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词鉴赏主观题模式及答题方法》教学案例_第1页
《高考诗词鉴赏主观题模式及答题方法》教学案例_第2页
《高考诗词鉴赏主观题模式及答题方法》教学案例_第3页
《高考诗词鉴赏主观题模式及答题方法》教学案例_第4页
《高考诗词鉴赏主观题模式及答题方法》教学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诗词鉴赏主观题模式及答题方法同济中学王静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课堂训练,提高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训练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二、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近年来虽然《考试说明》把诗歌鉴赏的要求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在实际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所以这也迫使我们必须在诗歌鉴赏的教学及备考工作中投入较多关注。2、学生情况分析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经过初期的复习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本课的设计把训练学生整体鉴赏诗歌的能力和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作为教学重点。3、教学方法分析针对学生文化底蕴薄弱,诗词形象思维能力差等特点,本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等优点,调动学生的情感。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朗读、讨论、练习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得分率等目标。本次诗歌鉴赏复习,将鉴赏题型分为主要的5大类。对每一类进行详细的解析。并通过让学生自己解答典型例题,然后比较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的差异,概括答题的关键思路与步骤。再通过补充习题,巩固知识技能的掌握。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训练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难点:提高学生诗词鉴赏评价能力。四、教学课时:3课时五、教学过程:(一)通过考试说明中的相关内容导入诗歌鉴赏题所考查的不外乎三方面:作者借助“什么”,运用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何种“情感”。这三个方面可以总结为“象”、“情”、“法”三个字,在这个三字秘诀里:“象”即“意象”,也就是作者寄托情感的“附着物”;“情”即作者表达的“情感”;“法”即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而在解答诗歌鉴赏题时在解答诗歌鉴赏题时,最重要是就是要抓住四大方面,做到:品意境(审意象,品感情),析(表达)技巧,赏语言。(二)将诗歌鉴赏题分为四种类型进行分析1、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变体: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象”——物象、形象。意象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3)意象举例(4)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5)答题示例:(请学生自己先解答一下试题,再公布参考答案,请学生自己比较自己答案与参考答案的差异,从中归纳出答题的重点为何,并自行归纳答题步骤。一下皆同)04年上海卷赤壁杜庠①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②。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③眼里已无吴,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③曹瞒:即曹操。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18、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5分)思路分析:这是一道诗歌鉴赏题。一般可以从表达方式、表现技巧、谋篇布局以及语言修辞等板块着手整理。但本题已明确揭示可从景和情的关系来鉴赏该诗句,因此可围绕着情景关系展开鉴赏。(得分率为,区分度。)参考示例一:本句是典型的借景抒情,借曹操兵败赤壁、苏轼两游赤壁的史实和眼前只剩下荒凉一片的景色:“荒矶”、“鸥鸟”、“烟芜”,来抒发自己满腔热情,却仕途不得志、报国无门的感慨和不平,咏史抒怀,将荒芜苍茫之景与凄凉的心境融合,借景抒情的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参考示例二:此句写赤壁只有荒芜、萧条景象,引得诗人想起三国旧事,看似写落莫凄凉的景物,实则表现诗人官场不得意,内心孤落的感情。从全诗看,赤壁之景暗含作者空有报负如诸葛,却壮志难酬之情。诗中寓情于景,借景抒情。(6)答题步骤:(该步骤由学生在比较自己答案和参考答案后自行归纳总结,老师起点拨作用即可,以下皆同)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7)常见意境举隅: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疏凄寂安谧美好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幽远清冷幽静2、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2)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观察角度等。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描写手法主要有: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联想和想像、虚实结合、白描、动静结合、渲染、虚实结合、烘托、欲扬先抑等。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比兴、、比喻、、拟人、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3)答题示例:06年上海春考卷画线句(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荷花十里,一钩新月。)的描写与前面的热闹场景截然不同,这样的写法好在哪里?(3分)评分要点:(1)动静映衬,鲜明对比(2)寓情于景,韵味无穷(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思路分析:该题考查对景物描写的赏析,可从以景结情角度分析“寓情于景,韵味无穷”,可从首尾照应角度分析“动静映衬,鲜明对比”。参考示例:画线句的描写与前面的热闹场景截然不同。首先,画线句有静景――水天、新月,有动景――朱帘高揭、归棹,动静映衬,对比鲜明;其次,作者以景结情,起到寓情于景,韵味无穷的效果。(4)答题步骤和方法:(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3、第三种模式分析:炼字炼句(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2)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久经锤炼的字的妙处。诗歌的字、词、名句具有形象、凝炼、含蓄的特点,鉴赏时应注意其深层含义。对典故性字词,要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即内蕴),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蓄”、“蕴藉”等词语。对描写性字词,要分析对塑造意境的作用,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生动”、“传神”、“清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朴实”、“隽永”等词语。对动作性字词,要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对名句,要从情感、意境、形象、哲理、语言等审美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要注意情、景、理的统一。(3)答题示例:06年上海秋考卷[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张可久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16、“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评分要点:(4分)“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饱尝人间世态炎凉之苦(2分),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2分)。思路分析:该题考查鉴赏能力,要求说明“倦”字用得好的理由。解答此题,首先要能比较准确地理解这首小令的主旨,其次结合全曲的意境,品味“倦”字的内涵(内容)及其作用(形式),赏析炼字。参考示例:历史兴衰,在作者眼中早是过眼烟云;千古风流人物更是如此。倦息于事物更替兴衰,于是作者退隐山林,酿酒煎茶,安然生活。一个“倦”字足以将这种逃避尘世、笑看风云的心态描绘出来。(4)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鉴赏常用语如:a、用语工整,形象地勾画出……的画面。b、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c、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的意境,生动形象,极富美感。d、写出了……的过程或生动情景,使诗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为深切。e、叠字叠词还增加了诗的音律美。4、第四种模式:语言特色(1)高考试卷上的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2)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提问: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提问。参考答案:语言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3)答题步骤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概括语言特色;第二步:用诗词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色;第三步:指出描写的意境或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附:一般从下列词语中选择答案: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等。5、第五种模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提问方式:有人评价该诗歌说:“。。。。”,请结合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感情,谈谈你的理解提问变体:有人认为这个字用得好,有人认为哪个字用得好,你认为呢?(2)答题示例:05年上海秋考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故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注]谪仙:李白。16.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评分要点:同意。要点: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象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不同意。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入,气势显得壮阔。(如有其他看法,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也能给分。)思路分析:此题考查对诗歌的整体把握、鉴赏能力。本题具有引导限制性又有开放灵活性。考生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就能给分。如若同意,可分析徐诗场景虽也不小,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瀑布……,显得很实、很板,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如果反对,可从徐诗的构思、意象、手法等方面加以阐发。参考示例一:我并不同意苏轼对于李徐两诗的评价,李白的诗浪漫而有想象力,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写出瀑布的景色,但徐诗也并非全恶,“千古长如白练飞”一句就很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瀑布的质感,虽整体不如李诗,但仍有可取之处。6、总结:答题思路上面我们归纳的几点,落实到具体的诗歌,大致可以分几个步骤:A、把诗歌默读两遍,先有个总印象;B、找出诗中写景、写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