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内源反硝化脱氮工艺设计与试验_第1页
污水处理厂内源反硝化脱氮工艺设计与试验_第2页
污水处理厂内源反硝化脱氮工艺设计与试验_第3页
污水处理厂内源反硝化脱氮工艺设计与试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污水处理厂内源反硝化脱氮工艺设计与试验

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关键是有效清除废水中的氮和磷。目前,生物法广泛应用于处理废水中的氮和磷。主要技术包括交替氧化沟、a.o、a2.o、tc、bardiph、sdr等。这些技术相对成熟,但在我国的推广应用中存在许多问题。一个问题是,这些技术是基于c-n高废水,而中国的城市生活水平很低,实际废水的c-n低。脱氮和磷去除过程中有机碳源不足,导致脱氮和磷提取效率低下。例如,西安污水处理厂项目的废水处理能力为180mg。当向水中转化为nh时,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仅为30%40%。结果表明,考虑到碳源问题,结合碳源问题,我们可以提高脱氮和磷的效率。根据这项研究,我发现40.5%的总干物质是由液体凝胶形成的。由于这种物质很难完全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因此不能使用活性污污泥中的碳源。残余污泥中含有的碳(50.2%)、蛋白质(26.7%)和脂肪(20.0%)属于缓慢分解碳源。当这些物质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碳源并用于脱氮系统时,它们可以显著提高废水的生物脱氮效率,避免添加碳源,节约运营成本。本试验从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能耗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进行了城市污水中有机物与氮同时去除以及污水污泥一体化处理工艺研究.本研究以期为城市污水的高效低耗处理,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城市及中小城镇污水生物脱氮处理工艺的工程设计及改造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也为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的生物处理提供技术支持.1材料和方法1.1反硝化前置水处理系统试验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其中水解酸化反应器有效容积为21L,HRT为3.5h,水解酸化采用升流式复合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由悬浮污泥区、泥水分离区、生物膜强化区组成),这既可利用水解对大分子有机基质的初级降解,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并补充一定量的碳源,又可通过水解过程消化掉一部分污泥,减少系统剩余污泥量.缺氧反应器有效容积为13L,HRT为2h,反硝化前置既可以充分利用污水中的有机基质作为反硝化过程的电子供体,又可缓解有机负荷对后续硝化段的负面影响.好氧反应器有效容积为36L,HRT为5.5h.整个系统通过水解酸化反应器排泥口排泥.1.2生活污水水质参数测定试验以北京某大学家属区的生活污水作为试验用水,通过计量泵控制进水流量,同时通过测定出水量控制流量.试验运行期间环境温度为23~25℃,试验装置在常温下运行,SS、MLSS、MLVSS测定采用重量法.生活污水的主要水质参数及测定方法见表1.1.3生化组合工艺应用强化内源反硝化脱氮及污泥减量化工艺是一种处理生活污水及可生化性较好的工业废水的方法,是以污水和剩余污泥的水解酸化液作为反硝化碳源,以缺氧/好氧(A/O)工艺为脱氮系统,在提高系统脱氮效率的同时实现了污泥减量化、资源化的优化组合工艺.污水首先进入水解酸化反应器,通过吸附、物理沉降和生物降解作用去除污水中颗粒性物质,同时将污水中大分子和难降解物质转化为易降解和小分子物质,提高污水的生化性,从而提高后续工艺有机物去除效率,降低能耗,与此同时沉淀池的剩余污泥也进入水解酸化反应器,污泥的水解酸化液作为后续脱氮所需碳源.水解酸化出水进入缺氧反应器,与好氧段回流硝化液混合进行反硝化脱氮,同时消耗大量COD.缺氧段出水进入好氧段,降解剩余的COD,并将污水中的氨氮在硝化菌的作用下全部转化为硝态氮.好氧段出水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外排,沉淀池底部污泥分别回流至水解酸化反应器和缺氧段.该工艺可提高污水脱氮效率,减少污泥产量,降低建设费用和运行成本.2结果与讨论2.1有机物的去除试验期间,进水COD(220~410mg/L)、NH+4-N(36~58mg/L)属于典型的低C/N城市污水,且浓度波动范围比较大,但最终处理出水的COD<50mg/L,平均去除率超过90%(图2).由此可以看出,该处理系统对有机物具有稳定且较好的处理效果.系统的3个处理单元均对COD有一定的去除效果,而且各阶段对有机物去除的贡献差别明显.对COD去除贡献最大的是反硝化阶段,平均占COD去除总量的50%左右,去除比例最小的是硝化阶段,特别是试验后期,COD的去除量不足总去除量的20%.系统对NH+4-N的去除效果如图3所示.NH+4-N的进水浓度在36~58mg/L之间,出水浓度不超过2mg/L,平均去除率均超过95%,而且处理效果受进水负荷影响比较小.试验发现水解酸化阶段出水NH+4-N高于进水,这是由于在水解酸化过程中污水颗粒物中的有机氮发生了氨化反应,使得部分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造成的.为减少污水处理的运行费用,试验期间没有外加碳源,充分利用污水中原有的有机物作为反硝化的碳源.试验期间出水TN≤15,去除率超过75%.2.2no-3-n与cod的变化规律为了解水解酸化对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在2个有效容积为1L的反应器中分别加入污水原水和水解酸化出水,进行了反硝化批量试验,结果如图4、5所示.从图4可看出,原水中的COD首先有一个迅速降解的过程,在试验开始的30min内呈零级反应,然后在40~180min之间有一个十分缓慢的降解过程.水解酸化出水中的COD变化与原水有类似的变化规律,但是水解酸化出水中的COD在1h内去除的比例明显比原水大得多.这是因为污水中的溶解性小分子有机物很容易被微生物吸收利用,从而能在短时间内得以降解,而大分子难溶性的有机物首先要降解为可溶性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微生物利用.由此可见污水经水解酸化处理后可以有效地提高脱氮效率.结合图4、5不难发现NO-3-N与COD的降解具有十分相似的变化趋势.这是因为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可利用碳源的数量是反硝化过程的限制因素,混合液中必须维持适宜的C/N.原水、酸化出水2个反应器中的NO-3-N初始浓度分别为34.8、35.5mg/L,3h后的浓度分别为5.2、1.5mg/L,由此说明该工艺中污水、污泥经水解酸化后可分解部分大分子有机物为小分子物质,能够提高后续生物脱氮效率.综合比较原水、酸化出水反硝化过程中NO-3-N与COD的浓度变化曲线,说明水解酸化技术用于强化城市污水脱氮工艺是切实可行的.2.3回流比和回流比对tn去除效果的影响在进水流量6.5L/h,HRT为11h,水解酸化SRT为50d,A/O段SRT为30d条件下,研究了硝化液回流比对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如图6所示.由图6可以看出,随着回流比的增加,TN平均去除率升高,回流比从1提高到3,TN平均去除率从51.5%升高至75%左右,且出水TN≤15mg/L,但当回流比大于300%后,TN平均去除率逐渐降低.这是由于对前置反硝化生物脱氮而言,TN的去除主要发生在反硝化阶段,其平均去除率受回流比的限制,回流比越高平均去除率也越高,但反硝化段碳源量和回流硝化液中的溶解氧会影响反硝化效率.本试验将回流比最终控制在3是根据反硝化出水的COD来确定的.当回流比为3时,反硝化出水COD为70mg/L左右,而硝化出水COD在30~50mg/L之间,且主要是不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这说明原污水中可利用的有机物很少,再进一步提高回流比,则必须外加碳源,才能进一步提高TN平均去除率.因此,在无外加碳源条件下,回流比控制在3是适宜的.如果污水中有机物浓度高的话,为提高脱氮效果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回流比.2.4污泥减量率的变化试验将每日产生剩余污泥回流到水解酸化反应器,由于在水解酸化反应器内实现了水力停留时间和固体停留时间的分离,整个系统从水解酸化反应器排泥,并由此认为主要是在水解酸化反应器中实现对回流剩余污泥的减量.反应器启动后,维持系统水解酸化反应器的容积负荷(以COD计)为3.52kg/(m3·d),水力停留时间3.5h,固体停留时间40d.在连续运行的120d中,除了每次取样带出的MLSS外,系统没有排泥,获得良好的污泥减量效果.图7为试验期间水解酸化段污泥浓度、MLVSS/MLSS、剩余污泥回流量的变化曲线.由图7可见,试验期间水解酸化段污泥浓度逐渐增加,第8周时,污泥浓度从第1周的5.51g/L增加到7.92g/L,第10周以后系统污泥浓度增幅减缓,回流到水解酸化段的剩余污泥,一部分作为该段污泥系统微生物的补充,一部分被系统水解、减量,水解酸化段污泥浓度的逐渐增加,意味着回流到该段的剩余污泥只有部分被水解、减量,其余的作为该段污泥的补充.MLVSS/MLSS在试验初期逐渐增加,第7周时达最大值,从第1周的0.66增加到0.82,然后迅速降低,第16周时降至0.44,这是由于试验初期污泥回流量较大,MLVSS在系统中发生积累,随着污泥回流量减小和污泥的水解酸化,回流污泥中的MLVSS含量小于水解酸化降解部分,同时污泥水解酸化过程中系统中难降解组分发生积累.由图7中的剩余污泥回流量变化曲线可见,剩余污泥回流量在试验开始阶段逐渐增加,第5周时,由开始时的6.83g/d增加到最大值7.84g/d,而后逐渐减少,到16周时仅为3.52g/d.在试验条件下,剩余污泥在水解酸化段中实现了减量.在不计水解酸化段增殖的水解、酸化细菌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式(1)得出该段反应器中的污泥减量率.Re=ΔMLSS回流−ΔMLSS取样−ΔMLSS水解ΔMLSS回收×100%(1)Re=ΔΜLSS回流-ΔΜLSS取样-ΔΜLSS水解ΔΜLSS回收×100%(1)式中,Re为剩余污泥减量率,ΔMLSS回流为回流的剩余污泥量,ΔMLSS取样为污泥取样量,ΔMLSS水解为水解酸化反应器增加的污泥量.根据式(1),在3个多月的试验时间内,回流剩余污泥的平均减量率约为56.2%,水解酸化段获得良好的污泥减量效果.如果考虑到增殖的水解、酸化细菌,则在水解酸化段中污泥减量效果更为明显.3生化段去除废水中nh+4-n的应用(1)在无外加碳源情况下,该工艺具有较高的脱氮效率和有机物去除率,在试验条件下,当进水COD浓度在220~410mg/L,NH+4-N浓度在36~58mg/L时,系统COD的平均去除率大于90%,NH+4-N平均去除率大于95%,TN平均去除率大于75%.(2)试验将水解酸化作为污水、污泥一体化处理工艺取得良好效果,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脱氮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