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胶体与表面化学课件第二章_第1页
大学胶体与表面化学课件第二章_第2页
大学胶体与表面化学课件第二章_第3页
大学胶体与表面化学课件第二章_第4页
大学胶体与表面化学课件第二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9/291第二章胶体的制备和性质PreparationandPropertiesOfColloid第一节胶体的制备和净化PreparationandPurification第二节溶胶的运动性质KineticProperties第三节溶胶、电性质和胶团结构第四节胶体的稳定性第五节胶体的外貌2023/9/292第一节胶体的制备和净化

1、胶体的制备条件:(1)分散相在介质中溶解度极小(2)加稳定剂(Stableagent),例:TiO2+油料=>油漆(+金属皂类)1).分散法(机械分散,电分散,超声波分散):(1)胶体磨;(2)气流粉碎机;(3)电弧法;2、胶体的制备方法2023/9/293

(1)物理凝聚法:

a.蒸气凝聚法;例:固态苯与钠,在真空下气化,到冷却的器壁上冷凝。

b.过饱和法:

改变溶剂法;例硫的酒精溶液倒入水中,形成硫在水中的溶胶

冷却法:用冰骤冷苯在水中的饱和溶液,得到苯在水中的溶胶

2)凝聚法(Aggregation)

用化学或物理方法使分子或离子凝集成胶体粒子的方法叫凝聚法。2023/9/294A:还原法(单宁:Tannins,葡萄酒中所含有的二种酚化合物)

B:氧化法C:复分解法(2)化学凝聚法:2023/9/295注:C-过饱和浓度,S-溶解度,D-溶质分子的扩散系数3、凝聚法原理溶胶粒子大小,分散度:(V1/V2)(1)晶体形成速度

V1=dn/dt=k1(c-s/s)(2)晶核成长速度

V2=k2•D(c-s)2023/9/296注:当V1>>V2

时,粒子分散度较大,形成溶胶;当V2>>V1时,粒子长大并产生沉淀。2023/9/2974、溶胶的净化——采用“渗析(dialysis)”

和“电渗析”(electrodialysis)2023/9/2985、单分散溶胶(monodispersedsol)

是指人们可以制取指定的胶粒尺寸、形状和组成皆相同的溶胶。1----半透膜;2---搅拌器;3---溶胶;4---铂电极;5---进水管;6---出水管2023/9/299注:单分散溶胶制备方式(1)金属盐水溶液高温水解法:(0.8~4.0)*10-4moldm-3

的KCr(SO4)2溶液在75oC下恒温老化26h,若溶液中存在SO42-与PO43-,则形成Cr(OH)3溶胶。2023/9/2910(2)金属络合物高温水解法注:Fe、Co、Ni与Cu的单分散溶胶,不用甲醇还原PVA-聚乙烯醇RhCl3——Rh3+–PVA——Rh小粒子(粒径0.8nm)

——(Rh原子)——Rh大粒子(粒径4.0nm)PVA形成络合物甲醇晶体生长还原作用2023/9/2911A:Cd(ClO4)2B:(NH4)2S以CdS胶粒为例:(3)微乳液法(Micro-emulsionmethod)——制单分散溶胶(sol)2023/9/2912(4)溶胶—凝胶转变法(Sol-gel)

FeSO4+KOH溶液混合得到Fe(OH)2凝胶,然后加入KNO3溶液(Fe2+温和氧化剂),可以得到非常小的Fe3O4粒子。另外,r—Al2O3的制备:2023/9/2913

人们把肉眼看的见的物质体系叫宏观体系(macro-scopicsystem),将原子与分子甚至更小的体系叫做微观体系(micro-scopicsystem),将宏观与微观之间的体系叫介观体系(meso-scopic

system)。6、超细颗粒(Ultra-fines,1-100nm)

2023/9/2914(1)超细颗粒的特性

(a)

比表面积大(平均粒径10~100nm,s=10~70m2/g)。优良的化学吸附和表面活性。100806040201020304050表面原子数总原子数×100%粒径/nmLa2NiO4

2023/9/2915(b)容易形成团聚体(通常有机化改性降低表面能)

(c)熔点低,比如,块状金(Au)熔点为1063oC,若粒径为2-5nm,熔点为300oC左右。(d)磁性强

(e)光吸收强(几乎为黑色)(f)热导性能好(超细粒子在低温和超低温下几乎没有热阻)2023/9/2916(2)超细粒子的应用例如:化学工业、催化剂、电子工业、磁记录材料、传感器、医药和机械工业。(3)超细材料的制备(a)化学气相沉积(CVD)ChemicalVaporizationDeposition2023/9/2917(b)共沉淀法(Co-precipitation)2023/9/2918(c)溶胶----凝胶的转变方法(Sol-gel)溶液1溶液2溶胶1溶胶2溶胶混和物pH温度凝胶混合物成型干燥纤维块材粉末纳米级的复合材料2023/9/2919(d)溶剂蒸发法喷雾干燥法;

喷雾热分解法;

冷冻干燥法:2023/9/2920

第二节溶胶的运动性质

定义:在有浓度梯度存在时,物质粒子因热运动而发生宏观上的定向迁移,称为扩散。浓度梯度的存在,是扩散的推动力一、扩散(Diffusion)2023/9/2921

单位时间通过某一截面的物质的量(dm/dt)

与该处的浓度梯度(dc/dx)及面积(As)成正比,其比例系数D

称为扩散系数,负号是因为扩散方向与浓梯方向相反。

胶体系统的扩散与溶液中溶质扩散一样,可用Fick扩散第一定律来描述:2023/9/2922D

扩散系数

单位浓度梯度下,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物质的量。单位:m2

s--1D

可用来衡量扩散速率。下表给出不同半径金溶胶的扩散系数。2023/9/2923对于球形粒子,D可由爱因斯坦-斯托克斯方程计算:

可见,粒子越小,扩散系数越大,扩散能力越强。胶体粒子扩散速率要比真溶液小几百倍。注:扩散系数D与质点在介质中运动时阻力系数f(frictionalcoefficient)成反比:2023/9/2924二.布朗运动

(Brownmotion)

1827年,植物学家布朗(Brown)在显微镜下,看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粒子处于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状态。2023/9/2925布朗运动是分子热运动的必然结果。

以后发现,线度小于4000nm的粒子,在分散介质中都有这种运动。(胶体尺度1-1000nm)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分散介质分子处于不断的热运动中,从四面八方不断的撞击分散相粒子。对于大小在胶体尺度下的分散介质粒子,粒子受到撞击次数较小,从各个方向受到的撞击力不能完全互相抵消,.在某一时刻,粒子从某一方向得到的冲量即可发生位移,此即布朗运动。2023/9/2926x

:t时间间隔内粒子的平均位移r

:粒子半径

T:热力学温度

:分散介质粘度NA:阿伏加德罗常数1905年,Einstein-Brown曾研究过布朗运动,提出了粒子的平均位移与粒子半径、介质粘度、温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式:2023/9/2927推导:若垂直于AB面的某质点在t时间内的平均位移为向右扩散的质点数量0.5*C1S向左扩散的质点数量0.5*C2Sx即从左到右通过AB单位面积上净质点数量C2C1AB2023/9/2928若很小:所以:如C1>C22023/9/2929将扩散系数代入(4)得:由:(Fick定律)(4)(Einstein-Brown平均位移公式)2023/9/2930将上式平方可得:

由测量一定时间间隔t内的粒子平均位移,可求出D

。2023/9/2931由球形粒子扩散系数公式改写:由D,

,可求出一个球形胶体粒子的质量:2023/9/2932注意:

1)当胶体粒子为多级分散时,求得的为粒子平均半径;

2)若粒子非球形,则算得半径为表观半径;

3)若粒子有溶剂化,算出半径为溶剂化粒子半径。而1mol胶体粒子的摩尔质量为:2023/9/2933三.沉降与沉降平衡(Sedimentationequilibrium)

多相分散系统中的粒子,因受重力作用而下沉的过程,称为沉降。沉降与布朗运动所产生的扩散为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或:大气压随高度的分布:Po-地面的大气压,m-大气的平均分子量2023/9/2934

因胶体的粒子分布跟大气压分布相似:压力比P/P0

即为不同高度处的胶粒的浓度比

C2/C1

。M相应于胶粒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

h为胶粒浓度为C1和C2两层间的距离(x2-x1),然后考虑到胶粒的浮力校正:。2023/9/2935故:胶粒的浓度随高度的变化关系:注:粒子的半径越大,浓度随高度的变化越明显。

式中:

o=

介质的密度,=胶粒的密度2023/9/2936(一)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

1:沉降速度(V)(与胶粒的大小有关)在重力作用下,介质中粒子所受的总重力为:下面介绍不同外力作用下的沉降情况:式中:

o=

介质的密度,=胶粒的密度2023/9/2937按stokes定律:粒子沉降所受的阻力:当F1=F2

时:2023/9/2938所以:2023/9/2939注:对多级分散体系,颗粒大小不同,虽然无法测出单个粒子的沉降速度,但可以求出一定大小粒子所占的质量分数。截距所对应的值为半径大于此r的粒子全部沉淀时量2:沉降分析——称重法2023/9/2940参:陈宗淇《胶体化学》P212---P214

(1)在t时间内,沉入盘内的重量:

t对m微分:所以:

(1)2023/9/2941由所以:(3)

欲求粒子大小分布曲线:必须求,以作图就是粒子分布曲线,可由下式变换(2)(3)2023/9/2942(3)式对t微分:

所以:,

代入:得:2023/9/2943将和代入(2)式得:(4)这就是粒子分布基本公式。实验中,随时记录小盘中的重量m,将m~t作图。如果在不同时间t,得不同得m1,2023/9/2944

将代入(1)式,求,再将代入(4)式得,同时以不同时间的t代入(3)式,可算出相应的r。

2023/9/2945不同半径范围内的粒子占全部粒子的质量分数2023/9/2946

在离心场中,沉降公式仍可应用,只要用离心加速度“

2x”代替重力加速度g即可:二:在离心场中的沉降2023/9/2947将上式定积分:2023/9/2948

上式中x1和x2

分别为离心时间t1和t2

时界面与旋转轴之间的距离,例:2023/9/2949第三节溶胶的电性质和胶团结构一:电动现象及其应用

1、基本概念:

(1)电动现象:在外电场下,固-液两相可发生相对运动(电泳,电渗);反之,在外力作用下迫使固-液两相作相对运动时,又产生电势差,如沉降电势,(重力)Sedimentationpotential,流动电势,(加压)streamingpotential。溶胶的这种与电势差有关的相对运动称为电动现象。2023/9/2950(2)电泳(electrophoresis)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的介质中定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移动方向和胶粒的带电性有关)。

例:AgI溶胶:

溶液中I-过量时,可吸附I-而带负电,溶液中Ag+过量时,可吸附Ag+而带正电。

2023/9/2951电泳的应用:

a:分离氨基酸和蛋白质;

b:医学“肝硬变”检查(凝胶电泳);

c:显微电泳器,可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粒子的电泳速度。(3)电渗(electro-osmosis):在固体与液体接触时,固液两相界面上就会带有相反符号的电荷,并行成双电层。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异电离子及其溶剂化层向某电极移动,从而使该极区水面上升。

2023/9/2952如果多孔膜吸附阴离子,则介质带正电,通电时向阴极移动;反之,多孔膜吸附阳离子,带负电的介质向阳极移动。电渗示意图2023/9/2953

(5)流动电势(streamingpotential):若用压力将液体挤过毛细管网,粉末压成多孔塞,则在毛细管或多孔塞两端产生的电势差。

(4)沉降电势(sedimentationpotential):在外力作用下,分散相离子在分散介质中迅速沉降,则在沉降管的两端产生电势差。2023/9/2954二:质点表面电荷的来源

1、电离:

例如:蛋白质2023/9/29553、晶格取代

例:粘土中Al3+被Mg2+

或Ca2+

取代,使粘土晶格带负电。2、离子吸附

某些物质,如石墨、油珠在水中不解离例:AgBr易吸附Ag+、Br-,不易吸附k+、NO3-。2023/9/29564、非水介质中质点荷电的原因两种不同的物质接触,介电常数大的带正电。胶团结构表示:例:Ag+过量,生成带正电的胶粒,K+为反离子胶粒{[AgI]mnAg+

(n-x)NO3-}x+

x

NO3-

胶核

胶团可滑动面2023/9/2957胶核{colloidalnucleus)

胶粒(colloidalparticle)KI过量注:粘土胶粒表面(晶格取代:Mg2+取代M3+)。2023/9/2958四、双电层结构模型与电动电势1)亥姆霍兹平板电容器模型(Helmholts)

1879年,亥姆霍兹首先提出在固液两相之间的界面上形成双电层的概念:

1)正负电荷如平板电容器那样分布;

2)两层距离与离子半径相当;

3)在外加电场下,带电质点与溶液中反电离子分别向相反方向移动。+-+-+-+-+-+-+-+-+-+-+-+-+-+-+-

0x2023/9/2959+-+-+-+-+-+-+-+-+-+-+-+-+-+-+-

0x

质点表面电荷与周围介质中的反离子构成双电层;表面电势

0--带电质点表面与液体之间的电位差.(在双电层内,

0

直线下降。>δ,0=0)

电势:固、液两相发生相对运动时边界处与液体内部的电位差。缺点:

1)不能解释带电质点表面电势

0

电势的区别;

2)不能解释电解质对

电势的影响;

3)与带电质点一起运动的水化层的厚度大于平板双电层的厚度(离子半径大小),而滑动面的

仍不为零。2023/9/29602)扩散双电层理论(Gouy-Chapman)b)离固体表面越远,反离子浓度越稀,形成一个反离子的扩散层。

1910年,古依和查普曼提出了扩散双电层理论:a)反电荷的离子不是整齐排列在一个平面上,而是扩散分布在溶液中;

静电力:使反离子趋向表面。

热运动:使反离子趋于均匀分布。总结果:反离子平衡分布。++++++++++++++--

------------

扩散层

0电势距离2023/9/2961式中

的倒数

-1

具有双电层厚度的意义。

当离开固体表面足够远时,溶液中正负离子所带电量大小相等,对应电势为零。

若假设:

1)质点表面看作无限大的平面;

2)表面电荷分布均匀;

3)溶剂介电常数处处相同;则,距表面x处的电势

与表面电势

0的关系为(玻耳兹曼定律):

=

oe-

x

++++++++++++++--

----------

--

滑动层

o

2023/9/2962注:(1)在电泳时,固—液之间发生相对移动的“滑动面”,应在双电层内距表面

处,该处的电势与溶液内部的电势之差为

电势。因为

电势只在粒子和介质作反向运动时才显示出来,所以也称电动电势

。(2)带电质点表面与液体内部的总电势差称为质点的表面电势(

o)也叫热力学电势(

o)。古依-查普曼模型的缺点:

1)没有反映出胶粒表面固定吸附层的存在。

2)不能解释

电势变号和高于表面电势的情况。2023/9/29633)斯特恩(Stern)双电层模型1924年,斯特恩提出扩散双电层模型。他认为:

1)离子有一定的大小;

2)质点与表面除静电作用外,还有范德华作用;因此表面可形成一固定吸附层,或称为Stern层(包括一些溶剂分子);其余反离子扩散分布在溶液中,构成扩散部分。Stern层距离Stern面滑动面++++++++++++++++++++

固体表面扩散层2023/9/29644)在扩散层中,电势由

降到零,可用古依-查普曼的公式描述只需将式中的

o

换成

:3)在Stern面内,电势变化与亥姆霍兹平板模型相似,电势由表面的

0降到斯特恩面的

(Stern电势)。距离

0

Stern面

Stern模型:固定层+扩散层

称为斯特恩电势

为滑动面与溶液本体之间的电位差=

exp(-ux)2023/9/2965

电势的大小,反映了胶粒带电的程度。

电势越高,表明胶粒带电越多,滑动面与溶液本体之间的电势差越大,扩散层厚度越厚。5)当固-液两相发生相对移动时,紧密层(Stern层)中的反离子及溶剂分子与质点一起运动。所以滑移的滑动面由比Stern层略右的曲线表示。滑动面以外的部分不移动。滑动面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差为

。也只有在固-液两相发生相对移动时,才呈现

电势。距离

0

Stern面

滑移面2023/9/2966

(2)由于特性吸附了大量高价反离子,从而使stern层的电势反号,这时与胶粒所带的电荷符号相反;若能克服静电斥力而吸附了大量的同号离子,则可能使stern层的电势高于表面电势

o

。注:(1)当溶液足够稀时,

,浓度大时,

2023/9/29674)、双电层祥细模型2023/9/2968一)由电泳速度数据计算

电势:设胶粒带电荷q,在电场场强为E的电场中

,作用在粒子上静电力:f=qE对于球型粒子(r),泳动速度为v`,则摩擦阻力:六、

电势的计算2023/9/2969

按静电学定律:所以:当粒子恒速泳动时:

所以,改写:淌度棒型胶粒:注:P75

例题双电层间液体的介电常数2023/9/2970二、由电渗速度计算

电势:式中:v是流动线速度;

电场强度:

注:2023/9/2971第四节胶体的稳定性一、溶胶的稳定性因素:

1)胶粒带电

增加胶粒间的排斥作用;

2)溶剂化作用

形成弹性的水化外壳,增加溶胶聚合的阻力;

3)Brown运动

使胶粒受重力的影响而不下沉。2023/9/2972

二、溶胶的经典稳定性理论

DLVO理论(1941年,Derjaguin-Landan-Verwey-Overbeek)1)胶粒之间既存在斥力势能,也存在引力势能。其来源可从其结构得到解释。2)胶粒间的相互排斥。胶核扩散层边界B扩散层边界胶核ABHamaker常数两球表面间的距离(20-30nm)2023/9/29733)胶粒之间的位能曲线:靠拢发生聚沉。若Emax>15kJ,一般胶体粒子的热运动无法克服,就不会发生聚沉。越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