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五行学说指导疾病的防治五行学说用以指导对疾病的防治,主要体现于控制疾病的传变、确定治疗大法、指导脏腑用药以及针灸配穴等方面。1.控制疾病的传变根据五行病传理论,五脏中一脏有病时,由于母子相及或相乘相侮,常可波及其他四脏。如肝有病可以通过相生关系影响到心、肾,也可通过相克关系而波及于脾、肺。因此,临床治疗时,除对患病之脏进行治疗外,还应依据五行母子相及或相乘相侮的病传规律,治疗其他脏腑,防止疾病传变,并促进所病之脏的恢复。如肝气太过,木旺每易克土,病将波及脾胃,此时当在平抑肝气的同时,预先健脾护胃,使脾胃健旺,则传变不易,肝病也容易痊愈。故《难经·七十七难》说:“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其他脏有病也应遵此思路进行治疗,控制疾病传变,将其消除于局部,防患于未然。2.确定治则治法(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则治法①确定治则:临床上运用五行相生规律所确定的基本治疗原则是补母和泻子,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难经·六十九难》)。补母,是指一脏之虚证,不仅须补益本脏之虚损,同时还可依据五行递相资生的次序,补益其母脏,通过“相生”作用促使其康复。补母适用于母子关系的虚证。如肝血不足,除须用补肝血药物外,还可以用补肾益精的方法,通过“水生木”的作用促使肝血恢复。泻子,是指一脏之实证,不仅须泻除本脏之实邪,同时还可依据五行相生的次序,通过泻其子脏,以促进母脏实邪的祛除。泻子适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如肝火炽盛,除须用清泻肝火的药物外,还可用泻心火的方法消除过旺的肝火。②确定治法: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滋水涵木法:即通过补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又称为滋肾养肝法、滋补肝肾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甚或肝阳上亢之证。培土生金法:即通过补脾气以养肺气的方法,又称为补脾益肺法、补益肺脾法。适用于脾气虚弱,生气无源而致肺气虚衰,或因肺气虚而引起的肺脾两虚证。金水相生法:是滋养肺肾之阴的治疗方法,又称滋养肺肾法。适用于肺阴亏虚,不能滋养肾阴,或肾阴亏虚,不能滋养肺阴所致的肺肾阴虚证。金水相生法还可用于治疗肺肾气虚证,通过补益肺肾之气而奏效。益火补土法:即通过温补肾阳以补助脾阳的方法,又称为温肾健脾法、温补脾肾法。适用于脾肾阳虚证,或部分以脾阳不足为主的病证。应当指出,按五行相生规律,心属火,脾属土,心脾之间为火生土的母子相生关系。“益火补土法”,当为补心阳以温脾土。但自从命门学说兴起以来,此法嬗变为温肾阳以暖脾阳的一种治法,用于肾阳衰微而致脾失建运之证,很少再指心火与脾阳的关系。(2)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治则治法①确定治则:临床上运用五行相克规律所确定的基本治疗原则是抑强和扶弱。五行相克异常所表现出的病理变化,虽有相克太过、不及和反克等不同,但发生的原因不外乎强弱两个方面,即一方过强,表现为功能亢进;另一方偏弱,表现为功能衰退。因此,治疗上须同时采取抑强扶弱的手段,或侧重于制其强盛,使弱者易于恢复;或侧重于扶其不足,避免弱者被克或相克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抑强,适用于相克太过引起的相乘和相侮。如肝气横逆,乘脾犯胃,出现肝脾不调、肝胃不和等证,称为木旺乘土,治疗应以疏肝、平肝为主。又如木本克土,若脾胃湿热或寒湿困脾,壅滞气机,影响肝气条达,木不克土而反被土克,此即土壅侮木,治疗应以健脾除湿为主。抑其强者,则弱者的功能自然易于恢复。扶弱,适用于相克不及引起的相乘和相侮。如脾胃虚弱,肝气乘虚犯脾,导致肝脾不和之证,称为土虚木乘,治疗当以健脾益气为主。又如土本制水,但由于脾气虚弱,不仅不能制水,反遭肾水反侮而出现水湿泛滥之证,称为土虚水侮,治疗应以健脾为主。②确定治法: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抑木扶土法:是疏肝健脾或平肝和胃以治疗肝脾不和或肝气犯胃证的方法,又称为疏肝健脾法、平肝和胃法、调理肝脾法、调和肝胃法。适用于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之证。佐金平木法:是清肃肺气以抑制肝木,或者平抑肝木以助肺气清肃的治疗方法,又称为泻肝清肺法、清泻肝肺法。临床多用于肝火偏盛,影响肺气清肃之证,又称为木火刑金。泻南补北法:是泻心火补肾水以治疗心肾不交病证的方法,又称为泻火补水法、滋阴降火法、交通心肾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因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属北方,故称本法为泻南补北法。培土制水法:是温运脾阳或温肾健脾以治疗水湿停聚病证的方法,又称为敦土利水法、健脾利水法、健脾祛湿法等。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滥所致水肿胀满之类的病证。这里的土,即指脾脏;水,是指水湿邪气。上述治则治法均是基于两脏之间关系的一种二元调节,而根据五行生克规律,还可以采用多元调节的方法,即通过两个以上脏的调节,而使受病之脏恢复动态平衡。如《难经·七十五难》说:“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就是肝、肺、心、肾等脏的多元多向调节,肝盛肺虚,可通过泻心补肾而得以调节。又如肝气过旺,肺金无力制约肝木,可致肝旺犯胃。对于此证的治疗,也可通过辅佐肺金以平抑过亢之肝木,最终达到扶持胃土的目的。总之,根据五行相生相克规律治疗疾病,必须分清主次、虚实,要权衡矛盾双方或多方的力量对比而予以兼顾,切忌顾此失彼。3.指导脏腑用药五行学说将五脏及药物的颜色、气味分归于五行,按“同气相求”的原则,认为凡是药物的色、味与五脏的五行属性相同者,其间有某种亲合关系,药物进入人体后可直接作用于相应的脏以调整其功能。具体而言,色青、味酸的药物入肝,色赤、味苦的药物入心,色黄、味甘的药物入脾,色白、味辛的药物入肺,色黑、味咸的药物入肾。当然,临床脏腑用药,不可拘泥于色和味两个方面,还应结合药物的四气(寒、热、温、凉)和升、降、浮、沉等理论综合考虑,辨证应用。4.指导针灸取穴五行学说用于针灸取穴时,仍然是根据五行生克理论,结合补母泻子和抑强扶弱的原则选穴,但临证中以补母泻子理论进行选穴者较为普遍,具体又分为异经“子母补泻”和同经“子母补泻”两种取穴法。(1)异经子母补泻取穴:这是根据各经所属脏腑的五行属性以辨别其母子关系,然后再根据证候的性质选取不同经的腧穴。如脾虚证的选穴:脾属土,心属火,火能生土,所以心火为脾土之母,于是在针刺选穴时,除了取脾经的腧穴进行刺灸之外,还可遵循“虚则补其母”的治疗原则,同时取心经的腧穴刺灸,收到益火补土之效。(2)同经子母补泻取穴:人体十二正经在肘膝以下各有五个特定的腧穴叫“五输穴”,即井、荥、输、经、合,分别与五行相配属。在治疗脏腑病证时,可根据不同的病情以五行的生克规律进行选穴治疗。例如心的实证,可按“实则泻其子”的原则,取心经的输穴神门(属土)进行刺治。临床上还可以将上述同经取穴和异经取穴两法结合运用,如肝阴不足所致的肝阳上亢证,可以在肝经上取合穴曲泉(属水),同时取肾经的合穴阴谷(属水)。这同样体现了补母的取穴原则。5.指导心理治疗中医学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的,与五脏活动密切相关。由于五脏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除法》(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2024-2025年高中化学 专题2 第2单元 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教学设计 苏教版选修1
- 3《荷花》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 Unit3 Are you Su Hai?(Wrap up)(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译林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Unit 6 Rain or Shine Section A 2a-2e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 1《假期有收获》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 Module 1 Unit 1 How long is the Great Wall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外研版(一起)英语六年级上册
- 2016年秋八年级地理上册 3.3 水资源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2023三年级数学下册 四 旋转、平移和轴对称第1节 旋转与平移现象第2课时 旋转与平移现象(二)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
- 农产品委托收购协议8篇
- 2025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教育课件
- DL∕T 2528-2022 电力储能基本术语
- 《立体裁剪》实训指导书
- 【城设计期末复习题】试题3
- T∕CMES 06001-2021 流动科技馆展品机械结构设计规范
- 幼儿园蚂蚁教学认识蚂蚁蚂蚁分类(课堂PPT)
- C35P10计算书
- 小学数学专题讲座:“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ppt“
- 年龄更改申请书
- 佛教开灵奠食科仪
- 自动计算空调水管及冷量管径对应表-office2010以上版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