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年级综合复习古诗技巧分析主题学习目标:1.掌握掌握炼字题的答题方法炼字题的提问形式了解描绘诗歌画面题的设问方式
4.掌握描绘诗歌画面题具体的答题方法炼字题是古诗阅读中常考的一种题型,和赏析题很像,主要是问我们诗句中的某个字好不好,好在哪儿。如果让你发挥想象描述一件事你会如何描述?是不是觉得很简单呢?那么要是让你描绘诗歌画面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古诗炼字题和描绘诗歌画面题的答题方法吧!知识点一、古诗炼字题答题方法【知识梳理】一、设问形式1.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或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到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一个字?2.诗中的某个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二、炼字题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有表现手法时点出。4.答作用:描绘了某景象(姿态、神态);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例题精讲】例1.阅读《望岳》,完成下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句中的“钟”和“割”都做到了一字传神,请任选其一赏析。(2)诗人在题目中用“望”而不用“登”,有什么用意?参考答案:(1)“钟”是聚集之意,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和秀丽聚集于泰山的情感。“割”是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描绘了泰山将天色分割,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诗中重写望山的所见所感,写出了泰山的雄伟气势,显示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例2.阅读《泊秦淮》,完成下面小题。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人通过“犹唱”一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2)古代诗歌中常出现“月”,有时是自然之月,有时是借月感叹时光流逝,寄托思念之情,象征哲理的启迪……下列诗句中,与“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月”表意相近的一项是(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参考答案:(1)“犹唱”是指国运衰微时,歌女还在唱《后庭花》这样的亡国之音。表面上是讽刺歌女,实际上是讽刺那些不顾国事,沉迷享乐的达官显贵,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2)B例3.阅读《关雎》,完成下题。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中两个“悠哉”连用有什么表达效果?参考答案:示例一:两个“悠哉”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男子长夜无眠、思绪万千的苦闷焦虑。示例二:“优哉游哉”是心理描写,写出了男子对姑娘的思念之。两个“悠”字加重了感情色彩,把男子的绵绵情意表现了出来。【巩固练习】1.阅读《登飞来峰》,完成下面小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这首诗写出了改革者高瞻远瞩的气概,表达了从政者从容笃定的自信,历来深受读者的喜爱。要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诗人的感情,就必须抓住三个关键词:“”代表了勇气,是远望者面对困难的一种态度;“浮云”比喻,它虽然能遮挡远望的视线,但终将散去,遮不住初升的太阳;而要想做出一番成就,光凭勇气还不够,更需要非凡的洞察力,诗句中的“”,正是这种洞察力的象征。(2)这是一首登高诗。登高诗常用来抒羁旅流离之苦、思乡怀亲之情,发壮志难酬之忧,表忧国忧民之志,或即景阔谈生活哲理,或展望未来表恢弘抱负……以下诗句表明诗人远大志向的一项是( )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C.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参考答案:(1)不畏;困难和假象;望眼(2)D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①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②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白日曛:太阳黯淡无光。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③谁人:哪个人。君:你,这里指董大。这两首都是作者送友人的赠别诗,其感情表现的共同之处在于:(2)《别董大》一诗中的“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哪个词更好?为什么?参考答案:(1).慰勉(劝慰)友人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2).用千字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解析】9.本题考查对诗歌中诗人感情的把握,结合诗歌的内容来思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运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别董大》中,诗人运用“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既表露出自己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意在安慰友人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据以上分析即可解答此题。10.本题考查学生词语的准确运用,结合词语原义和语境分析妙处。注意从诗的意境和感情基调来分析。“千里黄云白日曛”的意思是:满天阴沉沉的云,太阳也变得暗暗的。这句诗重在表现凄寒悲苦的气氛,“千里”比“十里”境界更壮阔,更能衬托出送别的忧伤。故“千”字比“十”字好。3.阅读《观沧海》,完成后面小题。观沧海·曹 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若”字用得好,试评析。(2)“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中“涌”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参考答案:(1)“若”,好像的意思。诗人驰骋想象,描绘了一幅海景:绕天运行的太阳和月亮,好像是从大海的胸怀中升起的;夜空中横亘苍穹的银河也好像从大海发源,大海吞吐宇宙、包容万物,真是宏伟无比,博大无比。诗人这里采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2)“洪波涌起”,“涌”字是水向前拥,非常形象地描写除了海上巨浪翻滚的景象,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知识点二、描绘诗歌画面题【知识梳理】一、设问形式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线句在你脑海中呈现的是怎样的画面。二、描绘诗歌画面题答题方法1.先读懂、理解诗歌内容。2.抓住诗词中所表现的意境和情感。3.在忠于原诗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4.最后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注:可能题目会直接问我们该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那么作答方法为:①描绘句子内容。②用“描绘了一幅某某时间+某某地点+具有某某意象特征的画面”描绘具体,语言生动即可。【例题精讲】例1.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下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参考答案:有几只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栖息;不知哪家新来的燕子,在衔泥筑巢。例2.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下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你从诗中看到了几种色彩?请写出至少三种。任选连续两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色彩在你脑海中勾勒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参考答案:第一问示例:金色、胭脂色、紫红色、黑色、白色、红色等;第二问示例一:读一二句时,我仿佛看到大片黑色的乌云压域,战士们穿着铠甲,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现着金色的光芒(显现出一种不可侵犯的气概)。第二问示例二:读三四句时,我仿佛看到在号角声中,将士们浴血奋战,大块殷红的血迹透过夜里的雾气凝结在大地上,星现出浓烈的紫色(让人感受到一种黯然凝重的气氛)。例3.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阅读划线一联,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句诗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参考答案:示例一: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水上的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示例二: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巩固练习】1.阅读《黄鹤楼》,完成下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诗人登上黄鹤楼,看到一幅明丽之景。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线句呈现的画面。参考答案: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2.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小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画面。参考答案:广袤无边的沙漠上升起一缕直冲云霄的烽烟,圆圆的夕阳就快要坠落入长长的黄河之中了。描绘出了一幅典型的大漠风光图。3.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下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及所包含的寓意。参考答案: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告诉我们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1.阅读《黄鹤楼》,完成下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诗句中有两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及作用有何不同。参考答案:“此地空余黄鹤楼”中“空”是“只,只有”的意思。“昔人”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侧重的是空间上的虚无。人去楼空,衬托得独自登临黄鹤楼的诗人孤独、渺小,内心空荡。
“白云千载空悠悠”的“空”是
“徒然,只不过”(《王力古汉语字典》)的意思。广阔的天空中“黄鹤一去不复返”,“只有白云徒然地飘飘悠悠,天空更显得浩瀚无涯,一片空寂。人去楼空,天上更是空。”这强调的是空间上的“空”。而白云历时千年仍徒然悠悠,这强调的是时间上的“空”。鹤去楼空,物是人非,既衬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又令诗人生发世事沧桑的惆怅。2.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列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一联也是对仗的。B.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C.颔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D.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2)请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正”和“悬”妙在何处?参考答案:(1)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D项,“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对这首诗解说错误,应该是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2)“正”是指风顺而不猛,“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风正一帆悬”,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写出了小船在江面上顺风前行的样子。【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前提和基础。可从炼字的角度赏析。3.阅读《卖炭翁》,回答下题。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阅读画线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这句诗在你脑海中呈现出的画面。参考答案:示例:城外的荒野被昨夜的一场大雪覆盖,没膝深的白雪几乎让人无法行走。卖炭老翁赶着牛车,借着清晨的微光在雪中艰难行进,沉重的炭车晃晃悠悠地往前挪着,车后留下两行深深的辙印。【解析】描述诗歌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描写性的言辞将其表达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描绘出动人的意境。此题一定要把雪天及炭车周围的恶劣环境描绘出来。4.阅读《相见欢》,完成下题。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1)本诗上阕写景,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画面。参考答案:默默无言,独自一人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明亮的月亮如同钩子一样。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中。一、炼字题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有表现手法时点出。4.答作用:描绘了某景象(姿态、神态);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二、描绘诗歌画面题答题方法1.先读懂、理解诗歌内容。2.抓住诗词中所表现的意境和情感。3.在忠于原诗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4.最后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注:可能题目会直接问我们该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那么作答方法为:①描绘句子内容。②用“描绘了一幅某某时间+某某地点+具有某某意象特征的画面”描绘具体,语言生动即可。1.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完成各题。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聚”和“怒”写得很生动形象,请你就此说说你的理解。(2)选出对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B.“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句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参考答案:(1).“聚”既形容出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好像在守卫着潼关:“怒”既写出了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位置。两个字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把“峰峦”“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得极其生动形象。(2)D【解析】(1)考查诗句中词语的表现力。一定要把词语放入诗句或语境之中解读。“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像是群峰众峦在这里会合,像是大浪巨涛在这里发怒。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七年级语文上册 重点课文 6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2024秋八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3 Sports Unit 3 Language in use教学设计(新版)外研版
- 13要下雨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下册统编版
- 2023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 骑鹅旅行记(节选)配套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Unit 5(第1课时 Section A 1a-1d)(教学设计)七年级英语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
- 10 的认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 7《大小多少》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制)语文一年级上册
- 个人酒店合作经营协议5篇
- Unit 5 Lesson 25 I Want to Be a Teacher2024-2025学年八年级英语上册同步教学设计(冀教版)河北专版
-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二章 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冀教版
-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Unit1-Unit2检测试题
- 2024小学语文教学及说课课件:二年级下册《沙滩上的童话》
- 市政道路监理大纲34368
- 北京市智慧工地评价标准
- 2024版滴灌购销合同滴灌合同
- 《纸质文物修复与保护》课件-30古籍的版式
- 计划岗位工作规划
- 《API618标准学习》课件
- 清明节的中医养生和保健方法
- 自然常数e的意义与计算
-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国家卫健委-20240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