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教育财政效益分析PPT_第1页
第4讲 教育财政效益分析PPT_第2页
第4讲 教育财政效益分析PPT_第3页
第4讲 教育财政效益分析PPT_第4页
第4讲 教育财政效益分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讲教育财政效益分析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教育财政的成本与效率教育财政支出成本-效益分析教育财政支出的经济学分析张爱文课件2/5/20231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一、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内容所谓效益,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财政支出必须讲求效益,其根本原因也在于社会经济资源的有限性,财政支出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资源配置过程。社会经济资源的总规模是有限的,有限的经济资源是由社会微观经济组织支配使用效益高,还是由政府集中支配使用效益高,是各国政府必须考虑的问题。2/5/20232二、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特点政府对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评估,与微观经济组织对其生产经营支出效益分析评估有许多不同之处,从这些区别中可以看到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特点。政府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与微观经济组织生产经营支出效益分析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2/5/20233(一)计算所费与所得的范围不同微观经济组织在分析其生产经营支出的效益时,只计算其自身直接投入的各项费用和自身实际获得的收益。所费与所得相比较,所得大于所费,即可以说其生产经营活动是有效益的。然而,政府在分析财政支出的效益时,计算所费与所得的范围较微观经济组织宽得多。2/5/20234政府不仅要计算直接的、有形的所费与所得,而且还需要分析间接的、无形的所费与所得。不仅要分析政府本身在某项支出上的投入及所得到的效益,还需分析社会为该项支出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获得的利益。2/5/20235(二)衡量效益的标准不同微观经济组织的效益分析标准十分明确,且易于把握,其标准就是单纯的经济效益。而对于财政来说,衡量效益的标准就要复杂许多。因为财政支出的用途十分广泛,有些财政支出项目,其资金的使用只会带来无法用货币单位来衡量的社会效益。2/5/20236要对这些支出项目的效益作出评估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在财政实践中,能够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支出项目较少,更多的支出项目只产生社会效益。这在客观上决定了财政支出效益分析必须确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重的效益标准。2/5/20237(三)择优的标准不同对支出活动进行效益分析的目的,是要通过效益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支出方案,但微观经济组织与政府财政的择优标准有所不同。微观经济组织择优的标准很简单,自身直接所费最少、所得最多的支出方案即为最优方案。它绝不会选择使自己赔钱的方案。2/5/20238而政府财政则不然,财政分配所追求的是整个社会的最大效益。因此,某些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社会总体效益很大、而对于政府财政却无经济效益可言、甚至赔钱的支出项目,仍是政府安排支出时的选择目标。2/5/20239三、成本-收益分析成本-收益分析是以长期的观点(必须探究不久的将来和未来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深入的观点(必须探究多种对居民、工业以及地区的连带影响),将某项公共支出计划一切可能发生的成本与收益,利用数量分析的方法,计算益本比以了解该项目的可行性。2/5/202310成本-收益分析人员针对各种公共支出项目的目标,分别评估各种方法的成本与收益,比较其净收益的大小,或计算益本比的高低,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以期选择最适当的方案,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的目的在于确定项目的可行性,以追求目标函数的极大化,提高公共部门资源利用的效率,使稀缺资源得到最优配置。2/5/202311资源是有限的,财政收入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其获取尤为不易,如果不讲求使用效率,势必会浪费有限的财政收入。各种财政支出项目的拟定、执行,应该区分轻重缓急,决定优先顺序,因此在目标的设定、方案的选择、本益的分折、问题的假定以及项目的研究设计方面,必须有一个客观的衡量工具,社会成本一收益分析不失为重要的评价方法,它被广泛地运用在公共设施建设、教育、卫生、交通运输、新社区开发以及家庭计划等方面。2/5/202312社会成本一收益分析是一套技术,它被用来确保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它应保证社会资源在相互竞争的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之间的有效配置。稀缺资源在公、私部门之间的分配问题是预算控制的基本出发点。因为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公共部门使用的资源量也就是可供私人部门使用资源的减少。2/5/202313四、公私部门之间的结构优化模型两个部门使用资源都会带来一定的收益,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公共部门使用资源并由此得到收益,就排斥了私人部门使用同一资源并取得收益的可能性。从成本的意义上去衡量公共部门支出的机会成本就是私人部门收益的损失。2/5/202314假设社会总资源量为K,公共部门占有资源量为X,收益函数是F(X);私人部门的资源拥有量为K-X,收益函数是G(K-X)。则社会总收益函数:Y(X)=F(X)+G(K-X),令其一阶导数为0,Y’(X)=F’(X)-G’(K-X)=0F’(X)=G’(K-X)这证明了只有当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边际收益率相等时,社会总收益才会达到最大。2/5/202315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资源配置AB公共部门边际报酬率私人部门边际报酬率公共部门支出私人部门支出FHOGEMRDCO西方经济学认为,要使公、私部门的资源合理配置,进而使整个社会的总收益最大化,其前提是公、私部门的边际收益率相等。2/5/202316左图是公共部门的支出分析图,右图是私人部门的支出分析图。纵轴表示部门的边际报酬率或收益率,横抽表示部门的支出量。左图中FC表示公共部门的边际收益曲线,当其边际收益率达到C点、与右图中私人部门的边际收益率正好相等时,整个社会的收益最大。此时,社会得自公共部门的收益为AOFC,得自私人部门的收益为BOGD,整个社会的总收益为:AOFC+BOGD。2/5/202317此时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占用经济资源的量分别为OA和OB。而该社会可供使用的资源量为0A+0B是一个常数K。从经济学意义上说政府占用的资源量是0A时才是最佳的,过多或过少的占用量都不能使社会总收益最大。2/5/202318在决定了公共部门的最佳支出量或财政支出量以后.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公共部门资金或资源的分配问题,即如何将资金分配于若干下属部门或投资工程中,使社会收益最大化。收益最大化有多重含义:第一,它意味着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使平均收益最大化;第二,是在一定资源条件下,使净收益最大化,即总收益减总成本的差额最大;2/5/202319第三,在公共部门可支配资源尽可能全部花费掉的情况下,使总收益最大。不管是在什么意义下的最大化,具共同点就是保证社会资源在可选择的公共项目之间以及公共项目内部的有效使用。2/5/202320对于任何政府投资支出项目来说,它也同私人投资一样,将产生一个消费收益值。而在减去投资和经营成本之后,公共项目也将提供一个纯消费价值。为了使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成本与收益之间有一个共同的尺度,人们使用了货币来度量。项目建设的有关收益和成本,全都通过市场价格或其他相关的方法,转化成以货币单位计量的价值。2/5/202321对于公共投资将产生的纯收益流来说,是分布于一个持续相接的时期内的。为了计算出纯收益流的总价值,社会成本-收益分析也如同私人成本-收益分析一样,要将有关的成本、收益以及纯收益全都转化为现值才行。2/5/202322当面临着若干投资项目并且必须在它们之中作出抉择时,个人投资者作为最大效用的追求者,将选择的是纯收益的现值数额最大的项目,只要这一项目在他的预算约束之内即可。而选择某一项目的机会成本,就是他放弃次优项目所可能产生的纯收益总值。同样的,政府抉择也是追求效益最大化。不过,它追求的不是自身内部效益最大化,而是社会效益最大化,即除内在效益和成本外,还兼顾外在效益和成本。2/5/202323五、公私部门的净效益计算私人部门:内在效益-内在成本=内在净效益;公共部门:(内在效益+外在效益)-(内在成本+外在成本)=社会效益-社会成本社会净效益或者说,总社会效益与总社会成本的差额,是总净社会效益。2/5/202324教育财政的成本与效率在教育经济研究中,对于成本分析理论的基础和应用方面的限制及不足之处还存有很多争议。成本分析应该被看作是一种能够为教育财政决策提供部分有用信息的工具,借此获得某些相关信息,并不是机械地把准确数据当作某个方案的实际价值来确定。如果能够恰当、公正地将成本分析应用于教育财政的成本分析之中,并对其进行明确的解释,那么对于政府合理的教育投入决策将具有重要意义。2/5/202325一、政府提供教育成本问题教育成本分析是政府、学校、接受教育者及家庭进行教育投入的重要依据,是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教育资源管理的有效工具,是社会各界都非常关心的重要信息,也是教育财政研究的重要内容。教育财政所负担的是全部成本(TotalFactorCostofEducation)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育成本负担的社会综合因素的影响。2/5/202326(一)权利与义务教育被认为是一种基本的人权,这在联合国通过的《人权宣言》中已经得到了确认。不同国家对教育权的理解不一样,因此政府与市场对教育成本的负担方式也各有不同。有的政府负担小学到大学的全部成本,多数由政府、社会及个人共同承担。随着国际社会对教育系统运作过程中市场作用的认同,随之产生了教育成本的承担主体以及所承担份额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政府主要承担初等教育,个人主要承担高等教育。2/5/202327(二)政府预算约束问题受预算线的约束,教育财政对教育成本负担的决策与政府的财政预算密切相关。贫困地区及一些发展中国家,教育财政预算比较吃紧。一些发达国家由于受经济不景气影响、军费扩张、自然灾害及赤字预算等,也使教育财政预算面对压力。因此,宪法中虽然有义务教育的规定,但在多数情况下教育成本还是被转嫁给了个人、社会与家庭。2/5/202328(三)学生家庭的成本选择在政府没有足够教育财政支持的情况下,社会和家庭对教育成本的提供的意愿就表现得特别明显,如现阶段的初等教育就是如此。教育成本的家庭选择,对政府负担教育成本的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也需要看到一些特殊情况才能断定这一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其中包括负担费用的意愿在不同收入家庭的差异,以及其他一些诸如贫富差距、妇女地位等因素。2/5/202329二、政府教育成本负担的基本状况(一)教育全部成本中的政府负担社会发展对劳动者教育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欧美国家认识到由政府提供教育的重要性,并逐渐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教育体系,这种格局一直延续到今天并扩展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教育成为政府的职责并在宪法中得到确立。除了政府家庭、社会、社区等也承担部分教育成本。教育成本包括资金、劳务、土地及家庭教育花费、机会成本等。2/5/202330(二)教育财政对各级教育成本的负担教育财政对教育成本的负担一般分三级:初、中、高等教育。根据不同国家对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规定的年限不同,政府对各级教育支出的比重也会不同。总体上讲,义务教育和公共教育的经费应该来自国家财政已经是既定的事实,对非义务教育则可以由政府与市场共同承担。在发展中国家,政府无力负担教育的全部费用,甚至无法满足基础义务教育的要求,为此允许私立学校和社会力量办学,减轻政府教育财政的压力。2/5/202331部分国家教育财政对各级教育成本的负担情况教育层

次国家初、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全部教育政府%非政府%政府%非政府%政府%非政府%英国91.68.472.018.084.415.6芬兰99.20.896.33.797.82.2瑞典99.90.190.010.096.73.3美国91.68.445.154.973.826.2澳洲83.916.148.751.374.225.8日本91.78.341.558.574.525.5韩国77.422.614.985.158.341.72/5/202332(三)各级政府教育财政对成本的负担情况国家中央政府省州政府市区、镇德国96922英国24-76美国1198日本18118挪威92962瑞士-5743比利时18784有关国家各级政府对初等和中等教育经费提供情况(%)2/5/202333(四)教育全部成本的分类教育

成本机会成本财务

成本公共机会成本学校

成本个人

成本个人机会成本因为上学而放弃的其它收入,个人投入的资金所损失的收益等公共资金因投入教育而损失的收益,如房屋建筑、土地等资本、资产的租金,非资本投入的资金收益(利息、投资收益等)学杂费、书费、额外食宿费、交通费、额外衣着费、文具和其他学习用品费组成因素:工资、公务、业务、修缮、折旧功能:教学、教辅、管理、后勤2/5/202334(五)教育财政成本分类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各级政府教育拨款用于教育的专项税费国有企业员工的教育与培训经费支出公立教育系统校办产业社会服务教育支出非计划内招生所得收入用于教育的投入教育用土地和建筑潜在的租金及固定资产折旧资金财政对教育贷款贴息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所得的税收减免筹集教育资金的各项费用国家财政用于教育支出的机会成本2/5/202335(六)教育财政成本的估算从教育成本的分类来看,估算直接成本较为容易,可以从历年的统计资料中取得所需的数据,而估算间接成本则相对困难,如对校办产业或勤工俭学所得税收减免等。特别是对于机会成本的估算就更加困难了,若再考虑接受教育者因为失去工作机会而导致的所得税收损失,对其估算的难度更大。2/5/202336三、教育财政效率分析特点与其他政府支出决策一样,政府在进行教育支出决策时,需要了解某些教育成本是否应该负担,其效益是否大于成本,或者成本是否最小化。政府在安排每项教育支出时,都要对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以便作出适当的评价,从而使教育财政成本负担更为合理。2/5/202337(一)教育财政成本-效益分析的特殊性分析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与最低成本分析法。前者适宜用在成本与收益都便于量化的情形,而后者则适宜用在成本易于量化,收益不易量化的情形。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的成本分析是不同的,前者教后者更为复杂,操作难度更大。政府部门的投资目的有时是为了体现某种政策意图,而不是单纯为了经济利益,有时投资与收益并不在同一个市场,难以直接比较。2/5/202338(二)教育财政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局限政府在安排投资预算时,一般都要对投资项目成本和效益进行评估,进而对成本效益进行分析。所谓政府投资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指政府在安排投资项目时,通过比较各种备选的全部效益和全部预期成本,来评估这些项目,并据此来确定投资项目的一种分析或研究方法。但是该方法在教育财政领域的应用中还有一些局限,主要是对收益的计量技术还不能圆满解决。具体表现在:2/5/2023391、成本与效益测量的量化标准难以统一政府支出的成本效益法要求对各种支出项目或方案进行尽可能的量化,最好以统一的货币单位进行估价,表明它们的金额大小。而教育是一种具有明显外部特性以及无形收益的项目,成本收益法难以对其进行准确的衡量,如当政府进行教育支出后,接受教育后劳动力资本的价值如何计算?教育质量的度量标准是什么?这些量化标准都难以统一。2/5/2023402、不同性质教育财政支出成本和效益不可比政府支出的成本效益法要求将各种支出项目或方案的总金额变成可比的形式并加以比较,取得各项目或方案的净收益的情况。但是这种方法用于分析教育财政支出则比较困难,比如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成本和社会收益率是不一样的,教育财政预算安排应该侧重于哪一级的教育?仅凭成本教育分析法难以提供准确有效的答案。2/5/2023413、确定各项目或方案优劣组合的有限性由于教育收益难以量化的特点,因此通过成本和净收益的比较来排列优劣组合就会有较大的限制。此外,并非所有的教育财政支出方案都具有多样性,如政府对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支出的选择上,由于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前提,政府只有保障义务教育的实施,才能实现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另外,市场均衡价格、市场利率、贴现率难以确定;还有文化历史背景、社会价值观、国家制度等的不同也会影响成本效益评价。2/5/202342教育财政支出效益分析图教育财政支出效益直接效益间接效益短期效益长期效益毕业学生数量在校学生数量升学率其他义务教育普及率人均受教育年限文盲率其他经济发展就业水平提高犯罪率降低意外事故率降低教育政策目标教育财政支出公共部门效率其他制约因素其他制约条件2/5/202343四、教育财政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教育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纯公共产品,如义务教育、基础教育;提供教育产品的单位,如各级院大中校;私人产品性质的教育教育服务,如家教等对教育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其直接效益,如升学率、文盲率等短期、长期指标,还要关注教育所产生的间接效益,如教育收益率(促进经济增长)、促进提高就业机会与水平、增强法制、降低犯罪率等社会间接的效益。2/5/202344五、教育成本的负担、补偿与分担1、教育成本的预算负担与税收负担2、教育收费3、教育机构的经营性收入4、公共教育体系中的社区教育资源5、借贷、捐赠及发行教育公债教育财政的分担方式主要是以非政府方式存在,包括私立教育机构,各种非营利性团体和组织、个人及国外办学机构和国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教育资助。2/5/202345教育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一、教育财政支出效益的概念及评估方法效益,是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后获得的净收益,或者说是“所费”与“所得”的比例。教育财政支出效益是指一定的教育财政支出所获得的净收益。2/5/202346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时,需要将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益的地方去。政府在集中资源时,首先应当考虑:将有限的资源集中由政府支配还是由私人部门支配,谁更能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谁更能有利于促进社会福利的增长。只有当资源集中在政府手中能够发挥更大的效益时,政府占有资源才是合理的。因此,财政支出规模是否适当,结构是否合理,一个根本的判断标准,就是财政支出的效益是否更高。2/5/202347教育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1、成本-收益分析(CostBenefitAnalysis)是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投入与实现的收益进行分析评价的基本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使投资者更直观地了解自身投资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从而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人们在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时,通常以计算投资项目的净收益现值为评价标准。其计算公式是:2/5/202348上式中:Bj:项目j的净收益现值;bj(t):该项目j,第t年得到的收益;cj(t):该项目j,第t年的变动成本;1/(1+i)t:利率水平为i,在t时的贴现因子;n:该项目的使用寿命;Kj:投入项目j的初始固定成本。2/5/202349对公共部门来说,在按上述公式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公共部门的成本收益包括哪些范围?2.公共部门的成本收益按什么价格标准核算?3.如何选择贴现率?4.如何考虑未来风险与不确定性?2/5/2023502、净现值(NetPresentValue,NPV)设NPV代表净现值,Bt代表第t年的效益,Ct代表第t年的成本,n代表支出方案的期限,i代表确定的社会贴现率,r代表内部收益率。则净效益现值的计算公式如下:2/5/202351若净现值大于零,则表示该支出规划可行。净效益现值愈大,则项目越优,越应优先选择;若净现值小于零,则表示该支出规划不可行。但是,不同的项目之间,NPV是不可比的。为了使不同的规划项目之间可以相互比较,可以采用另外一个标准—效益成本率。2/5/2023523、效益成本率(B/C)效益成本率的计算公式如下:2/5/202353使用效益成本率评价项目的法则是其一,在决定是否将资源投入某个规划时,只有当效益成本率大于1时,规划项目才可实施;其二,当金额为一定的总预算在一组项目中分配时,可按效益成本率从高到低排出优劣次序,效益成本率最高者为最可取;其三,在若干个相互排斥的对比性规划中选择其中之一,而且没有预算总额和最低效益成本率约束时,仅看项目的效益成本率是不行的,只有净效益最高者才是最可取的。2/5/2023544、内部收益率除了净效益现值和效益成本率外,也可以用内部收益率作为项目选择的依据。所谓内部收益率(r),就是使某项目的净效益现值为零时的贴现率。设内部收益率为r,则如前所述:设NPV=0,求解r值。即如果r>银行贷款利率,该项目可行;否则不可行。不同项目之间的内部收益率也是可以相互比较的。一般情况下,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内部收益率较高的项目就具有较大的可选择性。2/5/202355例:请分别对男生与女生的教育投资作比较评价分析阶段上学期间(收支)毕业以后(预期收支)年份123412345678910男生支出1512131611121316182022262830收入012522242630333639444650女生支出1310111311121315171820242830收入013421242629323437424750用成本-效益分析法、NPV、内部收益率分析法等,市场参考利率r=0.1单位:千元2/5/2023565、明瑟收入函数法

(Mincerianearningsequation)明瑟收入函数是由经济学家明瑟(Mincer,1974)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推导出的研究收入决定的函数,该模型包括两个基本的变量:教育和工作经历及其平方,实证模型中教育变量的系数就是教育的个人收益率(明瑟收益率),其含义为多接受一年教育(不考虑教育水平)可引起的收入增加的比率。如果把基本收入函数中的连续变量——学校教育年限(S)分成一系列教育水平虚拟变量,就可以根据这些虚拟变量系数的比较确定不同水平教育的收益率。2/5/202357(1)明瑟收益率的含义:多受一年教育者的收入增加的比率。(2)明瑟收益率(边际收益率)定义:

设Y=f(S,*,*),Y是就业者的收入,S是该就业者受教育的年限,则明瑟收益率R等于:定义和含义的推广:若把S定义为受教育的等级,其含义是由于多受一级教育的收入增加的比率。2/5/202358探讨高校毕业生起薪的影响因素,可以参考个人收入的影响因素。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明瑟收入函数只考虑了两种人力资本形式对个人收入或工资的影响,一是从学校教育中获得的知识,二是在工作实践中积累的技能。收入函数法估算教育收益率的基本公式如下:LnY=a+bS+cX+dX2+ε2/5/202359式中,Y表示年收入,S表示受教育年数,X表示劳动力的市场经历,a表示截距,b、c、d表示各变项的回归系数,ε是误差项,其中b就是每增加一年教育的私人收益率。对方程关于S求偏导得:可见,收益率b即是受教育年限S变动所引起的收入LnY的相应变化。2/5/202360对方程加以修改,以使它适于分别估算各级教育的私人收益率:LnY=a+bS1+cS2+dS3+eX+fX2+ε其中S1、S2、dS3是二进制虚变量,当一个人完成了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时,它们就取值1,否则就取值0。比如,当一个人已完成中等教育但没有继续接受高等教育时,就取值:S1=1、S2=1、S3=0。用收入函数法估算教育收益率自变量:受教育年数S、劳动力的市场经历X,因变量:年收入Y。2/5/202361二、财政支出成本-收益计量范围公共项目的成本和收益的范围与私人部门的成本收益范围不同,后者只考虑投资者本身的成本收益,前者却都要考虑所有社会成员的成本收益。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5/202362(一)实际的与货币的成本收益项目的实际成本是该项目实际消耗的资源,实际收益是项目的最终消费者所获得的收益。货币的成本收益是指因项目支出的安排,引起市场发生相对价格变动而使不同社会成员产生的损失与收益,但这种损益是一些人受益,另一些人受损,整个社会的净受益或净损失并不因此发生变化。因此,在对教育财政支出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时,对于货币的成本收益一般不予考虑。但如果考虑财政支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对货币的成本收益就有分析的必要。2/5/202363(二)直接的与间接的成本收益直接的成本收益是与项目主要目标的实现直接相关的成本收益,间接的成本收益是受该项目的影响而产生的其他方面的成本收益。由于教育财政支出通常以社会收益作为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其成本-收益分析中,对可能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的成本收益都将进行评估,以使财政支出能达到最大的社会效益。2/5/202364(三)有形与无形的成本收益有形的成本收益是指能按市场价格确定其货币价值的成本收益。无形的成本收益是指不能以市场价格计量其货币价值的成本收益。国防支出的有形成本易于计算,但因国防安全给社会成员带来的收益的计算就困难得多。尽管无形的成本收益难以计量,在教育财政支出中,也应将一切可能发生的有形与无形成本收益纳入成本-收益分析之中。2/5/202365(四)中间的与最终的成本收益一些项目仅生产中间产品,并不向消费者提供最终产品,这些项目的成本与收益存在于社会经济过程的中间环节,其影响不容易准确计量。最终的成本收益是以向消费者提供最终产品为计算依据,对产品提供的全过程的成本都可以得到反映,并能通过最终消费来计算其收益。显然,有些项目如果将中间成本与最终成本一起计算,不一定有经济效益,或者仅可能有社会效益。因此,只有财政支出才会考虑对这些项目的投资。2/5/202366(五)内部与外部的成本收益内部的成本收益是指项目本身涉及范围内所产生的成本收益。如一条河流上游地区修建的水利工程,其建造成本为内部成本,在该地区产生的收益属内部收益,但下游地区可能因此受益(如防洪)或受损(如水源枯竭),这是外部收益或外部成本。所以对于这类工程项目,更适合作为公共工程来考虑。在教育财政投资决策时,也需要考虑这些外部收益与外部成本。2/5/202367三、收益与成本的估价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是以完全竞争市场下的效率标准为基础的,因此理想的价格应该是帕累托均衡价格(即效率价格)。如果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就应采用市场价格来计算成本收益;如果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就应根据市场价格计算出影子价格,并据此计算成本收益。所谓影子价格(Shadow

Price),就是依据市场价格计算的资源配置处于帕累托最优配置时的价格。显然,影子价格反映的是社会机会成本。2/5/202368由于现实经济中,完全竞争市场并不是普遍存在,市场价格等同于效率价格的情况较为少见,因此,在成本收益分析时要对市场价格作相应的调整。第一,垄断因素会导致生产要素和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和它们的效率价格不一致,市场价格中往往包括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的垄断利润。同样,成本递减行业产品的市场价格超过它的边际成本。第二,税收会引起市场价格与它们的效率价格不一致。2/5/202369第三,当经济处在非充分就业状态时,由于资源闲置,这个市场价格就夸大了公共项目投入品的社会成本。比如,如果失业的劳动力被运用于公共部门资本项目,那么这个成本将小于它的市场价格,因为雇佣失业者的社会成本是零。第四,市场价格可能是过渡的或暂时的均衡价格而不是长期均衡价格。这样,就需要用反映社会机会成本的影子价格予以调整。2/5/202370公共商品绝大部分不存在帕累托效率价格,也无法从相应的市场价格信息中获得影子价格。因此,有些成本和收益要采取非市场方式定价,例如可采取问询方式获得相应的计算价格。问询需要的信息是:在那个项目的收益中,消费者愿意为那个收益支付的价格。但这种方法取得的价格信息的可靠性受到以下三方面的限制:2/5/202371一是被询问者并不一定清楚地知道他将得到的收益和他将承担的费用;二是询问者可能会采取机会主义态度,以便对项目的选择产生有利于自身的影响;三是要对问询者得到的价格予以平均,因为每个人表达的价格是不一样的,需要相应的方法加权平均。2/5/202372四、贴现率的选择(一)贴现率的选择方法公共项目的成本和收益是跨年度的,在评估未来的收益和成本时必须折合为现值。在成本-收益分析中,采用现值法计算净收益,就要选择贴现率。贴现率的选择对于成本-收益分析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因为:2/5/202373第一,如果贴现率选择太低,那么社会无收益的项目将会被采纳。相反,如果贴现率选择太高,那么有收益的项目可能不被采纳。第二,贴现率的选择不仅对决定一个公共项目是否被采纳,而且是决定资源究竟被配置在公共部门还是私人部门的重要依据。2/5/202374在完全竞争的资本市场上,市场利率就是效率利率。但完全竞争的资本市场不存在,现行的市场利率也不只一个,因此通常不能简单地选用市场利率作为贴现率。对公共投资贴现率的选择,经济学家主要有两种思路:2/5/2023751.资本的社会机会成本方法。资本的社会机会成本是以公共部门利用的原本可用于其他用途的资源来衡量的。公共部门项目的社会机会成本取决于被运用的资源是从个人消费还是投资中转移而来。如果来源于私人投资,这时,公共项目运用的资源的社会机会成本是大于该支出额的,因为这些资源如果用于私人部门,会产出相应的消费收益;然而,如果来源于私人消费,那么资本的社会机会成本就等于该支出额。2/5/202376按这种思路,贴现率的选择应反映出私人部门的资源价值,即计算公共投资的影子价格。2.社会时间偏好率方法。社会时间偏好率是要解决全社会对不同时期消费的评价,即确定未来消费的现值,它反映的是社会伦理和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按这种思路,公共投资的贴现率的选择应反映出社会对未来消费的评价.2/5/202377(二)市场利率的调整反映社会时间偏好率的市场利率是个人利率的加权平均,但个人利率本身就是需要调整的。这主要包括:1.个人对未来的折现通常是不正确的。这是因为个人缺乏远见,对未来是短视的。个人通常更关注即时的消费收益。而对未来成本和收益存有不适当的看法。因此,必须对个人用于贴现私人投资的个人时间偏好率(即市场利率)进行调整,使私人部门的投资率与储蓄率更接近社会最佳状态。2/5/2023782.代际消费关系。由于个人的短视性,会给未来几代人造成成本外溢。如:采用污染环境的工艺技术,把污染的成本遗传给下一代;当代人大量耗用非再生资源而影响下代人的消费计划等等。由于没有特定的市场机制让下代人表露其偏好,市场利率不可能充分反映代际平均的社会时间偏好率。于是就产生这样的问题:怎样考虑未来一代的偏好?对解决这种问题,理论上确实还没有有效的方法。2/5/2023793.政府支出的筹资方式。税收通常减少私人的消费,而公债通常减少私人的投资。不同的筹资方式不仅会造成公共部门投资的机会成本不同,而且也会因其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扭曲不同,而产生对市场利率的不同影响。2/5/2023804.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投资的高回报率可能是垄断定价的结果(投资回报率会影响对资本的需求);而反映社会时间偏好的市场利率还可能取决于最初的收入分配(收入分配会影响社会边际储蓄倾向从而影响资本供给)。2/5/2023815.市场利率中包括风险回报,它反映了人们对风险的厌恶程度。公共部门投资的贴现率是否也同样要考虑这一因素?一般认为,公共项目投资风险比私人部门要低,因此,在将市场利率作为确定公共投资贴现率的基准时,应调低其中包含的风险费。2/5/202382五、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决策规则未来往往是不确定的,因此成本和收益也是不确定的,那么如何考虑不确定因素呢?(一)不确定性的类型1.虽然不知道结果的确定形式,但决策者仍然知道未来结果的可能性。这或者是因为决策者有以往的经验,或者是因为决策者对未来形势分析判断。对此,需要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然后再确定最有可能发生的那一种。2.未来的结果可能不知道,但未来绝对不可能发生的结果却可以知道。2/5/202383(二)不确定性结果的判断方法对于上述两种未来的不确定性,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在实践中通常有五种方法。1.计算结果的期望值。如果各种可能性结果是已知的,那么权衡各种可能的结果并加以汇总,就可得到不确定性结果的期望值。例如,如果公共项目在某一年内的收益是与概率P1,P2,……,Pn相对应的收益b1,b2,……,bn,那么在该年中的收益期望值E(b)可表示如下:2/5/202384然后根据项目的期望值予以排队,选择期望值最大的项目。这样就能把不确定分析转化为确定分析。2/5/2023852.敏感性分析法。如果对可能的结果所知不多,或结果分布的范围有限以及对概率也知道不多,通常采用敏感性分析。即对未来结果采取最悲观、最乐观和位于中等水平的估计,计算各项目净收益的现值与影响目标期望值的各因素之间的敏感度。2/5/2023863.平均概率估算法。如果各种未来结果的可能性根本不能知道,那么就以相等的可能性来估算其结果。根据计算结果对公共项目排队。如,假设有三个项目1、2、3,根据三种假设A、B、C,有三种不同的净收益现值,见下表:2/5/202387按照计算结果,项目2中选项目ABC平均概率下的计算结果12001801201/3×200+1/3×180+1/3×120=166.723501002001/3×350+1/3×100+1/3×200=216.731802401501/3×180+1/3×240+1/3×150=1902/5/2023884.风险最小化标准。如果决策者是厌恶风险的,可以采用这一方法。这种方法是把决策失误可能产生的损失列出来,然后以损失最小化的项目为决策项目。在上例中,选择项目3,因为在所有可能最坏的结果中(120,100,150),项目3的值最大。2/5/2023895.遗憾最小化标准。如果决策者既厌恶风险,又不想放弃可能的机会,可采用这种方法。它是计算每一种错误决定的机会成本,以机会成本之和最低的方案为最佳。错误决定的机会成本就是,在各种可能的情况下(A、B、C),每一个方案的收益与各方案中收益最大值之间的差。在上例中,各方案的机会成本计算如下表:2/5/202390依据计算结果,项目2中选项目各种可能情况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合计ABC1150608029020140014031700502202/5/202391在以上成本-收益分析中,侧重于决策的收益方面,目标是使经济更向帕累托效率靠近。但收入再分配同样是财政的重要目标,而且任何一项公共政策都有收入再分配效应。因此公共部门项目的选择应在权衡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中做出决定。2/5/202392六、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其他方法(一)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在财政支出评价中的局限性在财政支出中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可以对政府的各项公共计划进行较为现实的预测,为财政支出预算的确定提供重要依据,但是,成本-收益分析也存在一些局限,其表现如下:2/5/2023931.成本-收益分析在目标设定上的问题。如果成本-收益分析以实现社会总产品最大化或净现值最大为目标,那么对不能用货币价值来表示的社会福利目标,难以准确反映其收益而未将其纳入实际的支出计划,就可能使应达到的社会福利目标受到影响。2/5/2023942.成本-收益分析方法难以准确界定成本收益的范围。如前所述,财政支出项目的成本收益与一般的会计中的成本收益的内涵并不完全一致。特别是对外部成本和间接收益以及无法用货币表示的无形收益的估计与评价,既无一定的尺度,又容易受人为的主观认识的影响,这对教育财政支出项目的决策,难免产生一些负面影响。2/5/2023953.成本-收益分析在实施中存在的限制。这既包括根据成本-收益分析制定的财政支出计划所要求的特定生产要素不足或存在技术上的限制,也包括法律或行政上的限制。如法律对价格的限制,对政府机构行为的限制,或行政机构本身的制度与措施的限制,都可能使建立在成本-收益分析基础上的财政支出计划的实施受到影响。而政府预算总量的有限性也可能使某些成本收益指标较好的财政支出项目难以实施.2/5/202396(二)财政支出效果评价的其他方法1.计划-规划-预算制度这一方法是以总体与长期的观点来评价某项财政支出计划。在财政支出实践中,由于受法律的限制,使预算资金必须分配到各个部门,这可能使各个部门的支出计划出现重复浪费。为避免这一问题,要求政府从总体上出发,并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客观评价某一财政支出项目的长期收益。2/5/202397在实践中,预算控制者首先要弄清各部门决策者的目标和实现其目标的方法,选择其中的最佳决策;其次,分析达到目标的机会成本和外在成本,决定是否由财政预算支出;第三,进行定量分析,并运用成本-收益分析确定应采纳的目标;最后,由政府的专门机构根据项目的工作特征将项目交给不同部门去实施。2/5/2023982.成本-效率分析在财政支出计划中,有的支出项目并不能以成本和收益来决定,因为这类支出本身类似消费,但对全社会而言这种消费不仅需要,而且必须加以安排。如国防、治安及国家管理方面的支出就有这种性质。利用成本-效率分析方法来评价这类支出,主要是通过对多种方案的评价来实现。对成本的研究与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基本相同,但对支出产生的结果则不是以收益大小来评价,只需要确定该项财政支出是有价值的。2/5/2023993、最低成本法利用成本-效率方法评价成本的标准通常有常数成本和最小成本。常数成本分析是分析以不同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可能达到的产出,告诉决策者用一定的支出能达到什么效果;最小成本分析则是讨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的最小支出方案(也可称为最低费用法)。在无法确定产出价值的条件下,最小成本法则可以用来评价不同支出计划的优劣,从而为决策者择优选用支出计划提供依据,所以成本-效率方法在评价财政支出计划中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2/5/2023100最低成本法是在给定的政府教育政策目标和支出政策下,以最低的成本或最大收益为择优标准,通过比较各种备选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收益,来确定教育财政预算安排的一种分析或研究方法。政府支出项目多含有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等复杂因素,如果是以费用高低或效益是否最大来决定方案取舍,而不考虑社会效益及其其他因素也是不妥当的。这都需要决策者在综合分析、全面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择优选择财政支出投资项目。2/5/2023101教育财政支出的经济学分析高等教育是一种典型的准公共产品,它同时具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属性,即具有排他性、竞争性和正外部效应。高等教育是价格排他的公共产品。一方面,高等教育的效用名义上向全社会成员提供,谁都可以享受;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受益却是排他的,谁花钱谁才受益。2/5/2023102如果高等教育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那么由此导致的正外部效应,必须由政府给予补贴,不然就可能出现供给不足;如果由公共部门(政府)直接出资经营,通常也需要利用市场价格机制。2/5/2023103一、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高等教育也是价格排他的准公共产品,高等教育经费不必由财政全部承担,而应依据“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财政和学生个人分别承担。财政支出是由于学生毕业后能给社会带来的效益,而学生交纳学费是因为高等教育会给学生未来带来额外的个人利益。因此高等教育产品应该有市场机制的参与。2/5/2023104学生剩余

=学生愿意支付的学费-实际支付的学费学校剩余

=学校收到的学费-支付的培养成本学生剩余学校剩余学生数学费GNHOMESD图1学生剩余与学校剩余2/5/20231051.学生剩余和学校剩余图中,D和S分别表示教育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于E点,决定了均衡学费ON,均衡学生数量为OM,则NEG为学生剩余,△NEH为学校剩余。由于可以用学生剩余测度学生的总的净收益,同时可以用学校剩余测度学校的净收益,这样,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学生剩余和学校剩余的变化,来测度政府干预学生和学校带来的损失或收益。2/5/20231062.低学费的福利损失学费标准低于均衡学费的情况下,学生剩余和学校剩余如图2所示,ONa为均衡学费,OM为均衡学生数量。由于政府将学费定为ON,低于均衡学费ONa,希望上学的人数由OM增加到Mb,但学校只能接受OMa的学生数量,造成MaMb供给不足。2/5/2023107政府将学费定为ON,低于均衡学费ONa学生数学费GNaHOMESD图2低学费的福利损失NMaMbABC2/5/2023108那些能够上学的学生现在支付的学费降低,获得的剩余增加,为矩形A。然而还有一些学生因教育供给不足不能上学,他们的剩余损失为三角形B。因此,学生剩余的净变化为(A-B)。因为矩形区域A大于三角形区域B,所以,学生剩余的净变化为正。2/5/2023109而学校由于只能收取较低的学费,失去了矩形A代表的学校剩余。但是,因供给不足,学生数量减少到OMa,导致学校剩余的额外损失为三角形区域C。因此,学校剩余的总变化为(-A-C)。显然,学费标准控制使学校遭受损失。2/5/2023110学生剩余的变化为(A-B),学校剩余的变化为(-A-C),那么,剩余的总变化为(-B-C),即由于政府规定的学费水平低于市场形成的均衡学费水平,使得学校剩余的损失超过了学生剩余的增加,造成总剩余的净损失。这也是学费控制造成的资源配置低效率。2/5/20231113.高学费的福利损失政府从保护学生利益的立场转向保护学校利益的立场,规定较高的学费标准。从图3中看出,ON是均衡学费,ONa是政府规定的较高学费,所以遭受的剩余损失为矩形A。一些学生由于学费高上不起学,退学的损失为三角形B,因此,学生剩余总的变化为-A-B。显然高学费政策使学生的境况恶化。2/5/2023112学生数学费GNaHOMESD图3高学费的福利损失NMaMbABCF2/5/2023113由于学费高,学校剩余增加为矩形A(由学生交给学校的学费)。但是由于学费提高,学生数量减少,从OM减为OMa,导致学校剩余损失为三角形C。并进一步导致学校扩大教学规模(MMb)的成本无法补偿,其大小如梯形面积F。这样,学校剩余的变化为(A-C-F)。如果梯形足够大,政府规定较高学费甚至会导致学校剩余的净损失。2/5/2023114如果从学生和学校两方面来综合考虑,剩余损失就更大了,为(-B-C-F)。因此,教育市场的学费标准应该由市场供求通过竞争自发形成,政府干预很难达到均衡,必然会造成各种无谓的福利和效率损失。不过仅就学费高低做出利弊判断来选择,学费宁可低一些,因为学费高一些的剩余损失为(-B-C-F),低一些的损失为

(-B-C),高学费比低学费多损失一个F。2/5/20231154.结论对高等教育来说,政府的作用不仅仅是要保证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高等教育领域的收费政策旨在调节教育产品的需求,不仅给学生提供公平享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而且使全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