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高三一诊考试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安徽省池州市高三一诊考试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安徽省池州市高三一诊考试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安徽省池州市高三一诊考试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安徽省池州市高三一诊考试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池州市高三一诊考试新高考历史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国民党军统帅部在某次战役结束后的检讨中承认,国军遭受之失败,影响全局,最为重大,尤其是华东地区。由于国军在战役中主力兵团全部被歼,致使国军再无力与共军主力决战。此次战役是A.辽沈战役 B.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2.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周时期,玉器主要服务于礼仪活动。孔子提出“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应运而生,佩玉替代礼玉成为“风潮”。这体现出A.儒家正统地位确立 B.礼乐制度逐渐完善C.崇德重教渐人人心 D.玉器制造技术进步3.鸦片战争后,上海所在的江浙地区成为了生丝出口的主要地,到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丝出口由江浙地区转向广州,并且在广州还出现了最早的近代机器缫丝工业,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外国资本对上海严格控制 B.广东受到了清政府的扶持C.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政治局势影响经济的发展4.王夫之对形形色色的“命定论”历史观展开范围宽广的大扫除,并力图从纷繁复杂的历史运动中去揭示历史过程中的某种客观辩证法,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动力。这说明王夫之A.提倡进步的历史观 B.否定传统儒家思想C.受西学东渐的影响 D.具有唯心主义思想5.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休系。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位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最可能出现于A.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时 B.俄国十月苹命成功时C.新中国建立之后 D.英国光荣革命后6.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C.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D.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7.“我不要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的暴动。我认为,我们要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为此,“我”能做的是A.解放农奴,不给土地 B.解放农奴,分给份地C.强化农奴制巩固统治 D.效法西欧,发展工业8.胡绳先生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另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就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列强的这种矛盾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9.明中叶以后,浙江常山地区丁壮“屏(摒)来耜而事负载,以取日入佣值”,安徽徽州许多农民“执技艺或负贩就食他郡”,福建古田县壮年农民也“多佣之四方”.这表明上述地区A.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B.农民与市场联系密切C.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D.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10.孙中山说:“仆之素志在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而以社会主义为归宿”,“我希望看到人民大众的生活状况获得改善,而不愿帮助少数人去增殖他们的势力,直至成为财阀”。为此他提出了A.民族平等B.节制资本C.创立民国D.废除私有制11.下表为1937年至1941年国家资本、民营资本工矿企业新设立的厂家的数量(单位:家)。据表可知,这一时期A.近代中国工矿业呈发展趋势B.民营工矿企业发展优于国营企业C.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日益改善D.国际局势制约中国近代工业发展12.19世纪中期,英国兴起多种多样的休闲活动,如到公共场合观看演讲、参加音乐会,参观博物馆以及观看球类比赛等。在一些慈善企业家的组织下,许多工厂工人还开始了集体休假和集体旅游活动。这反映出当时A.消费模式发生改变 B.阶级矛盾趋于缓和C.社会收入普遍增长 D.社会风气趋向奢靡13.法国大革命期间,制宪会议于1791年颁布宪法,其中在选举制度上规定:按照财产多少将公民划分为享有选举权的“积极公民”和不享有选举权的“消极公民”。这一规定A.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B.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限制了公民的参政权 D.否定了君主的专制统治14.图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它表明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C.文革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15.一直到1952年,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1955年,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1958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国家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16.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下列观点与上述材料的主旨最为一致的是A.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B.经济全球化是科技革命的产物C.资本主义在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D.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17.有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即从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份(贫下中农)一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劳模、劳动积极分子)一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身能力强(更多表现为基于个人魅力的宗族权威)一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权威)一经济实力(经济权威)。这表明A.权威的产生和村干部的选任由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需求和政策环境决定B.农村的发展状况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息息相关C.我国农村历史的复杂性决定了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D.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18.18世纪中期,美洲种植烟草几乎无利可图,黑奴们劳作的价值降低。19世纪初,一个成的黑奴种植生产出来的棉花,在市场上可以卖到600美元,而种植出来的烟草、水稻,只卖到60、70美元。该变化A.导致奴隶贸易萎缩 B.受到了技术革命的影响C.源于殖民方式变化 D.得益于世界市场的形成19.《全唐诗》云:“浪没货鱼市,帆高卖酒楼”、“扬州喧喧卖药市,浮俗无由识仙子”、“锦江风散霏霏雨,花市香飘漠漠尘”。上述诗句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唐代A.坊市界限打破 B.草市普遍出现 C.商税收入增加 D.专业市场形成20.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面广告在中国最早有可能出现在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中期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21.近代西方人怀念古希腊、罗马,奉它们为西方文明之根。主要是因为古希腊、罗马A.具有悠久的历史B.成为古代实践民主、法治的摇篮C.出现了梭伦、查士丁尼等一批杰出政治家D.扩张为地跨三大洲的庞大帝国22.古雅典早期,最关键的职位是执政官,梭伦、庇西特拉图、克利斯提尼等都曾担任过此职。其中克利斯提尼改革后,雅典的实际政治权力向十将军集中。公元前467~公元前428年间,伯里克利儿乎一直是十将军之一,且这一时期的政治领袖都是将军出身。上述材料可以说明,雅典当时A.各等级公民的权利完全平等 B.废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C.财产资格的限制彻底打破 D.由精英政治家左右城邦军政23.“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该文告所指历史事件体现了A.天朝的危机B.中华民族的觉醒C.中华民族的抗争D.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24.下图出自1543年出版的《人体构造》一书,该书搭配着精美的版画插图,并系统描述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等器官,插图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衬着明快的大自然背景,显得颇为生动。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人们追求乐观的生活情趣B.自然科学已摆脱教会束缚C.现实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流D.医学进步丰富了人文主义25.从汉朝到唐朝,土地兼并被视为国之大害,千方百计加以抑制。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但农作物产量倍增,工商业盛况空前,市民阶层壮大。这说明A.土地兼并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B.租佃经营方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C.不抑兼并政策导致了贫富分化严重D.放任土地兼并会导致政府税源锐减26.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董仲舒改造之后的儒学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B.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C.提出“为政以德”的观点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27.下图是17世纪末有人根据哥白尼等科学家的认识所描绘的宇宙:包括地球在内的当时人们所知的几颗行星在椭圆的轨道上围绕着太阳旋转;地球被仔细的描绘,重点突出了白天、黑夜和季节随着地球的旋转而变化。这表明当时A.人们的科学理性精神增强 B.天主教会的权力受到冲击C.哥白尼的理论被社会认可 D.地心说理论影响依然巨大28.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宫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A.革除封建礼仪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C.带动文明开化 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29.下图是公元前三世纪末期的中国局势图,最终完成国家统一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30.中世纪的地理观认为世界由一系列“海洋群岛”所环绕,而当时人们所知的只有十余座。未知的岛屿和流传的海岛神话结合在一起对有冒险欲望的人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如“失落之岛、“金岛”、“银岛”等一直刺激着欧洲航海人,连哥伦布在航海时也曾试图寻找“失落之岛”。据此可知A.《马可波罗行记》刺激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探险B.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推动欧洲大航海时代到来C.欧洲独特的文化氛围影响了早期海上探险活动D.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欧洲人寻求新的海外市场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启蒙运动者坚信,科学技术将推动社会前进。孟德斯鸠认为,要是摒弃科学技术和工业,只靠小土地有限生息度日,那么“民生必日渐凋敞,国家也将削弱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任何小邦都可以征服它”。爱尔维修主张,为了获得真正的幸福就必须有知识,自然科学即是知识的一部分。霍尔巴赫则更为直接、更为具体地表白他对知识价值的见解:几何学可区分人们占有的土地,否则将陷于混乱,物理学可引导人们在自然中研究那有助于增进人类幸福的东西,而教授科学的人理应受到尊重、爱戴、得到报偿。启蒙运动者要求科学家参与启蒙运动,投身于社会进步之中。作为一位矿物学家,霍尔巴赫本人是这么做的。百科全书派,还有生物学家布丰等也是这样做的。——摘编自吕乃基《科学与文化的足迹》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科学传播,完成了科学精神的启蒙,使中国的科学传播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当然,这场科学精神的传播,终究仅仅是一个启蒙,新文化运动对科学和科学精神的理解,还是有着诸多问题。科学传播者对科学精神的理解,主要并非出自自己的科研经历,而是通过西方著作间接获得的。中国科学传播者没有充分区分西方盛行的科学观中,哪些是依据于科学实践,哪些是唯科学主义的产物,为科学与人文的分裂与对立种下了隐患。新文化运动对西方人文传统理解得不够全面,尤其是对形而.上学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存在着偏颇,局限了对科学精神理解的深度与广度。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过于极端,从长远看不利于科学在中国的移植与生长。——摘编自张焱、郝苑《科学精神的启蒙——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者的科学观并加以简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者与启蒙运动者科学传播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32.材料1936年2月,西班牙人民阵线在大选中获胜,成立了以左翼共和党人为首的共和政府,并进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这引起了西班牙法西斯势力的仇视,并发动反对共和政府的叛乱。30年代的法国全国上下都不希望再一次发生世界大战,对战争充满了厌恶。德意已开始积极地支持佛朗哥叛军,如果法国仍然向西班牙共和政府提供援助,那么西班牙内战就很可能升级成一场整个欧洲的冲突。法国想通过“不干涉”政策为其它国家做好榜样,以此希望德国和意大利也会循规蹈矩,这样就不会使战争扩大。法国实行“不干涉”政策后,使西班牙共和政府陷入了孤立,它得不到国外的援助,而佛朗哥叛军则能从德国和意大利获得大量的军事援助,最终内战以西班牙共和国的失败而告终。法国对西班牙的“不干涉政策”对以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摘编自王利《探析法国在西班牙内战中的“不干涉”政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对西班牙内战采取“不干涉”政策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不干涉”政策的影响。3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年3月17日)(1)用专有名词概括说明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规律)?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有哪些?材料二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胡锦涛《中共十八大报告》(2012年11月8日)(2)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开创的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是什么?(3)用苏俄(苏联)的史实说明道路(政策)“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4)中俄两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哪两大理论成果?其显著的共同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根据题干中“华东地区”“致使国军再无力与共军主力决战”可知,这次战役是战略决战,根据地点可以判断这是淮海战役,选项D正确;选项A、C均不是华东地区;渡江战役不属于战略决战,排除B。2、C【解析】

材料表明随着玉代表德的思想产生之后,玉器逐渐受到了人民的欢迎,表明当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德教。C正确;儒家正统思想在汉朝确立正统地位,A排除;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制度逐渐被破坏,B排除;材料表明因为德的关系,玉才受到人民的欢迎,而不是玉器的制造技术进步,D排除。故选C。3、D【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对江浙地区的生丝出口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体现了政治局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排除;B选项不符合当时史实,排除;C选项在鸦片战争后已经出现,不是产生这一转向的原因,排除。故选D。4、A【解析】

王夫之力图揭示历史过程中的某种客观辩证法,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动力,说明王夫之提倡进步的历史观,反对当时的“命定论”,故选A;“命定论”不等同于儒家思想,排除B;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王夫之力图从纷繁复杂的历史运动中去揭示历史过程中的某种客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思想,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力图从纷繁复杂的历史运动中去揭示历史过程中的某种客观辩证法,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动力”,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5、A【解析】二战后的美、苏对抗,是全球性的,既是国家利益的争夺,也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材料中“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说明苏联解体了,故选A;BCD材料未体现,排除。6、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的“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是意在强调人的自由和独立性,当然由于当时资产阶级力量尚小,所以仍然还是从神学角度去论证人的自由和独立性,故选C。宗教改革是使人们从宗教神权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非宗教迷信,排除A;宗教改革并未动摇人们对上帝的信仰,现今西方的绝大多数人仍旧保持着自己的宗教信仰,故B项说法错误,排除;天主教势力在宗教改革过程中虽然遭遇到了沉重打击,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的信众,故D项“荡然无存”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7、B【解析】

材料中“我”认为将土地和农民割裂就会造成俄国的暴动,所以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结合所学可知“我”能做的应该是解放农奴,分给份地,故选B项;AC项与题意主旨相悖,排除;材料内容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不是发展工业,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B。8、D【解析】

依据题意,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有两方面的原因:要清政府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帮着清政府镇压人民群众的反抗,以华制华。结合课本所学,《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表明清政府已经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和工具。D符合题意;《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只体现英国和日本的利益和要求。AC不合题意;《天津条约》要求清政府割地、赔款、通商、传教等,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C不合题意。由以上分析可知,ABC不合题意,选择答案D。【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丑条约》签订影响的理解。《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赔款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等内容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9、B【解析】

明中叶以后东南沿海的农民做雇农、“执技艺或负贩就食他郡”或“佣之四方”,表明这些地区的农民与市场联系密切,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A项错误;农民出卖劳动力、从事工商业,不能说明贫富分化的加剧,也不是长途贩运贸易发展的表现,CD两项错误。10、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所叙述的是孙中山先生对他的革命思想理论的阐述,根据材料所描述的内容,是对民生主义的进一步阐述,“不愿帮助少数人去增殖他们的势力,直至成为财阀”更加直接体现了他希望节制资本,使人民生活达到近似平均。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C选项不属于民生主义的范围;D项不符合史实。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与三民主义·民生主义11、A【解析】

材料表明1937年至1941年国家资本、民营资本工矿企业新设立的厂家的数量大幅增加,说明近代中国工矿业呈发展趋势,故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营企业数量多于国营企,不能得出民营工矿企业发展优于国营企业,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民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不能反映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日益改善,并且1937年至1941年是抗日战争时期,环境恶劣,故C错误;材料表明1937年至1941年国家资本、民营资本工矿企业新设立的厂家的数量大幅增加,反映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不能体现“制约”,排除D。12、A【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进步促进消费品的大规模生产,消费不在是特权的象征,普通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A选项正确;英国工业革命后阶级矛盾逐渐尖锐,并非趋于缓和,B选项错误;C选项中“普遍”一词表述绝对,材料并未体现,排除;大众消费趋势增长不等于社会风气趋向奢靡,D选项错误。故选A。13、C【解析】

法国《人权宣言》宣告: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平等的,但是1791年法国宪法规定:按照财产多少将公民划分为享有选举权的“积极公民”和不享有选举权的“消极公民”,这说明启蒙运动影响下的法国宪法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权利平等的原则,限制了公民的参政权,故选C;1791年颁布宪法在选举制度上规定违背了权利平等的原则,不符合政治民主化的历史发展潮流,排除A;1791年颁布宪法在选举制度上规定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14、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图表走势中能直接得出中美贸易总额在1972—1978年区间内出现了高低起伏波动,显然这与两国关系的发展紧密相关,A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项表述过于绝对,“始终”一词表述错误;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推动了中美贸易发展此时文革尚未结束;D项发生在1971年与题中时间特征不符。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15、C【解析】

据材料“一直到1952年,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1955年,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1958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说明由1952年到1955年、1958年河北定县开始出现了拖拉机、柴油机、电动机等大型农机具,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由于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由土地私有到土地公有制的变化,因此大型农机具开始出现,C正确;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是大型农机具使用的表现,材料强调的是使用的原因,A错误;据所学可知,此时处于一五计划前后,工业化应该是经济建设中心,B错误;据所学可知,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D说法错误。【点睛】1950---1952年土地改革;1953年—1956年农业合作化;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16、C【解析】

材料中“资本主义的逻辑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可见作者强调资本主义在当今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即“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在当今世界中的地位、作用,没有体现出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故A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故D项排除。17、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可知我国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随着社会的需求和变化不断的发展变化,所以可以得出权威的产生和村干部的选任由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需求和政策环境决定的结论,所以答案选择A项。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民主政治的发展18、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受工业革命影响,世界市场中对原料需要增多,导致美洲烟草、棉花等经济作物价格上涨,B项正确;19世纪初黑人奴隶的劳动价值上涨,不会导致奴隶贸易萎缩,A项错误;19世纪初工业革命还未完成,殖民方式没有发生重大变化,C项错误;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D项错误。19、D【解析】

根据材料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鱼市”、“药市”、“花市”等出现在这些唐诗中,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唐代专业市场的形成,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无关“市”、“坊”即居民区和商业区界限打破的信息,A选项错误;诗中没有提供草市普遍存在的信息,B选项错误;描写商业繁荣的唐诗不能佐证商税收入增加,C选项不符合题意。20、C【解析】

注意关键信息“最早”,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主张婚姻自主,婚姻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民国政府颁布一系列法令迫令放足,正是材料广告的体现,故C正确;ABD时间均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最早”,联系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迁分析解答。21、B【解析】

古希腊的民主和古罗马的法制开西方政治文明先河,为人类的政治文化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在整个人类政治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直接或间接受到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和政治模式的影响,又对世界近现代其他国家民主政治的形成、发展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故B项正确。悠久历史不是奉它们为西方文明之根主要原因,A错误。杰出政治家和庞大帝国也不是导致西方人怀念根源,故C和D项错误。22、D【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古雅典早期的关键职位如执政官、十将军等都被精英政治家所垄断,这也说明雅典的民主是存在一定的弊端的,D正确;完全平等的说法错误,A排除;材料未涉及旧贵族特权的废除,B排除;财产资格的限制被打破是在伯里克利改革时期,但是不符合材料主旨,C排除。故选D。23、A【解析】

材料“粤匪……崇天主之教……皆以兄弟称之”,反映了天平天国运动爆发自广西,拜上帝教受西方基督教影响,故A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与清政府的斗争,属于国内阶级矛盾,不能反映民族觉醒和对外抗争,故B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得不出中国民主革命转折的结论,故D不符合题意。24、A【解析】

依据材料“该书搭配着精美的版画插图,并系统描述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等器官,插图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可知,这体现的是人们追求乐观的生活情趣,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16世纪自然科学尚未摆脱教会束缚;C选项错误,现实主义成为时代主流是在19世纪;D选项错误,《人体构造》的出版标志着医学步入科学化,材料并未强调医学进步对人文主义的丰富。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5、B【解析】

宋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等政策推动了农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说明租佃经营方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B项正确;“不抑兼并”等政策能够促进农工商业的发展不能说明地主减轻了对农民的剥削,A项错误;贫富分化严重和政府税源锐减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CD两项错误。26、B【解析】

秦朝的儒家的学者针砭时弊,批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学受到打击。汉代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称为新儒学,它糅合了法家、道家和阴阳家的学说,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大一统”的要求,因此B项正确;董仲舒的新儒学糅合了法家、道家和阴阳家的学说,A错误;“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思想,C项说法错误;宋明理学吸收佛、道两家学说之长,D项错误。27、D【解析】

虽然地球绕着太阳转,但被仔细描绘的还是地球,重点突出地球上日夜季节的变化,说明地心说的理论还是具有巨大影响,故选D;地心说不符合客观实际,地心说影响巨大不能说明科学理性精神增强,排除A;材料未涉及天主教会,排除B;虽然有人根据哥白尼的理论绘制宇宙,但并不代表哥白尼的理论被社会认可,排除C。故选D。28、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材料中的时间是1873年,说明是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天皇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说明其破除封建习俗,用资本主义的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因此,正确答案为C29、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赌徒试图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时间时在公元前三世纪末,换算成年代为公元前200年左右,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战国末年,统一中国的是秦国;再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是③,①燕国,②赵国,④楚国,故本题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的统一30、C【解析】

材料的文字描述了中世纪地理观影响下欧洲人进行海上探险的文化因素,故选C;题意没有涉及《马可波罗行记》对东方的描述,排除A;材料体现了欧洲人当时对世界的认知还停留在中世纪水平,天文地理知识没有进步,排除B;材料中欧洲人海上探险是追求财富,而非寻求海外市场,排除D。故选C。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科学观: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自然科学是知识的一部分,拥有科学知识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科学家应受到尊重并积极投身于社会进步事业。简评:推动了科学的进步和启蒙思想的传播;有利于提高科学技术及科学家的社会地位;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2)不同之处:启蒙运动者传播科学主要基于自身的科研经历,而新文化运动者则主要通过西方相关著作间接获得,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存在偏颇;启蒙运动者的科学传播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而新文化运动者对西方人文传统理解不全面,这使得在科学宣传上存在片面性,容易造成科学与人文的对立。主要原因:中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中西方资产阶级力量不同,中国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弱;中西方近代科学的发展不同,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相对滞后,且人文精神相对缺失。【解析】

(1)科学观,根据材料“启蒙运动者坚信,科学技术将推动社会前进”可得出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根据材料“为了获得真正的幸福就必须有知识,自然科学即是知识的一部分”可得出自然科学是知识的一部分,拥有科学知识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根据材料“启蒙运动者要求科学家参与启蒙运动,投身于社会进步之中”可得出科学家应受到尊重并积极投身于社会进步事业。简评,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启蒙运动者强调科学的发展,尊重科学并要求投入科学活动,这有利于科学的进步和启蒙思想传播,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有利于提高科学技术及科学家社会地,最终有利于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不同,根据材料“还是有着诸多问题”“主要并非出自自己的科研经历,而是通过西方著作间接获得的”可得出启蒙运动者传播科学主要基于自身的科研经历,而新文化运动者则主要通过西方相关著作间接获得,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存在偏颇;根据材料“为科学与人文的分裂与对立种下了隐患。新文化运动对西方人文传统理解得不够全面”等信息可得出启蒙运动者的科学传播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而新文化运动者对西方人文传统理解不全面,这使得在科学宣传上存在片面性,容易造成科学与人文的对立。原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之可知,新文化运动者与启蒙运动者科学传播的不同,经济方面,中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不同,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强大,而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资产阶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