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十一 18个文言虚词_第1页
清单十一 18个文言虚词_第2页
清单十一 18个文言虚词_第3页
清单十一 18个文言虚词_第4页
清单十一 18个文言虚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8清单十一18个文言虚词一、而词性典例解释连词蟹六跪而二螯。(《劝学》)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楚怀王贪而信张仪。(《屈原列传》)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舍瑟而作。(《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接着”,或不译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连词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定)语和中心词,可不译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代词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二、何词性典例解释疑问代词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并序》)作宾语,主要代指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翻译时,“何”要后置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并序》)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疑问副词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并序》)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怎么”“为什么”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五代史伶官传序》)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动词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喝问三、乎词性典例解释助词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揣度语气,可译为“吧”助词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归去来兮辞并序》)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并序》)用在句中的停顿处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用于词尾,“……的样子”介词生乎吾前。(《师说》)表示地点、时间、范围,“在”介词(相当于“于”)异乎三子者之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介绍比较对象时可译为“与”“比”等依乎天理,批大郤。(《庖丁解牛》)表示依凭的条件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四、乃词性典例解释副词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表转折,译为“却”“竟(然)”“反而”等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表顺承,译为“就”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表条件,可译为“才”副词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译为“仅”“才”是乃仁术也。(《齐桓晋文之事》)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代词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只表示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连词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庖丁解牛》)表并列,译为“而”“又”时夫仆俱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游黄山日记》)表转折,译为“然而”“可是”五、其词性典例解释代词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第三人称代词,表领属。可代人、代事物,可译为“他(们)的”“它(们)的”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译为“他(们)”“她(们)”“它(们)”代词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活用为第一人称。可译为“我的”或“我(自己)”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指示代词,译为“其中的”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这个”“这些”副词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揣测、估计,可译为“大概”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表商量或希望语气,可译为“还是”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表祈使语气,可译为“应当”“一定”连词其若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在句首,表假设,译为“如果”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构成“其……其……”结构表选择,译为“是……还是……”六、且词性典例解释连词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并且”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并序》)表示并列关系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尚且”“还”副词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相当于“将”“将要”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并序》)“暂且”“姑且”七、若词性典例解释动词视之,形若土狗。(《促织》)“像”“好像”代词①若入前为寿。(《鸿门宴》)②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③以若所为,求若所欲。(《齐桓晋文之事》)①表第二人称,相当于“你”“你们”;②作定语,译为“你的”;③近指,“这”“这样”连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至”“至于”八、所词性典例解释名词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处所”“地方”助词当其欣于所遇。(《兰亭集序》)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与“为”连用,组成“为……所”的格式,表被动复合词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表示手段或凭借,可译为“用来……的”“……的凭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可译为“所说的”所以遣将守关者。(《鸿门宴》)表原因,可译为“……的原因”九、为词性典例解释介词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解释为“向”“对”等公为我献之。(《鸿门宴》)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替”“给”等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介词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货殖列传序》)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表示被动关系。可译为“被”助词何辞为?(《鸿门宴》)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可译为“呢”动词①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动词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以为”“认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判断动词,“是”十、焉词性典例解释语气助词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常用在句末,可译为“了”“啊”“呢”,也可不译出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用于反诘语气,可译为“呢”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师说》)用于句中,表停顿,相当于“也”,可不译助词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阿房宫赋》)用在形容词、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代词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相当于“之”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表示疑问,译为“哪里”“怎么”兼词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十一、也词性典例解释语气助词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表示判断语气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表示肯定语气曰:“夫子何哂由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用在句末,表示反诘或疑问语气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十二、以词性典例解释介词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石钟山记》)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介词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陈情表》)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登泰山记》)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头”词性典例解释连词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作《师说》以贻之。(《师说》)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作“来”“用来”“以致”等连词但以刘日薄西山。(《陈情表》)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并序》)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助词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并序》)起调整音节作用动词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以为”“认为”十三、因词性典例解释动词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接续”介词因坐法华西亭。(《始得西山宴游记》)表示动作或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依据,可译为“凭借”“依靠”介词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苏武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依据,可译为“通过”“经由”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趁”“趁着”“趁机”副词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因而”“于是”“就”名词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并序》)“机会”“原因”“机缘”十四、于词性典例解释介词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引进动作的处所,译为“在”学于余。(《师说》)引进动作的对象,译为“向”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引进动作的方面,译为“对于”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赋》)引进动作的趋向,译为“到”介词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引进动作的原因,译为“由于”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六国论》)引进动作的对象,译为“同”良曰:“长于臣。”(《鸿门宴》)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十五、与词性典例解释介词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和”“跟”“同”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给”“替”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比”“和……比较”连词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赤壁赋》)“和”“跟”“同”动词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给予”“授予”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亲附”“亲近”吾与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赞成”通假字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当“与”解释为“和”“跟”“同”时,既可以是连词,也可以是介词,要注意两者的区别。①当“与”作介词的时候,“与”前后的成分不能互换,前面可加副词作状语,后面可以有停顿。②当“与”作连词的时候,“与”前后的成分可以互换,前面不能加副词性修饰成分,后面不能停顿。十六、则词性典例解释连词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①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②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而不得下咽也。(《六国论》)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连词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连词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表示让步时,用在前一分句,译为“虽然,尽管”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译为“就是”“不是……就是……”副词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崤之战》)表示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已经”“原来”“原来已经”名词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管子》)“法则”“规则”十七、者词性典例解释代词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