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达标检测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达标检测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达标检测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达标检测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达标检测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达标检测(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以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上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A.提供了人民民主的制度保障 B.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D.强化了民众对人民政权的认同2.下图为某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这反映出()A.我国得到欧洲普遍承认 B.我国全方位外交成就辉煌C.亚洲国家走向国际联合 D.意识形态分歧影响我国外交3.“翻身农民的子弟开始大量进入学校,接受文化知识教育。1952年与1949年相比,农村在校小学生数增加111.8%,中学生增加186.2%。”该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抗美援朝的胜利 B.土地改革的完成C.“一五”计划的实施 D.中共八大的召开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过“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与“银元之战”相比,“米棉之战”的显著特点是()A.通过强制手段调控价格 B.依据市场规律增加供应C.放任自流听凭市场调节 D.发行票证实行定额供应5.朝鲜内战爆发后不久,毛泽东指出:“如果不是美国军队占领我国的台湾、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打到了我国的东北边疆,中国人民是不会和美国军队作战的。”由此推断我国出兵朝鲜主要是为了()A.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 B.推动朝鲜半岛的统一 C.实现国家独立和解放 D.与美国争夺亚洲霸权6.1954年4月19日,周恩来会见印度驻华大使赖嘉文时说:“我很愿意知道尼赫鲁总理对于亚洲国家和人民的团结问题的意见”,“在此问题上,我们的意见有很多共同之处,例如我们反对战争,愿望看到和平;我们互不侵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周恩来的这一言论()A.体现了睦邻友好的同盟关系 B.维护了亚非会议的时代精神C.强调了中印交往的基本原则 D.缓解了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7.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伊拉克发言人法迪尔·贾马利宣称共产主义是扰乱世界和平的国际势力,锡兰总理科特拉瓦拉提出要像反对西方殖民主义一样反对苏联殖民主义。对此,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A.奋力推动印度支那问题解决 B.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C.首次倡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8.经过“一五”计划建设,全国工业产值中内地所占比例由27%提升到32%。在广袤的中西部大地上,出现了一批重工业城市,克拉玛依等一批新兴工矿城市也开始建设。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A.落后的产业结构得到了改变 B.国民经济比例总体平衡C.国民经济基础部门得到加强 D.工业空间布局得到改善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社会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如下图所示),由此反映了当时()(1)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农户总数的96.3%(2)对粮食、油料、棉花和棉布的统购统销(3)实行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A.国家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 B.开始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C.实现了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 D.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10.1954年宪法最先是由中共中央成立宪法起草小组,起草了宪法初稿,宪法起草委员会召开7次全体会议,讨论修改完善宪法草案,再经过全国8000多人讨论,然后是3个月的全国人民讨论,最后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1000多名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全票通过了宪法。由此可见,1954年宪法()A.制定过程民主严谨 B.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C.体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D.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宪法11.中共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该科学论断的主要依据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C.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D.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12.1958年6月底7月初,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谭震林在华北六省市农业协作会议的总结中,讲到了农业合作社的变革问题。他说:“像遂平县卫星社已经不是农业合作社,而是共产主义公社。”这反映了当时()A.社会主义公有制尚未确立 B.中国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C.农业建设路线有激进倾向 D.生产关系调整提高了生产力水平13.“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光闪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材料反映的运动()A.提高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 B.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片面强调了公有化的程度 D.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4.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其中出现C点到D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国民经济的调整 D.“大跃进”的展开15.有学者在评价中国近现代某一历史时期时指出:此时的中国把精力过多地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由此可知,该历史时期为()A.土地改革时期 B.“大跃进”时期C.人民公社化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16.1965—1975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69.67亿元,建成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陕西航空等一批现代化生产和科研基地,成昆、湘黔等重要铁路,德阳重型机器厂等工业基地以及攀枝花等新兴工业城市。三线建设()A.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B.重点放在西南和华南地区C.推进东北工业基地的迅速发展 D.改善了我国的工业布局17.1964年,张爱萍将军创作了一首词:“东风起舞,壮士千军鼓。苦斗百年今复主,矢志英雄伏虎。霞光喷射云空,腾起万丈长龙。春雷震惊寰宇,人间天上欢隆。”这首词的背景是中国()A.成功试射了第一枚导弹 B.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C.成功试航第一艘核潜艇 D.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8.1971年,美国代表布什指出:对这一结果“感到悲伤”,这是一个“丢脸的时刻”。但他承认:“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会员国的看法。”这一“事实”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国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C.中国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19.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并完成了《十二年科技规划》的基本科研任务,取得了“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电子计算机等重大成果。上述成就的取得()A.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主要依靠苏联对中国的技术支持C.与“科教兴国”战略相辅相成 D.加速了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国际化20.毛泽东曾经说过:“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下列属于他说的“钥匙效应”的是()A.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苏关系全面破裂C.美日联盟更紧密 D.中日两国正式建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如下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业发展情况年份粮食总产量/万吨棉花总产量/万吨比上一年增长上交农业税/亿元粮食棉花19501321369.216.7%55.9%19.1195114369103.18.7%49%21.69195216390130.414.1%26.5%27.03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摘编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材料三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摘编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业发展的状况及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9分)(3)材料三的思想是如何实践的?其结果如何?(3分)22.现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材料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中国在经济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苏联经验,产生了一些弊端,走了一些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摘编自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材料三(1968年)差不多在尼克松提出其以“收缩”为主要特点的“尼克松主义”的同时,苏联领导人则提出了以旨在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内政进行干涉为主要内容的“勃列日涅夫主义”。……毛泽东审时度势,提出了“反对两霸,侧重打击苏霸”的战略方针。——摘编自张清敏《新中国外交战略六次演变历程:60年的调整和创新》材料四缔约双方主张严格遵守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准则,反对任何以武力施压或以种种借口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的行为,愿为加强国际和平、稳定、发展与合作进行积极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同盟的积极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一边倒”政策对中国发展的不利影响。(6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调整外交战略方针的原因。(4分)(4)根据材料四,指出新时期我国调整外交方针的出发点。(4分)答案1.【答案】D【解析】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都是人民在民主革命中斗争的见证,新生国家政权通过仪式把这些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合法化、神圣化,意在激发民众的爱国意识,强化民众对于人民政权的认同,故选D项。2.【答案】D【解析】图中显示和中国建交的大多数是社会主义国家,故D项正确;图中没有西欧国家,也没有美洲、非洲国家,所以当时中国没有得到欧洲的普遍认可,也没有全方位外交,故A、B两项错误;图片只能反映许多亚洲国家和中国建交,并不能反映亚洲国家走向国际联合,故C项错误。3.【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他们的社会地位提高,有了接受教育的条件,故B项正确;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时间是1953年,且与教育无关,排除A项;“一五”计划开始实施的时间是1953年,与教育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是1956年,排除D项。4.【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米棉之战”依据市场规律增加供应,故B项正确;A项是两者的共同点,C项“放任自流”说法错误,D项“票证”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均排除。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军队占领台湾,侵朝战争威胁到中国东北边疆的安全,由此可知,中国出兵朝鲜主要是为了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故选A项。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我们反对战争,愿望看到和平;我们互不侵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的这一言论强调了中印交往的基本原则,故C项正确;中国和印度不是同盟关系,排除A项;亚非会议1955年召开,排除B项;缓解了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这一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7.【答案】D【解析】材料“共产主义是扰乱世界和平的国际势力”体现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会议是1955年4月的亚非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故D项正确;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是日内瓦会议,排除A项;“三个世界”的理论是1974年毛泽东提出的,排除B项;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C项。8.【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在广袤的中西部大地上,出现了一批重工业城市”可知,“一五”计划之后,全国工业产值中内地所占比例上升,西部地区也有了重工业建设,我国工业空间布局得到改善,故选D项。9.【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三大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故选C项。10.【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了1954年宪法制定的过程,即最先是中共中央成立宪法起草小组,然后宪法起草委员会召开7次全体会议讨论,全国8000多人讨论,再经全国人民讨论,最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投票通过。由此可见,1954年宪法制定过程民主严谨,故选A项。1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论断是在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已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但是生产力水平却没有达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要求的情况下提出来的,故选C项。12.【答案】C【解析】材料“1958年6月底7月初”“像遂平县卫星社已经不是农业合作社,而是共产主义公社”反映出这一时期的农业建设路线有激进倾向,故选C项。1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高炉”“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可以看出是“大跃进”运动中的大炼钢铁,大炼钢铁(过度注重重工业)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故B项正确。14.【答案】C【解析】图C点到D点对应的时间是1960—1965年,与这段时间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相对应的政策是国民经济的调整(1960—1965年),故C项正确。1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和政府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了政治民主建设,故选D项。1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线建设主要在我国的西南和西北地区,这有助于改善我国的工业布局,故D项正确,B、C两项错误;“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故A项错误。1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64年”“东风起舞,壮士千军鼓。苦斗百年今复主,矢志英雄伏虎。霞光喷射云空,腾起万丈长龙。春雷震惊寰宇,人间天上欢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场景,故B项正确;1960年,中国成功试射了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排除A项;1971年,中国成功试航第一艘核潜艇,排除C项;1970年4月,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排除D项。18.【答案】D【解析】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故D项正确;中国在1953年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A项;抗美援朝战争在1953年结束,排除B项;中国与苏联建交是在1949年,排除C项。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