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项目建筑工程设计方案_第1页
棚户区改造项目建筑工程设计方案_第2页
棚户区改造项目建筑工程设计方案_第3页
棚户区改造项目建筑工程设计方案_第4页
棚户区改造项目建筑工程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棚户区改造项目建筑工程设计方案1.1设计依据1.1.1设计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7-2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9-21(26版)《砼结构设计规范》GB510-2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11-20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16-2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45-9525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5《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81.1.2设计的主要依据(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3)《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保障工作的意见》鄂政发[2010]30号(4)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5)市测绘管理办公室提1:5地形图(6)《市建设用地规划条件控制文本》黄规控[2010]第6号。1.2建筑方案1.2.1总体布局(1)在设计中着重强调项目建设的开放性和功能性。结合地形特点和功能需求,通过不同类型的开发空间布局,并整合各种类型的开放空间,使之成为丰富的开放空间体系。(2)结合小区内的功能定位,建筑单元分为民用居住板块和生活配套服务板块,布局按照空间序列为园区并列、围合产生适合居民生活和休闲娱乐的空间布局。使彼此间联系便捷而又有所隔离。绿化带错落有序地交织于各个板块之间,使其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又不会影响交通舒适性,到达各个功能区互不干扰。1.2.2布局结构及交通组织整体布局着力强化“生态”、“环保”的概念,强调公共空间的共享原则,通过四面的入和四通八达的道路,区域与节点等空间设计,打造联通园区的综合多层次的开放空间体系。道路体系:重点对规划地块内部的道路及地块间的联系道路进行梳理,实行人车分流的交通布置原则;项目区域内机动车行道幅宽6米,两侧各1.5米人行道;步行道幅宽4米;静态交通:对于地块部分高层居住区域以地下停车为主,沿区域内围道路设置多处地面停车位及自行车停车位,以适应其车流和人流较大的使用特点。1.2.3平面设计本项目工程以行列式多层及高层住宅为主,建筑朝向以南北向为主,其间距既保证良好日照、通风、采光和消防的要求,又使住宅与自然景观保持良好视觉效果。每单元设主入一个,每单元楼内设楼梯一座,高层设计电梯两部,其中一部为消防电梯以满足消防和疏散而要。1.2.4幼儿园幼儿园设有活动室、卧室、音体室、食堂、主副食库和加工间、医务室、晨检室及门房等。1.2.5社区服务配套用房社区服务配套用房包括超市、医护室、治安室、活动室、管理办公室等。1.2.6竖向布置住宅有多层及高层建筑。高层建筑限高99m,每层层高3m;幼儿园一〜三楼层高均为3.2m;社区服务设施用房层高均为3.2m,以满足各功能用房的需要,并尽量减少压抑感。1.3结构设计(1)根据建筑设计功能要求,本项目住宅楼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公建建筑采用框架结构。本项目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工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2)基础该项目场地地质情况较好。根据地质报告,二类高层住宅基础采用桩基。基础持力层一般为粉质粘土或中风化灰5岩o(3)地下室本工程地下室顶板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地下室顶板为现浇梁板结构,现浇板厚度均为2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于C30,并用双层双向配筋。地下室侧壁混凝土采用C45,混凝土采用加防渗防裂混凝土外加剂,抗渗等级不小于p6o底板厚度为350mm侧壁厚度为3mm。地下室桩基持力层均取第5层石灰岩。桩身混凝土强度为C30,入岩深度不小于Id,桩长为7~20m。1.3.1建筑风格及立面造型立面设计采用简洁的风格,以全新的思维及手法追求古典美感。整个工程以行列式多层及高层为主,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外墙均采用朴素的外墙涂料,公共配套用房和2-5层局部饰以面砖,户内采用铝合金双层玻璃门窗,创造出充满时代气息的建筑精品,使整个建筑从色调上显得清新活泼,同时体现立面造型简洁、高雅的特色。1.3.2活荷载取值楼屋面活荷载取值及常用材料和构件的自重,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采用的活荷载标准值(KN/m)如下:卧室:2.0kN/卫生间:2.0kN/走廊:2.0kN/商业建筑3.5kN/厨房:2.0kN/普通楼梯:3.5kN/基本风压W0=0.4kN/,地面粗糙度为B类;基本雪压S0=0.35kN/。其他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9-21(26版)取值。1.4交通系统1、外部道路交通项目所在地四周均为市政道路。交通十分便利。2、内部道路交通(1)车行系统居住区内道路为环状路和尽端路相结合的方式。道路采取分级制,通过小区级道路以及入户道路二级组织区内交通,将整个居住区有效的组织在一起。小区级道路宽6米,设计为双车道;入户道路为联系各组团内部的道路,直接连接各幢住宅,宽度4米,可作为消防通道使用。(2)步行系统步行道路结合绿化景观系统设置,使居民能够便利地到达小区内的各处绿化空间。1.5无障碍设计道路无障碍设计小区主要步行通道、重要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楼入设计时均设置无障碍通道,通道宽度不小于1・2米。建筑入设置无障碍坡道,每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