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集_第1页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集_第2页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集_第3页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集_第4页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辅导案例集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心理辅导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工作方式,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是开展心理辅导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之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果没有个别辅导相配合,则其教育工作是不完整的。在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探索中,教师、教育工作者积极地总结个别心理辅导的经验,本书收集整理的是部分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个别辅导实践中效果较好的案例,希望它们能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深入开展心理辅导的个案研究和个别辅导工作,提供较大的帮助案例1:她能主动与同学交往了案例介绍刘某,女,10岁,某小学四年级学生。成绩一般,中等智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父亲是银行的一位领导干部,每晚一般都坐在刘某身边陪学习。对孩子学习的问题,教育方式粗暴,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刘某的父母除了对她学习要求严格外,别的方面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忧无虑。在班上值日生工作不会做,做别的事也做不好。案例分析父亲望女成凤的愿望强烈,但往往采取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了恐惧感,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的兴趣不浓,学习成绩不理想,渐渐地形成自卑感,总觉得自己不如同学,不愿主动与同学交往。刘某在家从没做过家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理能力很差,值日生工作不会做,班上与她一起做值日的同学免不了说她懒,她觉得很没面子,因而更不愿与同学交往。1、利用游戏活动,创造交往的条件。上活动课时,教师主动邀请她玩游戏。同时,引导其他同学与刘某共同完成游戏活动,活动中引导刘某主动与同学交往、合作。2、指导家庭教育,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刘某的父亲每天下午放学必到学校接她,教师经常利用这种机会,与他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肯定、表扬。同时,适当地让孩子做家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从家务劳动中锻炼与家人交往的能力。3、创设良好的班级人际氛围。利用心理辅导课、活动课等时机进行群体性的心理辅导,让学生知道与人交往、帮助他人,不嘲笑、鄙视能力比自己差的同学是一个好学生应具备的好品质,从而主动地在学习、劳动上帮助刘某。4、培养刘某交往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与同学交往的信心。刘某成绩一般,上课又不主动发言,在与同学交往中不善言辞,很是木讷,教师利用心理辅导课给她进行语言训练,通过自讲、和同学对讲,在讲中记,在记中练,在练中习技巧,扫除她与同学交往过程中的语言的障碍。5、利用劳技课,培养合作精神。学校有一间劳技课活动室,只有十张劳技活动操作桌,全班55位同学,每桌坐5人,每次操作活动需要5人合作完成。每周进行一次劳动技能培训的活动,活动中刘某逐渐能主动与伙伴们配合默契,完成好同伴分配的任务。通过辅导,刘某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上课能举手发言且声音较大声。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乐于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案例2:他不再胆怯了案例介绍李某,男,11岁,某小学四(2)班学生,成绩很好,上等智商,性格内向,中等身材。在课堂一直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回答问题就脸红,胆颤心跳,担心回答不对。从小就胆小,独来独往,人际关系欠佳。集体活动很少参加。放学回家后,钻进房间,看电视、看书,再也不出门。案例分析父亲一向在外做生意,母亲在家务农,也没有时间多管,从小和母亲住在乡下生活,直到三年级才转学,跟随父亲,到我校就读。父母一天忙到晚,李某整天只能一人独自在家,缺乏父母的关心。父母没有更多的时间带他到公共场所,参加集体活动,缺少锻炼,造成了性格孤僻,胆怯的心理。于是不愿主动与人交往,对同学冷淡,不理采,好象比较高傲的样子,伙伴们也不敢与他接触,所以人际关系不佳。辅导方法1、鼓励多与人交谈:做到有话就说,有事就谈。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多与老师交谈,说出自己的心理话,教师并与他制定出改变胆怯的心理计划。2、引导交友:教师介绍班上性格外向、活跃、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和他交朋友,让他们互相交谈,共同商讨解决胆怯的办法。3、写观察日记:让李某每天写一篇日记,把每天的所见所闻写下来,并且读给同学或家长听,让家长在日记后面签上家长意见,增强他的胆量。4、参与课外活动:带他参与课外活动,并且让他担任一个角色。如由一个普通的参与者到当协助主持人,或者由协助主持人变为当主持人等,来参与组织开展活动。让他从不敢说到敢说,既增进了他与同学之间的友谊,也增长了智慧。5、引导阅读:让李某阅读课外书籍,每读一篇写下读后感,写完后,每天自己对着墙壁大声读两次,既充实了知识,也可以改变心理状态。6、创造课堂发言的机会:上课时教师引导他回答问题,多给他说话机会,只要他稍微有一点进步,及时给予他肯定、表现,增加他的信心。7、与家长联系:经常家访,与他父母交谈,及时把李某的情况反映给家长,并提出要求;尽量抽时间带孩子参加社会上各种娱乐活动,让他得到锻炼。辅导效果通过辅导,李某的胆怯心理现象,逐渐消失,性格方面有很大的改变,经常见他出现在集体活动的人群中,并能独挡一面,组织活动,并很成功。在课堂上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在学习上也进步很快,成了每个同学的好朋友。案例3:害怕与人交往的男孩案例介绍彭某,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成绩中等,性格内向,该生在校极少与人交往,害怕在众人前说话,有见人就回避的行为表现。案例分析父母关系紧张,从小生活在父母争吵的阴影下,养成其胆小怕事的性格,父母离异后与母亲居住,母亲不准其父亲探视儿子,更造成彭某对人际交往厌恶的心理,加之彭某小时候与奶奶在一起,受老人性格影响,与人交往较少,造成现在与人交往有严重的障碍。1、教师主动接近他与其交谈,努力地与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2、与家长联系:请家长到校面谈或电话联系,与家长沟通思想,让其父母双方达成共识,认识其交往障碍的严重后果,共同商讨解决办法。3、现场观察和模仿,即教师陪彭某一起观看同龄人之间相处的现实情况。如,一起观看同学课余时的游戏,一起观看同学在放学后的活动,一起在操场、阅览室等公共场所观看学生的人际交往活动。4、参与活动和模仿,即安排该生由简单到复杂地去参与各种社交实践活动。起初教

师邀他一起参加同学们的活动,设法让其体会交往的喜悦。然后逐渐引导其独立与人交往。辅导效果:通过辅导后,彭某已能正常地与人交往和参加各种活动了。他还交上了几个特别要好的朋友,能独自与陌生人呆在一起,情绪反应正常。案例4:“我讨厌他们”案例介绍芮某,女,12岁,某小学六年级学生。个子矮胖,皮肤较黑,双眼先天性斜视,在校成绩一般,较喜欢语文,爱奇思异想。父亲系某空军部队干部,母亲系某商店售货员。4岁前与母亲生活在家乡河南某市,之后母女随军到某市,就读幼儿园及小学。芮某性格内向,自尊心很强,特别敏感,与人相处显得任性、霸道、易生气,经常讽剌挖苦同学,甚至动手打与其开玩笑的男同学。人际关系不好,常与同学闹别扭,教师问其原因,说的最多的话是“我讨厌他们!”因而,独来独往,不合群,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常自言自语,或与草木交谈,边抚摸边喃喃自语。案例分析芮某,系独生子女,幼时得到其母及长辈的万般宠爱,加上其先天性的斜视,使得其母因愧疚,而给予其极大的怜爱,只要芮某需要,都会无条件地去满足,久而久之,促使其任性、刁蛮、霸道、自私性格的养成,造成与人相处时斤斤计较,吃不得一点亏,否则就大发脾气,因此,难以与他人友好相处。爱美是人的天性,特别是女孩,随着年龄的增长,芮某日渐感受到了自己长相的缺陷,与同龄人比,自惭形秽,这样,漫漫地滋生了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主动邀别人玩。总是一个人呆呆地坐着或望着某处出神,同时,心理也逐渐变得脆弱和敏感起来,总怀疑同学们都瞧不起自己,私下里在议论自己的长相,所以,与同学之间产生了很大的距离,当其自我感觉他人的言行是有意伤害自己时,马上以攻为守,对对方进行讽剌挖苦,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1、加强个别会谈:教师常与芮某个别面谈,时间地点不限,及时全面地了解其心理状况,以及她的思想动向和心理需求,同时为了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2、利用日记作文,师生进行情感交流:抓住其在日记作文中表露出的积极情感,给予夸张式的书面肯定及鼓励:如“瞧!你是一位多么富有爱心的女孩啊,大胆地把你的爱化为大家可以看得见的行动吧!”“其实同学们比你想象的还要热情得多呢!只要你乐于加入他们的游戏中,他们将非常欢迎,试试看吧!”“你有着同学们难以比拟的丰富的想象力”等等,发掘其闪光点,帮其树立自信心。3、创造机会,展示自己:充分发挥其爱好语文、爱想爱写的优势,多次给她提供在班上当众读自己文章中精彩片断的机会,或要她介绍写作经验,帮助其在同学们面前树立全新的形象,使同学们改变了对她“刁蛮、任性、霸道、自私”的看法,缩小了与同学间心里距离。同时使其得到被他人认可后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自律意识,发扬长处,改正缺点。4、芮某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对芮某与同学心理上形成的敌对情绪,要及时双方进行辅导。多与芮某个别沟通,教育其宽厚待人,要看到同学们的长处,多做自我批评;在班上引导同学一分为二地评价芮某,并强化其长处,消除同学们对她的偏见;做好班队干的工作,促使班队干积极主动地邀请芮某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和各类集体活动,如“庆六•一文艺汇演”的“舞蹈”和“配乐诗朗诵”。通过辅导,芮某变得活泼开朗起来,整天笑呵呵的,与同学关系也融洽了,课间时时蹦出几句风趣幽默的话语,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如今,通过手术,芮某的斜视也得到了矫正。学习篇案例5:他的学习态度转变了案例介绍王某,男,9岁半,小学三年级学生。父亲是工人,母亲为某副食商店售货员。王某的智力水平属于中上等,二年级时学习成绩在班里还属于中等偏上,但进入三年级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期中测验两门主课均不及格。王某的性格比较外向,嘴很甜,人乖巧,有人缘,虽不是班里的少先队干部,但在朋友圈中说话有人听。王某一家原住在闹市区,后因住房拆迁,搬到城郊新建的开发小区。由于小区的建设不配套,国营蔬菜商店、水产品商店等一直没有建起来,因此小区内便逐渐形成了一个农贸市场。在农贸市场中,有附近的农民前来经商者,也有一些小区的居民加入到个体业余经商的队伍中。王某的父亲便是其中一员。王某的父亲主要经营时鲜蔬菜。从市区批发市场购进赶鲜的高档菜,在小区农贸市场出售。遵父母之命,王某近半年来下午放学后也常帮助爸爸卖菜。如果儿子表现好,生意做得也称心,父亲就给儿子以奖赏,或给买点好吃的东西,或给点零花钱。久而久之,王某对帮助爸爸摆摊卖菜产生了兴趣,而对学习的兴趣则越来越下降。王某的母亲对孩子也十分放纵,她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晚上吃过晚饭后,为图家中清静,经常催着孩子出去找同学玩,10点钟以前不要孩子进家门。鉴于以上一些原因,王某的厌学情绪愈益增长,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他甚至对同学说:“学习什么,真没劲,还不如跟我爸爸跑跑腿,要吃有吃,要钱给钱,那多够味!”案例分析王某的厌学症无疑是家庭不良因素影响的结果。父亲工余经商捞外块,把孩子也拉上了,还不时有所奖赏,予以“积极强化”;母亲图清闲,晚上10点之前不让孩子进家门;父母都很少把孩子的学习放在心上。处于这样的一种家庭氛围,在孩子看来,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反正爸爸妈妈不计较这个,只要乖乖听话,让父母高兴就行。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大。父母的主导倾向是什么,对孩子有何期望和要求,往往是孩子愿不愿意学习和怎样去学习的指示器。因此,娇治王某的厌学症,关键要从改变家庭环境入手,帮助王某的家长切实认清教育子女学习的意义和责任。1、厌学的倾向表现在王某身上,但其直接原因却在于家长的“模型示范”和放纵自流。因此,学校应同家长取得联系,全面介绍和分析王某近来的学习变化,充分肯定其优点和长处,委婉地指出由于家庭的影响而导致孩子厌学的情况,晓之以理,融之以情,力求引起家长的重视和警惕。2、教师抓住王某这一典型事例在全班进行教育,但不要点名公开批评。可以少先队队会的方式,引导同学们围绕“重钱轻学”的问题进行讨论,使大家明确少先队员到底应该怎么办?是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还是学不学无所谓,有钱吃喝自在就行?这不仅对王某是一种教育,而且对激发全班同学的学习动机也有积极意义。3、适当组织几名学习好的同学或班干部定期到王某家中帮助他补习功课。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给王某以具体的帮助和监督,另一方面也是对家长的暗中提醒和促进。在采取这种措施之前,事先征得家长的同意。如果王某的家长不同意这样做,则不勉强。4、教师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生动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大力开展课外活动,通过课外活动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对学习的吸引力。这种课内外学习气氛的不断改善和活跃,对于调动王某的学习热情,克服厌学情绪,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经一段时间的辅导,王某学习态度较以往认真,逐渐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下午放学后不再跑农贸市场帮父亲卖菜。家长也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父亲不再要孩子放学后,帮自己卖菜,母亲也时常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案例6:不写作业的孩子案例介绍丁某,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成绩较差,不遵守纪律,上课总是搞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不肯写作业,常因不写作业而旷课。常干扰同学上课,爱拿别人的东西,同学们不喜欢他。他自己抱着破罐破摔的态度,不接受同学的帮助。父母是个体经营者,无暇顾及他的学习,发现问题既态度粗暴,动辄出手。案例分析他不遵守纪律,干扰同学上课,爱拿同学的东西,有的同学对丁某的屡教不改而排斥他,看不起他,有的甚至讥讽和挖苦。这使他对班集体产生抵触情绪,而不接受同学的帮助。由于贪玩,完不成作业而旷课,又不愿意接受同学的帮助,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导致恶性循环,没有了学习兴趣。在学校中无法获得成功的体验,结果是自信的丧失,从而丧失了对整个学校生活的兴趣。丁某的父母是个体经营者,工作时间和作息时间都不固定,少有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可一旦发现孩子旷课或不完成作业,就态度粗暴,大打出手。这种方式令丁某反感,产生逆反心理。辅导方法1、个别面谈。常与丁某作个别面谈,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在谈话中了解到,其实丁某也想完成作业,只是因为上课管不住自己,没有认真听课,不懂就不会写了。碍于自尊,他又不愿接受同学的帮助。2、与家长沟通与协调。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了解丁某的家庭情况及其在家的表现。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要求家庭多给丁某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指导家庭对策。(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3、与丁某共同制定计划,对他作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丁某不论是否完成作业,都要坚持到校上课,认真听讲。给两个星期作为适应期。在这两个星期里,别人一次做完的作业,允许丁某分两次做,但一定要做完。给一个星期作为过渡期。在这个星期里,要求丁某跟别人一样,每次作业都要一次完成。考虑到丁某基础较差,允许他当天要交的作业最迟不能超过放学前交。巩固期。要求丁某不仅每次作业能一次完成,还要和同学们一样,按时交作业,并且准确率要有提高。4、创造良好的环境。指导丁某与同学交往的技巧,并安排丁某参加集体活动,担任一定的角色,加深与同学们的友谊。5、给予鼓励,重建自信心。当丁某能坚持来校上课,对他的行为给予肯定。并鼓励他,既然能做到坚持来校上课,相信他在课堂上也能管好自己。无论是在适应期、过渡期,还是在巩固期,只要他能达到预定的目标,都给予表扬,以肯定他的能力。当丁某在课堂上能较认真地听课时,适当提问一些浅显的问题让他回答,并给予鼓励,让他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积极性。辅导效果通过辅导,丁某不再旷课了,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和同学的关系也有了改善,在他的努力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期末考试有了明显提高。案例7:真才实学是“偷”不来的案例介绍王某,男,13岁,某小学六年级(3)班学生。王某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常两眼望窗外,或借故站起来,走动,上厕所、捡他人掉下的物品等。经常不做作业,有时抄袭他人作业或请人代写,考试时有舞弊行为。成绩属中下。美术、手工劳动等成绩较好,语文、算术成绩较差。王某系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父母、祖母对他百般疼爱,常给予零花钱,但对其学习关心不够,只看分数,很少过问他是如何学、学的怎样。其母在街办企业当出纳,其父是业务员,家庭经济比较宽裕。案例分析王某个性好动是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主要原因。班主任曾怀疑有“多动症”,但经医生检查,尚无生理上的病因。王某是独生子,得到父母及祖母的疼爱。给王某的零用钱很多,因而养成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即以金钱为代价请人代劳的行为。父亲经常不在家,母亲及祖母又过份宠爱王某,因此虽发现王某请人代写作业的情况未及时制止,以致于发展到考试舞弊。王某在学校常请客,与邻座同学关系好,因此,其舞弊行为不但没有受到同学检举,反而乐为代写。1、个别谈话:直接了当地指出王某舞弊行为是错误行为,帮助王某制订改正计划,端正学习目的。2、与家长联系: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个别访谈等方式,使王某家长及家人了解王某的行为和正确的管教态度,并能配合学校的辅导措施,改善王某的学习环境。3、调整座位:安排负责任且学习态度良好的同学与他同座,一方面检查其回家做作业的情形,一方面影响其学习的态度,并作为王某的学习榜样。4、改变家庭作业方式:适当减少家庭作业的份量,除了抄写的作业外,配合思考、计算、图画、手工等方式,引起学习的兴趣。5、行为矫治:以契约和积分的方式,逐步改变不良行为,加强监督和管理,严肃考风考纪,强化好的行为。王某经过一个多月的辅导和强化训练,其请人代写作业、考试舞弊行为明显改善,上不要上学”课也专心了,学习成绩进入案班级例前81:0名行“列我。不要上学”案例介绍张某,男,7岁,某校一(1)班学生。智力正常,家庭经济一般,父亲打散工,母亲卖水果。由于张家三代“单传”,张某又是“独生子”,父母中年得子,宠爱非常,唯恐学校照顾不周,没有让张某接受学前教育,而是一直跟爷爷奶奶在家,也很少与小朋友玩耍。即使偶然与表兄妹来往,爷爷奶奶也过分呵护,甚至担心他受表弟欺负。张某上学第一天,就由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护送,课间又一齐照顾他上厕所、为他擦汗、给他喝水吃零食……第二天,上课时,张某突然冲出教室大哭“我不要上学!我不要上学!……”父母只好带他回家。案例分析这是一例很典型的“上学恐惧症”。究其原因,一是“三代单传”、又是父母中年得子,特别宠爱,使张某从小养成强烈的优越感和依赖性。一旦上学了,失宠感剧增,内心承受不了突然发生的强烈反差。二是没有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没有集体生活经验,一旦面对新的环境,如校园、老师、同学,就感到无所适从,陌生感骤增。三是由于长期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在家庭的溺爱环境中养成孤僻的性格和退缩不前的心理,人际关系差,缺少同伴,无法主动与人交往。1、老师与家长形成共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在学校和家庭同时辅导张某参加各种形式的交往活动,通过活动解除张某的怯生心理,感受与人交往的乐趣。2、为了使张某适时转移依赖对象,让张某的父母将其喜爱的零食、小玩物交给老师,当他愿意坐在教室上课时,就由老师给予“奖励”。同时暂时允许其父亲或母亲陪伴,以吸引张某进入教室,逐步适应新的环境。但父母陪伴的时间逐渐减少,两周后张某由依赖父母转向依赖老师,以至紧跟老师“寸步不离”。3、老师通过“奖励”,大力鼓励张某与小朋友玩,开始仍由老师陪他一起玩,等他与小伙伴玩得入迷时老师就告诉他:“老师有别的事,不能陪你了。你自己同小朋友玩,好吗?”然后离去。当他第一次独立与小朋友玩,老师就有意识地与他一起分享集体生活的乐趣,回味交往的喜悦心情,并当着家长的面赞扬他的勇敢交往。以后,当他每次独立与小朋友交往时,老师都适当予以赞扬。4、发动全班同学主动亲近张某,善待同学,关心同学,特别是有意识的指导班干和比较活泼的同学与张某游戏,使其感到集体的温暖,上学的乐趣。经过两个月的辅导,张某上学的情绪已经基本稳定,不再出现哭闹,能自己按时来校

上学,课间能与小伙伴玩耍,并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且书写比较工整。家长反映:孩子在家比以前活泼多了,胆也大了。性格篇案例性格篇案例9:他变得开朗了许多LI案例介绍蓝某,女,9岁,小学三年级(4)班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不够稳定。性格内向,胆子小,害羞。在学校里,很少与老师、同学们交谈,老师找她谈话,她一声不吭,面无表情上课时无精打采,眼睛无神,对什么事情总是提不起兴趣。平时独来独往,爱在一旁观看别人的活动,自己很少参加。她家庭生活比较贫困,因而有点自卑。父母为个体户,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不够重视,父母忙着为生计奔波,而忽略了与孩子的内心交流,她终日闷闷不乐,从来没有看见她脸上有笑容。案例分析蓝某性格内向,寡言少语,不愿主动与人交往,把自己封闭起来,因而觉得生活了无意趣,在情绪上以抑郁、悲伤为主要心境,在意志行动上,表现为精神不振,不想动,遇事从消极方面进行归因,以悲观的眼光看未来。其次,家庭环境不好,父母对她关心够,不重视感情沟通,使她缺少亲情。学习成绩也不是很理想,常表现为自我评价低,对前途、希望看得非常悲观,自卑感随之产生。1、经常会谈。不定期地找蓝某交谈,对她表现出亲切,关怀的态度,并诚恳地说明老师愿意帮助她,使她产生信任感。2、设计心理问卷测试。由于蓝某不愿说话,一问三不答。根据其性格特征,从她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文娱活动等各方面设计有针对性的心理问答,让她参与测试。通过分析测试结果,全面了解她的心理状况,做到心中有数。3、开展“一帮一”活动。安排一个性格开朗,能说会道,乐于助人的同学与她同桌,给同桌布置任务,让他每天与蓝某说五句话,话题随意,并做好记录,及时反馈。通过训练逐渐激发蓝某与人说话的欲望。4、指导交友,多参加各项集体活动。课外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丢沙包、跳绳、邀请同学到家里参观小动物等活动,让蓝某与大家一起参加,增进交流,使之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并感觉生活美好,友谊可贵。5、关注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课堂上,尽量给蓝某表现的机会,对蓝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进行夸张些表扬,使同学们羡慕她,接近她,让蓝某增加自信心,消除自卑感。6、指导掌握学习方法。经常给她讲授解题思路,点拨难题,并做好方法的归纳、总结。让她学得轻松,使之对学习逐步产生兴趣。7、保持书信联系。与蓝某通信,让她把自己忧伤的事以文字形式发泄出来,以减轻心理压力。并在回信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教会她学会自我安慰,自我调节,遇到不愉快的事,应多从好的、积极的方面着想,保持开朗的情怀。鼓励蓝某把自己高兴的事向知心朋友、老师、家长诉说,让别人共享欢乐。通过通信,拉近与蓝某的距离感,给她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的扭转。8、开发家庭环境中的支持力量。与家长保持联系,争取得到家长配合,让家长对蓝某多施予爱心,从生活细节、学习方面入手,让她逐步感受到父母的浓浓暖意,体验到亲情的温暖。通过一系列活动设计,蓝某的性格有了很大的改变,变得开朗了许多。找她来谈话,已经有问必答。她也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并经常与她们一起活动,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更为可喜的是,她会主动向老师问好,同学们还能常常看见她那盈盈的微笑。案例10:好发脾气的小女孩案例介绍尹某,女,某小学三年级学生。聪明、漂亮,性格较内向,学习成绩出众,但爱发脾气,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大吵大闹,甚至砸东西。从学前班开始,就是这样,在家里在学校里都是一样。而且不能批评,一批评就会一个劲地哭。每天放学回家,就不愿再下楼和小朋友一起玩了,喜欢独来独往,自己一个人看书,一个人玩。人际关系欠佳,不愿过集体生活,情绪极为不稳定。案例分析尹某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比较富裕。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非常高,从三、四岁就开始送尹某去参加各种学习班:如跳舞、唱歌、弹电子琴、古筝等,把一周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尹某几乎没有玩的时间。为此,他们又觉得对不起她,想尽可能的在其他方面多做补偿。所以无论尹某提出什么要求,只要他们能做得到的,都尽可能满足她。久而久之,使尹某形成了任性的脾气,有什么要求不能达到,或者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她就会大吵大闹,同学不愿与之交友,尽量回避她。由于从小就开始紧张地学习,童年缺少玩伴,养成了退缩不合群的心理,不愿主动与人交往,即使别人主动来找她,尹某也经常表示拒绝,而且态度生硬令人难以接受。因此,人际关系极为不佳。1、个别谈话。教师常与尹某谈话,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原因,并与她共同制定计划以改善目前的情况。2、同学帮助。在班上讲明尹某的情况,争取全班同学的支持,并有意安排一部分学生主动、耐心地接触她,帮助她;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和她一起走,边走边交谈,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3、自我改变。针对尹某喜欢看书的特点,介绍她看一些心理健康的书籍,了解自我,主动与人交往,改善人际关系。4、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鼓励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扫地、装饭、洗碗、摘菜、倒垃圾、包饺子等。没做好没关系,在父母的帮助下再重来一次;做好了,得到大家地表扬,让孩子体会成功的喜悦,劳动的快乐,通过做家务主动与家长沟通。5、转变尹某父母的教育观念。正是他们做父母的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致使孩子心理负担过重,超过了孩子能承受的水平,使孩子的心理整天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便导致这种过度焦虑、不合群反应。6、改变其父母奖励的方法。父母不应该以满足各种物质上的需要作为孩子学习的刺激物。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适应能力不强,受挫折能力差。应该把物质上的补偿,变为与孩子的情感交流,把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每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外出游玩,到公园、郊外走走、看看,丰富孩子的生活,开阔眼界,陶治情操。也可以带孩子走亲戚串好友,让孩子在与他人地接触中,与小朋友地玩耍、交往中,尝试合作、友谊的快乐。培养其社会交往能力,学会怎样与人相处。在教师和家长的配合下,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尹某的状况有了明显好转,与同学的关系也有了改善,无理取闹的次数减少了,即使有时忍不住发脾气,也能在别人的暗示下自己平息。案例11:焦虑不安的女孩改变了案例介绍黄某,女,11岁,某小学四年级学生。性格内向,胆小孤僻,有事常闷在心里,不肯轻易向人表露,与同学相处不甚融洽。在班上学习成绩属中等偏下,其中数学成绩较好,语文成绩则较差,常考不及格。父亲是一个体小贩,母亲是一工厂工人,均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父母对黄某要求很严,在学习上虽督促较紧,但因文化程度低而无力辅导。黄某自感学习太差,害怕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常焦虑不安,情绪不稳定,好冲动,曾流露出“不如死了好”的悲观情绪。案例分析父母深感知识缺乏的害处,所以对黄某管教很严,要求很高,却无力辅导,致使黄某感觉压力很大,精神高度紧张,易产生焦虑情绪,加之父母忙于工作与家务,与黄某感情交流较少,孩子有事常闷在心里、久而久之,对生活失去信心。黄某自小性格内向,胆小,不善于和同学交朋友,她因自己学习成绩差的问题而对自己缺乏信心,常觉得同学们在嘲笑她,看不起她,越发不合群,所以对很多事情反应敏感,而导致情绪不稳,好冲动,最终产生悲观情绪。1、积极与家长联系,要求家长改变教育方法,不要对黄某过份苛求,不求孩子第一,但求孩子努力,不要单纯用分数来评定孩子的好坏。老师和家长做到对黄某说话少用批评、指责、否定的语气,多用表扬、鼓励、肯定的语气。争取家长的配合,给黄某创设一个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共同帮助黄某。2、教师加强对黄某语文课程的个别辅导,努力扭转她的编科倾向,使她在学习的问题上保持心理平衡。3、引导黄某积极参加班上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注意对她个性的锻炼、培养。促使她努力克服性格上的弱点和缺陷,培养活泼、开朗、宽容等优良品质。4、特意安排几向同学主动与黄某交朋友,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她,使她感到同学们的关心,并学会与同学交往,使人际关系向和谐、愉快的方向发展。5、指导黄某进行自我放松,让黄某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做自己想做的事,并多参加文体娱乐活动来调节自己的情绪,陶冶性格,以减轻,消除焦虑反应。通过老师和家长的配合辅导,黄某逐渐变得开朗了,与同学交往增多,参加活动也较活跃。不再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及同学们的看法而焦虑不安,情绪变得乐观,语文成绩进步较明显。案例12:她不再是终日抑郁不欢案例介绍李某,女,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偏差,智商属正常水平。该生自小深受父母的百般宠爱,生活无忧无虑,天真活泼,人见人爱。小学一、二年级时,学习成绩特别优秀但是在她小学三年级那年,整日争吵的父母终于离异,她被判给了父亲。父母离异的半年,母亲还能隔三差五地来看她,问寒问暖。但后来,母亲嫁去广州,从此,她几乎与母亲失去联系。而此时的父亲忙于做生意、应酬,极少回家,缺乏对孩子的关爱。不久,父亲再婚了,婚后,继母又为她添了小弟弟。在家里,小弟弟就像是个小太阳,全家人围着他团团转。从此,她就变得沉默寡言,终日抑郁不欢,疑心较重,不愿参加公益性活动,人际关系较差,同时,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案例分析1、该生突然间失去了父母的关心、疼爱,瞬间由小公主变成灰姑娘,这种角色转换使她幼小的心灵一下子不能承受如此巨大的反差,精神支柱骤然崩塌,油然而生失落感、迷惘感,使她痛不欲生。由于长期不能摆脱这种天生的恋父恋母的情结,总是生活在失去父爱母爱的孤独无助之阴影中,象一只迷途的羔羊,她变得性格消沉失意,不知所措。2、家人的责备,老师的不理解,同学的嘲笑,导致她总觉得别人看不起她,没有人同情,没有人理解。内向、脆弱的她又不善于向别人倾诉以排遣心中的愤懑,于是,采取逃避攻击的“驼鸟”主义,把自己禁锢起来,不与人交往。凡事故意漠不关心,做出一付瞧不起人的样子,显得气势凌人,其实,内心很虚弱,很怕被别人刺伤。由于平时喜欢独来独往,因而越发与别人格格不入,人际关系极为紧张,使她陷入孤独、寂寞之中。3、由于看到疼爱自己的母亲为了幸福而出走,从此对她不闻不问;自己信任的父亲也为了自己的幸福重组家庭,弃之而不顾;看到继母过分地疼爱自己的亲生骨肉,对她呼来喝去……父母的所作所为,使她感到他们的自私,感受到了自私对她的伤害,并使她产生了世间处处充满自私的错觉,甚而误入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误区。于是她就把这种不满发泄在父母身上,不愿帮父母做事,斤斤计较,而且还把这种不满情绪扩展到生活中学校里,产生怨恨情绪,导致她只求索取,不愿付出的自私心理的形成。1、谈心法:首先找该生了解其成长过程所遇到的挫折,帮助其分析目前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心结。其次找该生父亲、继母谈心,让他们了解该生的表现及其女儿畸形性格形成的原因,使他们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并让他们平时多关心她,多给她点家庭温暖,建议他们从下雨天送伞,天冷拿衣服,举办生日宴等这些细节做起,让她体会到家庭的温馨。同时,通过各种渠道,与她亲生母亲联系上,让她每月写一封信或每周打一个电话给她,让她感觉到亲人就在她身边,并没有抛弃她,还在关心她的成长,让她享受到人间的亲情。2、角色转换法:让该生自制两个指套,一个指套正面画上她自己,另一个指套上画上伤害她的人,把它们分别套在手指上,来回扮演这两个角色。通过想象说出她自己不满的话,说出另一人可能的想法,排泄其心中的郁懑和不安,这样可以使她舒解心结,走出阴影,疗治创伤。3、补偿法:根据该生独立能力强,能做得一手好菜的特点,老师在家政劳技课及外出郊游时,尽量创造机会,让她适当表现自己的手艺,让她在同学、老师们的赞叹声中找回自信。4、交友法:老师让该生多接触些被公认为慷慨大度,乐于助人的同学,让他们的好思想、好行为来感染她,学会他们处世的态度与方法,学会关心他人,改善人际关系,摆脱孤独。5、行为疗法:让该生做以下几项工作:鼓励她将零花钱积攒起来,捐给“希望工程”,把旧衣服捐给灾区人民。让该生每日提早到校,帮助班上同学抬早餐;打扫清洁卫生,浇花等。在家帮助父母照看小弟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样,该生体验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感受到别人对她的尊敬,从而改善人际关系,获得自尊,摆脱了孤独,生活愉快。6、自我欣赏法:让她把在二年级时获得的市“三好”学生奖状贴在墙上,把参加市小运会获得的长跑冠军奖杯放在书桌上。每当心情不佳或遇上困难时,抬头则看到它们,以拾回自信。以激励自己,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家长的大力配合,该生积极努力,李某现与同学、家人关系良好,乐于助人,能体谅别人的难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她终于走出了阴影的缠绕,走向了阳光灿烂的新天地。案例13:他说话“卡壳”的现象减少了案例介绍朱某,男,7岁,小学一年级学生,父母都是国家干部,大专文化程度。据母亲介绍,孩子的语言发展从小就较晚,1岁半以后才开始说话,2岁以后才会讲完整的句子。上学前便有口吃现象,但不严重,没有引起家长的注意。上学之后口吃现象比以前突出了。平时与同学交谈,越着急越说不出话来;遇到集体讨论发言的情况,说上几个字便卡了壳,急得满脸通红,嘴唇颤抖,有时还直流口水。不过,在朗读课文或唱歌时并不口吃。孩子的性格较内向,用他母亲的话说,“腼腆得像个姑娘,还有个小性子,为这不少挨他爸爸的打”。朱某的学习成绩尚好,其中数学成绩明显地优于语文成绩。案例分析经心理健康测试诊断朱某在情绪、性格、人际关系方面存在问题,说明由于言语障碍,给朱某的情绪生活和人际交往带来较多困扰,加重了他的自卑心理和怯懦性格,而情绪性格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又反过来加重了他的言语障碍。1、建议父母不要对孩子的口吃问题过分着急。要沉住气,耐心地进行指导帮助。2、鼓励朱某树立信心,多讲话,多练习,养成不慌不忙的发音习惯。利用其朗读、唱歌较流利的特点,多让他进行这方面的练习,这样既可增加成功的体验,又有助于良好的发音习惯的迁移。3、教师引导班集体正确对待同学的言语缺陷,防止讥笑、嘲笑等不良刺激的发生。4、建议家长必要时可带孩子参加专业机构举办的口吃训练班。实践证明,在集体场合接受专业矫正训练效果更好。按以上几点做法实施一段时间后,朱某的口吃状况有所减轻,以往与交往时情绪紧张的现象也有了缓解。案例14:他逐渐克服了表达困挠案例介绍包某,男,10岁,某小学四(3)班学生。学习成绩一般,消瘦,家庭生活宽裕,深得父母的宠爱,爱撒娇。性格外向,情绪不稳定,好动,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的行为,爱思考问题,表现欲强,发言积极,可说话时却有语言表达障碍,让人听起来很费劲,严重影响了语言表达。案例分析母亲生产包某时属早产,因此从小体质较弱,常生病。在学说话期间,由奶奶带着。奶奶教包某说话的时候字音过重,尾音拖得过长,如“吃——饭”,久而久之造成了说话字音长,重复次数较多的现象。1、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口吃的形成、加重,与患儿和周围人的态度有关,因此,教师首先向包某以及其家长和同学讲述口吃的性质与成因,建议家长和学生们尊重包某人格,不嘲笑戏弄他,耐心听包某讲话,不当面议论其病态,并且在与包某讲话时保持心平气和、不慌不忙,使其受到感化,而养成从容不迫的讲话习惯。包某口吃严重时,不强求其讲话,以避免紧张。2、不断鼓励,树立信心。充满信心,便迈开了战胜困难的第一步。教师首先通过有关英国前首相邱吉尔努力战胜口吃,成为著名政治家的故事,让包某树立榜样,并认识到口吃是可以战胜的。其次,组织全班学生给包某送一句赠言,以此鼓励其战胜困难的决心。再次,关注包某的每一点进步,并及时通过语言、动作、笑容给予肯定,树立其战胜口吃的信心,培养沉着开朗的性格。此外,还鼓励包某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减轻由口吃产生的神经质和心理障碍。3、进行系统的语言训练治疗。教师首先让包某在没人的环境,从容地练习发音,先念单词,再练短句,再读长句。有时还配合音乐、动作、节拍从容不迫地、有节奏地练习讲话、背诵文章段落。在家里,让包某收听广播或电视,模仿播音员朗读,逐渐克服口吃,说话流畅。就这样,由近及远地与他人说话,最后再上讲台讲话。在训练过程中教与放松情绪和肌肉的说话方法,通过安抚减少焦虑,有助于语言训练的成功。对于讲话出现口吃现象时不予理睬;而讲话无口吃时,给予适当的赞扬或鼓励。逐渐增加讲话速度和提高流利程度要求,每有进步,均给予表扬。经过系统的训练,包某终于克服了语言表达障碍,不存在有字音重复,尾音拖长的现象,人比以前更自信,更关心热爱班级体了。案例15:她的语言发育迟缓案例介绍姓名:A性别:女年龄:8岁年级:小学二年级民族:汉一、问题行为概述该生自入学起,便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语言迟缓。具体表现为上课从不举手发言,极少与同学交流。在回答问题和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常以身体语言如摇头、点头表示,并伴有吐字模糊,表达意思含混不清。说话时多为单音词,极少说出完整句子,但能理解别人的意思。上课时表情木然,极少主动看书、做作业。课后能参与同学的活动,但脾气较大,稍有不如意便生气。二、背景资料调查1、身体发育健康,智力水平正常。2、家庭背景:其父为工人,初中毕业;母亲是商店售货员,初中毕业;爷爷是会计。祖孙三代同堂由于是独生子女,所以倍受宠爱。但由于父母工作比较忙,与孩子交流较少。在该生三岁时,语言表达能力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家长也有所发现,但并未引起重视。该生入幼儿园时,显得比较孤僻,不爱与小朋友交谈,幼儿园教师不太喜欢她,对其态度比较粗暴。但在家中,在熟悉的环境中,能比较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一旦换了新环境,或和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就一言不发。其父母认为女孩子比较害羞,所以也没有及时加以矫正,错过了语言发展的最佳期。3、学校背景该生每天按时上学,参加集体活动但显得不积极。上课遵守纪律,发言时脸红,吐字不清,音量低。不愿意写作业。对学习有一定的对抗情绪。案例分析言语发育迟缓是指小儿言语的发育明显地落后于同龄儿童的言语发育水平。表现为言语发育与年龄不相称。该生到了适当年龄尚未能以言语方式表达,语言含混不清,不能说完整的句子,属于儿童言语发育迟缓,并有较强的自卑感。其主要原因如下:1、家庭教育不当:该生家人对其过于娇纵,对其要求甚至是不合理要求都给予满足,但是交流太少,养成孩子不爱说话的习惯。2、性格弱点:该生父母对其溺爱,使其在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攻击性行为,同时

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进一步使其性格产生缺陷。3、教师失误:幼儿园教师因为其性格孤僻而对其态度粗暴,幼小的心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挫伤,使其产生自卑心理。4、该生的自卑心理使其产生掩盖缺陷的行为,及表现为更不爱说话,不敢与他人交流,这些行为反过来进一步阻碍了其言语能力的发展。针对上述原因,对该生采取加强言语训练,促进言语发展为主的策略。同时为其创造与他人和集体的接触机会,使其感受集体的温暖,也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矫正其自卑心理。1、指导父母,改良教养方式。由于该生的言语能力低与其家庭教养方式有较大关系,所以在对该生进行辅导之前,先进行家访,帮助其父母及老人了解孩子的缺陷与家庭的关系,并与之商讨相应的解决办法,提出后续教育的注意事项。如不可满足无理要求,在满足要求前尽量让该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并及时给予强化,多和孩子进行交流等。2、利用学生集体对其进行帮助。为了帮助该生改变性格的缺陷,辅导教师专门暗地布置几位同学主动接近该生,并将她的同桌换为一名性格开朗柔和,乐于助人的同学,帮助她解决学习上的困难。3、创设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各种班级的活动中,教师特意设计一些环节要求其参加,并针对该生上课遵守纪律,尊敬老师等优点在全班进行表扬,使其逐渐消除自卑感。4、加强语言表达的训练。为了提高该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专门设计了一些行为训练项目,如在放学的时候,要求每个学生在走出教室门的时候要向老师说一句话,在课余带她到校园中进行观察,并尽可能说出她所看到的景象。对丝毫的进步都给予及时的强化。该生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已能主动和同学教师打招呼,能比较准确的说出成句的话。表达的意思也基本清楚。在陌生的环境显得不那么拘束,和同学之间关系比较融洽,学习成绩有好转。案例16案例16:他逐渐减少了多动行为Ll案例介绍陈某,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父亲是汽车司机,母亲为个体户,开发廊。陈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阶段就比其他孩子明显表现出多动行为。而且情况有增无减。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爱动手摸同学、扯前面同学的头发,东张西望,转身拉别的同学和他讲话,好晃椅子、东摸西摸、玩小东西。经常惹同桌或附近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但老师批评或暗示后有一定效果,但持续时间不长,好搞“恶作剧”,有时故意推别人,又满不在乎。家里表现:任性、冲动,遇到想办的事情,父母不能满足时,便火气冲天,大喊大叫,甚至离家出走。此外精力特别充沛,看武打片电视节目,连看两个小时,兴趣很浓。作业不认真完成、不主动去完成。作业边做边玩,注意力难以集中。据家长和老师观察,陈某脑子不笨,学习认真起来比一般同学接受还快。但因为好动分心,在班里成绩排在倒数第五左右,出现不及格现象。家庭教育方式:陈某的父亲比较粗暴,看到孩子好动,不听话,烦了就骂、急了就打只要老师告知家长上课不听课好动或惹同学。回家肯定挨揍。母亲则过于宠爱,孩子想买什么都满足他。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不在乎买东西花的那几个钱。有时孩子发脾气,摔坏东西,母亲只是叹息,可舍不得管孩子。案例分析陈某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如上课不集中注意力,课余活动爱搞“恶作剧”,好冲动,精力特别旺盛,但陈某在以下几方面又与多动症有着明显区别:①在课堂上受到教师批评或暗示后,一般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有所收敛,而患多动动症的儿童是不能做的。他们往往不听成人规劝。②陈某对感兴趣的电视节目能够持续观看较长时间,说明他的注意力无障碍,是由于多动的特点而影响了注意效果,而多动症的儿童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都具有明显的缺陷。特别是不能持续地将一项活动进行到底,注意的有意性和坚持力很差。③陈某专心听课的情况下,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学习上没有其它障碍,多动症儿童除了注意障碍之外,往往伴有其它学习障碍。陈某属于一般性的多动行为。1、学校教育相互配合,教师和家长应关心、体谅陈某,不能因其好动而感到厌倦、心烦,也不能因其多动而造成自卑心理或精神压力。2、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耐心地矫正陈某的多动行为。坚持正面鼓励,积极强化,针对他尚能接受教师暗示的特点,课堂中教师有意识地利用目光暗示、点头暗示等手段,及时提醒他遵守课堂纪律,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课的习惯。3、指导家庭教育,建议其父母教育孩子要求一致。父亲纠正急躁、粗暴的缺点,不能动不动就打小孩,要多看到小孩的优点和长处。母亲克服对小孩宠爱、娇惯的弱点,做到爱孩子与严要求相结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经过采取以上措施,家长与学校相配合,陈某的多动行为得到逐步改善。学习时注意力集中时间较以往延长。一年的辅导教育,陈某在毕业测试中,语、数超过80分。案例17:“我是男孩就好了!”案例介绍谭某,女,10岁,本市某小学三(1)班学生。性格外向,大胆、泼辣;长得浓眉大眼,剪一头男孩式的短发,从来没穿过裙子,当陌生人向其询问性别时,总以“我是男孩”自居,曾多次在家长与同学、老师面前流露过“要是我是男孩就好了!”的言行。平时不爱与女同学玩,喜欢男孩子的游戏和活动,如赛自行车、爬山、远足、科技航模等竞技类或刺激性较强的活动。谭某的父母均为个体户,做生意小有所成,平时经常早出晚归,对谭某的学习、生活无暇顾及,家中只有外婆照顾生活起居,由于外婆文化水平低,没有办法管教她,因此造成了谭某野性十足的“假小子”的模样。案例分析1、谭某的父亲封建思想意识较严重,希望妻子生男不生女,以续香火,继承自己的生意。当得知谭某为女孩时,感到非常失望,因此从小对谭某的关心、爱护也较忽视,极少表示对女儿的喜爱,有时也在言谈中流露出谭某不是男孩的失望之情,父女之间缺乏交流。谭某希望得到父亲的关心爱护,总是下意识地在语言行为方面模仿男孩,藉此引起父亲的关注。2、谭某的母亲性格懦弱,对丈夫百依百顺,言听计从,生了谭某后,觉得对不起丈夫,因而有自怨自艾的情绪,母亲的表现令谭某觉得女孩没用,在家中没地位,因而在潜意识中希望自己是一个男孩。3、谭某所在的班级男孩多女孩少,谭某爱与男同学玩,不愿与女同学相处,久而久之,受到许多影响,也是形成其男孩性格的因素之一。1、个别谈心,教育引导。教师常利用课余时间或游戏活动时与谭某个别交谈,以全面了解其目前的心理状况及性格形成之原因,并向其介绍刘胡兰、宋庆龄、南丁格尔等古今中外著名的女性,告诉她,女性同样也可以为社会做贡献,同时请其观察本班女同学的表现,对比自己,指出女生男性化会给自己将来的生活造成的不良后果,与谭某共同制定计划以改善目前的状况。2、进行家访,逐步转变家长的思想。经常进行家访,通过电话,到校、到家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间的联系,与家长进行思想沟通,帮助家长改变其父重男轻女的思想,与家长讨论一些表达对女儿关心爱护的做法,让他们在百忙中抽出空来关心女儿的学习,生活等行为习惯,以缓解谭某目前的不正常的心理状况。3、赠送礼物,引导学会自我接纳。在谭某10岁生日那天,教师向其赠送一个蝴蝶结图案的发夹,要求其每天佩戴,佩戴时要照镜子,说一、两句称赞自己的话,如“我是女孩,我真漂亮!”,“我的发夹真好看!”等,使其学会自我接纳。4、指导参加活动,培养正常的心理。平时请班上女同学协助,多与谭某接触,使其了解女同学中也有许多有趣的、有意义的活动,吸引其积极参与。同时,结合学校开展的艺术节活动,鼓励其积极参加,女同学们邀请她参加一个舞蹈的排练,让其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养成正常的心理。通过一段时间的辅导,谭某的男孩性格已有所改变,平时乐于参加女同学之间的活动。艺术节表演的时候,她终于穿上了裙子,表演得十分精彩、到位,获得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并留下了她穿裙子的照片以作纪念。家访中还了解到,父母也能抽空关心、爱护她,家庭关系日渐良好;其母还透露,现在她已提出购买色彩鲜艳的裙子及头饰的要求。案例18:他减少了上学迟到的行为案例介绍文某,男,12岁,某小学校学生,学习成绩中上,五官端正,但性格内向。父母离异后,将文某寄托给姑姑抚养。姑姑本人也有一个比文某小两岁的男孩,工作繁忙,于是请了一个小保姆做家务并兼顾管教文某。文某入学当初还挺听从教育,可是上了三年级后学习不用功,放学不回家,流浪在外,独来独往,远离人群,情绪不稳定,有时做错了事不敢承认,还用谎话为自己辩护。案例分析文某自从离开父母后,从小就失去父母的关怀,而寄养在姑姑家,姑姑对自己的亲生孩子特别溺爱,对文某关怀不周。经常说文某是个没爹没娘的孤儿,把文某的言行举止拘泥于层层的“清规戒律”之中,孩子一举动,一投足都受到限制,这不许动,那也不许摸,弄坏了一件东西就受到呵斥,做错了一件事就要打骂,这种专制式的做法,使文某缺乏应有的关怀和温暖,对自己产生自卑,对姑姑感到害怕和失望,怨恨在心,心里时时处处受压抑,产生兼逆反的心理,上学迟到、早退、缺课,怕学习,老师找他谈心,精神不振,不敢说心里话,老师要求做到的事情,往往只答应却做不到,并用假话来欺骗、不诚实。有时偷了家里的钱,放学不敢回家,到处躲避,逃避家长对他的惩罚,寻求精神解脱。1、个别谈心:老师经常与文某个别谈心,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并与其共同制定计划以及改善目前的情况。2、改善家庭教育方法:辅导家庭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不要谈论孩子有缺陷的地方或者感到痛苦的事情,批评孩子时不要算旧帐,揭伤疤。建议家长每周星期天带孩子上街逛逛,到公园玩玩,根据孩子的爱好让其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孩子摆脱自己感到痛苦自卑的心理状况。3、制作在校、在家表现卡,周五老师和家长互换,在卡上互相填写意见,进行交换4、在校内要求其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还根据其个人的爱好安排担任一定的角色,让他感到集体的温暖,增强集体观念,培养自尊自爱的能力,使他感到自己真行。通过教师,家长的密切配合教育,文某上学迟到、旷课逐渐减少。与同学和睦相处,学习有了进步。案例19:自控力差的男孩子案例介绍高某,男,11岁,小学五年级学生,五官端正,样子长得很可爱,性格外向,对人有礼貌,与同学相处好,热心帮助他人,口头表达能力强,头脑聪明,接受能力强,但是做事有冷热病,开始热情,但总做不到底,好动,思想容易开小差,自我控制力差,写字马虎,动作拖拉,爱好看电视,足球和动画片。案例分析该男生学习、思想容易开小差,做事缺乏恒心,依赖思想比较重,该生是个独生子,父母对他的期望值很高,父亲是个公务员,母亲是个教师,外婆退休在家帮做家务,爷爷、奶奶、姑姑等大人们对他很宠爱,要求很高,除了上学学习外,晚上、周末在家还把他关在房里做作业、看书,要不然就去参加社会上办的各种学习班学习,因为在孩子一天的生活中学习时间占了多数,而且父母工作又忙,往往很多时候让他一个人独自关门学习,事后检查,当读到二年级时,就发现孩子学习不专心,做作业磨磨蹭蹭,效果差,最大特点是注意力很不容易集中,边做作业边东张西望。窗外,或什么地方稍有些声音或动静,他就会感兴趣。别人说话,他爱插嘴,学习总是丢三拖四的,成绩不大好,作业书写马虎。1、引导将注意力集中在任何活动中最重要的事情上,经常有意地给他创设情景,在该生每天放学晚上回到家,利用还未吃晚饭前的时间,针对他爱看6:30分动画片的表现,让他先学习10分钟课本知识,读书、写作业、复习、预习等都可,完成了就可以看电视,或做自己喜欢的活动,过了一段时间,又逐步把学习时间延长至15分钟、20分钟……,再给他做自己喜欢的事,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慢慢地养成了。2、引导注意力的保持,由始至终,利用个人的意志和力量控制注意力,不断地强化自己要做的事。比如听课,要总是用“这堂课内容很重要,要注意听”或“这次回答问题我一定要非常出色,声音响亮”,并积极主动多发言,多争取回答好老师的问题,控制并激发自己,这样成功的希望是最大的。3、引导排除失败心理,人活动时,往往总是要担心输赢,其实不要担心后果,只是一心一意地把要做的事进行到底,出乎意料的是当一个人达到这种境界时,往往效果最佳。这就是说,要引导该生相信自己,不要怀疑自我的潜力,自我怀疑几乎总是把怀疑变成现实,如考试时,老怕出错,结果还是出错,只有制止一味自我怀疑,担心和乱发言,排除缺乏自信的心理,相信自我潜能的巨大,便会提高一切活动质量,集中注意力。4、进行抗干扰的锻炼。在自我控制力和集中注意力达到一定好转程度时,要达到不断巩固与提高的目的,有意设计一些干扰对他进行测试。如在他学习时放些音乐、电视谈话、玩耍等。通过辅导,高某的自我控制有了明显增强,注意力也比较集中了,学习节奏加快了,也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作业书写认真,特别是抗干扰能力,已初步形成,学习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加上他原来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特点,在参加全区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竞赛中,他三次回答问题时精彩言语受到听课者的赞扬。案例20:喜欢出手的顽童案例介绍黄某,男,13岁,某小学六(一)班学生。身材壮实,是运动场上的活跃分子。控制不住自己,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喜欢东张西望,做小动作,学习不够专心,语文成绩相对比较好。个性倔犟、脾气暴躁。对人不和悦,喜欢争强好胜,常因小事与人争执,时常与同学打架,欺侮弱小,每学期都有打人的记录。没有人愿意和他做朋友,经常一个人独来独往,回家后也常常独自一人活动。父母主要采取权威管教方式,对黄某要求严格,但缺乏方法。案例分析情绪不稳定,上课不专注,故学习效果较差,尤其是控制不住自己,好与人争斗,缺乏忍让精神。因性格暴躁,支配人的欲望过强,因此,人际关系欠佳,加上经常大打出手,令其他同学讨厌而产生疏离感。凭借身强力壮,以势压人,自以为别人都怕他,都得听他的家庭教育方法简单,缺少必要的沟通。1、家访:建议家长改变对孩子教养管教方式,多给予关心照顾。2、启发自我认识:黄某的最大问题是攻击性行为,当这些问题发生后,不公开处罚,通过耐心启发和诱导,以说理方式让他知道哪些行为是不良的,不仅对自己没有好处,且可能伤害很多人及对自己的不良后果。3、改变环境:调整座位,让其和一个性情温柔、成绩好的女生同座,并要求他写观察日记,要他描写该同学的性格特点,找出自己性格与同座性格的差异,使之成为模仿学习的榜样。4、发挥其特长:通过体育活动和比赛发挥他的运动特长,树立他在班集体中的形象。5、组织活动:组织各种集体活动,让黄某担任一定的职务,引导他主动与人交朋友,克服易冲动的缺点。6、学习上严格要求:与语文教师商量,出难题考他,使他经受挫折锻炼,正确对待自己,克服盲目自信情绪,激发进取精神。经多方面的辅导工作,黄某的性格特征有了明显的变化。对人对事比较和悦,即使受了委屈也不再动手打人了。人际关系也有了较大的改善。如果继续跟踪辅导,效果将会更好。案例21:还有人喜欢我吗?案例介绍李某,女,15岁,市某中学初二学生。学习成绩较好,智商中上等。外向型性格,开朗,有个性,思维活跃,敢说敢做。但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孤芳自赏,桀骜不驯,嫉妒心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皆唯利是图;对他人缺乏真诚。虽然李某学习成绩好,但同学不太喜欢她。她与家长、老师说话也是咄咄逼人,因此与人沟通时总带着争吵的神态,难以心平气和地交流。自认为是不太受人欢迎的人。她想交知心朋友,但同学敬而远之。所担任的班干工作常因同学的不合作而使她不能如愿。她因而情绪极受影响,气哭过几次,辞职几次,甚至想走绝路。案例分析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高峰时期,独立意识和自信心逐渐增强。李某因学习成绩好,思维活跃,加之性格外向,敢说敢做,因而不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说话易得罪同学。她的过于自信使她产生自傲心理,同学因被她瞧不起而远之。她没有知心朋友来交流思想,以期获得同伴的认可。所以她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都是虚伪的。她为了保护自己的荣誉和自尊,以自私、嫉妒的心理,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同学、家长、老师,唯我独尊,而她内心又渴望大家对她友善和关爱。在日记《推荐我自己》中能明确分析自己的优劣,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对改变自己无能为力,发出:“还有人喜欢我吗?”的感叹,请求老师帮助她向同学推荐自己。这是优等生常出现的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1、从家里做起:家里亲人是最能宽容自己的错误和不良态度的人了。要求家长配合,在与李某交谈时,切忌大声争吵。如果态度不平和,提醒她停止谈话,数5-10下后再说话,使她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扩展到与同学交谈时也如此。2、学会聆听:虚心倾听他人的谈话,这是对别人的极大尊重。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也不要立即反驳,让别人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不必强加于人接受、赞同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改变自以为是的毛病。聆听,先从观众做起,就可以让你走近同学。3、老师助一臂之力:认知辅导:让李某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的错误及危害性,幡然悔悟,痛改前非,并强烈产生改正错误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辅导并配合。化解矛盾:为她调整了班干工作,避开那些需要较多同学协助的班务工作,暂时减缓她与同学之间的紧张气氛。欣赏他人:让她每天发现本班一位同学的优点、长处,并记下来,改变她总以挑剔的眼光审视别人的习惯,慢慢消除她的嫉妒心理。每过1-2周后把她表扬过的同学叫到一起,让他们知道李某赞扬他们,从而使他们对李某有好感。学会协作:有目的的分配一些任务给李某与另2名同学,让她在工作、劳动中学会与人协作,改变她孤芳自赏、缺乏与人真诚相待的心态。重塑她的威信及形象:因为她本来学习成绩较好,老师给她分配“一帮一”学习互助同学,而该同学在班里属人缘挺好的学生。这样,李某因为与该生关系密切而融入她们的圈内。李某学习成绩好,威信倍增。乐于助人的新形象,使同学们接受她。渐渐她也找到了知心朋友,不再孤独,终于有人喜欢她了。通过老师、家长的密切配合,李某积极主动地参与,经过近一学期的辅导工作,李某与同学们相处和谐多了,朋友也多了,她的心情轻松愉快,对班集体更关心,经常与老师谈论自己的想法,并能虚心接受老师的合理建议。同学们都说:“李某变文静多了,挺招人喜欢的。”案例22:恐惧异性的女孩案例介绍李某是一所普通中学高中二年级的女孩,从外表看来,她是一个文文静静、性格内向的女孩子。但是,她对异性有着恐惧感。面对异性的时候,她总是手脚发抖、头上直冒冷汗,不敢看对方的眼睛,而且说话时会出现严重的口吃现象。因此,她总是避开人群。但是,在面对同性时,她却又是一个谈吐幽默风趣的女孩。案例分析李某有一个弟弟,她的父亲是一个普通工人,性格爆燥,在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下,父亲偏爱弟弟,总是把弟弟的过错推到李某头上,对女儿经常打骂。久而久之,使得李某对父亲产生了恐惧感,而且不愿意认识异性,接近异性。即使在父亲过世后,她还是不能接近异性,接近人群。李某的身材偏向于矫胖型,她从小到大没有穿过裙子。在学校时,总是独来独往。有一次,班上男生私下议论李某的身材时,被李某听到。这加重了李某的自卑感,此后更是避开有异性的人群,连走路也是无意识地低着头。1、首先,培养李某的自信心。李某喜欢打羽毛球,让她参加学校的羽毛球队,每次打球,李某的表现都很出色。同时,挖掘李某的长处,让李某能正视自己,抛弃自卑感。2、让女同学陪着她,在人群外远远地观察,观察人群中的男性的举止。当远观人群不再有恐惧时,让女同学陪着她,到人群中去倾听他人的交谈,看他人的交往。不久之后,在女同学的陪伴下,她不再害怕人群了。3、让李某自己到人群中去与异性相处,少了同性的陪伴,李某虽然不再恐惧人群了,但还是不敢和人群中的异性交往。由女同学陪着,让李某与亲戚中的男孩子相处、交往。当李某敢和这些熟悉的男孩子交谈时,由女同学陪着,让她与亲戚中的长辈男性相处。过了一个多月,李某在这些场合不再需要女同学的陪伴了。4、让李某自己与本班的男同学交往。当李某不再害怕本班的男生时,让李某与本班的男教师相处、交谈。直到消除她对男教师的恐惧感为止。5、当李某对熟悉的男性不再存在恐惧感后,让她与女同学做伴,与陌生的男性交往。一开始由女同学主导发言慢慢过渡到由李某主导发言。6、让李某自己与陌生的男性交往。一开始,李某还是很紧张,以听为主。慢慢地,李某也敢发言了,甚至敢看着他人的眼睛说话了。经过近五个月的辅导、治疗,李某不再恐惧异性,敢和异性交往了。而且开始穿起了裙子,参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走路时也敢昂首挺胸了。案例23:她变得较活泼开朗了案例介绍陆某,女,18岁,某市某职业高中营销专业学生,初中时学习成绩较差,初中毕业后未能参加中考。她性格较内向,智商中等,属于矮胖型身材。父母亲均为个体工商户,照顾她的时间相对较少。她喜欢一个人呆在家,害怕与同学交往,缺少友伴,不愿过集体生活,不喜欢体育活动案例介绍陆某属于矮胖型身材,加上学习成绩较差,有较强退缩不合群的心理,不愿主动与人交往,自卑感较重。1、个别谈话:我经常与她个别交谈,并采取信任互敬态度,耐心倾听她的陈述,一开始她由于畏怯,说话吞吞吐吐,不敢直言,我注意鼓励其消除顾虑,以全面了解她内心世界,发现导致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2、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预先布置班干部邀请她参加适合她的节目,并且给她创造成功的机会。如在阅读“光辉历程五十年”一书的读书活动中,我校以班为单位,进行了一次文字的智力竞赛(开卷),我布置她负责为全班查找一张试卷的答案,她挑灯夜战一晚翻查资料,并认真填写,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这样,让她参加集体活动,并且给她担任活动骨干的方法,既能给她带来自信和鼓舞,又能加强与同学的联系。3、与科任教师多了解情况:有目的地与科任教师了解她的学习情况,尽量找到学习进步的突破点。如通过了解,知道她对珠算较感兴趣,我就与珠算教师商讨帮助计划,让她与其他珠算较好的同学一起多次进行迎接各种比赛的强化训练,也给她参加校一级的技能竞赛的机会,以此为基础给予她丢掉学习成绩差的心理包袱。还有,针对她不爱体育活动的问题,我根据她的体型特点,要求体育教师注意辅导她投铅球的基本动作,并且在校运会时鼓励她报名参加铅球比赛,尽管,她只取得第8名,但我还是在班会上感谢她为本班争回可贵的一分。4、与本班团干部一起进行帮助活动:布置团干部们多主动与她接触,并且在学雷锋做好事时邀请她也参加活动,给予她积极要求进步的机会。5、在操行评语中给予鼓励:肯定她的进步,感谢她为本班连续被评为校级文明班级,被评为98年南宁市先进集体,获得9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先进集体的称号而作出的努力。让她感到自己是这个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员,作为先进集体的一分子,她拥有的是自豪,而不是自卑。通过以上的辅导方法和过程,陆某的自卑感有了明显减弱,而变得较活泼开朗和同学们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集体活动也能积极参加,学习有了很大进步,尤其是珠算技能进步最快,在高中二年级最后一次珠算等级定级时,达到能手五级,获得全国珠算等级定级能手五级的证明书。并且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现在,她白天实习,晚上参加成人高考补习班,为了争取高等教育的学习机会,正在努力。案例24:他对同学们的谈笑不再耿耿于怀案例介绍莫某,男,17岁,某职高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一般,性格内向。皮肤较黑,身材偏矮。父母离异,法院判其随母亲生活,但实际上因母亲收入不高,住房条件差而让他随父亲生活。母亲每月提供一定生活费。莫某在学校各类涉及家庭状况的调查表中从不填写父亲姓名,仅写母亲。在班级中,他缺少友伴,独来独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有时他上课迟到,进教室时扭扭捏捏,有些同学笑话他,他就发火。课余时间,同学们在他课桌旁边开玩笑,他就认为同学们在嘲笑他,独自喃喃自语;同学们打闹碰了他的桌、椅,他认为是故意闹的,专门是针对他。案例分析因莫某父母离异,对莫某的成长造成很大影响,因他判给母亲,母亲较关爱他,但由于经济、生活所迫,他与父亲同住,却感受不到父爱,反而有寄人篱下的感觉,父子关系疏远。由于性格内向,疑心重,且皮肤较黑、身材偏矮,自卑心理较重,缺乏可交流的玩伴,形成不合群的心理,拒绝与人交往,人际关系不佳。1、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电话联系等方式,了解现莫某家庭状况,与其父母交流,请他们以孩子发展为重。尽管两人已离异,但仍应给予孩子在心理、精神上的关心与支持,不能认为负担其学习、生活费用就足够了。2、在集体活动中安排莫某担任一定的任务,加深与同学的交流。3、在班团干中做思想工作,要求他们要主动与莫某交流,关心和帮助他。同时安排一位热情细心的团干与他同桌,形成友好的氛围。4、阅读指导:给莫某介绍各类有益的有关沟通技巧、促进人际关系的书籍。耐心指导,指导其读书;指导其正确的穿着、打扮;指导其如何发泄情绪等。5、举办演讲活动:要求每位学生都参加,对莫某特别辅导,培养其自信心,同时通过演讲活动达到主动交流的目的。经过教师、家长、同学们的配合及辅导、帮助,莫某与父亲关系逐渐融洽。在各类表格中有家庭情况填写时,能主动写上父亲姓名及有关情况。与同学关系有所改善,集体活动能参加,对同学们的善意谈笑不再耿耿于怀,他走出了人际关系的误区。案例25:害怕照镜子的女孩子案例介绍张某,女,14岁,市某中学初一(2)班学生。成绩一般,编在慢班。中等智商,性格内向。皮肤较黑,脸有雀斑,属于矮胖型身材。父亲是汽车驾驶员,长期出车不在家,母亲是在棉纺厂工作,经常加夜班,上有一位哥哥在某校读高一(住校)、家中经常只留下张某一人,假日亦极少有家庭聚会,各自忙碌。张某属于超生,加上经济不宽裕,父母工作性质造成不能顾及她,于是从小就居住在外婆家,直到小学四年级才回到家中。家庭关系紧张,放学不愿回家。缺少友伴,独来独往,人际关系欠佳。远离人群,不愿过集体生活情绪不稳,经常发脾气,不愿面对镜子正视自己的模样。案例分析父母一向喜欢男孩,对张某比较忽视。加上张某自幼寄养在外婆家,至十岁才回家到父母身边,因而缺少父母的关怀,张某也自感在家中没有地位,情愿放学待在教室,也不愿马上回家。亲子关系疏远。由于幼时跟外婆相依为命,童年缺少玩伴,养成了退缩不合群的心理,不愿主动与人交往,即使别人主动来找她,张某也经常表示拒绝,且态度生硬,令人难以接受。人际关系不佳。张某属于矮胖型身材,加上较黑的皮肤和脸上有雀斑,致使张某自恕自艾,不敢面对镜子正视自己的模样,自卑感较重。1、个别会谈:教师常与张某个别面谈,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并与张某共同制定计划以改善目前的情况。2、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以了解张某家庭情况及表现,并与家长沟通思想,共同商讨解决办法。3、写观察日记:鼓励张某养成经常写日记的习惯,把每日所想所见记下,除了作为了解张某行踪、想法以作为辅导参考之外,并鼓励张某经常审视自己的日记,以增进自我认识。4、自我接纳:要求张某每天必须照二次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模样,逐渐接纳自己,消除自卑感。5、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安排张某参加集体活动,担任一定的角色,加深与同学的友谊。6、阅读指导:给张某介绍各类有益增进自我了解、充实知识,沟通技巧,增进人际关系的书籍,并耐心指导。7、设计鸡蛋保护活动,以体会父母养育之恩:以三周为期,要求张某每天带一只鸡蛋到校,由辅导老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