。B.王安礼为人正直。苏轼被关进御史狱,情势很危急,没有人敢救他。王安礼却坦然向皇帝进谏,请求宽赦苏轼,不要因言治罪。C.王安礼敢于进谏。他用文王治政首先就是掩埋路边尸骨的例子,劝说皇帝收回迁移百姓墓地的诏令。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D.王安礼善于断案。其前任审理不妥的案子,王安礼都从轻发落,释放了犯人,不到三个月,三狱院以及畿、赤十九个县的囚室都空了。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尝偕府尹奏事,既退,独留访以天下事。(2)帝数失皇子,太史言民墓多迫京城,故不利国嗣。13.王安礼的直言敢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答案】9.B10.A11.D12.(1)(王安礼)曾与开封府尹一起向皇上奏事,奏事完后,皇上单独留下王安礼,拿一些国家大事来询问他。(2)皇上多次失去皇子,太史说民间墓地离京城很近,所以不利于皇朝的后代。13.①苏轼下狱,情势危急,无人敢救的情况下,王安礼直言不要因言治罪,请求宽恕苏轼。②王安礼以文王治政为例,直言未闻迁坟有利后代子嗣,劝说皇上收回迁移百姓墓地的诏令。【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我本来就不会深责他,现在既然你为他求情,我就宽赦他。你出去之后,不要把这事说出去,苏轼刚引起众人的怨恨,我恐怕有人会拿这件事来害你。“也”是句末语气,其后断开,据此排除AD;“轼”为人名,作后一句“方贾怨于众”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字,是古人入学时取的”错误。字,应该是古代男子加冠成年时和女子及笄之时取的。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言文内容的能力。D.“王安礼都从轻发落,释放了犯人”分析错误。据原文“前滞讼不得其情,及且按而未论者几万人,安礼剖决,未三月,三狱院及畿、赤十九邑,囚系皆空”可知,囚室都空了是因为王安礼处理案件雷厉风行,将之前滞留的案件都处理完了。并不是从轻发落,释放了犯人。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偕”,与……一起;“访”,询问;“访以天下事”,状语后置,即“以天下事访”,拿一些国家大事来询问他。(2)“数”,多次;“迫”,逼近,离……很近;“国嗣”,皇朝的后代。【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言文信息,归纳概括文言文内容要点的能力。根据原文“苏轼下御史狱,势危甚,无敢救者。安礼从容言:‘自古大度之主,不以言语罪人。轼以才自奋,谓爵位可立取,顾录录如此,其心不能无觖望。今一旦致于理,恐后世谓陛下不能容才’”可以得出“苏轼下狱,情势危急,无人敢救的情况下,王安礼直言不要因言治罪,请求宽恕苏轼”;根据原文“帝数失皇子,太史言民墓多迫京城,故不利国嗣。诏悉改卜,无虑数十万计,众汹惧。安礼谏曰:‘文王卜世三十,其政先于掩骼埋胔,未闻迁人之冢以利其嗣者’”可以得出“王安礼以文王治政为例,直言未闻迁坟有利后代子嗣,劝说皇上收回迁移百姓墓地的诏令”。参考译文:王安礼字和甫,是王安石的弟弟。很年轻的时候即考中进士,接受河东唐介的征召。(吕公弼)向朝廷推荐王安礼,神宗召王安礼应对后,想马上任用他。这时是王安石执政,他就推辞了,被任为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有一天神宗召见他,命他坐下,有关官员说八品官没有赐座的,皇上即特别地赐给座位。升任直集贤院,出知润州、湖州,又召回任开封府判官。(王安礼)曾与开封府尹一起向皇上奏事,奏事完后,皇上单独留下王安礼,询问他一些国家大事。入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下御史狱,情势很危急,没有人敢救他。王安礼则坦然地说:“自古以来胸怀大度的君主,是不会因别人的言论不当而治他的罪的。苏轼以他的才干自发奋起,认为爵位可以很快得到,只是现在却仍然这样碌碌无为,他的心中不能没有怨恨。现在如果按理治他的罪,我担心以后人们会说陛下不能容纳有才能的人。”神宗说:“我本来就不会深责他,现在既然你为他求情,我就宽赦他。你出去之后,不要把这事说出去,苏轼刚引起众人的怨恨,我恐怕有人会拿这件事来害你。”李定、张璪都指使王安礼不要解救苏轼,王安礼没有答应,因此苏轼只受到轻微的处罚。以翰林学士身份主管开封府,只要有事他马上处理。他的前任审理得不十分妥当的案子,以及将要审查而没有判处的有几万人。王安礼分类处理,不到三个月,三狱院以及畿、赤县十九个县的囚室都空了。审理案件的情况公布于府衙门前,辽的使者从府衙前经过看到了,对王安礼夸奖不已。皇上听后高兴地说道:“过去秦国的内史廖从容地祭祀,破坏了由余的阴谋。现在安礼勤勉治政,使远方异域惊叹,这与古人相比都毫不逊色。”于是特别提升了王安礼官阶一级。皇上多次失去皇子,太史说民间墓地离京城太近了,所以不利于皇朝的后代,诏令他们将墓地都改迁,大概有数十万座,众人震动、恐惧。王安礼上奏说:“文王占卜说要传世三十年,他治政首先就是掩埋路边的尸骨,而没有听说他为了利其后代而要迁移百姓墓地的事。”皇上即诏令停止搬迁。过了很久,御史张汝贤上书弹劾王安礼的过失,以端明殿学士身份任江宁府知府,张汝贤也被罢免。绍圣初年,恢复原职,主管永兴军。绍圣二年,任太原府知府。得风寒病,四肢麻木不能行走,只得卧床办公,但下面的人都不敢欺瞒他。去世时,六十二岁,追赠他为右银青光禄大夫。(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早蝉白居易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注: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写作《琵琶行》次年,白居易时任江州司马。14.下列对这首唐诗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六月初七日”,言语浅白,乍看不觉有何诗意,实则含有作者听到早蝉先秋鸣叫时内心的震动与惊悸。B.时值夏季,让作者意外的是,竟然在江边听到蝉鸣之声,这连绵不断的蝉声引发了作者的悲慨之情。C.“西风”即秋风。古时人常习惯于将春夏秋冬四季之风,分别以东风、南风、西风、北风称之。西风未起,意即还没有到秋天。D.“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唐时为门下省的代称,亦称左掖,与称右掖的中书省对称。此联表现作者不无对昔日在宫城槐下听蝉的美好回忆。15.秋虽未至,但秋思已先秋而生。诗人的“秋思”中包含哪些具体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4.B15.①年事渐高的感伤之情。听到蝉鸣之声,作者就想到自己鬓色渐衰,大有岁月催人老的感伤。②困居异乡的思乡之情。蝉鸣之声触动了作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③被贬离朝的愁闷之情。往昔在东掖槐花之下听蝉,今朝却是在浔阳僻处听蝉,今昔对比,失意无限。【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项,“连绵不断的蝉声”有误,原文为“薄暮两三声”,只是薄暮时分有三两声而已。故选B。【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鬓色”“故园情”,根据理解“衰鬓色”抒发的是年事渐高的感伤之情。听到蝉鸣之声,作者就想到自己鬓色渐衰,大有岁月催人老的感伤。结合“再动故园情”及注释内容“白居易时任江州司马”分析,“故园情”抒发了困居异乡的思乡之情。蝉鸣之声触动了作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往昔在东掖槐花之下听蝉,今朝却是在湓城僻处听蝉,今昔对比,感到了被贬的愁闷和失意之情。尾句“云树绕湓城”,借景抒情,表现的是诗人被贬江州闲居湓城的失意与愁苦之情。【点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三)现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3分)16.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完成小题。偶成戴望舒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1945年5月31日对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通过抒写“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的“梦”,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B.第一节中“古旧的凝冰”喻指中华民族因专制暴政而被冰结、窒息的生命力。C.诗歌第一节写想象中的美好情境,第二节再给出其中的道理,这种结构使传达的信念更富说服力和感染力。D.诗歌多次出现“重到”“再看见”“再听见”“重开”等字眼,隐含着生命循环的悲观意味。【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生命循环的悲观意味”错误,本诗不仅是一首表达革命乐观精神的诗,更是一首生命的赞歌,是诗人历经磨难之后得到的大悟。诗歌借“重到”“再看见”“再听见”“重开”这些字眼表达了对凝冰解冻、春暖花开的呼唤,对“生命的春天”的向往和对“灿烂微笑”的期盼。作者坚定地认为那些美好的东西是永恒的,永远存在,表达了作者坚定的信念。故选D。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卒章显志,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表现李白追求个性自由、蔑视权贵的傲岸性格和豪迈气概。(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一杯清酒祭月,表达对人生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资与其他人并无差异,通过“______________”来弥补自身的不足。【答案】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②.使我不得开心颜③.人生如梦④.一尊还酹江月⑤.君子生非异也⑥.善假于物也【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事”“尊”“酹”“生”。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鲁迅回忆绍兴的文章中,故乡常成为中国乡土愚昧落后的负面象征,显现出阴冷、灰暗的质感,如一块均质的岩石,无法穿透,唯有戏台却是_________的例外——在风雨如晦的故园,戏台上的灯光,几乎成为最宝贵的他的少年记忆里的光源,照亮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少年记忆,也照亮了他的记忆。透过鲁迅的目光,无数中国人看见了那座戏台……曲终人散,每个人都转身走进自己的戏。戏台上的_________无限缠绵,收束进岸上的楼窗、河中的船影。狭长的石板路,层出不穷的石桥,悠悠荡荡的乌篷船,他们的戏台无处不在,只不过没有人把他们的戏文写下来,我们便无从得知。戏台上的忠奸争斗、征战杀伐,也慢慢融入了观看者的血脉,变成遗传基因。戏台上下,不仅构成一种对话关系,更构成一种轮回关系,戏台与看客,戏文与生活,_________,观众和角色可以互换,戏台下的观众一扭身,就融入了一个更大的戏台,变成角色,呐喊或者语丝,都是他们的唱词。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屈指可数玉树临风翻云覆雨B.屈指可数风流俊雅翻云覆雨C.为数不多风流俊雅翻覆颠倒D.为数不多玉树临风翻覆颠倒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戏台上的灯光,几乎成为他的少年记忆里最宝贵的光源,照亮了他的记忆,也照亮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少年记忆。B.戏台上灯光,几乎成为最宝贵的他的少年记忆里的光源,照亮了他的记忆,也照亮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少年记忆C.戏台上的灯光,几乎成为他的少年记忆里最宝贵的光源,照亮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少年记忆,也照亮了他的记忆。D.戏台上的灯光,几乎成为他最宝贵的少年记忆里的光源,照亮了他的记忆,也照亮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少年记忆。20.下列选项中,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B.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C.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答案】18.C19.A20.B【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空,为数不多:数量已经不多了。屈指可数:扳着手指即可数清,形容数量稀少。此处两个词都可以。第二空,玉树临风:比喻年轻男子风度翩翩,秀美多姿。风流俊雅:风韵杰出,俊秀雅致。此处说的是戏台上展现出的气度韵味,应用“风流俊雅”。第三空,翻覆颠倒:“翻覆”指发生巨大而彻底的变化,“颠倒”指上下、前后跟原有的或应有的位置相反。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此处指“戏台与看客”“戏文与生活”发生了转换,应用“翻覆颠倒”。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共有两处语病:一语序不当,多层定语位置不当,“他的少年记忆里”表领属,应放在最前面,正确语序为“他的少年记忆里最宝贵的光源”;二语序不当,“照亮了他的记忆”“照亮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少年记忆”应遵循从个体到普遍的逻辑顺序,不能颠倒。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每个人各自的人生,喻体是戏,作者把每个人的人生经历比喻成戏台上的“戏”。A.对偶,“狗吠”对“鸡鸣”,“深巷中”对“桑树颠”;B.比喻,将“大弦”和“小弦”的声音比作“急雨”和“私语”;C.借代,“樯橹”代指曹操的战船;D.用典,借廉颇晚年不被重用来表达对人才埋没的痛心。故选B。21.下面是一封推荐信,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推荐信XX大学招生办:兹有我校高三(一)班阳光同学,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该生学习成绩显著,综合素质优良。一直荣任我校晨曦文学社社长,热爱文学,爱好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希望该生能得到贵大学的垂念。特此推荐!XX中学2019年3月19日【答案】①“你校”改为“贵校”;②“显著”改为“优秀”;③“荣任”改为“担任”;④“大作”改为“作品”;⑤“垂念”改为“垂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1)“你校”显得不够重视,没有礼貌,为上级对下级的称呼。为表示对该大学的尊重和重视,应改为“贵校”;(2)“成绩显著”用在学生身上不恰当,改为“优秀”;(3)“荣任”,一般指称颂人光荣担任某一职位,是敬辞,不符合语境,改为“担任”;(4)“大作”,称人作品的敬辞,这里是说自己推荐的学生的文章,用“作品”即可;(5)“垂念”,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应改为“垂青”,表示希望得到对方的重视。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不同年龄段的人,①________________。婴儿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时间很长,可以达到十几个小时,甚至二十个小时。②________________,他(她)的睡眠时长在缩短,睡眠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长大成人之后,其睡眠就集中在了晚间。而到了老年阶段时,夜里睡眠的时候经常容易醒,而白天经常会打盹。③________________,但是睡眠的质量却回不到儿童的状态了。其快速眼动期睡眠和深睡眠的比例都在降低,因此容易觉醒。【答案】①.睡眠时长和形式有很大差异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③.这时候的睡眠形式与儿童相似【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简明和补写句子能力。第一处,该空在句首,起总领下文的作用,根据“婴儿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长大成人之后,其睡眠就集中在了晚间”“睡眠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年阶段时,夜里睡眠的时候经常容易醒”可知,该句是说不同年龄段的人睡眠时间和形式不一样,因此填写“睡眠时长和形式有很大差异”。第二处,前文是“婴儿时期”“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再根据后文“他(她)的睡眠时长在缩短”可知,应填写“年龄大些”一类的句子,因此填写“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第三处,根据“白天经常会打盹”“但是睡眠的质量却回不到儿童的状态了”可知,老人白天和婴儿一样嗜睡,是形式相似,因此填写“这时候的睡眠形式与儿童相似”。五、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抒发了青年毛泽东昂扬向上、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闻一多的《红烛》借“蜡烛”赞扬了“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奉献精神,表达年轻一代的心声。《峨日朵雪峰之侧》营造了凝重而壮美的氛围,展现了青春之时卑微却强劲的生命力。《哦,香雪》展现了当“青春”遭遇“远方的世界”时,年轻人所迸发出的用知识改变贫穷、落后,走出封闭的美好愿望。以上四则材料给了你关于“青春价值”怎样的触动?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你的触动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1:以青春之我,助青春之中国从古至今,中国青年一直在中国的发展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无论是周恩来总理“安忍坐视而不一救邪”的呼告,还是燕园学子那“团结起来,重振中华!”的呐喊,无一不在告诉我们:“莫惜青春年华,与我同振国家。”100多年前,五四运动的爆发就像一道闪电撕裂了窒息的黑暗,像一星炬火引燃了燎原的烈焰。直到现在,五四运动的光芒还照耀在神州大地,灼灼其华,“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青年们对祖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