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7.140.10
CCSX55
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1682—2022
代替DB32/T1682-2010
绿杨春茶茶叶加工技术规程
Luyangchuntea-Technicalrulesforprocessionoftea
2022-03-18发布2022-04-18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2/T1682—2022
绿杨春茶茶叶加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绿杨春茶的原料、技术要求、分级及实物标准样、加工厂、加工设备、加工人员、加
工技术、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扬州地区以中小叶良种茶树的幼嫩芽叶为原料,经轻微摊凉,高温杀青,理条整形,
炒干提香等工艺加工而成的绿杨春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500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8302茶取样
GB/T8305茶水浸出物测定
GB/T8309茶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
GB/T8310茶粗纤维测定
GB/T8311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18795茶叶标准样品制备技术条件
GB/T23776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GH/T1070茶叶包装通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原料
1
DB32/T1682—2022
新鲜芽叶:芽叶新鲜,均匀完整,不带红梗、红叶、鱼叶、老叶和其他杂质物,无劣变、无异味、
无异嗅;不得混有非茶类杂物,不着色。无任何添加剂。
5技术要求
分级要求
根据茶叶的外形和内质分为特一级、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五个级别,分级规定见表1。
表1分级规定
级别
项目
特一级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扁平、秀长、光
条索扁平、光滑扁平、尚光滑尚扁平、光滑尚扁平、尚光滑
滑
外
形色泽翠绿油润绿、油润绿、尚油润尚绿、油润尚绿、尚油润
整碎匀整匀整尚匀尚匀尚匀
净度净净净尚净尚净
香气嫩香、持久嫩香、持久香高、持久清香、持久尚清香、持久
内滋味鲜醇爽口醇爽醇厚尚醇厚尚醇厚
质
汤色嫩绿、明亮嫩绿、明亮尚绿、明亮尚绿、明亮尚绿、尚明亮
叶底嫩、绿匀亮嫩、绿亮尚嫩、尚绿亮尚嫩、尚绿亮尚绿亮
单芽占90%及一芽一叶占90%一芽一叶占85%一芽二叶占80%及一芽二叶占70%
芽叶组成
以上及以上及以上以上及以上
实物标准样品
各级别设一个实物标准样,实物标准为各等级品质的最低界限,实物样以春茶拼配制成,每三年更
换一次。按照GB/T18795要求执行。
生产条件要求
应符合GB14881的规定
感官指标
感官指标应符合实物标准样和表1的规定。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2
DB32/T1682—2022
表2理化指标
检验项目指标试验方法
水分(质量分数)/%≤6.5GB5009.3
总灰分(质量分数)/%≤6.5GB5009.4
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质量分数)/%≥45.0GB5009.4
酸不溶性灰分a/%≤1.0GB5009.4
水浸出物/%≥36.0GB/T8305
水溶性灰分碱度(以KOH计)(质量分数)/%≥1.0a;≤3.0aGB/T8309
粉末(质量分数)/%≤1.0GB/T8311
粗纤维(质量分数)/%≤12.0GB/T8310
卫生指标
应符合GB2762和GB2763的规定
净含量允差
净含量允差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6加工厂
6.1茶叶加工厂所处的大气环境不低于GB3095中规定的三级标准要求。
6.2茶叶加工中直接用水,冲洗加工设备和厂房用水要达到GB5749的要求。
6.3加工厂环境应整洁、干净、无异味。加工区应与生活区和办公区隔离,无关人员不宜进入生产区。
6.4加工车间应采光良好、灯光明亮,照度达到500lx以上。
6.5加工工厂应配有相应的更衣间,茶叶审评室。
6.6加工和包装场地至少在茶季前应全面清洗消毒一次。
7加工设备
7.1要求
7.1.1使用的机械设备、器具直接接触茶叶的部分应无毒、无害,使用前应清洗干净。
7.1.2每个茶季的开始,对加工设备进行清洁、除锈和保养。新购设备要清除材料表面的防锈油。
7.1.3定期润滑零部件,每次加油应适量,不得外溢。
7.1.4强烈震动的加工设备采取必要的防震措施。可分离安装的大型风机设在车间外。
7.2机械选型
7.2.1滚筒杀青机。
7.2.2往复振动理条机。
7.2.3名茶多用(功能)机。
7.2.4名茶烘干机。
3
DB32/T1682—2022
8加工人员
8.1加工人员上岗前应经过生产培训,掌握加工技术和操作技能。
8.2加工人员上岗前和每年度均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能上岗。
8.3加工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进入工作场所应洗手、更衣、换鞋、带帽。离开车间时应换下工作衣、
鞋和帽,存放在更衣室内。加工、包装场所不宜吸烟和随地吐痰,不得在加工和包装场所用餐和进食食
品。
9加工技术
9.1要求
9.1.1加工过程中禁止使用和添加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
9.1.2加工过程中,各工序在制品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9.2加工工艺
9.2.1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杀青→摊凉→理条→摊凉→整形→摊凉→辉干→精制→入库。
9.2.2摊放
9.2.2.1摊放场所应通风、阴凉、干燥、清洁。
9.2.2.2鲜叶均匀摊放在贮青槽或竹匾内,厚度3cm,以不见槽上铺垫物或竹匾底为宜。
9.2.2.3摊放1h后翻叶1次;露(雨)水叶30min翻1次,翻2次~3次,并根据情况进行鼓风。摊放时间
宜为5h~6h。
9.2.2.4摊放程度为叶质柔软,手握略有骨感,但梗折不断,青气散发,清香显露。
9.2.3杀青
9.2.3.1在滚筒杀青机内进行,当滚筒出叶处筒腔内的气温有强烈的灼手感(140℃左右)时,开始投
叶。开始时,投叶量大些,以免产生焦边。后保持温度平衡,投叶均匀。应随时检查杀青叶质量,调整
投叶量。
9.2.3.2杀青叶应叶色转暗,叶质柔软,用力握后不成团、不粘手,叶边略剌手,无红梗、红叶、焦边,
青气散失,清香四溢。
9.2.4摊凉
用风扇快速冷却至室温,摊开放置。
9.2.5理条
9.2.5.1在往复振动理条机或名茶多用(功能)机内进行。加热,同时打开运动开关,多用(功能)机
应调至快档运转,当槽内空气温度90℃~100℃时,将冷却后的杀青叶均匀地投入槽体中。理条机每槽150g~
180g,多用(功能)机每槽150g左右,随鲜叶老嫩不同适当增减。运行5min~6min。
9.2.5.2理到条索紧直,峰毫显露时,即可出锅摊凉。
4
DB32/T1682—2022
9.2.6摊凉
用风扇或自然冷却至室温,摊开放置。
9.2.7整形
9.2.7.1在名茶多用(功能)机内进行。加热,同时打开运动开关,当锅温升到90℃~100℃时,投入
摊凉后的理条叶每槽100g左右。锅体运动频率为每分钟约150次~160次,当茶叶翻动自如时,减慢至
每分钟110次~120次,待茶条理直加轻棒1min,出棒炒制1min,再加轻棒1min~2min,出棒,继续炒
制10min~15min。
9.2.7.2炒至茶叶挺直略扁,有剌手感(约8成后)出锅。
9.2.8摊凉
用风扇或自然冷却至室温,摊开放置。
9.2.9辉干
摊放后再入锅复炒至条索挺直、扁平,含水率低于6.5%时出锅。
9.2.10精制
电风扇吹片,人工拣除黄片、杂梗、筛分割末等。
9.3机械配套
茶叶加工机械配套参见附录A。
10试验方法
取样
以“批”为单位取样。取样按照GB/T8302规定执行。
感官指标
按照表1执行,应符合GB/T23776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的规定。
理化指标
按照表2试验方法。
卫生指标
应符合GB2762和GB2763的规定的试验方法。
11检验规则
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为:感官指标、水分、碎茶末、净含量。
5
DB32/T1682—2022
产品应经生产厂按本标准检验合格,并出具合格证明后方可出厂。
型式检验
11.2.1型式检验在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
——正式生产后,当原料来源发生变化,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正常生产每半年或停产3个月以上恢复生产时;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一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国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11.2.2型式检验的项目为本文件要求的全部要求。
判定规则
凡劣质,有污染,有异味和卫生指标不合格的产品均判不合格品。
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时,有一项指标不符合要求即判为不合格品。
复检
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时,应对留存样进行复检,或在同批产品中重新按GB/T8302—2013规定加倍取
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检,以复检结果为准。
12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标识
产品的销售包装标识应符合GB7718和GB28050的规定。运输包装标识应注明:产品名称、规格、
生产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数量、重(质)量、体积、执行标准号及符合GB/T191规定的有
关包装储运图示标识要求。
包装
产品内包装材料应按照GH/T1070的规定,符合食品安全要求,且干燥、清洁、无异味及不影响茶
叶品质,包装应严密、无泄漏,运输包装材料采用纸箱。
运输
运输包装箱上的标志应符合GB/T191规定,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无污染,运输过
程中应防止日晒、雨淋、重压。不应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运。
贮存
产品应贮存于茶叶专业冷库,温度≤10℃,湿度≤50℃。在本文件规定的贮运条件下,产品自生产
之日起,保质期为18个月。
6
DB32/T1682—2022
附录A
(资料性)
茶叶加工机械配套
A.1单机型
A.1.1名茶多功能机1台,宜使用强进风多功能机。
A.1.2用于茶园面积在1ha~2ha(15亩左右),日产干茶7kg左右(注:机械每天以运作10h,以下相
同)。
A.1.3工艺流程为杀青(理条、整形)→摊凉→辉干。
A.1.4操作时投叶量宜少,5槽锅总投叶量0.5kg左右;投放压棒的时间宜迟不宜早,一般在炒茶叶
爽手,快要呈骨架时再加轻棒,加棒、出棒宜勤,切忌一棒到底;锅体摆动速度视锅温而定,温度高时调快,
低时调慢。整形后的摊凉叶可2锅并1锅,或3锅并2锅进行辉干。
A.2双机组合型
A.2.1双机组合之一
A.2.1.1名茶多功能机1台,电炒锅1只。
A.2.1.2适用于茶园面积1ha~2ha(20亩左右),日产8kg左右。
A.2.1.3工艺流程为杀青(理条)→摊凉→整形→辉干。
A.2.1.4操作时名优茶多功能机杀青、理条、整形参见单机操作,电炒锅辉干尽量将茶叶磨平。
A.2.2双机组合之二
A.2.2.1杀青机1台,宜使用电热式杀青机,名茶多功能机1台。
A.2.2.2适用于茶园面积3ha(45亩)左右,日产干茶16kg左右。工艺为杀青→摊凉→理条(整形)→
摊凉→辉干。
A.2.2.3操作时滚筒杀青机应保持筒温稳定,投叶均匀,应随时检查杀青程度,及时调节温度和投叶量。
名茶多用机理条、整形时,应掌握好温度、锅体运动速率、加棒轻重和加棒时间,切忌一棒到底。
A.3多机组合型
A.3.1多机组合之一
A.3.1.1杀青机1台,往复振动理条机1台,名优茶多功能机2台。
A.3.1.2适用于茶园面积7ha(100亩)左右,日产干茶50kg左右。工艺流程为杀青→摊凉→理条→摊凉→整
形→摊凉→辉干。
A.3.2多机组合之二
7
DB32/T1682—2022
A.3.2.1杀青机、往复振动理条机、名优茶多功能机。
A.3.2.2适用于茶园面积10ha(150亩)以上的中型、大型规模的茶场。
A.3.2.3工艺流程为杀青→摊凉→理条→摊凉→整形→摊凉→辉干。
8
DB32/T1682—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32/T1682—2010《绿杨春茶茶叶加工技术规程》,与DB32/T1682—2010相比,
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范围内容;
——补充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新增了术语与定义;
——新增了分级、分级要求、实物标准样;
——新增了技术要求、基本要求、生产条件要求、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卫生指标、净含量
允差;
——新增了试验方法;
——新增了检验规则、出厂检验、型式检验、判定规则、复检;
——修改了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保质期;
本文件由江苏省园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仪征市绿杨春茶叶行业协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宏昌、姚满昌、尚芬芬、赵长涛、张鹏、潘巨斌、彭云、夏军、傅强、张春、
陶祖平、郑华龙、张存林、陶德容、蔡杰。
本文件2010年12月10日首次发布,2022年第一次修订。
I
DB32/T1682—2022
绿杨春茶茶叶加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绿杨春茶的原料、技术要求、分级及实物标准样、加工厂、加工设备、加工人员、加
工技术、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扬州地区以中小叶良种茶树的幼嫩芽叶为原料,经轻微摊凉,高温杀青,理条整形,
炒干提香等工艺加工而成的绿杨春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500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8302茶取样
GB/T8305茶水浸出物测定
GB/T8309茶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
GB/T8310茶粗纤维测定
GB/T8311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18795茶叶标准样品制备技术条件
GB/T23776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GH/T1070茶叶包装通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原料
1
DB32/T1682—2022
新鲜芽叶:芽叶新鲜,均匀完整,不带红梗、红叶、鱼叶、老叶和其他杂质物,无劣变、无异味、
无异嗅;不得混有非茶类杂物,不着色。无任何添加剂。
5技术要求
分级要求
根据茶叶的外形和内质分为特一级、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五个级别,分级规定见表1。
表1分级规定
级别
项目
特一级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扁平、秀长、光
条索扁平、光滑扁平、尚光滑尚扁平、光滑尚扁平、尚光滑
滑
外
形色泽翠绿油润绿、油润绿、尚油润尚绿、油润尚绿、尚油润
整碎匀整匀整尚匀尚匀尚匀
净度净净净尚净尚净
香气嫩香、持久嫩香、持久香高、持久清香、持久尚清香、持久
内滋味鲜醇爽口醇爽醇厚尚醇厚尚醇厚
质
汤色嫩绿、明亮嫩绿、明亮尚绿、明亮尚绿、明亮尚绿、尚明亮
叶底嫩、绿匀亮嫩、绿亮尚嫩、尚绿亮尚嫩、尚绿亮尚绿亮
单芽占90%及一芽一叶占90%一芽一叶占85%一芽二叶占80%及一芽二叶占70%
芽叶组成
以上及以上及以上以上及以上
实物标准样品
各级别设一个实物标准样,实物标准为各等级品质的最低界限,实物样以春茶拼配制成,每三年更
换一次。按照GB/T18795要求执行。
生产条件要求
应符合GB14881的规定
感官指标
感官指标应符合实物标准样和表1的规定。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2
DB32/T1682—2022
表2理化指标
检验项目指标试验方法
水分(质量分数)/%≤6.5GB5009.3
总灰分(质量分数)/%≤6.5GB5009.4
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质量分数)/%≥45.0GB5009.4
酸不溶性灰分a/%≤1.0GB5009.4
水浸出物/%≥36.0GB/T8305
水溶性灰分碱度(以KOH计)(质量分数)/%≥1.0a;≤3.0aGB/T8309
粉末(质量分数)/%≤1.0GB/T8311
粗纤维(质量分数)/%≤12.0GB/T8310
卫生指标
应符合GB2762和GB2763的规定
净含量允差
净含量允差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6加工厂
6.1茶叶加工厂所处的大气环境不低于GB3095中规定的三级标准要求。
6.2茶叶加工中直接用水,冲洗加工设备和厂房用水要达到GB5749的要求。
6.3加工厂环境应整洁、干净、无异味。加工区应与生活区和办公区隔离,无关人员不宜进入生产区。
6.4加工车间应采光良好、灯光明亮,照度达到500lx以上。
6.5加工工厂应配有相应的更衣间,茶叶审评室。
6.6加工和包装场地至少在茶季前应全面清洗消毒一次。
7加工设备
7.1要求
7.1.1使用的机械设备、器具直接接触茶叶的部分应无毒、无害,使用前应清洗干净。
7.1.2每个茶季的开始,对加工设备进行清洁、除锈和保养。新购设备要清除材料表面的防锈油。
7.1.3定期润滑零部件,每次加油应适量,不得外溢。
7.1.4强烈震动的加工设备采取必要的防震措施。可分离安装的大型风机设在车间外。
7.2机械选型
7.2.1滚筒杀青机。
7.2.2往复振动理条机。
7.2.3名茶多用(功能)机。
7.2.4名茶烘干机。
3
DB32/T1682—2022
8加工人员
8.1加工人员上岗前应经过生产培训,掌握加工技术和操作技能。
8.2加工人员上岗前和每年度均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能上岗。
8.3加工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进入工作场所应洗手、更衣、换鞋、带帽。离开车间时应换下工作衣、
鞋和帽,存放在更衣室内。加工、包装场所不宜吸烟和随地吐痰,不得在加工和包装场所用餐和进食食
品。
9加工技术
9.1要求
9.1.1加工过程中禁止使用和添加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
9.1.2加工过程中,各工序在制品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9.2加工工艺
9.2.1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杀青→摊凉→理条→摊凉→整形→摊凉→辉干→精制→入库。
9.2.2摊放
9.2.2.1摊放场所应通风、阴凉、干燥、清洁。
9.2.2.2鲜叶均匀摊放在贮青槽或竹匾内,厚度3cm,以不见槽上铺垫物或竹匾底为宜。
9.2.2.3摊放1h后翻叶1次;露(雨)水叶30min翻1次,翻2次~3次,并根据情况进行鼓风。摊放时间
宜为5h~6h。
9.2.2.4摊放程度为叶质柔软,手握略有骨感,但梗折不断,青气散发,清香显露。
9.2.3杀青
9.2.3.1在滚筒杀青机内进行,当滚筒出叶处筒腔内的气温有强烈的灼手感(140℃左右)时,开始投
叶。开始时,投叶量大些,以免产生焦边。后保持温度平衡,投叶均匀。应随时检查杀青叶质量,调整
投叶量。
9.2.3.2杀青叶应叶色转暗,叶质柔软,用力握后不成团、不粘手,叶边略剌手,无红梗、红叶、焦边,
青气散失,清香四溢。
9.2.4摊凉
用风扇快速冷却至室温,摊开放置。
9.2.5理条
9.2.5.1在往复振动理条机或名茶多用(功能)机内进行。加热,同时打开运动开关,多用(功能)机
应调至快档运转,当槽内空气温度90℃~100℃时,将冷却后的杀青叶均匀地投入槽体中。理条机每槽150g~
180g,多用(功能)机每槽150g左右,随鲜叶老嫩不同适当增减。运行5min~6min。
9.2.5.2理到条索紧直,峰毫显露时,即可出锅摊凉。
4
DB32/T1682—2022
9.2.6摊凉
用风扇或自然冷却至室温,摊开放置。
9.2.7整形
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策略 特殊化教案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数学下册
- 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
- 弧形座椅埋件的精确定位与安装质量控制QC成果
- 第一章 第三节 测量:长度与时间2024-2025学年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新教学设计(沪科版2024)
- AR-6-低泡强效除油表面活性剂
- 居间佣金合同标准版
-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4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及反思
- 2025工程咨询与设计合同 建筑工程咨询服务合同
- 2025年度产品售后服务合同
- 钻井泥浆供应服务合同
- 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读本-第一章完全准确领会总体国家安全观
- 第四讲下好区域协调发展这盘棋-2024年形势与政策(课件)
- 降低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
- 配网线路倒闸操作培训
- 2024年全国数控车工高级技师技能考试题库(含答案)
- 女性学:女性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挑战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工业机器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第九届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能力竞赛选拔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一模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
- 智能输液架的设计与实现
- 2024年福建省中考历史试卷(含标准答案及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