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专训试题(附答案)_第1页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专训试题(附答案)_第2页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专训试题(附答案)_第3页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专训试题(附答案)_第4页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专训试题(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训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有累积法(如测量铜丝的直径)、化曲为直法(如利用滚轮

法测量操场跑道长、利用软线法测量地图上铁路线的长度)、等量代换法(如利用

平移法、辅助工具法测量环形物体、圆柱体的直径)。

:明解逸欣L累积法

1.【中考•龙岩】将一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圆柱形杆上紧密排绕〃圈,如图

所示,线圈总长度L是cm,则金属丝的直径测量时,如果第一

次〃取20圈,第二次〃取50圈,比较两次测出的金属丝的直径,第

次测量误差较小。

bcmlO111213141516(第[题图)

2.为了减少测量误差,某同学采用如图方法测量硬币的直径,测得硬币的

直径。=

(第2题图)

空糜备度2化曲为直法(滚轮法)

3.下面叙述的几种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把一纸条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然后把纸展

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B.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纸

上两颜色点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C.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绕上一圈,量出丝线的长度即可

D.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橡皮筋的长度即

是圆柱体的周长

4.为了测量地图上北京到上海铁路线的距离,小明进行了如下操作:仔细

地将白线与地图上北京到上海铁路线重合,用笔在白线上北京处标个记号A、上

海处标个记号8,把线拉直,用________量出白线上________间的距离即要测的

长度。

5.学习了长度测量的知识后,小明和同学一起设法测量操场的周长。他们

先用软尺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c,然后让轮子沿着操场滚动一周,记下轮子滚动

的圈数为〃,则操场的周长/=0

测舔圆度3等量代换法

6.【中考•淮安】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7.【中考•福州】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

(1)图甲中圆的直径是cm。

(2)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

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圈,则纸带厚度是(填“A”

或“B”)。

-D?—Di

/\•a•

乙(第7题图)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答案

专训

1.5.15;二点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由图可知,线圈的总长度L

=15.15cm-10.00cm=5.15cm;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过程中,取的圈数越多,

测量的误差越小。

2.1.85点拨:图中4枚硬币的直径和为7.40cm,每枚硬币的直径。=7.40

cm/4=1.85cm。

3.D点拨:橡皮筋受力会伸长,不受力又会恢复原长,导致测得的圆柱

体周长不准确。

4.刻度尺;AB方法规律:题中测量利用的是色曲为直传。

5.cn方法规律:题中测量利用的是邃轸法。

6.C方法规律:题中测量利用的是等量代换加。

7.(1)1.54(2)B点拨:长度测量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因为纸

带环绕了〃圈,(功一人)是2〃层纸带的总厚度。

专训声的探究

声现象探究点较多,如探究声速的影响因素、真空不能传声、音调和响度的

影响因素、材料的隔音性能等,实验中,主要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转换

法。

冽养遹度1探究音调、响度的影响因素(控制变量法)

(第1题图)

1.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丽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她将实验记

录填写完整:

(1)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发现小球弹开

的角度不同,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说明响度与有关。

(2)使音叉发出相同响度的声音时,距音叉远近不同的同学听到音叉发声的

响度不同,说明响度与有关。

2.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

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规格

编号

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

A尼龙551

B尼龙550.5

C尼龙801

D银铭合金①0.5

猜想一:琴弦发声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声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声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中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

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

实验。

(2)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

的位置所缺数据是o

(3)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避赛通度2:探究材料的隔音性能(控制变量法、比较法)

/

u~~r

(第3题图)

3.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

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

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

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

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

(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

(2)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

材料种类聚酯棉软木泡沫海绵

玻璃杯发声大小最小最大较大较小

最强最弱较弱较强

(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装修隔音墙

的是;

(4)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

(写出一个即可)。

反射面

(第4题图)

4.【中考•陕西】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

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们将发声的闹钟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

面的材料置于0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

(1)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____,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

一位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

反射材料大理石玻璃板木板棉布毛巾海绵

反射声音几乎听

最强强强较强弱

的强弱不到

(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

射面的材料有关。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声音的强弱无法分辨,有同学认为可

能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力不够造成的。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或

方法(写出一条即可)。

(4)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

的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

5.李想同学家住繁华的闹市中心,夜深了街道上车辆的喇叭声、小贩的叫

卖声仍不绝于耳,噪声污染严重。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通过比较几种材

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

的填充物。

(1)准备的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其

中适合做声源的是o

(2)李想将声源放进鞋盒,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设计了以下A、B两

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

A.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

离。

(3)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

o实验隐含的物理方法有o

检测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

响度较响较响弱

距离较长长短

6.小明同学为了研究一组材料的隔音性能(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

设计并做了下列实验:用这些材料做成大小相同的盒子,先把闹钟放入其中一个

盒子当中,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指针走

动声音时的位置与声源的距离。比较各种情况下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比较不同

材料的隔音性能。进行实验收集到的数据为:

材料听不到闹钟指针走动声的距离

泡沫塑料板0.3m

玻璃0.6m

木板0.4m

硬纸板0.5m

(1)将材料按隔音效果好坏依次排列:

(2)通过本实验你认为好的隔音材料应具备的特点是:o

7.为了研究棉花和泡沫的隔音性能,小明与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如下探究。

器材:小闹钟、皮尺、棉花、方形泡沫块、便携式声强计。

实验过程:

①使小闹钟闹铃,用声强计在距离其5m远处测出闹铃发声强度为65dB0

②用棉花盖住小闹钟,再用声强计在距离其5m远处测出闹铃发声强度为

55dBo

③把小闹钟装在泡沫盒里,再用声强计在距离其m远处测出闹铃发

声强度为60dBo

(1)将实验步骤中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2)由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棉花比泡沫的隔音性能(填

“强”或“弱”)。

测保逸度3消音材料的特点

8.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大雪过后为什么很寂静

你是否留意到: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是人为的活动减少了吗?那么,为什么在雪被踩过后,大自然又恢复了以前

的喧嚣?原来,刚下到地面的雪是新鲜蓬松的,它的表面层有许多小气孔,当外

界的声波传入这些小气孔时便要发生反射,由于气孔往往是内部大而口径小,所

以仅有少部分声能能通过口径反射回来,而大部分的能量则被吸收掉了,从而导

致自然界声音的大部分能量均被这个表面层吸收,故出现了万籁俱寂的场面。雪

被人踩过后,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原本新鲜蓬松的雪被压实,从而减少了对声的

吸收,所以,自然界便又恢复了往日的喧嚣。

(1)大雪过后很寂静的原因是()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2)如图所示,体育馆顶端和四周用特殊的材料制成特殊形状的结构,这种

特殊形状的结构具有降低杂音的作用。猜想一下这些材料应该是(填

“松软”或“坚硬”)的。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答案

专训

1.(1)振幅(2)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点拨:轻敲音叉时音叉振幅小,重敲音叉时音叉振幅大,这是为了研究响度

与振幅的关系。

2.(1)A;B(2)55(3)控制变量法

点拨:(1)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择仅横截面积不同

的琴弦进行实验。(2)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材料的关系,应选择仅材料不同的

琴弦B和D进行实验。

3.(1)将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2)吸音性能

(3)聚酯棉(4)厚度

点拨:(2)研究的是材料的吸音性能与材料的关系,故表格中应填入“吸音

性能”。

4.(1)不变(2)其他条件相同时,海绵的吸音效果最好

(3)用灵敏仪器替代人耳测量反射声音的强弱(4)大理石

方法规律:(1)由控制变量法知,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材料的

关系,只能改变反射面的材料进行实验,其他条件应控制不变。(4)利用声音的

反射现象测量空气中的声速,应选择反射声音效果最强的材料,即大理石。

5.(1)机械闹钟(2)B(3)泡沫塑料;控制变量法、比较法

点拨:(1)机械闹钟可以提供持续的、响度大小不变的铃声。(2)方法A的缺

点是:当声音的响度相差很小时,人无法作出准确地判断。(3)泡沫塑料做隔音

材料时,听到声音的距离最短。

6.(1)泡沫塑料板;木板;硬纸板;玻璃(2)蓬松多孔

点拨:由题知,听不到闹钟指针走动声的距离越小,材料的隔音性能越好,

故泡沫塑料板的隔音性能最好,玻璃的隔音性能最差。由几种材料对比可知,如

果材料越蓬松,并且小孔越多,隔音性能越好。

7.(1)5⑵强

8.(1)C(2)松软

点拨:质地松软、多孔的材料吸收声音效果好。

专训声学计算

1.解复杂的多物体运动的计算题,应结合行程线段图分析路程、速度和时间

之间的关系。

2.解超声波测速类计算题,关键是计算运动的物体两次遇到超声波的时间

间隔。

1速金逢七声在同种介质中的直线传播

1.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小明发现,看到烟花爆炸后2s才听到

烟花爆炸的声音,则烟花爆炸处与小明相距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

为340m/s)

2.在军事学习中,一门反坦克炮直接瞄准所要射击的静止的坦克模型,射

击后经过0.6s,射手看到炮弹在坦克模型上爆炸,再经过1.5s听到爆炸的声音,

设炮弹做匀速直线运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为340m/s。则:

(1)坦克模型到射手的距离为多少米?

(2)炮弹运动的速度是多少米/秒?

测魅海医2:声在同种介质中的反射

3.【中考•常州】2015年1月,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一个陨石凹坑,形状如

圆形平底锅,如图所示。小明在圆心A点大喊一声,经过6s听到回声。设空气

中声速为340m/s,圆形凹坑的直径为多少?

0(第2题图)

:邙能怎度3声在不同介质中的直线传播

4.【中考•衡阳】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以上。现有一根

长为8.5m的铁管,如果你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让另一个人去敲击一下铁管

的另一端,则敲击声由空气传入你的耳朵需要多少秒?你会听到几次敲打的声

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200m/s)

5.小明和小军想估测一段铁路长,但由于没有合适的直尺所以不能如愿。

学习了声学的知识后,他们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小明在铁路的一端用锤子敲

击一下铁轨,小军在这段铁路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记录两次响声的时间差为

2so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200m/s,

请帮他们计算这段铁路的长。

专训答案

专训

1.解:烟花爆炸时光从烟花爆炸处传播到小明的眼睛所用的时间极短,可

以忽略不计,故声音从烟花爆炸处传播到小明的耳朵用时2s,其传播的距离就

是烟花爆炸处与小明之间的距离,则s=0=340m/sX2s=680m。

2.解:由题可得如图所示的声音和炮弹行程线段图,则:

(1)坦克模型到射手的距离s=v."2=340m/sX1.5s=510m。

(2)炮弹运动的速度u炮弹=s"]=510m/0.6s=850m/s。

s

炮弹飞行用时,1=0.6sr

声音传播用时功=1.5s

v^=340m^(第1题图)

3.解:画出声音运动线段图如图,可见,声音通过的路程s是圆形凹坑的

半径r的两倍,即r=5/2=340m/sX6s/2=l020m,则圆形凹坑的直径d=2r=

2X1020m=2040m。

r

七?*k第2题图)

4.解: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间h=s/v空气=8.5m/(340m/s)=0.025s,

声音在铁中传播时间t2=s/v铁=8.5m/(5200m/s)^0.0016s,

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A/=ri-r2=0.025s-0.0016s=0.0234s<0.1s,

人耳不能区分这两次声音,故只能听到一次敲打的声音。

5.解:设铁路长为s,则s/v空气一s/u铁=2s,即s/(340m/s)—5/(5200m/s)

=2s,解得s-727.6m。

专训探究乐器的声学原理

探究乐器音调、响度的影响因素时,应利用控制变量法。实验中,研究一个

物理量'A与几个变量之一的物理量3之间的关系时,应保持影响物理量A的其

他几个变量不变,只改变物理量8进行实验。

:测版覆友」认识三种乐器

1.【中考•宜昌】如图所示是同学们自制的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

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

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A.音调B,振幅

C.音色D响度

AQAn

MH

QMdA&AAA

UUHjU

ULJ(第1题图)

2.如图所示的编钟是我国出土的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下列关于编钟的说

法正确的是()

A.它发出的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B.它发出的声音是由它的振动产生的

C.它发声的音色与其他乐器的音色是一样的

D.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相同的音调

3.【中考•雅安】在二胡表演时,表演者在用弓拉动琴弦的同时,不断用手

指去控制琴弦的长度,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填“音调”“音色”

或“响度”)o

4.架子鼓是一种打击乐器,起源于中国,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时期。如图所

示,当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架子鼓时,发出声音的(填“音调”“响度”

或“音色”)不同。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填"加快敲击频率”或

“绷紧鼓皮”)可以使音调升高。

;邙飨嚼废2探究乐器音调、响度高低的影响因素(控制变量法)

5.【中考•常州】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

后提出以下猜想:【导学号06222014】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编号ABCDE

琴弦的材料钢丝尼龙丝

琴弦的长度/cm20403040

琴弦的横截面积/mn?0.5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A、B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

数据应为o

(第6题图)

6.小兰爱好音乐,在课余时间,他想利用牛皮鼓“探究鼓皮发声的响度大

小与振幅的关系”。请参与他的探究:

(1)如图所示,往鼓皮上撒一些纸屑,用较小的力敲鼓,发现纸屑跳起的高

度较小,发声的响度较小。

(2)用(填“同样”或“更大”)的力敲鼓,发现纸屑跳起的高度较

大,发声的响度较大。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鼓皮振动幅度越_____,响度越_________o

专训答案

专训

1.A点拨:敲击装水的玻璃瓶,水和玻璃瓶振动发声,水柱越低,发出

声音的音调越高。

2.B点拨:敲击大小不同的钟会发出音调高低不同的声音,这样许多编

钟一起演奏,就能够演奏出优美的乐曲。

3.音调点拨:二胡发声时,发声的音调高低与弦的长度有关。其他条件

相同时,长的弦发声的音调低,短的弦发声的音调高。

4.响度;绷紧鼓皮点拨:用不同的力击打架子鼓,可以改变其振幅,使

其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改变鼓皮的松紧,可以改变其振动频率,使其发出不同

音调的声音。

5.(1)C;E(2)D;E(3)20

方法规律:⑴由根泡支重速可知,研究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应选择仅

材料不同的弦进行实验。(2)研究音调与弦的长短的关系,应选择仅长度不同的

弦进行实验。(3)要研究音调与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琴弦A、8只能仅横截面积

不同。

6.(2)更大;大(或小);大(或小)点拨:敲鼓时,用的力越大,鼓皮的振幅

越大。研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就应用不同的力敲鼓,来改变鼓皮的振幅。

专训1:光学作图

1.作图应注意:(1)箭头的方向不能画反;(2)线的虚实不要弄错;(3)角度的

大小不可出错。

2.善于联想。如题中有物体和平面镜时,就应联想平面镜成像特点,认识

到像的位置可以确定。

邈姬光的直线传播

1.如图所示,A点为路灯的一发光点,MN为灯下站立着的人,请作出人

在路灯下的影子。

测赛®度圣光的反射(作图法)

2.(中考・兰州)如图所示,一块平面镜置于。处,恰能使光线A。被平面镜

反射后照亮墙壁上的B点,请用作图的方法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3.(中考・铜仁)如图所示是一矿井的结构示意图,请你用一块平面镜使太阳

光沿水平方向照亮矿井中的水平通道。

测舔卷度3平面镜成像

4.(中考・恩施)如图所示,将一个发光小球放置于竖直的茶色玻璃板前,会

看到玻璃板中也出现一个“小球”。请画出看到“小球”的位置,作一条眼睛看

到该“小球”的光路。

A

S(第4题图)

——对(第5题图)

5.(中考・德州)“猴子捞月”的故事同学们耳熟能详。如图所示,若猴子的

眼睛用点A表示,空中的月亮用点8表示,请画出猴子看见水中月亮的光路图,

并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测舔图度4光的折射

6.(中考•葫芦岛)如图所示,鱼缸底部射灯A发出一束光,射向鱼缸壁的B

点并发生反射,其反射光经水面后发生折射,画出反射光线及其折射光线的大致

方向。

A

6题图)空气玻璃(第7题图)

7.(中考・大庆)如图所示,实线左侧为空气,右侧为玻璃,A0为入射光线,

。点为入射点,画出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

8.(中考•眉山)有一种玻璃制成的正方体玩具,内有光源S,摇动玩具就能

看见其发光。图中画出了玻璃中的两条入射光线,请画出空气中对应的两条折射

光线。

9.(中考•随州)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材料(newmaterial),以下简称“N材

料”。当光线从空气中以60。入射角倾斜射入“N材料”时,发现折射光线竟然

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同侧!且此时折射角为45。,同时光路是可逆的。如图,

将一块“N材料”板竖直放置,光线PQ以图示角度从空气射入该材料,AB.

CD两表面平行。画出光线经“N材料”后,从CO面射出的光路(标明相关角度)。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答案

专训1

1.解:如图所示。

2.解:如图所示。点拨:连接。8可作出反射光线,再作法线——ZA0B

的角平分线,最后根据法线垂直平面镜作出平面镜。

\〃第2题图)"7777777^(第3题图)

3.解:如图所示。点拨:(佳图法)根据题意,可先画出水平方向的反射

光线,再作法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组成夹角的角平分线,最后根据法线垂

直平面镜的规律作出平面镜。

4.解:如图所示。点拨: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小球S的像6,连接

与人眼A,与玻璃板交于0点——入射点,连接SO可得入射光线,连接0A

可得反射光线。

5.解:如图所示。点拨: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月亮的像夕,连接A9

与水面交于点0,即为入射点,再连接8和入射点。即为入射光线,0A为反射

光线。

6.解:如图所示。点拨:反射光线可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出,画折射光

线时应注意折射角大于入射角o

7题图)

7.解:如图所示。点拨:反射光线可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出,画折射光

线时应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8.解:如图所示。点拨:光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光从玻璃中斜

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9.解:如图所示。点拨: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由图可知,根据光线从

空气中以60。入射角倾斜射入“N材料”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同

侧,且此时折射角为45。,在“N材料”内部作出折射光线,交C。面于点E;

再根据光路是可逆的作出从CO面射出的折射光线EF,此时折射角为60%

专训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中:

(1)实验操作:

①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②调整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使像变大或变小。

(2)实验评估:评价实验操作是否得当,分析实验操作的目的。

(3)实验拓展:探究物像移动速度、放大率等。

测舔嗡度,实验操作

1.(中考・聊城)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题图)

(1)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填“上”或

“下”)调节。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能在光

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3)当烛焰距凸透镜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

的实像,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填“照

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应保持透

镜的位置不动,调节蜡烛的位置,同时将光屏(填“靠近”或“远离”)

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

2.(中考•北京)小安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

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到65cm刻度线处,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

O

请结合此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的成像特点。(填选项前的字母)

A.照相机B.幻灯机C.放大镜

(2)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

应进行的操作是()

A.将蜡烛左移,光屏左移

B.将蜡烛左移,光屏右移

C.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

D.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

(3)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80cm刻

度线处,将光屏放在光具座上透镜的左侧,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

清晰()

A.倒立放大的像B.倒立缩小的像

C.正立放大的像

3.(中考•遂宁)洋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

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为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

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乙(第3题图)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

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____________上,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在光

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生活中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⑷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

段距离后,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

适当的()

A.凸透镜B.凹透镜

(5)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35cm处,移动光屏会在光

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

(6)如果用不透明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结果是()

A.没有影响B.不能成像

C.成一半的像D.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

测舔逸度2实验评估

4.(中考・广东)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

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尸cm。

(2)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

能否得到清晰的蜡烛像?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102030405060708090cmi

丙(第4题图)

(3)如图丙所示,蜡烛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此像是、

的实像。如果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如图所示的位置_______(填“能”或“不

能”)直接看到蜡烛的实像。

(4)在图丙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5cm,为了在光屏

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填“左”或“右”)移动。

5.(中考・杭州)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中:

(1)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

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的作用,该凸透

镜的焦距是cm。

一一4光屏

rh..M

51II|IIII|IIII|IIII|IIII|7

____30_._钠由)(第5题图)

(2)在凸透镜成像实验测量物距和像距的过程中,(填“物距”或

“像距“)的测量误差较大,原因是o

邈睡龛忠主实验拓展

6.(中考•随州)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凸透镜进行实验:

(1)同学们想知道某只透镜的焦距/为多少,做实验甲,镜面垂直于阳光,在

透镜下面放上白纸(纸、镜平行),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

间,绘出图像乙,则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为cm;

(2)将透镜及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丙),做成像实验,记录每次成实

像的物距u、像距V、物像间距L(〃+v),绘出图线丁(以/为长度单位),由图可

知,要想成实像,蜡烛与光屏的间距应满足L2(用/表示)。

(3)经“百度”发现,物理学中,有一个凸透镜成像的“新概念”:放大率〃

=49=3结合丙、丁两图,可知当物距M=1.5f时,〃=________。

/\DU

(第6题图)

专训答案

专训1

1.(1)±(2)10(3)缩小;照相机;远离

点拨:(1)为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

大致在同一高度处,由图知,蜡烛位置偏低,应向上调节;(2)当烛焰放在距凸

透镜20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20cm=功所以/=10cm;

(3)烛焰距凸透镜35cm时,物距大于2f,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日常生活中

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照相机;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则应

减小物距,增大像距。

2.(1)A(2)D(3)B

点拨:(1)由图知心v,则图示现象反映的是照相机的原理。(2)凸透镜成实像

时,物近像远像变大。(3)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80cm刻度线处时,«=30

cm>2/',物体通过凸透镜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1)10(2)同一高度(3)照相机(4)B(5)放大(6)D

4.(1)15(2)不能,因为当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用光屏接

(3)倒立;放大;能(4)左

点拨:(1)由图甲可知,焦距为/=35cm—20cm=15cm。(2)图乙中,物距〃

=20cm—10cm=10cm<15cm,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3)

图丙中,物距“'=30cm-10cm=20cm,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

撤去光屏,人眼在如图所示位置能看到蜡烛的实像。(4)当凸透镜位置不变,将

蜡烛向左移动5cm,此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要想在光屏上再一次成清晰的

像,需要将光屏向左移动。

5.(1)会聚;10(2)像距;在通过向前和向后移动光屏观察像的位置时可能

有误差点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观察像的过程中要不断向前向后移动光

屏以得到最清晰的像,因此观察存在较大的主观因素,测量的误差也较大。

6.(1)12(2)4f(3)2点拨:(1)由图乙知,当透镜与白纸间距s=12cm时,

白纸被烤焦的时间f=4min,用时最短,说明太阳光经过凸透镜会聚后该点的温

度最高,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则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即为焦距,/=12cm。

(2)凸透镜成实像时〃>/,由图丁知,随着物距”的增大,物像间距L先减小后

增大,当物距“=2/•时,物像间距L最小为4f,可见,要成实像,蜡烛与光屏的

间距应满足L24f。(3)由图丁可知,当物距〃=1.5/时,物像间距L=4.5/,根据

L—u~\~v可得v=L-u=4.5f-\5于=3于,则放大率n—=~u=15/=^°

专训1影和小孔成像的探究

1.影是光在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物质时,在其背面形成的阴暗区。

同一物体在不同条件下形成的影子大小不同。

2.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会随物体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的

改变而改变。

3.探究影子大小的影响因素和小孔成像的特点,应利用控制变量法。

影的探究

1.小东与几位同学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大小经常在改变,影子的大小

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他们借助

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影子高度与光源到物体距离的关系。实验中,把

手电筒正对黑板擦由近及远先后放在距离黑板擦不同的位置,保持其他因素不

变,分别测量影子在墙面上的高度。记录数据如下表:

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cm203040506070

黑板擦影子高度”/cm201714.513.51312.6

(1)分析数据他们发现: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

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________。

(2)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根据数据绘制了影子高度H随手电筒

到黑板擦距离/变化的图象(如图乙)。由图象可知,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

=35cm时,影子的高度H大致是cm。

(3)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较远时,观察图象的变化趋势发现,影子变小得

(填“快”或“慢”);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大小将

(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基本不变”)o

203040506070〃cm

甲乙(第1题图)

刚标喙底2小孔成像的探究(对比法)

2.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

如图所示,他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

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

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⑴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小孔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填“有

关”或“无关”)。

(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小孔成的像与物体的形状(填“有

关”或“无关”)。

(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填“正立”

或“倒立”)的实像。

(4)在研究小孔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物体的形状关系时,采用了一种很重

要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法。

(5)在研究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时,为了能看清光在空气中的

传播路径,通常在空气中,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3.如图所示,某同学用硬纸筒探究小孔成像。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o

(2)请在图中作出蜡烛在屏上所成的像4万(要求标出4、万)。

(3)该同学将一根高3cm的蜡烛固定在小孔前6cm处,改变像到小孔的距

离,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

像到小孔的距离s/cm2.04.06.08.010.0

像的高度h/cm1.02.03.04.05.0

根据表中的数据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蜡烛和小孔的位置

固定后,像的高度〃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成(填“正比”或“反比”),

当像到小孔的距离小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时,所成的像是(填"放

大”“缩小”或“等大”)的,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填“倒

立”“放大”“等大”或“缩小”)的。

专训答案

专训1

1.(1)减小(2)15.5(3)慢;基本不变点拨:(1)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当

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减小;(2)由图象可知,当/=

35cm时对应的“大致为15.5cm;(3)从图象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可发现,当手电

筒距黑板擦较远时,影子变化较慢;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大小基

本不变。

2.(1)无关(2)有关(3)倒立(4)对比⑸充入烟雾

3.解:(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如图所示。(3)正比;缩小;

倒立

点拨:(3)由表中数据可知,像的高度和像到小孔距离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即像的高度"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成正比。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当像到小孔的距

离为2.0cm、4.0cm时,像的高度为1.0cm、2.0cm,均小于蜡烛的高3cm,可

见当像到小孔的距离小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时,所成的像是缩小的。由表中数据

可知,当像到小孔的距离和蜡烛到小孔的距离相等时,即为6.0cm,此时蜡烛和

像的高度均为3.0cm;当像到小孔的距离大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时,即8.0cm、

10.0cm,像的高度为4.0cm、5.0cm,均大于蜡烛的高3cm;所以物体通过小

孔所成的像可能是放大的、可能是等大的、可能是缩小的,但一定是倒立的。

专训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

(1)纸板的作用:对光起漫反射作用,显示光线位置;

(2)光线位置的确定:在纸板的光线上描两点,再连接并标上方向;

(3)纸板和镜面的放置:纸板与镜面垂直;

(4)“三线共面”的判断方法:将一纸板后折,观察其上是否有光线;

(5)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的目的:保证结论的普遍性;

(6)验证光路可逆的方法:让入射光线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入射。

邈礁逾鹿实验设计

1.【中考•扬州】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

面上,再把一个可以沿ON向前、向后折的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让一束红光贴着纸板沿A。入射到。点,为了便于测量和探究,需要在

纸板上记录的是;将纸板的右半边沿着ON向后折

去,则在折过去的纸板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海若同学准备了一块平面镜、一块画有法线ON

2题图)

(1)这个实验还需要的一个重要器材是:

(2)海若按如图甲所示方式开始实验,纸板上显示出了两条光线,她想把这

两条光线的传播路径保留在纸板上以便研究,请你为她设计一个简便的方法:

(3)改变入射角,继续保留光的传播路径,最后纸板上留下了很多条光路,

无法区分哪条反射光线与哪条入射光线对应,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可采取的

做法是。

(4)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5)海若将一缺角的纸板按如图乙所示方式放置,让光沿直线A。入射,接着

她以ON为轴旋转缺角纸板,发现无论缺角纸板旋转到哪个角度,反射光都只出

现在入射光所在的纸板上,在缺角纸板上没有显示出反射光。这一现象说明了:

3.如图所示,是陈涛同学探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

(1)实验时在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

上发生了(填“镜面”或“漫”)反射。这种反射(填“遵循”或

“不遵循”)反射定律。

(2)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点,经平面镜的反射,

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减小,这时/•跟着减小,使i增

大,,跟着增大,「总是z,说明。

(3)如图甲,入射光线为E。,反射光线为OF,若让一束光沿R9射入,我

们会发现反射光线沿0E射出,这说明了光在反射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4)如图乙,把纸板NO/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纸板NOP上________(填

“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为入射点,ON为法

线,面板上每一格对应的角度均为10。。实验时当入射光线为A。时,反射光线

为。8;当入射光线为CO时,反射光线为OD;当入射光线为EO时,反射光线

为OF。

(1)请你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实验序号入射光线入射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