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_第1页
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_第2页
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_第3页
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_第4页
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物体表面卫生学监测一、监测范围1类环境: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Ⅱ类环境:普通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器官移植病房、产房、母婴室、新生儿室、血液透析室、供应室无菌间。皿类环境: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内镜室、导管室、输血科配血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和房间。Ⅳ类环境:传染科及病房。二、采样时间1.监测频率:普通病房每季度监测1次;重症监护病房、产房、新生儿室、供应室无菌问、手术室、血液透析室、输血科配血室等每月监测1次。2.具体采样时间:常规监测:消毒处理后进行采样;暴发流行时:对未处理的现场进行采样。三、采样方法(一)采样面积被采样物体表面<100cm2被采样物体表面≥100cm2,则取100cm(二)采样方法1.平面的物体,将5cm×5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吐温-801g、蛋白胨10g、氯化钠8.5g、蒸馏水1000ml配制而成,pH值7.2~7.4,121℃压力蒸汽灭菌20分钟)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抹各52.门把手等小型或不规则物体则用棉拭子直接涂抹采样。四、检测方法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秒或用力振打80次,用无菌吸管吸取1.0ml待检样本接种于灭菌平皿,每一样本接种2个平皿,内加入已融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后,置于37℃温箱培养48物体表面细菌总数(cfu/cm2)=eq\f(平皿上菌落数×采样液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五、结果判断Ⅰ类环境:细菌总数≤5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Ⅱ类环境:细菌总数≤5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Ⅲ类环境:细菌总数≤10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Ⅳ类环境:细菌总数≤15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母婴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不得检出沙门菌。六、注意事项1.采取的标本要有代表性。2.采样时棉拭子要处于湿润状态,禁止使用干棉拭子采样。3.用于接种的培养基应置于37℃培养24第二节手卫生监测一、采样时间1.监测频率:普通病房医务人员的手每季度监测1次;重症监护病房、产房、新生儿室、供应室无菌间、手术室、血液透析室、输血科配血室等病房医务人员的手,每月监测1次。2.具体采样时间。常规监测:洗手后,从事诊疗操作前。特殊监测:当发生医院感染流行,高度怀疑或确定与医务人员手的污染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二、采样方法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10三、检测方法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秒或用力振打80次,用无菌吸管吸取1.0ml待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每一样本接种2个平皿,平皿内加入已溶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36℃±1℃温箱培养48细菌菌落总数(cfu/cm2)=eq\f(平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四、结果判断1、Ⅱ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5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消毒合格。Ⅲ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10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消毒合格。Ⅳ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15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消毒合格。母婴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的工作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菌、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消毒合格。五、注意事项1.用于接种的培养基应置于37℃培养242.层流洁净手术室每次抽检人数不少于3人。3.所采样本应及时检测,室温下存放不得超过2小时;4℃冰箱存放不得超过4第三节空气卫生学监测一、非洁净区域空气消毒效果监测(一)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操作前进行采样。(二)采样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距墙壁1m处各取1点;室内面积>30m2,设4角及中央5(三)采样方法平板暴露法: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直径为9cm)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距地面1.5m,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分钟后盖好立即送检。将送检的平板置(四)结果计算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m3)=eq\f(50000×平均菌落数,平板面积(cm2)×暴露时间)(五)结果判断Ⅰ类环境:细菌总数≤10cfu/m3(或0.2cfu/平皿),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Ⅱ类环境:细菌总数≤200cfu/m3(或4cfuf平皿),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Ⅲ类环境:细菌总数≤500cfu/m3,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六)注意事项1.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分钟进行采样。2.采样后立即送检,培养皿禁止存放于冰箱中。二、洁净区域空气消毒效果监测(一)等级标准洁净手术部用房分为四级,并以空气洁净度级别作为必要保障条件。在空态或静态条件下,细菌浓度(沉降菌法浓度或浮游菌法浓度)和空气洁净度级别都必须符合表11-1、表11-2的要求。表11-1洁净手术室分级等级手术室名称手术切口类别适用手术类型I特别洁净手术室I关节置换手术、器官移植手术及脑外科、心脏外科和眼科等手术中的无菌手术Ⅱ标准洁净手术室I胸外科、整形外科、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骨外科和普通外科中的I类切口无菌手术Ⅲ一般洁净手术室Ⅱ普通外科(除去l类切口手术)、妇产科等手术Ⅳ准洁净手术室Ⅲ肛肠外科及污染类等手术表11-2主要洁净辅助用房分级等级用房名称I需要无菌操作的特殊实验室Ⅱ体外循环灌注准备室Ⅲ刷手间、消毒准备室、预麻室、一次性物品和无菌敷料及器械与精密仪器的存放室、护士站、洁净走廊、重症护理单元(ICU)、恢复(麻醉苏醒)室与更衣室Ⅳ清洁走廊。(二)监测内容与要求1.洁净手术室投入运行前,应当经有资质的工程质检部门进行综合性能全面评定,并作为手术室基础材料存档。2.洁净手术室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细菌浓度和空气的气压差。3.每日可通过净化自控系统进行机组监控并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4.每月对非洁净区域局部净化送、回风口设备进行清洁状况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5.每月对各级别洁净手术室至少进行1间静态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并记录。6.每半年对洁净手术室进行1次尘埃粒子、高效过滤器的使用状况、测漏、零部件的工作状况等在内的综合性能全面评定,监控并记录。7.每半年对洁净手术室的正负压力进行监测并记录。(三)监测方法分为静态(空态)监测和动态监测。1.静态监测(1)测点位置:见表11-3。测点布置在距地面0.8m高的平面上,在手术区检测时应无手术台。当手术台已固定时,测点高度在台面之上0.25m。当送风表11-3测点位置表区域最少测点数布点位置1级1级Ⅱ~Ⅲ级Ⅱ级Ⅲ级Ⅳ级洁净手术室、手术区和洁净辅助用房,局部100级区周边区洁净手术室手术区周边区周边区洁净手术室及分散布置送风口的洁净室面积>30m2面积、<30m25点8点3点6点4点4点2点双对角线布点每边内2点单对角线布点长边内2点,短边内1点每边内1点避开送风口正下方(2)监测方法:将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皿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30分钟后盖好立即送检。将送检的平皿置37℃温箱培养(3)监测要求。1)1级洁净手术室和洁净辅助用房检测前,系统应已运行15分钟,其他洁净房间应已运行40分钟。2)每次采样的最小采样量:100级区域为5.66L3)在100级区域检测时,采样口应对着气流方向;在其他级别区域检测时,采样口均向上。4)当检测含尘浓度时,检测人员不得多于2人,都应穿洁净工作服,处于测点下风向的位置,尽量少动作。(4)结果判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洁净手术室等级标准以及主要洁净辅助用房等级标准分别见表11-4、表11-5。(5)注意事项。1)检测细菌密度时,必须有2次空白对照。第1次对用于检测的培养皿做对比试验,每批1个对照皿;第2次检测时,每室或每区1个对照皿,对操作过程做对照试验,模拟操作过程,但培养皿打开后应立即封盖。2次对照结果必须为阴性,整个操作过程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2)采用沉降法测定沉降菌密度时,细菌密度测点数应满足表11-6规定的最少培养皿数的要求(不含对照皿),如沉降时间适当延长,最少要求培养皿数可按比例减少,但不能少于表11-3的最少测点数。表11-4洁净手术室的等级标准(空态或静态)等级手术室名称沉降法(浮游法)细菌最大平均密度表面最大染菌密度(个/cm2)空气洁净度级别手术区周边区手术区周边区Ⅰ特别洁净手术室0.2个/30分钟φ90皿(5个/m3)0.4个/30分钟φ90皿(10个/m3)5100级1000级Ⅱ标准洁净手术室0.75个/30分钟φ90皿(25个/m3)1.5个/30分钟φ90皿(50个/m3)51000级10000级Ⅲ一般洁净手术室2个/30分钟φ90皿(75个/m3)4个/30分钟φ90皿(150个/m3)510000级100000级Ⅳ准洁净手术室5个/30分钟φ90皿(175个/m3)5300000级注①浮游法的细菌最大平均密度采用括号内数值。细菌密度是直接所测的结果,不是沉降法和浮游法互相换算的结果。②Ⅰ级眼科专用手术室周边区按10000级要求。③φ90皿是采样直径为90mm的培养皿。表11-5辅助用房的等级标准(空态或静态)等级沉降法(浮游法)细菌最大平均密度表面最大染菌密度(个/cm2)空气洁净度级别Ⅰ局部:0.2个/30分钟、φ90皿(5个/m3)其他区域:0.4个/30分钟、φ90皿(10个/m3)5局部l00级其他区域1000级ⅡⅢⅣ1.5个/30分钟、φ90皿(50个/m3)4个/30分钟、φ90皿(150个/m3)5个/30分钟、φ90皿(175个/m3)55510000级100000级300000级注浮游法的细菌最大平均密度采用括号内数值。细菌密度是直接所测的结果,不是沉降法和浮游法互相换算的结果。表11-6沉降菌最少培养皿数被测区域洁净度级别最少培养皿数(‘φ90,以沉降30分钟计)100级1000级10000级100000级300000级1353222.动态监测。(1)监测方法及要求。1)空气沉降菌密度应在手术开始、中间和结束前抽检3~4次。2)在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直径为9cm培养皿,沉降30分钟后,置于37℃温箱培养3)其他洁净用房在当天上午10时和下午4时各测1次,在每个回风151中部摆放3个直径为9cm培养皿,沉降30分钟后,置于37℃4)菌落计数的每皿平均值应符合表11-7的动态要求,单皿最大值不应超过平均值3倍。表11-7环境污染控制指标级别空气地面墙面与物体表面五指手套印微粒(粒/L)沉降菌密度染菌密度染菌密度染菌密度1≥0.5μmI≥5.0μm(个/φ90皿30分钟)(个/cm2)(个/cm2)(个/手套)静态动态静态动态静态动态消毒后工作中消毒后工作中新手套工作中I≤3.5动静比=50动静比=5≤0.2动静比=7.5≤3动静比=10≤3动静比=50≤lⅡ≤350≤3≤1.5≤5≤50≤3Ⅲ≤3500≤30≤4≤5≤50≤5Ⅳ≤10500≤90≤5≤5≤50≤5非洁净区////≤10/5分钟/≤10≤10//(2)监测频率。Ⅰ~Ⅱ级:每月1次。Ⅲ级:每2个月1次。Ⅳ级:每3个月1次,疑有污染或检测不符合标准应随时检测直至达标。第四节消毒剂卫生学监测一、使用中消毒剂浓度监测(试纸法)(一)G-1型消毒剂浓度试纸1.适用范围:过氧乙酸、二氯异氰尿酸钠、次氯酸钠、氯胺T、二氧化氯、其他含氯消毒剂和含次氯酸钠的清洗消毒剂等。2.使用方法:取一条试纸浸于所测消毒剂溶液中,片刻取出。半分钟内在自然光下与标准色比较,直接读出该溶液所含有效成分的浓度值。3.注意事项。(1)应使用干燥镊子夹取试纸进行测试,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试纸。(2)时间超过1分钟,颜色即逐渐消退,应及时读数。(3)消毒剂浓度超过试纸测量范围时,试纸有“发白”现象,应稀释后再作测定。(4)测试纸应置阴凉、避光、防潮处保存,且在有效期内使用。(二)戊二醛浓度试纸测试卡1.使用方法:从小瓶中取出一条试纸,并旋紧瓶盖,将指示色块完全浸没于待测溶液中,取出后,沾一下瓶盖上的纸垫,去除多余的液体,横置于瓶盖上,等候5~8分钟,通过颜色变化判读结果。指示色块变成均匀黄色,表示溶液浓度>2.0%;指示色块全部或仍有部分白色,表示溶液浓度<2.0%。2.注意事项。(1)静置时不要将色块面朝下,以免受到污染。(2)必须在5~8分钟之间判读结果。时间少于5分钟,颜色变化不彻底;超过8分钟,颜色将逐渐消退,都可使结果不正确。(3)开瓶后在120日内用完(或在产品注明的有效期内使用)。二、细菌染菌量检测1.采样时间:更换前使用中的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采样后1小时内检测。2.采样方法: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1ml被检样液,加入9ml含相应中和剂的采样管内混均。稀释液中需根据不同种类消毒剂加入相应中和剂,以中和被检样液的残效作用。3.检测方法。(1)涂抹法:用无菌吸管吸取中和采样液0.2ml,涂抹于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每份样品同时做2个平行样,一个平板置20℃培养7天,观察真菌生长情况,另一个平板置35℃消毒剂染菌量(cfu/ml)=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50(2)倾注法:用无菌吸管分别吸取中和采样液0.5ml注入2个无菌平皿内,加入已融化的45~48℃的普通营养琼脂15~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后,一个平板置20℃培养7日,观察真菌生长情况,另一个平板置37℃消毒剂染菌量(cfu/ml)=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204.结果判定。使用中消毒剂细菌菌落总数应≤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无菌器械保存液必须无菌生长。5.常用消毒剂的中和剂选择。(1)醇类和酚类消毒剂:吐温-80。(2)含氯、含碘、过氧化物消毒剂:0.1%硫代硫酸钠。(3)季铵盐类消毒剂:3%吐温-80或0.3%卵磷脂或0.1%硫代硫酸钠。(4)醛类消毒剂:1%甘氨酸。第五节医疗用品监测医院医疗用品的监测,包括一次性医疗用品、一次性卫生用品和消毒灭菌处理后的其他物品。一、采样时间在消毒或灭菌处理后存放至有效期内采样。一般采用无菌试验法,但因其操作繁琐,监测周期较长以及受抽样量大小等因素的限制,故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常规监测法评价医疗器械灭菌效果。二、监测方法(一)常规监测1.采样方法:用无菌方法将拟检缝合针、针头、手术刀片等小件医疗器械各5支,分别投入5ml无菌的0.9%氯化钠溶液中;注射器则取5副在5ml无菌肉汤中分别抽吸5次,对手术钳、镊子等大的医疗器械在无菌操作下取2份以上用沾有无菌的0.9%氯化钠溶液的棉拭子反复涂擦采样,并将棉拭子投入5ml无菌的0.9%氯化钠溶液中;对一些特殊医疗用品,可用浸有无菌的0.9%氯化钠溶液采样液的棉拭子在被检物体表面涂擦采样。采样后马上送检。2.检测方法:将采样管用力振荡80次,用无菌吸管取1ml待检样品放于灭菌平皿内,加入已融化的45~48℃的普通营养琼脂15-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后,置37℃温箱培养48(二)无菌检验无菌检验是指检查经灭菌的敷料、缝线、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无菌器械以及适合于无菌检查的其他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无菌检验应在洁净度为100级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微生物污染;对单向流空气区域及工作台面,必须进行洁净度验证。1.无菌检验前准备。(1)洗脱液与培养基无菌性试验:无菌试验前3日,于需一厌氧培养基与真菌培养基内各接种1ml洗脱液,分别置30~35℃与20~25℃培养(2)阳性对照管菌液制备。1)在试验前一日取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的普通琼脂斜面新鲜培养物,接种1环至需一厌氧培养基内,在30~35℃培养16~18小时后,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100cfu/ml2)取生孢梭菌[CMCC(B)64941]的需氧菌、厌氧菌培养基新鲜培养物1接种环种于相同培养基内,于30~35℃培养18~24小时后,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10~100cfu/ml3)取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真菌琼脂培养基斜面新鲜培养物1接种环种于相同培养基内,于20~25℃培养24小时后,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100cfu/ml2.无菌操作:取缝合针、针头、刀片等小件医疗器械5件直接浸入6管需一厌氧培养管(其中1管作阳性对照)与4管真菌培养管。培养基用量为15ml/管。(1)取5付注射器,在5ml洗脱液中反复抽吸5次,洗下管内细菌,混合后接种需一厌氧菌培养管(共6管,其中1管作阳性对照)与真菌培养管(共4管)。接种量:1ml注射器为0.5ml,2ml注射器为1ml,5~10ml注射器为2ml,20~50ml注射器为5ml。培养基用量:接种量为2ml以下为15ml/管,接种量5ml为40ml/管。(2)手术钳、镊子等大件医疗器械取2件用沾有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反复涂抹采样,将棉拭子投入5ml无菌洗脱液中,将采样液混匀,接种于需一厌氧培养管(共6管,其中1管作阳性对照)与真菌培养基(共4管)。接种量为1ml/管,培养基用量为15ml/管。3.培养:在待检样品的需一厌氧培养管中,接种预先准备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对照管液1∶1000稀释1ml,将需一厌氧培养管以及阳性与阴性对照管均于30~35℃培养5日,真菌培养管与阴性对照管于20~25℃培养7日,培养期间逐日检查是否有菌生长,如加入试品后培养基出现混浊或沉淀,经培养后不能从外观上判断时,可取培养液转种入另1支相同的培养基中或斜面培养基上,培养48~724.结果判定:阳性对照在24小时内应有菌生长,阴性对照在培养期间应无菌生长,如需一厌氧菌及真菌培养管内均为澄清或虽显混浊但经证明并非有菌生长,判为灭菌合格;如需一厌氧菌及真菌培养管中任何1管显混浊并证实有菌生长,应重新取样,分别同法复试2次,除阳性对照外,其他各管均不得有菌生长,否则判为灭菌不合格。5.注意事项。(1)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若样品保存于0~4℃,则不得超过24(2)被采样本表面积<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样本表面积≥100cm2,取100(3)若消毒因子为化学消毒剂,采样液中应加入相应中和剂。第六节血液透析液监测血液透析是指使用血液透析机及其相应配件,利用血液透析器的弥散、对流、吸附和超滤原理,给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措施。血液透析室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具有一定程度的肾衰竭,它们机体的免疫功能处于低下的状态,很容易发生感染。因此做好透析机、透析用水、透析液、透析器的监测尤为重要,同时也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测。一、监测范围1.对进入透析器的透析液每月进行1次细菌培养,每3个月进行1次内毒素检测。2.对透析用水每月进行1次细菌培养。3.自行配置透析液的单位应定期进行透析液溶质浓度的检测。4.透析用水的化学污染物情况至少每年测定1次,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至少每周进行1次。5.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或有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出口、反渗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时进行监测。二、采样方法采样人员戴一次性手套,在水进入血液透析机的位置收集2~3ml透析用水,注入无菌试管中送检;在透析液进入透析器的位置收集2~3ml透析液,注入无菌试管中送检。三、检测方法用无菌吸管吸取透析液原液和10倍稀释液0.5ml分别注入2个无菌平皿内,加入已融化的45~48℃的普通营养琼脂15~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后,置37℃培养24四、结果计算透析液细菌总数(cfu/ml)=平均菌落数×稀释倍数。五、结果判断透析用水细菌总数≤200cfu/ml;透析液细菌总数≤200cfu/ml。六、注意事项1.采集液体时要戴手套,采集不同透析机的进口水时要更换手套。2.透析用水结果超标时,须复查;怀疑或确定患者在透析中有热原反应和菌血症,应随时监测。第七节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一、采样时间在消毒灭菌后、使用前进行采样。二、采样方法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1:I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三、检测方法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5ml,加入2只直径9cm无菌平皿,每个平皿分别加入已经熔化的45~48%营养琼脂15~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于35%培养48四、结果计算菌落数/镜=2个平皿菌落数平均值×20。五、致病菌检测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2ml分别接种直径9cm血平皿、中国兰平皿和SS平皿,均匀涂布,35%培养48六、结果判断消毒后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细菌总数≤2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菌。灭菌后的内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第八节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一、物理监测1.监测目的:判定物品在灭菌处理中,设备运行状况是否达到灭菌标准规定的条件。2.监测频次与方法:每次灭菌循环时必须进行监测和记录。按照灭菌所确定的灭菌工艺和参数进行监测,主要包括灭菌温度、时间、压力、真空度等参数。3.结果判定。(1)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压力为102.9kPa(1.05kg/cm2菌时间20~30分钟。(2)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灭菌压力为205.8kPa(2.1kg/cm2菌时间4分钟,真空度-8.0kPa。脉动预真空循环3次以上。4.注意事项(1)监测结果记录归档备查。(2)新安装、移位或大修后的灭菌器,对各项灭菌参数必须进行物理校正,合格后方可使用。(3)物理监测不合格时,所有灭菌物品不能放行。二、化学监测(一)B-D测试1.测试目的:对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真空系统性能测试,以判定排除冷空气的有效性。2.测试频次:每日每台灭菌器在开始灭菌运行前,必须进行1次测试。监测时使用标准测试包,宜使用一次性B-D测试包。如使用自制标准测试包,每次使用后应清洗。3.测试方法。(1)B-D测试包的准备:由100%脱脂纯棉布折叠成长30cm±2cm、宽25cm±2cm、高(2)操作方法:将专用的B-D测试纸,放入自制的测试包或专用的一次性测试包的中间;将8-D测试包水平放于灭菌柜内灭菌车的前底层,靠近柜门与排气口前方;柜内除测试包外无任何物品;测试温度为134℃,时间3.5~44.结果判定:测试结束,取出B-D测试纸观察颜色变化:变成均匀一致的黑色,说明冷空气排除效果好,灭菌器可以使用;反之,灭菌器内有冷空气残留,测试不合格不能使用。5.注意事项:灭菌舱内除测试包外不得放入任何物品。测试不合格时,必须检查失败的原因,直至8-D测试通过后才能使用该灭菌器。新安装、移位或大修后的灭菌器必须连续进行B-D测试3次,合格后方可使用。测试结果记录存档3年。监测指示物须经卫生部批准,按照产品说明书存放,并在有效期内使用。(二)包外化学指示胶带监测1.监测目的:指示和说明物品是否经过灭菌处理。2.监测频次与方法:每个单包装物品,进行灭菌处理时包外均要有指示标志或粘贴指示胶带。每条化学指示胶带长度应为5~7cm,并有33.结果判定:经过一个灭菌周期,观察化学指示胶带颜色在灭菌前后的变化,变成颜色均匀一致的黑色,以指示经过完整灭菌周期,灭菌合格。反之,灭菌不合格。4.注意事项:变色不合格的物品包不能放行和使用。如发现变色不合格的物品分布在装载架或篮筐的外层或表面,则该次灭菌的所有物品均视为灭菌不合格,查找原因重新更换胶带,再次灭菌处理。监测指示物须经卫生部批准,按照产品说明书存放,并在有效期内使用。(三)包内化学指示卡1.监测目的:指示和说明物品在灭菌处理中接触灭菌介质、温度、持续时间、压力等条件是否达到灭菌标准要求。是快速判定灭菌效果的方法。2.监测频次与方法:每个灭菌包均应使用化学指示卡。将化学指示卡放入物品包裹、容器的中央或对角处,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指示卡,根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3.结果判定:包内化学指示卡变色未达到均匀一致的黑色时,则该物品视为灭菌不合格,不能使用。应用第5类化学指示卡时,指示卡上的化学球溶解后变为黑色并沿纸芯移动进入卡上的ACCEPT(成功)窗口,灭菌合格。如果没有进入这一窗口,则为灭菌失败。4.注意事项:变色不合格的物品不能放行和使用。金属器械量大的包内宜选用第5类化学指示卡。监测指示物须经卫生部批准,按照产品说明书存放,并在有效期内使用。三、生物监测1.监测目的:对灭菌器进行综合性能监测,最终判定物品灭菌质量和处理效果。2.监测频次:每台灭菌器每周必须监测1次。有植入物时每次灭菌循环必须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灭菌物品方可放行。3.监测方法。(1)标准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灭菌效果监测。1)指示菌株:指示菌株为嗜热脂肪杆菌芽孢(ATCC7953或SSIK31株),菌片含菌量为5.0×105~5.0×106cfu/片。在121℃±0.5℃条件下,D值为1.3~1.9分钟,杀灭时间(KT值)≤19分钟,存活时间(ST值)为≥2)培养基:试验用培养基为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3)标准测试包的准备:3件平纹长袖手术衣,4块小手术巾,2块中手术巾,1块大毛巾,30块10cm×10cm8层纱布敷料包裹成25cm×30cm×30cm大小。手提压力蒸汽灭菌器用通气贮物盒(224)测试包及菌片放置:将2个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分别装入灭菌小纸袋内,置于标准试验包中心部位。在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柜内,排气口上方放置1个标准测试包;手提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指示菌片放于中心部位的2只灭菌试管内(试管口用灭菌牛皮纸包封),将贮物盒平放于手提压力蒸汽灭菌器底部。5)菌片培养:经1个灭菌周期后,在无菌条件下,取出标准试验包或通气贮物盒中的指示菌片,投入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经56℃±1℃培养6)结果判定:每个指示菌片接种的溴甲酚紫蛋白胨水培养基都不变色,判定为灭菌合格;指示菌片之一接种的溴甲酚紫蛋白胨水培养基,由紫色变为黄色时,则灭菌过程不合格。(2)自含式生物指示物测试方法。1)标准测试包的准备同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测试包。2)将2个自含式生物指示物分别装入灭菌小纸袋内,放于一标准测试包中心部位。3)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及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标准测试包均置于灭菌柜内排气口上方。手提压力蒸汽灭菌器将储物盒平放于手提压力蒸汽灭菌器底部。4)将灭菌后的菌管和1支同一批次的阳性对照管挤破,置于培养器内,经56℃培养485)结果判定:灭菌菌管不变色,阳性对照管变为黄色时灭菌合格;灭菌菌管变为黄色时,灭菌不合格。4.注意事项。(1)如使用自制生物监测包,每次使用后应清洗。(2)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先重复一次生物监测程序,如合格,灭菌器可继续使用。仍不合格时,必须停止使用灭菌器查找原因,同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灭菌器经改进后连续生物监测3次合格,方可使用。(3)对新安装、移位或大修后的灭菌器应在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过后,空载连续进行生物监测3次,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于台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应满载连续监测3次,合格后方可使用。(4)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时必须进行生物监测,以确定其方法的安全性。(5)生物监测结果准确完整记录并归档留存3年。(6)监测所用菌片须经卫生部认可,按要求存放,并在有效期内使用。第九节干热灭菌效果监测干热灭菌适用于高温下不损坏、不变质、不蒸发物品的灭菌;也可用于不耐湿热的器械的灭菌以及蒸汽或气体不能穿透物品的灭菌,如玻璃、油脂、粉剂和金属等制品的消毒灭菌。对其灭菌效果的监测方法有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一、物理监测1.监测频次:每灭菌批次应进行物理监测。2.监测方法:将多点温度检测仪的多个探头分别放于灭菌器各层内、中、外各点,关好柜门,引出导线,由记录仪中观察温度上升与持续时间。3.结果判定:温度在设定时间内均达到预置温度,则物理监测合格。二、化学监测1.监测频次:每灭菌批次应进行化学监测。2.监测方法:将既能指示温度又能指示温度持续时间的化学指示物3~5个分别放入待灭菌的物品中,并置于灭菌器各层内、中、外不同部位。经过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据其颜色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要求。3.结果判定:检测时,所放置的指示物颜色及性状均变至规定的条件,则判为灭菌合格;若其中之一未达到规定的条件,则判为灭菌不合格。三、生物监测1.监测频次:应每周监测1次。2.监测方法。(1)指示菌株:菌株为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ATCC9372),菌片含菌量为5.0×105~5.0×106cfu/片。其抗力应符合以下条件:在温度160%±2℃时,其D值为1.3~1.9分钟,存活时间≥3.9分钟,死亡时间≤19(2)将枯草杆菌芽孢菌片分别装入中号灭菌试管内(1片/管)。灭菌器与每层门把手对角线内、外角处放置2个含菌片的试管,试管帽置于试管旁,关好柜门,经1个灭菌周期后,待温度降至80%时,加盖试管帽后取出试管。在无菌条件下,加入普通营养肉汤培养基(5ml/管),置36%±1℃温箱培养48小时,观察初步结果,无菌生长管继续培养至第73.结果判定。若每个指示菌片接种的肉汤管均澄清,判为灭菌合格。若指示菌片之一接种的肉汤管浑浊,判为灭菌不合格。对难以判定的肉汤管,取0.1ml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用灭菌L棒涂匀,置36%±1℃温箱培养484.注意事项。(1)检测所用的指示菌片、指示卡需经卫生部认可,并在有效期内使用。(2)物品包装不能过大,不超过10cm×10cm×20cm,物品不能超过烤箱内高度的2(3)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应进行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监测(重复3次),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第十节环氧乙烷灭菌效果监测一、物理监测1.每次灭菌均应进行程序监测,根据操作规程和灭菌的各种必要条件,逐项检查所用环氧乙烷的浓度、剂量、温度、相对湿度、持续时间、灭菌物品的性质及记录锅号、灭菌日期、有效期、操作者姓名或代号。2.灭菌参数应符合灭菌器的使用说明或操作手册的要求。3.监测达到真空的程度和速度;加入环氧乙烷气体时压力升高的数值与速度;排出环氧乙烷时达到的真空度;通入空气时压力升高的程度与速度。二、化学监测每个灭菌物品包外应使用包外化学指示胶带,作为灭菌过程的标志;每包内最难灭菌位置放置包内化学指示卡。当包外化学指示物变色有不符合要求的情况时,灭菌物品不应发放;包内化学指示物变色不符合要求时,灭菌物品不应使用。三、生物监测1.生物指示物: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ATCC9372)。抗力要求为:菌量为5×105~5×106cfu/片,在环氧乙烷剂量为(600±30)mg/L,作用温度54%±2℃、相对湿度为60%±10%条件下,其杀灭90%该微生物的D值为2.6~5.8分钟,存活时间应≥7.8分钟,杀灭时间应≤582.监测方法:环氧乙烷测试包分挑战性测试包和常规测试包,前者主要用于对灭菌器的考核,后者作为平时的常规生物监测之用。(1)挑战性生物测试包的制备:将1生物指示剂放于1个20ml无菌注射器内,去掉针头和针头套,生物指示剂带孔的塑料帽应朝向针头处,再将注射器芯放在原位(注意不要碰及生物指示物);另选1成人型气管插管或1个塑料注射器(内含化学指示卡),1个琥珀色乳胶管(25.4cm长,0.76cm内径,1.6mm管壁厚)和4条全棉清洁手术巾(46cm×76(2)常规生物测试包的制备:取1个20ml无菌注射器,去掉针头,拔出针栓,将生物指示剂放入针筒内,带孔的塑料帽应朝向针头处,再将注射器的针栓插回针筒(注意不要碰及生物指示物),之后用一条全棉小毛巾两层包裹,置于纸塑包装袋中封装。(3)常规生物测试包放在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并均匀分布于整个灭菌物品中。灭菌周期完成后应立即将生物指示物从被灭菌物品中取出,接种于含有复方中和剂的0.5%的葡萄糖肉汤培养基管中,以未经处理的阳性菌片做相同接种,两者均置于36℃±1℃培养。24小时观察初步结果,阳性对照管在24小时内有菌生长,无菌生长管继续培养至第(4)结果判定:对照组培养阳性,试验组培养阴性,判定为灭菌合格。对照组培养阳性,试验组培养阳性,则灭菌不合格;同时应进一步鉴定试验组阳性的细菌是否为指示菌或是污染所致。3.布点数量:应按灭菌器容积而定。在灭菌负载中,生物指示剂的数量,应能验证整个灭菌负载的生物活性。(1)对新安装、大修后或移位的环氧乙烷灭菌器,在启动初期,监测用的生物指示剂分布于灭菌负载的数量应足够多。(2)灭菌器柜室可用体积<5m3时,至少放置10个菌片;灭菌器柜室可用体积为5~10m3时,每增加1m3应增加1个菌片;灭菌器柜室可用体积>4.监测频率:每灭菌批次应进行常规生物监测1次。设备性能每月进行挑战性生物测试1次。四、注意事项1.检测所用化学和微生物指示物必须经卫生部批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2.生物指示物应在预处理之前放入被灭菌物品内或被灭菌物品的试件中。3.应尽量在灭菌周期完成后立即将生物指示物从被灭菌物品中取出并进行培养。4.凡遇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大修及灭菌失败、包装材料或被灭菌物品改变,应对灭菌效果进行重新评价,包括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重复3次),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5.监测记录准确完整,保存3年。第十一节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效果监测一、物理监测1.监测目的:判定物品在灭菌处理中,设备运行状况是否达到灭菌标准规定的条件。2.监测频次与方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每个灭菌周期的临界参数如舱内压、温度、过氧化氢的浓度、电源输入和灭菌时间等参数。3.结果判定:灭菌循环程序中各期参数达到标准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4.注意事项。(1)灭菌参数必须符合灭菌器的使用说明或操作手册的要求。(2)物理监测不合格时,所有灭菌物品不能放行。(3)新安装、移位或大修后的灭菌器,对各项灭菌的关键参数必须进行物理校正,合格后方可使用。(4)打印监测结果,资料留存3年。二、化学监测1.监测频次:每个单包装物品,进行灭菌处理时包内外均要有化学指示物。.2.化学指示胶带监测:将化学指示胶带粘贴于每一灭菌物品包外,经一个灭菌周期后,观察其颜色的改变,以指示是否经过灭菌处理。3.化学指示卡监测:在包内最难灭菌部位放置化学指示物,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指示卡,根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4.结果判定:化学指示物变色为橘黄色或黄色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三、生物监测1.监测频次:每台灭菌器每周必须监测1次;有植入物时每次灭菌循环应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灭菌物品方可放行。2.监测方法。(1)指示菌株为嗜热脂肪杆菌芽孢(ATCC7953),含菌量为5×105~5×106cfu/片。(2)将1个专用自含式生物指示管,封装于75~200mm(3)生物指示管经一个满载荷灭菌周期后取出,设同一批号的阳性对照管1支,置于温箱内55~60℃培养483.结果判定:观察指示菌管的变色情况:灭菌指示管不变色,阳性对照管变为黄色,灭菌合格。灭菌指示管变为黄色,则灭菌不合格。4.注意事项。(1)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先重复一次生物监测程序,如合格,灭菌器可继续使用。仍不合格时,必须停止使用灭菌器查找原因。同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灭菌器经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3次合格,方可使用。(2)对新安装、移位或大修后的灭菌器应在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过后,空载连续进行生物监测3次,合格后方可使用。(3)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时必须进行生物监测,以确定其方法的安全性。(4)生物监测结果准确完整记录并归档留存3年。.(5)指示菌管需经卫生部批准,按要求存放,并在有效期内使用。第十二节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一、日常监测1.13常监测包括对灯管应用时间、照射累计时间及物理化学监测结果记录并签名。2.记录每次的具体照射时间,并累加该支灯管已经使用的时间。二、物理监测物理监测是利用紫外线辐射照度计直接读出其辐照度值的方法。1.监测方法:开启紫外线灯5分钟后,将测定波长为253.7nm的紫外线辐照计探头置于被检紫外线灯下垂直1m的中央处,待仪表稳定后,所示数据即为该2.结果判断: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线灯,新灯管的辐照度值应≥90μW/cm2为合格;使用中紫外线灯的辐照度值应≥70μW/cm2为合格;30W高强度紫外线新灯的辐射强度≥180μW/cm2为合格。3.注意事项:测定时电压应稳定在220V±5V,温度20~25℃,相对湿度<60%;紫外线照度计必须在计量部门检定的有效期内使用;紫外线照度仪至少1年标定1三、化学指示物监测紫外线化学指示卡主要用于检测紫外线灯的照射强度,以检验紫外线灯是否符合要求。1.监测方法:开启紫外线灯5分钟后,将指示卡置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m处,有图案一面朝上,照射12.结果判断:将指示卡中间光敏涂料的颜色与标准色块比较,可以判断出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的范围。紫外线灯管是否合格的判断标准与紫外线照度计检测方法一致。3.注意事项。(1)指示卡应获得卫生部批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2)指示卡为一次性使用,使用过的指示卡退色后仍为乳白色,但不能再使用。应将结果及时记录于色卡上。(3)色卡背后记录灯管编号或安装位置,以备查和更换。(4)指示卡应用避光纸包装,置于4℃(5)灯管应定期用酒精擦拭。(6)紫外线灯安置后及使用前应进行监测,使用中的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应每3~6个月监测1次。监测时应特别注意照射距离和照射时间,以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7)检测中注意防护,以防紫外线灼伤。四、微生物学监测1.检测方法:开启紫外线灯5分钟后,将6片染菌玻片平放入灭菌器皿中,水平放于紫外线灯下适当距离照射,于3个不同间隔时间各取出2片染菌玻片,分别投入2支盛有5ml洗脱液(含1%吐温-80、1%蛋白胨的9g/L氯化钠溶液)试管中振打80次,经适当稀释后,取0.5ml洗脱液放入灭菌平皿内,用普通营养琼脂作倾注培养,置37℃温箱内培养48小时计数菌落。另取2片未作照射处理的染菌玻片分别投入2支盛有5ml洗脱液试管中振打2.计算细菌杀灭率。杀灭率=eq\f(未照射染菌玻片回收菌数一紫外线照射染菌玻片回收菌数,未照射染菌玻片回收菌数)×100%3.结果判断:对指示菌杀灭率≥99.9%为消毒合格;对达到物理学检测标准时,作为消毒合格的参考标准。第十三节医院污水消毒效果监测医院污水日常监测多以余氯量和大肠菌群的测定结果来判断消毒效果。一、污水总余氯量的检测方法1.采样时间:在消毒后1小时进行采样。2.采样方法:污水水样中余氯<10mg/L时,取200ml污水样;余氯多时,应按比例减少水样体积。3.检测方法:以前采用碘量法来测得总余氯量,由于该方法操作繁琐,故现在日常监测一般采用比色法(邻联甲苯胺比色法)。(1)原理:在pH值<1.8的酸性溶液中,余氯与邻联甲苯胺反应,生成黄色的醌式化合物,用目视法进行比色定量,还可用重铬酸钾-铬酸钾溶液配制的永久性余氯标准溶液进行目视比色。(2)试剂的配制。永久性余氯比色溶液的配制:①磷酸盐缓冲储备溶液,将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和无水磷酸二氢钾(KH2PO4)置于105℃烘箱内2小时,冷却后,分别称取22.869和46.149。将此2种试剂共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000ml,至少静置4日,使其中胶状杂质凝聚沉淀,过滤。②磷酸盐缓冲液(pH值6.45),吸取200ml磷酸盐缓冲储备溶液,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③重铬酸钾-铬酸钾溶液,精确称取0.1559干燥的重铬酸钾(K2Cr2O7)及0.4659铬酸钾(K2CrO4),溶于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并定容至1000ml。此溶液所产生的颜色相当于1mg/L余氯与邻联甲苯胺所产生的颜色。④0.0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