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一轮总复习答案_第1页
高中物理一轮总复习答案_第2页
高中物理一轮总复习答案_第3页
高中物理一轮总复习答案_第4页
高中物理一轮总复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直线运动

§1基本概念匀速直线运动

【例1】D【例2】6m/s或14m/s[例3]甲相对乙的位移大小为100声m,方向,南偏西45°。[例4]

2s

0.75nVs。[例J5]CD.[例6]B.【例7】10m,-5m。[例8]v=一

[例9]解析:本题首先要看懂B图中标尺所记录的时间每一小格相当于多少:由于P}P2之间时间间隔为

1.0s,标尺记录有30小格,故每小格为l/30s,其次应看出汽车

两次接收(并反射)超声波的时间间隔:P\发出后经12/30s接

收到汽车反射的超声波,故在P,发出后经6/30s被车接收,发

出Pi后,经1s发射可知汽车接到Pi后,经h=l-6/30=24/30s

发出尸2,而从发出尸2到汽车接收到Pi并反射所历时间为

,2=4.5/30S,故汽车两次接收到超声波的时间间隔为

r=/1+/2=28.5/30s,求出汽车两次接收超声波的位置之间间隔:

5=(6/30-4.5/30)V声=(1.5/30)'340=17m,故可算出v汽

=v//=l7-(28.5/30)=!7.9m/s.

【例10]T=l()i0年。

针对训练参考答案

吸7.-10nVs;-2.5.

1.B2.BC3.D4.C

8.0.28g

§2匀变速直线运动

5

[例1]1:3【例2】C。【例3】0.34m,Jr=wa55=3X10-J«

-S1+S2+S325+1200+50.1275..

[例4]v=-----=---=---------------mis=----mts=9n.44加/s

/1+L5+120+10135

【例5】(1)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求:第5秒内的位移为:

第5秒内的平均速度为:v=--——=—m/5=9m/s

’5一’41

2x4+2x5

(2)用推论产(%+斗)/2求:厂其+%=卬4+55-----------m/s=9m/s

_2-2

(3)用推论片匕/2求。第5秒内的平均速度等于4.5s时的瞬时速度:尸叫.5=ax4.5=9m/s

【例6】解析:设斜面长为s,加速度为夕,沿斜面下滑的总时间为,°贝小

斜面长:(1)

前3秒内的位移:S[=—如2.......(2)

2

后3秒内的位移:S2=s・;4(f・3)2.......⑶

§2寸=6.......(4)

S]:4=3:7……(5)

解(1)—(5)得:〃=lm/s2t=5s5=12.5m

[例7]解析:物块作匀减速直线运动。设A点速度为VA、B点速度看,加速度为a,斜面长为SoA到B:

解(1)(2)(3)得:vB=lm/sa=-2m/s2

.,2

。至ljC0-%=2as.........(4)s=4m

从。运动到8的时间:

D至(JB:VB=VQ+at\。=1.5秒

D到C再回到B:/=4+2fo=L5+2xO.5=2.5(s)

【例8】解:设48=门、BCf8=S3贝丁

§2-Sl="$3-52="

两式相加:$3-si=2a*由图可知:L2-L\=(S3+S2)-(/+$)=$3-si贝1J:。=—丁’

2tl

V

【例9】解:设质点的最大速度为〃前、后两段运动过程及全过程的平均速度相等,均为一。

2

V

全过程:s=—t..........(1)匀加速过程:v=a\t\.......(2)匀减速过程:丫=血2...........(3)

2

由⑵⑶得…」…上代入⑴得­=々上+上)S:户运

a

ala22ala2'6+2

【例10]解:方法(1):设前段位移的初速度为w,加速度为。,贝IJ:

一121、

前-一段s:5=V6+—at(1)全过程2s:2s=v()(,i+,2)+—+/)^(2)

02{2

消去V。得・♦a二荒累

方法(2):设前一段时间/1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力,后一段时间h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2o所以:

V]=—...(1)V2=—...(2)

。“2

V2=V|+<7(­H---)....(3)解(1)(2)(3)得相同结果。

22

方法(3):设前一段位移的初速度为vo,末速度为v,加速度为a。

1212

前一段s:s=v“i+—at.(1)后锻s:s=vt2+—at(2)

22

V—VQ+at....(3)解(1)(2)(3)得相同结果。

【例11]解析:运动员的跳水过程是•个很复杂的过程,主要是竖直方向的上下运动,但也有水平方向的运

动,更有运动员做的各种动作。构建运动模型,应抓主要因素。现在要讨论的是运动员在空中的运动时间,这个

时间从根本上讲与运动员所作的各种动作以及水平运动无关,应由竖直运动决定,因此忽略运动员的动作,把运

动员当成一个质点,同时忽略他的水平运动。当然,这两点题目都作了说明,所以一定程度上“建模”的要求已

经有所降低,但我们应该理解这样处理的原因。这样,我们把问题提炼成了质点作竖直

上抛运动的物理模型。

在定性地把握住物理模型之后,应把这个模型细化,使之更清晰。可画出如图所示

的示意图。由图可知,运动员作竖直上抛运动,上升高度h,即题中的0.45m;从最高

点下降到手触到水面,下降的高度为H,由图中H、h、10m三者的关系可知

〃=10.45m。

由于初速未知,所以应分段处理该运动。运动员跃起上升的时间为:

从最高点下落至手触水面,所需的时间为:t2

所以运动员在空中用于完成动作的时间约为:/=/,+Z2=1.7S

点评:构建物理模型时,要重视理想化方法的应用,要养成化示意图的习惯。

【例12]解:⑴这段时间人重心下降高度为10m

空中动作时间1=—代入数据得/=后s=1.4s

(2)运动员重心入水前下降高度计A/?=llm

f27

据动能定理mg(h+^h+h木)=/〃*整理并代入数据得上一=—=5.4

mg5

针对训练参考答案

l.AB2.C3.C4.B5.A6.C7.AC8.C

12.0.58;与运动方向相反;0.13

5

13.利用相邻的相等时间里的位移差公式:△尸a产,知As=4m,7Ms.a=^;

2T2

411

------7向s2=2m/s2.再用位移公式可求得S5=vV+—a'=(0.5X5+—X2X52)m=27.5m

2xl222

,12-IX2s2x1800,2“,2

14.由s=_at及:a=—=------m/s—36m/s.

2t21000

由牛顿第二定律:尸加得产=Ma・g)=1560N,成年乘客的质量可取45kg〜65kg,因此,下相应的值为1170

N〜1690N

15.设P端通过1后匕时刻速度为,通过2后七时刻速度为也',由匀变速运动规律有:v/=-,v2

22tx

==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7=gsino,Z|._2---------=---------(----------)又?1.1'~,/2-2'=二",故"2=“-1'心-2'

t2gsinagsinat2tx22

gsinat2t}

§3运动图象追赶问题

【例1]B【例21a球先到。[例3]C

[例4]解析:本题若采用将AB无限分割,每一等分可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求和,这一办法原则上可

行,实际上很难计算。

题中有一关键条件:蚂蚁运动的速度丫与蚂蚁离巢的距离x成反比,即」ocx,作出l-x图象如图示,为一

VV

条通过原点的直线。从图上可以看出梯形ABCD的面积,就是蚂蚁从A到B的时间:

r--(—+—)(L2-4)=2"L=75S

2v,v,212L.V,

点评:解该题的关键是确定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速率与距离成反比的条件,可以写成V82,也可以写成

X

-OCX,若按前者确定坐标轴代表的量,图线下的面积就没有意义了,而以后者来确定,面积恰好表示时间,因此

V

在分析时有一个尝试的过程。

【例5】解题方法与技巧:(巧选参照物法)

选择乙物体为参照物,则甲物体相对乙物体的初速度:丫,叱=O-%=-vo

甲物体相对乙物体的加速度。甲z=-g-(-g)=0

h

由此可知甲物体相对乙物体做竖直向下,速度大小为%的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相遇时间为:t=—

%

对第一种情况,乙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在空中的时间为:OWfW及

g

即:

%S

所以当为与栏,两物体在空中相碰。

卜落过程的时间为:%WrW组

对第二种情况,乙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

gg

即为及

gv0g

所以当时,乙物体在下落过程中与

甲物体相碰。

班马班

[例6]5=l.6xl02m

M始科阜乂2m一[4.0tn”.厂又东

停车点C

[例7]解析:(1)警车和肇事汽车刹车后均做匀减速

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侬=意,与车子的质量无关,

m

可将警车和肇事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视作相等。

对警车,有小2=2"S;对肇事汽车,有%2=2。5',则

22/22

vm/vA=s/s,BPvm/vA=5/(AB+5C)=14.0/(17.5+14.0),

故巳175+14.。216

14.0

(2)对肇事汽车,由no2=2as8s得

AB+BC)/fiC=(17.5+14.0)/14.0,

故肇事汽车至出事点B的速度为vB=J———vA=14.0m/s.

V17.5+14.0

肇事汽车从刹车点到出事点的时间tx=2AB/(vA+vB)=ls,

又司机的反应时间f0=0.7s,故游客横过马路的速度

v'=BD//0+/|=2.6/(0.7+l)^1.53m/so

从上面的分析求解可知,肇事汽车为超速行驶,而游客的行走速度并不快。

点评:本题涉及的知识点并不复杂,物理情景则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主要训练学生的信息汲取能力和分析推

理能力。

【例8](解析:该题为一“追及”的问题,有两种可能解,第一次

为物追光点,在相同时间内,汽车与光点扫描的位移相等,Ly=d(tan45

°-tan30°),则h=右=1.7m/s,第二次为(光)点追物,时间相同,

Av

空间位移相同,Lz=d(tan60°-tan45°),可得也=——=2.9m/s

△t

三、针对训练参考答案:

1.8000;0.12.A3.B4.(1)B;(2)

E5.C6.C7.2s8.A9.B10.4s距汽车刹车处64m11.Is;

4

0.1s12.^min=2.8X10J

第二章力物体的平衡

§1力的概念三种性质力

【例1】解析:由于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在/点,弹力Q应该垂直于球

面,所以沿半径方向指向球心。在8点弹力F2垂直于墙面,因此也沿半径指向球心

。。

点评:注意弹力必须指向球心,而不一定指向重心。又由于a、&、G为共点力,重

力的作用线必须经过。点,因此「和。必在同一竖直线上,p点可能在。的正上方(不

稳定平衡),也可能在。的正下方(稳定平衡)。

[例2]解析:A端所受绳的拉力句沿绳收缩的方向,因此沿绳向斜上方;B端所受

的弹力出垂直于水平面竖直向上。

点评:由于此直杆的重力不可忽略,其两端受的力可能不沿杆的方向。

杆受的水平方向合力应该为零。由于杆的重力G竖直向下,因此杆的下端一定还受

到向右的摩擦力/作用。

【例3】解析:轻杆3C只有两端受力,所以B端所受压力沿杆向斜下方,其反作

用力轻杆对横梁的弹力尸沿轻杆延长线方向斜向上方。

【例4】解析:判断弹力的有无,可以采用拆除法:“拆除”与研究对象(受力物

体)相接触的物体(如题中的绳或接触面),如果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则不

受弹力,否则将受到弹力的作用。各图受力如下图所示。

[例5]解析:关键是搞清两个物体高度的增量/加和/力2跟初、末状态两根弹簧的形变量4》、/X2、

间的关系。

无拉力尸时/X]=(G]+G2)/鬲,Ax*G/k2,(Jxi>为压缩量)

加拉力尸时Ax<=G?/k\,渥=(G\+Gj/h,(/媪、/必/为伸长量)

而Ah\=Ax\+Ax\,2=(4修+/工2)+(/11+/12)

系统重力势能的增量4Ep=G|・/6I+G2•/〃2

整理后可得:屿=(G1+2GJW

[例6]解析:由竖直方向合力为零可得FN=Fsin«-G,因此有:f

=//(Fsina-G)

[例7]解析:A,B间刚好发生相对滑动时,A,B间的相对运动状态处于一个临界状态,ryi

既可以认为发生了相对滑动,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其大小等于最大静摩擦力5N,也可以认为——.

还没有发生相对滑动,因此4、8的加速度仍然相等。分别以4和整体为对象,运用牛顿第二定

律,可得拉力大小至少为Q10N

点评:研究物理问题经常会遇到临界状态。物体处于临界状态时,可以认为同时具有两个状态下的所有性

质。

[例8]解析:物体受的滑动摩擦力始终和小车的后壁平行,方向竖直向上,而物-1口小对3

体相对于地面的速度方向不断改变(竖直分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水平分速度逐渐增大),」

所以摩擦力方向和运动方向间的夹角可能取90。和180。间的任意值。;

点评:由上面的分析可知:无明显形变的弹力和静摩擦力都是被动力。就是说:弹‘

力、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无法由公式直接计算得出,而是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决定的。

[例9]解析:⑴先分析C受的力。这时以C为研究对象,重力G|=mg,B对

C的弹力竖直向上,大小乂=摩,由于C在水平方向没有加速度,所以8、C间N

无摩擦力,即力=0。'

再分析B受的力,在分析B与{间的弹力M和摩擦力力时,以BC整体为

对象较好,A对该整体的弹力和摩擦力就是4对8的弹力M和摩擦力力,得到

8受4个力作用:重力G2=Mg,C对B的压力竖直向下,大小Ni=mg,/对8的弹力

N2=(M+m)gcos0,/对8的摩擦力力=(九什MgsinO

由于8、C共同加速下滑,加速度相同,所以先以8、C整体为对象求/对8的

弹力M、摩擦力力,并求出。;再以C为对象求8、C间的弹力、摩擦力。

这里,力是滑动摩擦力N2=(A/+n?)gcos仇力=〃N2="(A/+/n)gcos。

沿斜面方向用牛顿第二定律:(

可得a=g(sinO-〃cos。)。B、C间的弹力M、摩擦力力则应以C为对象求得。

由于C所受合力沿斜面向下,而所受的3个力的方向都在水平或竖直方向。这种情况下,比较简便的方法是

以水平、竖直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分解加速度

分别沿水平、竖直方向用牛顿第二定律:

f\=macosO,mg-N\=masmO,

可得:,/i=wg(sinO-“cos,)cos。M="g(cos例y/sinO)cos。

点评:由本题可以知道:①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问题简化;②灵活选定坐标系的方向也可以使计算简

化;③在物体的受力图的旁边标出物体的速度、加速度的方向,有助于确定摩擦力方向,也有助于用牛顿第二定

律建立方程时保证使合力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相同。

【例10]解析:先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再由受力情况确定其运动情况。

小球刚沿杆滑动时,所受场力为:重力mg方向向下,洛伦兹力F(=qvB方向

向上;再分析接触力:由于弹力尺的大小、方向取决于v和驾的大小关系,所

qB

以须分三种情况讨论:

⑴坐,在摩擦力作用下,V,Ff、FN、/都逐渐减小,当V减小到等于坐时达到平衡而做匀速运动;⑵

qBqB

X丝,在摩擦力作用下,V、R逐渐减小,而入、/逐渐增大,故V将一直减小到零;⑶片些,Ff=G,FN、

qBqB

/均为零,小球保持匀速运动。

【例11]解析:探测器沿直线加速运动时,所受合力尸个方向与运动方向相

同,而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由平行四边形定则知推力方向必须斜向上方,因此

喷气方向斜向下方。匀速运动时,所受合力为零,因此推力方向必须竖直向

上,喷气方向竖直向下。选C\v

§2力的合成和分解

【例1】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由于吊、伤相互垂直,所以作出的平行四

边形为矩形,对角线分成的两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得:

F=^F-+F^=7(5A/3)2+52N=10N

合力的方向与Q的夹角夕为:

点评:今后我们遇到的求合力的问题,多数都用计算法,即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平行四边形后,通过解

其中的三角形求合力.在这种情况下作的是示意图,不需要很严格,但要规范,明确哪些该画实线,哪些该画虚

线,箭头应标在什么位置等.

[例2]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示意图乙,它是一个菱形,我们可以利用其对角线垂直平分,通过

解其中的直角三角形求合力.a

F=2F[cos30°=200百N=346N

合力与尸।、用的夹角均为30°.

点评:中申g乙7尸2

(1)求矢量时要注意不仅要求出其大小,还要求出其方向,其方向通常用它与已知矢量的夹角表示.

(2)要学好物理,除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外,还要注意提高自己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例3】mg

解析:将机g分解为下滑力行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但是机g的另一个分力F2不是物体对V

斜面的压力,而是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力,从力的性质上看,&是属于重力的分力,而物体对N

斜面的压力属于弹力,所以这种说法不正确。

[例4]解析:有无数种分法,只要在表示这个力的有向线段的一段任意画一条直线,在有向线段的另一端向

这条直线做垂线,就是••种方法。如图所示。

【例5】

解析:木块匀速运动时受到四个力的作用:重力mg,推力F、支持力FN、摩擦力Fp.沿水平方向建立X

轴,将厂进行正交分解如图(这样建立坐标系只需分解£),由于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x轴上,向左的力

等于向右的力(水平方向二力平衡);在y轴上向上的力等于向下的力(竖直方向二力平衡).即

Feos6=F*①

Fti=mg+Fsin。②

又由于③

:.Ff(mg+Fsin0)故B、D答案是正确的.

小结:(1)在分析同一个问题时,合矢量和分矢量不能同时使用。也就是说,在分析问题时,考虑了合矢量

就不能再考虑分矢量;考虑了分矢量就不能再考虑合矢量。

(2)矢量的合成分解,一定要认真作图。在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时,分矢量和合矢量要画成带箭头的实线,平

行四边形的另外两个边必须画成虚线。

(3)各个矢量的大小和方向一定要画得合理。

(4)在应用正交分解时,两个分矢量和合矢量的夹角一定要分清哪个是大锐角,哪个是小锐角,不可随意画

成45。。(当题目规定为45。时除外)

[例6]解析:取小滑轮作为研究对象,悬挂重物的绳中的弹力是T=然

wg=10xl0N=100N,故小滑轮受绳的作用力沿BC、BD方向的大小都是

100N,分析受力如图(乙)所示.ZC5£>=120°,NCBF=NDBF,:.Z

CBF=60°,尸是等边三角形.故尸=100N。故选C。jJ

[例7]解析:根据题意,释放后小球所受合力的方向必为OP方向。(甲)

用三角形定则从右图中不难看出:重力矢量OG的大小方向确定后,合力F

的方向确定(为OP方向),而电场力Eq的矢量起点必须在G点,终点必须在OP射线

上。在图中画出一组可能的电场力,不难看出,只有当电场力方向与OP方向垂直时Eq

才会最小,所以E也最小,有E='"gsin"

q

点评:这是一道很典型的考察力的合成的题,不少同学只死记住“垂直”,

两个矢量垂直,经常误认为电场力和重力垂直,而得出错误答案。越是简单

的题越要认真作图。

[例8]解:以与滑轮接触的那一小段绳子为研究对象,在任何一个平

衡位置都在滑轮对它的压力(大小为G)和绳的拉力为、&共同作用下静

止。而同一根绳子上的拉力大小分、乃总是相等的,它们的合力N是压力G

的平衡力,方向竖直向上。因此以外、出为分力做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是菱形。利用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

平分的性质,结合相似形知识可得

d:/=V15:4,所以4最大为姮/

4

【例9】解析:一定要审清题:8对N的作用力a是8对/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而Z所受重力G=mg

和FB的合力是F=ma<.

当6=0时,G与&二力平衡,所以&大小为mg,方向竖直向

上。

当“2=0.75g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先画出重力(包括大小

和方向),再画出4所受合力厂的大小和方向,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

则画出FB。由已知可得FB的大小FB=L25/»g,方向与竖直方向成37°

角斜向右上方。

【例10]解析:当一个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其中两个力

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则第三个力的作用线必通过前两个力作用线的相交点,把

O.A利O2B延长相交于O点,则重心C一定在过O点的竖直线上,如图所示由

儿何知识可知:

BO=AB/2=\mBC=BO/2=0,5m

故重心应在距B端0.5m处。

【例11]解析:虽然题目间的是挡板NO的受力情况,但若直

接以挡板为研究对象,因挡板所受力均为未知力,将无法得出结

论.以球为研究对象,球所受重力产生的效果有两个:对斜面产生

的压力M、对挡板产生的压力N2,根据重力产生的效果将重力分

解,如图(乙)所示,

当挡板与斜面的夹角夕由图示位置变化时,M大小改变但方向

不变,始终与斜面垂直,电的大小和方向均改变,如图(乙)中虚线由图可看出挡板力。与斜面垂直时£=90。时,

挡板AO所受压力最小,最小压力Mmin=mgsina。

参考答案

1.C2.B3.B4.C5.BD6.D

7.0=——/8・/=wg+Fsin。

2〃2一/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例1】解析:(1)CD在共点力作用卜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即F方=0。只有CD两个选项中的三

个力合力为零。

(2)CD物体始终保持静止,即是指物体一直处于平衡状态,则据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有

F.=0

七=0斤对物体受力分析,如下图

卜',人=u

可得F=FN,Fj=G

(3)A撤去为后,木块仍静止,则此时木块仍处于平衡状态,故木块受的合力为0.

【例2】解析:气球受到四个力的作用:重力G、浮力为、水平风力B和绳的拉力B,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

可得

厂产G+6cos300

/72=F3sin30°

p—Q

解得F卡—=4N尸产2百N

cos30°

答案:4A/3N20N

【例3】

点评:此题设计巧妙,考查分析综合能力和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对于给出的具体事例,

选择小球如为对象,分析它处于平衡状态,再用几何图形处理问题,从而得出结论。

解析:小球受重力如g、绳拉力F*m次和支持力Fi的作用而平衡。如图乙所示,由平衡条件得,Q=F2,

2F,cos30°=gg,得四~=J故选项A正确。

加]3

【例41解:由于挡板是缓慢转动的,可以认为每个时刻小球都处于静止状态,因此

所受合力为零。应用三角形定则,G、R、三三个矢量应组成封闭三角形,其中G的大

小、方向始终保持不变;Q的方向不变;B的起点在G的终点处,而终点必须在Q所在

的直线上,由作图可知,挡板逆时针转动90°过程,尸2矢量也逆时针转动90°,因此Q

逐渐变小,用先变小后变大。(当尸2,牙,即挡板与斜面垂直时,出最小)

点评:力的图解法是解决动态平衡类问题的常用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形象直

观。

T

【例5】图7

【解析】小球A电量加倍后,球B仍受重力G、绳的拉力八库伦力F,但三力的方向已不再具有特殊的几

何关系。若用正交分解法,设角度,列方程,很难有结果。此时应改变思路,并比较两个平衡状态之间有无必然

联系。于是变正交分解为力的合成,注意观察,不难发现:AOB与FBT/围成的三角形相似,则有:

AO/G=OB/T,说明系统处于不同的平衡状态时,拉力T大小不变。由球/电量未加倍时这特殊状态可以得到:

7=Gcos30°。球/电量加倍平衡后,绳的拉力仍是Gcos30°。

点评:相似三角形法是解平衡问题时常遇到的一•种方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受力分析,寻找

力三角形和结构三角形相似。

【例6】解析:先选物体8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7咯和拉力T的作用,根据平衡条件有:

7=相陪①

再选物体工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叫、斜面支持力N、轻绳拉力T和斜面的摩擦力作用,假设物体/处于

将要上滑的临界状态,则物体4受的静摩擦力最大,且方向沿斜面向下,这时4的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根

据平衡条件有:

N-mgcos0=0②

T-fm-mgsin。=0③

由摩擦力公式知:/m=uN④

=

以上四式联立解得wBw(sin«+4cos6)

再假设物体A处于将要下滑的临界状态,则物体A受的静摩擦力最大,且方向沿斜面向上,根据平衡条件

有:

N-mgcos6=0⑤

T+/n-agsin。=0(6)

由摩擦力公式知:⑦

①⑤⑥⑦四式联立解得WB=w(sin9-ucos

综上所述,物体B的质量的取值范围是:w(sin,-ucos。+〃cos

[例7]解:从分析木块受力知,重力为G,竖直向下,推力厂与竖直成30°斜向右上方,墙对木块的弹力

大小跟F的水平分力平衡,所以2F/2,墙对木块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其大小和方向由尸的竖直分力和重力大

小的关系而决定:

当尸=2G时,尸0;当尸>2G时,f=-F-G)方向竖直向下;当尸〈卫G时,G\

△626力

f^G--F>方向竖直向上。

点评: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大小和方向均随外力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思维要灵活,

思考要全面。否则,很容易造成漏解或错解。

[例8]解:以两环和细绳整体为对象求FN,可知竖直方向上始终二力平衡,/

仆=2mg不变;以。环为对象,在重力、细绳拉力尸和。8压力N作用下平衡,设细绳和//

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则尸环向左移的过程中。将减小,N=〃?gtana也将减小。再以整体11/£

为对象,水平方向只有08对0的压力N和。4对尸环的摩擦力/作用,因此户N也减Q9/\

小。答案选B。B<---L_

N7

点评:正确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整体法是力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

法。I最

[例9]解析:(1)若完全用隔离法分析,那么很难通过对甲球的分析来确定上边细绳的

位置,好像A、B、C都是可能的,只有D不可能.用整体法分析,把两个小球看作一个整体,此整体受到的外力

为竖直向下的重力2,昭,水平向左的电场力qE(甲受到的)、水平向右的电场力qE(乙受到的)和上边细绳的拉

力;两电场力相互抵消,则绳1的拉力一定与重力(2mg)等大反向,即绳1一定竖直,显然只有A、D可能对.

再用隔离法,分析乙球受力的情况.乙球受到向下的重力〃?g,水平向右的电场力qE,绳2的拉力B,甲对

乙的吸引力/小要使得乙球平衡,绳2必须倾斜,如图2所示.故应选A.

(2)由上面用整体法的分析,绳1对甲的拉力Fi=2mg.由乙球的受力图可知

F2+F,^=《(mgy+(狂)2

因此有乙<J(mg)2+<E)2应选D

点评:若研究对象由多个物体组成,首先考虑运用整体法,这样受力情况比较简

单,在本题中,马上可以判断绳子1是竖直的;但整体法并不能求出系统内物体间的

相互作用力,故此时需要使用隔离法,所以整体法和隔离法常常交替使用.

【例10】解析:雨滴下落时受两个力作用:重力,方向向下;空气阻力,方向向上。当雨滴达到稳态速度

后,加速度为0,二力平衡,用m表示雨滴质量,有mg-krv=0,机=4m'/?/3,求得v=4%二盾/3左,

v=1.2m/so

点评:此题的关键就是雨滴达到“稳态速度”时,处

于平衡状态0找到此条件,题目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例11]解:以AC段绳为研究对象,根据判定定

理,虽然4C所受的三个力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点(如图中的

A.C、P点),但它们必为共点力。设它们延长线的交点为

。,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可得:

GG

F\

2sina2tana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牛顿第三定律

【例1】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无关,故只有D

项正确。

点评:处理有关惯性问题,必须深刻理解惯性的物理意义,抛开表面现象,抓住问题本质。

[例2]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是物体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规律,反映的是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所遵循的运动

规律,而自然界中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故A是错误的.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惯

性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则反映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显然C不正确.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的运动

不需要力来维持,但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则必须有力的作用,答案为B、D

[例3]解析:运动员起跳后,因惯性其水平方向还具有与船等值的速度,所以无论向何方跳都一样。因此应

选答案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惯性及惯性定律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运动员起跳过程中,水平方向若不受

外力作用将保持原有匀速运动的惯性,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例4】解析:由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可知,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

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说明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只要没有加速或减速的原因,这个速度将保持不变,根据这

种观点看来,力不是维持物体的运动即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故

选项C正确。

[例5]解析:如图乙,在线的A端慢慢增加拉力,使得重球有足够的时间发生向下的微小位移,以至拉力

72逐渐增大,这个过程进行得如此缓慢可以认为重球始终处于受力平衡状态,即T2=Tx+mg,随着八增大,T2

也增大,且总是上端绳先达到极限程度,故CD绳被拉断,A正确。若在A端突然猛力一拉,因为重球质量很

大,力的作用时间又极短,故重球向下的位移极小,以至于上端绳未来得及发生相应的伸长,。已先达到极限强

度,故AB绳先断,选项C也正确。

[例6]解析:汽车拉拖车的力与拖车拉汽车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知,汽车拉

拖车的力与拖车拉汽车的力必定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因而B正确,A错误。由于题干中说明汽车拉拖车在水

平道路上沿直线加速行驶,故沿水平方向拖车只受到两个外力作用:汽车对它的拉力和地面对它的阻力。因而由

牛顿第二定律得知,汽车对它的拉力必大于地面对它的阻力。所以C对^,D错。

【例7】解析:甲、乙两人对绳的拉力都作用在绳上,即不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B项错误.

做匀速运动时,绳子受力平衡,即甲、乙两人对绳的拉力大小一定相等,故A项正确.绳的质量可以忽略

不计时,绳子所受合力为零.故甲、乙二人对绳的拉力大小一定相等.故C项正确.

绳的质量不能忽略不计时,如果有加速度,当加速度向右时,乙对绳的拉力大于甲对绳的拉力.故D项不正

确.

故正确选项为AC。

【例8】解析: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反作用力是物体对斜面的静摩擦力.故A错误.

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物体所受重力沿垂直于斜面的分力.故B错误.

物体所受的重力的反作用力是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故C错误.

故正确选项为D。

[例9]解析:人走路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即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和地面对人的摩擦力,力的作用总是相互

的,这三个力的反作用力分别是人对地球的吸引作用,人对地面的压力和人对地面的摩

擦力,所以人走路时与地球间有三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选C.

小结: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互的,总是成对出现的.

【例10]解析:物体和桌面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对A选项,因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且FN与G作用于同•物体,因此和G是一

对平衡力,故A正确.

对B选项,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匕故B错.

对C选项,因压力是弹力,而弹力与重力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故C错.

对D选项,由于支持力和压力是物体与桌面相互作用(挤压)而产生的,因此尸"与尸”,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

力,故D错.

答案:A

点评:(1)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最直观的区别就是:看作用点,二力平衡时此两力作用点一

定是同一物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点一定是分别在两个物体上.

(2)两个力是否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最直观区别是:看它们是否是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如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