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12校联考2025届高三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上海市12校联考2025届高三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上海市12校联考2025届高三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上海市12校联考2025届高三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上海市12校联考2025届高三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12校联考2025届高三最后一卷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877年,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到达伦敦,所携带的国书却是专为“惋惜滇案”的,“并无充当公使文凭”。清廷依照与周边藩属国交往的规则,派出郭嵩焘、刘锡鸿一正一副两人,结果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说明当时A.传统朝贡体系及观念已经瓦解B.传统观念阻碍了晚清外交近代化C.晚清政府对近代外交毫无了解D.晚清谋求外交转型受到英国阻挠2.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A.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B.大力发展“人民资本主义”C.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D.适时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3.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4.1978年在湖北随县战国一号墓出土的曾侯乙编钟可以作为研究周公制礼作乐的①实物史料②转手史料③直接证据④间接证据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5.“产婆术”是苏格拉底创立的一种寻求普遍知识的方法,他通过交谈,在问答中不断揭示对方自相矛盾之处,引发人的主动思考,使人逐步寻求正确答案。这体现了他A.用理性去认识和解释世界 B.从人自身上寻找意义和价值C.破除了人们对神学的迷信 D.追求知识与巧言善辩的能力6.爱因斯坦认为,相对论彰显了科学家用想象力构造理论的自由,形成了强调自由构造的科学思想,在此思想影响下,20世纪的绘画和建筑领域兴起了构成主义,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兴起了构造主义,历史学和社会学领域兴起了建构主文。这表明A.科学发展改变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B.人的思想自由是人类文明取得突破的基础C.想象力是现代科学最根本的特征D.科学思想可全盘照搬到其他领域7.法国大革命期间,被认为是“法兰西民族的化身”的国民议会既有权制定国家法律,也有权制定政府法规。国王手下的大臣必须对议会负责,国王没有解散议会的权力,司法机构不能对议会的立法提出异议。这表明当时法国A.建立起民主共和体制B.践行孟德斯鸠主张C.出现议会专制的倾向D.民族国家最终形成8.罗斯福贯彻新政的主要途径是A.推动国会立法 B.发布总统命令C.加强舆论宣传 D.设立军队监管9.作为传统的全球化推动力量的美国和英国背道而行:部分国家在民粹主义思潮的推动下,一些持有反全球化立场的领导人上台,进而通过煽动、操纵选民,作出反全球化行为,出台反全球化政策。这些现象说明A.反全球化更有利于缓解困境 B.反全球化会改变全球化趋势C.全球化已不符合时代的需要 D.全球化趋势将在曲折中前行10.雅典陪审法庭可以根据法律来否定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因为决议虽然也是公民意志的体现,但由于它是为适应特定具体的情势而制定的,因此可能并不符合城邦生活的真正准则,是可以取消的。这说明()A.雅典公民的利益高于一切B.权力运行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C.城邦公民主导了民主政治D.陪审法庭已成为最高权力机关11.下表是不同史籍资料对晚清徐继畲《瀛环志略》的相关叙述,据此推断记述出处继畲初入觐,宣宗(编者注:道光帝)询各国风土形势,奏对甚悉,退遂编次为书,曰《瀛环志略》。《清史稿徐继畲传》……后在闽藩任内,偶著《瀛环志略》一书。甫经付梓,即腾谤议。先师(编者注:福建巡抚吴文榕)独加褒赞,嘱令再加修饰,钞缮进呈。徐继畲私人信件“西土之例,国有兵事,则聚乡绅于公会,令其筹办兵饷”……此制欧罗巴诸国皆从同,不独英吉利也。《瀛环志略卷七》《瀛环志略》从无人问津到总理衙门印制,并作为同文馆的教科书之一。……康梁认为“西人治国有法度”后,乃复阅。《纽约时报》A.作者著书出自于皇帝授意 B.作者对专制制度有所反思C.该书主要内容介绍西方制度 D.民族危机推动国人学习西方12.有学者认为:“雅典社会不允许独立性留出余地,也不允许个人得到保护,它完全吞没了个人。”这位学者意在强调雅典民主政治A.有利于西方人文主义的兴起B.追求公民集体利益至上C.是奴隶制专政的工具D.完全忽略了公民个人利益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历史上国民党国民党有它光荣的历史……。新环境中,敌人的方针,必然集中于反蒋反共……因此,我们是坚决拥护蒋委员长及其领导下之国民政府与国民党的,并号召全国一致拥护。——毛泽东《论新阶段》1938.11问题(1)从历史看,“国民党的光荣历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新环境中的“敌人”主要是指哪些人?(3)怎样看待“我们”所做出的“一致拥护”决定?“我们”采取了怎样的具体行动?14.(20分)西学东渐在中西文明的交流、碰撞中,近代中国社会各层面都发生了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在通事(注:翻译)、买办、商人中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下列表格是洋泾浜英语示例:英语SandwichBeerTelephoneEngineDollarsommission洋泾浜英语三明治啤酒德律风引擎大拉斯康密兴词义肉加面包麦制酒电话发动机外币佣金材料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对西方挑战的反应从军事和经济领域扩大到社会和文化领域。这种大反映在中国人选择翻译的西方书籍的类别有了改变。在1850年到1899年这段时期中,中国人所翻译的自然科学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四比一;1902年到1904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二比一的比例超过了前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问题:(1)从材料一的表格中,你能获取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变化的哪些信息?(2)依据材料二,指出1902年前后两个时期中国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呈现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清廷派遣郭嵩焘、刘锡鸿出使英国,但不给近代意义上的国书,只是按照传统颁发一道诏书而已,而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反映近代中国外交带有传统的外交观念,说明传统观念阻碍了晚清外交近代化,B项正确。由材料“清廷依照与周边藩属国交往的规则”可知清政府的外交带有传统的朝贡外交观念,并不是已经瓦解,A项错误。材料反映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的理念,而不是对近代外交毫无了解,C项错误。材料反映清政府的外交不符合近代外交的理念,并非英国阻挠中国外交转型,D项错误。2、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初面对新技术革命浪潮,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主要为大力发展信息产业,A项正确;发展“人民资本主义”、拓展世界市场和适时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做法,在此之前即20世纪中期美国就已经开始实施,不是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才有的“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BCD三项错误。3、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1701年”可知,此时英国已确立君主立宪制;材料中又提出议会通过法律来规定英王的继承人,可以看出议会的权力高于国王。所列四个选项中,A、B、C三项都体现了材料的表面意思,D项体现了英国政体的特点。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特点。英国在1689年确立君主立宪制,后来国王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在君主立宪制下,代议制是其基础,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制约;首相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议会掌握国家主权,关系到宣战与媾和等重要的事项均有议会决定。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美国、法国等国的政体也需要掌握。4、C【解析】

根据所学,出土的曾侯乙编钟属于一手实物史料,编钟是一种乐器,因此可以作为周公制礼作乐的间接证据,故①④C项正确;它不属于转手史料,它与周公制作礼乐没有直接联系,不能作为直接证据,排除ABD项。5、A【解析】

根据材料,苏格拉底用“产婆术”的办法,逐步引导人主动思考,解决自身思考的问题之处,从而逐步到寻求正确答案,这是一种运用人的思考和判断解决问题的理性精神,A项符合题意;材料是主张引导人思考,不是从人自身上寻找意义和价值,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其对神学的破除,C项错误;追求知识与巧言善辩的能力不符合材料引导人思考的信息,D项错误。故选A。6、A【解析】

材料信息是,相对论形成了强调自由构造的科学思想,在此思想影响下,在绘画和建筑、心理学和教育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领域兴起了构成主义、构造主义和建构主义等。这表明相对论影响到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故A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人的思想自由,故B错误;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想象力是现代科学最根本的特征,故C错误;“全盘照搬”说法过于绝对,故D错误。7、C【解析】

依据材料中“国民议会既有权制定国家法律,也有权制定政府法规”、“国王手下的大臣必须对议会负责,国王没有解散议会的权力,司法机构不能对议会的立法提出异议”等信息可以看出法国大革命期间的议会集立法与行政于一身,权力凌驾于政府、国王和司法机构之上,带有浓厚的议会专制倾向,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中出现了“国王”,表明不是民主共和体制,结合所学可知,法国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是在1875年;B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议会专制不符合他的主张;D选项错误,虽然国民议会被认为是“法兰西民族的化身”,但并不表明民族国家最终形成。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8、A【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罗斯福通过制定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推进了新政的顺利进行,如颁布《工业复兴法》等;选A;发布总统命令、加强舆论宣传、设立军队监管与立法相比都不是主要途径,排除BCD。9、D【解析】

根据材料“一些持有反全球化立场的领导人上台”“作出反全球化行为,出台反全球化政策”等信息可知,材料体现了全球化进程受到阻碍,部分国家和民族作出反全球化行为,说明全球化趋势将在曲折中前行,D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反全球化行为,没有体现反全球化的影响,A项错误;全球化的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反全球化一定程度上阻碍全球化,但不会改变全球化趋势,B项错误;全球化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符合时代的需要,C项错误。10、B【解析】

由材料信息“陪审法庭可以根据法律来否定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可知,雅典陪审法庭对公民大会权力的制约,体现了法律至上的原则,故选B;由材料“决议虽然也是公民意志的体现,但……可能并不符合城邦生活的真正准则,是可以取消的”可知,雅典公民的利益并不会高于一切,也是受到法律制约的,排除A;仔细研读材料信息可知,雅典民主政治是有法律准则的,并不是由公民主导的,排除C;雅典最高权力机构自始至终都是公民大会,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陪审法庭可以根据法律来否定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分析解答。11、D【解析】

《瀛环志略》描述了西方国家的相关情况,体现了民族危机下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倾向,故选D项;根据“偶著《瀛环志略》一书”可知该书著作不是出于皇帝授意,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作者对专制制度的反思,排除B项;该书主要介绍了西方国家的风俗和地理,并不着重于制度,排除C项。故选D。12、B【解析】

材料“雅典社会不允许独立性留出余地,也不允许个人得到保护,它完全吞没了个人”体现的是雅典民主政治追求公民的集体利益,B选项符合题意;人文主义强调的是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肯定,而材料是对个人利益的忽视,因此不利于人文主义的发展,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雅典民主政治的性质,C选项排除;D项中的完全表述太绝对,排除。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推翻满清,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掀起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并推翻了袁世凯帝制;与中共合作,实行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试图重建国家统一;掀起改订新约运动,提高了中国自主地位;与中共合作,抗击日本侵略者。(任四,史论结合满分,否则减半给分)(2)日本帝国主义以及汉奸势力(3)拥护: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机加深,中共放弃两党恩怨,拥护蒋委员长及其领导下之国民政府与国民党,有利于促进国共两党实现团结抗日,有利于国家、民族利益。(其它言之成理也可)行动:中共向蒋介石送交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的宣言》,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八路军、新四军开赴前线,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取得平型关大捷;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与正面战场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解析】

(1)表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上“国民党的光荣历史”主要表现有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掀起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反对袁世凯等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维护共和体制;与中共党内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掀起改订新约运动,提高了中国自主地位;与中共党外合作,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等。(2)敌人:根据材料中“《论新阶段》1938.11”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环境中的“敌人”主要是指日本帝国主义以及汉奸势力。(3)评价:根据所学知识,用唯物史观,从做出相关决定的背景、表现和作用等方面评价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拥护蒋委员长及其领导下之国民政府与国民党”的决定。行动:根据所学知识,从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开辟两个战场等国共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合作说明“中共拥护国民党及其政府”的行动。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