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教科版六年级上3.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教学设计课题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单元3学科科学年级6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工具与技术》单元的第1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一方面它承担着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主题是“工具和技术”的任务,要探讨的是“工具和技术的联系”。另一方面它又可以帮助教师调查学生的前概念,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如今,工具和技术的运用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使用的过程中感受工具和技术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从而激发起对工具和技术的关注,产生探究的兴趣也就成了本课的重要任务。本课从让学生举例入手,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经历,进而说一说生活中用过的工具和技术。探索环节创设的生活情境是“取核桃仁”,取出核桃仁的活动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取出核桃仁,二是取出相对完整的核桃仁。这里面既包含了对工具的正确选择和使用,也包含了对完成任务的经验、操作使用工具的技巧等的积累和改良。学生从不用工具,到选用工具,再到使用专门工具三个层次来完成任务。在体验的基础上联系生活经验,分析生活常见工具,再进行比较、评价,建构对“工具和技术”的个体理解,开启本单元的学习历程。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可以列举很多具体的工具和技术,但要分析工具和技术之间的联系时,就会感到很困难,因为日常生活中学生更多时候只关注二者中的其一,只觉得一个工具好用,而容易忽略背后工具的发明需要技术的支撑。使用同一工具,新手和熟手之间也存在经验上的差异,这种技术上的差异也会直接影响到工具的使用效果。当然学生在之前的科学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并能用简单的词句进行记录、评价,这些知识和技能储备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列举生活中的工具和技术。·了解工具和技术之间的联系。科学探究目标·在取出核桃仁的活动中,能正确操作使用工具,能对使用工具的过程做出评价。科学态度目标·感受工具和技术对生活的影响,产生认识工具和技术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工具可以给工作带来便利,技术和工具都是不断改变、不断进步的。重点能够正确操作使用工具,能对使用工具的过程做出评价。难点了解工具和技术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人类很早就知道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工具和技术。考古学家在非洲找到了340万年前的原始人用锋利的石片切割动物骨头的痕迹。据这次发现的骨头化石推测,古人类最早使用工具的时间是在距今250万年前。秦始皇的兵马俑、北京的八达岭长城、窗花等都离不开相应的工具与技术。在工作中我们所用到的器具,如剪刀、手机、锤子等都称之为工具。使用工具的方法和手段就叫做技术。1、这些工具哪些你认识,哪些你不认识?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课前调查统计表2、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技术,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技术。举例说说你用过什么工具和技术,用它们来做了什么?预测:·我做过飞机去旅行·我用地球仪研究地球运动·我用启瓶器开启酒瓶·我用扳子拧螺母·我跟着货车去送货3、思考:工具和技术之间有什么联系?认真听讲回答填写统计表回答思考调查了解学生对工具和技术的认知情况,为单元学习做准备。讲授新课一、探索(一)取出核桃仁1、不使用工具(1)实验要求①不用任何工具,请你尝试用各种方法取出核桃仁。②记录下你的方法和结果。(2)实验演示,播放视频。(3)实验交流用挤、砸、掰、搓、摔等方法很难打开核桃取出核桃仁。2、借助一些工具(1)实验器材木棍、轮子、砖块、铁锤等。(2)注意①尽量保持核桃仁完整;②使用工具中,防止手被砸伤或压伤。(3)实验操作(4)视频演示(5)实验交流借用工具采用敲、砸、压等方法能打开核桃,能取出核桃仁,但核桃仁易碎,不完整。3、用核桃夹取再用核桃夹取出核桃仁。反复做几次,你能取出相对完整的核桃仁吗?1、注意事项:怎么使用核桃夹左手捏住核桃放入夹子刀口中,核桃口呈上下状先轻轻用力把核桃口夹开一条缝,同时左手掌心朝上把夹子刀口垂直放于掌心,左手的拇指和其余四指捏住核桃两头。然后旋转核桃让核桃肚呈上下状右手加力,再向左移动核桃夹肚,再向右移动夹肚,这样夹四次核桃周身的硬壳基本上都被夹碎了。2、实验演示3、实验交流用力挤压,挤压一下,转动一下核桃再挤压,就能比较完整取出核桃仁。(二)评估你取出核桃仁的过程用短语评价你用不同方法和工具取出核桃仁的过程。例如,费劲、费时等。明确:不用工具:费劲、费时用不合适工具:省力,但核桃不完整用合适的工具:省力、省时(三)整理填写活动记录表(四)生活中的常用工具你用这些工具来做什么?你是如何使用它们的?如果没有这些工具,会有哪些不方便?预测:手机——上网,拨号,打电话温度计——清零,夹在腋下,测体温螺丝刀——旋转刀柄,拧螺丝自行车——把稳车把,向前蹬脚踏板,代步出行这些工具可使我们生活更加便捷、快速,降低工作难度,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如果没有它们,将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二、研讨1、使用工具与不使用工具有什么区别?明确:使用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省力、省时、方便或者轻松地完成工作。人们在使用工具过程中的知识、经验、技巧都属于技术的范畴,对这些方面的思考,往往又会转变成新工具发明的动力。2、在取核桃仁的任务中,不同的工具使用方法相同吗?效果如何?使用核桃夹之后,你解决问题的技巧有什么变化?明确:相同,都可以采用敲、碾压两种方法。用木棍、砖块、铁锤敲起来很方便,但很容易把核桃砸烂变成残渣;用碾压的方法,虽然慢,但用木棍碾压取出的核桃仁相对较完整一些。使用核桃夹其实也是碾压的方法,用它取出的核桃仁更完整。3、结合探究过程,说说你对“工具”和“技术”的看法。三、课堂练习1.工具和技术自古以来就紧密相连、互相促进,是人类长期研究、改造自然的智慧结晶。下列词句描述属于技术的是()A.轮船B.用力的方法C.木棍2.取出比较完整的核桃仁,下列工具最适合的是()A.羊角锤B.核桃夹C.木棍3.下列关于工具和技术的关系描述错误的是()A.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技术B.同一任务中只会用到一种技术C.不同工具优劣不同,因此工具是可以改进的四、作业布置查阅资料或询问父母,哪些工具省力,哪些工具费力。观看演示交流方法和结果认知器材操作演示交流学习使用看演示交流评价填写记录表回答回答回答填写,交流练习在取出核桃仁的活动中,能正确操作使用工具,能对使用工具的过程做出评价。总结提升认识了解工具和技术之间的联系。完成达标测评延伸课堂知识,为今后学习做准备。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列举生活中的工具和技术;了解工具和技术之间的联系;知道工具可以给工作带来便利,技术和工具都是不断改变、不断进步的。总结课堂板书板书设计教科版六年级上3.3《不简单的杠杆》教学设计课题不简单的杠杆单元3学科科学年级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工具与技术》单元的第3课。在上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种简单机械——斜面,本课中学生将继续探究另一种简单机械——杠杆。聚焦部分通过工人用铁棒撬物体引出杠杆的概念,并提出问题杠杆类的工具的作用是什么,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探索:用斜面一样的模拟测试的方法进行探究。探索部分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材料将大石块撬动起来,在撬动过程中要调整木块的位置才能完成;二是在撬动的基础上,要将大石块撬一段距离,从A点撬到B点,观察移动的距离和杠杆装置图并记录;三是对记录的内容进行分析。本课中主要是看到木块的放置位置和高度会影响撬动的距离,也就是会影响到杠杆的作用效果。拓展部分主要是了解杠杆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学情分析前一课内容是《斜面》,学生已经做过关于简单机械的研究,本课是在学过简单机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也是运用了模拟测试的方法,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安排难度并不是很大。本课需要学生边实验操作边观察记录,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之前的科学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记录的能力,所以这些技能储备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利用杠杆可以帮助我们撬起一些重物。·改变支点的位置、支点的高度会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科学探究目标·能利用杠杆完成撬动大石块的任务。·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杠杆装置的使用情况。科学态度目标·能对杠杆产生探究的兴趣,乐于和同学合作完成模拟测试。·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大石块的移动距离,准确地画出杠杆装置。·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杠杆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给我们带来了便利。重点用石块、木板进行模拟实验,认识杠杆的作用效果。难点整理、分析数据并发现杠杆的省力规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图中的人们在做什么?他们使用的是什么工具?(展示图片)明确:用撬棍撬石板、用撬棍移动铁轨、用撬棍撬开木箱盖。2、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了,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3、任意选择一个场景,说说撬棍是怎么工作的?(展示场景图片)例如,撬棍的前端插入石板底部,中间垫在另一块石板的边缘,上端握在手里,用力向下压撬棍,就可以使石板撬起或移动了。4、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很久以前,人类就学会利用一些自然材料如石头、木头、兽骨、植物纤维等来制造工具。人们知道,单纯依靠自己肌肉产生的力量是有限的,制造一些工具可以产生更好的效果。杠杆就是这样一类的工具。5、你使用过杠杆类的工具吗?能说说它的作用吗?学生交流回答,正误不予纠正。观察,回答交流思考,回答由撬棍导入杠杆,由浅入深,直击聚焦问题。讲授新课一、探索一根木棒就可以变成杠杆。古人利用木棒撬动大石头,或者将植物粗壮的根撬出来。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像杠杆和斜面这样构造简单地机械称为简单机械。模拟测试:利用木板撬和移动重物1、实验材料木尺、一大一小两块石块、有格子且标明起点A终点B的宽纸带、作为杠杆支点的方木块2、实验任务用一块小石块和木板将一块大石块从A处撬到B处3、实验设计①首先把大石块放在A处②然后把小木块放在木尺的下面③将木尺的一端放入大石块的缝隙里④再将小木块放在木尺的另一端4、实验要求①边操作边把每次撬动时的杠杆装置情况画在我们的活动记录单上,可以用简图或符号来表示。②石块移动的距离用格数标记。③多次重复实验,获得更多数据,发现更多杠杆秘密。5、实验演示6、动手试试,做好实验记录杠杆模拟测试记录表7、实验交流8、实验归纳:杠杆装置的变化(1)从下面的记录中,杠杆装置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哪方面?明确:大石块和小木块的的位置不变,小石块的位置在改变。追问:在只改变小石块位置的情况下,大石块移动的距离有什么变化?明确:小石块离小木块越近越撬不动,离小木块越远撬动的距离越大。(2)从下面的记录中,杠杆装置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哪方面?明确:大石块和小石块的的位置不变,小木块的位置在改变。准问:在只改变小木块位置的情况下,大石块移动的距离有什么变化?明确:小木块离大石块越远越撬不动,离大石块越近撬动的距离越大。9、实验发现:杠杆的秘密(1)模拟测试中,一根简单的木板就成为简单地杠杆。如图所示,杠杆有哪三个关键点?明确:支点:支撑着杠杆、杠杆围绕其转动的位置。用力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阻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2)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明确:用力点离支点越远,杠杆越省力;阻力点离支点越近,杠杆越省力。(3)改变支点的位置或支点的高度会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①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②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费力③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二、研讨1、模拟测试中,我们是否能成功地将重物撬动到指定地点?杠杆在撬动中有什么作用?明确:有时能撬动,有时撬不动。杠杆在撬动中起着省力作用。2、测试过程中,你做过哪些尝试,有什么发现?明确:尝试改变小石块的位置,发现小石块离小木块越近越撬不动,离小木块越远撬动的距离越大。尝试改变小木块的位置,发现小木块离大石块越远越撬不动,离大石块越近撬动的距离越大。三、拓展1、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杠杆。播放视频。2、阅读下面图文资料,杠杆有哪些作用?资料为教材拓展文字。明确:杠杆作用:①增大力的作用效果②扩展力的作用范围③改变力的作用方向四、课堂练习1.剪刀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具,在不同的场景中发挥的作用不同。下列情境中,没有利用杠杆的是()A.用剪刀剪指甲B.用剪刀撬开奶粉罐盖子C.用剪刀的一边刮去皮肤的皮屑2.建筑工人用撬棍撬石头,在三个不同位置用力撬动大石头,石头移动距离最远的是()3.下列描述中,使用杠杆类工具的是()4.图中的石板左端压着一块石头,石板下压着另一块石头。用手压翘起的右端时()A.石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保险合同抵押物变更条件带眉脚
- 2024年别墅销售协议标准格式样本版
- 2024年家具出口进口合作协议
- 2024年定制场地商业租赁协议格式版B版
- 2024届检测分析技术服务协议书版B版
- 2024年工程居间合作合同范本版B版
- 2024年度劳务协议附加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年委托股权托管服务明细合同版
- 2024年度停车场车位寄存服务合同
- 2024年度供应商产品供应合作协议模板版B版
- 药品不良反应记录表模板
- 抽水蓄能电站施工支洞施工方案
- 美国手机号码号段大全
-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中北大学
- 第四章 键联接
- 化工行业安全隐患排查表
- 第四章茶树繁殖
- GB/T 12967.3-2008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检测方法第3部分:铜加速乙酸盐雾试验(CASS试验)
- 铜仁市小升初语文考试试卷附
- 四年级数学上册《运算律》整理与复习课件
- 同等学力行政管理-公共管理考研笔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