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知识和技巧培训_第1页
新闻写作知识和技巧培训_第2页
新闻写作知识和技巧培训_第3页
新闻写作知识和技巧培训_第4页
新闻写作知识和技巧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写作十谈

2/5/2023一、夯实基础写新闻(一)新闻的定义什么是新闻?历来说法不一。国内外众多资深新闻学专家和新闻工作者,给新闻下了170多种定义。“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二)新闻分类:

新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新闻就是消息。

广义的新闻除了包括消息外,还有通讯、深度报道、特写、评论、综述等等。2/5/2023(三)新闻稿件应具备的几个特征:新闻稿件的特征之一:新闻事件具有能够满足读者好奇心的特征。新闻稿件的特征之二:新闻事件具有典型性特征。大家都在做同样的工作,谁做得好,谁就是典型。谁做了大家都想做但基本上都没做好的事情,谁就是典型。谁做了与当前的宣传教育主题有着密切关联的事情,也可以作为特殊情况,成为一个特定时间段的典型。2/5/2023新闻稿件的特征之三:新闻事件具有指导性特征。与新闻事件的典型性特征相比,新闻事件的指导性特征既需要具有典型性特征,还要具有可推广、借鉴的特征。也就是说,指导性特征是建立在典型性特征之上,并高于典型性特征。新闻稿件的特征之四:新闻事件具有焦点性特征。任何优秀的新闻稿件,都肯定有焦点性特征的存在。焦点性特征明显的稿件,是所有新闻媒体所追寻的稿件。上述四个特征可以独立存在,即只要拥有其中一个特征,就是一篇完整意义的新闻稿件;也可以二个特征或三四个特征同时存在,同时存在的特征越多,新闻稿件的价值就越高。2/5/2023新闻的5个要素:5W1H——5W:When、Where、Who、Why、What

1H:How何时、何地、何人、何故、何事以及怎样报道要具有客观性,一般以第三人称来讲述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要做到客观地陈述。报道具有时效性,事件结束,必须立刻完成新闻稿件,特别是会议的稿件。报道的注意点:校园新闻必须注重领导的称谓、以及职务职称(特别不能把名字或职称写错)(举例“胡金涛”、“温家室”)。报道具有多样性,鼓励大家创新。2/5/2023新闻报道的注意事项:◆会议报道要认真记录领导讲话重点,再高度提炼归纳总结,尽可能做到最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最多的内容。◆体育报道,注意用专业术语,多关注精彩赛点。◆其他活动报道要清楚整个流程以及现场嘉宾。◆有些稿件必须写得有气势,如广播操、校运会的开场稿件。

在活动结束后,可以适当进行一些采访活动,增添自己报道的亮点。2/5/20231、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具有了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不会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会兴奋地发现“生活处处皆新闻了”。2、对学校工作既能“跳进”又能“跳出”跳进:全面了解和熟悉学校、学院和班级各项工作和活动跳出:跳出自己学校、学院、班级的圈子,在一个新的高度和更大的范围去看待学生工作和活动跳进是为了深入了解要采写的新闻内容,跳出是为了更准确的把握要采写新闻的主题和挖掘新闻的意义。3、锤炼新闻写作基本功这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基础,因为我们的大多数学生记者都不是专业出身,所以要强调这一点。大家要掌握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基本的写作技巧,通过自学都可以掌握。开始写稿的时候,可以先找一些类似的稿件模仿,熟悉了,就可以自如的去表现。勤写勤练勤看,相信大家一定提高很快。二、透过校园观天下2/5/2023校园新闻的发现:

1、国家当前教育热点在学校工作中的体现;

2、社会热点和学校活动的有机结合;

3、学校工作要点和宣传重点

4、各类节日和纪念日

5、学校重要活动

6、学校典型人物

7、学校的典型管理模式

8、学校的典型教学模式、教学成果举例:《当手机在课堂上响起》《走读生游离校园文化外》《勤工俭学竞聘上岗》《论文抄袭》《高高的剩饭堆》2/5/2023三、五分采访五分写很多人都说,新闻作品是“七分采访三分写”,认为采访比写作更重要。但实际上,写作同样重要。写作是个苦力活,往往要挑灯夜战,苦思冥想。这功夫一点也不亚于采访,所以我认为,写作和采访同等重要。就像一个厨师,买菜回来,没有好的手艺,也做不出美味佳肴来。在采访中要注意重要的4点:观察、访问、思考和记录(简称:看、听、记、问)。我们身边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可能成为一个新闻线索,作为一名记者,要时刻做有心人,否则很难发现。综合来看,记者应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当得到了线索,首先分析它的新闻价值,确定采访去向、主动出击,占取优势权。到达新闻现场时,找好位置、用心观察、用心去看。2/5/2023在采访时一定要多听多问,访问的内容具有广泛性的特点,通常,记者能由一个问题而引导出很多问题,“深挖”出的新闻想必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拿笔和本做记录,这是为后面写作打“基础”,当然,一支录音笔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能更客观、准确的记录采访内容。总之,记者在采访时,一定要做到多听、多看、多问,让自己的访问内容越丰富越好。采访就像“搜集”做饭的材料一样,材料“搜集”的越多,选择性就越多,最后,做出来的饭菜就会越丰盛。

搜集到“丰富”的材料后,就考验厨师的手艺了,我们要用简而精的语言把新闻做出来。在写作上,用事实说话,这是每个记者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模式上要注意新闻的5要素是必不可缺,同时标题要有噱头,才有吸引力。以我自己的经验来看,想写好一篇新闻稿子,首先,要有很好的文字功底。写完一篇新闻后,如果时间有限,应当把文章反复读几遍,查看内容的字词是否需要修改,能否经得起读者们的“检验”;其次,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写新闻的结构(金字塔式、倒金字塔式、逻辑关系式等),在以后的新闻写作上能得心应手。2/5/2023四、上天入地三贴近新闻宣传肩负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任务,所谓“上天入地”,这就要求我们吃透上头,吃透下头,否则新闻就是无本之末,无源之水。吃透两头-吃透“上头”是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政策指示精神;吃透“下头”是指掌握丰富的实际情况。中央的重要决策方向、重要会议精神,我们都要胸有成竹,在具体的采访中,对照落实。“心入”与“身入”,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脚底板下出新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特点和本质,找出规律性。校园新闻,就是要贴近校园生活、贴近专业行业、贴近老师学生。举例:《山谷传音报民生》,第一时间引入十七大报告关注民生思想。《舞动思想的杠杆》,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如何在基层“落地”?《“新中国让我活了第二个60岁”》,新中国成立60年取得的成就,如此宏达的主题如何展现?选取一个人,见证前后60年,独一无二。2/5/20232/5/2023舞动思想的杠杆

——大会战胜利促进东巴凤走科学发展道路

广西日报记者周仕兴公路·思路“开门见山山清水秀,在家赚钱钱途无量。”东兰县巴拉村女青年黄小燕家门楣上,贴着一副崭新的对联。午饭后,黄小燕坐在门前,娴熟地刺起绣来。她边刺边哼着山歌,快乐的音符在手指和针线间穿梭。黄小燕是东巴凤数千名“在家里打工”的青年之一。两年前,村里通了公路,乘着班车,大胆的黄小燕第一次进城,到广东“闯世界”。后来,她和老板达成协议,把原材料带回来,与村民一道“在家里打工”:每月准时让班车把刺好的绣带去,便可到邮局领“工资”。现在,邻村的女青年利用茶余饭后在家刺绣,每月便可挣六七百元。其他群众或种桑养蚕,或自由经商,昔日满面尘灰的“庄稼人”,成了手不粘泥的“养蚕户”、“小老板”。“路不通,所以闭塞;闭塞,必然落后!”谈起大会战带来的直接效益,东兰县委书记廖昌军说:“有路就有新观念!”公路犹如思路。公路畅通,思路也就宽阔了。大会战不仅仅给东巴凤修了几条公路,更是创造了一个发展的新支点,东巴凤人在轰轰烈烈的战役中,挥舞起科学发展的杠杆,再次撬动这红土地。凤山县长峒乡,原居住在金沟洞屯的杨柳燕有一个梦:离开弄场,住上楼房。这梦想,一梦就是30多年。除了经济的限制,更有丈夫观念的守旧。2003年,大会战的号角吹响,杨柳燕坐不住了。她费尽心思,“打通”了丈夫的“思路”,夫妇俩携子女一起,到工地做工,同时,承包几百亩油茶林。苦心劳作一年多,掘到了“第一桶金”。有了资金,梦想便触手可及。去年10月,他们掀翻了破旧的泥墙瓦房,沿着只能落脚的羊肠石阶,举家迁到公路边,建起了3层小楼。“如果没有公路,我们肯定还蜗居在山里!”杨柳燕略显皱纹的脸上,绽放出满腔青春的欢乐。住进新房,这一家并没有躺在温床上歇息,而是在思考长远的发展之计。她们把原有的坡地都退耕还林,还承包了200多亩八角林,两个儿子都到沿海“淘金”,年收入可达五六万元。毋庸置疑,是这场告慰先烈、强县富民的大会战,使杨柳燕家一朝梦圆!似曾相识“燕”归来。今日东巴凤,处处都是黄小燕、杨柳燕。今日东巴凤,不管从群众到领导,都树立起了科学的发展观,在积极探寻一条适合自身长久发展的道路。过去,由于路不通,招商引资对远居深山的东巴凤来说,无异于“痴人说梦”。然而,随着大会战的胜利,一个个“梦”正向老区人民阔步走来。观念一变天地宽。近两年来,三县的发展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招商引资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2004年至今,三县共签订项目323个,总投资339692万元。如今,河丰药业、花神缫丝等落户东兰,宏宇木业、润达制药等进入凤山,培元神酒厂、建邦公司等长驻巴马,它们带来了巨资,更带来了先进的理念,为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据统计,2004年,东巴凤三县GDP分别达69349万元、79210万元、48279万元,分别比会战前增长41.68%、26.6%、49.52%。水贵·水柜原先,东巴凤缺水!在这里,滴水贵如油!“送礼要送自来水!”前几年,当某保健品广告家喻户晓的时候,东巴凤群众中也流行着一句具有本地特色的“送礼广告”。凤山县不少领导就送过这样的“礼”。县委书记韦善国说,2002年以前,他每次下乡,都是“车马出动,水桶随行”——吉普车的后排位置,铁定要“坐”着几桶水,作为送给当地干群的“见面礼”。2/5/2023当年东巴凤,翻山越岭去挑水,是村民每天必修的“晨练课”。他们恨不能将一盆水当几盆用:先洗菜,然后洗脸,再洗脚,最后还给牲畜喝。在一些地方,牲畜难以忍受饥渴,只好被活活“渴死”。饮水难,成了困扰东巴凤人民生活,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千年之痛”。“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东巴凤人的骨子里,始终流淌着一股不服输的豪气。他们竭力冲出思想的樊篱,想尽办法解决饮水难题。历史的标尺刻在1996年。凤山县中亭乡顶沙屯,村民曾贵芳“发明”了广西第一个“地头水柜”。这个后来被称为“导弹发射基地”的水柜,立即如放卫星一般,冲出这个小小石山,走向广西!曾贵芳捧着水欢呼,顶沙人喝着水欢呼!然而,欢喜过后是忧愁。建一个地头水柜,对东巴凤许多普通家庭来说,并非易事。2003年,大会战如一阵春雷,响彻东巴凤—一场千载难逢的及时雨,滋润了龟裂的土地:党委、政府大力出资,与群众“合建”水柜。现在的东巴凤,早已被凿得遍地是“洞”——大会战加扶贫攻坚时所建的水柜,共达63733个,密密麻麻、星罗棋布,把大石山点缀成一幅彩色壮锦。有了“就在地头的水池”,东巴凤农业告别了“等天靠天、丰歉不稳”的历史,实现了变一年一熟为一年多熟,变干旱地区为“鱼米之乡”的耕作变革。据统计,有地头水柜灌溉的田地,粮食平均亩产量要比种植旱地作物高出2倍以上。同时,地头水柜还为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大搞农业综合开发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透过四季常“留”的“自留水”,东巴凤人看到了希望。一个山绿鸟栖、水秀鱼跃的东巴凤,正向世人展示着她亮丽的色彩。东巴凤人赞叹:地头水柜是集丰收、致富和生态为一体的“多功能柜”。沼气·朝气“猪粪遍地,垃圾堆积,苍蝇成群,臭气熏天。”巴马练乡村同贺屯队长黄猛,以这16个字,描述3年前的同贺屯。7月10日,记者来到这里,只见楼房鳞次栉比,路面洁净,鸟语花香,空气清新———这分明是一座可以触摸的小城!追寻变化的根源,屋后那一排沼气池,便是不可替代的“无名功臣”。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同贺屯和其他村屯并无两样,通俗说,就是“脏、乱、差”。一些“见过世面”的同贺人思考:“城市规划”这个时髦词,可否也用于“农村规划”?同贺人敢想敢做。几年后,他们在原先混乱无序的地基上,建起了一栋栋规划整齐、设计漂亮的小洋楼。然而,环境卫生并没有得到根治。“脏、乱、差”又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沼气池建设,“一池五改”,即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建设生态家园。大会战开始后,关于沼气池的宣传让同贺人眼睛一亮。“统一规划,分户管理!”同贺人善于创新。“沼气池建设不能走老模式!”技术员李康费尽心思,发明出一种椭圆型“盖中盖”式沼气池,可以自动排渣,外观漂亮而精致。同贺人在屋后统一建起了23个沼气池群。验收时,被专家称为“全国少见的艺术品”。随着大会战的告捷,东巴凤已建成沼气池88658个,入户率达69.66%,覆盖37个乡镇8万多农户近40万人。而两年前,许多村民没想到,小小沼气池,发挥的效用如此巨大。“方便家用,只是其一。”巴马县委书记徐贵掰着手指,数列出它带来的一系列“连锁效应”:“五改”必将带来环境卫生的改变;维持沼气池运转,必然促使村民养猪,增加了收入;不用砍柴烧火,既减少了村民的劳动量,又改进了生态环境……乱砍滥伐,是东巴凤千年难治的“顽疾”。森林覆盖率本来就不高的大石山区,在刀斧的挥舞下,石漠化越来越严重。封山育林叫了多少年,仍为一场空谈。然而,自从沼气池进家入户后,效果很快便立竿见影——曾经光秃秃的石山,如今已焕发出盎然的生机。东兰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4.9%,凤山也达到了40%。“开门见山山清水秀”,是对今日东巴凤最确切的阐释。作为大会战项目,退耕还林在促进东巴凤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也促使农村产业结构实现了历史性的调整。前年,东兰县三石镇村民韦运存把仅有的6亩地全退了。政府在8年内,每亩补贴300斤粮食,解决了吃饭之忧。现在,韦运存一边护理喜树,一边养蚕、养猪,逐年递增的收入,让他惊喜不已。退耕还林以优化农村产业为载体,大力引进深加工企业,三县各自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业。而农户,始终是每一条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家园”,在东巴凤得到了深刻实践。“沼气充满朝气,生态带来福气。”《农村沼气池宣传单》上这句话,一点也不假!2/5/20232/5/2023五、娓娓故事情道来在人们通常的意识里,新闻报道和故事完全是两回事。其实,优秀的新闻报道就应当是生动的故事。换句话说,如果用讲故事的方式写新闻报道,那么新闻报道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死板、生硬、单调、枯燥的毛病,变得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从而易于传播,更收功效。尤其是新闻宣传不要咄咄逼人,不要动不动就是喊口号、教育读者,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故事,潜移默化地传播你的思想。这就要讲好你的故事。作者就像编剧一样,把故事构思构架好,展现给观众(读者)。这里所说的“讲故事”,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故事性,二是故事结构,三是故事教益。

文似看山不喜平。要充分运用吸引人的元素。让故事变得更耐读。一般几个元素:

(1)稀奇——闻所未闻,罕见。

(2)新鲜——鲜为人知,耳目一新。

(3)神秘——有悬念,牵动人的好奇心。

(4)戏剧性冲突——人们关心结局,具有较高关注度。

(5)时间——两个极端:越远越好,越近越好。

(6)范围——这事到底有多大?在什么地方发生的?有什么样的影响?

(7)变化——怎样了?后来怎样了?

(8)动感——静止的故事不受欢迎,受欢迎的是对立元素轮番出现,形成交锋的动感。

(9)名人评论——借名人之口说事,利用名人效应。

(10)人性展示——所有的被称为伟大的故事,都来自伟大的创意,而几乎在所有的伟大的故事创意中,都有一种人性的展示。2/5/2023运用文字魅力叙述好故事。用讲故事的方式写新闻报道,还要强调运用文字的魅力来叙述好故事这个问题。讲故事,进入、展开、描述、收拢等技巧是重要的,但语法、文法、逻辑、修辞等文字的基本方面也不能忽视。1.具体。不要大而化之地用模糊语言,多用实在的具体的让人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语言。

2.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动词使人不感到枯燥,形容词使人对新闻产生疑虑。

3.简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不拖泥带水,不节外生枝。读者问的是时间,你不用告诉他钟表制作的原理。

4.描写。最能展示作者的才华,使故事变得生动有趣。

5.交谈感。作者给读者的感觉是个别聊天,而不是在体育馆里听演讲。

6.连贯性。故事要顺畅,一气呵成,不阻梗,不中断人的兴趣。为此,就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过渡段落,写好转折和过渡。二是交代来历出处,以证实信息的可靠性。三是解释说明,不让读者纳闷和产生困惑。

7.数据的运用技巧。彻底改造数据,让数据多一些形象,少一些抽象,多一些简洁明快,少一些腹中计算。如果数据的具体信息不是特别重要,可以变成概数:“2613115美元”不如“260万美元”简单清楚。如果某件事物“增长了36.8%”,不如说“增长幅度超过了三分之一”。如果是“增长了98%”,不如说“几乎翻番”。还可以提供一个参照对象,让数字更形象,更一目了然。比如说一顿饭吃了多少钱、一辆小轿车更换花了多少公款不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用农民的口吻说“一顿饭一头牛,屁股下面一栋楼”就不同了,还有诸如“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大病拖小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等等。这就是换个说法,用比喻和常识代替枯燥的数字,叫做形象性替代。2/5/20232/5/20232/5/2023六、文章好坏题一半标题是文章的脸蛋、眼睛。我们看一个人,首先看脸,看眼,第一印象很重要。现在是“读图时代”,“读题时代”,将心比心,我们拿来一份报纸,首先看标题,标题吸引不了你,就不会再往下看。即便文章内容再精彩,也是妄谈。所以,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脸蛋,是名片,写好一篇文章,首先要精心雕琢好标题,不仅对写作有直接作用,更能为你这篇文章吸引更多读者打“招牌”。一忌“先写文章再写标题”。标题决定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有一个大致的设想,再展开行文,否则会很散,没有方向。当然标题也不可能一次拟定,文章是改出来的,最后再慢慢修改雕琢。二忌“千篇一律的标题”。标题和文章,要有对应性、惟一性。这篇文章的标题,不能用于另一篇文章,“牛头马嘴”。我们再报纸上,经常有的文章标题,放之四海皆准,比如写青年,就是《青春在基层闪光》;写老师,就是《托起山里的希望》,这样太大众化,也使得你的文章大众化,流于平凡。2/5/20232/5/2023“

热爱生命的,举起手来!”

——全国残运会冠军、贫困大学生方宏川的人生轨迹

广西日报记者周仕兴(刊发于《中国妇女报》)

"会回答问题的,请举手!"

休学半年后返校第一课,方宏川举起右手,老师傻眼了,同学们的目光齐刷刷扫射过来。

好奇,惊讶,同情……各种眼神交织在一起,方宏川的手微微一缩。可当目光转移向另一只手时,他又把手举得更高了。

这是一双与众不同的手---一双没有手掌的"小锤子"。

13年前,小学课堂上这一幕,方宏川至今仍历历在目。但此后,这双手一举起,就再没退缩过。

方宏川举起的,是一种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人生心态。

命运改变

有时候,人生的转变,就在一瞬间。

那是1993年冬的一个傍晚,方宏川走在放学的路上,边走边掏出中午捡到的两个"圆宝",把玩着朝家门走去。

快乐的方宏川哪里知道,那可是两枚猎炮啊!就在离家门只有几米的时候,意外发生了!随着"嘭"的一声,眼前,一片漆黑……

醒来时,他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双掌,被截掉了--这个年仅10岁的孩子,凝望着纱布包裹的双手,傻了!

伤痛和悔恨,死一般压在方宏川幼小的心上。

悲伤和绝望,伴着幼小的心度过了一个永远难忘的春节。

随着伤口慢慢痊愈,方宏川一下子从小朋友回到了"小小朋友"--生活自理,又从零开始。

首先就是吃饭难题。在母亲的帮助下,他用胶带把调羹和手腕绑在一起,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终于学会了自己吃饭。

然而,对一个失去双掌的孩子来说,最大的难题莫过于写字。亲朋好友无不扼腕叹息,"这书,恐怕是读不成了……"

方宏川不愿,方宏川不信!

"能吃饭,为什么不能写字!"他以同样的方式,用胶带把笔绑在手腕上,学起了写字。

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方宏川真的学会了写字,他真的又回到了久违的课堂!

小学时,学校离家近,方宏川在父母的照料下顺利读完了小学。但升初中时,

父母犹豫了,他们怎么忍心让孩子独自远行?

"手都没了,不读书今后还能做什么!"小方宏川说不出大道理,但就凭这一点,他把父母说服了。

然而,升初中后,一切都得自理,生活难度更大了。

洗衣服就是一大难题。

但方宏川不服输。

从入学开始,他就学着用手腕洗衣服,但要知道,被截掉的疤痕处可是"细皮嫩肉"啊!一件衣服洗下来,两手腕已脱皮了,那火辣辣的疼,刻骨铭心。

一次次脱皮,一次次起茧,衣服终于洗得"得心应手"了。此后每次回家,他还将父母的脏衣物包揽下来。

学会洗衣、淘米、刷牙……渐渐地,方宏川和正常人一样,过上了生活自理的日子。

改变命运

正如方宏川说的,"手都没了,不读书今后还能做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对这句话的体会更深了。

中学时的方宏川说:"手都没了,不好好读书今后还能做什么!"

"读书"--"好好读书",两字之差,既是方宏川对知识的孜孜渴求,更是他对生命的万般珍爱。初中3年,方宏川始终乐观向上、勤奋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被视为重点高中的苗子。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很残酷。中考时,因为手不灵便,方宏川体育分数过低,与重点高中失之交臂。

方宏川很遗憾,但没气馁。

那个伤情的9月,他独自一人卷起被子,来到一所普通高中。

高中3年,影子似乎是方宏川唯一的伴侣,但他无怨。他说,"如果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气馁!在苦恼时须要镇静,那快乐的日子,相信吧,定会来临……"

普希金的《如果生活欺骗了你》,成了方宏川的座右铭。

果然,"镇静"3年后,"快乐之日"如约到来--在这所几乎没有出过本科生的高中,一个失去双掌的残疾人,以优秀的成绩跨进了广西工学院的大门。

方宏川,创造了一个奇迹!

创造奇迹的方宏川说,路途虽艰辛,但每一步都坚定了心中的信念:没有什么不可以!

从中考体育不合格到成为优秀运动员,又是他实践这一信念的最好佐证。

一次,方宏川到县残联去换《残疾证》。闲聊中,得知有关招考残疾人运动员的信息。

多次在校运动会上获得名次的方宏川,大胆自我推荐。

几天后,残联工作人员找上门,叫他去参加体能测试。400米跑下来,大家兴奋得竖起拇指:回去多锻炼,争取在全国赛上拿名次!

再后来,方宏川参加了广西残疾人田径队集训,备战第6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

两个月的汗水没白流,运动会上,方宏川一鸣惊人:不仅获得了多项冠亚军,

还打破了男子T45级400米全国纪录和世界纪录。

方宏川举起胜利的双手,再一次让世人刮目相看!

心向未来

步入大学校园,方宏川的人生掀开了全新一页。

但作为大学生运动员,既要学习,又要参加高强度的日常训练,健全人尚难以应付,更何况是失去双掌的方宏川。

一学期下来,他整整瘦了一圈。

父母心疼,劝孩子放弃训练。但他说:"那么好的机会,跑掉了,可惜!"

为不影响学习,训练基本安排在课余,每天从课堂到运动场,两点一线,一线两点,时间排得满满当当--空闲,越来越奢侈。

方宏川的大学,就这样在训练和学习之间忙碌奔波。

有人劝方宏川,即使学业差些,你还是很出色的,何苦这么折腾自己?也有人"警告"他,再这样下去,你连大学的浪漫是啥都不懂了……

面对友善,他浅浅一笑:"我,注定要比别人付出得多。"

其实,没有什么是注定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大学3年,方宏川学习优秀,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专业奖学金;体育方面,

更是捷报频传:两次参加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一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取得了4个第一,一次打破世界纪录,两次刷新全国纪录……

捧着成绩,方宏川举起残缺的双手,感慨万千。

面对荣誉,方宏川举起健壮的双手,安之若素。

当一切归于平静,方宏川依旧过着拮据的生活。紧张的学习和训练之余,他还参加学校的勤工俭学,以补贴日常开支。

因为在他身后,有一个承载着重负的家庭:一个弟弟在读大专,两个弟妹在上中学。父母微薄的收入,早已力不从心。

唯让方宏川欣慰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上大学后,他再没花家里一分钱。

但方宏川不满足,他盼望着毕业早点到来。他坚信--"有了工作,一切都会更好!2/5/2023七、首尾呼应成一体

开头,亦即导语,非常重要。写新闻报道,必须写好导语,寥寥数语,就要吸引读者,给读者一个必须阅读下去的理由。吸引人的导语,可以是重要的信息,给人以冲击或震撼;也可以是文笔优美的描写,让读者觉得阅读是一种享受,希望继续得到更多的享受;而最好是神秘的悬念的牵引,是谁?在哪里?为什么?怎么啦?非要看到底,弄个究竟不可。西方新闻界有人研究,在众多的吸引人的导语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神秘。此外,导语吸引人的方式还有一些,比如:新鲜的引语、名人的评论、惊人的数字、生动的描写、反差大的对比等。当然还可以大胆地推陈出新,但要记住:简洁、准确、紧扣主题。

结尾也很重要,古人有“虎头、猪肚、豹尾”之说,豹子尾巴,刚劲有力。结尾不外三种类型:一是前后呼应型。提醒读者,记住故事的中心思想或者关键元素。但这种提醒最好是间接、隐蔽、巧妙进行,不要生硬地说教。可以通过使用一些非事实性证据——象征、情感回应、观察后的评论甚至还有诗歌片断等浸润读者。二是展望未来型。故事的主体中,我们通常强调的是那些正在发生着的事情,而不是那些将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但是,这些看起来在故事中没有太大用处的推测和展望,往往能够成为结尾处发人深思的好材料。它可以帮助读者加深对故事的印象。三是深化拓展型。故事已经突出了报道重点,结尾通过介绍给读者一些值得深思的新东西,让他们的视野在瞬间扩大。从而扩大故事的影响力,深化故事的意义,令人回味无穷。2/5/2023举例一:《折翅亦做凌云雁》,开头,展现画面:1995年9月1日,开学第一天。残疾教师阮文凭拄着拐杖,沿33道螺旋式盘山石阶蹒跚爬行。常人1小时的路程,他用了8小时,来到凌云县海拔最高的瑶族教学点——下甲乡河洲村弄怀小学。眼前的校舍,残垣断壁,瓦片翻飞,横梁腐裂,缺门少窗;教室杂草齐腰,蛛网纵横密布,桌凳缺胳膊少腿——学生,一个都没有;学校,已停办4年。困难,重重的困难,像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阮文凭肩上。很难想象,瘫软无力的双腿,如何支撑这一重担……

结尾,给人期待:即将告别时,阮文凭透露了另一个温馨的“秘密”:城里的壮家姑娘陆兰怀着感动而来,担起部分教学任务,并促成了一段美好姻缘。12月30日,他们将在学校举行婚礼。这也为我们的“续集”埋下了伏笔,后续报道《连接城乡的红线》

举例二:

《一位异国友人的苗山涅槃》,开头“一位以毕生精力扶助5775名苗山贫困儿童的异国友人,在圣诞节前写就了一曲令人惋惜的生命绝唱”,………结尾“一个人是有国籍的,而爱无国界。如一位天使,她从遥远的异国他乡,跋涉万里,用足迹把爱洒遍苗山。如一道彩虹,她将民族文化之桥架在苗山与世界之间,完成使命后悄然离去。方—芳——一个铭刻在苗乡人民心坎上的名字,一个纯粹而无私的异国友人,她在大苗山得到永生。”升华了文章主题思想。举例三:《山谷传音报民生》

开头先声夺人:

"喂,喂,喂……"

杨万宗正襟危坐,拍了拍话筒,轻喊几声。手中的报纸微微抖动,然后又清了清嗓子:

"各位农友,下面讲一讲十七大关于我们农村的内容……"

在容县容西乡祖立村立垌屯,这个声音,全村人早已耳熟能详。不仅如此,远近十里八乡,大喇叭声音所及之处,无人不晓。

从1984年起,这个声音一直在这片乡土上空回荡,从未间断。略有不同的是,声音质感由洪亮渐渐变得沙哑。

现已年近花甲的杨万宗,一个在家里义办广播室的普通农民。23年来,他用声音奏响了一曲乡村和谐乐章。结尾意犹未尽:连通大山内外的声音,声声不息。2/5/2023八、抓住特色写精华新闻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我们现在写作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只把他的业绩写出来,采访到很多故事,但找不到这些故事和这个人的个性有何关联。我们不是在表现个性,而是罗列事迹,写成人物传记,高大全,假大空。

我们之所以写这个人,往往是因为这个人身上的某种个性吸引我们,成功也罢,失败也罢,或者这个人做出某种非同寻常的事也罢,都和这个人的个性有关。一个人一生做很多事情,而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走向的事并不是很多,记者在采访中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很多事情我们采访到了,哪些事情能进入我们文中,大有讲究。一个人在重大关口所做出的选择最能体现这个人的个性。就拿一些创业英雄来说,之所以做成功,恰恰是这个人的个性决定的,是他和别人不一样的个性在起作用。每人的性格都很复杂,有矛盾。每个人都有一个很朴素的底色。在有限的篇幅里,要能抓住这个人的底色展开。写人物就是要突出人物的某个侧面。他在哪一方面做出的成就,甚至可以写一双手、一条腿。举例一:《一双手的力量》举例二:《一条腿,站起不屈信念》举例三:《一个人的长征》2/5/20232/5/20232/5/20232/5/2023蓝云礼赞

本报记者

周仕兴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身为山里人,谁人不识云?看云识天气,预知雨或晴。

更有一朵“云”,是山里人的一片天,为乡亲们送来及时雨。守护健康,解除病痛,“云”到之处,阴霾顿消。

“人民健康好卫士”、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蓝云,弃教从医10余载,坚守深山,救死扶伤,至死不渝,被誉为瑶乡“生命守护神”。

瑶乡大化,最偏乡村——板升乡弄丛村。这里千山万

,乱石成堆,交通闭塞,发展滞后,世代贫穷。

1988年,蓝云高中毕业,成为一名代课教师。同为山里人,他期望用知识,改变山村贫穷面貌。

然而,教学之外,目睹山区百姓备受病痛折磨,有的还丧失了宝贵生命,蓝云感同身受、心潮难平。

于是,教书之余,他自学医术,随后到都安卫校进修3年,取得行医资格证。

2000年8月,蓝云改行,弃教从医。

从此,深山有了自己的医生。

半路出家,蓝云倍加用心。他刻苦钻研医术,时刻把群众健康挂在心上,不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他翻山越岭,走村串户,以精湛医术、高尚医德,赢得乡亲们的尊敬。

可惜,命运弄人。2006年,蓝云患上鼻咽癌,且日趋严重。

昔日救人,今日自救。蓝云四处寻医,倾家荡产,家徒四壁。

村民捐款相助,政府免费治疗……即便各界爱心接力,仍未战胜死神。2011年5月,蓝云不幸离世。

他的离去,给瑶乡留下无尽遗憾,人们有感而发,创作一首《祥云》,传唱他的精神:

你是一朵祥云,飘在瑶家的乡村,化作滴滴甘露,滋润远近乡邻;你是一朵祥云,呵护每个亲人,你是白衣天使,温暖每一颗心……

一袭大褂,白衣在身,使命在心。

蓝云背上药箱,行走乡里,把所学知识,全部献给乡亲。他像一部高速运转的机器,不分昼夜,随叫随到,马不停蹄。

一天深夜,农妇夏美娥身体不适,摸黑从抽屉里找一瓶药喝下。一会儿便上吐下泻,昏迷不醒,鼻青脸肿,情况危急。

蓝云赶到,打开抽屉,发现半瓶甲胺磷。

他立即呼叫救护车,一边输液,一边转移。跑步行进3个小时,20多公里,才把病人抬到在公路边等候的救护车上。

2/5/2023

第二天,夏美娥脱险获救。

村民蒲亨世的女儿出生不久,突患重病,高烧昏迷,奄奄一息。夫妇俩惊慌失措,看都不敢看,村里人劝他们弃之荒野。

爷爷于心不忍,一大早背着孙女,找到蓝云。

蓝云一看,孩子眼睛紧闭,呼吸微弱。他立即采取措施,紧急抢救。一天到晚,直至凌晨,女婴终于哭出声来。

百般焦急的爷爷喜极而泣,泣不成声。

白衣天使,救死扶伤,处处撒播爱心。对于蓝云,这是职业习惯,更是一种本能反应。

去年10月的一天,上丛屯葛奶奶3岁孙子癫痫发作,突然昏迷倒地,口吐白沫,全身痉挛。

孩子送到诊所,蓝云稍作检查——掐人中、胸外按压、人工呼吸……没过多久,孩子苏醒了。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瑶乡弄场里、乡道上,处处留下蓝云的脚印。他10年跋涉,救人无数,如一朵白云,用洁白无瑕的心,呵护每一个生命。浮

云群众健康,蓝云看得比生命还重;身外名利,他看得比浮云还轻。

方圆十里,独家诊所,蓝云并未趁机赚钱,而是坚持微利经营。对困难群众,他常免费诊治,不计得失。

多年来,他的诊所每月仅有六七百元收入,再无其他经济来源。

2007年,他病情加重,连续几次放疗,花费数万元。高额医疗费用,使家里债台高筑。

“村民那么信任我,我的病万一治不好,今后他们找谁看病?”苦思冥想,蓝云不顾家贫子幼,决定让妻子去学医,准备“接班”。

家人和乡亲获知,都不赞成,也不愿借钱给他。更有甚者,传一些闲言杂语,担心他的妻子到外面后远走高飞。

知妻莫如夫,患难见真情。

蓝云丝毫未动摇。他终以治病为名,借钱送妻到卫校就读。

妻子在校学习,也放心不下家里;每隔两周,都回家探亲。

一有机会,蓝云就带妻子下乡,向乡亲们推介:“她比我学得还全

面,今后你们可以放心让她看病。”

渐渐地,大伙接受了蓝云妻子。

然而,由于借钱送妻读书,延误了治病。

2009年7月,妻子学成归来时,蓝云已病入膏肓。

“有你接班,我就放心了!”蓝云像是卸下重担,满脸欣慰,一声

叹息。

如今,妻子背上药箱,行走在丈夫走过的乡村小路上。

他健在时,夫唱妇随;他走后,妻承夫业——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感动?

蓝云回眸应笑慰,擎旗已有后来人。2/5/2023九、旧饭炒出新香味记者就是厨师。上一餐的“剩饭”,还能不能吃?怎么吃?俗话说“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其实也不然,味道当然是有的,但如果仅停留在和别人一样“嚼”,自然是味同嚼蜡,甚至令人反胃。如果再做精心加工,照样也美味可口。在当前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独家新闻”已经很少了。很多采访,都是别人炒过的旧饭,多家媒体面对“同题作文”。每个记者都应该思考,如何在竞争中胜人一筹?这就要我们在构思写作上多下功夫,特别是勇于创新。要在构思和形式上创新。举例一:《一位孤儿特困生的感恩追问》,多家媒体报道后,如何整合资源,形成自己的文章?放在时代背景中去看这一新闻现象。

举例二:《让恩德种子在童心中发芽》,商业性稿件,挖掘出新闻性。再比如地震,那么多媒体涌进去,随处都是新闻素材,如何取舍?新华社《一位灾区校长的避险意识》。2/5/20232/5/2023让恩德种子在童心中发芽

———广西首部少儿音乐电视系列片《孝敬父母高过天》诞生记

本报记者周仕兴在庆祝第30个“世界儿歌日”的那天,历时半年精心打造,我区第一部少儿音乐电视系列片诞生了。这部名为《孝敬父母高过天》的电视片,歌曲首首源自生活,歌词字字叩动心灵。电视片一面世,业界人士一致首肯:它填补了我区乃至全国少儿歌曲市场的空白,堪称“精品”之作。这部“精品”之作,引发了人们关于青少年教育问题的一些思考。

思考一:从“抱一抱,抱一抱,抱着妹妹上花轿”到“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以及自编自唱的“在我心中,老师最凶”……当这一系列流行歌曲和灰色童谣在青少年中流行,人们疑问:天真活泼的儿童,为何唱起了与年龄不相符的歌谣?“喜欢儿歌吗?”“不喜欢。”“为什么?”“不好听。”在一所小学,当记者问起与儿歌相关的问题时,孩子们一个劲儿地摇头,一个劲儿地说“不”。“孩子道出了儿歌的尴尬局面。”著名作曲家、广西文联副主席傅磬说,儿童不唱儿歌,症结主要是创作者有心无力,儿歌市场萎靡不振。儿歌缺席了,流行歌曲和灰色童谣自然就趁虚而入。歌为心声。纯真烂漫的童心,岂能没有健康儿歌的滋润?黄锡红,广西红黄蓝影视公司董事长,曾是一名小学教师,离开教坛多年来,一直心怀一份为孩子健康成长做点事的渴望。她认为,“德育教育,要潜移默化地走进孩子的心灵”。“何不打造一批精品儿歌,把恩德良种播在童心中!”一个“大胆”的想法闪现出来。黄锡红没想到,这个想法立即得到那么多人的关注:我区著名文艺工作者来了,关工委领导来了,亲朋好友来了……他们同心协力、众志成城,一场阻击低俗歌曲和灰色童谣的“儿歌攻坚战”悄然在我区打响。经过半年多的精雕细琢,以“爱祖国、爱父母”为核心主题的《孝敬父母高过天》终于问世。其中收录的歌曲,全部由广西本土著名词曲作家原创,每一首歌,都饱含着原汁原味的亲情体验。为避免与青少年“脱节”,《孝敬父母高过天》完全从少儿的视角拍摄,融入鲜明的民族特色,音乐旋律优美、脍炙人口,MTV画面制作考究精美,给予孩子极大的想象空间。歌曲走向校园后,立即在师生中激起了美丽的音符。南宁市北湖路小学音乐教师卢艳云感叹:“好久没有这么好的音乐‘教材’了!”学生林成辉更是抑制不住兴奋:“这些歌唱起来,亲切!就像在跟爸妈说心里话。”

《礼记·本论》云,“儿歌乃有声母乳,其入人也深,其化人也深”。一首好的儿歌,能激发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陶冶他们高尚的情操,引起人们对美好童年的回忆,伴随着一代代人健康地成长。广西艺术学院音乐系研究生导师翁葵表示,《孝敬父母高过天》的适时推出,无疑为下一代送上了一份享用终生的精神食粮。

思考二:“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呕心沥血地付出,不少孩子却认为是天经地义,不仅不为所动,反而动辄对父母大动肝火,更有甚者把父母送上不归路……面对种种痛心疾首的迹象,人们疑惑:父母的心何以变得如此“可怜”?孩子的感恩之心哪去了?“生日快乐!”在孩子中,这样的祝福十分常见。但有多少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快乐”是建立在母亲的“痛苦”之上?

《孝敬父母高过天》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名小朋友在6岁生日这天,并没有向父母亲索要礼物,而是亲手制作了一张精美贺卡送给父母,上面写着“爸爸妈妈,我爱你们!”行动,是爱的表达。孩子知道,自己的生日就是妈妈的“受难日”——“没有花蕊就没有鲜花,没有种子就不能发芽,我的生2/5/2023命谁给予,我的爸爸妈妈;没有滋润就没有花果,没有浇灌就不能长大,我的成长谁养育,我的爸爸妈妈……”悦耳动情的旋律,唱出了孩子对父母赋予生命的崇高敬意。一字一句,唤起的是沉淀于心灵深处的感恩之心。生命、呵护、关爱……父母给予的太多太多,孩子能回报什么呢?这组歌曲中,《我为妈妈做点啥》给出了答案---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成了妈妈的“小帮手”:“我为妈妈做点啥?妈妈回家我给她把拖鞋拿;我为妈妈做点啥?妈妈做饭我去把饭桌擦……”稚嫩的小手,小心翼翼递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笨拙地擦拭着爸妈的皮鞋,认真地收拾自己的房间……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早已让父母的心为之深情陶醉。深奥道理不易懂,儿歌一唱心里明。孝敬父母并非要做什么惊天大事,孝心往往像湖光山色那样,映照于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间。细细品味这组温馨的儿歌,原自治区副主席、现任自治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韦继松动情地说,“感恩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通过儿歌的传唱,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这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意义太大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份真挚感情的传承,一年年,一世世,一代代,就像永不凋零的花园,永远充满勃勃生机。思考三:“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当越来越多的孩子盲目媚外,从嫌弃父母到嫌弃家乡,总认为外面的月亮比自家的圆,人们疑虑:我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何在?谁来建设我们的家乡?在《孝敬父母高过天》中,收录了两首“孝敬父母”以外的歌曲:《有爱的地方》和《我们爱广西》。但,这并不“偏题”。“爱家乡恰恰是感恩之心的升华,与孝敬父母一脉相承。”黄锡红感言,创业这些年,自己一直固守在家乡的怀抱,是因为“时刻被家乡的温情所包容”,那种幸福,无人能懂。正如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脚下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家乡,是心灵的港湾;家乡,是有爱的地方。伴着《有爱的地方》悠扬欢畅的旋律,镜头掠过充满生机的八桂田园,时间跨越变幻的春夏秋冬,一股醉人的暖流在心里黯然涌动---“一脉山水两相望,一村一寨稻谷香,一字一句说乡音,一曲山歌到天亮,有爱的地方是家乡……”孝心的升华,是爱国爱家。只有当一个人深爱着自己的家乡,才能树立起自信心和自豪感,才会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力量。歌曲《我们爱广西》的创作,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爱广西,广西很美丽,红红的木棉花,开在春风里;我们爱广西,山水四季绿,清清的漓江水,诗情又画意……”透过声音和画面,孩子们游遍了广西的名山大川,不再“不识庐山真面目”,不再“身在福中不知福”--认识,是热爱的前提。“优秀儿歌,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文化养料,是孩子了解并认识这个世界的窗口,它承载着优秀的文化和道德观念,有助于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广西广播电影电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何丹说,《孝敬父母高过天》为孩子打开了一扇心灵之窗。2/5/2023十、小处着眼亦出彩什么是新闻?何处有新闻?这本是初学者关心的问题。但作为新闻从业者,也要常问自己。正如孔子说,“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入幽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除了一些突发的新闻,我们更多的时候和“新闻”朝夕相处,那么,如何在微妙之处发现新闻?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光。这就要求有细微之处,发现的眼光。举例一:《“我要看看厕所”》举例二:《谁说不一样》举例三:《农村变化“听”得见》类似的例子还有《这两个字不能加》《取下神像挂地图》范敬宜的《两家子公社干部开始睡上安稳觉》《这堂课时闹着玩的》。2/5/2023“我要看看厕所!”

本报记者周仕兴

骄阳炙烤,热浪翻滚。

5月19日,隆安县南圩镇中心小学。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区域办主任辛格一行到此考察“关爱女童项目”实施情况。

“等等,我要看看厕所!”参观完校园建设,当汽车缓缓启动时,辛格跳下车。

“这一行字是什么意思?”辛格指着厕所墙壁上的一幅漫画问道。

“自觉养成文明卫生习惯。”翻译告诉她。

“很好!”辛格会意地笑了笑。“但是,不知道里面怎么样?进去看看。”她说着,径直走进了女生厕所。

辛格数了数,有十多个便池,她又扭了扭自动冲水阀,很灵活。从外到里,从里到外,每走到一个便池前,她都要下意识地低下头去,看池壁是否冲洗干净。

几分钟后,辛格从厕所走出来,脸上写满欣慰的笑容。她说,尽管这间厕所建得比较早,但卫生清洁,污水处理得当,便池数量也不少,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

当获知学校正在按新规格兴建一栋漂亮厕所时,辛格竖起大拇指:“Very

good

!”

在隆安县几所农村小学考察过程中,厕所是辛格必看且细看的地方。当发现个别厕所清洁卫生做得不够时,她会委婉地向校长提出,敦促尽早解决;当发现有的女孩儿没有使用卫生纸时,她悄悄告诉校医,建议加强生理卫生教育……

辛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