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某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铜陵某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铜陵某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铜陵某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铜陵某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安徽省铜陵一中高二(下)月考生物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60分)

1.人类的每一条染色体上都有很多基因,假如下图表示来自父母的1号染色体及基因.若

不考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据下表分析他们的孩子不可能()

基因控制的性状等位基因及其控制性状

红细胞形态E:椭圆形细胞e:正常细胞

Rh血型D:Rh阳性d:Rh阴性

产生淀粉酶A:产生淀粉酶B:不产生淀粉酶

A.出现椭圆形红细胞

B,是Rh阴性的可能性为之

C.有弓能产生淀粉酶

D.出现既有椭圆形又能产生淀粉前的类型

2.如图是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L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若I1L与1%结婚,

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男孩的概率是()

0臼0d)3白络产"

o正常女忽甲精女圈眄收京男

□正常辱密甲病房皿乙病号

A.《B.二C.《D.

84324

3.在遗传研究中,常用信使RNA进行基因的克隆(即形成许多完全相同的DNA),这种快

速克隆基因的步骤依次是()

①DNA复制②转录③逆转录④翻译.

A.③②①B.③①C.②①④1).③②④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单倍体的染色体数是该物种体细胞的之

B.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

C.六倍体小麦花粉离体培养成的个体是三倍体

D.无籽西瓜是单倍体

5.紫色企鹅的羽毛颜色是由复等位基因决定的:-深紫色、P”--中紫色、-浅紫

色、P'"--很浅紫色(近于白色).其显隐性关系是:pd>P">P'>P"(前者对后者为完全

显性).若有浅紫色企鹅(P'PVl)与深紫色企鹅交配,则后代小企鹅的羽毛颜色和比例可能

是()

A.1中紫色:1浅紫色

B.2深紫色:1中紫色:1浅紫色

C.1深紫色:1中紫色

D.1深紫色:1中紫色:1浅紫色:1很浅紫色

6.用“标记的胸腺啥嚏脱氧核甘酸培养某种细胞一段时间后,再移至普通培养基中培养,

不同间隔忖间取样,进行放射显影,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统计标记细胞的百分数,图中:

A:细胞核开始被标记;

B:一个被标记细胞X开始进入分裂期;

C:细胞X着丝点开始分裂;

D:细胞X分裂成两个子细胞,被标记细胞数目在增加;

E:标记细胞第二次进入分裂期;

F:被标记细胞的比例在减少;

G:被标记细胞的数目在减少.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细胞分裂一次平均经历的时间为10h

B.图甲中BC段DNA分子稳定性最低,适于进行诱发突变

C.被标记的细胞比例减少的根本原因是DNA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在普通培养基中,新合

成的脱氧核甘酸链都是没被标记的

D.图乙分裂状态位于图甲的CD期的前段,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

7.在某小岛上的一种啄木鸟,其喙长分布如甲图,而其唯一的食物是一种在树干中的虫.这

种虫在树干的深度分布如乙图.有四位同学围绕“下一代鸟喙的可能长度如何”这一问题展

开讨论,四位同学的观点分别阐述如下,其中合理的是()

44

33

22

I

O铜

①下一代鸟的喙都比亲本长,因为较长的鸟喙是生存所必需的;

②下一代鸟的喙都比亲本短,因为在树干浅处就很容易捕捉到虫;

③下一代鸟的喙不一定比亲本长,因为变异是随机的;

④下一代鸟的喙不一定比亲本长,仅一代的时间还不能进化成较长的喙.

A.②③B.①④C.①③D.③④

8.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为了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

如图所示.在35c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甲、乙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双缩胭试剂,丙、丁

试管中不加任何试剂.对实验现象的预测正确的是()

B.甲中溶液呈紫色、乙中溶液不呈紫色;丙中蛋白块消失、丁中蛋白块不消失

C.甲和乙中溶液呈紫色;丙中蛋白块消失、丁中蛋白块不消失

D,甲和乙中溶液都不呈紫色;丙中蛋白块消失、丁中蛋白块不消失

9.在某岛屿上相互隔绝的甲、乙两个水潭中,都生活着一种小型淡水鱼--虹解.研究发

现,甲中的虹鳍(天敌是狗鱼,以大而成熟的虹鳍为食)比乙中的虹端(天敌是花鳍,以幼

小的虹鳏f为食)常常早熟,即在体重较低时就能繁殖后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个水潭中的虹端种群因环境不同而产生了生殖隔离

B.狗鱼对甲水潭中虹解的捕食,使甲水潭中虹鳍种群的早熟基因的频率下降

C.虹端种群中如果没有新基因的产生,则不会发生进化

D.若将甲中的虹鳏(和乙中的花鳏转移到一个新水潭中共同饲养,多年后虹稣成熟个体的平

均体重将会增加

10.普氏野马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马.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精心挑选出了两个家

族的25匹普氏野马放归到自然环境中去.有人预计,数年后,这些野马将发展成为一个野

生种群.根据以上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野外的普氏野马的基因突变频率将不断增加

B.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还是一个种群

C.野外的普氏野马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其某些基因的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

D.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因环境不同而产生了生殖隔离

11.图中的A、B、C表示3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粗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

隔离.A地区某些个体由于机会开始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③中的甲、

乙、丙分别表示3个种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

D.甲、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

12.玫瑰有50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迄今已培育出2500多个品种.

玫瑰没有生成蓝色翠雀花素所需的“黄酮类化合物3,5-氢氧化的”的基因,因此蓝玫瑰

被认为是不可能培育成功的.但日本科研人员将蓝三叶草中的蓝色素基因植入普通玫瑰而成

功培育出了蓝玫瑰,这株玫瑰的花瓣中所含的色素为蓝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蓝色翠雀花素分布于蓝玫瑰花瓣细胞的液泡和叶绿体中

B.培育蓝玫瑰用到的工具醐是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C.蓝色素基因在所有玫瑰细胞中都能控制合成蓝色翠雀花素

D.蓝玫瑰的培育成功意味着人类创造了一个新的物种

13.动物性食品中的某些致病菌如沙门氏菌、李斯特菌、禽流感H5N1和大肠杆菌,是在现

代畜牧业中滥用抗生素条件下抗药性提高而产生的新的致病菌系.用进化论的观点解释致病

菌抗药性增强的成因是()

A.使用抗生素的剂量越大,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方向的变异越快

B.长期使用抗生素是对病原体进行选择的过程,结果导致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增加

C.长期使用某种抗生素,能诱导病菌分解抗生素的基因大量表达

D.抗药性强的病菌所繁殖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14.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A.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C.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15.小鼠种群经X、Y、Z环节后,产生了新的物种,下列关于新物种形成过程的描述不正

A.经过X、Y、Z过程后,小鼠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

B.X表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Y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D.Z表示生殖隔离,阻断了种群间基因的交流,导致新种产生

16.某地区男性中的红绿色盲占8%,若此地红绿色盲的遗传符合遗传平衡定律.下列有关

该病在此地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A.女性色盲的概率为0.64%

B.女性携带者的概率14.72%

C.男性携带者的概率为比女性多

D.男性中正常的概率为92%

17.噬菌体是一类细菌病毒.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B.过程的“合成”阶段,噬菌体DNA作为模板,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

C.为确认何种物质注入细菌体内,可用32p、代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D.若用却对噬菌体双链DNA标记,再转入培养有细菌的普通培养基中让其连续复制n次,

则含32P的DNA应占子代DNA总数的2:一]

18.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用现代进化理论解释错误的是()

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导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在的几个地雀物种

B.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物种的地雀很快进化形成不同的物种

C.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的群岛,出现不同的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I).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

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19.在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却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时.,经一定时间的保温后,再搅拌、离心,发现放射性主要分布于试管的沉淀物中.为什么

上清液中也有少量的放射性呢?对该问题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搅拌不充分,吸附的噬菌体没有全部与大肠杆菌分离

B.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放射性

C.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还没有吸附或尚未侵染

D.保温时间过长,部分被侵染的大肠杆菌已裂解

20.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能导致染色体的结构或基因序列的变化.下列图中,甲、乙两

图分别表示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模式,丙、丁、戊图分别表示某染色体片段中基因序列变

化的三种情形.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B.乙可以导致丙的形成

C.甲可以导致丁或戊两种情形的产生

D.乙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21.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有利的变异对生物是有利的、而且是定向的变异

B.如果植物的枝芽在发育早期发生基因突变,可以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

C.如果显性基因A发生突变,只能产生其等位隐性基因a

D.通过人工诱变的方法,人们能培育出生产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

22.同一果园里有两株异常果树,甲株所结果实均为果形异常,乙株只结了一个果形异常的

果实,其余的正常.甲乙两株异常果实连续种植其自交后代中果形仍保持异常.下列分析不

正确的是()

A.二者均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甲发生变异的时间比乙早

C.甲株变异一定发生于减数分裂时期

D.乙株变异一定发生于有丝分裂时期

23.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如果用一个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大肠杆菌(无放

射性标记),复制n次后,结果复制出来的子代噬菌体()

A.一凸含叩,全部含空

2

B.—7]不含却,全部不含为

2

C.一会含&P,全部不含35s

2

D.一照不含却,全部含35s

2

24.关于如图所示DNA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IN

I—II

AATTC

•C•

:

③c:::

::::!:!

•l:T:AAG«N

:T:—

A.限制酶作用于①部位,DNA连接酶作用于③部位

B.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的比例上

G+C

3

C.把该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

4

D.若该DNA中A为p个,占全部碱基丝52),则G的个数为窘p

25.在抗震救灾中,发现有些在废墟下由于肌肉受到挤压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但仍保持清醒的

幸存者,当移开重物被救出后,却因肌肉大量释放的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结果

救出来后最终因心肾功能衰竭而不幸去世.卜列与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移开重物前,应先为伤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

B.有些刚被救出的伤者,其内环境稳态已经遭到破坏,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

C.因严重缺水,幸存者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

D.心肾功能衰竭是由于伤者血浆渗透压过低所致

26.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

①细胞内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消化液.

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7.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儿天后水泡消失.此忖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A.组织细胞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C.各级动脉和静脉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28.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D@④

29.下列各项中,那一项属于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

A.血糖进入肾小管腔内B.牛奶被饮入胃中

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

30.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具体生活的内环境是()

A.组织液B.肠液

C.组织液和肠液D.血浆、组织液、淋巴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下面是有关于某二倍体生物的一些遗传性状的描述,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某地区人群中,每万人中有一个患苯丙酮尿症,一个表型正常男子的父母均正常,但

有一个患病妹妹.

该地区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的概率分别是和.

这个正常男性与该地一个不知基因型的正常女性结婚,所生后代患病的概率

是.

(2)若该生物为小鼠,其毛色的黄与灰、尾形的弯曲与正常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

位基因A、a和B、b控制.假设在毛色遗传中,具有某种纯合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

育.从鼠群中选择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雌鼠作母本,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雄鼠作父本,杂交所得

Fi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黄毛尾变曲黄毛尾正常灰毛尾弯曲灰毛尾正常

82211

12121212

早4020

1212

①亲本中母本的基因型是

②若只考虑小鼠毛色的遗传,让件代的全部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在得到的R代群体中,A

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③让F,代的全部黄毛尾正常雄鼠与黄毛尾弯曲雌鼠杂交,R代中灰毛尾弯曲雄鼠占的比例为

(3)若该生物为番茄,有一种三体,其6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比正常的番茄多

一条).三体在减数分裂联会忖,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2条随意配对联会形成一个四分

体,另1条同源染色体不能配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组成四分体的同源染色体正常分

离,另1条染色体随机地移向细胞的任何一极,而其他如5号染色体正常配对、分离(如图

所示).

从变异的角度分析,三体的形成属于,设三体番茄的基因型为AABBb,则其产

生的花粉可能有的基因型为

5号

6号

32.登革热病毒感染蚊子后,可在蚊子唾液腺中大量繁殖.蚊子在叮咬人时将病毒传染给人,

可引起病人发热、出血甚至休克.科学家拟用以下方法控制病毒的传播.

(1)将S基因转入蚊子体内,使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S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

热病毒的复制.为了通过基因工程获得转基因蚊子,需要进行、、

和步骤.

(2)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基因

或B基因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R群体中A基因

频率是,F?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

33.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卜一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

是,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

以氧气为例,氧从外界环境进入组织细胞需要经过和系统;

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氧气主要参

与有氧呼吸的第阶段.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巳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

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2015-2016学年安徽省铜陵一中高二(下)月考生物试卷(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60分)

1.人类的每一条染色体上都有很多基因,假如下图表示来自父母的1号染色体及基因.若

不考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据下表分析他们的孩子不可能()

基因控制的性状等位基因及其控制性状

红细胞形态E:椭圆形细胞e:正常细胞

Rh血型D:Rh阳性d:Rh阴性

产生淀粉酶A:产生淀粉酶B:不产生淀粉酶

A.出现椭圆形红细胞

B.是Rh阴性的可能性为专

C.有后能产生淀粉酶

D.出现既有椭圆形又能产生淀粉酶的类型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基因的分离定律,明确知识点后梳理相关

的基础知识,然后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A、他们的孩子可能出现椭圆形红细胞,概率1/2,A正确;

B、DD与dd的孩子一定是Dd,一定是RH阳性,B错误;

C、Aa与Aa的孩子可能产生淀粉酶,概率为3/4,C正确;

D、对母亲而言,不考虑突变,她产生的卵细胞只能为ADE和aDe,父亲产生的配子为Ade

和ade,他们的孩子中,基因型AADdEe、AaDdEe的个体既有椭圆形红细胞又能产生淀粉酶,

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

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如图是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Ue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若UL与1瓜结婚,

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男孩的概率是()

aDrrm&d络产

O正常女⑥甲精女建西钟病房

□正常男密甲洞男皿乙病男

A.2B.士C.《D.-77

84324

【分析】根据题意和系谱图分析可知:II-5、II-6患甲病,IH-3不患甲病,因此甲病是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H-1、H-2不患乙病,III-2为患乙病女性,因此乙病是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病;从遗传系谱图推断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写出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并根据基

因型推算相关的遗传概率.

【解答】解:III-2是既患甲病患又乙病的女性,且其父亲不患甲病,所以HI-2的基因型

19

是Aabb.Ill-1不患病,其基因型是aaBB(力、aaBb(令.由于HI-3不患甲病,II-5

只患甲病,所以II-5的基因型是AaBb,且IL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所以Hh的基因型是

aaBB+、aaBb4).若与Hh结婚,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男孩的概率是最x]xg

_1

-西

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和致病基因位置判断,伴性隐性遗传与常染色体

显性遗传的特点,根据遗传系谱图中的信息写出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并推算后代的患病概

率.解此类题目的思路是,一判显隐性,二判基因位置,三写出相关基因型,四进行概率计

算.

3.在遗传研究中,常用信使RNA进行基因的克隆(即形成许多完全相同的DNA),这种快

速克隆基因的步骤依次是()

①DNA复制②转录③逆转录④翻译.

A.③②①B.③①C.②①④D.③②④

【分析】中心法则体现了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DNA-DNA这一过程叫复制;DNA-RNA这一

过程叫转录;RNAf蛋白质这一过程叫翻译;RNA-DNA这一过程叫逆转录.

【解答】解:由mRNA转为DNA并快速克隆,要通过逆转录形成DNA,即mRNAfDNA,再DNA

复制,即DNA-DNA;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心法则的相关知识,提升了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单倍体的染色体数是该物种体细胞的专

B.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

C.六倍体小麦花粉离体培养成的个体是三倍体

D.无籽西瓜是单倍体

【分析】单倍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由受精卵

发育而来,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

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

【解答】解:A、单倍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所以单倍体的染色体数是该物种体细胞的a,A正确;

B、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不一定是二倍体,若该个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则为二倍体;若该个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则为单倍体,B错误;

C、六倍体小麦花药离体培养所得个体是单倍体,C错误;

D、单倍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而三倍体西瓜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三倍体,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个体发育的

起点,由配子发育而来的是单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即为几倍

体.

5.紫色企鹅的羽毛颜色是由复等位基因决定的:1--深紫色、P”--中紫色、P--浅紫

色、P”--很浅紫色(近于白色).其显隐性关系是:WAFAP'AP"(前者对后者为完全

显性).若有浅紫色企鹅(P'P")与深紫色企鹅交配,则后代小企鹅的羽毛颜色和比例可能

是()

A.1中紫色:1浅紫色

B.2深紫色:1中紫色:1浅紫色

C.1深紫色:1中紫色

D.1深紫色:1中紫色:1浅紫色:1很浅紫色

【分析】深紫色企鹅的基因型可能为(x可以为d,m,1,vi),浅紫色企鹅(P'Pvl),

与之交配可能有Pd随全深紫色;PdP':1深紫色:1中紫色;PP:1深紫色:1浅紫色;PV':

2深紫色:1浅紫色:1极浅紫色.

【解答】解:根据题意,深紫色企鹅的基因型为:PdP(PdPd>PdP\P"P\P"PV,),所以浅紫

色企鹅(P'Pvl)与深紫色企鹅(P"P)交配,有以下四种情况:

浅紫色企鹅(P'PV1)与深紫色企鹅(PP)交配,后代小企鹅均为深紫色;

浅紫色企鹅(P'P")与深紫色企鹅(P"P'")交配,后代小企鹅的羽毛颜色和比例为:1深紫

色:1中紫色;

浅紫色企鹅(P'P'1)与深紫色企鹅(PdP')交配,后代小企鹅的羽毛颜色和比例为:1深紫

色:1浅紫色;

浅紫色企鹅(P'P'1)与深紫色企鹅(P"PV1)交配,后代小企鹅的羽毛颜色和比例为:2深紫

色:1中紫色:1很浅紫色.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

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6.用:'H标记的胸腺喀咤脱氧核甘酸培养某种细胞一段时间后,再移至普通培养基中培养,

不同间隔时间取样,进行放射显影,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统计标记细胞的百分数,图中:

A:细胞核开始被标记;

B:•个被标记细胞X开始进入分裂期;

C:细胞X着丝点开始分裂;

D:细胞X分裂成两个子细胞,被标记细胞数目在增加;

E:标记细胞第二次进入分裂期;

F:被标记细胞的比例在减少;

G:被标记细胞的数目在减少.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细胞分裂一次平均经历的时间为10h

B.图甲中BC段DNA分子稳定性最低,适于进行诱发突变

C.被标记的细胞比例减少的根本原因是DNA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在普通培养基中,新合

成的脱氧核甘酸链都是没被标记的

D.图乙分裂状态位于图甲的CD期的前段,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

【分析】根据图文信息,B点进入分裂期;C细胞着丝点开始分裂,表示有丝分裂后期;D

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表示有丝分裂末期;E表示分裂期;故B点是上一个细胞周期的分

裂期起点,E点是下一个分裂期的起点,则整个分裂周期是10h.图乙是有丝分裂后期,应

是图甲的CD段.

【解答】解:A、脱氧核甘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故用:'H标记的胸腺嚅咤脱氧核甘酸可

以检测细胞中染色体(DNA)的变化情况.细胞周期是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

裂完成时为止,根据B、E可以确定细胞周期的时间为13-3=10h,故A正确;

B、由于间期DNA分子复制、转录均需解螺旋,因而DNA分子稳定性最低容易诱发突变,此

段应为AB段,而非BC段,故B错误;

C、因为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且普通培养基中无标记,故随着分裂的进行被

标记的细胞比例减少,故C正确;

D、C点细胞X着丝点开始分裂,D点细胞X分裂成两个子细胞,导致被标记细胞数目在增加,

图乙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已分裂,染色体己加倍,因此图乙分裂状态位于图甲的CD期

的前段,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

对信息提取分析能力.

7.在某小岛上的一种啄木鸟,其喙长分布如甲图,而其唯一的食物是一种在树干中的虫.这

种虫在树干的深度分布如乙图.有四位同学围绕“下•代鸟喙的可能长度如何”这一问题展

开讨论,四位同学的观点分别阐述如下,其中合理的是()

H

t

/4

与3

♦2

才1

O

①下一代鸟的喙都比亲本长,因为较长的鸟喙是生存所必需的;

②下一代鸟的喙都比亲本短,因为在树干浅处就很容易捕捉到虫;

③下一代鸟的喙不一定比亲本长,因为变异是随机的;

④下代鸟的喙不一定比亲本长,仅一代的时间还不能进化成较长的喙.

A.②③B.①④C.①③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图的能力与生物进化的有关知识.观察图可知,虫在树干中的深度在

6-8米的较多,但鸟的喙长在3-4米的较多,因此鸟喙长的才能吃到虫子,所以啄木鸟进

化的趋势是喙长的容易得到较多食物而生存下来,但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下一代鸟的喙不

一定比亲本长,且仅一代的时间还不能进化成较长的喙.

【解答】解:①②变异是不定向的,故下一代鸟的喙不一定比亲本长,①②错误;

③④据图甲可知,鸟的喙长在3-4米的较多,据图乙可知,虫在树干中的深度在6-8米的

较多,因此鸟喙长的才能吃到虫子,所以啄木鸟进化的趋势是喙长的容易得到较多食物而生

存下来,但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下一代鸟的喙不一定比亲本长,且仅一代的时间还不能进

化成较长的喙,③④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给信息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生物

受环境的影响而进化,环境受生物的影响而改变.环境可以影响生物的表现型,自然选择决

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从而为生物积累更多有利的变异.

8.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为了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

如图所示.在35℃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甲、乙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双缩胭试剂,丙、丁

试管中不加任何试剂.对实验现象的预测正确的是()

A.甲和乙中溶液都呈紫色;丙和丁中蛋白块消失

B.甲中溶液呈紫色、乙中溶液不呈紫色;丙中蛋白块消失、丁中蛋白块不消失

C.甲和乙中溶液呈紫色;丙中蛋白块消失、丁中蛋白块不消失

D.甲和乙中溶液都不呈紫色;丙中蛋白块消失、丁中蛋白块不消失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蛋白质的鉴定原理和蛋白酶对蛋白质的催化作用.

1、蛋白质的鉴定原理:蛋白质+双缩版试剂一紫色.

2、蛋白液和蛋白块都能被蛋白酶分解,区别在于蛋白液分解了,从溶液中看不出来,而蛋

白块分解了,可以看到它消失了.另注意蛋白酶本身也是蛋白质,即使蛋白液分解了,蛋白

前还留在溶液中,与双缩胭试剂反应仍然显紫色.

【解答】解:A、丙中蛋白块被蛋白酶分解而消失,丁中缺少蛋白酶,蛋白块不消失,A错

误;

B、甲中溶液的蛋白酶为蛋白质,与双缩胭试剂反应呈紫色,乙中溶液有蛋白质,与双缩服

试剂反应呈紫色,B错误;

C、甲中溶液的蛋白酶为蛋白质,与双缩版试剂反应呈紫色,乙中溶液都有蛋白质,与双缩

版试剂反应呈紫色,丙中蛋白块被蛋白酶分解而消失,丁中缺少蛋白酶,蛋白块不消失,C

正确;

D、甲中溶液的蛋白酸为蛋白质,与双缩版试剂反应呈紫色,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属于信息题,需要学生学会利用图形及题干所给信息分析问题.考查的知识点

不是很难,但容易错.要记住酶大多数为蛋白质,酶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性质和数量不

变.但蛋白酶分解蛋白质后,试管中仍然存在蛋白质,那就是蛋白酶本身,学生最容易忽视

这点.

9.在某岛屿上相互隔绝的甲、乙两个水潭中,都生活着一种小型淡水鱼--虹鳍.研究发

现,甲中的虹鳏f(天敌是狗鱼,以大而成熟的虹鳏f为食)比乙中的虹^(天敌是花鳏[,以幼

小的虹端为食)常常早熟,即在体重较低时就能繁殖后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个水潭中的虹端种群因环境不同而产生了生殖隔离

B.狗鱼对甲水潭中虹端的捕食,使甲水潭中虹鳏f种群的早熟基因的频率下降

C.虹鳍种群中如果没有新基因的产生,则不会发生进化

D.若将甲中的虹婚和乙中的花鳏转移到一个新水潭中共同饲养,多年后虹鳏成熟个体的平

均体重将会增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殖隔离的概念、生物进化的实质.

1、生殖隔离是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即

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的隔离机制.

2、生物进化的实质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

与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解答】解:A、甲乙两个水潭中的虹鳍种群因环境不同是否产生了生殖隔离不能判断,A

错误;

B、狗鱼对甲水潭中虹端的捕食,以大而成熟的虹鳍为食使甲水潭中虹鳏种群的早熟基因的

频率上升,B错误;

C、生物是否发生进化不是看是否产生了新的基因,而是看种群的基因频率是否发生了改变,

C错误;

D、若将甲中的虹鳏[和乙中的花鳏转移到一个新水潭中共同饲养,以幼小的虹解为食,多年

后虹端成熟个体比在甲中的虹鳍年龄大所以其平均体重将会增加,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生殖隔离和生物进化实质的理解.要注意,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

成的标志.长期的地理隔离往往导致生殖隔离,但不绝对,如多倍体育种也能产生新物种.

10.普氏野马是目前地球上唯•存活的野生马.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精心挑选出了两个家

族的25匹普氏野马放归到自然环境中去.有人预计,数年后,这些野马将发展成为一个野

生种群.根据以上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野外的普氏野马的基因突变频率将不断增加

B.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还是一个种群

C.野外的普氏野马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其某些基因的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

D.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因环境不同而产生了生殖隔离

【分析】本题是基因突变、自然选择与基因频率改变、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

作用的综合性题目,回忆基因突变的特点,变异、自然选择、基因频率改变与生物进化的关

系,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的概念,然后根据选项分析解答.

【解答】解:A、将普氏野马放归到自然环境中去,基因突变的频率不会发生变化,只是多

变的环境条件对个体进行选择作用,加快了进化的速度,A错误;

B、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不生活在同一区域内,不是同一个种群,B错误;

C、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某些变异个体可能更有利于生存,另外一些变异个体可能不利于

生存,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使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因此其某些基因的频率可能会发生

变化,C正确;

D、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因环境不同而产生的隔离是地理隔离不是生殖隔离,

经过漫长的地理隔离可能会出现生殖隔离,从而产生新的物种,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突变的特点,变异、自然选择、基因频率改变与生物进化的关

系,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种群的概念,对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是解

对题目的关键.

11.图中的A、B、C表示3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粗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

隔离.A地区某些个体由于机会开始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③中的甲、

乙、丙分别表示3个种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

D.甲、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

【分析】分析题图:由于长期的地理隔离,A地区生物逐渐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

两个新物种.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的实质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但地理

隔离不一定能形成新物种,只有生殖隔离形成后,才会形成新物种.

【解答】解:A、在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能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但不是必要条件,生

殖隔离才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故A错误;

B、甲、乙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能进行基

因交流,故B正确;

C、乙、丙是两个种群,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频率无法进行比较,故C错误;

D、甲、丙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组成有明显差异,但两个种群的基因库组

成并不是完全不同的,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结合题图,考查生物变异与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析图的能

力以及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某

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12.玫瑰有50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迄今已培育出2500多个品种.

玫瑰没有生成蓝色翠雀花素所需的“黄酮类化合物3,5-氢氧化酶”的基因,因此蓝玫瑰

被认为是不可能培育成功的.但日本科研人员将蓝三叶草中的蓝色素基因植入普通玫瑰而成

功培育出了蓝玫瑰,这株玫瑰的花瓣中所含的色素为蓝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蓝色翠雀花素分布于蓝玫瑰花瓣细胞的液泡和叶绿体中

B.培育蓝玫瑰用到的工具醐是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C.蓝色素基因在所有玫瑰细胞中都能控制合成蓝色翠雀花素

D.蓝玫瑰的培育成功意味着人类创造了一个新的物种

【分析】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基因B)的获取(从基因文

库中获取、PCR技术体外扩增、人工合成);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

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

【解答】解:A、蓝色翠雀花素分布于蓝玫瑰花瓣细胞的液泡中,但没有分布在叶绿体中,A

错误;

B、培育蓝玫瑰用到的技术是转基因技术,所以需要的工具醐是限制性内切成和DNA连接酶,

B正确;

C、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所以蓝色素基因在玫瑰的花瓣细胞中都能控制合成蓝色翠雀花

素,C错误;

D、利用基因工程培育出生物的新品种,但不能形成新物种,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以转基因玫瑰的培育为素材,考查基因工程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

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掌握基因工程的原理及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

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13.动物性食品中的某些致病菌如沙门氏菌、李斯特菌、禽流感H5N1和大肠杆菌,是在现

代畜牧业中滥用抗生素条件下抗药性提高而产生的新的致病菌系.用进化论的观点解释致病

菌抗药性增强的成因是()

A.使用抗生素的剂量越大,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方向的变异越快

B.长期使用抗生素是对病原体进行选择的过程,结果导致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增加

C.长期使用某种抗生素,能诱导病菌分解抗生素的基因大量表达

D.抗药性强的病菌所繁殖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

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

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

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

B、长期使用抗生素是对病原体进行选择的过程,结果导致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增加,B正

确;

C、变异是不定向的,长期使用某种抗生素,对变异的类型起了选择作用,C错误;

D、抗药性强的病菌所繁殖的后代并非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也有抗药性弱的种类,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

的重点知识.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

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

14.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性的变

生适应

生物产

,使

化后

生变

件发

境条

A.环

为50%

率均

因频

的基

和a

此时A

交,

线相

两曲

点时

B.P

环境

加适应

性状更

控制的

化,A

了变

发生

环境

表示

Q点

C.

定向改

会发生

因频率

群的基

,种

用下

的作

选择

在自然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