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PAGE《基本不等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两个探究实例,引导学生从几何图形中获得两个基本不等式,了解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背景,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2.进一步提炼、完善基本不等式,并从代数角度给出不等式的证明,组织学生分析证明方法,加深对基本不等式的认识,提高逻辑推理论证能力;3.结合课本的探究图形,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强化数形结合的思想;4.借助例1尝试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值问题,通过例2及其变式引导学生领会运用基本不等式的三个限制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在解决最值中的作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方法与策略.以上教学目标结合了教学实际,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基本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不等式的证明过程;难点:在几何背景下抽象出基本不等式,并理解基本不等式.三、教学过程:1.动手操作,几何引入如图是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会标是根据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该图给出了迄今为止对勾股定理最早、最简洁的证明,体现了以形证数、形数统一、代数和几何是紧密结合、互不可分的.在这张“弦图”中能找出一些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吗?在正方形中有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为,那么正方形的边长为.于是,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正方形的面积.由图可知,即.

2.代数证明,得出结论根据上述两个几何背景,初步形成不等式结论:若,则.学生探讨等号取到情况,使学生直观感受不等关系中的相等条件,从而进一步完善不等式结论:(1)若,则;请同学们用代数方法给出这两个不等式的证明.证法一(作差法):,当时取等号.(在该过程中,可发现的取值可以是全体实数)证法二:分析法。略。为基本不等式分析法证明做好铺垫。引领学生通过代换得到基本不等式:若,则(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证法一(作差法)略。证法二(分析法):由于,于是要证明

,只要证明

,即证

,即

,该式显然成立,所以,当时取等号.得出结论,展示课题内容深化认识:称为的几何平均数;称为的算术平均数基本不等式又可叙述为:两个正数的几何平均数不大于它们的算术平均数3.几何证明,相见益彰探究三:如图,是圆的直径,点是上一点,,.过点作垂直于的弦,连接.根据射影定理可得:由于Rt中直角边斜边,于是有当且仅当点与圆心重合时,即时等号成立.故而再次证明:当时,(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进一步加强数形结合的意识,提升思维的灵活性)4.应用举例,巩固提高例1.(1)用篱笆围一个面积为100平方米的矩形菜园,问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所用篱笆最短,最短的篱笆是多少?(2)一段长为36米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菜园,问这个矩形的长、宽为多少时,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通过例1的讲解,总结归纳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问题的特征,实现积与和的转化)对于,(1)若(定值),则当且仅当时,有最小值;(2)若(定值),则当且仅当时,有最大值.(鼓励学生自己探索推导,不但可使他们加深基本不等式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培养了勇于探索的精神.)例2.工厂蓄水池问题在运用基本不等式解题的基础上,使学生感受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的数学思想.并通过找茬活动引导学生领会运用基本不等式的三个限制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在解决最值问题中的作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方法与策略.练一练(自主练习):1.已知,且,求的最小值.2.设,且,求的最小值.5.归纳小结,反思提高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总结,帮助学生回顾梳理本节所学内容,形成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更好的区别向量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在确保学生对上述知识点掌握后思考:基本不等式:若,则(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若,则(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1)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数形结合思想);(2)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最值问题的基本方法.6.布置作业,课后延拓(1)基本作业:课本P100习题组1、2题(2)拓展作业:请同学们课外到阅览室或网上查找基本不等式的其他几何解释,整理并相互交流.七、板书设计基本不等式1.重要不等式:例1例例1例22.基本不等式:等号成立条件小结《向量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不等式基本性质,初中对完全平方公式特别熟悉,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为学习基本不等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学生还从未接触过分析法(选修2-2第二章),可能在对基本不等式证明时感到突兀。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如何通过基本不等式求和、积的最值,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学生表情的变化、思维的速度,回答问题、练习、测试、动手操作的准确性等信息反馈,可获知教学信息的传输是否畅通,亦可看出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情况。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不能只看少数尖子学生,大多数中下学生同样也是知识的接受体,从他们身上更能体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高低。

本节课的设计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设计本节课之后,实现学生在知识上掌握基本不等式及重要不等式及其应用,在能力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的能力,合作释疑过程中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对例题的分析,使学生掌握解题的思想和方法;对变式训练的思考,使学生巩固知识点的掌握;通过课后拓展提高,开阔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总之,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全体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大限度的挖掘,程度好的学生吃得饱,中等水平的学生吸收得好,差的学生消化得了,学生人人学有所得。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平等、教学民主的思想,师生信息交流畅通,情感交流融洽,合作和谐,配合默契,教与学的气氛达到最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基本不等式》的教材分析《基本不等式》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第4节内容。本节课重点探究了基本不等式的证明,并且将之应用于具体实际问题,是理论数学与应用数学结合的良好典范。教材首先给出重要不等式分析其等号成立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得到基本不等式(均值不等式),将均值不等式分别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来表示,然后给出了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基本不等式.例1是基本不等式基础上的拓展,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同时感受数学应用于生活。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推导并掌握基本不等式,理解这个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并掌握定理中的不等号"≥"取等号的条件是:当且仅当这两个数相等;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探究抽象基本不等式;3.情态与价值: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不等式的证明过程;教学难点:基本不等式等号成立条件 基本不等式练习题(1)1、若实数x,y满足,求xy的最大值2、若x>0,求的最小值;3、若,求的最大值4、若x<0,求的最大值5、求(x>5)的最小值.6、若x,y,x+y=5,求xy的最值7、若x,y,2x+y=5,求xy的最值8、已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4平方厘米,求该三角形周长的最小值基本不等式评测练习1、求的最小值.2、求的最大值.3、求的最大值。4、求的最大值.5、若,求的最小值6、若,求的最大值。7、求的最小值.8(1)用篱笆围成一个面积为100m的矩形菜园,问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所用篱笆最短。最短的篱笆是多少?(2)段长为36m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的矩形菜园,问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课后反思本节课是不等式的最后一节但也是第一次学习基本不等式,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再者本节课知识内容较单一,学生便于接受。主要采用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教师重点知识精讲点拨,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一些问题,并严格证明,形成正确的认知态度。整堂课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体了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探究和总结,教会学生如何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一些变式训练,让学生学会举一反思真正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任何一节课不论准备再充分,也会有些不近人意的地方。课堂语言还需锤炼,教学设计还是有些循规蹈矩,没有大胆的搞创新,要善于借用新的教学方式,比如微课堂,翻转课堂等新型辅助课堂的模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首先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学习借鉴一些好的教学方式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课标》对于这一节的要求:一是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二是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该教材内容很好的落实了这两点要求。

在前面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了一些常见不等式及不等式证明方法,本节内容一定程度上是前面学习的运用,也是后面系统学习不等式证明的基础。基本不等式在证明不等式的过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桥梁,放缩法证明不等式会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