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贫困问题_第1页
中国贫困问题_第2页
中国贫困问题_第3页
中国贫困问题_第4页
中国贫困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贫困问题

----主题演示贫困状况提纲:贫困问题概念贫困问题现状一:农村贫困人口二:城市贫困人口三:城市农民工总结贫困问题,是指由于贫穷所直接导致或者衍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贫穷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这里的贫困主要指物质的匮乏,有多种原因造成,如分配机制不公平、生产力不发达等等。贫困的概念贫困误区:“贫困”不能简单等同于“缺吃少穿”什么是贫困?人们可能会脱口回答说,贫困不就是指那些缺吃少穿的人和家庭吗?的确,缺吃少穿是贫困,但贫困的内涵远比这丰富得多。贫困意味着匮乏,匮乏一词是贫困概念的根本涵义。在学术界,对贫困概念的界定和度量方法的研究在不断深化,笔者把它们归于三类:收入贫困、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

中国是一个城乡二元结构十分典型的国家,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科技、教育、文化、生活习俗、消费结构等等方面,都存在十分大的差异。因此,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描述贫困和界定贫困人口。从城乡的角度来看,现阶段贫困人口大致可包括如下三个群体农村贫困人口城市贫困人口城市农民工我国目前的贫困人口状况第一类:农村贫困人口农村贫困群体的状况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的贫困问题主要是农村贫困问题。中国1978~2002年的农村贫困人口的数量有了大幅度的下降。1978~2003年,中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极端贫困人口由2.5亿人减少到2900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农村贫困发生率)由30.7%降到3.1%,年均下降7.9%.农村贫困群体所面临的问题:1)

贫困人口依然有一定规模。2)返贫率较高。目前返贫率约为15-20%。3)特困的顽固性。由于耕地匮乏、水源困难的石山地区以及地处边陲、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大山区和荒漠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且其中多为社会发育程度较低的少数民族地区。要使他们脱贫致富,工作相当艰巨。4)农村贫困人口的健康营养状况也令人担忧。农村贫困群体的贫困原因

一,自然环境原因。现有的这些贫困人口主要集中自然环境、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地区。例如,目前国家重点扶持的592个贫困县,分布在西部的深山区、石山区、荒漠区、高寒山区、黄土高原区、地方病高发区以及水库库区,而且多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交通闭塞、人口素质低,经济发展水平低。二,经济原因。90年代中期以后,在整个经济波动中,农民受到双重压力,一是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农业收入大幅度减少。二是在非农产业中就业的农民工受到排斥,使打工收入和非农经营收入减少。三,政治体制原因。农村贫困的原因还来自农村内部的压力。自80年代中期以后,仅10多年时间,乡镇干部几倍、几十倍地增加,在人民公社时期一般只有20~30个干部,现在的乡镇,国家规定的正式编制只有20~30多人,但实际上各类工作人员,已经有200~300多人。村一级干部也大量增加,原来生产大队只有几个干部,现在有的村委会、党支部有几十个干部。这是农民负担屡减不下的重要原因。四,救助方法原因。扶贫开发工作尚存在不少问题,这也是农村贫困的一个原因。一是帮富不帮穷。二是短期行为,急功近利。三是重工轻农。贫困地区一般都属农业区,有些地方的扶贫工作常常不从实际出发,注意力只集中于工业项目,不重视农业经济的开发和生产条件的改善。四是扶贫资金的浪费。贫困影响

<1>健康和住房

<2>家庭生活

<3>教育:缺乏教育农村反贫困措施(1)区域开发式扶贫,克服了救济式扶贫重救济无发展的制度缺陷,强调以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核心,以当地资源的开发为依托带动扶贫工作,努力使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形成一个自我积累、自我吸收、自我发展的能力。所以这次转变被形象地称为从“输血机制”到“造血机制”(2)区域开发式扶贫,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带动替代反贫困战略,是有缺陷的。进入21世纪农村贫困问题的特征:

一农村绝对贫困人口规模依然很大,2004年底有2900万人。二,贫困人口的分布越来越分散,扶贫对象更加具体。三,贫困人口的脱贫难度加大。所以针对目前农村贫困状况和特点及新世纪扶贫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要做到“三个坚持”,抓好“三个重点”。“三个坚持”即: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同时推进;坚持让贫困人口直接受益。“三个重点”即:整村推进、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产业化扶贫:整村推进:是指扶贫开发要到村到户,以县为基本单元,以贫困村为基础,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制定规划,分年实施,分期投入,分期分批解决问题。

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就是对贫困农民从事非农产业进行相应培训,使之具备从事农业之外就业所需的技能。

产业化扶贫:就是通过以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为主业,或以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为主体的,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农户进入市场、促进贫困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在规模和经营指标上达到一定标准的企业,即扶贫龙头企业带动,实现扶贫目标的一种扶贫方法。

第二类城市贫困人口城市贫困群体的贫困原因一是亏损和双停企业的效益下降;目前亏损和双停企业主要集中的行业是:纺织、轻工、森工、煤炭、军工,这5个行业的职工都属于低收入群体,他们的收入仅是高收入行业职工的1/2~1/8。减发工资、拖欠工资和离退休金的现象相当严重。二是个人和家庭方面的因素;影响城市贫困的个人和家庭方面的因素很多,但最本质的因素是家庭规模、家庭年龄结构及劳动适龄人口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等。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也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但对贫困户而言,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自谋职业或兼职兼业创收的局限性很大,加上缺乏资金,所经营项目的选择余地小、利润低,只能从事一些收入较少的零星劳动。三是失业和提前下岗者遇到的生活贫困。调查表明,目前失业者和提前下岗者的家庭,尤其是人口多而就业者少的家庭,其收入只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四是社会保障制度滞后,也是城镇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

新阶段中国城市减贫需要克服的难题

1、提高贫困标准,解决目标瞄准问

题2、流动人口的贫困问题3、对城市人口弱势群体忽视和排斥非正规群体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覆盖面,完善资源结构

城市的反贫困对策1、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①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②鼓励企业吸纳就业。③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

就业困难对象,并给予相应的社会保险补贴。2、促进城乡统筹就业,改进就业服务,强化职业培训。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服务;建立与服务成效挂钩的机制,对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的各类职业中介机构给予补贴;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和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企业新裁减人员没有实现再就业的,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适当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逐步统一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政策,强化缴费与待遇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促进就业与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的良性互动。4、维护进城务工人员权益,并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清理和废止对农民工的各项歧视和限制政策,坚决制止向农民工的收费和变相收费。逐步解决农民工工伤、医疗、失业、养老四大保险缺失的问题。统筹好农民工输出地和输入地培训。第三类城市农民工

农民工和生活在城市的农民工数量:目前,全国农民工没有一个准确的数量。综合各方面因素推算,应该超过1.8亿,也有人估计,我国农民工数量在2亿左右。这其中,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大约有1.2亿。特点:①主要从事的是非农产业;②绝大多数时间生活消费在城市;③他们之中,绝大多数从事的是城市人不愿从事的工作;④相对于城市人来讲,他们的收入很低农民工农民工扶贫的基本原则: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强化服务,完善管理。统筹规划,合理引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扶持农民工政策:1、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2、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3、搞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培训。4、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5、为农民工提供相关公共服务。6、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机制。7、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中国城市贫困、扶贫与农村贫困、扶贫的差异城市:1)经济转轨的负效应2)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3)资源分配在不同收入群间分配不合理一,贫因素的差异农村:1)农业经营收益水平低2)生产和生活条件差负担相

3)对较高城乡资源分配不合理

4)经济转轨带来的是正效应

二,扶贫战略的差异

农村1)提高农业生产能力2)推动农村发展:A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B减轻农民负担C资源分配向农村倾斜D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城市:1)促进就业2)消除两极分化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4)消除公共资源分配倒挂现象

总结面对贫困这个自古以来就存在的问题,我们在这里只是剖析了一小部分,但从中我们知道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