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1页
河北省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2页
河北省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3页
河北省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4页
河北省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类文本阅读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高一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野猪林(京剧剧本节选)(鲁智深急上)鲁智深(唱)急急忙忙往前奔,只为林冲遭欺凌。(白)洒家追赶多时,不见贤弟踪迹,兀地不急煞我也!前面离野猪林不远,看那里有一伙行人飞跑而进,急急赶上前去。①仓皇趋路径,趋路径,心胆怦怦暗着惊、暗着惊,远看烟雾锁述景,安时已到野猪林、野猪林。(鲁智深下)林冲(唱)千厄万苦朝前进。薛霸(白)林冲快走!②(董超、薛霸拉林冲同急跑上,林冲病足,董超用棍打介①,林冲跌翻介)薛霸(白)走便快走,不走便将大棍打你!林冲(白)哎呀!(唱)可怜我两足血淋淋。(白)哎呀,这脚痛死我也!薛霸(白)老爷们晦气,不想撞着你这鸟魔头!董超(白)何苦费话,往荆棘塘里拉他。(董超、薛霸同拉林冲介)林冲(白)哎呀!哎呀!(林冲蹉步倒退,薛霸用棍打介)林冲(白)这,这,这……痛煞人也!(唱)脚着荆棘如利刃,痛彻骨髓倒埃尘。(白)哎呀二位公差呀!想我这两脚,已被你等用滚水烫破,又被草鞋磨破,鲜血淋漓,疼痛难忍,一步也难挪动了。薛霸(白)林冲啊林冲!你胆敢怨我用滚水将你双足烫破?这便该打!林冲(白)哎呦,打得俺这棒疮也发了。薛霸(白)住了吧!这做派让谁瞧哪?林冲(白)啊二位,可怜林冲遭此冤枉,恳求行个方便吧!(唱)伏地悲鸣求怜悯,拜求大德降总心。(林冲跪地)薛霸(白)喂!伙计,你瞧前边就是野猪林,不免将林冲扶到前边林里结果于他,然后回复高太尉,一人领二百两赏银,你看如何?董超(白)好。啊林冲,你苦苦哀求,老爷们发了善心啦。得,我搀扶你前边树林歇息歇息。林冲(白)林冲叩谢了。薛霸(白)③不用谢,回头还有好的哪。林冲(唱)万般无奈挨步进,好似乱箭攒在心。薛霸(白)看他实难行走,你我将他扶进去。(董超、薛霸、林冲同走圆场②)薛霸(白)来此已是树林深处,将他放在这里。林冲(白)哎呦,痛煞我也!董超(白)薛头,我们一步等一步,倒走得困倦起来。薛霸(白)你我何不在此地睡上一回?董超(白)只是这里并无关隘,恐怕林冲逃走。林冲(白)二位公差,林冲是个好汉子,官司已吃了,便死也不走。薛霸(白)哪个信得及你!要我心稳,须将你缚在树上。林冲(白)二位要缚便缚,林冲敢道怎的!董超(白)好,就缚起来。(董超、薛霸同缚林冲介)董超、薛霸(同白)呔!林冲啊林冲!你道我们缚你是好意还是歹意?(林冲喘气介)林冲(白)这!自然是好意。薛霸(白)呸!④你梦醒了吧!俺今奉了太尉钧旨,前来结果你的性命,不是俺与你做对,你死后魂灵休来怨我。林冲(白)哎呀!董超(白)呔!俺是上命差遣,不由自己,你要仔细记住,明年今日就是你的周年!林冲(白)唉,苍天哪,天!想林冲命丧此地,我与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人但能救得冤屈之命,俺是有生之日,皆报德之年哪!董超(白)你说什么闲话,这是太尉派人杀你,救你不得,你是死定啦。薛霸(白)呀,话言未了,太尉差人已到也!(胡春、程子明、四军卒同上)胡春(白)林冲现在哪里?薛霸(白)现缚树上。胡春(白)待俺劈头打死。看棍!(打林冲昏介)鲁智深(白)呔!好狗头!(鲁智深飞禅杖打倒胡春介,跑上)鲁智深(白)哎呀!哎呀!(鲁智深捡禅杖打程子明死,胡春、四军卒同跑下,董超、薛霸吓倒介)董超、薛霸(同白)爷爷饶命!爷爷饶命!鲁智深(白)呔!我把你两个坏心的狗种,无端的要害我的兄弟,活活的将你等打死!(鲁智深举禅杖欲打董超介,林冲醒介)林冲(白)哎呀!师兄不可下手。鲁智深(白)威神天菩萨保佑吾弟,幸不曾死。待我与你割开绳索。(割断林冲绳索介)鲁智深(白)啊贤弟,这两个公差万剐千刀,都难消俺恶气,你还替他讲什么情面哪?林冲(白)哎呀仁兄,他二人乃是奉高俅老贼所差,冤有头,债有主,你杀他两个,岂不也有冤枉?鲁智深(白)洒家若不看兄弟面上,定把你们剁成肉酱。滚起来!董超、薛霸(同白)是。(起介)林冲(白)师兄,不是你救得快时,弟早做棒头之鬼。(林冲,鲁智深同哭介)鲁智深(白)贤弟,不必悲伤,待为兄背你回转汴梁,将那高俅剁为泥酱,与你报仇雪恨。林冲(白)兄勿莽撞。汴梁乃天子脚下,岂是你我造反之地?鲁智深(白)贤弟,你既不去,倒不如落草为寇,日后也好报得此辱。林冲(白)且慢!弟乃清白姓字,焉肯污了父母名声?鲁智深(白)依你怎样?林冲(白)依弟之见,不如先到沧州,权耐一时。鲁智深(白)也罢!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心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便了。林冲(白)谢仁兄。哎呀,这脚痛又发也!鲁智深(白)呔!我把你们两个狗头!今既看在兄弟分上,饶尔等不死,快快倒换背负吾弟,去奔沧州,一路之上,若有延迟,俺便是一步一打,打到沧州也!(唱)扶贤弟令狗子背负前往,林冲(唱)谢仁兄承搭救感恩无疆。鲁智深(唱)催狗子莫迟延沧州路上,林冲、鲁智深(同唱)大丈夫要报仇十年何妨!(林冲、鲁智深、董超、薛霸同下)(有删改)【注】①介:与“科”义同。原指表演动作,后用作剧本中对动作,表情和效果等的舞台提示。②圆场:戏曲表现手法。剧中人在舞台上按规定的圆形路线绕行。一般用以表示地点的转换。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烟雾锁迷景”突出了野猪林环境的迷雾重重,为后文欲在此杀害林冲营造了紧张氛围。B.董超、薛霸对林冲棍棒相加,用开水将其脚烫伤,还强拉他踩荆棘,可见二人心思歹毒。C.林冲因脚伤行走缓慢,董超、薛霸走得困倦,欲在此休息,为防林冲逃跑才将他绑在树上。D.鲁智深爱憎分明,他因林冲受冤屈想要将高俅剁成泥酱,还劝林冲落草为寇以求日后报仇。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以反复的手法表现出鲁智深赶去野猪林救林冲时的焦急和担心。B.句子②的舞台说明写出了林冲所遭受的虐待,“瘸足”与林冲脚被烫伤的情节呼应。C.句子③运用反语,暗示了薛董二人的不怀好意,也为后文写欲杀害林冲埋下伏笔。D.句子④表明董超和薛霸杀害林冲没有主观恶意,二人只是奉命行事,实属无奈。8.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灵魂,请简要分析文本中的戏剧冲突。9.“忍”是林冲最主要的性格特点之一,文中是如何表现他的这一性格特点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6.C7.D8.①高俅、董超、薛霸与林冲之间的冲突:高俅等人想要加害林冲,林冲想要求生。②鲁智深和林冲之间的冲突:鲁智深希望林冲反抗,林冲选择一再忍让。③林冲自身的冲突:林冲也想反抗,但却顾虑重重。9.①语言描写:鲁智深想要打死董超、薛霸,林冲说“师兄不可下手”;鲁智深问及他今后的打算,林冲说不如“先到沧州,权耐一时”,这些语言描写都体现了他的“忍”。②动作描写:董超、薛霸折磨林冲,林冲“跪地”的动作体现了他的“忍”。③对比衬托:鲁智深的性烈如火、有仇必报反衬了林冲“忍”的性格特点。【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分析的能力。C.“董超、薛霸走得困倦,欲在此休息,为防林冲逃跑才将他绑在树上”分析错误,这是董超、薛霸的计策,是为了他们杀害林冲时方便动手。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D.“没有主观恶意”“实属无奈”分析错误。二人杀害林冲一方面是高太尉授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二百两赏银。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戏剧冲突及对文本的理解能力。①高俅、董超、薛霸与林冲之间的冲突:“不免将林冲扶到前边林里结果于他,然后回复高太尉,一人领二百两赏银”高俅等人想要加害林冲,“可怜林冲遭此冤枉,恳求行个方便吧”林冲恳求他们行个方便,饶了他,想要求生。②鲁智深和林冲之间的冲突:“这两个公差万剐千刀,都难消俺恶气,你还替他讲什么情面哪?”鲁智深不愿忍气吞声,希望林冲反抗,“恳求行个方便”“林冲跪地”林冲跪地求饶,“师兄不可下手”不让鲁智深杀人,他选择一再忍让。③林冲自身的冲突:“汴梁乃天子脚下,岂是你我造反之地?”“弟乃清白姓字,焉肯污了父母名声?”林冲受到高俅的陷害,也想反抗,但他顾虑重重,不想造反,害怕污了父母名声。【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的鉴赏、分析能力。①语言描写:鲁智深想要打死董超、薛霸,林冲说“师兄不可下手”,他认为冤有头,债有主,怕冤枉了他人;鲁智深问及他今后的打算,林冲说不如“先到沧州,权耐一时”,这就是他想忍一时是一时。这些语言描写都体现了他的“忍”。②动作描写:董超、薛霸折磨林冲,“林冲跪地”,林冲“跪地”求饶,这一动作描写体现了他的“忍”。③对比衬托:“我把你两个坏心的狗种,无端的要害我的兄弟,活活的将你等打死”鲁智深性烈如火、有仇必报,林冲被高俅追杀,一路遭受迫害和虐待,但他骨子里是“忍”性格特点。这样用鲁智深衬托林冲,使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平凡的世界路遥少平走进下井的黑色钢铁罐笼,心中充满了无比的新奇感。他将要经历一个全新的世界。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随着井口旁一声清脆的电铃声,铁罐笼滑下了井口。阳光消失了……罐笼黑暗中坠向地层深处。所有的人都紧紧抓着铁栏杆。谁都不再说话,听见的只是紧张的喘气声和凹凸不平的井壁上哗哗的淌水声。恐惧使得一颗颗年轻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一分多钟,罐笼才慢慢地落在了井底。难以想象的景象立刻展现在他们眼前:灯火、铁轨、矿车、管道、线路、材料、房屋……各种声响和回音纷乱地混搅在一起……一个令人眼花缭乱、不可思议的世界!所有来到井下的新工人一个个都静无声息。每个人的心情都是复杂的。他们知道,这就是他们将要长年累月工作的地方。一旦身临其境,他们才知道,一切都不是幻想中的。真正严峻的还在后面。他们即刻被带进大巷道,沿着铁轨向没有尽头的远处走去。地上尽是污水泥浆,不时有人马趴掼倒。走出长长的一段路后,巷道里已经没有了灯光。安检员从岸壁上用肩膀接连扛开了两扇沉重的风门,把他们带进了一个拐巷。一片寂静。一片黑暗。只有各自头上矿灯的一星豆光勉强照出脚下的路。这完全像远离人世间的另一个世界。①当阿姆斯特朗第一脚踏上月球的时候,他的感受也许莫过于此。接连跋涉一百米左右的四道很陡的绞车坡,然后再拐进一个更小的坑道。这时,人已经不能直立了。各种钢梁铁柱横七竖八支撑着煤壁顶棚。不时有沙沙的岩土煤渣从头顶上漏下来。整个大地似乎都摇摇欲坠。这时候,所有行进中的新工人都不由惊恐地互相拉起了手,或者一个牵着一个的衣角。严酷的环境一刹那间便粉碎了那些优越者的清高和孤傲。他们明白,在这里,没有人和人之间的互相帮助,是无法生存的。现在,他们终于到了掌子面上。这里刚放完头茬炮,硝烟还没有散尽。煤溜子隆隆地转动着。斧子工正在挂粱,擢煤工紧张地抱着一百多斤钢梁铁柱,抱着荆笆和搪采棍,几乎挣命般地操作。②顶梁上,破碎的矸石哗哗往下掉。钢梁铁柱被大地压得吱吱嚓嚓的声响从四面八方传来……天啊!这是什么地方!这是什么工作!危险,紧张,让人连气也透不过来。光看一看这场面,就使人不寒而栗!他们一个个狼狈不堪,四肢着地爬过柱林横立的掌子面。许多人丢盔卸甲,矿帽不时碰落在煤堆中,慌乱得半天摸不着……熬到上井以后,大部分人都绷着脸,情绪颓败地通过暗道,在矿灯房交了灯具,去浴池洗澡、换衣服。那身刚才还干干净净的工作衣,现在却像从垃圾堆里捡出来似的。白净的脸庞都变成了古戏里的包公。回到宿舍以后,少平看见,那些一直咋咋唬唬的干部子弟们,此刻都变得随和起来。有人开始给他递上了纸烟。两个钟头的井下生活,就击碎了横在贫富者之间的那堵大墙。③大部分人直至现在还都脸色苍白。有个可怜的家伙已经趴在缎被子上哭开了。少平的心情是平静的,因为他一开始就没把一切想得很好。说实话,在他看来井下的生活也是严酷的。和别人不同的是,他已经有过一些吃苦受罪的经历,因此对这一点在精神上还是能够承受的。是啊,他脊背上被石块压烂的伤疤,现在还隐隐作疼!他更多的是看到这里好的一面:不愁吃,不愁穿,工资高,而且是正式工人!……十一月初,铜城地区落了第一场雪。这天上午十点钟左右,少平上井后欣喜地看见,外面已经是白茫茫一片。雪花仍然在纷纷扬扬飘飞着,大地上流布着微微暖意。昨夜十二点下井时,天空还是星疏月朗,一片乌蓝,想不到现在竟成了这样一个晶莹洁白的世界。他心情愉快地沉浸在这一片美丽之中。今天,还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他要第一次领工资了。他已经在心里算好自己的工资。只有他和另外两个农村来的新工人在一月中上了满班。他们是四级工,加上入坑费,月工资能领一百三十元。好大一笔钱啊!排在他前面的有两个断工人,一个领了十八元,一个领了二十元。蹲在旁边的雷区长对他们说:“你们这月吃球呀?不好好下井,裤衩都要卖得吃了!甭看矿井是黑口口,很公正!钻得多了钱就多,在地面上瞎逛球毛都没一根!”那两个新工人垂着脑袋悄悄退出了人群。办事员给少平扔过来一摞子钱。少平连点也没点,揣在怀里就走出了区队办公室,穿过楼道,来到外面。④飘飘洒洒的雪花像无数只白蝴蝶在天地间飞舞。矿区的黑色无踪无影,和周围山野连成一片银白。往日喧嚣的大牙湾宁静下来,充满了某种肃穆的气氛。孙少平踏着松软的荒雪,穿过马路,径直走向那个他早已打算过的地方。他来到邮政所,他是来寄钱的。除留够本月伙食和买一床铺盖的钱外,他还剩五十元。他要把这钱寄给父亲。这是一个庄严的时刻。是的,这是他正式参加工作后第一个月的工资。他能想象出来,这张汇款单出现在双水村将意味着什么。他似乎看见,父亲是怎样捏着那张纸片走进了石圪节邮政所墨绿色的大门。孙少平用一分钱买了一张汇款单,然后伏在柜台上开始填写。圆珠笔在他手里微微地抖着。当他在收款人栏里一笔一划写上“刘玉厚”三个字的时候,止不住的泪水已经模糊了他的双眼……(选自《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第四章,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平将第一次下井看做历史性的时刻,是因为他此前从未下过井,也从未见过井下令人眼花缭乱、不可思议的世界。B.巷道严酷的环境使富家子弟放下了清高和孤傲,新工人们行进时互相拉手或牵着衣角,他们明白了险境互助的重要。C.初次下井时,少平心情是复杂的,既有面对一个全新世界的新奇感,也和别人一样,怀有坠向地层深处的紧张恐惧。D.文末写少平用微微发抖的手在汇款单上写下父亲的名字,泪水模糊双眼,体现出少平节俭孝顺,也让读者心生感动。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①运用对比手法,表现新工人在寂静黑暗的巷道行走时因环境陌生产生的恐惧。B.②从视觉听觉角度描绘煤矿施工现场的景象,渲染紧张气氛,突出工人劳作艰辛。C.③运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勾勒新工人返回宿舍后的情形,侧面表现井下生活严酷。D.④运用比喻写雪花飞舞的景象,渲染静美肃穆的氛围,烘托少平轻松兴奋的心境。8.文学叙事理论认为:“小说家对事件发生地进行细致描述,其主要目的在于为故事创造一个真实的环境,引导读者进入虚构的故事世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9.路遥敬佩鲁迅,说他喜欢“鲁迅的全部著作”,他的创作深受鲁迅影响,但却不是亦步亦趋,完全模仿。请从叙事视角以及创作意图方面,比较本文与鲁迅《祝福》的不同。【答案】6.A7.C8.①小说细致描绘了矿井下的工作环境,突出其黑暗、污浊和危险;描述矿区地面落雪时的景象,突出其寥廓纯净肃穆。

②环境描写再现人物真实的生存环境,给读者强烈的画面感和代入感。

③细腻的环境描写将读者带入虚构的故事,跟随孙少平经历井下生活、地面活动,体味人物的悲喜哀乐,也为他的吃苦耐劳、节俭孝顺所感动。9.(1)叙述视角:本文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展开,叙述少平的生活,描摹其言行举止,并刻画人物心理;《祝福》以有限视角展开,写“我”回鲁镇的所见所闻,融合旁人的讲述,展现祥林嫂悲惨的一生。

(2)创作意图:本文通过叙述少平在煤矿的生活,展现少平不怕吃苦、勤俭孝顺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农民的同情、尊重和赞美。《祝福》通过描述祥林嫂悲惨的一生,表现了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以及对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是因为他此前从未下过井,也从未见过井下令人眼花缭乱、不可思议的世界”错误。“看做历史性的时刻”是因为少平可以摆脱农民身份,转为不愁吃穿、下井挣工资的正式工人。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A.“运用对比手法”错误。不是对比手法,是类比。B.“突出工人劳作艰辛”错误。不是突出“劳作艰辛”,而是表现工作环境危险,令人不寒而栗。D.“烘托少平轻松兴奋的心境”错误。根据前后语境“充满了某种肃穆的气氛”“这是一个庄严的时刻”判断,此时少平的心境,既有领到工资的愉悦,也有给家里寄钱的庄重虔诚,难言“轻松兴奋”。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①矿井下“一片寂静。一片黑暗”“各种钢梁铁柱横七竖八支撑着煤壁顶棚。不时有沙沙的岩土煤渣从头顶上漏下来。整个大地似乎都摇摇欲坠”,在下面只能“四肢着地爬过柱林横立的掌子面”,他们像“从垃圾堆里捡出来似的。白净的脸庞都变成了古戏里的包公”。小说细致描绘了矿井下的工作环境,突出其黑暗、污浊和危险;“外面已经是白茫茫一片”,少平“想不到现在竟成了这样一个晶莹洁白的世界”,“和周围山野连成一片银白。往日喧嚣的大牙湾宁静下来,充满了某种肃穆的气氛”,描述矿区地面落雪时的景象,突出其寥廓纯净肃穆。②矿井下的恶劣的工作环境,“一片寂静。一片黑暗”“不时有沙沙的岩土煤渣从头顶上漏下来”,再现孙少平真实的生存环境,给读者强烈的画面感和代入感。③细腻的环境描写将读者带入虚构的故事,矿井下“一片寂静。一片黑暗”“不时有沙沙的岩土煤渣从头顶上漏下来。整个大地似乎都摇摇欲坠”,体现孙少平吃苦耐劳;孙少平领了工资,来到邮政所,把剩下的五十元钱寄给父亲,体现孙少平节俭孝顺。跟随孙少平经历井下生活、地面活动,体味人物的悲喜哀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叙事视角以及创作意图的能力。(1)叙述视角:本文以第三人称“他”“他们”全知视角展开,叙述少平的井下生活、地面活动,描摹其言行举止,“少平的心情是平静的”“少平上井后欣喜地看见”“他心情愉快地沉浸在这一片美丽之中”,刻画了孙少平的心理;《祝福》以有限视角展开,“我”回到鲁镇后的所见所闻采用了有限视角,充分展现“我”的内心活动,突出“我”对祥林嫂同情但又无能为力,只得逃避的复杂心情,再融合旁人的讲述,展现祥林嫂悲惨的一生。(2)创作意图:矿井下的恶劣的工作环境,“一片寂静。一片黑暗”“不时有沙沙岩土煤渣从头顶上漏下来”;孙少平领了工资,来到邮政所,把剩下的五十元钱寄给父亲,通过叙述少平在煤矿的生活,展现少平不怕吃苦、勤俭孝顺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农民的同情、尊重和赞美。《祝福》中祥林嫂因为丈夫死后被迫改嫁,再次丧夫,被认为伤风败俗、不干不净,遭到礼教的排斥和整个鲁镇社会的歧视,尽管她试图通过捐门槛来赎罪,以期从厄运中解脱,但最终仍未能幸免于悲惨的命运,死于祝福之夜。作者通过祥林嫂的悲剧,不仅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也批判了封建社会的种种不公和无知,同时揭示了知识分子面对社会苦难时的无力感和自我反思。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清明之前,天气转暖,大地差不多完全解冻。黄原河岸边的柳枝,已经萌生起招惹人的绿意。周围山野里向阳的坡坂上,青草的嫩芽顶破潮润的地皮,准备出头露面了。

在工艺厂的工地上,干活的人已经穿不住棉衣,一上工便脱下撂在了一边。现在,宿舍楼起了第一层;楼板安好后,开始砌第二层的屋墙。少平的工作是把浇过水的湿砖用手一块块往二层上扔——这需要多么大的臂力和耐力啊!这无疑是小工行里最苦的活;可是他应该干这活,因为他拿的是这一行的“高工资”。

①这工地站场监工的是包工头胡永州的一个侄子,他年龄不大,倒跟他叔叔学得有模有样,嘴里叼根黑棒卷烟,四处转悠着,从早到晚不离工地,指手画脚,吆吆喝喝。胡永州本人一般每天只来转一转,就不见了踪影——他同时包好几个工程,要四下里跑着指挥。晚上他是回这里来住的。胡永州和他侄子分别住在工地旁厂房腾出来的闲窑里。紧挨着的是灶房。做饭的除过那个雇来的小女孩,还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汉,也是胡永州的亲戚;这老汉和胡永州的侄子住在了一孔窑里;那个小女孩晚上就单独在灶房里睡觉。其他工匠在这里吃完晚饭,就回到坡下那个垃圾堆旁的窑洞里去了。

工程大忙以后,需要的人也多了。胡永州陆续从东关大桥头又招回一些工匠;同时也打发走了几个干活不行的人。

人手一多,一老一小两个做饭的就应付不过来。他们光做饭还可以,但那个老汉还兼管采买,大筐的土豆和白菜,五十斤一袋的面粉,老汉一个人拿不动。胡永州突然决定由少平帮助老汉出去采买东西。对于工匠们来说,这是个轻松活,人人巴不得去干。但胡永州念少平是一个县的老乡,把这好差事交给了他。

②少平就像被“提拔”了一样高兴。他现在每天只在工地上干半天活,另外半天就和做饭的老汉一块到街上去采买东西:一天下来,感觉当然比过去轻松多了。

活路稍微一轻松,他突然渴望能看点什么书——算一算,他又很长时间没见书的面了。正月里返回黄原到现在,他也没有去找田晓霞借书,因为他一直装个文盲,借回来书也没办法看。再说,他口袋里空空如也,想专心干活积攒一点钱,好给家里和县城的妹妹寄,根本没心思想其他的事。

就是现在,他也不能暴露他的“文盲”身份。正因为他是个只会卖力气的“文盲”,包工头才信任他,让他去干采购工作。要是胡永州知道他是个学生出身的人,又在他这里清闲得看起了书,说不定马上会把他打发走。他舍不得离开这个工程啊!一天赚两块半工钱不说,现在还不用像其他工匠一天顶到头地出死力。

但读书的愿望一下子变得如此强烈,使他简直无法克制。他思谋:能不能找个办法既能读书又不让人发现呢?

只有一个途径较为可靠,那就是他晚上能单独睡在一个地方。

主意终于有了。他准备和胡永州说一说,让包工头同意自己住在刚盖起的那一层楼房里。虽然那楼房还正在施工,新起的一层既没安门窗,更不可能生火,但现在天气已经转暖,可以凑合,就是冷一些也不要紧,只要一个人住着能看书就行了。

胡永州并不反对他挪地方住——只要你小子不怕冷,就是愿意住在野场地里和我胡永州也不相干!

孙少平搬到没门窗的楼房后,才想起这里晚上没灯。他就在外出采购东西的时候,捎带着给自己买了一些蜡烛。

条件一具备,他就打算到晓霞那里去借几本书回来。

③过罢清明节,少平在一个星期六的傍晚,破例拿出牙具和香皂,偷偷到小南河里洗刷了一番,又换上自己的那身“礼服”,就满有精神地去地委找田晓霞。

④在地委田福军的办公室和晓霞相会后,她又高兴又抱怨地问他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不来找她。

少平吞吞吐吐解释了半天。

一段时间没见晓霞,少平吃惊地发现她的个码似乎蹿高了一大截——他一时粗心,没有留意她换了一双高跟鞋。

两个人像往常那样,一块吃了晓霞从大灶上买回来的饭菜,接着热烈地议论了许多话题。

临走时,晓霞给他找了一本艾特玛托夫的《白轮船》。她告诉他,这是她很喜欢的一本书,是前几年内部发行的;父亲买回来后,她看完就偷偷地占为己有了。

回到“新居”后,少平迫不及待地想读它。他点亮蜡烛,就躺在墙角麦秸草上的那一堆破被褥里,马上开始读这本小说。周围一片寂静,人们都已经沉沉地入睡了。带着凉意的晚风从洞开的窗户中吹进来,摇曳着豆粒般的烛光。

孙少平一开始就被这本书吸引住了。那个被父母抛弃的小男孩的忧伤的童年,那个善良而屡遭厄运的莫蒙爷爷,那个凶残丑恶而又冥顽不化的阿洛斯古尔,以及美丽的长鹿母和古老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吉尔吉斯人的生活……这一切都使少平的心剧烈地颤动着。当最后那孩子一颗晶莹的心被现实中的丑恶所摧毁,像鱼一样永远地消失在冰冷的河水中之后,泪水已经模糊了他的眼睛;他用哽咽的音调喃喃地念完了作者在最后所说的那些沉痛而感人肺腑的话……

这时,天已经微微地亮出了白色。他吹灭蜡烛,出了这个没安门窗的房子。

他站在院子里一堆乱七八糟的建筑材料上,肿胀的眼睛张望着依然在熟睡中的城市。各种建筑物模糊的轮廓隐匿在一片广漠的寂寥之中。他突然感到了一片荒凉的孤独,他希望天能快些大亮,太阳快快从古塔山后面露出少女般的笑脸,大街上重新挤满了人……他很想立刻能找到田晓霞,和她说些什么。总之,他澎湃的心潮一时难以平静下来……

(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描写清明之前天气转暖的景象,与后文孙少平为了读书搬到新盖的楼房中的情节相照应。

B.孙少平自己“口袋里空空如也”,却还要给“家里和县城的妹妹”寄钱,足见少平是一个家庭责任感强且重情重义的人。

C.在胡永州心里,只要孙少平不怕冷,就是住在野场地里也和自己毫不相干,可见其对老乡毫无情义的冷漠人性。

D.文章结尾写孙少平“很想立刻能找到田晓霞,和她说些什么”,可见田晓霞是孙少平亲近的人,也是他精神上的知音。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黄原地区以胡永州及其侄子为代表的富有的包工头的形象。

B.句子②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表现了孙少平对自己获得采购这种好差事的愉悦心情。

C.句子③写孙少平借书前去小南河“洗刷”的情节充满仪式感,体现出他对晓霞及书籍的重视。

D.句子④中“晓霞又高兴又抱怨”,高兴的是少平来找她,抱怨的是少平很长时间没来找她了。

8.结合文本,请简要概括并分析孙少平阅读《白轮船》前后的心理变化过程。

9.日常学习中,不少同学抱怨诸多因素影响自己的学习。对此,你作为班长,拟召开以“劝学”为主题的班会,请结合文本,写出你的发言提纲。【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2)本题主要考查赏析文中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答题时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再结合句子解释为什么是这种手法,最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变化的分析能力。可以依据文中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神态表情和行为动作的刻画、环境描写来分析。

(4)本题考查拟写发言提纲的能力。结合内容具体分析概括。【解答】(1)C.“对老乡毫无情义的冷漠人性”错误,结合“胡永州念少平是一个县的老乡,把这好差事交给了他”,可见胡永州对老乡不是毫无情义。

故选C。

(2)B.“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错误,此处“就像”是指两种情况下愉悦的心情是一样的,不是比喻手法,是类比。

故选B。

(3)①结合“回到‘新居’后,少平迫不及待地想读它。他点亮蜡烛,就躺在墙角麦秸草上的那一堆破被褥里,马上开始读这本小说”可知,回到“新居”后,少平迫不及待地想读书,可见其阅读前的急切。

②阅读过程中,书里的内容“使少平的心剧烈地颤动着”“泪水模糊了他的眼睛”“他用哽咽的音调喃喃地念完了作者在最后所说的那些沉痛而感人肺腑的话”,少平被书中内容深深打动,情不自禁,可见少平阅读中的震撼和感动。

③阅读完后,少平走出屋子,站在院子里的建筑材料上,“他突然感到了一片荒凉的孤独……他很想立刻能找到田晓霞,和她说些什么。总之,他澎湃的心潮一时难以平静下来”,感想很多,“他澎湃的心潮一时难以平静下来”,心潮起伏,可见他阅读后的难以平静。

(4)文章主要内容是叙述孙少平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下坚持读书的。

①孙少平为了读书,住进刚盖起的没安门窗的施工楼里,没有电灯,就自己买蜡烛。他住宿条件比较差,生活艰苦,但他仍旧没有放弃读书。所以物质条件不应成为影响学习的因素。

②孙少平的生活周围没有人读书,他自己为了更好生存要装作文盲,更谈不上学习的氛围,但他并未受到影响。可见学习氛围不能作为刻苦学习的障碍。

③结合“活路稍微一轻松,他突然渴望能看点什么书”“读书的愿望一下子变得如此强烈,使他简直无法克制”可知,孙少平一有时间就渴望读书。可见强烈的主观愿望应是学习的主要动力。

④孙少平读书的地方,既没有门窗,又不能生活,还没有电灯,但他克服了一切困难坚持读书。可见不怕吃苦的精神应该是学习的强大助力。

答案:

(1)C

(2)B

(3)①阅读前的急切:回到“新居”后,少平迫不及待地想读书。②阅读中的震撼和感动:阅读过程中,书里的内容“使少平的心剧烈地颤动着”“泪水模糊了他的眼睛”“他用哽咽的音调喃喃地念完了作者在最后所说的那些沉痛而感人肺腑的话”。③阅读后的难以平静:阅读完后,少平走出屋子,站在院子里的建筑材料上,感想很多,“他澎湃的心潮一时难以平静下来”。

(4)①物质条件不应成为影响学习的因素。孙少平住宿条件比较差,生活艰苦,但他仍旧没有放弃读书。②学习氛围不能作为刻苦学习的障碍。孙少平的生活周围没有人读书,更没有学习的氛围,但他并未受到影响。③强烈的主观愿望应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孙少平一有时间就渴望读书。④不怕吃苦的精神应该是学习的强大助力。【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河北省廊坊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八千岁汪曾祺他是靠八千钱起家的,所以大家背后叫他八千岁。如果他不是一年到头穿了那样一身衣裳,也许大家就不会叫他八千岁了。他总是一身老蓝布,年复一年。有些地方已经洗得露了白色,打了许多补丁。长度一律离脚面一尺。八千岁有八千岁的道理,衣取藏体,下面的一截没有用处,要那么长干什么?八千岁开米店。店堂里一块竖匾:“食为民天”。竖匾两侧,贴着两个字条,“僧道无缘,概不做保”。和尚来化缘,一看“僧道无缘”四个字,也就很知趣地走开了。不但僧道无缘,连叫花子也“概不打发”。叫花子知道不管怎样软磨硬泡,也不能从八千岁身上拔下一根毛来,也就都“别处发财”。八千岁每天的生活非常单调。量米、看稻样,没什么事的时候,他就到后面看碾坊。这年头大部分米店都已经不用碾子,改用机器轧米了,八千岁却还用这种古典的方法生产。他舍不得这副碾子,舍不得这五匹大骡子。他不看戏,不打牌,不抽烟,不喝酒,食谱非常简单,顿顿都是头糙红米饭。菜是一成不变的熬青菜,有时放两块豆腐。稻仓里有许多麻雀,宋侉子有时拿扫帚拦空一扑,能扑下十几只,说这是下酒的好东西。八千岁可不吃这种东西,有什么吃头!八千岁万万没有想到,他会碰上一个八舅太爷。八舅太爷是个无赖浪子。初中毕业后,上了一年美专,都没上完。后来混进了军队,在军队中很“兜得转”。抗战军兴,军事第一,他到了哪里就成了这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只要他一拍桌子,骂一声“汉奸”,就可以拉出去枪毙,没人敢惹他。他还很风雅。谁家有好字画古董,有借无还。他也不白要你的,会送一张他自己画的画跟你换。过了两天,八舅太爷派兵把八千岁“请”去了。八千岁只来得及跟儿子说一句:“赶快找宋大伯去要主意!”宋侉子一了解,案情相当严重,是“资敌”。八千岁有几船稻子,运到仙女庙去卖,被八舅太爷的部下查获了。仙女庙是敌占区,别的粮商都是事前打通关节,八千岁没有花这笔钱。宋侉子知道这是非花钱不能了事的,就转弯抹角地问。“至少得罚一千块现大洋。”宋侉子说:“他拿不出。你看看他穿的这身!”“包子有肉,不在褶儿了。看你的面子,少要他二百!他能花八百块钱买两匹骡子,还不能花八百块钱买一条命吗!”宋侉子劝八千岁不要舍命不舍财。八千岁说:“你作主吧。我一辈子就你这么个信得过的朋友!”说着就落了两滴眼泪。宋侉子心里也酸酸的。宋侉子请八千岁的两个同行出面做保,叫八千岁儿子带了八百块现大洋,把八千岁保了出来,劝他:“算了,不就是八百块钱吗?看开一点。”八千岁心想,毕竟少花了两百,又觉得有些欣慰,好像他凭空捡到两百块钱似的。八舅太爷接到命令要调防。他要办一桌满汉全席,在荷花亭子里吃它一整天!消息传遍全城,大家都很感兴趣,因为这是多年没有的事了。赵厨房到八千岁的米店买米,八千岁就问:“有多少道菜?”“一百二十道。”“啊?!”“你没事过来瞧瞧。”八千岁真还过去看了:烧乳猪、叉子烤鸭、八宝鱼翅、鸽蛋燕窝……八千岁真是开了眼了,一面看,一面又掉了几滴泪:这是吃我哪!八千岁回家就用一盆水把“僧道无缘”“概不做保”的字条刮下来。做了一身长袍,长短与常人相同,把老蓝布换了下来。晚茶的时候,儿子给他拿了两个烧饼来,八千岁往帐桌上一拍,大声说:“给我去叫一碗三鲜面!”(有删改)文本二:那一日早上,严监生吃过药,听着萧萧落叶打得窗子响,自觉得心里虚怯,长叹了一口气,把脸朝床里面睡下。赵氏从房外同两位舅爷进来问病,就辞别了到省城里乡试去。严监生叫丫鬟扶起来勉强坐着。王德、王仁道:“好几日不曾看妹丈,原来又瘦了些——喜得精神还好。”严监生请他坐下,说了些恭喜的话,留在房里吃点心,就讲到除夕晚里这一番话,叫赵氏拿出几封银子来,指着赵氏说道:“这到是她的意思,说姐姐留下来的一点东西,送与二位老舅添着做恭喜的盘费。我这病势沉重,我死之后,恳请二位老舅照顾你外甥长大,教他读读书,挣着进个学,免得像我一生,终日受大房①里的气!”二位接了银子,谢了又谢,又说了许多的安慰的话,作别去了。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地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生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儿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节选自吴敬梓《儒林外史》)【注】①大房:指严监生的哥哥严贡生。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第一段交代了“八千岁”名称的由来:八千岁是靠八千钱起家的,同时又从着装上展现了八千岁的吝啬形象。B.文本一中八舅太爷要在荷花亭办满汉全席,“消息传遍全城,大家都很感兴趣”,突显了当时普通百姓的麻木愚昧。C.文本二中写严监生“听着萧萧落叶打得窗子响”,既交代了时间,又暗示严监生的病情愈发严重,身体一日不如一日。D.文本二中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只有赵氏明白严监生是在担心灯盏里点着的两茎灯草会费油,让挑掉一茎。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第三段连用四个“不”,细致地描述了八千岁的食谱,体现其生活的单调、俭省。B.文本一中宋侉子劝八千岁,“心里也酸酸的”,反映出宋侉子对八千岁遭受欺压的同情。C.文本二中“恳请二位老舅照顾你外甥长大”,通过语言描写展现了严监生关爱孩子的形象。D.文本二第二段中补叙大侄子、二侄子询问严监生伸出两个指头的含义,丰富了文章内容。8.文本一作者设置了多处照应,试举出两组并分析其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反映社会生活是小说的目的之一。请简要分析两篇文本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上有何异同。(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B(“突显了当时普通百姓的麻木愚昧”过度解读,后文写到“因为这是多年没有的事了”,应反映的是普通民众的凑热闹心理,不能说是“麻木愚昧”。)7.D(“补叙”错误,这里是顺叙,且没有这些叙述也并不影响情节的完整性,因此不能算是补叙。)8.照应:①刮去“僧道无缘”“概不做保”照应前文的竖匾“僧道无缘,概不做保”;②八千岁“做了一身长袍”、换下老蓝布照应前文“总是一身老蓝布”,有些地方已经洗得露白,还有很多补丁;③八千岁让儿子叫碗三鲜面照应前文八千岁顿顿吃头糙红米饭、熬青菜。(每点1分,答满两点即可,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作用:①丰富了人物形象,表现了八千岁的转变:过去小气节俭,从此决意大方;过去不近人情,此刻反省愧疚。②前后形成强烈的反差,产生戏剧性效果,余韵悠长,耐人寻味。③暗示了文章主旨,显现乱世之中小人物的心态变化、人情世态。(每点1分,答满两点即可,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9.①同:都反映了特定时代下,普通民众遭受欺压的辛酸生活。八千岁省吃俭用,却被八舅太爷找借口拿走了八百现大洋,并大摆宴席,八千岁只能暗自流泪;严监生直接控诉“终日受大房里的气”,这里的“大房”即严贡生,虽是“贡生”,却六亲不认、冷酷无情。②异:文本一反映的是旧社会里小业主的艰难挣扎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弱肉强食的社会现实。文本二则重点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科举制度对文人的压迫,展现了一些文人在政治、生活等各个领域中或丑恶或可笑的形象。(每点3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调令李存葆十天之后我终于拿到了调令!“混蛋,赵蒙生,你给我赶快滚蛋!”忠厚人梁三喜也对我劈头盖脸地痛骂。不用连长梁三喜指着骂,我当然也晓得,军人效命沙场,当应义无反顾。部队开到云南边防线,大家才知道这所谓的边防实际上是有边无防。一切都显得紧迫而仓促。一下拥来这么多部队,安营首先成了大问题。团以上指挥机关挤进了地方机关的办公室。连队则分散在深山沟里,用青竹、茅草、芭蕉叶和防雨布,搭成了各式各样的“营房”。为防空防炮,还常常住进那刚挖的又潮又湿的猫耳洞……眼下,我唯一的希望是离开这战斗连队,回到军机关。恰在这时,军党委做出一个十分严厉的决定:凡在连队的高干子女,一律不准调到机关里来。已拿到调令的撤回,一切需军党委审批才能调动。我听后,心里凉了半截。连队进入了临战前的突击性训练。为适应在亚热带山地丛林中作战,团里让我们九连练爬山,练穿林。这比那“十公里全副武装越野”,更够人喝一壶的。梁三喜累得嗓音嘶哑,眼球充血,嘴唇龟裂,那瘦削的脸膛更见消瘦了,脸颊也凹陷了。至于我,那就更不用提了。我累得晚上睡觉连衣服都懒得脱,常产生那种“还不如一颗流弹打来,便啥也不知道才好”的念头……我和妈妈已有二十多天中断了联系。这天,从后方转来一批信件,其中有我三封。一封是妻子柳岚从军医大学写来的,她在信中质问我为啥接到调令后还不回去,讥笑我是不是想当什么英雄了。她毫不掩饰地写道:现在的大学生宁肯信奉纽约伯德罗埃岛上的铜像(自由女神),也决不崇拜斯巴达克斯……另外两封信是妈妈写来的。头一封信她让我离开连队动身时给她拍个电报,她好派车接我。第二封信她说如果觉得实在不能调走,那就无论如何也得离开连队,重回军机关工作方为上策。妈妈的“上策”和我的心思吻合了,而重回军部的希望,只能寄托在雷军长“雷神爷”身上。这时,我想起了妈妈多次给我讲过的她救过“雷神爷”一命的往事……“雷神爷”康复归队那天,他紧紧握着我妈妈的手说:“有恩不报非君子,我雷神爷走遍天涯海角,也忘不了你这女中豪杰。”这真是生死之交!没有妈妈,你“雷神爷”能活到今天当军长吗?!要知道,我是妈妈唯一的儿子。妈妈在最关键的时刻求你点事,难道你真会不帮忙吗?再说,我本来就是军机关里的人,军机关调我回去并不是啥出大格的事!只要你“雷神爷”说一句“这是工作需要”,那就名正言顺了!想到这些,我忙给妈妈写了封信,火速发出。一个星期又熬过去了。“雷神爷”终于来了!他腰板笔直,目光平视,一举一动都显出军人的英武和豪迈,将军的自信和威严。军长用目光环视了一下这设在山间的露天会场,那俯瞰尘寰的架势告诉人们,他统帅的这个军,永远是天下无敌的。这时,只见他脱下军帽,“砰”地朝桌子上一甩,震得麦克风动了一下。仅此一甩帽,会场便骤然沉寂。静得像无波的湖水,连片树叶儿落下也会听得见。根据军党委会议记录,十年中军长曾四次甩过军帽。对于甩帽的后果,有几句顺口溜作了描述:“军长甩军帽,每甩必不妙,不是蹲班房,就是进干校。”眼前,这“雷神爷”为何又甩帽?人们目瞪口呆!只见他在台上来回踱了两步又站定,双手抃腰,怒气难抑。终于,炸雷般的喊声从麦克风里传出:“骂娘!我雷某今晚要骂娘!!”他狂吼起来:“奶奶娘!知道吗?我的大炮就要万炮轰鸣!我的装甲车就要隆隆开进!我的千军万马就要去杀敌!就要去拼命!就要去流血!!可刚才,有那么个神通广大的贵妇人,她竟有本事从几千里之外,把电话要到我这前沿指挥所!她来电话是让我给她儿子开后门,让我关照关照她儿子!……”顿时,我脑袋“嗡”地像炸开一样。排山倒海的掌声淹没了“雷神爷”的痛骂,撼天动地的掌声长达数分钟不息……军长又讲了些啥,我一句也听不清了。回到营地,天将破晓了,一片议论声又传进帐篷:“军长骂得好,那娘们死不要脸!”“哼,连里出了个败类,咱都跟着丢人!”啊,那又尖又嫩的童音告诉我,说这话的是不满十七岁的司号员金小柱,我下连队后,小金敬我这指导员曾像敬神一般!可自打我拿到调令那天起,他常撅着小嘴儿朝我翻白眼啊……“别看咱不咋的,报效祖国也愿流点血!咱决不当可耻的逃兵!”啊,连“艺术细胞”段雨国也神气起来了……我麻木的神经在清醒,我滚滚的热血在沸腾!奇耻大辱,大辱奇耻,如毒蛇之齿,撕咬着我的心!我乃七尺汉子,我乃堂堂男儿!我乃父母所生,我乃血肉之躯!我出生在炮火连天的沂蒙战场上,我赵蒙生身上不乏有勇士的基因!我晓得脸皮非地皮,我知道人间有廉耻!我,我要捍卫人的起码尊严!我要捍卫将军后代的起码尊严!!我取出一张洁白的纸,一骨碌爬起来冲出帐篷。我面对司号员小金:“给我吹紧急集合号!”小金惊呆了,不知所措。“给我紧急集合!”面对全连百余之众,我狂呼:“从现在起,谁敢再说我赵蒙生贪生怕死,我和他刺刀见红!是英雄还是狗熊,战场上见!”说罢,我猛一口咬破中指,在洁白的纸上,蹭!蹭!蹭!用鲜血写下了三个惊叹号——!!!(节选自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一段,“终于”一词流露出“我”对于调走的渴望和拿到调令后的欣喜,与后文的思想转变形成反差。B.小说描写了云南边防地区环境的恶劣和部队训练的艰苦,交待了“我”想离开连队回到军机关的原因。C.文中划线句子“仅此一甩帽,会场便骤然沉寂。静得像无波的湖水,连片树叶儿落下也会听得见。”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从正面表现了雷军长的威严。D.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这与茹志娟的《百合花》中“我”的作用有相同之处。7.关于文中插叙妈妈与雷军长生死之交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我”给妈妈写信作了必要的交代。 B.为后文雷军长的讲话埋下伏笔。C.丰富了雷军长形象的内涵。 D.推动情节发展,使故事再起波澜。8.对于能不能“调回”后方,小说中的“我”经历了哪些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4分)9.小说以“调令”为题有什么妙处?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答案】6.C(不是“正面表现”,应该是“侧面表现”)7.B(不是伏笔)8.(4分)①终于拿到了调令后的期待(欣喜);②对于军党委撤回调令后的失望;③对于母亲能否求雷军长把我调回后方,“我”内心焦虑(煎熬);④对于雷军长的怒骂以及战友们的“议论”,“我”幡然醒悟。(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对即可。)9.(1)“调令”是故事的生发点,由拿到调令,到调令撤回、再次申请调动、批判调动、决定上战场,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2)人们对调令的不同态度构成了小说尖锐的矛盾冲突,从而塑造了个性鲜明而又具有英雄气概的军人群体形象。(3)小说通过调令将军营与社会相联系,既歌颂了战争中不怕困难、不畏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也批判了社会上托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6分。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石碣茅盾玉臂匠金大坚还没刻完半个字,忽地又是扑嗤一声的笑起来,抬头望他的秘密工作中的伙伴。“金二哥,又笑,怎的?”靠在太师椅上慢慢地摸胡子的圣手书生萧让轻声说。胡子,原来只有稀落落的几根,又很短,然而只要左手空闲着,萧让就总得去摸。“萧大哥,你真是活像智多星吴用了!再过几天,我就管你叫智多星罢!”玉臂匠金大坚简直的放下了刻字刀,双手按在石碣上呵呵大笑起来。萧让得意地摇着头,随即把脸色放得更庄严:“我说,金二哥,怨不得。吴军师,那样叮嘱我来。你只是心直口快!”玉臂匠呆了一下,他收起了笑容,拿过刻字刀,低着头便又干他的一点一画的工作。“慢着,金二哥,刚才,你又笑,到底为的甚么?”“想到你和我躲在这里干这个,就要笑。”“你真是!”萧让顿一顿,“呵,金二哥,不应该笑。我们这、是非同小可的大事。是水泊里的机密呀:全伙儿,一百单八位弟兄,就只有,你、我,吴军师,参预这机密。”从工作中再抬起头来的金大坚本已有一句话冲到口边:正因为恁地,更加逗的人要笑呵!可是望见萧让的那样庄重的脸色,便不好说出来,只撮起嘴唇做了一个怪相,算是百分之几的抗议。这也瞒不过精明的萧让。料到这玉臂匠还有几分不了解吴军师的“策略”的奥妙,他萧让便觉得很有再切实叮嘱一番的必要。然而要把吴用的“策略”解释明白也颇困难,他偷眼看他的伙伴,刀尖落在石头上发出“滋拉,滋拉”的声音,仿佛是金大坚的暗笑;然而金大坚当真并没笑,他在那里认真地工作这使得萧让心里略略安定--点。毕竟这位老朋友还可靠摸着稀落落的几根短胡子,萧让再把军师吴用嘱咐过的话语想了一遍,然后轻声儿慢慢儿说:“金二哥,你看,玉麒麟比宋大哥如何?”“都是江湖上闻名的好汉呵!”玉臂匠头也不抬的回答了。“哦-—金二哥;好歹,总有个,高下罢?”只有急促的刀尖落在石面上的剥落剥落的声音代替了回答。“众多兄弟,都说,玉麒麟。仗义疏财,一身好武艺,心地又直爽:宋大哥兀自佩服。金二哥,看来遮莫是玉麒麟强些罢。”金大坚深觉得诧异,自己不是屡次承蒙他告诫莫要臧否水泊内的大头领么?今儿他自己亦犯了规么?和他的刻字技术同样地古朴的金大坚的心,忍不住暗笑;老没有机会发泄的几句话便脱口冲出来了:“人总是成群打伙的。和卢员外亲近的一伙儿自然说卢员外好哪。”“不,不,不!金二哥,是和卢员外出身相仿佛的人,才都说卢员外好。”玉臂匠不很了解似的定睛瞅着萧让。“金二哥,你总知道,我们一百单八人,不是一样的出身呀。如像白胜兄弟,他原是破落户泼皮;阮氏三兄弟,石碣村的渔民;孙二娘开黑店,公孙军师是游方道士,李俊、张横,做水面上的勾当:这算是一伙儿。五虎将的关胜、呼延灼,他们。原是朝廷命官,派来打梁山的;便是卢员外自己,先前何尝不是跟我们作对的?所以这是又一伙了。金二哥,现在,你该明白吴军师的妙计了罢?”有这石碣,两伙人便会合成一伙儿么?这样的意思也曾在金大坚心中一动。但是不失自知之明的他素来知道自己的嘴巴不济事,所以还是不出声,只睒着眼睛,用半个脸笑。突然萧让站起来,哲到房门口,在门缝里张望了一会儿,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