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毫厘 差以千里的哲学道理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D/3C/wKhkGWXuyzOAaZ8DAAJkfxlnnqE019.jpg)
![失之毫厘 差以千里的哲学道理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D/3C/wKhkGWXuyzOAaZ8DAAJkfxlnnqE0192.jpg)
![失之毫厘 差以千里的哲学道理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D/3C/wKhkGWXuyzOAaZ8DAAJkfxlnnqE0193.jpg)
![失之毫厘 差以千里的哲学道理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D/3C/wKhkGWXuyzOAaZ8DAAJkfxlnnqE0194.jpg)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失之毫厘差以千里的哲学道理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这句话从古至今流传很广,而它的来源也很久远。《史记·太史公序》《大戴礼记·保傅》《礼记·经解》《说苑》《贾谊新书》《汉书》《风俗通义》等等书中都有这句话,可以看到这句话在中华文化中的份量。追根究底,这句人生名句所要彰显的是什么“宝贝”呢?它为什么在史上这般受人重视呢?
【人生名句】“失之毫厘,差以千里”也作“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差之毫厘,缪以千里”、“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差以毫厘,谬以千里”、“差以毫厘,失之千里”等等,意义是一样的。意为一开始一点点的偏差虽然不容易察觉,也没有明显差距,但是,时间一久,结果就会出现巨大的差异。那么“失之毫厘”造成的“差之千里”,有可能导致怎样严重的恶果呢?
《史记·太史公序》举了孔子《春秋》记载的历史,来突显这个道理:“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失之豪釐(*毫厘),差以千里’。”
太史公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万事万物的荣衰成败的道理在孔子所作的《春秋》中都可以看到。《春秋》记载的历史中,弑君的事件有三十六,亡国的有五十二,各国诸侯流离奔走他国而家国不保的更是不可胜数。究察其中的原因,都是因为失去了根本的礼义之道。所以《易》说:“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从太史公司马迁的这段话,可以看到这句久远的名言,是来自中华民族的处世哲学的易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的结果不是一日造成的,就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样,它是日积月累,渐渐累积而成的。
那太史公写这段话、引出这句名言的用意何在呢?他引这句话来“正礼义之本”,旨意在强调《春秋》的史鉴作用——拨乱反正改善乱世的力量,而这也是他写《史记》的理想。
太史公赞颂《春秋》的价值:
“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这段话表达了《春秋》的春秋笔法的价值:
《春秋》上溯历史阐明了夏、商、周三代开国君王的王道,往下辨明人与人之间的人伦纲纪,让人理清模糊不清的往事,明辨是非,搞定迟疑不决的判断;让好人得到褒奖,恶人受到贬斥;让有德有能的贤人受人尊崇,那些不肖之辈被轻视;让那些行将灭亡的国家能存续下去(如楚庄王不灭陈国),那些将要断绝的帝王世系再延续下去(如周代之初,舜的后代重建陈国,大禹的后代重建杞国);还能修补破旧残缺的制度,振兴衰废,这些都是治国平天下的王道大事。
据此来推论之,在孔子记载的二百四十二年《春秋》历史中(起自鲁隐公元年,迄鲁哀公十四年,记载春秋鲁国十二公的史事),“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都是迷失了礼义之道所导致的悲惨又可怕的下场,能不说是“失之毫厘,差以千里”的恶果吗?!礼义之道对于国家社稷是如此重要,置于个人的生涯来说,不也是力量无穷吗?当人眼花撩乱迷失在滚滚红尘中,贪得一时的利益,失去礼义之道,最终也将失去生命的依靠。礼义之道是生命的根本,“建其本而万物理(顺)”,所以古人教人作人要“正本”!
司马迁和他的——《太史公书》(《史记》)。明万历二十六年北监刊本。
【名句映华夏】太史公司马迁的先祖在上古时代职掌天文历法,在周朝代代为史官(短时间任过“司马”之职)。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西汉的太史令,司马迁也在父亲死后四年成了汉朝太史令,继承了父亲著作史书的遗志。
他在太初元年开始整理史记的资料,然而,七年后,他的人生剧变。司马迁为李陵出战匈奴陷败一事陈言,因未能说得很明白而遭误解、获罪,最后受了“宫刑”。他的人生、他的心受到很大的创伤,他在《报任少卿书》说“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但是“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因此,他忍辱编撰完成了人生大业——一本上下三千年的史书《太史公书》,即后代所称的《史记》。这也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一种非常的考验。
司马迁完成《史记》,主要的精神动力来自于父亲,理想标竿则效法孔子的《春秋》。孔子《春秋》褒善贬恶的春秋笔法,成了中国历史的精神灯塔,成了人间伦理、天地道义的护航——“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司马迁效法孔子写《春秋》的理想精神,经过十几年完成了他的《史记》。《史记》成了后代纪传历史的标竿之作。
《春秋》与《史记》都彰显着人间的伦理、天地间的道义精神,给后代留下判别是非善恶的史鉴。中国历史重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形地势特征》听课评课记录1
- 新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5实践与探索第2课时》听评课记录
- 现场清洁方案协议书(2篇)
- 2022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师长情谊6、7课共5课时听课评课记录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2框敬畏生命听课评课记录 新人教版
- 【2022年新课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 发现自己 2课时听课评课记录
- 《动荡的春秋时期》参考听课评课记录4(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 一年级下册数学听评课记录 第三单元 第一节【第二课时】《数一数(100以内数的数法)》北师大
- 八年级地理下册8.2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听课评课记录2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听评课记录
- 串通招投标法律问题研究
- 高原铁路建设卫生保障
- 家具厂各岗位责任制汇编
- 颞下颌关节盘复位固定术后护理查房
- 硝苯地平控释片
- 四川省泸州市2019年中考物理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套单元基础常考测试卷含答案
- 提高检验标本合格率品管圈PDCA成果汇报
- 2023年保险养老地产行业分析报告
- 世界古代史-对接选择性必修(真题再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 保险公司防火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