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件需用office2010及以上版本打开,如果您的电脑是office2007及以下版本或者WPS软件,可能会出现公式不可编辑或者有不同程度的动版。软件使用编辑修改本课件全文均可单击鼠标右键对内容进行编辑修改。课件说明学科特色公式由公式编辑器制作,可单击鼠标右键对公式进行修改。显示说明如您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公式不显示或者字体乱码的情况,可能是因为您的电脑缺少对应字体,请打开网页下载。第二部分阅读能力教材同步复习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近年来,贵州各地文学类文本的考查以小说和散文为主。其中,贵阳考查较灵活,凡是教材中学过的都可能考查,如新闻通讯(2020年)、人物传记(2019年)。1.考查形式:以选择题和简答题为主,贵阳、黔南、黔东南、黔西南等地也会设填空题。贵阳、安顺、六盘水、黔南、黔东南一般设4道小题,毕节、黔西南一般设3道小题。分值为10~15分。2.选材特点:文学类文本大多来自课外(2021年毕节和2020年黔南考查课内叙事散文《台阶》,黔西南近3年均考查课内文章),且多出自报刊。选文立意深刻,巧妙渗透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将中华传统美德、家国情怀、人文素养根植于对文章的阅读和感悟当中。3.考点:内容辨析与推测、内容提取与概括、句段分析为高频考点。叙述视角、文章的详略安排、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叙述顺序、标题的理解分析、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等考点也会考查。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工具,以各种文学形式(包括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诗歌等)形象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感悟,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的著作。以下是对文学类文本中散文、小说、戏剧、寓言、童话的知识梳理。一、散文1.叙事散文六要素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作用概括故事情节、文章主要内容举例《背影》内容概括:冬日的一个下午(时间),在南京火车站(地点),“我”(人物)坐火车去北京(起因),父亲(人物)来车站送“我”(经过),“我”在泪光中看见父亲的背影,发出“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的感慨(结果)2.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一般不详述事件的具体过程,没有完整的情节,也不具体描写人物,而是通过人、事、物、景来传达作者的心声,反映完整的精神面貌,体现特定的精神或主旨举例:《春》通过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喜爱至深的情感,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向上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多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其侧重于在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举例:《藤野先生》就是以“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交往的缘起、交往的经过与别后的怀念)为叙事线索,表达了“我”对藤野先生真挚的怀念哲理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一般以一件事开头,论述道理,并加以评论总结举例:《永久的生命》从生命的易逝入笔,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现出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散文和小说的主要区别:①散文重在抒情,小说主要是叙事;②散文一般比较真实
,小说多数是虚构的;③散文以第一人称为主,小说各种人称均有;④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小说则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重在刻画人物形象3.文章线索(作用: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突出文章中心或烘托人物形象)人以人物为线索。包括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所见所闻等。如《孔乙己》一文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反映出孔乙己的形象特征和遭遇事以一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为线索。如《社戏》一文始终围绕“社戏”这件事展开:盼社戏—看社戏—忆社戏物以一个具体的实物来贯穿全文。如《台阶》一文以“台阶”为线索组织材料情以人物情感变化为线索。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以“我”对阿长的情感变化(憎恶、讨厌→敬重、爱戴)为线索时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如《伟大的悲剧》一文以时间的推移(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1月18日→2月17日夜里1点钟→3月2日→一天中午→3月21日→3月29日)为线索,记叙了斯科特一行探险队员从南极绝望而归到悲壮毁灭的全过程地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从题目就能看出文章是以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料的明暗线交织有些比较复杂的作品不止一条线索,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交织在一起。往往明线是实的(具体的事物、事件等),暗线多为虚的(抒发的情感)作用:小说明暗线交织,既使得情节的发展脉络清晰,也使小说的主题得到更深的挖掘【教材链接】(教材九上《智取生辰纲》“思考探究”)小说围绕着生辰纲的争夺,采取了明暗结合的双线结构。同学之间讨论: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这篇小说存在一条明线和一条暗线。明线是杨志押运生辰纲,写杨志一行的矛盾冲突;暗线是晁盖、吴用一行智取生辰纲,写团结智取。明、暗双线交织点在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冈松树林。两条线索交织展开故事情节,揭示了护送和智取双方的矛盾冲突,为人物性格塑造和情节发展服务,更好地表现了主题4.叙述人称人称作用举例第一人称“我”“我们”①使文章更具真实性;②叙述亲切自然;③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社戏》,都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第二人称“你”“你们”①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②利于交流思想情感,便于抒情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最后一段从第三人称转化为第二人称,情感表达更加直接而迫切人称作用举例第三人称“他(们)”“她(们)”“它(们)”①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式比较灵活自由艾芙•居里的《美丽的颜色》、刘成章的《安塞腰鼓》,都以第三人称叙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内容更加真实、客观5.叙述顺序插叙定义:在顺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有关的另一事件的叙述,叙述完接着顺叙中心事件。插叙的内容是一个片段,它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插叙不在一条线上,至少有2个故事)作用:①交代了……(概括内容);②解释了……的原因;③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伏笔;④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⑤突出人物性格(形象);⑥突出文章主题;⑦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完整;⑧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举例:《故乡》一文中,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鲁迅用“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倒叙定义: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面,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内容是文章的主要部分之一,只是位置移到了前面(倒叙是一条线索,只有1个故事)作用:①开篇点题;②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使读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留下深刻印象;③引出下文;④使结构更加紧凑举例:《背影》一文,从“不相见”到“不能忘”,引出对“背影”的回忆,而文章最后又回到现实顺叙定义: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记叙的方法作用:①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②使文章层次井然有序,脉络分明举例:《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从见到紫藤萝写起,由远及近,并由此引出人生感悟: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补叙定义:也叫追叙,叙事结束时,补充交代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作用:①交代了……内容(概括内容);②解释了……的原因;③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伏笔;④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举例:《智取生辰纲》一文叙述在黄泥冈松树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看到这里,读者自然生疑: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这时,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这样,通过补叙使得事件真相大白6.写作手法(1)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判断依据作用/答题规范比喻一般都包含本体和喻体,含有“像”“是”“如”“比如”“比作”等词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的情景(特点),抒发了/表达了……之情(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修辞手法判断依据作用/答题规范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格化/赋予……人的情态或特征,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情景(特点),抒发了……的情感修辞手法判断依据作用/答题规范排比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组成的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抒发了/有力地写出了……的感情/特点夸张只要含有夸大或缩小现实的词就可以判断为夸张,一般体现在数字、
动作等词语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烘托气氛、加强渲染,突出表现……的情感,强调了……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修辞手法判断依据作用/答题规范反复某个词或某个句子重复出现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使读者对……印象深刻,强调了……内容(主旨、心情),富有感染力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对应或相近的意思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的特点,句式整齐,形式优美,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修辞手法判断依据作用/答题规范反问和设问有问无答,但是答案已经在句子中有所体现的是反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是设问反问: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突出(强调)……的特点。设问: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问题,引人深思,强调了……的特点,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2)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抒情、议论、说明①描写方法分类特点作用按描写对象分人物描写心理描写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感情基础和行动的内在依据语言描写对人物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进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丰满鲜活动作描写对人物个性化的举止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等,推动情节的发展分类特点作用按描写对象分人物描写神态描写对人物面部神情的描写更加凸显人物个性,给读者以真实感,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外貌描写对人物的容貌、体态、服饰等进行描写以“形”传“神”,使读者了解人物的外在形象,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答题规范:运用……(心理、语言、动作、神态、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描写了人物……的心理,刻画了……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详见小说“三要素——环境”)分类特点作用按描写角度分正面(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写出(表现)人(景)物的……特点,给人直接、真实、具体的感受,表现文章主题侧面(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使其鲜明突出①衬托或烘托主要人物的性格或品质;②使主题更加深刻、含蓄细节描写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进行细微而具体地刻画,也就是说只有那些于微小之处表现事物特征或情感态度,且能够给予读者深刻印象的描写才可称为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的感情,点明人物关系,暗示人物所处环境等②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特点感情直接,气势奔放、热烈作用便于抒发强烈的情感,使读者容易把握文章的主旨情感举例《雨的四季》一文中“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间接抒情特点依附于事、依附于理、依附于景的抒情,也就是通过叙述、议论、描写的方式抒情作用使抽象的情感融于事、理、景中,使情感更加具体化、形象化,抒情效果含蓄委婉,意蕴隽永,感染力强举例《秋天的怀念》一文中“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③议论特点对某个写作对象或现象等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作用穿插在叙述、描写或说明的过程中,揭示所写内容的意义,突出中心,使文章的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的表达举例《社戏》一文中“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是充满感情的议论语句,表达了“我”对平桥村的热爱和怀念,以及对自己在城里读书生活的厌倦。最后一段关于吃豆的议论,是全文的总结性议论,表达了“我”内心的想法:“我”觉得那夜的豆好吃,觉得那夜的戏好看,是因为有那种特殊的经历,让“我”感到新鲜、愉快。这一议论句起着点明主旨的作用④说明特点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清楚事物的特征、性质作用使文章条理清晰,准确具体,有说服力举例如《故乡》在前四段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第五段以说明的方式交代了此次回故乡的目的,省去了许多叙述的笔墨(3)表现手法照应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呼应。主要包括与伏笔照应,与开头、题目照应等。如《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四次写“流泪”,反复照应,感情一次比一次抒发得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又衬托出父亲背影形象的感人【答题模板】……与……相互照应,为下文……(情节)做铺垫,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铺垫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气氛、情绪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如《皇帝的新装》第一段极力描述皇帝如何喜爱新衣服,这就交代了他会被两个装成织工的骗子所骗,最后光着身子举行游行大典的原因,为故事的发生做铺垫作用:①避免事件出现时给读者突兀的感觉,增强作品的可信性;②加强故事情节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完整性,使情节更具合理性伏笔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代,对将要出现的事件做出暗示,或回应前文的陈述。如《故乡》一文,“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这是一处伏笔,它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注:埋下伏笔后,后文一定要有照应铺垫与伏笔的区别:①目的:铺垫是在次要人物或事件上下功夫,其着眼点是主要的人物或事件。伏笔是让下文的情节不使读者感到疑惑,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②形态:“铺垫”是显性的;“伏笔”贵在一个“伏”字,通常比较隐蔽,因而,“伏笔”是隐性的。巧妙的“伏笔”,在看到“照应”之前,貌似“闲笔”。③位置:铺垫一般在文章开头或中间,伏笔常见于文章中间。④用笔: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否则就失去了“伏”的意义对比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教材链接】(教材八上《白杨礼赞》“思考探究”)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参考答案】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主要是与白杨树形成对比:两种树的品格不同,一种是普通当中蕴含着“不平凡”,一种是贵族化;所代表的人不同,一是代表在北方坚持抗战的广大民众,一是代表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两相对比,突出赞美了白杨树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和品格【答题模板】……和……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物或事物……的特点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读者可以借助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作用:①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②可以使文章更含蓄,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教材链接】(教材八上《白杨礼赞》“积累拓展”)白杨树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层层深入地把这种意义揭示出来的?【参考答案】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抗日的军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或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通过四个“难道”层层深入地揭示出来:第一个“难道”通过反问引起读者思考,为由树及人张本;第二个“难道”点明“至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第三个“难道”点明象征抗日军民——“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第四个“难道”进一步抽象化,点明“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抑扬欲扬先抑作者想褒扬(或贬抑)某个人物或事物,却不从褒扬(或贬抑)处落笔,而是先从相反的贬抑(或褒扬)处落笔。在这里,抑(或扬)是手段,扬(或抑)是目的,抑与扬形成对比欲抑先扬【答题模板】……(内容)是抑或扬,……(内容)是扬或抑,抑与扬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教材链接】(教材八上《白杨礼赞》“思考探究”)本文写法有扬有抑,富于变化。试找出相关的段落,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第二段描述完高原景色后,接着写这样的景色带给作者的感受——先是感受到“雄壮”
,接着又觉得有一些“单调”,为接下来写猛然见到白杨树时“惊奇地叫了一声”进行衬托,为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蓄足气势,这是欲扬先抑。第七段,前三句先说白杨树可能不美,算不得“好女子”,紧接着说它“伟岸,正直,朴质……”,夸它是“伟丈夫”等,也是先抑后扬。本文抑扬手法的使用,一是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二是更加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突出了白杨树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托物言志借某一具体事物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或表达作者的思考【教材链接】(教材七下《紫藤萝瀑布》“积累拓展”)作者借用紫藤萝来暗示自己的情思,于是紫藤萝就有了某种寓意,成为作者志趣意愿的寄托。在上个单元学习的课文中,是不是也有使用这种托物言志写法的文章?和同学讨论交流。【参考答案】上个单元的《陋室铭》《爱莲说》也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托物言志,即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寄托感悟。由于作者将个人的“志”依托在具体的“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托物言志的“物”可以是景物,还可以是某种事物;托物言志的“志”不仅包含感情,一般还侧重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通过对某种景物(或事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如《春》一文通过描写春回大地的景象来表现春天里自然万物勃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类比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可能有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如《陋室铭》一文中将“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暗示“陋室”不陋,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的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答题模板】将……和……类比,写出人物或事物……和特点,抒发……感情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联的事物作为陪衬烘托。这种方法按主要事物和衬托事物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关系不同,分为正衬和反衬。衬托属于正面描写。如《藤野先生》一文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衬托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的品质。《故乡》一文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衬托出“我”的悲凉心情【答题模板】用……衬托……,突出人物或事物……的特点烘托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即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烘托属于侧面描写。如《三峡》一文第二段中的“王命急宣”“暮到江陵”,用船行速度之快侧面烘托三峡夏水湍急的特点【答题模板】用……烘托……,突出人物或事物……的特点衬托与烘托的区别:①“衬托”是次要事物和主要事物都写,属于正面描写。②“烘托”只出现次要事物,主要事物不出现,属于侧面描写联想由当前感知的事物回忆起另一有关的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起另一件事物。如《春》中“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由春华联想到秋实——满树的“桃儿、杏儿、梨儿”【答题模板】通过……联想到……,写出人物或事物……,抒发……感情想象头脑在过去知觉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新的形象的过程。如《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运用想象,作者设想未来与妻子重逢,在西窗下秉烛夜谈,诉说巴山夜雨时的思念【答题模板】由……想象……,写出人物或事物……,抒发……感情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如《散步》中“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以小见大,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意识到自己责任重大虚实结合把抽象的叙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和想象结合起来。如《春》,先描写春的实景,最后以三个比喻结尾,描写春的气质,这是由实到虚,由一般升华为普遍;又如《散步》,先叙事,写一家四口的散步,写中间的分歧,写分歧的解决,最后将实写的背起亲人,升华为对亲情和家庭使命的思考(4)详写和略写详写定义: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思想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作用:①突出重点;②主次分明;③点面结合;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注:详略的安排都是为文章主旨服务的,分析具体的作用时可结合相应段落或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作答略写定义:对虽与表现中心思想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7.语言特点语言特点具体表现质朴与华丽质朴(平实)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少用修辞手法,较少有描绘性的语句。如《回忆我的母亲》华丽(典雅)讲究节奏和韵律,多用描绘性语言;多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如《列夫•托尔斯泰》直白与含蓄直白直接表达作者的感受或观点,不拐弯抹角。如《昆明的雨》含蓄多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善用象征、双关、设问、比喻等艺术手法,不直接表情达意。如《灯笼》语言特点具体表现庄重与幽默庄重文章话题一般较为严肃,语气凝重。如《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幽默语气轻松幽默,多用夸张、反语、比喻等修辞手法,显得有趣味。如《藤野先生》简洁与繁复简洁多用短句,句式流畅。
如《回忆我的母亲》繁复多用长句,多用对比性语言。如《白杨礼赞》语言特点具体表现清新、细腻、自然不刻意雕饰却又不缺乏文采,饱含真情实感。如《济南的冬天》《荷叶•母亲》富有诗意语言精致凝练,多用短句,引用诗文或经典意象,读来优美,富有文采。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二、小说1.小说三要素人物特点:在小说三要素中居于首要地位。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来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性。作用:支撑故事情节,并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小说主旨。举例:《故乡》中善良又麻木的闰土、《我的叔叔于勒》中自私冷漠的菲利普夫妇等情节特点:小说矛盾冲突的演变过程。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过程,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作用:承上启下;吸引读者;设置悬念;交代背景;埋下伏笔等。举例:《我的叔叔于勒》:期待于勒(开端)+追述于勒是怎样从全家的“恐怖”变成“希望”(铺垫)→在船上发现于勒(发展)→从船长口中得知真相,幻想破灭(高潮)→躲避于勒(结局)环境社会环境特点: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描写范围大至整个社会、一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个处所。描写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特征等。作用:①交代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揭示社会本质特征,点明主题;③渲染环境氛围;④烘托人物心情;⑤交代人物身份,侧面表现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的因素;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举例:《孔乙己》中“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便改为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了。”第二段对咸亨酒店里长衫主顾和短衣主顾的描述,渲染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环境自然环境特点: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还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等。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人物活动的空间;②渲染环境气氛,奠定情感基调;③烘托人物心情,衬托人物形象;④展现人物性格;⑤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举例:《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描绘了海水的碧绿与平静,极其真切地暗示了“我们”当时渴盼与兴奋的心情,与明快的景物相映衬,相得益彰。而“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则表现出人物心境上笼罩着的一层阴冷的面纱2.小说叙述视角定义:小说叙述视角就是小说中故事“叙述者”的观察角度。在具体的作品中,“叙述者”既不等同于作者,也不完全等同于小说中的人物限知视角叙述者只了解事情的某一个局部或某一个方面,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偏见,即“限知”。一般以第一人称“我”为主。举例:《孔乙己》里的“我”,是酒馆的小伙计,通过自己的视角,看到了酒馆里的这些人,和这些人发生的故事。孔乙己在酒馆里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想在酒馆里教“我”写茴香豆的“茴”字;会把自己不多的茴香豆分给孩子吃;会和别人争论“偷”和“窃”,后来被人打折了腿。而“我”则作为一个旁观者,看到了当时社会的本质全知视角叙述者对故事的了解,
可以称得上是上天入地、无所不知,透彻地了解每个人的心思性格、行为的前因后果,即“全知”。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其缺点是降低了读者的代入感三、人物传记含义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如《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分类人物传记属于文学性传记,它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于小说,不过其基本人物和情节必须符合真实性原则。可以发挥想象以填补事实的空隙,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自传属于自述性文学作品,是一种以第一人称叙述的人物传记。可以贴近人物的心灵来写,字里行间充盈着自然、亲切与真切评传是带有评论的传记,它熔历史性、学术性和思想性于一炉,具有浓郁的学术研究特征。“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传要真实,评要中肯”等,是评传写作的基本要求写作特点①开头一般都写人物姓名、字号、籍贯、家庭情况;②一般采用叙述与说明的表达方式,适当议论抒情;③以时间或人物为序;④以事实为根据文体特征①真实性;②概括性;③通俗性;④褒贬鲜明四、新闻通讯含义是新闻文体中的一种常用的重要文体。
作为一种对新闻事实进行详细报道的新闻体裁。
如《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要点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代表时代主流;紧扣人民群众的心弦选材挑选典型、有说服力的材料,新闻通讯所报道的每一个事例必须真实矛盾将精选的材料按照内在矛盾组织起来,通过矛盾揭示主题细节精彩的细节是一篇好的新闻通讯必不可少的抒情(议论)这里所说的抒情(议论),是指新闻通讯中作者借助对客观事物的描绘和叙述所夹带的感慨。它可以是情感上的抒发,也可以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评说。
真挚的抒情、精辟的说理、犀利的见解,在新闻通讯中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足以引起读者的共鸣语言朴实、精确、鲜明五、戏剧含义广义:包括话剧、戏曲、歌剧、哑剧等多种舞台演出形式的总称。狭义:主要指话剧。如《屈原(节选)》《天下第一楼(节选)》《枣儿》特点①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②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③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结构①开放式结构。这是一种把整个戏剧故事从头到尾、原原本本地表现在剧场舞台上的结构形式。②锁闭式结构。这种结构形式不是从头说起,而是采取模切的方式,把戏剧冲突中的“危机”呈现在舞台上,正面表现并集中刻画从高潮到结局的一段戏。③展览式结构。这种结构形式,就像是一幅展示各种人物风貌和性格特征的群像画构图。人物较多,但没有明显、突出的主角,即使有一两个贯串全剧的人物,也只是起着能把不同人物、不同事件汇集到同一个场合里展现的“串线”作用而已语言①人物的语言,即台词,包括对话、独白和旁白。它是剧本塑造人物形象、描述戏剧冲突、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是形成剧本的基本材料;②作家的“舞台提示”,它是一种说明性的语言六、童话、寓言1.童话含义指符合儿童想象方式的、富有幻想性的奇妙故事。如《皇帝的新装》特点①具有幻想成分的虚构的故事;②采用拟人化的象征手法;③情节紧凑,故事性强,而且富有浓厚的趣味性常用手法拟人、夸张、象征等童话形象超人体童话形象指那些以超自然面貌出现的、具备创造奇迹的超能力的形象拟人体童话形象指运用拟人化的象征手法,将人类以外各种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事物人格化以后的童话形象常人体童话形象指在童话中以普通人的面貌出现的童话形象2.寓言含义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作品,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特点①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②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③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常用手法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类型①用夸大的手法,勾画出某类人的特点和思想②用拟人的手法,把人类以外的动植物或非生物人格化,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或人的某种特点本课时要求学生掌握运用记叙文文体知识阅读记叙文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主要考点:内容辨析与推测、内容提取与概括、文意理解与分析。考点一内容辨析与推测(2022、2021、2020、2019、2018)本考点练习题见“课后评价”P30T1、P30T3、P32T2、P35T1、P37T1、P42T1、P43T1、P43T2、P47T1、P49T2、P51T1、P56T1考向一文章内容的辨析(2022、2020、2019)1.
(2022•贵阳)小说所写的事情主要发生在两个时段:“这个周末”和“这个周末”之前。下列选项中发生在“这个周末”的事情是(
)2.
(2020•贵阳)本文写了众多人物,下列选项中文章没有写到的是(
)1.
(2022•天津)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2.
(2022•安徽)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考向二
文章内容的推测(七下《老山界》“思考探究”)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从“照着习惯”和“躲”,你读出了什么?)【参考答案】从“照着习惯”和“躲”,可以看出军阀对老百姓的欺压。瑶民家男主人不知道经过的队伍是红军,以为是以前那样的部队,所以躲起来。1.
(2022•贵阳)下面的剧本片段是社区工作人员小刘、小张在活动现场的对话。请合理想象并推测,补写横线处的内容。2.
(2021•贵阳)从全文内容来看,下列句子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3.
(2020•贵阳)请根据这一篇通讯的写作对象和内容衔接来推断,结束对潘老板的采访后,紧接着,记者最可能采访并详写的是(
)考点二内容提取与概括(2022)本考点练习题见“课后评价”P30T2、P37T2、P39T2、P40T2、P51T2(八下《社戏》“思考探究”)通读全文,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平桥概况伙伴游玩无船出行赵庄看戏停船吃豆深夜返回再谈吃豆(2022•贵阳)请根据小说情节发展过程,补充完成下图中邻居对李奶奶的态度变化。(2022•武汉)第④段中,作者描绘的那些“魔力般的画面”有哪些特征?请简要概括。考点三文意理解与分析(全国高频考点)本考点练习题见“课后评价”P33T1、P34T4、P41T3、P42T2、P46T3、P46T5、P54T2、P56T2、P56T4(七上《济南的冬天》“思考探究”)冬天的济南在作者的眼中是个“理想的境界”,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跟同学做一点儿探究。【参考答案】作者喜爱济南冬天的“温晴”,不只是喜爱某种气候,而是喜爱其中包含的某种温和明朗的美感。写的既是“济南的冬天”,一个季节,又是“冬天的济南”,是一个城市的气质。1.
(2022•泸州)为什么大地接过花盆时,心里会涌进一束温暖的光,似乎找回了久违的激动和兴奋?2.
(2022•天津)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说“寒梅,让我的心灵经历了一场绝美的人生洗礼”。第二课时技法赏析(怎么写)本课时要求学生掌握运用记叙文的手法鉴赏分析文章的能力。要求能够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赏析文章的词句及内容。主要考点有:文章的详略安排、叙述视角、句段分析、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叙述顺序、艺术手法分析。考点四文章的详略安排(2021)本考点练习题见“课后评价”P32T1(七下《阿长与〈山海经〉》“思考探究”改编)熟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内容,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参考答案】文章围绕阿长“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内容,详写“元旦的古怪仪式”,略写阿长给“我”灌输各种礼仪禁忌。(2021•贵阳)文章的内容有详有略。下列选项中,写得最详细的一项内容是(
)(2022•株洲)小说花了近一半的笔墨详写穆芳做锅盔的过程,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答题规范】本文详写了……内容,略写了……内容,这样写有利于突出……的中心考点五叙述视角(2021)本考点练习题见“课后评价”P32T3、P47T2
(七下《阿长与〈山海经〉》“思考探究”节选)分别找出代表“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的一些语句,体会文中“成年的我”和“童年的我”两种叙述视角的不同。【参考答案】关于“写作时的回忆”:如“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这里“已经说过”很明显地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关于“童年的感受”:如“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这里就是“童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两者的不同:一个是站在写作时成人的立场,一个是站在童年的感受立场。
(2021•贵阳)文中相关段落从人的视角描绘了画线处“大地的盛宴”。请从大地的视角描绘在这场“盛宴”上的所听、所见,以下面的句子开头,以一句总写的话结束。我听着孩子们的欢笑,听着……1.(2022•天门)请从“一粒米”的角度,谈谈它在“旅行”中的感悟。2.(2022•徐州)根据文章的内容,从德智的角度在下面的括号处填写恰当的事件。文章的叙述视角,也称为叙述人称,就是作者以什么角度来讲故事。1.首先判断作者是以什么角度来讲故事,即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第三人称(她/她们、他/他们、它/它们),明确具体所用的人称。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文章以物的视角进行叙述,如《一滴水经过丽江》以“一滴水”的身份游丽江,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想象合理,描写真切。突破人的感知局限,上天入地,无所不能,阅尽沧桑。(相关知识见P85“叙述人称”、P92“小说叙述视角”)2.分析时要注意切合人称的特点,表述作用时要符合作者写作的动机及文章主旨,并结合文章内容作答。如2021年贵阳卷第9题,要求从大地的视角描绘在这场“盛宴”上的所听、所见,因此在叙述时要改换人称及观察角度,以“我听见……”“我看见……”的角度进行叙述,概括文中相关信息。考点六句段分析(2020)本考点练习题见“课后评价”P32T4、P42T3、P44T3、P48T4、P49T3、P52T3、P52T4、P54T1、P56T3考向一
语句赏析(2020)
(七下《紫藤萝瀑布》“思考探究”)根据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面的语句,体会写景状物的妙处。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化静为动)【参考答案】“张满了的帆”“船舱鼓鼓的”“忍俊不禁的笑容”,富有动态,将静态的花写“活”了,形象逼真地写出了花朵绽放的形态,充满了活力和情趣。(2020•贵阳)文中画线句若改为“这个年轻人走进来,犹豫几秒钟后坐下并摘了口罩”,句意虽变化不大,但表达效果不同。请品析原句的表达效果。
1.
(2022•遂宁)请仿照第②段的批注,根据提示,为文中画横线的A、B两句写批注。2.
(2022•连云港)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温馨提示】赏析角度中①②③④的详细内容具体参考“文体知识梳理•写作手法”部分。考向二句段作用(全国高频考点)(七上《猫》“思考探究”)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三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参考答案】第一句话表现了这只猫的死带给我们的感受,虽然难过,但还不至于太伤心,也为后面第二只猫的到来做铺垫。第二句话表示我们全家伤心的程度加深了,在结构上起着总结上文的作用,又为下文被动收养流浪猫做铺垫。第三句话比上句程度更深,一个“永不”显示了作者态度的决绝,放在文章最后,既呼应了开头,又开拓了文意,也是对全文的总结。1.
(2022•德阳)请简要分析本文以写墓志铭作结有何作用。2.
(2022•南充)文本第①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3.
(2022•辽阳)结合全文说说结尾段有何作用。【注】文章多次出现的句子的作用:可作为文章的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串联起整篇文章。考点七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2020、2019)本考点练习题见“课后评价”P33T2、P39T4、P40T1考向一词语的含义(2020)(七下《老山界》“思考探究”节选)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如何理解“笨重”的意思?)【参考答案】“笨重”一词,表明翻越老山界的红军部队不是轻装行军,队伍里有伤员、病员以及马匹、装备等,由此更突出了红军的坚强意志和英勇精神。
(2020•贵阳)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春天”,除了指随着自然季节更替而来临的春季,这两处所写的“春天”还有哪些含义?【答题模板】“××”一词原指……(本义),在文中指……(语境义),通过“××”一词写出了(表现出)……考向二
词语的表达效果(2019)(七下《老王》“思考探究”)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①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一般什么情况下说“当然”?“当然”用在这里,流露了“我们”什么样的心理?)②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从”和“压根儿”强调的是什么?“大概”同“压根儿”是否矛盾?)③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我”为什么这么说?).............【参考答案】①顺理成章的情况下说“当然”。这里表明作者一家之前帮助老王是诚心诚意的,并不要求老王回报。作者一家也很同情老王的贫苦生活,从来没有占便宜的念头。②“从”强调以前从未发生过,“压根儿”强调一点儿也没有过。“大概”表明这是作者的推测,而“压根儿”表明作者坚信老王的诚实和善良,他绝不会有欺负主顾的念头。③“我知道”重复两次,表示作者对老王的尊重,因为老王强调“我不是要钱”。“不过……既然……就……”的句式,强化了委婉的语气,表明作者怕老王不好意思收钱,以此方式让老王体面地收钱。
(2019•贵阳)选文旁的批注有两处未完成,请补写完整,以说明其蕴含的情感。
(2022•常德)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考点八叙述顺序(2019)本考点练习题见“课后评价”P39T1、P45T1(2019•贵阳)选文内容大多按时间先后顺序叙述,下列选项中没有按此顺序叙述的一项是(
)
(2022•鄂州)文中第⑨⑩两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起到了什么作用?考点九艺术手法分析(2018)本考点练习题见“课后评价”P33T1、P39T2(九下《变色龙》“思考探究”)这是一篇讽刺小说。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这篇小说是如何运用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法表现出讽刺效果的。【参考答案】在短短的时间里,随着狗主人身份的不断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发生了五次变色。变化之快,跨度之大,令人瞠目。这种夸张手法的巧妙运用,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2018•贵阳)严教授课堂上提问刁钻,这与他的热情并非格格不入。请对此简要分析。1.(2022•陕西)文段1作者用大量笔墨叙写拍照的游客,有什么作用?2.
(2022•舟山)小说设置老酋长、媒婆劝说两位猎人不要去打野猪的情节有何用意?谈谈你的看法。第三课时情感主旨(为什么这样写)
生掌握对文章主题及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主旨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主要考点:主旨情感、标题的理解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及其作用、拓展延伸。考点十主旨情感(2022、2021、2018)本考点练习题见“课后评价”P30T4、P37T4、P41T4、P42T4、P44T4(2022•贵阳)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往往不是单一的。小说赞扬李奶奶和邻居们的友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web课程设计报告
- 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丙酮
- 压缩与解压缩课程设计
- 小学跑步课程设计图
- 冲压课程设计外文文献
- 塔吊平衡臂课程设计
- 家具修复与保养课程设计
- 药芹怎炒脆嫩好吃
- 体育课程设计方法与要求
- cad应用技术课程设计
- 煤矿空压机系统供风能力计算
- 立式储罐现场制作安装施工方案
- 中心静脉导管血栓的预防及处理
- 《教师压力缓解》PPT课件.ppt
- 衬里工业管道施工工艺标准
- GB∕T 23801-2021 中间馏分油中脂肪酸甲酯含量的测定 红外光谱法
- (完整word版)原油的API度与比重换算表及类型划分
- 事故调查报告记录表
- 2023年最新小学六年级语文试卷双向细目表
- 年产32000t粗锌电炉熔炼车间设计
-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窗帘控制系统的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