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1页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2页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3页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4页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下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七年级历史说明:1.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2.闭卷考试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唯一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答题栏内)。1.下表所示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士族衰落民族交融北强南弱杨坚建国A.南方经济发展原因 B.孝文帝的汉化政策C.隋统一全国的背景 D.科举制的深远影响2.2022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宣传语:千年大运河串珠成链,三十五城美景一水相连,“链”的中心是()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余杭3.如图是隋唐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其中④处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是()A.隋朝建立 B.开通大运河C.创立科举制 D.唐朝建立4.“凡事皆需务本。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唐太宗这段话反映了传统农业社会的核心思想。在其一系列的治理国家的政策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B.减轻刑罚,修订法律C.恩威并施,改善民族关系 D.驱逐突厥,加强控制5下列文物共同印证了()A.手工制作水平 B.科举选才标准 C.思想开放程度 D.社会政治状况6.中国民间自古有给小孩佩戴“长命锁”的风俗,这寄托了家族对子孙后代的期盼。下图是一枚银质的“长命锁”,它反映了A.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 B.白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C.古代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 D.科举制对百姓生活的影响7.“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这首诗赞扬了女皇帝武则天()A.戒奢从简 B.整顿吏治 C.重视农业 D.变法图强8.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是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的,唐朝时期,周边亚洲国家与中国在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物质文明方面联成一体,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文化源的中华文化圈。下列与唐文化圈形成有关的是()A.张骞出使西域 B.设置伊犁将军 C.新罗留学生来到长安 D.设置驻藏大使9.唐朝时期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唐朝社会安定经济发达 B.唐朝对外交通发达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D.唐朝文化世界领先10.如果把唐朝的兴衰过程看做一个抛物线形状(如下图所示),那么①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 D.唐蕃会盟11.历史史实是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B.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C.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D.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12.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措施中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A.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 B.在边境重地设立藩镇节度使C.分化相权,强化君权 D.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以强干弱枝13.1057年西夏扰边,宋朝警告说:“要以违约则罢和市,”随后停止榷场互市。英宗治平初年(1064年),西夏“求复榷场”,宋朝不许。后西夏上章谢罪,宋朝才恢复榷场。这反映了宋朝()A.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软弱性 B.对外贸易政策的灵活多变C.利用经济手段处理民族关系 D.政治统一促进了边境贸易14.耶律阿保机和元昊改革的共同点包括()耶律阿保机改革元昊改革任用汉人为官;发展农业、建筑、城郭;创制契丹文字仿唐宋制度,定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①都学习先进的汉文化②都关注教育制度的改革③都促进了政权的发展④都加速了各民族的分裂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15.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诗中的“大散关”至淮水为一线划定分界线,是以下哪个历史事件后出现的情况A.宋金和议B.辽宋和议C.夏宋和议D.金灭辽16.据《宋史·孝宗本纪》记载,孝宗为岳飞平反,追谥号为岳武穆、岳太师等,并按照最高开国将帅的规格进行改葬,还建立了岳庙。世人将此举称为“平反昭雪”,以表达对岳飞的追思。下列表述与此相关的是()A.率军抗金,精忠报国 B.组织抗辽,宁死不屈C.收复中原,维护统治 D.斥逐西夏,捍卫南宋17.宋代文莹在《湘山野录》中记载:“(宋)真宗深念稼穑,闻占城稻耐旱、西天菉豆子多而粒大,各遣使以珍货求其种。”这段材料反映北宋在农业上重视()A.改良耕作工具 B.选用优良品种 C.减轻赋役 D.扩大垦田面积18.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A.辽宋夏金的并立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重文轻武的风气19.如图不能反映的主题是A.民族政权的并立 B.中外政权的纷争C.民族的交流与交融 D.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流20.下列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部分),在相应的空格内依次填入A东汉、北宋、南宋 B.汉、唐、元C.东汉、唐、元 D.东汉、五代、宋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唐宋时期,我国古代的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材料一如下图(唐代生产工具)(1)材料一中生产工具名称是什么?(任选一例)材料二“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摘自《东京梦华录》《梦梁录》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城市商业贸易繁荣的表现。材料三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许多中原人民流入江南。在以“靖康之变”为转折点的南宋时期,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的农业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如何理解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3)从唐到宋,我国的经济格局有何变化?根据材料指出,为何会出现这种变化?22.以史为鉴,每个时期的治国措施和政治制度都有不同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后世的中国人来说,唐太宗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的结合起来的盛世……同时又一贯谦虚耐心地听取群臣这些大臣本人也都是卓越的人物的意见。太宗的施政作风之所以被人推崇,接近儒家的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这一理想。——《剑桥中国隋唐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的治国理念。材料二北宋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北宋改革其军事领导体制,将握兵权、调兵权与统兵权分而为三,三衙平列分立,全都握有兵权,却无调兵权。……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中国通史》(2)请根据材料二说出北宋统治者的治国措施以及这种措施产生的影响?材料三元朝将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腹里”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等10个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元朝的政治制度》(3)材料三描述的是元朝哪一制度?概括其形成的特点(4)综上所述,请你谈谈制度在国家管理中的作用。23.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和谐相处是国家的一件大事,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古代的统治者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验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唐]陈陶《陇西行四首》(1)材料一中“贵主和亲”反映的是唐朝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一说明唐朝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材料二宋元时期,民族冲突异常尖锐,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之间战争不断,但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宋朝民族关系的特点。元朝时哪个民族的形成体现了当时的民族大交融?(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关系、民族交往的认识。24.唐、宋、元时期,我国对外交往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对外交通图。(1)材料一中②是新罗,③是哪个国家?请写出唐朝与国家①交往的史实。材料二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颇足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阜通货贿”。(2)材料二表明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持怎样的态度?宋朝政府是如何管理“市舶之利”的?材料三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南宋社会生活史》(3)材料三中“纸钞”指的是最早出现在哪个时期的什么货币?(4)综合上述问题,概括唐宋时期我国对外交往出现盛况主要原因。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