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bc380ca86b982ea596e988135a2b979/7bc380ca86b982ea596e988135a2b9791.gif)
![格式塔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bc380ca86b982ea596e988135a2b979/7bc380ca86b982ea596e988135a2b9792.gif)
![格式塔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bc380ca86b982ea596e988135a2b979/7bc380ca86b982ea596e988135a2b9793.gif)
![格式塔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bc380ca86b982ea596e988135a2b979/7bc380ca86b982ea596e988135a2b9794.gif)
![格式塔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bc380ca86b982ea596e988135a2b979/7bc380ca86b982ea596e988135a2b979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格式塔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第1页/共118页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psychology),又称完形心理学,是上世纪初形成于德国的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格式塔心理学最早的理论家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埃菲尔斯,他在《论格式塔质》(1890)一书中首次提出“格式塔”概念。
他从音乐听觉研究开始起步,如果让十二个听众同时听一首由十二乐音组成的乐曲,每个人听取其中一个乐音,十二人听觉经验之和与一个人完整地听完这个乐曲的经验是不一样的。第2页/共118页“Gestalt”在德文中的含义:(1)结构形式或形状的意思;(2)任何一种被分离的整体即完形。因此格式塔心理学又称为完形心理学。第3页/共118页
格式塔心理学1912年正式诞生于德国,主要代表人物有:M•韦特海墨W•克勒K•考夫卡第4页/共118页
鲁道夫•阿恩海姆是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发扬光大者,他W•克勒的追随者。
阿恩海姆出版的专著《艺术与视知觉》、《视觉思维》等称为格式塔心理学在美学和文艺领域的具体应用的经典著作。第5页/共118页第6页/共118页第三章格式塔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第二节、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第7页/共118页一、核心观点:
知觉的重要意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任何心理活动都是从认知活动开始的。
人类的认知活动,大致包括感觉、知觉、情感、思维、表象等各种心理要素的组合。对人类知觉的研究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根本出发点。第8页/共118页感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就产生了对这些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这种反映叫做感觉。知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产生了对这些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这种反映叫做知觉。思维:概念、判断、推理,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如:这个苹果的味道是酸的;它原来是人工制作的等等。情感(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应。如:厌恶或喜欢;排斥或亲近等表象:当事物不再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这些心理要素不是彼此分裂的,而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其中知觉活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人类知觉的研究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根本出发点。他们要解释知觉在人类心理活动中的地位。第9页/共118页“似动现象”实验:
在黑色的背景上放映两条平行的直线,在放映时间相隔60千分之一秒时,就会产生“似动现象”,即似乎是直线a向前移动到了直线b的位置上。直线a
直线b第10页/共118页
格式塔心理学即强调心理现象的整体性,其核心观点是:任何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种格式塔,具有整体性与结构性,且包含一定意义。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知觉遵循两条原则(见教材p45):
1、整体性原则
2、异质同构的原则
第11页/共118页1.整体性原则即知觉遵循“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则,人的知觉有整合事物各个部分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能力,即知觉本身具有完形功能。知觉所整合的每个结构整体就是一个格式塔。
“似动现象”说明人的视觉能自动把两条直线看成一个整体而不是孤立的两条线,也就是将这种现象看成一个格式塔。
第12页/共118页如果数个刺激同时呈现,相似的项目会被组织为一个图形。第13页/共118页图形中的部分被组合在一起,以使图形中的光滑线产生最小数量的中断。第14页/共118页请数数图形中有多少个人脸。第15页/共118页请数数拼图中有多少个人。第16页/共118页你看见少女还是老妇?
当图中少女的脸部轮廓变成了老妇人的鼻梁的轮廓时,脸部的其他部分也就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鼻梁之下的轮廓线就会被知觉为嘴巴,之下的轮廓线就会被知觉为下巴。视觉系统总是趋向于将类似的或相关的图形区域知觉为一个整体。在这两种图形(少女和老妇人)之间不会存在任何中间图形。
你不可能同时看见老妇人和少女。第17页/共118页隐藏的拿破仑第18页/共118页第19页/共118页第20页/共118页第21页/共118页
在知觉活动中,作为对象的物理现象与作为认知主体的人的大脑生理现象之间有着某种同形关系。(教材p45)
即外部事物的结构与人知觉外物的方式上存在一致性。(即心物关系在结构上的一致性。)
2.异质同构的原则第22页/共118页“异质同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首先,可将主体的知觉过程分为:脑外感知和脑内感知。
其次,引入物理学中“力”和“场”的概念。脑内感知能带来大脑皮层上某种“力”的活跃,这种“力”会沿着某个方向运动,就产生了“场”。第23页/共118页
由于各种“力”运动变化的形式和方向不同,所以这种“场”会形成很多不同的运动变化的“力”的模式,是具有某种形式的结构,称之为脑内“格式塔”。如似动现象:ab第24页/共118页
人眼看到a线向b线移动,首先是脑内有一中心位置a受到刺激,便有一定大小的神经波传播出去,象投石于水一样产生涟漪。紧接着大脑内与a邻近的b点也受到刺激,产生了类似的神经波。
a、b之间的神经波共同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场”,这个“场”给人的感觉不是a先受到刺激,b才受刺激,而好像是a、b刺激是同时产生的,于是它给我们大脑的整体反应是:a线移动到了b线的位置。
第25页/共118页“如果一个人感到灰色背景上的白色圆形,这就意味着他的大脑内部也同样存在着一个圆形的有限区域,一些强有力的电荷沿着这个圆形的轮廓不停运动着,环绕着这个区域的是一个电荷较弱的场,他和灰色背景相适应。”
第26页/共118页对象格式塔与脑内格式塔的异质同构第27页/共118页二、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主要观点:1、一件艺术品就是一个格式塔
一件艺术品必然是一个由各个部分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成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整体上表现出一种独特性质,考夫卡称为“格式塔质”。第28页/共118页
“格式塔质”不存在于艺术品的各个组成部分之中,而是存在于各个部分所构成的联系中。对任何一个个别部分的减少或者增加,或改变它们之间的既定位置,都会导致“格式塔质”发生变化。第29页/共118页
罗丹在完成了大文豪巴尔扎克的雕像的那个夜里,兴奋地叫醒了他的学生来与他共享自己用心血凝成的杰作。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将赞美的眼光投注到巴尔扎克雕像的那双手上。
“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与巴尔扎克像的故事第30页/共118页
“老师,只有上帝才能创造这双手。简直像活的一样!”
“那双手!那双手!”一个学生惊呼道:“老师,如果您不再创作别的,单凭这双手也足以使您永垂不朽了!”
仓皇失措的罗丹不安地满屋乱走。突然,他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抡起一把大斧冲向雕像,一下子就砍掉了那双“举世无匹的完美的手”。第31页/共118页
他朝着学生们吼道:“傻子们!这双手太突出了!它已经有了它自己的生命,它们已不属于这个雕像的整体了。所以我不能不把它砍掉。”在沉思片刻后,罗丹强调说:“记着,而且好好地记着: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体更加重要的。”
第32页/共118页格式塔质对艺术审美和创作的影响:在艺术创作中,尚未定型的艺术品就已经对艺术家有一种引导作用,引导着艺术家沿着某个方向去创作。这个方向是朝向各个部分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目标。如曹雪芹的《红楼梦》前八十回已经要求着一种整体性,其人物情节以及整个故事的氛围都蕴涵了一种整体性的要求。高鄂的续集最为成功,是因为它大体上符合了这种整体的倾向性,符合了原著的整体性要求。第33页/共118页童庆炳:《改写名著的三条原则——
小说《沙家浜》引出来的理论思考》
阿庆嫂虽然是“三突出”的主人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本身逐渐褪去了意识形态的色彩,在观众心目中成了可以咀嚼回味的“有意味的形式”,尤其是其中斗智一场戏,颇为精彩,包含着民间“魔道斗法”的隐性结构。这一结构对作品的整体性以及观众审美的整体性都产生了一种要求,如果随意改动这一结构,就会不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第34页/共118页第35页/共118页第36页/共118页第37页/共118页《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多种复原方案第38页/共118页《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多种复原方案第39页/共118页
思考:为什么雕像《米洛斯的维纳斯》却依然可以成为“美”的经典呢?她的“断臂”难道不影响雕像的“格式塔质”吗?
“作为一座圆雕,这座雕像可四面欣赏,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有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美。尽管她双臂残缺,但仍然使人感到完好无损,给人完整的美感,以至于后世虽有很多复原双臂的设计方案,却都在原作面前黯然失色。”
“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膊,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青冈卓行)
第40页/共118页
任何艺术品的“格式塔质”都不是外在的、单纯的形式,而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其中形式是有限的,内容是无限的。艺术品的魅力来自于它能通过有限的形式表达无限的内容。
《米洛斯的维纳斯》在有限的形式上已经表达了无限的“美”的内涵。她残缺的双臂已经在每个人的想象世界中得到“延伸”,已经获得了与整个身体其他部分最佳组合的“格式塔质”。第41页/共118页2、表现性
每件艺术品都是“有意味的形式”,能表现内在的意蕴,这些内蕴主要是通过外在的形式结构来体现的,表现性也就是艺术作品的“格式塔质”。
知觉的理解性:把意义赋予没有意义的知觉图形。达尔马提亚狗
第42页/共118页
实验:一组舞蹈学院的学生,他们分别被要求即席表演悲哀、力量或夜晚等主题,结果所有的演员在表现同一主题时,动作大都一致。例如表现悲哀,所有演员的舞蹈动作看上去都是缓慢的,动作幅度比较小。可见悲哀的情绪与动作的形式存在相似性。舞蹈《走出沼泽》第43页/共118页为什么形式结构能够表现内在的意蕴呢?根据“异质同构”原则,非物质的心理事实与物质的物理事实之间存在结构上的相似性。异质同构的知觉过程可简化成:
物理现象(某种特定的结构,如柔软枝条或僵硬而有力的舞蹈动作等)——被知觉器官所感知——引起大脑皮层生理力的活跃——形成某种结构形式的心理“场”——此“场”惯常能引起主体的某种情绪——主体感受到悲哀或激烈而悲愤等。第44页/共118页
阿恩海姆还说,一棵垂柳下垂的枝条之所以看上去是悲哀的,是因为垂柳下垂的形状及其柔软性与悲哀的心理结构上具有相似性的缘故。任何一个外在事物的结构形式是特定的,它所引起的大脑内部的“场”的结构形式也是特定的,这种特定的结构形式会产生相应的情绪。因此,任何一种不同结构形式的“场”都会产生相应的人类的某种情绪反应。第45页/共118页“在阿恩海姆看来,在外部事物、艺术本文式样与人的知觉(尤其是视知觉)和内在情感之间,有一种根本的统一:它们都是某种力的作用模式。一旦两种力的作用模式达到结构上的一致,即所谓异质同构时,就有可能激起审美经验。”
因此,艺术品的表现性是通过塑造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某种情感倾向或内在意蕴的。
第46页/共118页
例如,艺术家如果要表现悲哀的情绪,就要将艺术作品的形式设计成与悲哀相符合的结构形式,即“艺术家要为自己所要表现的心理事实寻找外在同构物。”《呐喊》(挪威;爱德华·孟克,1893)第47页/共118页舞蹈《士兵与枪》第48页/共118页舞蹈《走出沼泽》第49页/共118页舞蹈《爱莲说》第50页/共118页
如黑格尔分析歌特式建筑(12-16世纪欧洲建筑形式)。黑格尔认为歌特式建筑的形体、结构与基督教的内在精神是协调一致的。第51页/共118页第52页/共118页第53页/共118页第54页/共118页第55页/共118页
“教寺内部的墙壁,柱子向上耸立伸展,在上部形成尖拱形,表现出自由地向上升腾的外貌。似植物的向上的茎生长而放出花朵,如似节日的焰火,在夜空中呈现出繁花似锦,若墙面与屋顶直角相交,就达不到这种效果。方拄变成细瘦苗条,高到一眼不能看遍,眼睛就势必向上移动,左右巡视,一直等到看到两股拱相交形成微微倾斜的拱顶,才安息下来,就象心灵在虔诚的修持中起先动荡不安,然后超脱有限世界的纷纭扰攘,把自己提升到那里,才得到安息。”第56页/共118页
教堂的外部形状所显示的性格则是昂然高耸,在一切方面都表现为尖角,努力向最高处飞腾,迸散为一层高似一层的尖顶。特别是主要塔楼,简直是高不可测,但并不失去镇静和稳定。塔楼的钟塔是专为宗教礼拜仪式所设的,因为钟声特别适合基督教的礼拜,这种依稀隐约而庄严的声响最能感发人的心灵深处。(黑格尔《美学》第三卷p92-93)第57页/共118页第58页/共118页A、韦特海墨在《格式塔心理学探索》中说,由于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神经系统对周围环境不断适应,所以物理结构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人的意识结构,两者产生了统一。B、深层原因可能是,反映着大脑视觉区域中所进行的生理活动的视觉经验,与自然界的物体一样,都服从着同一个基本的组织规律。即人心本同于物心。
为什么客观对象的结构与主观结构之间存在一致性呢?第59页/共118页3、艺术抽象的重要意义柏拉图认为一切诗人只是模仿者,认为艺术家只能模仿一切,不懂哲学,也无专门知识,诗人的地位还不及医生、车夫、渔夫。柏拉图把人分为九等,其中哲学家是第一等,诗人是第六等。
阿恩海姆认为“艺术之所以受到忽视,是因为它的基础被认为是感知,感知之所以受到鄙薄,则是因为它在一般人心目中与思维是两码事。”第60页/共118页
阿恩海姆提出,知觉中包含了思维的因素,知觉具有抽象的功能。所以,艺术包含了抽象的思维,是高级的心理活动。
阿恩海姆认为,人们在感知外物时,大脑皮层就开始对该物的结构特征进行提炼、简化,而不是将这个物体的形状(线条)原原本本地印进脑海。所以知觉本身具有抽象性。第61页/共118页
例如圆形的抽象,直角的抽象,人物五官的抽象,儿童作画时画人的抽象,都把事物本身的基本特征简化、概括了。
第62页/共118页第63页/共118页
阿恩海姆还将知觉的抽象性运用到对艺术品的解释中:尤其是绘画要运用的简化原则。简化:就是抓住表现对象的结构特征,用最精粹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绘画领域照相式的逼真很少见,大多是高度抽象的再现风格。尤其是中国画习惯用简单的线条勾勒人物的形象,用以表达人物的神韵。
第64页/共118页第65页/共118页宋代梁楷的《布袋和尚》图第66页/共118页第67页/共118页
艺术反映或解释事物、表现意义的手段不是一般的再现,而是依靠简化的原则,即抓住事物的结构特征来对它加以抽象。
鲁迅如何塑造人物形象?1、《祝福》中三次描绘祥林嫂的外貌;2、鲁迅最擅长“画眼睛”:鲁迅:“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
第68页/共118页“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第69页/共118页
鲁迅写祥林嫂是“画眼睛”,但也写了祥林嫂“花白的头发”还有脸色的变化;写阿Q则着重写他头上的瘌疮疤,却比写眼睛更能表现出他的精神胜利法;写闰土,在写眼睛的同时也写到闰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写孔乙己却没有写眼睛,而是写他那件"又旧又破的长衫。"第70页/共118页康定斯基的抽象简化把女演员巴鲁兹卡的舞姿抽象为一个大圆、三条抛物线和十二个小圆点时,就是一种高度的简化。康定斯基
WassilyKandinsky
作品:《回忆》第71页/共118页4、视觉艺术的运动
“似动现象”说明:一些实际上静止不动的事物看起来似乎在运动。英国美学家威廉•荷伽兹认为,波线比任何线条都能够创造美,蛇形线灵活生动,同时朝着不同的方向旋转,能使眼睛得到满足,引导眼睛追逐其无限的多样性,是最富有吸引力的线条。第72页/共118页看着黑点,前伸后仰你的头第73页/共118页第74页/共118页
阿恩海姆则认为,这是由于对象的形式结构能带给人知觉的“张力”的缘故。
静止不动的线条为什么能有“张力”存在呢?
线条——视觉——刺激人的大脑——大脑依据整体性原则对线条进行自动组织——大脑皮层产生一种生理力的活跃——反映到心理,感觉到线条样式的力的运动——好像是线条带给人运动感觉。第75页/共118页
阿恩海姆认为,在对象形式结构中存在的并非真正的“张力”,而是一种似乎能够产生张力的结构形式。
即真正的张力存在于主体的大脑皮层中。
“我们在不动的式样中感受到的‘运动’就是大脑在对知觉刺激进行组织时起的生理活动的心理对应物。”
第76页/共118页
对象如何创造“运动”的效果?一般可以有比例、倾斜、变形、频闪等四种方式(教材p50)。
比例:
例如火焰,16世纪一个画家认为“在所有那些能够造成运动的形态中,火焰的形状是所有形状中最活跃的形状。”因为火焰的形状最有利于产生运动感。它的最顶端是个锥体,这个锥体看上去似乎是要把空气劈开,向上伸展到一个更加合适的地方。
第77页/共118页
阿恩海姆认为,这是因为火焰的形状是上大下小的比例,所以构成了一种趋向于上方的张力状态。第78页/共118页
倾斜:例如人前进的画面,倾斜度的不同,给人的感觉不一样。第79页/共118页第80页/共118页下落的书架第81页/共118页变形:绘画艺术中经常运用的手段之一。
如凡高的《向日葵》,油彩浓厚,色彩浓烈,线条奇特,形态张扬,显然不同于一般的向日葵,表现出画家内心挚烈的情感。第82页/共118页第83页/共118页第84页/共118页频闪:当多个对象先后的出现频率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对象就会给我们连续运动变化的效果。
如“似动现象”,人们看到的似乎是直线a向直线b的移动。例如,动画的制作原理。第85页/共118页
人物运动时的连贯动作;子弹穿过扑克牌的刹那,这些图片要通过频闪技术来拍摄。第86页/共118页第87页/共118页视觉的运动张力可以给我们带来奇特的现象第88页/共118页第89页/共118页第90页/共118页塞尚静物画《水果盘、杯子和苹果》5、视觉艺术的平衡视觉艺术要求平衡。第91页/共118页
果盘的支脚故意扭曲使画面的诸视觉要素有序地联系起来而达到相互平衡。水果盘上部左侧与左上角背景的一簇叶子相互联系,而这簇叶子又与右上角的那簇叶子相呼应。画上组成了两道交叉的对角线,这构成了画面稳固的框架。第92页/共118页
“如果试想从17世纪荷兰的静物画中拿一个东西,立即就好象到了你手里;而如果想从塞尚的静物画里挪动一只桃子,它就会连带把整幅画一起拽下来。”——休·昂纳、约翰·弗莱明著:《世界美术史》,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第532页
现代绘画之父保罗·塞尚(PaulCezanne1839-1906)第93页/共118页
如果不平衡,则给人未完成的感觉。追求平衡是人的心理上的一种要求。第94页/共118页
与物理学平衡不同,艺术品所要求的平衡是视知觉的平衡,而不是实际上的力的平衡。视知觉的平衡来自于外物的刺激使大脑皮层中生理力的分布达到可以互相抵消的状态时心理上的感受。
追求视觉对象的平衡感来源于人的知觉总有一种趋向于最简单、最平衡和最规则的组织状态。第95页/共118页
平衡并非艺术的目的,而是艺术达到目的的一个重要条件。平衡可以使艺术构成一个统一的系统,在一个更和谐、完整的系统中展现作品所要表达的意义。因此,平衡并非简单的对称。第96页/共118页第97页/共118页批评实例1、以柳宗元的《江雪》为例说明诗歌蕴含的张力与平衡的关系。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全诗存在几组相反的力量间形成的动态平衡结构。——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格式塔心理美学异质同构研究》(作者:徐钰愉)第98页/共118页第一组势均力敌的对抗:全诗在千山鸟飞、万径人踪与白茫茫一片江雪之间展开了第一组对立面的平衡呈现出其中的张力:有与无之间的抗争;紧接着包含着这些张力的力的图式通过层层同构传达出表现性:从有与无一闹与静一世俗与脱俗一……双方力量势均力敌,这一组对抗在平衡中达到了稳定与和谐。第99页/共118页这第二组对抗平衡:白茫茫一片雪原又与隐者的寒江独钓展开对峙,同时又相互衬托,前者越是纷纷扰扰、无边无涯就越衬托出后者是品性高洁、精神可嘉,后者越是高洁晶莹就越暗示出前者的凄清冷峻。第100页/共118页最本质的一组力的图式,即隐者自身的对抗:第101页/共118页结论最终,力的图式经过异质同构传达了表现性:热闹意味着世俗也意味着生机,既使人向往,又使人厌倦:隐居意味着离尘,既有高洁的一面又伴随着孤独的另一面;寒江独钓既是一种最高的境界又是一种最大的孤独……这小小的诗句,用形象具体的意象对读者诉说着古老的哲理:矛盾无处不在,生命总是在接近一种完美的同时又陷入另一种更大的残缺。张力与平衡是一对相反相成的形式法则,平衡是富有张力的动态的平衡。第102页/共118页批评实例2:在文学阅读活动中,存在着由文本的艺术水准、结构样态形成的一种力的式样和由读者的审美经验与期待视野构成的另一种力的式样。
当两种力的式样在阅读的动态过程中相互调节,达到异质同形时,便构成了成功的阅读,读者因而获得审美的体验和愉悦。金元浦第103页/共118页然而,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本文的召唤结构之间总是存在着某种距离或落差。从共时性角度来看,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存在的四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是本文结构的审美水准(力的式样)大大低于读者的期待阈,不能构成对读者的召唤。第104页/共118页
这种本文在创作中往往因袭早已过时的套路,方法陈旧,内容贫乏,审美趣味僵化,充满因袭模仿,粗制滥造,读者往往看了开头便可推知结尾。由于读者的欣赏水平和艺术趣味已大大超越本文,因而无法构成相互作用的“力场”,更无法形成“力的式样”的异质同构。第105页/共118页
第二种是期待视野与召唤结构初级的完全重合的建构。
在这种阅读中本文水准与读者接受力完全适应,阅读没有很高的完形压强,阅读轻松愉快。这类本文不追求艺术的极致境界,主要诉诸文学艺术的娱乐、消遣、休息、享受等功能。
第106页/共118页
第三种情形是期待视野与召唤结构的适度错位。本文的审美水准高于读者的期待阈,因而在格式塔建构中形成了强烈的完形压强。读者通过阅读,打破并提高了期待视野的审美水准,唤起了创造的热情,获得创造者的巨大审美愉悦。
这类作品以艺术形式的成熟和创新、社会内容的丰富和深刻,震撼、感动了读者,以对当下整体创作水平的突破,成为一个时期的标志。
第107页/共118页
这种阅读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普遍接受度,反映并引导某一时期的创作主潮。
这一类型的阅读往往可能造成阅读史上的轰动效应。这种作品在其诞生之初便震撼文坛,惊动四野,读者争相传看,都较好地达成了格式塔建构。第108页/共118页
第四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特殊人群的科学运动与健康管理
- 幼儿园的德育教育工作方案5
- 环氧涂料行业的投资价值及风险研究
- 手动葫芦吊装施工方案1
- 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危机管理与领导力
- 国庆节学校活动方案简短
- Module 1 Unit 1 Did you come back yesterday?(说课稿)-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五年级上册
- 1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01
- 2024年四年级英语上册 Unit 2 My schoolbag The first period说课稿 人教PEP
- Unit 1 Science and Scientists Listening and Speaking说课稿+ 学案 高中英语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 2024年河南省《辅警招聘考试必刷500题》考试题库含答案【综合卷】
- 2024-2025学年成都市金牛区九年级上期末(一诊)英语试题(含答案)
- 2025年高压电工资格考试国家总局模拟题库及答案(共四套)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监测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广东2024年广东金融学院招聘专职辅导员9人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频考版试卷)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研究生考试考研英语(二204)试卷与参考答案
- DB31∕731-2020 船舶修正总吨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2024-年全国医学博士外语统一入学考试英语试题
- 初中物理典型易错习题(380道)含解析和答案
- 抗滑桩(旋挖桩)专项施工方案
- 天津市-2024年-社区工作者-上半年笔试真题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