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间的计算_第1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间的计算_第2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间的计算_第3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间的计算_第4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间的计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4页共34页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间的计算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间的计算。时间的计算教学内容:p62例1、例2三维目的: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开展学生的时间观念。2、会进展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一、猜谜游戏引入: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2、学生猜出谜底后,老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3、老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1:2时=〔〕分〔1〕老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3〕反应a、60+60=120分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4〕老师小结。2、让学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题目1和补充题:3时=〔〕分2分=〔〕秒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老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3、教学例2:〔1〕老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别离家,7时45分到校。〔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3〕学生讨论答复,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b、45-30=15,是15分钟。4、小结〔略〕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助算一算。三、稳固练习:1、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小题,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2、填空:〔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3、竞赛:老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老师给予奖励。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老师:如今是几时几分?我们刚刚是从9时开场上课,从上课到如今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珍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立祖国。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目的: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开展学生的时间观念。2、会进展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一、猜谜游戏引入: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2、学生猜出谜底后,老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3、老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1”:2时=〔〕分〔1〕老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3〕反应a、60+60=120分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4〕老师小结。2、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老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方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60秒=1分〔10个1=1个10〕60分=1时〔10个10=1个100〕反过来也是一样的。3、教学例2:〔1〕老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别离家,7时45分到校。〔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3〕学生讨论答复,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b、45-30=15,是15分钟。4、小结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助算一算。三、稳固练习:1、完成第5页“做一做”。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2、填空:〔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3、竞赛:老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老师给予奖励。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老师:如今是几时几分?我们刚刚是从9时开场上课,从上课到如今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珍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立祖国。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能严密联络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计算,用家到学生经过的时间来组织教学。一方面老师要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经历得出计算的时间和方法。另一方面老师也要细致引导,通过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总结和实际应用稳固所学。通过不断地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论才能。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目的: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开展学生的时间观念。2、会进展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一、猜谜游戏引入: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2、学生猜出谜底后,老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3、老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1:2时=〔〕分〔1〕老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3〕反应a、60+60=120分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4〕老师小结。2、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老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方法〔一〕: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方法〔二〕: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60秒=1分〔10个1=1个10〕60分=1时〔10个10=1个100〕反过来也是一样的。3、教学例2。〔1〕老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别离家,7时45分到校。〔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3〕学生讨论答复,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b、45-30=15,是15分钟。4、小结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助算一算。三、稳固练习:1、完成第5页“做一做”。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2、填空:〔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3、竞赛:老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老师给予奖励。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老师:如今是几时几分?我们刚刚是从9时开场上课,从上课到如今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珍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立祖国。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能严密联络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计算,用家到学生经过的时间来组织教学。一方面老师要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经历得出计算的时间和方法。另一方面老师也要细致引导,通过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总结和实际应用稳固所学。通过不断地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论才能。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数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班有多少名学生?我们三年级有几个班?每班人数都差不多,大约共有多少人?〔指名说〕你知道我们全校大约有多少名学生吗?二、教学新课〔一〕感知“万”1、同学们,你知道这是哪儿吗?〔指名说〕2、谁来猜一猜这个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让学生猜一猜〕师:这个体育馆大约能坐一万人。假如我们全校的学生都去看比赛的话,可以坐得下7个像我们这样的学校的学生。问:这个体育馆大不大啊?3、[出示图]同学们请看,这是一个学校给残疾人的捐款,你知道他们一共捐了多少钱吗?〔指名说〕咱们一起来数一数。4、一共有一万元捐款,那几个一千是一万,〔生说,师板书〕一万里面有几个一千?5、请同学们摸一摸这张纸,你有什么感觉?〔指名说〕那假如一万张纸叠起来有多高呢?谁来猜一猜?〔指名猜〕老师这儿有两包纸,每包五百张,一共一千张,一万张需要这样的几包?咱们用尺来量一量它的厚度。〔请学生演示量的过程〕得出:大约有10厘米。问:一万张纸要几个这样的一千张?〔指名说〕也就是有几个10厘米那么高?得出:大约有1米高。6、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一万张纸叠起来大约有多高。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要求:1、使学生在掌握长方形特征的根底上,理解周长的意义。2、通过抽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才能,开展学生的思维才能。3、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可以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4、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独立考虑的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教学方法:观察法、归纳法。教具准备:钉子板、绳子、尺子。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图形,平放桌上,把长方形挑出、放在一边。〔观察〕2.提问:〔1〕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2〕相邻的两条边有什么不同?〔一条边长,一条边较短〕二、探究新知1.谈话:同学们对长方形的特征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周长的计算〕2.理解长方形的长和宽。请同学们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归纳出: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长方形纸片上标出长和宽。3.学生动手操作,理解长方形的周长。老师出示围在钉子板上的长方形。提问:什么叫做周长?(……..)请一位同学来指一指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其他同学互相看着摸一摸,你自己的长方形纸片的周长。再请一位同学指一指钉子板上的长方形的周长。提问:你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吗?〔能〕一位同学把围成这个长方形的线取下来测量,测得长度是60厘米。〔答复: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大约是60厘米4.设疑:比拟小的长方形,要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用量的方法,假如要想知道大的长方形土地的周长是多少,用量的方法就不行了。我们能不能根据它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周长是多少呢?〔1〕出例如题: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2〕老师将学生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6+4+6+4=20〔厘米〕6×2+4×2=12+8=20〔厘米〕〔6+4〕×2=10×2=20〔厘米〕〔3〕比拟。老师指着3个不同的算式问:他们算得对吗?为什么?哪种算法比拟简便?〔小组讨论〕〔4〕反应归纳:提问:谁能在图上指出6×2和4×2分别表示哪局部?〔6×2表示两个长的和,4×2表示两个宽的和〕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就是两个长与两个宽的和。指名一同学在图上指出6+4表示哪局部。问:10×2表示哪局部。〔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的2倍,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归纳: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用两个长和宽的和计算出来。如今,我们用这个方法求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5.小结:通过观察、操作求长方形周长,同学们想出了3种方法,都对。一种是四条边长连加的和,第二种方法是:用两个长的和加上两个宽的和。第三种方法是用两个长加宽的和来求周长。第三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因此比拟简便。三、稳固进步〔投影〕1.算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2.出示“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3.一个长方形枕套,长50厘米、宽30厘米,四周缝上花边,需要多少厘米花边?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外练习找一件自己喜欢的外表是长方形的物品,想方法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周长教学目的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周长的含义。2.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详细的活动,自主探究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开展数学考虑,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1.剪一剪。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非常得意的卡通头像图片〔电脑演示:三幅卡通头像图片〕,认识它们吗?在三幅卡通头像图片中,你最喜欢谁就把它从纸上剪下来,看谁剪得又快又好!学生拿出图片,剪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卡通头像。2.说一说。讨论:你是怎样剪的?〔沿着头像的边剪的〕学生互相评价剪出的作品,体会头像的边的意思。小结:沿着头像的边剪,就是沿着头像四周的边线剪。你能指一指你剪出的头像四周的边线吗?〔先指名指一指,再在同桌间互相指一指〕提醒:头像四周边线的长就是头像的周长。〔板书:认识周长〕二、提供实例,认识周长1.教学例题。出示游泳池图:这是一幅儿童游泳池图,你能指出它四周的边线吗?指出:游泳池图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出示树叶图:你能指出树叶四周的边线吗?指出:这片树叶四周边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2.练一练。〔1〕“想想做做”第1题。提问:你还能指出我们身边一些物体某一个面四周的边线吗?学生可能指出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上面、黑板面、课桌面等一些熟悉的物体的面的边线,并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分别指什么。〔2〕“想想做做”第2题。出示题目。谈话:你能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吗?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在书上第62页第2题上描一描。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业,互相评价。提问:我们描出的每个图形的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什么?三、引导探究,测量周长1.自主探究。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怎样测量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呢?请同学们看这三件物品。〔出示长方形的名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的硬币〕先在小组里讨论怎样测量它们的面的周长?你能想到哪些好方法?学生可能想到量、围、滚等不同的方法。组织活动: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这三件物品,小组分工合作,用你认为适宜的方法,分别量出它们的面的周长。学生按要求测量长方形名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硬币面的周长,老师参与学生的活动。2.反应。提问: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测量长方形名片的周长的?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1〕量出四条边的长,再相加;〔2〕量知名片的长和宽,再计算;〔3〕用一根细线沿名片的边线围一周,再量细线的长;〔4〕把名片沿直尺的边翻动一周。比拟: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名片的周长,在这些方法中,你比拟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提问:你是怎样测量五角星纸片的周长的?有不同的方法吗?再问:你认为测量五角星的周长,用什么方法比拟适宜?〔量出其中一条边的长,再用这条边长乘10〕提问:你是怎样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的?〔学生可能会用围或滚的方法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追问:为什么不能直接量出1元硬币的周长,而要用围或滚的方法呢?3.小结。提问:你学到了哪些测量周长的好方法?在测量周长的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谈话:看来测量周长要根据物体形状的不同,灵敏地选用适宜的方法,才能到达的效果。4.教学“试一试”。出示题目。提问:你有方法知道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自己先试一试。反应:你是怎样知道的?把你的方法和同学进展交流。5.“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题目。提问: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学生抢答,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6.“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四、拓展延伸,提升认识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这样的一片树叶,你有方法量出这片树叶的周长吗?〔在讨论不同方法的根底上,明确用围的方法测量树叶的周长〕谈话:请同桌同学合作,用围的方法测量这片树叶的周长。学生活动,老师巡视。反应测量的结果,并说一说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课件演示:用细线沿树叶的一周围一圈,最后展开细线,量出树叶的周长。五、课堂总结提问: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了周长,你有收获吗?假如用一句话表达你对周长的认识,你想说些什么?谈话:认识了周长,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其实,周长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你发现了吗?欣赏短片: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谈话: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考虑,就一定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总说明“认识周长”的教学设计凸显了先进的教学理念,赋予教学内容更丰富的内涵,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开拓了非常广阔的空间,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课堂的生命活力来自于学生对事件或事实的感受、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于丰富活泼的猜测、假设,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更来自于探究过程中的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惊奇和喜悦。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尊重教材的根底上,灵敏使用教材,把对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分解为认识边线、认识周长两个阶段,并创造性地把对边线的认识融于学生熟悉、喜欢的卡通图画之中,使学生的认识经历了丰富的感知过程。剪一剪、指一指、说一说、描一描等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探究活动中充分地理论着、考虑着、感受着……如此丰富的感受之后,周长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课堂的生命活力表达在老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考虑、交流、理论、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之后,老师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如何测量长方形名片、五角星纸片和一元硬币的面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考虑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在这样开放的探究空间中,教学过程呈现出双向的交流、动态的建构,师生分享着开展的快乐,成长的愉悦。课堂生命的活力更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发现、提升数学的美,使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享受的家园。本课的完毕环节,老师安排了“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短片欣赏,一个个鲜活的画面,使学生对周长的理解进一步得到深化,学习数学的情感也由此被进一步激发。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秒的认识秒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p59-61三维目的: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时钟学具准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口算卡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师: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展倒计时〕师:刚刚,我们进展倒计时,象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二、新授〔一〕认识钟面上的秒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2、学生自主探究,共同探究3、学生反应: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③假如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4、体验1秒钟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④小结:刚刚,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二〕探究分与秒之间的关系1、师:假如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究。3、学生反应。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三〕练习:体验1分钟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四〕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三、稳固练习1、做练习十四:1补充:①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2、跑步比赛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剧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完毕,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发动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3、活动: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惯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老师报时〕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四、作业搜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如练习十四第3题〕教学后记: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混合运算一、说教材这节是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节,这局部三步式题是在学生学过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的三步式题以及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根底上教学的。例1着重说明乘除法连在一起的120÷5×3要先算,这与已学过的18÷3×4乘除两步混合式题一样,仍然是从左到右进展。在第三册学过了带有一个小括号的两步式题。这里在一个算式里出现两个小括号,要仿照第四册学过的乘加〔减〕乘的运算顺序,脱括号要同时进展。二、说教法通过老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相结合,重点要放在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和计算上,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启发式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展教学。三、说学法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三、说重点、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展脱式计算三步式题。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回忆学习了哪些混合运算,说出他们的运算顺序。2、课件出示::8+2×79×3+2×350-30+2418÷3-4〔440-280〕×30120÷5×3〔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订正120÷5×3后,老师向学生说明: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混合运算,看谁能以前学过的知识,学得又对又快。然后,出示课件在120÷5×3前面添上“74+”。并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这道题应该怎样算。老师启发学生考虑并提问:这道题里有手括号吗?这道题里有哪些运算?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算什么?可让学生适当讨论,老师说明并用课件出示运算的步骤,带着学生一步步进展计算。师把“÷5×3”改成“×5÷3”问学生该怎样计算。2、教学例2。课件出示560-280÷70-30,让学生说出计算顺序后,再课件演示为:(560-280)÷(70-30)让学生说说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师问:这道题应该怎样算呢?应先算什么?让学生自己解答,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订正。3、练习:课件出示:(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