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湖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海湖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海湖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海湖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海湖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湖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西宁市海湖中学2023-2024学年

第二学期高二下第二阶段学情评估

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小题。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轴心时代"的特征,并没有形成西方近代契约论的想象,体现出中国思想的原生性与整体性。《庄子·人间世》所说的君与父“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则是这一原生性与整体性特征的深刻表达。君,体现着一种既定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结构,父,则体现着人与生俱来就存在于一种既定的原初关系之中。原生性体现在中国思想并没有重构人类社会秩序,而是在原生形态之中思考人类处境与人类困境。人类祖先在远古时代就过一种群居生活,甚至在我们的动物祖先时代就过着一种具有内在秩序结构的群体生活。群居生活,就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不需要任何原子个人式的假设或想象。

先秦诸子的共生观念,始终在群体共生的维度中思考人类的各种问题。整体性体现在中国思想从来没有脱离整体来思考个体,个体永远是整体之中的个体,整体与个体是一种共生关系,互为目的与手段。支配—服从的秩序结构之存在合理性,在于维护群体整体利益以及个体利益的和谐。在此视野之中,个体与群体或个体与国家,不再是一种西方式的对立关系,而是一种共生关系。

“父能生之,不能养之;母能食之,不能教诲之;君者,已能食之矣,又善教诲之者也。"(《荀子·礼论》)父母能生但不能养不能教海,这跟我们现代社会的感性理解是不相吻合的。显然,荀子是在人类群居生活中思考人际关系,是在支配—服从的秩序结构中探索人类处境。这里有一个基本前提,人类是群居动物,作为个体的天下人必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他必须是在一个群体之中而存在的。群体、个体是一种共生关系。这种共生关系,就是群体与个体各自都要依靠对方,所以代表群体的国家或君主,要为个体提供秩序,提供公共服务,同时也有自己的利益,个体在群体中也能得到安全和发展。所以国家与个体之间是一种互为目的和手段的关系,而不是单向地说个体是目的,国家是手段,这个不符合我们日常生活的观感。在先秦诸子的观念中,个体和国家的关系就是互为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本质就是一种共生关系。二者在这种共生关系里面彼此不是对立的,而是希望各自在实现共同的理想也就是公天下的过程中,双方都可以有利益。统治者与服从者各得其利,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与和谐。

先秦诸子共生智慧的形上论证,集中体现为“天无私覆,地无私载”的包容性与无私性。《礼记·孔子闲居》说:“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庄子·大宗师》《吕氏春秋·去私》《管子·形势解》《管子·心术下》以及《申子·佚文》都表达了相同或相似的意思。意思是说,天地皆无私,不辞万物之生息繁衍,万物生存皆因其本性与行为而成就各自的状态。这样的观念在《老子》第二十七章也有表达,就是“无弃人”“无弃物"。天无私覆、地无私载以及由此产生的“无弃”观念蕴含着秩序共同体中的任何成员皆有生存权利且不应受到好恶偏私等不公正对待,否则就会因偏私而使秩序共同体的完整性受损。万物皆存在于天地之间,人类事实上形成了一个生活于天地之间的存在共同体,不仅各文明、各国家都有其生存与发展的权利,而且都应该受到公正对待;而且在国家内部,每个人都应该被公正对待,都有获得生存及美好生活的权利。天地无私无弃,对于万物都一视同仁,没有任何区别对待,此即人类和合共生的形上论证。

(摘编自宋洪兵《浅议先秦诸子的共生智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没有形成西方近代契约论的想象,因而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轴心时代"的特征。

B.在原生形态之中思考人类处境与人类困境而没有重构人类社会秩序的中国思想具有群居生活的原生性。

C.在中国思想中,整体和个体之间乃是共生关系,两者的联系极为密切;但整体为主,个体为次,个体尤其不能离开整体。

D.个体和国家的关系本质上就是一种共生关系,二者在这种共生关系里面互为目的和手段,彼此不是对立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指出君与父都是既定关系,证明了《庄子·人间世》中所说的原生性与整体性特征。

B.文章以荀子在人类群居生活中思考人际关系为例,论证个体必须是在群体之中而存在的。

C.文章通过引用论证论证了“天无私覆,地无私载”的包容性、无私性和诸子共生智慧的意义。

D.文章阐述了先秦诸子的共生观念产生的现实基础,深入探究了共生关系的本质及其表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支配——服从的秩序结构维护了群体和个体的利益和谐,使个体与群体或个体与国家不再对立。

B.统治者与服从者在实现共同理想的过程中各得其利,才能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与和谐。

C.荀子认为父母能生但不能教诲,这一观点是在特定社会前提下提出的,跟现代社会的理解不同。

D.人类形成了一个生活于天地之间的存在共同体,每个人都应该被公正对待,从而实现和合共生。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印发《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推动实现不同医疗机构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这项旨在让群众看病少做重复检查、减少患者诊疗支出、改善跨院就医体验的举措,被通俗地称为“医检互认”,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欢迎。

材料二:

“医疗互认”这种质量认证、统一标识的方法对于减少过度检查、节约医疗资源、降低患者负担和社会医保支出,以及倒逼医疗机构提高医学检查检验技术水平都有显著意义。

一方面,因为患者检验单上有了医疗主管部门规定的“HR"标识,接诊医生就没有理由不予认可。即便某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真为了“创收”或套取医保经费,这时也不好再找借口重新开单检查。因为政策明确规定,对于患者提供的检查检验结果符合互认条件、满足诊疗需要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重复进行检查检验,且不得以与其他项目打包等形式再次收取相关费用。

另一方面,今后“HR"标识推行开来,相信任何一家医疗机构也“羞于”自家检查检验项目因无法通过质量评价而盖不上“HR"标识、不被别的医疗机构认可。这样,各医疗机构就会主动加大投入,着力提升自身的检查检验业务能力。如此,对于提高整个医疗检查检验行业质量水平,改善不同医疗机构检查检验质量参差不齐的现实状况,无疑都有很大帮助,可谓利民利医之举。

(摘编自吴学安、徐建辉《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利国利民利医》)

材料三:

“医检互认”不仅能够改善患者跨院就医体验,也是持续推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利民举措,更是在破解某些医疗机构陷入“以检查养医"的怪圈,促使医疗回归医学本质。

然而,好的初衷也面临现实挑战。从硬件来看,不同医院的检查设备的精密程度存在差异。从软件着眼,医疗器械操作者的经验和水平不尽相同。在软硬件差异的背后,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实凸显出来。这些差异难免影响医学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也会对后续诊疗造成影响。为慎重起见,也为避免纠纷,一些医院和医生倾向于“以本院检查结果为准”。

正视有关问题,更当针对性解决。关乎公众健康,理应按科学规律办事,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并均衡布局。在此基础上,更新医院检查设备,提高医生技术水平,则是“补短板、强弱项"的应有之义。进一步发挥高水平医院的辐射带动作用,持续推进分级诊疗,优化完善相关流程,给患者提供更好就医服务,检查结果互认才会更顺利推行。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运用,也为医检结果共享带来新思路。一些地区已先行先试,打造5G智慧医学影像等样板项目,“云胶片”加速覆盖地方医疗机构。智能系统还会自动识别医生开具的检验单,提醒并弹出近期相同报告单供医生调阅。以浙江省卫健委开发的“浙医互认"系统为例,截至今年4月,该系统累计互认项目超302万项次,节约金额超14亿元。科技赋能,技术加持,使“医检互认”更科学、更精准、更高效,相关经验值得更多地方借鉴。

(摘编自人民网《推进“医检互认”,科学提质精准减负》)

4.下列对材料中“医检互认”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医检互认"旨在减少检查和诊疗支出,改善跨院就医体验,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有效措施,受到了患者的普遍欢迎。

B.患者检验单上有医疗主管部门规定的“HR”标识,会让想“创收"或套取医保经费的接诊医生不好再找借口重新开单检查。

C.不同医院的检查设备的精密程度存在差异,影响医学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后续诊疗。为避免纠纷,一些医生倾向于“以本院检查结果为准”。

D.推进“医检互认"的过程中有诸多问题,这需要相关机构正视问题,依照科学规律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6.推进“医检互认”需要采取哪些措施?请根据材料三进行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独木

孙颙

九月底,天气凉得快,街上稀疏的过客,都不敢穿单衣了。傍晚的阴沉,早早地湮没了太阳的余晖。风嗖嗖地扫过,在胡同的转弯处,卷起弥漫的沙尘,让人不敢睁大眼睛。

徐方白站在胡同的角落,一棵大树的阴影,恰到好处地遮住了他细长的身影。他吃力地睁大眼睛,视线依然有些模糊。他努力想看清的,是斜对面的一处门洞,那是“浏阳会馆"的大门。门匾的下方,站着条汉子,粗粗壮壮,模样却看不分明,到底是熟悉的同乡,还是凶狠的清廷捕快?徐方白分辨不出,就踌躇着,是否要现身走过去。突然,他感到肩胛一阵剧痛,像是被铁钳狠狠夹住,脖颈一圈儿酸麻,身子顿时动弹不得。被这突然袭击惊傻了,徐方白刚想张口呼救,背后的人已经轻展长臂,把他如小鸡般拎起。他身不由己,双脚离地,活生生地从胡同口被扯回去,拖到了大树的背后。

此时,徐方白和袭击者形成了面对面的局势。他以为遇到了抢劫的盗人,惊恐地睁大双目。定眼一看,狂跳不已的心脏,立刻放松了,“七爷啊——”他下意识地抖抖肩胛,虽然那铁钳般的五指已经松开,强烈的酸疼还延续着。

七爷拱拱手道:“方才一时心急,吓着徐先生了!"七爷稍停顿,跟着说:“徐先生,会馆那里去不得,官府衙差,等着抓人哪!”徐方白道:“我想探探谭先生的消息。不知他能不能放出来。"

七爷,大名鼎鼎的通臂猿胡七,谭嗣同身边两员虎将之一;另一位,自然是名气更大的单刀王五。危境之中,见到胡七,徐方白又惊又喜。

胡七沉重地摇晃着脑袋,“哪里会放出来!”朝四下里瞧瞧,他又道:“此地不宜说话,徐先生随我来!"胡七熟门熟路,带着徐方白,到了一家茶馆。在僻静处坐定,胡七压低嗓子道:“方才,见徐先生要朝会馆那里去,吓我一跳啊!”徐方白道:“我想,谭先生父亲是朝廷要员,或许能救他出来!"胡七的脸膛本来是深色,此时显得越发黝黑,长叹道:“这是朝廷直接抓人的大案,谁救得了?”徐方白颓然道:“皇上有消息吗?"这是唯一的指望了。如果皇上吉祥,或许还有转圜的可能。胡七的牙齿咬得咯嘣响:“皇上不知去向——都是太后的亲信下的手!”又黯然道:“坏就坏在袁世凯那个老狐狸。谭先生还指望他支持变法,上当了,是他告的密。"徐方白道:“我去天津,是谭先生的意思,让我在那里观察,说袁世凯会除掉荣禄,唉——”他略一沉吟,又问,“七爷,谭先生为啥不躲一躲?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中国不能没有谭先生啊!"徐方白心想,有五爷和七爷守候在一旁,谭嗣同脱险应该没有问题。

胡七圆睁的双眼,缓缓闭上,又缓缓张开,布满血丝的眼睛,似乎有泪珠在闪动,黝黑的双颊,神经突突地抽动。这个顶天立地的江湖大侠,那种悲哀到极处的绝望神情,让徐方白震撼,这一幕将永远烙进他的心底。胡七慢慢地道:“我和五哥无论怎么劝,都劝不动他,他执意等着官府的捕快来抓!”胡七轻轻一拍桌子,坚硬的手指随即扣住茶桌,似乎要在上面抠出洞来,“我和五哥险些动手,架起谭先生离开险地,谭先生的坚决,让我们只能尊重他的意愿。他说,变法,要有鲜血,才能震撼国人,他想以个人生命,去唤醒民众。我们无法违拗他的气节!"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徐方白明白了谭嗣同的内心,“独木难支,不如一炬,照亮天下!"

胡七不懂这些文绉绉的言辞,他说:“我和五哥商量了,谭先生泰然就擒,是他的气节,我们得为国家保住栋梁之材,拼个你死我活,也要救他出来!”

徐方白为胡七的豪侠仗义深深折服,他说:“你们打算劫狱?我虽然没有你们的本事,我也不怕死。你们做什么,我跟着!"

胡七摇摇头道:“这个就不辛苦徐先生了,你是读书人,干不了的!”他细细打量徐方白瘦弱的身子,坦率道:“人尽其才而用。救谭先生的事,交给我们兄弟。徐先生应该去做别的事!"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谭先生尚不可为,我又能做啥?”徐方白苦笑道,“不如痛快随谭先生而去!"

胡七正色道:“徐先生说错了!要唤醒国人,谭先生的鲜血足矣。但是,谭先生的苦心,要有人传扬开去,才能为民众知晓。这等事情,我和五哥做不了,徐先生是合适的人才。你一直追随谭先生,他胸怀救国救民大志,你知道得详尽,务必书写出来,告知天下众生!”

徐方白没想到,胡七微言大义,把自己应尽的责任,说得如此清晰,不由感动得连连点头。胡七也不再多言,他伸手在布袋里一掏,摸出一把银子,说道:“徐先生,浏阳会馆你绝对进不得,你也不能回湖南,知道你追随谭先生,人多口杂,清廷爪牙不会放过你。你去添些随身物品,赶快离开京城!"

后面数日,京城血雨腥风。徐方白躲在前门外的客栈中,根本不敢外出露面。

这天,客栈老板带回了可怕的消息,神色慌张地跑到徐方白的屋子里,说是西太后大开杀戒,在菜市口杀了一批维新变法人士,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谭嗣同。老板凄惨地道,穷凶极恶,穷凶极恶!谭先生被砍了几十刀,方才断气!

徐方白大惊失色,险些号啕大哭,客栈里闲杂人等多,只得强忍着满腔悲愤,轻声问老板:“五爷、七爷没有劫法场,去救谭先生?”

老板听听走廊上的动静,仔细关上门,说道:“五爷和七爷何等义气之人,怎么会袖手旁观?只是监刑官狡诈啊,临时换了路线,刑场上又大大增加了护卫,兵丁里三层、外三层、让五爷、七爷干着急,没法出手啊!"

徐方白跌坐在圈椅之中,半晌没缓过神。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到底是熟悉的同乡,还是凶狠的清廷捕快?”小说开头就设置悬念,营造出紧张的氛围,也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徐方白担心谭嗣同的安危,刚决定到浏阳会馆去探查消息,就被胡七一把拉住,劝他不要前往,二人随后到茶馆详聊。

C.小说通篇采用侧面描写塑造谭嗣同不畏生死、英勇就义的人物形象,虽然他在文中并未正式出场,却贯串小说始终。

D.“穷凶极恶,穷凶极恶!"反映了客栈老板对清廷统治的不满,揭示了社会环境的黑暗,也表现出他对谭嗣同逝世的惋惜。

8.小说中胡七的个性十分鲜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人物形象。(6分)

9.小说以“独木”为题意蕴深刻,请结合文本赏析小说标题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上(汉武帝)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汲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黯为上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阔,补过拾遗,臣之愿也。"上曰:“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

黯既辞行,过大行令李息,曰:“黯弃逐居郡,不得与朝廷议矣。御史大夫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毀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戮矣。"息畏汤,终不敢言,及汤败,上抵息罪。

使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十岁而卒。诏徙奸猾吏民于边。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十二》)

材料二:

公讳仲淹,字希文。祥符八年举进士。天圣中,晏丞相荐公文学,以大理寺丞为秘阁校理。以言事章献太后旨,通判河中府、陈州。久之,上记其忠,召拜右司谏。当太后临朝听政时,以至日大会前殿,上将率百官为寿。有司已具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且开后世弱人主以强母后之渐其事遂已。又上书请还政天子,不报。迨太后崩,言事者希旨,多求太后时事,欲深治之。公独以谓太后受托先帝,保佑圣躬,未见过失,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

庆历三年春,召为枢密副使。既至数月,以为参知政事。公叹曰:“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既而上再赐手诏,趣使条天下事。言者遂以危事中之,赖上察其忠,不听。后因以疾请邓州。守邓三岁,公益病,遂不起,享年六十有四。

(节选自欧阳修《范文正公神道碑铭》)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有司已具A公上疏言天子B无北面C且开后世弱人主D以强E母后之渐F其事G遂已。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黯伏谢不受印"与“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谢"含义相同。

B.“君薄淮阳邪?”与“但以刘日薄西山"(《陈情表》)两句中的“薄”含义不同。

C.“迨太后崩"与“迨诸父异爨”(《项脊轩志》)两句中的“迨"含义相同。

D.“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与“二三其德"(《氓》)两句中的“德”含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武帝任命汲黯为淮阳太守,汲黯不肯接受印信,汉武帝多次下诏,汲黯才接受此职。汲黯还流着泪向汉武帝诉说辞不就职的理由。

B.汲黯临行前叮嘱李息揭露御史大夫张汤爱制造事端、玩弄法律条文、依靠不法官吏来建立自己威望的行径,否则忠臣们恐怕都会受到惩处。

C.天圣年间,范仲淹担任秘阁校理职务时因上书言事违背章献太后意旨,被贬为河中府通判、陈州通判。后来皇帝征召他担任右司谏一职。

D.章献太后临朝听政大会众臣,皇帝要率领百官为太后祝寿祈福。范仲淹呈上奏章反对,此事才止息。他又上奏请求太后把理政大权还给天子。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黯既辞行,过大行令李息,曰:黯弃逐居郡,不得与朝廷议矣。

(2)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思归寄柳州①

张孝祥

秋满漓源,瘴云净,晓山如簇。动远思,空江小艇,高丘乔木。策策西风双鬓底,晖晖斜日朱栏曲。试侧身、回首望京华,迷南北。

思归梦,天边鹄。游宦事,蕉中鹿②。想一年好处,砌红堆绿。罗帕分柑霜落齿,冰盘剥芡珠盈掬。倩春纤、缕鲙捣香齑,新篘③熟。

【注】①词人出任静江(今桂林)知府时,作词寄送柳州的朋友。②蕉中鹿:春秋时郑国一樵夫打死一只鹿,以蕉叶覆鹿藏匿,后来忘记所藏之地,便以为是一场梦。比喻得失荣辱如梦似幻。③:用篾编成的漉酒具,借指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描摹漓江山水,下阕叙写南国风物,扣合写作地点及词题中的“寄柳州"之意。

B.词人侧身回望京城所在的方向,一时间分不清身在何方,表达了心中迷茫惆怅之情。

C.“砌红堆绿”运用比喻的修辞,与《春江花月夜》中“月照花林皆似霰"的修辞一致。

D.“霜落齿”写出柑橘冰凉的口感,“珠盈掬"写出芡实的圆润可爱,凸显咏物之工。

15.从下阕可以看出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现屈原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摹写山高入天,仿佛可以触摸到星星,行人行走艰难而抚胸叹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丰功伟绩的诗句“_____________,”。

(4)在《望海潮》一文中,“"描写杭州街巷河桥的美丽;“”描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5)《陈情表》中李密自陈家外家里都无人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走进四川博物院,《高山仰止回望东坡——苏轼主题文物特展》正在展出。头戴斗笠,脚穿木屐,双手撩起衣摆,展厅起点处明代朱之蕃所绘的苏轼像轴,让不少观众对苏轼有了直观印象。这是苏轼流放儋州时的生活写照,尽管极其艰苦,他仍①_____________,以著书为乐。以《苏轼宦游图》为引,展览利用大量文物、图像和诗文串联起苏轼人生中的亮点。陕西凤翔是苏轼政治生涯的起点,他深入民间与百姓一起抗旱救灾,著名的“喜雨亭”“凌虚台"皆有图文展示,生动直观。借助视频技术,西湖一角被“搬进”展厅,将苏轼两入杭州赈灾放粮、疏浚运河的故事②_________________。“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了解苏轼在密州惩治盗贼、整顿军政的事迹后,观众重读这首词,内心激荡,豪情③_________________。()中年以后苏轼接连被贬,远至海南岛。四海飘零中,他进入创作高峰。展览展出了明代许光祚书《记承天寺夜游》、清康熙款青花后赤壁赋笔筒等文物,苏轼影响之深远,不言自明。展览还围绕苏轼的爱好专设了一个单元,穿行在展厅中,看苏轼纵情山水、饮茶品酒、制作美食,④的展品叙说着“此心安处是吾乡”。

宋代四川的产业兴旺,催生了文化昌明、人才辈出的局面。本次特展将背景介绍贯穿始终,通过一件件文物向观众揭示出苏轼成长的时代风貌,能够走近他丰盈的精神世界。

17.请选出文中横线处填入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泰然自若侃侃而谈油然而生琳琅满目

B.泰然处之娓娓道来油然而生琳琅满目

C.泰然处之侃侃而谈应运而生林林总总

D.泰然自若娓娓道来应运而生林林总总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处补写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C.“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修改,使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冷冻一般指将食物放入冰箱冷冻区保存,而速冻则是指快速地把食品温度降低到远低于水的冰点(通常在-18℃以下)。速冻和冷冻都会影响食物的口感吗?事实证明会影响,但是冷冻相较于速冻,对口感的影响更加明显。

如果速冻,食物中的水分则会进入一个“过冷"的状态。此时食物中形成的冰晶很小,不会破坏食物的细胞结构,因此食物细胞中的各种物质不会从细胞中流出。所以,速冻能够最大程度保证食物的营养及口感。但是对于冷冻来说,因为食物温度降温慢,即使能降到冰点以下,食物中的水也会形成大块冰晶,从而破坏食物的细胞结构。

再者,因为家庭制作条件所限,会存在一定的微生物污染。而且,因为家用冰箱还装有其他食物,可能存在交叉污染。相较而言,速冻食品在原料、加工、运输等步骤都必须符合卫生规范,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污染并减少营养成分的流失。

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冷冻食品如果经过反复解冻、冷冻,则会产生大量的细菌,危害人体健康。比如研究人员曾经将同一块鲜肉反复解冻、冷冻了4次,并在每次解冻后进行采样,分别检测样品中的菌落总数。结果发现,经过解冻、冷冻的鲜肉菌落总数竟然达到了最初的15倍。

20.下列句子中的“交叉”和文中划线处的“交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可以说,梁山港正是瓦日铁路与京杭大运河的黄金交叉点。

B.他穿着一身工装,正面坐着,双臂交叉,看上去神态疲倦。

C.但我想说的是,我们之间自始至终都存在着利益交叉。

D.核酸、抗原检测交叉进行,可以发挥两种手段各自的优势。

21.请结合文本向大家科普家用冰箱冷冻食品的常识,要求表达简洁清晰,不超过5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这部古典作品。意思是,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头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逐步进行的。

以上语句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联系自身和社会实际,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2.C

3.B

4.D

5.A

6.①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并均衡布局,更新医院检查设备,提高医生技术水平,“补短板、强弱项"。

②发挥高水平医院的辐射带动作用,优化完善相关流程,给患者提供更好的就医服务。

③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使“医检互认”更科学、更精准、更高效。

7.B

8.①武艺高强。胡七是谭嗣同身边的虎将,随手一抓,就把徐方白抓得“脖颈一圈儿酸麻,身子顿时动弹不得"。

②有情有义。他对袁世凯的背叛无比愤怒,对谭嗣同的义举十分敬佩,准备劫法场救谭嗣同。

③深明事理。当徐方白说要一起救人时,他微言大义,认为各人要尽各人的责任,深明事理。

④心思细腻。他告诫徐方白既不要去浏阳会馆,也不要回湖南,与徐方白分别时还赠其银两。

9.①“独木”采用象征手法,象征了那些奋力革新、力求救亡的维新人士,标题凸显了他们当时的处境,揭示了当时维新救亡的艰难。

②凸显人物形象。“独木"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谭嗣同等维新人士救大厦于将倾的英勇精神,以及他们“独木难支,不如一炬,照亮天下”的大无畏献身精神。

③深化主题。“独木"形象地揭示出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仁人义士们瑀瑀前行的孤独,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佩与赞美之情。

10.ACF

11.A

12.B

13.(1)汲黯辞行以后,拜访大行令李息,说道:我被弃置到地方郡县,不能再参与朝廷议事了。

(2)皇上重用我已经到了极点!但是事情有先后,在长久的安定环境中革除弊政,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真诚。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汉武帝因为淮阳郡地处楚地交通要冲,于是召来汲黯,任命他为淮阳太守。汲黯伏地辞谢,不肯接受印信,经汉武帝数次下诏强行授予,才接受这一职务。汲黯流着眼泪对汉武帝说:“我自以为老死无用,再也见不到陛下了,想不到陛下还会收用我。我时常患病,不能胜任一郡的繁重事务。愿意充当中郎之职,出入宫廷,为陛下弥补过失和提醒遗漏之事,这是我的心愿。”汉武帝说道:“你看不起淮阳吗?我现在把你召回来。只因淮阳的官吏与老百姓不和,我只想借重你的威望,你躺在床上处理郡事就行。"

汲黯辞行以后,拜访大行令李息,说道:“我被弃置到地方郡县,不能再参与朝廷议事了。御史大夫张汤,其智谋足以拒绝规劝,狡诈足以掩饰错误,专门说乖巧、奸佞的话,用词诡辩,不肯为天下正事发言,一心迎合主上的意思。凡是主上所不喜欢的,他就乘机诋毁;凡是主上所喜欢的,他就乘机称赞。他还爱制造事端,玩弄法律条文,心怀奸诈来左右主上的心意,依靠不法官吏来建立自己的威望。您身居九卿高位,如不早加揭露,恐怕会与张汤一同受到惩处。”李息因惧怕张汤的权势,始终未敢开口;等到张汤倒台时,汉武帝将李息一同治罪。

汉武帝给予汲黯诸侯国相的待遇,命其居守淮阳,汲黯十年后去世。汉武帝颁布诏书,下诏令将奸猾不法的官吏和百姓放逐到边疆地区。

材料二:

范公名讳仲淹,字希文。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考中进士。宋仁宗天圣年间,丞相晏殊因其精通文献典籍举荐他,皇帝就让他以大理寺丞的身份担任秘阁校理的职务。因为上书言事违背章献太后意旨,被贬为河中府通判、陈州通判。过了很久,皇帝想起他的忠诚,就征召他,授予他右司谏一职。当时章献太后临朝听政,在冬至这天于前殿大会众臣,皇帝将要率领百官为太后祝寿祈福。有关官员已经做好了准备,范公呈上奏章称天子没有面向北方的道理,何况这样做还要形成后世看弱皇上而仰重太后的风气,这事情才止息没有进行下去。范公又上奏章请求太后把理政大权还给天子,没有得到答复。后来等到太后去世,奏事的人迎合皇上的心意,把太后当朝时的很多政事都拿来深入追究。唯独范公认为太后受先皇的委托,保护帮助天子,没有发现什么过错,应该忽略她的小过失,来保全她的大德。

庆历三年春天,皇帝召见范公让他担任枢密副使。到任几个月后,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宰相)。范公感叹说:“皇上重用我已经到了极点!但是事情有先后,在长久的安定环境中革除弊政,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不久,皇上再次给他手写的诏令,催促他分条陈述天下大事。言官于是就拿夸大其词的事情来中伤他,幸亏皇上明察他的忠心,没有听信这些话。后因生病的缘故请求前往邓州任职。驻守邓州三年,范公的病更重了,于是一病不起(而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14.C

15.①思归不得、宦海如梦的怅然。“思归梦,天边鹄”表达归家不得之意;“游宦事,蕉中鹿"表达了官场失意的意思。

②享受当下、自我宽慰的旷达。词人珍惜“一年好处”不辜负眼前的美食和美酒,有自我宽慰之意。

16.答案:(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2)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17B

18.C

19.示例:本次特展将背景介绍贯穿始终,通过一件件文物向观众呈现出苏轼成长的时代风貌,使人们能够走近他丰盈的精神世界。

20.C

21.①速冷优于冷冻,能保持好的口感;②速冻相较冷冻,可以减少营养成分流失;③不要反复冷冻、解冻,避免造成污染。

21.例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曾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刘昼在《刘子崇学》中说:“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行路如此,凿井如此,干任何事情都如此。只有从极细微的积累开始,坚持不懈,方能成就大学问、大事业。

细微的积累是走向成功坚实的基础。“不积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