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代皇家祭祀殿中的奉先殿考述
牺牲和战争在古代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明太祖建都南京后,首建太庙以祭祀先祖,继而参酌古制,又于洪武三年(1370)在大内创建奉先殿以伸朝夕敬祖之情。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仍仿南京祭祖制度,外建太庙,内置奉先殿。有明一代,两京奉先殿并存,都是明代皇室的祭祖场所。明清易代之际,两京奉先殿先后毁于战乱,其形制布局遂难以查考。奉先殿,明代又称内太庙‹1›,与太庙所承担的四时祭礼不同,每逢帝后忌辰、皇帝大婚、登基、万寿等节日,都要到此祭拜。此外,每逢皇帝生子、王子加冠、亲王之国、公主下嫁等也需至奉先殿行礼。这些礼仪事关皇家祭祀制度,又是皇家推崇孝道的体现,故在官方历史文献中有关奉先殿的记载相对较为丰富。遗憾的是,这些材料多是关于祭祀时间和仪式的记录,且重复琐碎,其中涉及建筑形制的内容则言之甚少。又因奉先殿位于紫禁城后寝区,外臣难有机会进入,且奉先殿祭祀不由外臣代行,其真实面目,皇室之外的人难得一见,故明人文集和笔记中也鲜有记载。尽管如此,奉先殿作为明清宫廷史重要的研究对象,涉及宫廷建筑和宫廷典制等多个领域,其学术价值已引起众多学者的重视,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奉先殿大木构造浅析》‹2›和《奉先殿与皇室祭祖》‹1›分别对建筑的结构特征和祭祀情况进行了探讨。闫凯《北京太庙建筑研究》‹2›和诸葛净《嘉靖朝之制礼作乐》‹3›则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奉先殿祭祀及其布局的变化,前者论述了清代奉先殿的历史沿革与建筑的布局特征;后者通过分析明代嘉靖朝诸多礼制建筑兴废的前因后果,对明代奉先殿区的建筑布局进行了初步考证。本文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探讨明代两京奉先殿的历史沿革及其形制布局的变动情况,并略论明清奉先殿之间的差别。一北京天监制重建明太祖定鼎南京后,参酌古制,在宫城内创建奉先殿祭祀先祖。初创之时,建筑仅为五开间,后以其形制狭隘予以扩建。至永乐迁都北京,仿南京宫室制度复建奉先殿于北京紫禁城。从此,北京奉先殿成为明代皇室实际的祭祖场所,而南京奉先殿的地位和用途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南、北两京奉先殿有了不同的演变轨迹〔附表〕,以下分别加以论述。(一)南京凤仙殿1.尊祖和礼祠明太祖在南京建太庙追尊四祖以后,又有在宫内祭祀祖先的想法,认为“岁时致享则于太庙,至于晨昏谒见节序告奠,古必有其所”,于是命礼部尚书陶凯考论以闻,《明太祖实录》卷五十九载‹4›:上谓礼部尚书陶凯曰:“事死如事生,朕祖考陟遐已久,不能致其生事之诚,然于追远之道岂敢怠忽。”复感叹曰:“养亲之乐不足于生前,思亲之苦徒切于身后,今岁时致享则于太庙,至于晨昏谒见节序告奠,古必有其所,尔考论以闻。”于是凯奏:“宋太庙一岁五享,宫中自有奉先天章阁、钦先孝思殿奉神御画像,天子日焚香,时节朔望帝后生辰皆祭,用常馔,行家人礼。古者宗庙之制,前殿后寝。尔雅曰:室有东西厢曰庙,无东西厢有室曰寝,庙是栖神之处,故在前;寝是藏衣冠之处,故在后。自汉以来,庙在宫城外已非一日,故宋建钦先孝思殿于宫中崇政之东,以奉神御。今太庙祭祀已有定制,请于乾清宫左别建奉先殿以奉神御,每日焚香,朔望荐新,节序及生辰皆于此,祭祀用常馔,行家人礼。”上从之。陶凯依据宋代宫中祭祖宫殿的名称和位置,建议在乾清宫左侧建造奉先殿,作为皇室成员朝夕祭奠祖先的场所。营建工程于洪武四年(1371)二月完工:“己巳,奉先殿成。殿建于宫门内之东南向,正殿五间,深二丈五尺,前为轩五间,深一丈二尺五寸。”‹1›同时还拟定了每月祭祀所需的物品种类以及正旦、冬至、圣寿等节日祭祀行礼的祝词。《明实录》中不惜笔墨地对初次建成的奉先殿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这也是官方史料中少见的关于宫殿具体尺寸的记录。但新建的奉先殿在使用了不到四年之后,便不能满足需求了。2.天气形成与天开府之西建文朝,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破南京城。其间南京奉先殿被毁,《明太宗实录》卷九载‹5›:洪武三十五年六月丁丑,新作奉先殿。盖旧殿为建文所焚,至是改作于奉天殿之西。文中称奉先殿为建文帝焚毁,以情理推测,建文帝即使战败失位,也无自毁家庙之理。实录中如此记载,或是永乐皇帝有意为之的曲笔。文中又载“改作于奉天殿之西”,这与明太祖“建奉先殿于乾清宫左”的位置相去甚远〔图一〕,永乐皇帝以靖难之名夺取皇位,不知为何违背祖制而将奉先殿位置作如此显著的改动。永乐朝迁都后,北京奉先殿的位置仍旧选择了“乾清宫之左”,而非“奉天殿之西”,此是实录记载失误还是另有他因,暂存疑。3.南京奉先殿的修缮永乐朝迁都北京以后,陪都南京的大内宫殿已无人可居,然又不能随意改作他用,有明一代,这些宫殿几乎处于闲置状态。《明会典》载:“凡南京皇城宫殿倾圯,累朝以来,止行护守,不许修饬。”‹1›言外之意就是任其自毁,不再维修。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明穆宗实录》载:“谨考南京奉先殿,原奉太祖以上列祖神位于中,迨北京奉先殿成,南京奉先殿各祭俱罢,而供膳至今不辍。盖以奉安神位之所,而持存有举莫废之义也。”‹2›显然,南京奉先殿仍旧供祀五祖神位‹3›,尽管不再举行祭礼,但为了保证宫殿的正常使用,日常的维修活动也就不可避免。从《明实录》的记载看,宣德九年(1434)、正统十二年(1447)、成化十三年(1477)都曾修缮南京奉先殿。嘉靖十三年,南京太庙遇灾被毁‹4›,太庙所供神主遂合并于奉先殿内祭祀,南京奉先殿的存在显得更为重要,故嘉靖十八年(1539)以及万历三年(1575)、六年、十七年、三十一年和四十三年曾多次兴工予以修缮。至南明弘光朝,北京沦陷,南京奉先殿还曾短暂恢复为小朝廷举行祭祖仪式的场所‹5›。(二)北京凤先店1.“两世”年:“高天,年德,成奉先殿”永乐朝迁都北京,仿南京宫殿制度在紫禁城创建奉先殿。《春明梦余录》载:“永乐(三)十五年十一月,始作奉先殿。”‹6›而查阅《明太宗实录》,其中没有发现奉先殿营建和使用的相关记载,仅提到永乐二十一年(1423)四月制造奉先殿祭器‹7›。据此推断,北京奉先殿在永乐一朝似未开始使用。2.互通礼对祖世祭祀的意义奉先殿修缮完工后,世宗定于嘉靖十八年二月初九将列圣神位迁回奉安,并命礼部拟定了奉安仪注‹4›。但意想不到的是,世宗在三个月后突然改变了想法,制定了新的祭祀礼仪‹5›:甲戌,上召见礼部尚书严嵩于文华殿,示以钦定列圣忌祭礼仪:太祖高皇帝高皇后忌辰即于景神殿行礼,列圣帝后忌辰俱迁奉景神殿神位于永孝殿行礼,祭毕仍奉还景神殿,着为令。旧制,遇祖宗忌祭俱于奉先殿行礼,遍祭列圣。上以为非礼,已更定惟于忌日祖位前特具仪祭之。至是,复以列圣俱在,似于奠献未便,乃更定惟太祖忌祭如旧,列圣俱奉主别殿祭之。按照更定的礼仪规定,祖宗忌辰不能遍祭于列圣之前,新修缮的奉先殿也无法满足这一要求,故列圣帝后忌辰仍在景神殿和永孝殿行礼。直至嘉靖二十四年(1545)八月,始将列圣神位迁回大内奉先殿供祀。也就是说,嘉靖十六年(1537)正月到嘉靖二十四年八月,近八年多的时间内,原应在奉先殿举行的祭祀活动都在景神殿和永孝殿举行,而修缮后的奉先殿并未立即恢复家庙的用途。然而,奉先殿在停用八年之后,世宗为何又决定恢复了原有的祭祀制度呢?嘉靖朝初年,世宗热衷于制礼作乐,以太庙和奉先殿为代表的祭祖宫殿先后被改建。而修缮一新的奉先殿突遭雷击‹6›,继而新建的太庙也遭回禄之灾‹7›,建筑几乎焚毁殆尽,连续的上天示警,无疑打击了世宗更定礼乐的热情,于是在嘉靖二十四年六月太庙恢复原有建筑规制后,其祭祀仪式也“一如先朝之旧,后所增诸仪,悉除之”‹1›,奉先殿祭祀也恢复为原来的制度。从制礼作乐的角度看,世宗没有成功地更改奉先殿和太庙的建筑规制和祭祀礼仪,然其更定礼制的初衷——奉祀睿宗帝后神主入祀太庙和奉先殿,最终如愿以偿了。3.奉先殿祭祀制度的改变穆宗即位以后,奉先殿的变动主要是调整了其内的祭祀对象,把嘉靖朝奉祀于奉先殿西夹室的孝洁皇后神主迁祔太庙,同时将孝烈皇后的神位迁入景云殿专祀‹2›。至万历初年,奉先殿祭祀制度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殿内不再仅奉祀一帝一后,而是一帝多后了,即除了皇帝的原配皇后外,赠后、继后都可以入祀奉先殿‹3›。崇祯朝,思宗追祀生母,意欲改建奉先殿:“崇祯十五年五月十七日,上御中左门之左小厢房,有扁曰德政殿。上曰:太庙一帝一后,朕不敢轻动,还只是奉先殿尚可恢拓,前后加一层,即祧庙亦当袷祭。”‹4›但礼臣以为改建奉先殿不合礼制‹5›,加之当时国家内忧外患,改建工程并没有实施。直到明朝末年,李自成的军队闯入紫禁城,焚毁皇城宫殿‹6›,奉先殿的消失或在此时。二互通观念的转换,促使九世长至明世纪间的程序配套奉先殿作为皇家祭祖宫殿,建筑的形制和布局都遵循一定的礼制规定。然而明代帝王有嫡出,有庶出,所遇到的祭祖情况并不相同,导致历朝祭祖制度不得不有所变通,奉先殿区建筑的形制布局也因此发生改变。南京奉先殿肇建于洪武初年,毁于靖难之乱,永乐朝重建以后,一直使用至南明弘光朝。但由于所掌握的材料有限,尚无法对南京奉先殿的形制布局展开分析,暂且从略。作为永乐朝以后明代皇室的实际祭祖场所,北京奉先殿使用的频率高,变动也大。本节重点考证北京奉先殿,尝试复原其形制与布局,并据此探讨明清奉先殿之间的区别。(一)明代奉先殿的形制布局通过上节的分析可知,明代北京奉先殿可能毁于明末战乱。这一推断通过《清世祖实录》的记载得到进一步证实‹1›:谕礼部,朕考往代典制,岁时致享必于太庙,至于晨昏谒见、朔望荐新、节序告虔、圣诞忌辰行礼等事,皆另建有奉先殿。今制度未备,孝思莫伸,朕心歉然,尔部即察明旧典具奏。显然,明代奉先殿没有保存下来,故顺治皇帝以祭祀制度未备要求重建奉先殿。营建工程始于顺治十三年十二月(1657),顺治十四年十月(1657)完成‹2›,即今日奉先殿‹3›〔图二〕之前身。然而新建的奉先殿并不是按照明代典制建造的,《清世祖实录》卷一三五载‹4›:谕工部,奉先殿享祀九庙,稽考往制,应除东、西夹室行廊,中建敞殿九间,斯合制度。前兴造时,该衙未加详查,连两夹室止共造九间,殊为不合。今宜于夹室行廊外,中仍通为敞殿九间,以合旧制。尔部即会同宣徽院详议并选兴工日期具奏。顺治皇帝指出,明代奉先殿包括东、西夹室在内共为十一间,而新建奉先殿仅九间,此与奉先殿享祀九庙的制度不合,故提出兴工改造。但这一要求并未落实,原有宫殿一直沿用下来,逐步演变为今日奉先殿区的格局〔图三〕。那么明代奉先殿的形制布局是怎样的呢?与清初所建奉先殿相比,两者还存在哪些不同呢?先看明人著作中对奉先殿的描述,《酌中志》卷十八‹1›:过日精门之东曰崇仁门,稍南曰内东裕库,曰宏孝殿、神霄殿,即崇光殿也。(中略)宝善门内迤东曰慈庆宫后门,门之外,神庙末年开一井,味极甘冽。北曰奉先殿,即内太庙也。又《春明梦余录》卷十八‹2›:(奉先)殿在神霄殿之东,殿九室,如庙寝制。国家有太庙,以象外朝;有奉先殿,以象内朝。每室一帝一后,如太庙寝殿。两书中都说明了北京奉先殿的相对位置以及奉先殿区其他宫殿的名称。但仅依据这些内容,还不足以对奉先殿的形制布局作出分析判断。实际上,明代历史文献中有关紫禁城宫殿的记载往往如此,内容少而且简略。只是奉先殿区的变迁涉及到周围的许多宫殿,有关的记载相对较多,加之在明代旧址建造的清代奉先殿保存至今,也为深入考察明代奉先殿的形制格局提供了可能。明代紫禁城内的祭祖宫殿除奉先殿外,有名额可考的尚有四座,分别是奉慈殿、弘孝殿、神霄殿和本恩殿‹3›。其中除本恩殿的位置尚不明确,其余三座宫殿都位于奉先殿区,这些宫殿或为新建,或由奉先殿附属建筑改建而成,分析这些宫殿的记载,有助于考证明代奉先殿的初始布局。先是弘治初年,孝宗为了奉祀生母孝穆皇太后,将位于奉先殿西区的神库改建为奉慈殿‹4›。但孝宗对奉慈殿的建筑规制并不满意,欲重新选址营建宫殿,弘治朝大学士李东阳在《燕对录》中详细记载了这一经过‹5›:弘治十七年三月二十二日(癸未)复召,上袖出奉先殿图,指示曰:此与太庙寝殿规制一般,常时荐祭皆在此。又指其廊间有门通西一区,曰:此奉慈殿也。旧为神库,今廊庑及井皆未动。又指其东一区,别为门,面南五间,东西廊各五间。曰:此神厨也,欲以此建庙可乎?臣迁等皆对曰:此地最便。臣东阳曰:但未知宽窄如何?上曰:宽窄有数。因指其旁小字曰:东西十几丈,南北二十丈,后有墙,墙之后为米仓。盖较之奉慈殿图,深不及八尺。皆请曰:墙可展否?上曰:须展之,其西边有井亭,亦须去之耳。尽管孝宗未能如愿在选定的地址重建奉慈殿,但这段君臣对话真实记录了当时奉先殿区的建筑形制与布局情况,尤其是关于神厨所在区域具体尺寸的记载,为进一步考证明代奉先殿的布局提供了宝贵的线索。2)奉先殿主体建筑开间为十一间,左右有斜廊分别与其前的东、西庑房相连。神厨和神库为五开间,其前皆有东、西廊和一座井亭。3)神厨所在区域为东西十几丈(约合33m)、南北二十丈(约合64m),此与现在的毓庆宫区的尺度(33×64m)相当(参见〔图三〕)。据此结论,试绘制明初奉先殿区格局复原图如〔图四〕,即弘治朝以前,奉先殿区为“一主两附”的宫殿格局,居中主体为十一开间的奉先殿,左右以斜廊与庑房相连,辅助区域分置神厨和神库。明代奉先殿区的宫殿布局自弘治朝以后出现了一系列改变。先是孝宗改奉先殿神库为奉慈殿,以奉祀生母孝穆皇太后。至嘉靖朝,世宗为祀生父,在奉慈殿后增建观德殿,又因“其规制窄隘,出入不便”‹1›,移建于奉先殿东侧改称崇先殿‹2›。大礼议之争结束后,崇先殿内睿宗神主迁入奉先殿,奉慈殿内诸神主被迁祔陵寝,崇先殿和奉慈殿的祭祀也就废止了。穆宗即位后,更定祀典,以神霄殿供奉生母孝恪皇太后,景云殿改名弘孝殿,供奉孝烈皇后。万历朝则一改奉先殿祭祀一帝一后的制度,继后、赠后都能入祀奉先殿,无需另设专殿祭祀。经过历朝的使用和改动,奉先殿区的布局框架虽然未变,但辅助区域都被改建为用于专祀的宫殿,形成了新的功能格局〔图五〕。(二)明清时期北京凤后殿的建筑形式和布局存在差异结合这两幅复原示意图,试总结明清两代奉先殿区建筑的差异如下,也可以看作对两幅图进一步的说明。1.禁城宫布局这种建筑布局在明代皇家宫殿中被普遍采用,如明代紫禁城内英华殿、慈宁宫等建筑群的布局皆是如此。只是紫禁城宫殿继清代使用之后,多有改易,英华殿东区为乾隆朝修建建福宫花园时所挤占‹2›,慈宁宫西区则因雍正朝修建寿康宫而改变原貌‹3›,形成目前不对称的宫殿布局。而奉先殿一区先是经明代历朝改动,入清以后,又在此区营建毓庆宫、斋宫等建筑‹4›,改变了原有的功能分区,“一主两附”的宫殿格局也不复存在了。2.明代奉先殿的工字殿布局据《明世宗实录》卷一七四载‹5›:嘉靖十四年四月辛卯朔,(中略)时方修建宗庙,奉先殿制视太庙为狭,如袷祭常仪,太祖南向居中,而太宗以下俱东西坐,则难于安设。礼部请照孟春特享礼,权奉八庙神座俱列南向,俎豆以次前陈,衣冠分设左右,列乐舞于丹陛东西,其亲王神位及功臣暂用纸牌序列于东、西两庑。可知明代奉先殿前存在东、西庑房。郑晓在《今言》中提到:“嘉靖丙申八月,孝惠神主迁于陵殿。礼官言:初拟奉迁悼灵皇后于奉祀(先)殿旁室,今殿无旁室,惟斜廊两庑,似非奉安元后之地,且不足以容鼎俎。惟殿尽西一室,空虚清密,所宜迁奉,岁时享祀。”‹6›这也说明奉先殿前确有东、西庑房,且两侧有斜廊与庑房相连。正是由于东、西庑房的存在,明代奉先殿并没有设置后殿,而清代重建奉先殿时,取消了东、西两庑,将主殿前移,为增建后殿留出了空间,于是形成了由前、后殿和穿廊组成的工字殿布局。这也是明、清奉先殿除开间不同外的又一显著差别。3.普通法上的宣传史和明代宫廷形制主殿两侧设置斜廊,是明代奉先殿有别于清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实际上,明代紫禁城内很多宫殿的两侧都设有斜廊,这也是明、清紫禁城宫殿在建筑形制上的主要差别之一。从绘于康熙中期的《皇城宫殿衙署图》‹1›〔图六〕中还可以看出这一点,图中太和殿(皇极殿)、保和殿(建极殿)、乾清宫、坤宁宫、慈宁宫及咸安宫两侧都绘有斜廊,与今日所存紫禁城内各宫殿的形制并不相同。盖当时明代遗存宫殿未及改造,图中所呈现的正是这些明代宫殿的形制特征。而图中所绘的奉先殿,已是顺治朝重建后的格局,即奉先殿主殿的开间为九间,且为前、后殿加穿廊的工字格局。由于清代对紫禁城宫殿的改建,斜廊这种建筑形式没有实物留存下来,但可以从明代敕建的青海瞿坛寺中看到斜廊的实物形象〔图七〕。从〔图四〕、〔图五〕两幅复原图可以直观地看出明代奉先殿区宫殿布局的因循与变动,然由于能力所囿,图中仍存在诸多疑问未能解答,现罗列如下,以待高明。1)图中奉先殿前绘有斜廊和庑房,但其具体间数尚不能确定。是否如太庙的东、西庑房一样,同为十五间,还有待进一步考证。3)现存奉先殿外存在南跨院一区,院内存有井亭一座及几座辅助用房。此区为明代奉先殿范围,还是为清代所增建,尚无明证。据《顺治朝上帝坛——昭事殿始末谈》‹1›一文的分析,此区曾为顺治朝所建上帝坛所在,《皇城宫殿衙署图》中显示上帝坛在奉先殿围墙之外,为一组独立建筑。该坛在康熙朝被废,之后此区被划入奉先殿是很可能的。三奉先殿形制与布局明代奉先殿自洪武朝肇建以来,在历朝使用过程中,建筑的形制布局有因循也有革新。初创之时,推遵古制,选址于宫城之后寝区乾清宫之东,作为内太庙,不但位置上与太庙内外对应,其形制布局也与太庙相似,两侧分置神厨和神库,中轴线为十一开间大殿,其开间与太庙和奉天殿一致,同为传统建筑中的最高等级。这些建筑布局特点在北京奉先殿中被沿袭采用。弘治朝以后,明代诸帝多为庶出或是藩王继承,即位之后都面临着在何处祭祀其本生父母的问题,于是奉先殿区的功能布局开始发生变动,相继出现了奉慈殿、观德殿和崇先殿等用于专祀的宫殿。直至万历朝奉先殿内改祀一帝多后,这些问题才得以解决。因此,奉先殿区的变迁,与其说是宫室制度的调整,还不如看作是历朝皇帝为解决祭祖问题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反映了皇室对孝道的尊重和宣扬,是极富人性考虑的;同时也说明奉先殿作为家庙,与太庙相比,其祭祀制度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尽管明代奉先殿的形制布局尚存在诸多疑点有待研究,但从奉先殿的变迁过程可以看出,明、清两代的紫禁城宫殿,在形制与布局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二者之间的关系远非一句“清沿明制”所能概括,笼统地讲“清沿明制”,显然容易掩盖宫殿变迁的许多细节。明清交替,代代更易,表面上紫禁城的范围与大体框架虽没有巨大的改变,但宫殿的形制布局和功能仍有很多因革和创新的成分‹1›,值得学者用心爬梳史料,从而逐步揭开明、清紫禁城的真实面目。附记:本文初稿曾在第二届明代宫廷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明清宫廷史研究中心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上宣读,承蒙万明、刘毅等诸位先生指教,谨此致谢!洪武七年(1374)十一月,奉先殿扩建工程动工‹2›,洪武八年(1375)四月工程完成,在竣工后宣读的祝文中,说明了此次扩建的原因:“四时之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环保设备生产与环保项目运营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温室大棚建设与农业科技培训合同范本2篇
- 初中古诗欣赏2篇
- 2025年度技术转让合同补充协议3篇
- 2025年度商业秘密保护保密协议书(范本)3篇
- 家长引导下的电子产品教育利用实践案例分享
- 2024版二手房买卖法律合同版B版
- 2024水渠工程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合同3篇
- 2024版互联网医疗信息服务合作协议
- 2025年度新型防盗窗研发与批量生产安装合同3篇
- GB/T 18994-2003电子工业用气体高纯氯
- 超分子化学简介课件
- 文言文阅读训练:《三国志-武帝纪》(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 (完整版)招聘面试方案设计与研究毕业论文设计
- 易制爆化学品合法用途说明
- 调休单、加班申请单
- 肉制品生产企业名录296家
- 规划设计收费标准
- 大气喜庆迎新元旦晚会PPT背景
- 山区道路安全驾驶教案
- 常见浮游植物图谱(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