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不良反应_第1页
抗生素不良反应_第2页
抗生素不良反应_第3页
抗生素不良反应_第4页
抗生素不良反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药学部

按照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规定,药物不良反应(简称ADR)系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该定义排除有意的或意外的过量用药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在使用常用剂量的药物防治或诊断疾病过程中,因药物本身的作用或药物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而又不利于病人的各种反应。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理作用的关系,药品不良反应一般分为两类:A型反应和B型反应。A型反应为药品本身药理作用的加强或延长,一般发生率较高、容易预测、死亡率也低,如阿托品引起的口干等。B型反应与药品本身的药理作用无关,一般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在具体病人身上谁会发生、谁不会发生难以预测,有时皮肤试验阴性也会发生,如青霉素的过敏反应等。

C型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

一、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严重性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2009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抗感染药报告数量仍然占首位,达到了化学药品的55.2%;

据湖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计结果显示,发生不良反应药物中,抗菌药物所占比例为54.6%。据我院统计结果,从2004年以来,我院共收集不良反应报告859例,抗菌药物所占比例为47.6%。二、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特点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

1

过敏反应

1.1

过敏性休克

此类反应属Ⅰ型变态反应,所有的给药途径均可引起。

1.2

溶血性贫血

属于Ⅱ型变态反应,其表现为各种血细胞减少。

1.3

血清病、药物热

属于Ⅲ型变态反应,症状为给药第7~14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关节周围水肿及发热、胃肠道黏膜溃疡和肠局部坏死。

1.4

迟发型过敏反应

这是一类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过敏反应。

1.5

未分型的过敏反应

有皮疹(常见为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多形性渗出性红斑、重症大疱型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2

毒性反应

抗生素药物的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直接损害,造成机体生理及生化机能的病理变化,通常与给药剂量及持续时间相关。

2.1

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2.2

肾脏毒性

2.3

肝脏毒性

2.4

对血液系统毒性

2.5

免疫系统的毒性

2.6

胃肠道毒性

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常见。

2.7

心脏毒性

3

特异性反应

特异性反应是少数患者使用药物后发生与药物作用完全不同的反应。

当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后,正常寄生敏感菌被杀死,不敏感菌和耐药菌增殖成为优势菌,外来菌也可乘机侵入,当这类菌为致病菌时,即可引起二重感染。

4

二重感染

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

5.1

与心血管药物合用

5.2

与抗凝药合用

5.3

与茶碱类药物合用

5.4

与降糖药合用

5.5

与利尿剂合用

5.6

与其他药物合用

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

三用药过程中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及防范措施

1询问过敏史加强沟通,掌握患者过敏史情况,并尽到告知义务。对头孢类双硫仑样反应要特别提醒患者。2过敏试验部分抗菌素使用前须作过敏试验即皮试。皮试液的质量浓度一般为

300mg/L。皮试过程中护士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及时抢救。3药液的配制由于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稳定性缺乏了解,护士为了工作方便,常将输液大批量配制好备用,药液的长时间存放,药品会产生水解或其他化学变化,使过敏反应增多。宜新鲜配制使用。4连续用药两种药物连续输注时,输完一种药物后,加输空白溶媒,冲洗输液管,或更换输液器,再输另外药物,可有效避免不良事件发生。5静脉滴注过程虽然患者应用注射用抗菌素素前经过敏试验阴性,但在使用时也发生过敏反应。所以,在首剂输药时,护士应陪护患者10~20min,输注药后每30min检查一次,直至用药完毕。四、不良反应上报工作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依据2004年颁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新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于发现之日起15日内报告,死亡病例须及时报告。遵循“可疑即报”原则,如实上报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不得隐瞒。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内容和统计资料是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指导合理用药的依据,不作为医疗事故、医疗诉讼和处理药品质量事故的依据。五、死亡病例不良反应事件的追踪调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死亡病例追踪调查工作规范(试行)》追踪调查内容:1、对死亡病例的一般情况、药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