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一个被遗忘的文学主体_第1页
柳如一个被遗忘的文学主体_第2页
柳如一个被遗忘的文学主体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柳如一个被遗忘的文学主体

1柳如是来归社会的创客刘如英(1618-1664)是明末清初独特的女诗人。江苏吴江人,本名杨爱,后改姓柳,名隐,再改名是,号河东君,又号蘼芜君,因读辛弃疾的“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遂取“如是”作为自己的字。自幼家境贫寒,被卖入青楼,后为大学士周道登所收养,之后,再度堕入风尘,曾与文人陈子龙相恋,最后嫁给当时一位著名学者、东林党领袖钱谦益,随之在战乱中沉浮漂泊,为自己的后半生找到了一个幸福的归宿。著有《戊寅草》、《湖上草》、《柳如是诗》、《柳如是尺牍》等传世之作。她的作品格调高雅,一洗传统女性作品绮罗香泽之态,尤其是后期的诗词,绝非一般闺秀诗人所能比拟,其中所表现出的独立自主的人格美、博大的爱国情操及现代意味的爱情观念,更是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现代儒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目盲足膑的风烛残年,耗十年心血,为其做《柳如是别传》,足见对柳如是的评价之高。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由于受到儒家伦理的长期教化,男性作为社会的统治群体,不仅操纵着经济政治权力,文学也成为男性的领域。女性被剥夺了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的权利,导致了女性主体意识和社会文化的整体失落。女性不仅被埋没于男性的绝对权威里,无法表达,甚至于对生活的感受,也往往由男性代言。然而柳如是作为一个身份卑微、遭遇坎坷的弱女子,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抒写了对外部世界和生命价值的体验,表达出坚持独立与尊严的天性,以及反抗命运和强权的不懈人生追求。她在诗词中所体现的反传统意识和女性主体意识,在封建社会父权制的文化中显得尤为突出。2“柳如”:情感的表达柳如是现存诗159首,词33首。在其诗作中屡屡出现“杨柳”意象。与前代诗人所写的“杨柳”意象比较,柳如是诗词中的“柳”是较独特的,它超出了历代文人墨客笔下折柳赠别、柳寄相思的传统思维。柳如是对“杨柳”意象的情有独钟,不仅是因为“杨柳”中暗含其姓氏,更因其能引发个人的身世之悲。柳如是诗词中有意识的反复运用杨柳意象,她所描写的“杨柳”不仅仅是自己个性人格的寄托,对平等爱情的追求,更是对自由独立的生活理想的向往,使其达到一种新的人格审美境界。据史料记载,柳如是的形貌娇小,“短于中人”。虽然她在诗词中屡屡以弱柳自比,但“弱柳”却在骨子里处处透出刚强,显露出与众不同、不自卑、不自贱的独特精神价值。在其早期作品《杨白花》中写道:“杨花飞去泪沾臆,杨花飞来意还息。可怜杨柳花,忍思入南家。杨花去时心不难,南家结子何时还?杨白花还恨,飞去入闺闼,但恨杨花初拾时,不抱杨花凤巢裏。却爱含情多结子,愿得有力知春风。”诗中飞来飞去的“杨柳花”不再是托物言志的介质,它不仅成为柳如是漂泊身世的象征,更与柳氏叠合在一起,既有作者对自己不幸命运的感慨,也隐含着一个封建时代的女人对命运的抗争。“杨柳花”在这里被赋予了人格化的情韵,达到物我浑然一体的境界。此外,“杨柳”意象的内涵还会随着作者人生境遇的变化而改变。前期漂泊无依的生活、感情生活的几次失意,使柳如是笔下的“柳”多带着伤感的愁绪,“杨柳杨花皆可恨,相思无奈雨丝丝。”(《杨花七律》)”“不见长条见短枝,止缘幽恨减芳时。年来几度丝千尺,引得丝长易别离。”(《杨柳》其一)诗人在杨柳身上寄予的忧伤之情喷涌而出。而后期柳如是与钱谦益的幸福结合,终于找到了人生的归宿,此时的她不再漂泊,昔日的心理伤痕也渐渐的褪去。柳如是笔下的“柳”亦极好的反应出这一时期的心理情绪。如:“春前柳欲窥青眼,雪里山应想白头”(《次韵奉答》)、“此去柳花如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春日我闻室作呈牧翁》)、“容鬓差池梅欲笑,韶光约略柳先催”(《次韵》)。此时的“柳”已摆脱了前期的萧瑟意味,更多的暗示出诗人生活的闲适和愉悦,“杨柳”意象内涵的可塑性、多变性跃然纸上。3反性别意识的觉醒—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表现出与男性文人平等的独立人格柳如是诗作中表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独立的人格,是对自我的肯定,更彰显出其自尊、自信乃至自负的气派。无论在生活的价值取向上或是诗歌表达的意象上,在柳如是身上突显出一种文人化的趋向,表达出她不愿被人轻视尤其不愿被男性群体所轻视的心态,大有与男性文人认同之势。如《题墨竹》:“不肯开花不肯妍,萧萧影落砚池边。一枝片叶休轻看,曾住名山傲七贤。”诗中所言的“休轻看”、“傲七贤”,亦是诗人铮铮傲骨的自身写照。柳如是将自己与前代的“竹林七贤”放置在一个平台上书写,认为自己拥有着与男性文人平等的独立人格,具有朦胧的反性别歧视的思想,是女性性别意识的一次觉醒。诗人生在一个战乱的年代,其诗中抒写忧国忧民的情怀堪比男性诗人,大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意。作为一个弱女子,犹“荒荒慷慨自知名,百尺楼头倚暮筝。勾注谈兵谁最险,崤函说剑几时平?”(《初夏感怀四首》其四)以救国覆亡为己任,呈现出不凡的骨气。《剑术行》、岳武穆祠》、《于忠肃祠》等诗作也一改往日缠绵悱恻的笔触,英气满纸,腕运健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迈之情溢于字里行间,令人感动不已。在意象方面,柳如是诗词中有多处与男性诗词重合之处。她在《月夜登湖心亭》诗中写道:“遥怜处处烽烟事,长啸无心阁自凭。”“长啸”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一个极富文化意蕴的举动。如王摩诘的绝句《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岳武穆《满江红》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伴随着这一举动的是男性文人墨客特定的心理内涵。“长啸”不仅是抒发英雄豪气的长叹之声,更代表冲破了虚伪礼教的束缚和名纲利索的羁绊,率意而行、酣放恣肆的任达之风。柳如是在月夜独自凭阁“长啸”,诗中带着些“巾帼不让须眉”的英武男儿气,抒发由担忧局势而引起的郁郁之情,这一举动使得柳如是与男性文人的心理内涵有了重叠共通之处。王国维先生曾为柳如是提笔写下《湖上草》绝句,诗云:“幅中道月欹权奇,兄弟相呼竟不疑。莫怪女儿太唐突,蓟门朝士几须眉。”诗中对柳如是的赞誉之辞一览无余。过去女人写信作文,总是自称为“妾”或“侬”,而柳如是竟公然与男性文人以“兄弟”相称,令当时所有士大夫们目瞪口呆,为之哗然。在古今青楼女子中,能如此蔑视一切,与士大夫们平起平坐的,柳如是当属仅有的一例。我们不能仅视之为有趣的“佳话”,更要看到这个简单称呼里包含的是一个弱女子努力挣脱身上的枷锁,争取上升到与“男人”平等地位的勇敢行径。4自由之意志明中叶以后,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社会风气较之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明代市民生活极其发达,离经叛道的现象较为普遍。正是在明末清初这一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造就了柳如是追求自由、敢作敢为的个性。柳如是自幼生活在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各式人员频繁往来的信息集散的地方,而不是一个难于感受到时代气息的深闺大院。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她能看见形形色色的人.能听见社会上各种消息和动态,对时代的进步思想有直接的耳濡目染。并且归家院的特殊环境使她不必受到封建礼教过多的束缚,比起一般寻常人家的女子在社交上享有更大的自由。柳如是早年的经历,对她的一生来说始终是挥之不去的阴影,她所经历的磨难,也是常人难以体验的。但柳如是在遭遇了无数次命运的挫折后,仍然有勇气追寻自由、憧憬幸福。在其《拟古诗十九首·人生不满百》中,她写道:“事大固不满,事小亦必抑。目履周暗彻,体弱尽遐特。此非顺饶乐,天命有时息。锺鼓何物陈,蟋蟀鸣恻恻。愿言展生平,芳淑皆自得。”柳如是不相信有所谓不可违的“天命”,她的诗里乐观的告诉人们:即便自身柔弱、精力有限,也能找到办法应对,每个人都有追求自由、幸福的权利。在柳如是为人所称道的代表诗作《金明池·咏寒柳》中,她更以寒柳自比,不依附于某个实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