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备考生物学知识点课时3 群落的结构_第1页
2025高考备考生物学知识点课时3 群落的结构_第2页
2025高考备考生物学知识点课时3 群落的结构_第3页
2025高考备考生物学知识点课时3 群落的结构_第4页
2025高考备考生物学知识点课时3 群落的结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3群落的结构课标要求核心考点五年考情核心素养对接1.描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特征,并可随时间而改变;2.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群落的结构2023:江苏T14、海南T6BCD和T19(3)、北京T18(3)、天津T13(1)、湖南T4C、浙江6月T21(3)、新课标T33(2);2022:广东T20、浙江1月T15、全国乙T5、全国甲T31(3)(4)、山东T11C和T24(1)(2)(3)、湖南T20(2)、重庆T22(1)(3)、辽宁T19;2021:河北T12B、全国乙T30、天津T13(4)、湖南T20、湖北T22(1)、江苏T9B、辽宁T11A;2020:北京T10、全国ⅢT31(3)、天津T12、山东T24(2)、浙江1月T26(1);2019:天津T7(1)、全国ⅠT31(2)、江苏T6C和T26(3)1.生命观念——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2.科学思维——分析种间关系模式图,培养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3.科学探究——制订并实施方案: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2020:全国ⅠT6命题分析预测1.高考主要侧重对群落的空间结构、种间关系的考查,并结合教材基础知识,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以曲线图、文字叙述等为信息载体,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种间关系及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在非选择题中,常与种群、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结合,进行综合考查。2.预计2025年高考可能结合具体实例考查群落的结构及种间关系的判断考点1群落的结构学生用书P2841.群落及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1)群落的概念: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1]生物种群的集合。(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提醒(1)种群与群落的关系:种群与群落都是强调一定自然区域中的生物成分,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之和是种群,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之和是群落。(2)群落并不是各种生物的简单集合,而是通过相互之间的各种联系建立起来的有机整体。2.群落的物种组成3.群落的种间关系4.群落的空间结构概念在群落中,各个[19]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类型[20]垂直结构[21]水平结构表现垂直方向有明显的[22]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常呈[23]镶嵌分布决定因素①植物:光照、温度、水分、无机盐等;②动物:[24]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①环境因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以及光照强度的不同;②生物因素: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25]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5.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1)群落的季节性(2)生态位基础自测1.同样是对生物群体的研究,种群和群落是不同水平的研究对象。(√)2.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植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3.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来不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有优势。(√)4.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季节的变化发生有规律的变化。(√)5.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均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以提高对光的利用率。(×)6.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7.如果两种鸟的觅食生境一样,则这两种鸟的生态位完全一样。(×)8.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9.恢复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有助于群落所在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对植物和动物的作用分别是提高了植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情境应用1.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很多生物学知识,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诗经·小雅·小宛》中写道:“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其中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是捕食。(2)“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种间关系是捕食。2.四大家鱼指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它们的混养利用了它们在池塘中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若要再引进新的鱼种混养,应注意什么?为什么?提示应注意避免引进食物及生存环境等特性与四大家鱼相同的鱼种,以避免引起种间竞争。深度思考1.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能否相互提供能量?为什么?提示不能。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和能量,根瘤菌为豆科植物提供含氮无机物,而不是为豆科植物提供能量。2.两个物种或更多个物种利用同样而有限的资源时产生竞争,而竞争一般会导致形态和生态位的分化,淘汰了弱者,保存了生存能力较强的物种,其意义是什么?提示在有限的空间和食物条件下容纳更多的物种,使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物种占据不同生态位,达到有序的平衡,有利于生物与环境的协同进化。3.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是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原因是什么?提示不是。不同高度的山坡上的植物属于不同的生物群落,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4.有人说,桦树高低错落有致,只存在垂直结构,而野草丛比较矮小,只存在水平结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提示不对。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群落中不同种生物的分层或分布关系。同种生物如桦树的不同分布不能构成垂直结构。矮小的野草丛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存在。学生用书P286命题点1种间关系的判断与相关曲线分析1.[2021山东]某种螺可以捕食多种藻类,但捕食喜好不同。L、M两玻璃缸中均加入相等数量的甲、乙、丙三种藻,L中不放螺,M中放100只螺。一段时间后,将M中的螺全部移入L中,并开始统计L、M中的藻类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期间螺数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B.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乙藻>甲藻>丙藻C.图示L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竞争D.甲、乙、丙藻和螺构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解析放入螺后,L中的甲藻数量大幅度减少,并减小到较低水平,此时间段L中乙藻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丙藻数量一直维持较低水平,说明螺在甲藻减少的情况下主要捕食乙藻,即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A正确;据没有螺存在的M中三种藻类数量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出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甲藻>乙藻>丙藻,B错误;导致L中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捕食,C错误;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和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D错误。2.[2021重庆]若某林区的红松果实、某种小型鼠(以红松果实为食)和革蜱的数量变化具有如图所示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林区居民因革蜱叮咬而易患森林脑炎。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A.曲线③和①不能明显体现捕食关系,推测是小型鼠繁殖能力强所致B.通过曲线②与③的关系推断小型鼠与革蜱不是互利共生关系C.曲线③在K值上下波动,影响K值的主要因素是小型鼠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D.林区居民森林脑炎发病率会呈现与曲线②相似的波动特征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小型鼠以红松果实为食,二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而图中曲线③和①没有明显体现捕食关系,可能是小型鼠繁殖能力较强所致,A正确。若两种生物是互利共生关系,则二者的数量变化曲线将呈现同升同降的变化趋势,而曲线②和曲线③不是同升同降关系,推测革蜱和小型鼠的种间关系不是互利共生,B正确。影响K值的主要因素有气候、传染病、捕食者等,C错误。林区居民因革蜱叮咬而易患森林脑炎,因此林区居民森林脑炎发病率会呈现与曲线②相似的波动特征,D正确。通性通法“两依据”法判断曲线图中生物的种间关系命题点2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分析3.[2024浙江模拟]自然生物群落往往具有明显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C)A.森林中喜鹊筑巢的位置高低错落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沙漠仙人掌为争夺水分形成的均匀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同一水平方向上植被呈镶嵌分布是空间结构的一种表现D.群落的组成和类型随时间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解析森林中的喜鹊是同一个物种,其筑巢的位置高低错落分布,没有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沙漠仙人掌为争夺水分形成的均匀分布是一个种群内的分布,未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同一水平方向上植被呈镶嵌分布是空间结构的一种表现,镶嵌分布是水平结构的特征,C正确;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而群落类型随时间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属于演替,D错误。4.[2022全国乙]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②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以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③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⑤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⑥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C.①②③⑥ D.③④⑤⑥解析森林中,位于最上层的植物应该是高大的乔木,②错误;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对光的利用有关,不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⑥错误,A符合题意。命题点3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分析5.下列有关群落季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B)A.群落的外貌出现季节性变化与光照强度、温度及降雨等有关B.某群落中的动物种类出现季节性变化与温度有关,与水资源无关C.夏枯草在每年春季开花、夏季结束生活周期,使其所在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呈现周期性变化D.北方地区农田中冬季多见小麦,夏季多见玉米,体现了农田群落的季节性解析季节性河流区域等群落中的动物出现迁入、迁出情况主要受水资源的影响,B错误。6.[2023江苏]在江苏沿海湿地生态系统中,生态位重叠的两种动物甲、乙发生生态位分化,如图所示。甲主要以植物a为食,乙主要以植物b为食,两者又共同以植食性动物c为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a、c分别处于第一、二营养级,其生态位重叠B.a、b中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C.生物群落中物种的生态位受生物因素影响,也与非生物因素有关D.生态位分化是经自然选择形成的生物适应性,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率解析a为植物,c为植食性动物,a、c分别处于第一、二营养级,由于a为生产者,c为消费者,故两者生态位并不重叠,A错误;a、b为植物,两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在被植食性动物取食后,其中的能量在食物链中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当食物链中的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动以及排遗物和动植物遗体被微生物分解时,这些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正确;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生物群落中物种的生态位既受生物因素的影响,也受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C正确;自然群落中,生态位有重叠的物种会发生生态位分化,从而减少或排除竞争,使它们共同生存下来,因此生态位分化是不同生物在长期自然选择下形成的生物适应性,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如栖息空间、食物等)的利用率,D正确。考点2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学生用书P2881.实验原理2.实验步骤3.实验结论不同群落的优势种不同,不同群落[8]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9]复杂。基础自测1.“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实验可以用目测估计法或记名计算法进行丰富度的统计。(√)2.“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实验可以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杀死并保存标本。(√)3.利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推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2021河北,T3D]。(√)深度思考1.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为什么不适合使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提示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主要用于研究种群密度,而丰富度是从群落水平上研究物种数目的。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不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2.在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有哪些注意事项?提示(1)从不同环境中采集的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3)从同样土壤中采集的样本,进行多组统计比较。(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如果无法知道小动物的名称,可记为“待鉴定××”,并记录其特征。(5)注意安全,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学生用书P288命题点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分析1.[全国Ⅰ高考]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记重捕法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C.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D.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解析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较强,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其数量,不适合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A错误;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的物种数目,丰富度越高,物种数目越多,B正确;部分土壤小动物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盐和CO2等,无机盐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影响植物生长,C正确;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可以被绿色植物等利用从而进入生物群落,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D正确。2.[2024湖北部分高中联考]“沼液肥田”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创举。某农技站调查了施用不同沼液量的围垦麦田的土壤小动物密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不同土层中的小动物都是消费者B.施用不同沼液量可明显提高0~10cm土层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C.施用不同沼液量对10~20cm土层中小动物的物种组成影响不显著D.“沼液肥田”利用了循环原理解析不同土层中的小动物有些是消费者,有些是分解者,A错误;图中表示的是土壤小动物的密度,因此并不能得出施用不同沼液量可明显提高0~10cm土层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这一结论,B错误;由图可知,施用不同沼液量的10~20cm土层中小动物的密度变化幅度不大,但不能推知施用不同沼液量对10~20cm土层中小动物物种组成的影响,C错误;“沼液肥田”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符合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D正确。1.[2023海南]海草是一类生长在浅海的单子叶植物,常在不同潮带形成海草床,具有极高的生产力。某海域海草群落的种类及其分布见表。分布潮带海草种类中潮带低潮带潮下带上部潮下带下部海神草+++-齿叶海神草-++-羽叶二药藻++++二药藻++++海菖蒲-++-注:“+”表示存在,“-”表示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D)A.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海草的种群密度B.海草叶片表面附着的藻类与海草的种间关系是竞争C.据表可知,海草群落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潮带是低潮带和潮下带上部D.据表可知,生态位最宽的海草是海神草和二药藻解析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海草的种群密度,A正确。海草叶片表面附着的藻类和海草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二者会争夺光照、无机盐等,二者的种间关系是竞争,B正确。据表可知,在低潮带和潮下带上部,5种海草都有分布,C正确。羽叶二药藻和二药藻在四种潮带都有分布,海神草在潮下带下部没有分布,说明生态位最宽的海草中没有海神草,D错误。2.[2022浙江1月]某海域甲、乙两种浮游动物昼夜分布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D)A.甲有趋光性,乙有避光性B.甲、乙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C.乙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甲、乙的沉浮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解析甲、乙在午夜的情况下均上浮,中午时均下沉,说明甲、乙都可能具有避光性,A错误;浮游植物主要位于光照较强的浅海,大部分乙分布在该海域较深处,不太可能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B错误;乙是一个种群,一个种群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甲、乙的昼夜分布变化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D正确。3.[2023北京,12分]为了研究城市人工光照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研究者在城市森林边缘进行了延长光照时间的实验(此实验中人工光源对植物的影响可以忽略;实验期间,天气等环境因素基本稳定)。实验持续15天:1~5天,无人工光照;6~10天,每日黄昏后和次日太阳升起前人为增加光照时间;11~15天,无人工光照。在此期间,每日黄昏前特定时间段,通过多个调查点的装置捕获节肢动物,按食性将其归入三种生态功能团,即植食动物(如蛾类幼虫)、肉食动物(如蜘蛛)和腐食动物(如蚂蚁),结果如图。(1)动物捕获量直接反映动物的活跃程度。本研究说明人为增加光照时间会影响节肢动物的活跃程度,依据是:与1~5、11~15天相比,6~10天,肉食动物和腐食动物的平均捕获量显著增加,植食动物平均捕获量明显减少。(2)光是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成分。在本研究中,人工光照最可能作为信息(或信号)对节肢动物产生影响,从而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作用。(3)增加人工光照会对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如:肉食动物在黄昏前活动加强,有限的食物资源导致种间竞争加剧;群落空间结构在垂直和水平两个维度发生改变。(4)有人认为本实验只需进行10天研究即可,没有必要收集11~15天的数据。相比于10天方案,15天方案除了增加对照组数量以降低随机因素影响外,另一个主要优点是用于分析人工光照是否会对节肢动物群落产生不可逆影响。(5)城市是人类构筑的大型聚集地,在进行城市小型绿地生态景观设计时应AC(多选)。A.不仅满足市民的审美需求,还需考虑对其他生物的影响B.设置严密围栏,防止动物进入和植物扩散C.以整体和平衡的观点进行设计,追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D.选择长时间景观照明光源时,以有利于植物生长作为唯一标准解析(1)结合题中信息可知,1~5天以及11~15天,无人工光照,6~10天,每日黄昏后和次日太阳升起前人为增加光照时间;结合题中信息可知,与1~5天以及11~15天相比,6~10天,肉食动物和腐食动物的平均捕获量显著增加,植食动物平均捕获量明显减少,可说明人为增加光照时间会影响节肢动物的活跃程度。(2)在本研究中,光作为物理信息调节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腐食动物的活跃程度。(3)增加人工光照,肉食动物在黄昏前活动加强,肉食动物的种类有多种,有限的食物资源会导致它们之间的种间竞争加剧。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4)设置对照的主要作用是排除除自变量外其他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比较1~5天和11~15天的相关数据,可判断出撤掉人工光照后,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会不会恢复到原有的水平。(5)人工生态系统要保持开放,才能维持稳定,B错误;为了确保该人工生态景观长时间存在,维持稳定,既要考虑植物的生长,也要考虑其他生物的生长和繁殖,D错误。4.[2022广东,12分]荔枝是广东特色农产品,其产量和品质一直是果农关注的问题。荔枝园A采用常规管理,果农使用化肥、杀虫剂和除草剂等进行管理,林下几乎没有植被,荔枝产量高;荔枝园B与荔枝园A面积相近,但不进行人工管理,林下植被丰富,荔枝产量低。研究者调查了这两个荔枝园中的节肢动物种类、个体数量及其中害虫、天敌的比例,结果见表。荔枝园种类(种)个体数量(头)害虫比例(%)天敌比例(%)A52310327836.6714.10B56810411840.8620.40回答下列问题:(1)除了样方法,研究者还利用一些昆虫有趋光性,采用了灯光诱捕法进行取样。(2)与荔枝园A相比,荔枝园B的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高,可能的原因是林下丰富的植被为节肢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利于其生存。(3)与荔枝园B相比,荔枝园A的害虫和天敌的数量少,根据其管理方式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荔枝园A使用杀虫剂,可降低害虫数量,同时因食物来源少,害虫天敌数量也少。(4)使用除草剂清除荔枝园A的杂草是为了避免杂草竞争土壤养分,但形成了单层群落结构,使节肢动物物种多样性降低。试根据群落结构及种间关系原理,设计一个生态荔枝园简单种植方案(要求:不用氮肥和除草剂、少用杀虫剂,具有复层群落结构),并简要说明设计依据。林下种植大豆等固氮作物,通过竞争关系可减少杂草的数量,同时为果树提供氮肥;通过种植良性杂草或牧草,繁育天敌来治虫,可减少杀虫剂的使用(合理即可)。解析(1)对于具有趋光性的昆虫,可采用灯光诱捕法进行取样。(2)由题表可知,荔枝园B中节肢动物的种类数多于荔枝园A中的,即荔枝园B中节肢动物的物种丰富度高,可能的原因是林下丰富的植被为节肢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利于其生存。(3)由题表可知,荔枝园A中的节肢动物数量以及害虫和天敌的比例均低于荔枝园B中的,根据管理方式分析,原因可能是荔枝园A使用杀虫剂,降低了害虫的数量,同时因食物来源少,害虫天敌数量也少。(4)可在荔枝林下种植大豆等固氮作物,这些作物可为果树提供氮肥,并通过竞争关系减少杂草的数量,避免使用除草剂;同时通过种植良性杂草或牧草,繁育害虫天敌来治虫,可减少杀虫剂的使用。5.[2021湖南,9分]某林场有一片约2公顷的马尾松与石栎混交次生林,群落内马尾松、石栎两个种群的空间分布均为随机分布。为了解群落演替过程中马尾松和石栎种群密度的变化特征,某研究小组在该混交次生林中选取5个固定样方进行观测,每个样方的面积为0.04公顷,某一时期的观测结果如表所示。树高X(m)马尾松(株)石栎(株)样方1样方2样方3样方4样方5样方1样方2样方3样方4样方5X≤58975846485047455<X≤102527302830302528262710<X≤15342930363523543X>15131614151232122合计80818184858178847977注:同一树种的树高与年龄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两树种在幼年期时的高度基本一致。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根据表中调查数据计算,马尾松种群密度为2055株/公顷。(2)该群落中,马尾松和石栎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马尾松是喜光的阳生树种,石栎是耐阴树种。根据表中数据和树种的特性预测该次生林数十年后优势树种是石栎,理由是同一树种的树高与年龄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由表中数据可得出马尾松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石栎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马尾松是喜光的阳生树种,石栎是耐阴树种,两树种在幼年期时的高度基本一致,在对光的竞争中喜光的马尾松不占优势,而耐阴的石栎占优势。解析(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以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根据表中调查数据计算,马尾松种群密度为(80+81+81+84+85)÷5÷0.04=2055(株/公顷)。(2)该群落中,马尾松和石栎生活在同一区域,会争夺光照、水和无机盐等,二者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预测数十年后该次生林的优势树种是石栎,理由见答案。学生用书·练习帮P503一、选择题1.[2023河南名校联考]下列有关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A)A.研究群落是研究种群的基础,但二者研究的主要内容又有所不同B.群落中各种群占据不同空间,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D.水分、温度会影响群落类型,不同群落中的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可能会不同解析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A错误。2.[2024浙江大联考]研究发现某森林中部分鸟类的取食特点如下:森莺和柳莺食性类似,但取食领域不同,彼此互不侵犯;绿啄木鸟和椋鸟都在地面取食,但前者喜食蚂蚁,后者喜食昆虫的幼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4种鸟类的生态位均有差异,未发生重叠B.推测森莺和柳莺经历激烈竞争后发生了错开取食空间的生态位分化C.推测绿啄木鸟和椋鸟经历长期自然选择后发生了改变食性的生态位分化D.生态位分化是生物对环境长期适应以及种间竞争的结果解析由题述可知,4种鸟类的生态位均有差异,但也有重叠,A错误;由题意推测森莺和柳莺经历激烈竞争后发生了错开取食空间的生态位分化,有利于它们充分利用资源,B正确;由题意推测绿啄木鸟和椋鸟经历长期自然选择后发生了改变食性的生态位分化,进而有利于它们之间和谐相处,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生态位分化是生物对环境长期适应以及种间竞争的结果,这是协同进化的表现,D正确。3.[2023皖南八校联考]科研人员对鄱阳湖周围不同植被类型中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土壤动物群落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数(种)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种)Ⅰ层Ⅱ层Ⅲ层Ⅰ层Ⅱ层Ⅲ层茶林2111820127阔叶林1814921139注:Ⅰ:0~5cm;Ⅱ:5~10cm;Ⅲ:10~15cm。A.土壤动物群落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B.三种植被类型中,阔叶林中的物种丰富度最小C.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土壤样品中的小动物,是因为其具有避光、趋湿的特性D.取样器取样后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解析土壤动物群落既具有垂直结构,也具有水平结构,A正确;物种丰富度指群落中的物种数目,根据表中数据只能得出阔叶林中土壤动物种类最少,不能说明阔叶林中的物种丰富度最小,B错误;可利用土壤小动物避光、趋湿、避高温的习性,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土壤样品中的小动物,C正确;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D正确。4.[2024邢台模拟]如图表示北温带某湖泊的垂直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B)A.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仅取决于温度B.该湖泊从边缘的浅水区到深水区的生物分布差异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从夏天到冬天湖泊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属于群落的演替D.该湖泊夏天温度变化较大的是斜温层(水深5~10m),导致浮游植物主要分布在斜温层解析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取决于光照、溶解氧以及温度,A错误;该湖泊从边缘的浅水区到深水区的生物分布差异主要是地形的变化导致的,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正确;从夏天到冬天湖泊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属于群落的季节性,C错误;由题图可知,该湖泊夏天温度变化较大的是斜温层,但表水层光的穿透性强,温度适宜,适合浮游植物生存,D错误。二、非选择题5.[2023保定质检,6分]在某森林中,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如表,图中①②③④为种间关系(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分布类型上层中层下层植物乔木灌木草本动物林鸽长尾山雀鹪鹩、昆虫(1)表中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植物的这种分布决定了动物的分布,其原因是植物为动物提供了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而且动物的这种分布有利于减轻物种之间的竞争。(2)现有4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麻风杆菌和宿主细胞。A生物之间的关系对应图中的③。若狐死亡,则兔的数量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3)图中4种种间关系中,若b死亡,对a有利的是②④(用图中序号作答)。解析(1)表格中的植物和动物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使动物也出现分层现象;垂直结构有利于减轻物种之间的竞争。(2)A中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为互利共生,曲线表现为同步变化,对应③;兔是被捕食者,狐是捕食者,若狐死亡,则兔的数量会先因缺乏天敌而不断增加,后因食物的限制等而减少,最后趋于稳定。(3)据图可知,②④中b都不断增加,而a都下降甚至消失,因此若b死亡,对②④中的a都是有利的。6.森林群落中的分层现象是各种群之间以及种群与环境之间相互竞争和相互选择的结果,是群落垂直结构的最直观特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植物的分层缓解了植物之间争夺阳光等资源的矛盾,也提高了群落的光能利用率B.动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有关,还与阳光、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有关C.土壤中的水分和矿质营养状况,是决定森林植物地下部分分层的主要因素D.森林各层次中植物的不同生态特性和生活习性增强了不同物种个体之间的竞争解析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生长,缓解了植物之间争夺阳光等资源的矛盾,也提高了群落的光能利用率,A正确;群落中植物的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空间有关,还与阳光、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有关,B正确;决定森林植物地下部分分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和无机盐等,C正确;森林各层次中植物的不同生态特性和生活习性减弱了不同物种个体之间的竞争,提高了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率,D错误。7.[2023潍坊三模]种内竞争是指在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因为资源的有限性而进行的相互竞争。图示为帽贝最大长度和生物量随种群密度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帽贝的最大长度减小B.帽贝种群密度相对值低于400时,因资源充足可大量繁殖且个体最大长度较大C.种内竞争既能调节种群数量,也能调节总生物量D.种内竞争不利于物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