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专业课教学大纲汇编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22/28/wKhkGWblBwGAKJ-qAABr84_WoLE487.jpg)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专业课教学大纲汇编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22/28/wKhkGWblBwGAKJ-qAABr84_WoLE4872.jpg)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专业课教学大纲汇编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22/28/wKhkGWblBwGAKJ-qAABr84_WoLE4873.jpg)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专业课教学大纲汇编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22/28/wKhkGWblBwGAKJ-qAABr84_WoLE4874.jpg)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专业课教学大纲汇编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22/28/wKhkGWblBwGAKJ-qAABr84_WoLE48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大纲PAGEPAGE106ADDINCNKISM.UserStyle课程教学大纲(二○二X版)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二○二X年九月教学大纲目录《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教学大纲 4《化学与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9《实用数值方法》教学大纲 14《专业导论》教学大纲 19《工程图学基础》教学大纲 23《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26《工程图学应用》教学大纲 32《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38《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基础》教学大纲 43《工程训练1》教学大纲 47《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52《工程训练2》教学大纲 56《控制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61《计算机网络与工业互联网》教学大纲 67《流体力学与热工学基础》教学大纲 71《三维实体建模》教学大纲 75《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80《传感器与智能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85《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大纲 90《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95《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教学大纲 98《机电传动与控制》教学大纲 103《工程经济决策与管理》教学大纲 107《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 111《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大纲 114《机器人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118《机床电气控制与PLC》教学大纲 121《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教学大纲 125《生产实习》教学大纲 129《毕业实习》教学大纲 133《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教学大纲 136《增材制造技术》教学大纲 141《有限元分析与应用》教学大纲 145《企业资源计划ERP》教学大纲 150《ADAMS机械动力学仿真》教学大纲 154《机器视觉与应用》教学大纲 159《RFID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 164《物联网与云计算》教学大纲 167《计算机工业控制》教学大纲 171《智能装备控制实训》教学大纲 177《智能制造技术》教学大纲 180《数控编程与数控加工》教学大纲 184《智能装备创新设计》教学大纲 189《智能制造系统控制实训》教学大纲 192《生产计划与控制》教学大纲 195《自动化生产线》教学大纲 198《智能制造系统设计》教学大纲 202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140087英文名称:ComplexFunctionandIntegralTransform学分:2学时: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0学时先修课程:高等数学课程类别:通识教育课程授课对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学生教学单位:数理信息学院修读学期:第4学期一、课程描述和目标本课程是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一门通识教育课程,系统学习复变函数中解析函数的复积分理论、级数理论以及留数理论;还将学习傅里叶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这两个变换的性质与应用。本课程的学习将提高学生在函数论方面的理论水平和综合应用能力,为学习信号与系统等内容奠定必要的基础。通过学习本课程,拟达到以下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会进行复数的相关运算,能计算复极限和复积分,理解解析函数的概念和判别,能对已知函数进行Taylor展开和Laurent展开,能计算留数,会用留数计算积分,能计算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并学会用拉普拉斯变换解方程;课程目标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应用复分析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权重指标点2-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判断智能制造工程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课程目标1H课程目标2H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重、难点(含德育要求)学时教学方式对应课程目标11复数与复变函数复数复数的三角表示平面点集的一般概念无穷大与复球面复变函数基本要求:掌握复数的三角表示,熟练进行复数的四则、乘幂及开方运算,能用复参数方程表示简单的曲线;了解无穷大、区域的概念及区域的分类,理解复变函数的极限与连续。重点:复数的表示及运算难点:辐角主值的计算德育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讲授法课程目标1、222解析函数2.1解析函数的概念2.2解析函数与调和函数的关系2.3初等函数基本要求:了解复变函数的导数与微分的概念,理解和掌握解析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掌握柯西-黎曼条件与解析函数的关系,能熟练判别函数的解析性。了解解析函数与调和函数的关系,掌握由已知的调和函数求其共轭调和函数,从而得到解析函数的方法;掌握几个重要复初等函数的定义以及它们与对应实初等函数之间的异同点。重点:函数解析性的刻画难点:解析函数的定义德育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5讲授法、练习法课程目标1、233复变函数的积分3.1复积分的概念3.2柯西积分定理3.3柯西积分公式3.4解析函数的高阶导数基本要求:了解复变函数积分的概念与基本性质。掌握Cauchy积分定理、闭路变形定理和复合闭路定理。熟练掌握用Cauchy积分公式及高阶导数公式计算复积分。重点:Cauchy积分定理难点:Cauchy积分公式德育要求:培养学生不同定理之间的比较分析能力。5讲授法、练习法课程目标1、244解析函数的级数表示4.1复数项级数4.2复变函数项级数4.3泰勒级数4.4洛朗级数基本要求:了解复数项级数、幂级数敛散性概念。了解幂级数的基本性质。掌握幂级数收敛半径的定义求法与公式求法。熟练掌握几个重要初等函数的Taylor展开式,能利用间接法做一些较复杂函数的Taylor展开;了解Laurent级数的作用,掌握利用Taylor展开的方法求得同一函数在不同解析环域内的Laurent展开。重点:Taylor展开难点:Laurent展开德育要求:体会事物的相似性。4讲授法、练习法课程目标1、255留数及其应用5.1孤立奇点5.2留数5.3留数在定积分计算中的应用基本要求:理解孤立奇点和零点的概念,掌握两者的联系,熟悉孤立奇点的分类与判别。掌握函数在孤立奇点处留数的概念。掌握留数计算的方法,能熟练运用留数定理计算复积分和3种标准类型的实积分。重点:孤立奇点的分类难点:孤立奇点处留数的计算德育要求:使学生体会实积分与复积分的区别与转化。6讲授法、练习法课程目标1、26傅里叶变换6.1傅里叶变换的概念6.2单位冲激函数6.3傅里叶变换的性质基本要求:理解Fourier变换及其逆变换的概念,掌握几个重要信号的Fourier变换或逆变换。了解单位脉冲函数和单位阶跃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他们的Fourier变换。掌握Fourier变换的性质,并进行相关计算。重点:Fourier变换及其逆变换的概念难点:Fourier变换的性质德育要求:体会Fourier变换的思维模式及其应用。5讲授法课程目标1、277拉普拉斯变换7.1拉普拉斯变换的概念7.2拉式变换的性质7.3拉普拉斯逆变换7.4拉式变换的应用及综合举例基本要求:理解Laplace变换的概念,了解它与Fourier变换的区别和联系。掌握Laplace变换的性质。了解用留数求Laplace逆变换的方法。熟练应用Laplace变换求解常微分方程。重点:Laplace变换及其逆变换的概念难点:Laplace变换的性质德育要求:体会Laplace变换的思维模式及其应用。4讲授法课程目标1、2合计32四、课程教学方法采用集中讲授法、练习法等教学方式。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一)考核方式及具体要求1.课程成绩构成与要求课程考核注重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考核内容主要由作业、阶段测试、平时表现和期末考核组成,均按百分制计分,其中作业成绩占20%、阶段测试成绩占10%、平时表现成绩占10%、期末考核成绩占60%。2.课程目标达成考核与评价序号教学环节课程目标1(分值)课程目标2(分值)合计1作业1010202阶段测试100103平时表现010104期末考试243660课程目标对应分值4456100(二)考核与评价标准1.作业考核与评价标准分值观测点90-100分70-89分60-69分0-59分作业按时完成,90%以上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到位。按时完成,70%以上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较到位。延时完成,60%以上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基本到位。不交和补交,50%以下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有偏差。2.阶段测试与评价标准阶段测试根据测试题目及评分标注进行打分(百分制)。3.平时表现与评价标准平时表现根据课内外线上线下的表现进行打分(百分制)。4.期末试卷考核与评价标准根据课程目标及教学内容,设计期末考核试题,综合检验学生对课程相关知识的掌握、综合应用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根据考试题目设计相应评分标准。六、教材与参考书(一)推荐教材1.《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李红,谢松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10月版(二)参考资料1.《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学习辅导与习题全解》,李红,谢松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11月版2.《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包革军,邢宇明,盖云英主编,科学出版社,2013年2月版3.《复变函数论》,钟玉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版
《化学与工程材料》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3220842英文名称:ChemicalandEngineeringmaterials学分:2学时: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28学时,实践8学时先修课程:工程图学、金属工艺学课程类别:专业课程授课对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学生教学单位: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修读学期:第3学期一、课程描述和目标《化学与工程材料》是一门阐述材料化学和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说明材料的成分、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介绍常用机械工程材料及其应用的基础知识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掌握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具备根据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合理选择常见工程材料的能力,以及制定零件加工工艺路线的初步能力。同时,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材料化学的基本知识,了解课程所涉及的各种合成方法、结构、性能在材料研究和开发中的具体应用。通过掌握材料化学和工程材料基础知识,能用于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具体过程中,同时能够理解和综合工程影响因素,设计机械制造工艺流程。课程目标1: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材料化学的基本知识,了解课程所涉及的各种合成方法、结构、性能在材料研究和开发中的具体应用。能够从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等基本要素出发,认识和理解工程材料中的相关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有关金属学,热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机械工程材料的一般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成份、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其热处理工艺和用途。通过掌握材料科学工程基础知识,能够用于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具体过程中。课程目标2:使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具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正确选择,合理使用及其主要处理工艺方案和工艺路线安排等方面也应具有相关的基础,并为学习其他有关课程和将来从事技术工作准备必要的条件。能够运用材料科学工程基础知识和科学基本原理,构建工程问题的分析模型,识别和表达机械工程相关技术要素。同时能够理解和评价复杂机械工程领域问题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权重指标点1-1:掌握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并能用于解决智能制造复杂工程问题。课程目标10.6课程目标20.4指标点7-2:在智能制造复杂工程问题分析、设计、研究及实践中,能正确评价其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课程目标10.4课程目标20.6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重、难点(含德育要求)学时教学方式对应课程目标1绪论认知材料发展的历史及分类;认知课程的性质、研究思路和基本要求;熟悉工程材料的分类。德育要求: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1讲授式启发式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2机械零件失效形式及其抗力指标零件过量变形失效及其抗力指标;零件在静载和冲击载荷下的断裂;零件在交变载荷下的疲劳断裂;零件的腐蚀失效;零件在高温下的蠕变变形与断裂;零件的磨损。德育要求: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3讲授式练习式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3晶体学基础晶体结构的周期性和点阵;晶体结构的对称性;离子晶体结构与性质;晶态和非晶态材料的特性。德育要求: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2讲授式练习式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4碳钢纯铁的组织和性能;铁碳合金中的相和组织组成物;Fe-Fe3C相图;杂质元素对钢的性能影响;压力加工对钢组织和性能影响。德育要求: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6讲授式讨论式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5钢的热处理合金钢的概述;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特殊性能钢。德育要求: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6讲授式练习式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6铸铁铸铁的石墨化;石墨化过程举例;灰口铸铁的特点及应用。德育要求: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2讲授式练习式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7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铝合金;铜合金;滑动轴承合金。德育要求: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2讲授式练习式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8零件失效分析与选材原则各种失效形式(畸变失效、断裂失效、磨损失效及腐蚀失效);理解机械零件选材原则。德育要求: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3讲授式练习式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9典型工件的选材及工艺路线设计齿轮(机床和汽车齿轮)、轴类零件、刃具的工作条件、失效形式、性能要求及选材,工艺路线分析;弹簧(如汽车板簧、气门弹簧)的工作条件、失效形式、性能要求、选材,工艺路线分析。德育要求: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3讲授式练习式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合计28序号实验项目实验内容与要求学时类型对应课程目标1金相试样的制备及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掌握金相样品的制备,认知金相显微镜的构造、成像原理,学习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4验证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2铁碳合金的显微组织观察观察不同成分的铁碳合金的显微组织;分析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组织形貌。4验证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合计8注:实验要求包括必修、选修;实验类型包括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等。四、课程教学方法采用集中讲授、讨论、练习和实验等教学方式。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一)考核方式及具体要求1.课程成绩构成与要求课程考核注重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内容主要由平时作业、实验成绩、期末考核组成,均按百分制计分,其中平时作业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30%,期末考核成绩占50%。2.课程目标达成考核与评价序号教学环节课程目标1(分值)课程目标2(分值)合计1平时作业1010202实验成绩1020303期末考试203050课程目标对应分值4060100(二)考核与评价标准1.平时成绩考核与评价标准分值观测点90-100分70-89分60-69分0-59分作业按时完成,90%以上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到位。能够利用理论知识识别、分析相关专业问题。按时完成,70%以上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较到位。能够较好利用理论知识识别、分析相关专业问题。延时完成,60%以上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基本到位。利用理论知识对相关专业问题有一定的识别、分析。不交和补交,50%以下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有偏差。不能利用理论知识对相关专业问题进行识别、分析。2.实验考核与评价标准分值观测点90-100分70-89分60-69分0-59分实验成绩实验内容正确无误,正确率90%以上。实验内容基本正确,正确率70%~89%。实验内容基本正确,正确率60%~69%。实验内容不正确,正确率59%及以下。3.期末试卷考核与评价标准根据课程目标及教学内容,设计期末考核试题,综合检验学生对课程相关知识的掌握、综合应用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根据考试题目设计相应评分标准。六、教材与参考书(一)推荐教材1.《机械工程材料(第4版)》,沈莲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6月版;2.《材料化学(第三版)》,李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7月版;3.《机械工程材料》,陈文凤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二)参考资料1.《工程材料习题与辅导》,朱张校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5版;2.《机械工程材料学习指导与习题精解》,樊湘芳主编,中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4版。七、说明其他需特别说明的情况可在此补充。如无,该项内容可不填写
《实用数值方法》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3210814英文名称:MechanicalFaultDiagnosis学分:2学时: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16学时,实践32学时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类别:通识教育课授课对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教学单位: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修读学期:第4学期一、课程描述和目标实用数值方法课程是机械工程类的本科专业基础课程。科学计算与科学实验、科学理论并列,构成科学方法论的三大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工程技术领域中抽象出来的大量数学问题都可以用计算机数值方法求解。科学计算是大学本科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及解决机械工程复杂问题时不可缺少的数学工具之一。本课程介绍了数值计算的基本理论,以及插值、积分、常微分方程、方程求根、线性方程组等的数值解法,并且以常用数学计算软件MATLAB为教学工具,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的典型算法。课程目标1:掌握数值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练掌握插值、积分、常微分方程、方程求根、线性方程组等数值求解的基本原理和典型算法,初步掌握数值计算中数值方法的稳定性、收敛性以及误差分析理论和方法。课程目标2:综合培养学生运用课程知识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初步掌握将某些实际工程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进行预测和仿真的能力。课程目标3:学习数值计算常用的Matlab软件基础知识和常用操作技术,学会典型算法的程序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求解科学问题的能力。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权重指标点4-1:了解相关学科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能够针对智能制造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实验、构建实验系统、安全开展实验并科学地采集实验数据。指标点4-2:能够运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对智能制造复杂工程问题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的结论。课程目标10.3课程目标20.3课程目标30.4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学时教学方式对应课程目标1实用数值方法与科学计算引论了解计算方法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特点,以及误差的来源和种类。2课堂讲解课程目标12插值方法理解什么是多项式插值、掌握Lagrange插值、Newton插值、三次样条插值的算法和编程实现。2课堂讲解课程目标13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掌握最小二乘多项式拟合的算法和编程实现。1课堂讲解课程目标14数值积分与数值微分了解数值积分和微分的概念、掌握数值积分及数值微分的几种常用算法的离散格式及其精度2课堂讲解课程目标15常微分方程的差分法了解常微分方程数值解的概念、掌握几种常用的常微分方程数值方法以及编程实现。2课堂讲解课程目标16方程求根掌握迭代法及牛顿法,理解两个方法的特征并掌握编程要点。2课堂讲解课程目标27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掌握迭代法的几种基本求解算法解线性方程组。2课堂讲解课程目标28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法掌握直接法求解线性方程组的几种典型算法。3课堂讲解课程目标2合计16序号实验项目实验内容与要求学时类型对应课程目标1MATLAB软件入门和基础知识实验内容:MATLAB的基本使用。4演示课程目标2、32插值方法实验内容:Lagrange插值、Newton插值和分段多项式插值的编程实现。实验要求:必修4验证课程目标2、33数值积分实验内容:数值积分的几种常用算法的编程实现。实验要求:必修4验证课程目标2、34常微分方程的差分法实验内容:几种常用的常微分方程数值方法的编程实现。实验要求:必修4验证课程目标2、35方程求根实验内容:常用的几种方程求根算法和程序实现。实验要求:必修4设计课程目标2、36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实验内容:常用的几种线性方程组的迭代算法和程序实现。实验要求:必修4设计课程目标2、37MATLAB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法实验内容:常用的几种求解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法算法和程序实现。实验要求:必修5设计课程目标2、38课内上机测试3合计32四、课程教学方法采用集中讲授、上机实验等教学方式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一)考核方式及具体要求1.课程成绩构成与要求课程考核注重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内容主要由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实验成绩和期末考核组成,均按百分制计分,其中平时作业成绩占10%、课堂表现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30%、期末考核成绩占50%。2.课程目标达成考核与评价序号教学环节课程目标1(分值)课程目标2(分值)课程目标3(分值)合计1平时作业550102课堂表现433103实验成绩01020304期末考试20151550课程目标对应分值293338100(二)考核与评价标准1.平时成绩考核与评价标准分值观测点90-100分70-89分60-69分0-59分作业按时完成,90%以上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到位。能够利用理论知识识别、分析机械设计领域相关专业问题。按时完成,70%以上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较到位。能够较好利用理论知识识别、分析机械设计领域相关专业问题。延时完成,60%以上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基本到位。利用理论知识对机械设计领域相关专业问题有一定的识别、分析。不交和补交,50%以下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有偏差。不能利用理论知识对机械设计领域相关专业问题进行识别、分析。2.实验成绩考核与评价标准分值观测点90-100分70-89分60-69分0-59分实验报告报告中对实验过程叙述详细、概念正确,语言表达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自己努力完成,没有抄袭。对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详细透彻、规范、全面,实验心得体会深刻,有自己的个人见解和想法。报告中对实验过程叙述较为详细、概念正确,语言表达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自己努力完成,没有抄袭。对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较为详细透彻、规范、全面,实验心得体会深刻。报告中对实验过程叙述简单,没有抄袭。对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有简单分析和描述。实验心得体会不够深刻,缺乏新意。没有交报告。基本上是抄袭。内容太空泛,太简单。3.期末试卷考核与评价标准根据课程目标及教学内容,设计期末考核试题,综合检验学生对课程相关知识的掌握、综合应用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根据考试题目设计相应评分标准。六、教材与参考书(一)推荐教材1.《计算方法-算法设计及其MATLAB实现》,王能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第二版。(二)参考资料1.《Matlab基础及数学软件》,阳明盛,熊西文,林建华主编,大连理工出版社,2004年1月;2.《数值方法(MATLAB版)》,[美]JohnH.Mathews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6月。
《专业导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3220201英文名称:ProfessionalIntroduction学分:1.5学时:总学时28学时,其中理论20学时,实践8学时先修课程: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学生教学单位: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修读学期:第1学期一、课程描述和目标《专业导论》是时一门针对大一新生课设的必修课程,为完成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培养目标,通过专业思想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补充,了解和掌握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人才的素质要求;了解和掌握机械工程基本概念、机械工程服务领域与工作内容、社会发展和机械工程发展;了解和掌握本专业教学安排;了解和掌握学习原理。建立为祖国服务而学习的思想和情感;对学生怎样适应大学生活,怎样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原理进行指导,为后续课程教学和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打下基础,建立本专业师生之间的有机联系,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如下目标:课程目标1:通过查阅文献,完成阅读笔记和论文,进一步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科技动态。了解机械专业常用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原理和方法;了解科学、技术、工程和工程师的概念以及机械工程师的职业性质和责任。课程目标2:初步认识机械工程实践活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等的影响,理解应承担的责任。课程目标3:培养沟通能力,引导学生认同经济社会的发展并梳理竞争意识。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权重指标点6-1.在智能制造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设计、研究及实践中,能正确评价其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课程目标10.4指标点6-2.了解智能制造工程的发展及与之相关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应承担的责任。课程目标20.4指标点7-2.在智能制造复杂工程问题分析、设计、研究及实践中,能正确评价其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课程目标30.2(注:要求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应是一一对应支撑)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重、难点(含德育要求)学时教学方式对应课程目标1课程导论基本要求:了解和掌握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重点: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4启发、互动、案例式教学,多媒体课件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32人才的素质要求基本要求:了解和掌握科学、技术、工程和工程师的概念,掌握本专业对所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重点:青年学生应追求的基本品质。难点:科学、技术、工程和工程师4启发、互动、案例式教学,多媒体课件课程目标13机械工程概述基本要求:了解和掌握机械工程基本概念、机械工程服务领域与工作内容、社会发展和机械工程发展。重点:机械工程基本概念、社会发展和机械工程发展。难点:机械工程服务领域与工作内容4启发、互动、案例式教学,多媒体课件课程目标34专业教学安排基本要求:了解高等学校的教育特点;了解本专业所学课程的内涵和工科课程类型;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要点。重点:本专业自然科学类和技术类课程。4启发、互动、案例式教学,多媒体课件课程目标15学习原理基本要求:了解掌握学习的作用和学习的任务、大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习有影响的若干方面。重点:对学习有影响的若干方面。4启发、互动、案例式教学,多媒体课件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36专业实验室参观基本要求:了解和掌握机械工程基本概念、机械工程服务领域与工作内容、社会发展和机械工程发展;建立本专业师生之间的有机联系。重点:机械工程服务领域与工作内容(4)参观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37企业参观基本要求:了解和掌握机械工程基本概念、机械工程服务领域与工作内容、社会发展和机械工程发展。重点:机械工程服务领域与工作内容、社会发展和机械工程发展(4)参观课程目标1合计20(8)四、课程教学方法启发、互动、案例式教学,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方式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一)考核方式及具体要求1.课程成绩构成与要求课程考核注重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内容主要由阅读笔记、期末考核组成,均按百分制计分,其中期末考核成绩占50%、阅读笔记占50%。2.课程目标达成考核与评价序号教学环节课程目标1(分值)课程目标2(分值)课程目标3(分值)合计1阅读笔记202010502期末考试20201050课程目标对应分值404020100(二)考核与评价标准1.阅读笔记考核与评价标准分值观测点90-100分70-89分60-69分0-59分作业题目和内容贴切,格式规范,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有个人观点。表述的术语和概念充分、严谨、正确。内容没有雷同,准时上交。题目和内容较贴切,格式较规范,层次较清楚,有重点,有较少个人观点。表述的术语和概念较充分、正确。内容没有雷同,准时上交。题目和内容基本贴切,格式基本规范,层次基本清楚,重点不突出,无个人观点。表述的术语和概念个别有误。内容有少量雷同,准时上交。题目和内容不贴切,格式不规范,层次不清楚,无重点,无个人观点。表述的术语和概念错误较多。内容雷同,未准时上交。2.期末试卷考核与评价标准根据课程目标及教学内容,设计期末考核试题,综合检验学生对课程相关知识的掌握、综合应用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根据考试题目设计相应评分标准。六、教材与参考书(一)推荐教材1.《机械工程导论》,谢黎明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11月版。(二)参考资料1.《工程学导论》,邵华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年7月版;2.《智能制造导论》,李晓雪主编,机械工业出版,2019年5月版。
《工程图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3210802英文名称:Fundamentalsofengineeringgraphics学分:2学时: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先修课程:无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授课对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教学单位: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修读学期:第1学期一、课程描述和目标《工程图学基础》是一门培养和阅读工程图样基本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在平面图形上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图解法,掌握工程图样的绘制、阅读方法,培养空间想象力和空间分析能力。课程目标1:掌握工程制图有关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掌握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画法。课程目标2: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应用。课程目标3:培养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权重1-3:掌握智能制造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并能用于解决智能制造复杂工程问题。(智能制造工程专业)1-3:具有从事机械电子工程工作所需的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机电传动控制、液压传动与控制工程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能用于解决机械电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目标110课程目标215课程目标3152-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智能制造的相关工程问题进行建模及表达。(智能制造工程专业)2-2: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机械电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模型,并进行问题的表达。(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目标2303-1:能够针对智能装备或智能制造系统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或实际需求,创新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智能制造工程专业)3-1:能够对特定需求的机械产品、零部件、传动与控制、机械制造过程等机械电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方案设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目标330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重、难点(含德育要求)学时教学方式对应课程目标1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基本要求: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理解制图的基本规定,掌握几何作图方法。重点:工程制图的有关规定,几何作图方法。难点: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和绘制。德育要求:爱专业、爱学习。3讲授练习课程目标12正投影基础基本要求:掌握各种位置点、线、面的正投影画法,理解点、线、面间的相对位置。重点:点、线、面投影特性。德育要求:工程技术人员需要有严谨、认真、细致、务实的工作态度。7讲授练习课程目标23立体的投影基本要求:掌握基本立体的投影,掌握平面与基本立体截交线的作图方法,理解相贯线的作图原理和方法。重点:基本立体投影、截交线。难点:截交线、相贯线。德育要求:打好扎实的基础。12讲授练习课程目标24组合体基本要求:了解组合体的构成方式,掌握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形体分析法读图、组合体的尺寸标注。重点:用形体分析法绘制组合体三视图。难点:组合体读图、尺寸标注。德育要求:良好的职业素养。8讲授练习课程目标35轴测图基本要求:了解轴测图的形成和分类,掌握正等轴测图的画法。重点:正等轴测图。德育要求: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讲授练习课程目标3合计32四、课程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集中讲授、讨论、练习等教学方式。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一)考核方式及具体要求1.课程成绩构成与要求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采用期末考核与平时作业相结合方式进行综合考核。课程成绩构成中,期末考核与平时作业分别占60%、40%;期末考核采用闭卷笔试;总成绩按百分制计。2.课程目标达成考核与评价序号教学环节课程目标1(分值)课程目标2(分值)课程目标3(分值)合计1平时作业101515402期末考试0303060课程目标对应分值104545100(二)考核与评价标准1.平时成绩考核与评价标准根据课程目标及教学内容,设计作业练习题,成绩根据参考答案及相应评分标准进行评定,采用百分制计分。2.期末试卷考核与评价标准根据课程目标及教学内容,设计期末考核试题,综合检验学生对课程相关知识的掌握、综合应用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根据考试题目设计参考答案及相应评分标准。六、教材与参考书(一)推荐教材1.《机械制图》,李杰等主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年6月版;2.《机械制图习题集》,李杰等主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年6月版。(二)参考资料1.《机械制图》,\o"龚溎义主编,罗圣国等编"杨裕根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版;2.《机械制图习题集》,\o"龚溎义主编,罗圣国等编"杨裕根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版;3.《机械制图》,王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11月版;4.《机械制图习题集》,王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11月版。
ADDINCNKISM.UserStyle《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3180104英文名称:ProgramminginC学分:2学时: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16学时,实践32学时先修课程:Python程序设计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授课对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教学单位: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修读学期:第2学期(以1-8学期为单位填写)一、课程描述和目标《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研究C语言基本知识与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并采用C语言进行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课程,内容包括C语言的数据类型、程序结构、各种语句、函数、预处理,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以及相应知识的应用等知识。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程序设计语言与程序设计工具软件的使用等方面受到严格、系统的训练,初步具备运用C语言开发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的能力。课程目标1:通过系统地介绍程序设计语言,使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掌握C语言的基础知识,建立起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通过学习用C语言编写程序,掌握程序设计方法,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课程目标2:通过系统的训练,学会运用C语言常用的程序设计环境,独立完成有一定工作量的程序设计任务,解决一些实际的应用问题。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权重指标点4-2:能够运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对智能制造复杂工程问题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的结论。课程目标10.5课程目标20.5指标点5-2:能够针对智能制造复杂工程问题,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工具等进行建模、仿真和预测,并能在实践中领会相关工具的局限性。课程目标10.6课程目标20.4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重、难点(含德育要求)学时教学方式对应课程目标1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基本要求:掌握VC6.0开发环境和基本的程序调试手段;掌握C的基本数据类型、变量的存储形式、变量的定义、赋值、初始化;掌握基本运算符的运算规则及优先级别、结合性。重点:基本数据类型、常量与变量、运算符与表达式难点:基本运算符的运算规则德育要求:做好大学职业生涯规划3讲授法实训法课程目标12C程序设计初步基本要求:理解算法的特性、掌握用流程框图来表示一个算法;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赋值语句、数据输入输出、字符数据的输入输出、格式输入与输出。重点:赋值语句、数据输入输出、字符数据的输入输出、格式输入与输出。难点:使用流程图对算法的描述德育要求:严谨的科学精神3讲授法实训法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3选择结构基本要求:理解分支结构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熟悉逻辑值的判断方法与表示;掌握if语句、switch语句。重点:if语句与switch语句的格式与执行原理;复杂分支结构程序的设计;难点:嵌套的if语句;德育要求:工匠精神2讲授法实训法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4循环控制基本要求:理解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掌握while、do~while、for语句;掌握break、continue语句。重点:for循环的格式与循环条件;while循环的格式与循环条件;do-while循环的格式与循环条件;嵌套循环的使用。难点:嵌套循环定义与运行规则;while与do-while中死循环的预防。德育要求:文化自信2讲授法实训法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5数组基本要求:熟悉一维数组、字符数组的定义、初始化;理解一维数组存储与表示方法;掌握数组元素的使用。重点:函数的定义、调用、参数;递归的原理;变量的作用域;编译预处理。难点:函数的递归;变量的作用域;编译预处理。德育要求:爱国情怀2讲授法实训法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6函数基本要求:掌握函数的定义及函数调用方法;掌握调用函数时数据传递的方法;理解变量的存储类别、变量的生存期和作用域。重点:函数的定义、调用、参数;递归的原理;变量的作用域。难点:函数的递归;变量的作用域;编译预处理。德育要求:爱岗敬业2讲授法实训法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7指针基本要求:掌握指针变量的定义、初始化和赋值方法;掌握利用指向变量、一维数组的指针变量来正确引用变量、数组元素的方法。重点:指针与地址的概念;数组的指针及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指向二维数组的指针;二级指针。难点:指向二维数组的指针;指向字符串的指针。德育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讲授法实训法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合计16实验教学安排序号实验项目实验内容与要求学时类型对应课程目标1VC++6.0环境的熟悉熟悉利用VC6.0开发环境的基本上机步骤,掌握C语言项目的建立过程。2验证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2程序调试的基本方法掌握C语言程序的基本调试手段。2验证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3简单的C程序设计掌握各种数据类型在内存中的存储形式,掌握数据的格式输入输出。4验证、设计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4分支结构程序设计理解程序的算法,使用C语言分支结构实现程序算法,完成算法功能。4验证、设计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5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理解程序的算法,使用C语言循环结构实现程序算法,完成算法功能。4验证、设计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6数组理解数组类型数据在内存中的存储形式,利用数组实现同类型多个数据的表示方法,实现数组型数据的处理。4验证、设计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7函数熟悉函数的定义及函数调用方法;利用函数之间的调用实现模块结构化程序设计。4验证、设计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8指针熟悉指针变量定义、初始化和赋值方法;掌握利用指针变量引用变量、数组元素的方法。2验证、设计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9综合应用综合运用C语言基础知识,通过编程建立系统,模拟分析工程问题中的数据和综合信息,对机械系统的性能和结构进行预测与模拟,研究复杂工程问题6综合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合计32四、课程教学方法如集中讲授、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推行多元评价,对本课程所采用的评价和考核方式作具体说明,若采用多种考核方法请分别列出考核评价的方法、内容、考核标准、成绩占比等,考核方法、内容应突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以下以工科某课程为例,仅供参考。各课程要按课程实际情况设计填写)(一)考核方式及具体要求1.课程成绩构成与要求课程考核注重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内容主要由平时作业、课程论文、期末考核组成,均按百分制计分,其中期末考核成绩占50%、平时作业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20%、上机考试成绩占20%。2.课程目标达成考核与评价序号教学环节课程目标1(分值)课程目标2(分值)合计1平时作业55102实验成绩1010203上机考试1010204期末考试203050课程目标对应分值4555100(二)考核与评价标准1.平时成绩考核与评价标准分值观测点90-100分70-89分60-69分0-59分作业按时完成,90%以上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到位。能够利用理论知识识别、分析纺纱领域相关专业问题。按时完成,70%以上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较到位。能够较好利用理论知识识别、分析纺纱领域相关专业问题。延时完成,60%以上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基本到位。利用理论知识对纺纱领域相关专业问题有一定的识别、分析。不交和补交,50%以下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有偏差。不能利用理论知识对纺纱领域相关专业问题进行识别、分析。2.实验考核与评价标准分值观测点90-100分70-89分60-69分0-59分课程论文实验报告格式规范、语言通顺、流畅,图表绘制整洁,程序书写正确。计算结果分析正确率90%以上。实验报告格式较规范、语言通顺、流畅,图表绘制较整洁,程序书写正确。计算结果分析正确率70%~89%。实验报告格式基本规范、语言基本通顺、流畅,图表绘制基本整洁,程序书写有错误。计算结果分析正确率60%~69%。实验报告格式混乱、语言不通顺,图表绘制基本整齐,程序书写不正确。计算结果分析正确率59%及以下。3.上机考试与评价标准根据课程目标及教学内容,设计上机考核试题,检验学生对c语言程序代码撰写的掌握,根据上机考试题目设计相应评分标准。4.期末试卷考核与评价标准根据课程目标及教学内容,设计期末考核试题,综合检验学生对课程相关知识的掌握、综合应用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根据考试题目设计相应评分标准。六、教材与参考书(一)推荐教材1.《C语言程序设计》,谭浩强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8月版;2.《C语言程序设计》,宋广军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版。(二)参考资料1.《C语言程序设计》,陈叶芳,钱江波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年2月版;2.《C程序设计语言》,[美]布莱恩·W.克尼汉(BrianW.Kernighan),[美]丹尼斯·M.里奇(DennisM.Ritchie)编,徐宝文,李志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年4月版;3.《C程序设计第五版学习辅导》,谭浩强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7月版。课程教学大纲中应列出使用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名录。教材选用应以质量为首要原则,考虑专业实际,尽量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国家及省部级获奖优秀教材及国外引进的优秀教材等。参考书包括教学指导书、案例集、习题集等,应当尽量齐全,与时俱进。七、说明其他需特别说明的情况可在此补充。如无,该项内容可不填写
ADDINCNKISM.UserStyle《工程图学应用》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3210803英文名称:ApplicationsofEngineeringGraphics学分:3学时:总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上机32学时先修课程:工程图学基础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授课对象:机械类专业学生教学单位: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修读学期:第2学期一、课程描述和目标《工程图学应用》是一门研究如何绘制和看懂工程图样的技术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让学生学习机件的各种表达方法、常用件和标准件的规定画法、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内容和表达。培养学生掌握二维设计软件的使用为教育目标,着重提高其计算机操作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二维绘图软件AutoCAD/CAXA电子图板软件的工作环境,了解二维绘图的基本原理和一般工作流程,掌握二维绘图软件AutoCAD/CAXA电子图板的基本操作,能独立、完整、准确、快速的利用计算机进行二维绘图,最终完成工程图纸,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机械设计水平和工程应用能力。课程目标1:学习机件的各种表达方法,能根据机件的结构特点选用合适的表示方法。课程目标2:掌握螺纹、螺纹紧固件、齿轮、键、销、滚动轴承的规定画法、代号及标注方法。课程目标3:学习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内容,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掌握二维绘图软件AutoCAD/CAXA电子图板的基本操作,能独立、完整、准确、快速的利用计算机进行二维绘图,最终完成工程图纸。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权重指标点3-2:能够根据所提出的解决方案,规划设计流程,创新性地设计出满足特定需求的智能装备或智能制造系统。课程目标10.6课程目标20.4指标点5-2:能够针对智能制造复杂工程问题,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工具等进行建模、仿真和预测,并能在实践中领会相关工具的局限性。课程目标31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理论部分序号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重、难点(含德育要求)学时教学方式对应课程目标1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基本要求1.
熟悉基本视图的形成、名称及配置关系。2.
掌握向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的形成、配置、画法、标注和应用场合。3.
理解剖视的概念,掌握画剖视图的方法和步骤、剖切位置和剖视图的标注。4.
掌握用单一剖切面、几个平行的剖切平面、两相交的剖切面作剖视图的画法和标注。5.
掌握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的画法和标注。6.
掌握移出断面图和重合断面图的画法和标注。7.
熟悉局部放大图和常用简化画法。8.
掌握读剖视图的方法和步骤。9.
熟悉各种表示方法的综合应用。重点:掌握各种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的画法,剖视图标注,以及常用的简化画法和其它规定画法。难点:剖视图、断面图的概念及画法,剖视图标注。理论10讲授法练习式课程目标12标准件和常用件基本要求1.
掌握螺纹的规定画法和标注方法。2.
掌握常用各种螺纹紧固件及其装配图的规定画法。3.
掌握常用螺纹紧固件的查表方法及标记和标注方法。4.
掌握平键的规定标记及其装配画法。5.
了解销的规定标记及其装配画法。6.
了解常用轴承的规定画法和规定标记。7.
掌握直齿圆柱齿轮及其啮合的画法。8.
了解圆柱螺旋弹簧的画法。重点:常用螺纹紧固件的装配画法;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画法。难点:常用螺纹紧固件的装配画法。理论8讲授法练习式课程目标23零件图基本要求1.了解零件图的作用与内容。2.
掌握视图选择的方法。3.
掌握绘制零件图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视图不少于3个并且应有至少两个基本视图。重点:主视图的选择和零件图的绘制。难点:主视图的选择。理论10讲授法练习式课程目标34装配图基本要求:1.了解装配图的作用与内容。2.装配图的规定画法、简化画法、特殊画法。3.
初步掌握画装配图的方法、步骤,所绘装配图的非标准零件为6~7件,视图不少于2个。4.
初步掌握阅读装配图的方法、步骤,能正确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装配图,所阅读的装配图非标准零件不少于8件,作业包括折画零件图。重点:装配图的绘制和阅读。难点:阅读装配图并拆画零件图。理论4讲授法练习式课程目标3合计32上机部分序号实验项目实验内容与要求学时类型对应课程目标1AUTOCAD简介清楚了解AUTOCAD工作环境、工作设置、窗口现实的调整、点的精确定位、捕捉工具。追踪工具的应用。2演示课程目标32工具箱使用能利用一种或几种的基本绘图命令和基本编辑命令中绘制出单个图例,利用多线工具及多线编辑绘制平面图形。8综合课程目标33文本与标注的绘制编辑能利用标注绘制,单行文本绘制出平面图中的标注及文本。4综合课程目标3三视图绘制能够应用绘图命令及工具进行三视图绘制。4综合课程目标3块的应用及AutoCAD应用技巧能够掌握创建块、插入块的方法,掌握写块的方法2综合课程目标3零件图的绘制能综合运⽤各种绘图命令绘制零件图、能综合运⽤各种标注命令完成零件图的尺⼨标注、形位公差标注和技术标注。6综合课程目标3装配图的绘制能综合运⽤各种绘图命令绘制装配图、能综合运⽤各种标注命令完成装配图的尺⼨标注、配合公差标注和技术标注。6综合课程目标3合计32四、课程教学方法采用集中讲授、讨论、练习等教学方式。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一)考核方式及具体要求1.课程成绩构成与要求课程考核注重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内容主要由平时作业、课程论文、期末考核组成,均按百分制计分,其中期末考核成绩占50%、平时作业成绩占25%、上机测试占25%2.课程目标达成考核与评价序号教学环节课程目标1(分值)课程目标2(分值)课程目标3(分值)合计1平时作业5515253上机测试0025254期末考试20102050课程目标对应分值352540100(二)考核与评价标准1.平时成绩考核与评价标准分值观测点90-100分70-89分60-69分0-59分作业按时完成,90%以上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到位。能够合理利用各种表示方法、对标准件及常用件按规定表达,完成零件图、装配图的表达。熟练使用AUTOCAD。按时完成,70%以上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较到位。能够较好利用各种表示方法、对标准件及常用件按较好按规定表达,较好的完成零件图、装配图的表达。较熟练使用AUTOCAD。延时完成,60%以上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基本到位。能够基本利用各种表示方法、对标准件及常用件按基本按规定表达,基本的完成零件图、装配图的表达。基本能使用AUTOCAD。不交和补交,50%以下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有偏差。不能利用各种表示方法、对标准件及常用件按不按规定表达,不能完成零件图、装配图的表达。不能使用AUTOCAD。。2.上机测试评价标准根据课程目标及教学内容,设计上机测试题,综合检验学生对课程相关知识的掌握、综合应用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根据考试题目设计相应评分标准。3.期末试卷考核与评价标准根据课程目标及教学内容,设计期末考核试题,综合检验学生对课程相关知识的掌握、综合应用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根据考试题目设计相应评分标准。六、教材与参考书(一)推荐教材1.《机械制图》,杨裕根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版;2.《机械制图习题集》,杨裕根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版。(二)参考资料1.《机械制图》,王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版;2.《机械制图习题集》,王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版。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3210805英文名称:ElectricalandElectronicTechnology学分:3学时:总学时56学时,其中理论40学时,实践16学时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授课对象:智能制造专业学生教学单位:机电学院修读学期:第3学期一、课程描述和目标本课程是研究电工电子技术的一门科学,是高等学校工科非电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掌握电工电子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和从事与智能制造专业有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拟达到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常见电子电路的调试方法,具备基本逻辑分析与表述能力,以及典型数字电路的分析和设计能力。课程目标2:使学生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素质,培养学生电学相关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并能正确使用各类仪器、仿真软件对智能制造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计算和设计。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权重指标点1-2:掌握工程力学、电子电工学、机械原理、热流体力学等专业基础知识,并能用于解决智能制造复杂工程问题。课程目标10.5指标点2-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判断智能制造工程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课程目标20.25指标点3-1:能够针对智能装备或智能制造系统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或实际需求,创新性地提出解决方案。课程目标20.25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重、难点(含德育要求)学时教学方式对应课程目标1电路及其分析方法1.理解电路模型、电路基本物理量及其参考方向的意义;2.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以及电路的工作状态和电位的计算;3.掌握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分析电路的方法;4.掌握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分析电路重点:电路的基本定律难点:电路的基本定律、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的应用德育: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习惯与作风。8讲授式练习式启发式课程目标12正弦交流电路1.了解正弦交流电特点,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2.理解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和阻抗的概念;3.能用相量分析法对简单正弦交流电路进行分析计算;4.掌握电路的谐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和三相电路计算方法。重点: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简单正弦交流电路分析计算难点: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计算德育: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习惯与作风。8讲授式练习式启发式课程目标1、23电动机1.了解异步电动机基本构造;2.掌握工作原理,掌握异步电动机的接线方法、起动、调速及制动以及铭牌数据含义。重点:异步电动机的接线方法、起动、调速及制动。难点:异步电动机的动态分析德育:培养学生踏实、严谨的作风。4讲授式启发式课程目标1、24二极管和晶体管1.理解半导体的导电特性和PN结的单向导电性;2.了解二极管、稳压管、半导体三极管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特性曲线。重点:PN结的单向导电性、三极管工作原理和主要特性。难点:含二极管、三极管电路的分析德育:培养学生严谨细致、敬业乐业的品质。2讲授式启发式课程目标15基本放大电路1.理解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2.掌握其静态及动态分析方法,了解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概念;重点: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难点: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德育: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品质。4讲授式启发式课程目标1、26运算放大器1.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参数及理想运算放大器;2.掌握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3.掌握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4.掌握运算放大器在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重点:运放的反馈分析方法、运放的应用。难点:运放电路的分析方法德育: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不畏艰难的品质。4讲授式练习式启发式课程目标1、27直流稳压电源1.掌握整流电路构成及计算;2.掌握整流滤波电路计算;3.了解常见集成稳压芯片。重点:稳压电路的组成及原理。难点:稳压电路相关的分析计算方法德育: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不畏艰难的品质。4讲授式启发式课程目标1、28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1.掌握基本门电路及其组合;2.了解TTL和CMOS门电路基本特性;3.能熟练进行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4.了解加法器电路原理;重点:门电路及其组合。难点: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德育: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不畏艰难的品质。6讲授式练习式启发式课程目标1、2合计40如有实验,则实验学时需再按以下格式继续填写序号实验项目实验内容与要求学时类型对应课程目标1常用电子仪器使用实验内容:常用电工与电子测量仪表的使用要求:必修2验证课程目标12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定理的验证实验内容: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并验证其正确性要求:必修2验证课程目标13单相交流电路功率因数的提高实验内容: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相量之间的关系;功率的概念及感性负载电路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要求:必修2验证课程目标14电机控制系统实验内容:掌握常规的电机控制方式要求:必修3综合课程目标1、25单级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内容: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要求:必修3设计课程目标1、26组合逻辑电路实验内容:简单组合逻辑电路设计并实现要求:必修4设计课程目标1、2合计16注:实验要求包括必修、选修;实验类型包括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等。四、课程教学方法采用集中讲授、提问、讨论、练习等教学方式。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一)考核方式及具体要求1.课程成绩构成与要求课程考核注重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内容主要由平时作业、实验成绩、期末考核组成,均按百分制计分,其中期末考核成绩占50%、平时作业成绩占30%、实验成绩占20%.。2.课程目标达成考核与评价序号教学环节课程目标1(分值)课程目标2(分值)合计1平时作业300302实验成绩020203期末考试401050课程目标对应分值7030100(二)考核与评价标准1.平时成绩考核与评价标准分值(10分制)观测点9-10分7-9分6-7分0-6分作业按时完成,90%以上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到位。能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相关题目或问题。按时完成,70%以上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较到位。能够较好利用理论知识解决相关题目或问题。延时完成,60%以上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基本到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相关题目或问题。不交和补交,50%以下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有偏差。不能利用理论知识解决相关题目或问题。2.期末试卷考核与评价标准根据课程目标及教学内容,设计期末考核试题,综合检验学生对课程相关知识的掌握、综合应用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根据考试题目设计相应评分标准。六、教材与参考书(一)推荐教材 1.《电工学简明教程(第3版)》,秦曾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3月版;(二)参考资料 1.《电工与电子技术》,陶彩霞、田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版;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3220841英文名称:ArtificialIntelligenceandBigDataFundamentals学分:2.5学时: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16学时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离散结构、高级语言、数据结构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学生教学单位: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修读学期:第3学期一、课程描述和目标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课程部分是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提出、几种智能观、重要研究领域,掌握人工智能求解方法的特点;同时,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会用知识表示方法、推理方法和机器学习等方法,求解简单问题等。大数据技术已经成为IT行业主流技术。大数据课程部分为大数据提供了从数据的海量存储、处理到应用多方面的技术,包括数据采集、海量数据存储、非关系型数据管理、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以及智能分析技术如模式识别、自然语言理解、应用知识库等。通过大数据课程部分的学习,能将大数据处理的相关原理和技术,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构建相应的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平台。课程目标1: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了解国际人工智能的主要流派和路线,了解国内人工智能研究的基本情况,熟悉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课程目标2:学习各种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拓展学术视野,重点掌握部分方法并能应用于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课程目标3:了解大数据分析处理计算框架;大数据分析处理基本流程;大数据分析处理评测方法。课程目标4:学习到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经典算法;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权重指标点1-4:掌握与智能装备和智能制造系统相关的专业知识,并能用于解决智能制造复杂工程问题。课程目标10.5课程目标20.5指标点2-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判断智能制造工程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课程目标21指标点4-2:能够运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对智能制造复杂工程问题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的结论。课程目标30.4课程目标40.6指标点5-2:能够针对智能制造复杂工程问题,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工具等进行建模、仿真和预测,并能在实践中领会相关工具的局限性。课程目标20.6课程目标40.4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重、难点(含德育要求)学时教学方式对应课程目标1人工智能概念及发展历史了解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历史、基本研究内容、主要学派及其应用。2讲授式启发式课程目标12脑科学基础了解人脑的生理及认知机能。2讲授式启发式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3人工神经网络了解感知机、前馈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理论。2讲授式启发式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4机器学习了解归纳学习、类比学习、统计学习、强化学习等理论。2讲授式启发式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5智能机器人了解智能机器人的体系结构、机器人视觉系统、机器人规划。4讲授式启发式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6大数据概述掌握数据挖掘的基本任务、数据挖掘建模过程4讲授式启发式课程目标37Python数据分析简介熟悉Python数据分析工具相关设置4讲授式练习式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8数据探索了解数据质量分析、特征分析、Python主要函数介绍4讲授式练习式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9数据预处理了解数据清洗、数据集成、数据变换4讲授式练习式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10挖掘建模掌握介绍分类预测、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相关算法4讲授式练习式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合计32序号实验项目实验内容与要求学时类型对应课程目标1航空公司客户价值分析针对航空公司客户出行数据进行数据探索分析,预处理,模型构建与检验。4综合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42商品零售购物篮分析针对商品零售情况出行数据进行数据探索分析,预处理,模型构建与检验。4综合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3基于水色图像的水质评价针对水质照片出行数据进行数据探索分析,预处理,模型构建与检验。4综合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44家用热水器用户行为分析与事件识别针对家用热水器采购记录出行数据进行数据探索分析,预处理,模型构建与检验。4综合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合计16四、课程教学方法采用集中讲授、讨论、练习等教学方式。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一)考核方式及具体要求1.课程成绩构成与要求课程考核注重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内容主要由平时成绩、章节测试和期末考核组成,均按百分制计分,其中期末考核成绩占50%、章节测试成绩占30%、课堂表现成绩占20%、作业成绩占10%。2.课程目标达成考核与评价序号教学环节课程目标1(分值)课程目标2(分值)课程目标3(分值)课程目标4(分值)合计1平时成绩100100202章节测试510510303期末考核520101550课程目标对应分值20302525100(二)考核与评价标准1.平时成绩考核与评价标准分值观测点90-100分70-89分60-69分0-59分作业按时完成,90%以上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到位。能够利用理论知识实现大数据的有效分析与应用。按时完成,70%以上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较到位。能够较好实现大数据的有效分析与应用。延时完成,60%以上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基本到位。能在一定程度上利用理论知识实现大数据的有效分析与应用。不交和补交,50%以下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有偏差。不能利用理论知识实现大数据的有效分析与应用。2.章节测试与评价标准章节测试根据测试题目及评分标注进行打分(百分制)。3.期末试卷考核与评价标准根据课程目标及教学内容,设计期末考核试题,综合检验学生对课程相关知识的掌握、综合应用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根据考试题目设计相应评分标准。六、教材与参考书(一)推荐教材1.《人工智能导论》,莫宏伟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年7月版;2.《Python数据分析与挖掘实战第2版》,张良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年11月版;(二)参考资料1.《Python数据分析与挖掘实战》,翟世臣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22年07月版。2.《大数据分析原理与实践》,王宏志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07月版;七、说明无。
《工程训练1》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3210809英文名称:Eng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特殊人群的科学运动与健康管理
- 幼儿园的德育教育工作方案5
- 环氧涂料行业的投资价值及风险研究
- 手动葫芦吊装施工方案1
- 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危机管理与领导力
- 国庆节学校活动方案简短
- Module 1 Unit 1 Did you come back yesterday?(说课稿)-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五年级上册
- 1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01
- 2024年四年级英语上册 Unit 2 My schoolbag The first period说课稿 人教PEP
- Unit 1 Science and Scientists Listening and Speaking说课稿+ 学案 高中英语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 金锁记优秀课件
-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单词表(默写版)
- 格式塔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
- 海德堡HRT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
- (汽车制造论文)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中应用
- 幼儿园手工教学中教师指导行为研究-以自贡市幼儿园为例
-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 《智能投顾 大数据智能驱动投顾创新》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 英语词汇量测试附答案
- 企业应急管理及能力提升培训课件精选
-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检查知情同意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