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全套教学课件_第1页
《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全套教学课件_第2页
《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全套教学课件_第3页
《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全套教学课件_第4页
《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全套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全套可编辑PPT课件中国国防1军事思想2国家安全3现代战争4全课导航信息化装备5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6射击与战术训练7防卫技能与战时防护训练8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9163教学目标(1)全面了解我国国防的历史和现代化国防建设的现状。(2)熟悉国防法规的基本内容。(3)明确国防动员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内容和要求。(4)增强依法建设国防的观念。1国防概述国防的基本要素国防类型中国国防历史国防历史启示(一)国防的主体(二)国防的目的(三)国防的手段(四)国防的对象国防的主体,即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为国家。任何国家,从诞生之日起,都要防备和抵御各种外来侵略,以保障国家安全,维系国家生存。一、国防的基本要素捍卫国家主权国防的目的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一、国防的基本要素(一)国防的主体(二)国防的目的(三)国防的手段(四)国防的对象指为达到国防目的而采取的方法与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以下简称《国防法》)的规定,我国的国防手段包括军事活动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一、国防的基本要素(一)国防的主体(二)国防的目的(三)国防的手段(四)国防的对象与军事有关的诸方面的活动,只要有利于捍卫国家的主权,保卫国家的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都是国防的重要手段。一、国防的基本要素(一)国防的主体(二)国防的目的(三)国防的手段(四)国防的对象与国际约定接轨。与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提法相一致。与国防活动的客观实际相适应。1.国防要防备和抵抗的是侵略《国防法》规定,“武装颠覆和分裂”是国防的对象,“制止武装颠覆和分裂”是国防的一项重要职能。武装颠覆包括武装叛乱、武装暴乱等,须动用国防力量进行处理。我国国防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任何分裂国家的活动。2.国防要制止武装颠覆和分裂一、国防的基本要素(一)国防的主体(二)国防的目的(三)国防的手段(四)国防的对象二、国防类型(1)扩张型国防奉行霸权主义、侵略扩张政策,打着防卫的幌子,对别国进行侵略、颠覆和渗透,把“国防”作为侵犯别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干涉他国内政的代名词。主要依靠本国力量广泛争取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以维护本国的安全,求得周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2)自卫型国防二、国防类型(3)联盟型国防以结盟形式与一部分国家联合建立的国防,可分为扩张和自卫两种。从联盟国之间的关系来看,还可分为一元体联盟和多元体联盟,前者有一个大国处于盟主地位,其余国家从属于它;后者则是伙伴关系,共同协商防卫大计。为了保障本国的繁荣和安全,严守和平中立的国防政策,实施总体防御战略和寓兵于民的防御体系。(4)中立型国防二、国防类型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是民族利益和全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高度统一。我国政府坚定不移地实行积极防御战略,坚持全民自卫原则。国家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国防建设,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在外交上,我国一贯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与各国友好合作,不做超级大国,不称霸,不依附任何大国,不同别国结盟。我国的国防建设是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因而属于自卫型国防。(一)中国古代的国防从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立,直至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古代的国防历经数千年,伴随着20多个朝代的盛衰更替和社会制度的演变而不断发展。这种完整一贯的历史延续,培育了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锤炼了民众维护国家和民族统一、勇于抵御外患的尚武精神。夏之初,王已控制了军事大权,已有对参战人员编组和奖惩的规定。

商和西周,王是军事的最高统帅,士卒主要由奴隶主和平民充当,奴隶一般只随军服杂役;车兵为主要兵种,师为最高建制单位。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开始实行兵制变革,开始出现郡县征兵制。1.中国古代国防的兵制建设三、中国国防历史

战国时期,集中军权,统一军队,文武分职;学术上的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古代兵学的发展。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一大批兵书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逐渐成熟和军事制度体系的形成。秦至清末,加强帝王的军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便于帝王控制的统帅指挥系统,区分为中央军、地方军和边防军、地方私人武装。在中国古代,兵制的许多内容都通过法律形式颁布执行,例如,唐朝的《卫禁律》《捕亡律》《擅兴律》《军防令》等,对军队的组织编制、番上宿卫、屯田戍边、兵役军赋、军队调动、军需补给、驿站管理、武器制造和配发等都作了具体的规定。三、中国国防历史2.中国古代的国防工程建设

我国古代的边防建设主要是修筑防御工程和实行实边固边政策。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构筑的以长城城墙为主体,与其他工程设施相结合的连续线式防御工程体系。西汉文、景时期,为防御匈奴的一再侵犯,积极推行实边固边的政策。汉武帝驱逐匈奴之后,在西北边境地区大量增设新郡,并实行大规模的军事屯田。

我国古代的海防建设是从明代开始的。为防止倭寇的偷袭、骚扰,明王朝一方面下令禁海;另一方面在沿海的主要地段陆续修建了以卫城、所城为骨干,堡、寨、墩、烽堠和障碍物相结合的防御工程体系,从而有效地抗击了倭寇的侵扰。三、中国国防历史3.古代“富国强兵”的国防思想春秋战国时期,视富国为强兵之本、之先、之急,十分重视发展经济和充实武备;

孙武强调军队进行战争必须要有物资保证;齐国著名的政治家管仲也认为强大的国防必须依赖经济的发展;

汉高祖得天下后,实行裁军赐爵、与民生息、重视农业的政策。三、中国国防历史(二)中国近代的国防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新的销售市场和原材料产地,加紧对外侵略扩张。他们抓住了中国的“国防不固,军队不精”这一致命弱点,开始了对中国赤裸裸的侵略。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年中法战争三、中国国防历史至抗日战争结束,先后有英、美、法、俄、德、瑞典、挪威、丹麦、荷兰、西班牙、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秘鲁、巴西、葡萄牙、日本、墨西哥、瑞士等近20个国家的侵略者践踏过中国国土,抢掠过中国人民的财物,屠杀过中国同胞,参与过损害中国主权的罪恶活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7年的抗日战争三、中国国防历史中国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蒙受的巨大损失香港被迫割让给了英国;澳门被葡萄牙霸占;沙俄侵吞了我国东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日本占领了台湾及澎湖列岛;旅顺、胶州湾、广州湾等地成了帝国主义列强的租借地;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中国内河、领海任意航行,自由停泊于各通商口岸;外国人在中国犯罪,中国人无权审理;外国人在租界地实行殖民统治,形成了“国中之国”,外国人甚至控制了中国的警察权、指挥中国的外交。三、中国国防历史

经济强盛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科技进步是国防强大的重要保证我国4000多年的国防历史,有过声威远播、天下归附的辉煌;有过引而不发、强虏驻足的宁静;有过遍体鳞伤、不堪回首的屈辱;也有过抗敌卫国的巨大胜利。每当重温这一漫长的国防历史,我们都能够从中得到不少启示。四、国防历史启示课堂总结01国防的基本要素02国防类型03中国国防历史04国防历史启示2国防法规国防法规概述我国主要的国防法规我国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国防法规的含义1国防法规是以国家宪法为基础,由国家制定的有关国防活动的基本法律规范,其主要任务是:调整和规范国家在国防领域中的各种社会关系,维护国家的军事利益,保证国家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保障和促进国防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确保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总目标的实现。一、国防法规概述国防法规的内容国防领导体制、武装力量的体制编制、战争准备和动员、全面防御、国防建设、军费开支、国防教育、国防科研、国防生产、公民兵役义务、武装力量建设、军队人事管理、军事犯罪惩治等方面的法律规定。一、国防法规概述我国现行国防法规的层次2根据立法机构的不同,我国现行的国防法规可以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法规。

国务院、中央军委制定颁布的行政法规。

国务院各部委和中央军委各部委总部制定颁布的法规。

各军兵种和战区制定颁布的法规细则。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和政府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一、国防法规概述1.规定《国防法》的适用范围2.规定国防活动的指导思想3.规定国防的地位、性质和原则4.规定国家机关的国防职权5.规定武装力量的组成、性质、任务和建设方针6.规定公民、组织的国防义务和权利7.规定军人的义务和权益8.规定对外军事关系二、我国主要国防法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国防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国防方面的基本法,是指导、规范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依据,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主要内容1.兵役制度2.兵员的平时征集3.士兵的现役和预备役4.军官的现役和预备役5.军事院校从青年学生中招收学员二、我国主要国防法规(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为了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依法开展兵役工作,依法保障军人的合法权益。主要内容1.国防教育的目的、方针与原则

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

国防教育贯彻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方针,实行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针对不同对象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分类组织实施。二、我国主要国防法规(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2.国防教育的对象和执行机构

国务院领导全国的国防教育工作。

中央军事委员会协同国务院开展全民国防教育。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国防教育工作。

驻地军事机关协助和支持地方人民政府开展国防教育。二、我国主要国防法规3.学校国防教育

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加强对学校国防教育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并对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定期进行考核。4.国防教育的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国防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根据开展国防教育的需要,在财政预算中保障国防教育所需的经费。

全民国防教育使用统一的国防教育大纲,该大纲由国家国防教育工作机构组织制定。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别教育对象的国防教育教材,由有关部门或者地方依据国防教育大纲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特点组织编写。二、我国主要国防法规(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1)军事设施保护范围包括:指挥机关,地上和地下的指挥工程、作战工程;军用机场、港口、码头;营区、训练场、试验场;军用洞库、仓库;军用信息基础设施,军用侦察、导航、观测台站,军用测量、导航、助航标志;军用公路、铁路专用线,军用输电线路,军用输油、输水、输气管道;边防、海防管控设施;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的其他军事设施。(2)国务院、中央军委按照职责分工,管理全国的军事设施保护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会同有关军事机关,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军事设施保护工作。设有军事设施的地方,有关军事机关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军地军事设施保护协调机制,相互配合,监督、检查军事设施的保护工作,协调解决军事设施保护工作中的问题。二、我国主要国防法规(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3)军事设施保护措施是:国家根据军事设施的性质、作用、安全保密的需要和使用效能的要求,划定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处;没有划入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处的军事设施,也应当采取保护措施。军事禁区和军事管理处由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或者由军区根据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规定确定。(4)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的划定或调整原则是:在确保军事设施安全保密和使用效能的前提下,兼顾经济建设、自然环境保护和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三、我国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一)公民的国防义务兵役,是指国家关于公民参加武装组织或在武装组织之外承担军事任务、接受军事训练的制度。(1)服现役。现役是公民在军队中所服的兵役,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都是服现役。根据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高素质兵员的实际,近年来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征集兵员的工作。同时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应征入伍大学生予以鼓励。1.服兵役义务三、我国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一)公民的国防义务(2)服预备役。预备役是公民在军队以外所服的兵役,是国家储备后备兵员的形式。公民服预备役有下列3种形式:一是登记服预备役。二是参加民兵组织。三是编入预备役部队。(3)参加学生军事训练。高校学生军事训练依据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组织实施。1.服兵役义务三、我国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一)公民的国防义务《国防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公民应当接受国防教育。”也就是说,接受国防教育是公民的一项义务,每一个公民都要按照国家的规定,通过一定的形式接受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并把它当作自己的光荣职责。具体地说,就是我国公民有义务接受国防理论、军事知识、军事法制、国防历史、国防精神和国防体育等内容的教育。2.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三、我国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一)公民的国防义务国防设施是国家直接用于国防目的的建筑、场地和设备。战时,它是打击敌人、抵抗侵略的重要依托;平时,它具有制约敌对力量的威慑作用。因此,保护国防设施,确保国防设施效能的实现,是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国防法的要求所在。3.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三、我国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一)公民的国防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三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国防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公民和组织应当遵守保密规定,不得泄露国防方面的国家秘密,不得非法持有国防方面的秘密文件、资料和其他秘密物品。”泄露国防秘密、危害国防安全与利益者,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4.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三、我国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一)公民的国防义务《国防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公民和组织应当支持国防建设,为武装力量的军事训练、战备勤务、防卫作战、非战争军事行动等活动提供便利条件或者其他协助。”根据这一规定,我国公民和组织协助国防活动的主要义务如下:①开展经常性的拥军优属工作,特别是对现役军人及其家属的优待。②为武装力量活动提供便利条件。③支前参战。5.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三、我国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二)公民的国防权利提出建议权、制止和检举权1《国防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公民和组织有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有对危害国防利益的行为进行制止或者检举的权利。”这一规定是公民依照法律享有对国家事务的建议权在国防建设方面的体现,也是法律对关于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和关于公民检举权规定在国防方面的体现。三、我国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二)公民的国防权利国防活动中获得经济损失补偿的权利2《国防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公民和组织因国防建设和军事活动在经济上受到直接损失的,可以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补偿。”这一规定体现了我国一切为了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本质,既保护了公民和组织经济权利,又有利于调动公民和组织依法积极参加国防建设和军事活动。课堂总结01国防法规概述02我国主要国防法规03我国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3国防建设国防领导体制国防战略国防政策国防建设成就军民融合一、国防领导体制

国防领导体制是国家领导国防活动的组织体系及相应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国防领导机构特别是武装力量领导和指挥机构的设置、职权划分、相互关系等。国防领导体制是国防体制中的“龙头”,同时也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机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国防领导体制(一)国防领导体制的特征及组织形式中国国防领导体制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强调党在国防领导中的决定性地位和作用。我们党和国家对国防的领导,核心是制定战略方针,对武装力量和国防建设事业实施全面的领导与管理。战略方针是国防建设、武装力量建设的根本依据,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与发展。武装力量是国家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国防建设的核心,是国家军事实力的主体。党和国家对国防的领导是国家的重要职能,是国家政权机构行使最高国家权力的一种表现。正是由于国家对国防领导的这种职能,决定国防领导在组织上具有最高层次性,在意志上具有最高权威性,在内容上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在活动方式上具有严密的整体性等特征。中国最高国防领导的组织形式,体现了国体、政体和传统的一致性。一、国防领导体制(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领导职权1.中共中央的国防领导职权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国防职权3.国家主席的国防职权4.国务院的国防职权5.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国防职权拓展阅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年召开一次,一般从3月4日或5日开始,持续10天左右。除了全国人大开会的其他时间,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二、国防战略为适应世界军事领域的深刻变革和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中国制定了积极防御的国防战略方针。积极防御,就是坚持战略上防御和战役战斗上进攻的有机结合。中国实行积极防御国防战略,在战略上坚持防御、自卫和后发制人的原则。这一方针立足于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这一方针注重遏制战争的爆发。这一方针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思想。2020年12月26日修订的《国防法》第六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设和巩固国防,实行积极防御,坚持全民国防。”这是我国首次以国防基本法律的形式确认防御性国防政策。三、国防政策这是新时代中国国防的根本目标。慑止和抵抗侵略,保卫国家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和社会稳定,反对和遏制分裂势力,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维护国家在太空、电磁、网络空间等安全利益,维护国家海外利益,支撑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国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一)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三、国防政策这是新时代中国国防的鲜明特征。国虽大,好战必亡。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没有主动挑起过任何一场战争和冲突。中国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为自身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又通过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真诚希望所有国家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共同防范冲突和战争。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主张通过平等对话和谈判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恃强凌弱,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二)坚持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三、国防政策这是新时代中国国防的战略指导。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防御、自卫、后发制人原则,实行积极防御,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强调遏制战争与打赢战争相统一,强调战略上防御与战役战斗上进攻相统一。贯彻落实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服从服务党和国家战略全局,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打仗意识,积极适应战略竞争新格局、国家安全新需求、现代战争新形态,有效履行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中国坚持自卫防御核战略,目的是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确保国家战略安全。

(三)贯彻落实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三、国防政策这是新时代中国国防的发展路径。建设同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安全保障,是总结历史经验的必然选择。新时代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四)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三、国防政策这是新时代中国国防的世界意义。中国人民的梦想与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军队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秉持正确义利观,积极参与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改革,深化双边和多边安全合作,促进不同安全机制间协调包容、互补合作,营造平等互信、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中国军队坚持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始终高举合作共赢的旗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安全产品,。

(五)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国防政策四、国防建设成就陆军在按照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战略要求,实现区域防卫型向全域作战型转变,加快小型化、多能化、模块化发展步伐,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任务需要,组织作战力量分类建设,构建适应联合作战要求的作战力量体系,提高精确作战、立体作战、全域作战、多能作战、持续作战能力。(一)建立了一支正规化的、诸军兵种合成的人民军队四、国防建设成就海军按照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战略要求,逐步实现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构建合成、多能、高效的海上作战力量体系,提高战略威慑与反击、海上机动作战、海上联合作战、综合防御作战和综合保障能力。(一)建立了一支正规化的、诸军兵种合成的人民军队四、国防建设成就空军按照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要求,实现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构建适应信息化作战需要的空天防御力量体系,提高战略预警、空中打击、防空反导、信息对抗、空降作战、战略投送和综合保障能力。(一)建立了一支正规化的、诸军兵种合成的人民军队四、国防建设成就火箭军以陆基战略核导弹和常规导弹为基本装备,主要遂行战略威慑、核反击和常规导弹打击任务。按照精干有效、全域慑战的战略要求,加快推进信息化转型,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武器装备自主创新,增强导弹武器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完善核常兼备的力量体系,提高战略威慑与核反击和中远程精确打击能力。(一)建立了一支正规化的、诸军兵种合成的人民军队四、国防建设成就战略支援部队坚持体系融合、军民融合,努力在关键领域实现跨越发展,高标准高起点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加速发展、一体发展。(一)建立了一支正规化的、诸军兵种合成的人民军队(1)在军事电子方面,逐步发展了具有相当规模、门类齐全的新兴工业部门,特别是在指挥自动化、情报侦察、预警探测、电子对抗和通信等方面,为我军提供了各种新式装备和产品,进一步增强了部队侦察、通信、指挥和作战能力。(2)在船舶工业方面,先后自行研制建造了核动力舰艇、常规舰艇、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导弹快艇等作战舰艇,以及各种辅助船舶和新型鱼雷、水雷、反水雷等新装备。(3)在兵器工业方面,研制生产了一大批具有先进性能的坦克、装甲车辆、火炮、弹药、轻武器、军用光电器材和综合火控、指挥系统等新型武器装备,为我军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四、国防建设成就(二)形成了综合的国防工业和国防科研体系(4)在航空工业方面,已能够生产歼击机、轰炸机、直升机、运输机、教练机等,基本满足了海、空军作战和飞行训练的需要。(5)在航天科技工业方面,已拥有地地、地空、海空和空空导弹武器系统,运载火箭、各种应用卫星的研制和实验能力以及各种应用卫星的发射能力,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6)在核工业方面,我国不仅可以生产制造原子弹、氢弹、中子弹,还掌握了核潜艇制造技术,形成了有效的核威慑力量。四、国防建设成就(二)形成了综合的国防工业和国防科研体系21世纪初,我国又相继发射了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和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这些都说明,我国尖端武器技术和航天技术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标志着我国国防科学技术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四、国防建设成就(二)形成了综合的国防工业和国防科研体系1.建立了国防动员机构2.建立了雄厚的国防后备力量3.依托地方高校培养国防优秀人才完善国防动员体制的主要目的是要建立一支雄厚的国防后备力量。为了能在战时有效而迅速地展开动员,我国在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四、国防建设成就(三)进一步完善了国防动员体制五、军民融合进入21世纪,我们党着眼于解决深层次矛盾,创造性地提出军民融合发展的思想。(1)在战略定位上,强调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必由之路。(2)在发展阶段上,指出我国军民融合发展进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还存在思想观念跟不上、顶层统筹统管体制缺乏、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滞后、工作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3)在奋斗目标上,提出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五、军民融合(4)在总体要求上,强调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国家主导、注重融合共享、发挥市场作用、深化改革创新,着力在“统”字上下功夫,在“融”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在“深”字上见实效。(5)在实现途径上,指出要向军民融合发展重点领域聚焦用力,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水平提升,从需求侧、供给侧同步发力,强化大局意识、改革创新、战略规划、法治保障。这些重要论述和决策,赋予军民融合发展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了完善、系统的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军民融合发展提升到了新高度、新境界、新水平。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课堂互动随着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人才培养方式多元,基础研究能力突出,学科布局全面,参与军民融合的程度不断加深。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可以为军民融合做出哪些努力?课堂总结01国防领导体制02国防战略03国防政策04国防建设成就05军民融合4武装力量中国武装力量概述中国武装力量的构成中国人民军队发展历程一、中国武装力量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这个规定准确表述了我国武装力量的性质和宗旨。作为人民的武装力量,它的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二是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武装力量无论是在保卫祖国、巩固国防的斗争中,还是社会主义建设中,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二、中国武装力量的构成1.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是国家的常备军,由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和联勤保障部队。主要担负防卫作战任务,必要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协助维护社会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二、中国武装力量的构成(一)中国人民解放军(1)陆军。由步兵、炮兵、装甲兵、防空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电子对抗兵等兵种及各种专业勤务部队组成,是主要在陆地上遂行作战任务的军种。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陆军的武器装备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以新一代主战坦克、火炮、反坦克武器、武装直升机等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其技术性能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基本上形成了立体机动作战的装备体系和比较配套的支援和保障体系,独立作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为今后遂行诸军兵种联合作战任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二、中国武装力量的构成(一)中国人民解放军(2)海军。主要由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航空兵、陆战队、岸防部队等兵种及各种专业保障部队组成,成立于1949年4月23日,是主要遂行海洋作战的军种。近年来,海军装备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体系结构逐步优化,整体作战能力不断提高。新一代战舰密集下水,快速形成战斗力。驱逐舰、护卫舰、综合登陆舰、综合补给船等新型水面舰艇装备批量装备部队,新型舰艇总体、动力机电和舰载系统等方面的多项关键技术得以突破,装备综合作战能力大大提升。二、中国武装力量的构成(一)中国人民解放军(3)空军。主要由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空降兵、雷达兵、通信和电子对抗等兵种组成,成立于1949年11月11日,是主要遂行空中作战的军种。近年来,空军装备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聚焦强军目标,空军武器装备加速升级换代,一批新型国产战机批量装备部队,预警机、加油机等特种飞机陆续列装,一系列新型空空、空地、地空导弹不断出现,空军正在形成完整、先进的作战体系。随着我国空军装备自主创新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空军的整体实力将不断提升。二、中国武装力量的构成(一)中国人民解放军(4)火箭军。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和保障部队组成,成立于2015年12月31日,由第二炮兵(建于1966年7月1日)更名而来,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指挥。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火箭军已经形成核常兼备、固液并存、射程衔接、战斗部种类配套的武器装备体系。近年来,一批不同型号和不同发射方式的现代化导弹阵地,在祖国的崇山峻岭之间竣工;核导弹与常规导弹兼有、近中远和洲际导弹齐备的武器系列,成为能够实施自卫核反击和纵深常规打击的战略力量;快速机动能力和准确打击能力迅速提高,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二、中国武装力量的构成(一)中国人民解放军(5)战略支援部队。成立于2015年12月31日,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新型作战力量,是我军新型作战能力的重要增长点,主要是将战略性、基础性、支撑性都很强的各类保障力量进行功能整合后组建而成的。战略支援部队主要担负战场作战支援,保证作战顺利进行的任务,是联合作战行动的重要力量,与陆军、海军、空军和火箭军的行动融为一体,贯穿整个作战始终,是战争制胜的关键力量。二、中国武装力量的构成(一)中国人民解放军(6)联勤保障部队。成立于2016年9月13日,是实施联勤保障和战略战役支援保障的主体力量,是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勤保障部队直属于中央军委,在体制上与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等平行,为副战区级。组建联勤保障基地和联勤保障中心,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着眼于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化军队领导指挥体制改革、构建具有中国军队特色的现代联勤保障体制的战略举措,对把中国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打赢现代化局部战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二、中国武装力量的构成2.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是国防后备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组建于1983年,是以现役军人为骨干,以预备役军官、士兵为基础,按规定的体制编制组成的部队。基本任务包括:努力提升部队的军政素质,不断提高现代条件下快速动员和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切实做好战时动员的各项准备工作,随时准备转为现役部队,执行作战任务;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以下简称“武警部队”),成立于1982年6月19日,其前身是始建于1949年8月的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武警部队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卫人民美好生活中肩负着重大职责,实行“中央军委-武警部队-部队”领导指挥体制,武警部队的根本职能属性没有发生变化,不列入解放军序列。调整后,武警部队包括内卫部队、机动部队和海警部队等。按照多能一体、有效维稳的战略要求,加强执勤、处突、反恐、海上维权和行政执法、抢险救援等能力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武警部队。(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二、中国武装力量的构成中国民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有力助手和强大的后备力量。《国防法》对民兵的任务做出明确规定:“在军事机关的指挥下,担负战备勤务、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和防卫作战任务。”新时期的民兵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在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下的民兵组织领导体制。在未来现代化战争中,需要更多的民兵在更广的范围、更大的规模上配合和支援军队作战。二、中国武装力量的构成(三)中国民兵三、中国人民军队发展历程(一)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后,同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随后对起义部队进行“三湾改编”,开始了对革命军队的政治建设,强调党对军队的领导,规定部队民主制度,实行官兵待遇平等,并把支部建在连上。这些原则至今仍是我军坚持的政治传统。1929年12月,古田会议顺利召开,正式规定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根本原则,为把我军建设成为新型人民军队初步奠定了基础。三、中国人民军队发展历程(一)革命战争时期1937年7月7日,中日全面战争爆发。中国共产党坚决贯彻统一领导、“精兵简政”、整顿三风以及发展生产、拥政爱民等各项任务,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等原则,构建起了主力军、地方武装和民兵自卫队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在抗日斗争中边打边建,力量迅速发展壮大。抗战胜利后,八路军和新四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逐步理顺编制,建立了集中统一的指挥机构,初步建立起了一支能在较大范围内实施机动作战的正规兵团与地方部队、民兵游击队相结合的武装力量,并使长期以来一直指导人民军队建设的毛泽东建军思想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三、中国人民军队发展历程(二)和平建设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军队迅速从革命战争转向和平建设,开始向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迈进,包括整顿军队编制体制,调整各战略区域部署,并以精简整编为主要内容进行了多次改革,奠定了军队领导管理指挥体制的基础和现代化军队的基本框架,初步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转变,完成了由革命战争时期向和平建设时期的全面转型。三、中国人民军队发展历程(二)和平建设时期1953年12月,中央召开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确定了把人民解放军建设成为一支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的总方针和总任务。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坚持把军事训练摆到战略地位,贯彻军队建设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有效地提高了部队在现代条件下诸军兵种合同作战、快速反应、电子对抗、后勤保障及野战生存的能力。从整体上来看,人民军队在和平建设期间所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硕果累累,在整体军力建设上缩短了与世界先进国家军队的距离,有效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三、中国人民军队发展历程(三)全面转型时期20世纪80年代末,我军开始对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施战略性转变,力图通过深化改革,完善体制,从根本上推动人民军队从数量型军队向质量型军队转变,迈开了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坚实步伐。进入21世纪以来,争夺信息优势成为各国军队建设的焦点,人民军队迎来了迈向信息化的重要机遇期。针对现代战争出现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我军坚定不移地把信息化作为发展方向,不断提高武器装备的信息技术含量,积极推进机械化条件下的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训练转变,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已经基本构建起了一个以打赢信息化战争为目标的立体化军事体系。课堂总结01中国武装力量概述02中国武装力量的构成03中国人民军队发展历程5国防动员国防动员的内涵国防动员的内容一、国防动员的内涵国防动员,是指国家为应对战争或其他安全威胁,使社会诸领域的全部或部分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或紧急状态的活动,通常包括武装动员、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科学技术动员和政治动员等。2010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以下简称《国防动员法》),规范了国防动员平时准备和战时实施的基本内容,规定了公民和组织在国防动员活动中的义务、权利,完善了国防动员的基本制度。这标志着我国国防动员建设已经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国防动员法》的颁布与实施,对于积蓄国防潜力,增强国防实力,提升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国防动员的内容指国家将军队及其他武装组织由平时体制转为战时体制所采取的措施。武装动员在国防动员中处于核心地位。1.现役部队动员指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军兵种部队和武装警察部队从平时编制转为战时编制,按动员计划进行扩编,达到齐装满员。主要活动包括:①进入临战状态。②实行战时编制。。③扩建现役部队。扩建部队以现役部队为基础,扩建时的兵员空缺,由预备役官兵补充。④组建新的部队。(一)武装动员二、国防动员的内容2.预备役部队动员是指预备役部队成建制转服现役的活动,是战时快速动员的一种重要方式。《国防法》规定,预备役部队“战时根据国家发布的动员令转为现役部队”。3.民兵动员指组织发动民兵担负参战支前任务。民兵是保卫祖国的一支重要力量,战时可配合军队作战和担负支援保障任务,也可独立担负后方防卫作战和维稳任务。(一)武装动员二、国防动员的内容指国家根据国防需要,将有关经济部门、经济活动及其经济关系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或紧急状态的活动,通常包括工业、农业、财政金融、信息通信、交通运输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动员。1.国民经济动员的基本政策:根据国家发展战略,依托国民经济实力发展国民经济动员,把国防经济建设寓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之中;发挥国民经济动员在国家经济建设与国防常备能力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中统筹考虑军需民用、平战衔接,使平时的国防经济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加强高新科学技术和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利用,注重高科技产品的动员和高技术储备,从整体上提高国民经济动员基础的科技水平;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功能定位,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应战、应急结合的国民经济动员体制、机制、法制;坚持全民自卫原则,提高适应信息化条件下防卫作战需要的国民经济动员能力。2.国民经济动员的主要目标:建成比较完善的应付战争、兼顾应对突发事件双重功能的国民经济动员体系,形成与国民经济有机融合的国民经济动员基础,能够从经济上保障和应付局部战争及突发事件的需要。(二)国民经济动员二、国防动员的内容指国家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袭、消除空袭后果所进行的活动,主要包括人防预警动员、群众防护动员、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动员、人防专业队伍动员等。近年来,人民防空战备水平、城市整体防护能力和应付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明显提升。(三)人民防空动员二、国防动员的内容指国家根据国防需要,统一组织科学技术力量从事科学技术开发的活动。主要任务:包括动员一切科研力量,根据战争中的科技问题和科技需求,加速已有科研成果的转化,研发新的科研成果,满足相应需求。科技动员准备要注重加强与作战部队对口的专业技术分队建设;要大力培养信息化人才队伍,建立军地一体、纵横相接的人力信息资源数据库,不断提高动员的科技含量。(四)科学技术动员二、国防动员的内容指国家或政治集团为进行战争或应对其他军事危机而开展的政治宣传、鼓动等活动,是国防动员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其他领域的动员活动提供思想和组织保证。主要任务:适当调整政治体制,提高政令和军令的决策、协调和执行效率;调整政策和策略,协调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形成最广泛的国内统一战线;广泛进行宣传活动,实行战时新闻发布制度、新闻出版检查制度,有计划地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国家有关战争的目的、意义等;深入进行思想教育,通过各种手段和形式充分发动群众,争取广大人民群众支持战争;加强战时行政管理,依法限制有悖于战争的游行、集会、示威等政治活动;积极开展战时外交,争取大多数国家的理解和支持,建立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五)政治动员课堂互动高等院校可以通过哪些形式开展国防动员?课堂总结01国防动员的内涵02国防动员的内容课后作业思考题1.国防的基本类型有哪些?2.我国公民的国防义务包括哪些内容?3.我国国防的领导体制和组织形式是怎样的?4.我国国防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5.我国武装力量的领导体制是什么?6.国防动员包括哪些内容?Thank

You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内容,初步掌握我军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我军的性质、任务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2)树立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内容《孙子兵法》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第一节(一)奴隶社会时期的军事思想这个时期的战争类型大体分为三种:一是旧的氏族部落势力反对新生的奴隶制的战争;二是扩大巩固奴隶制国家的战争;三是新兴奴隶主推翻腐朽奴隶主统治的战争。此外,还有少数是平民反抗奴隶主的起义通过战争实践,这个时期产生了“攻”“守”“战术”“统帅”等军事概念,人们开始探讨军队的多寡、武器的数量和质量与战争胜负的关系,并初步认识到审势而动、量力而行、众可以胜寡、强可以胜弱的规律,反映了这时出现的军事思想已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性质。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内容(二)过渡时期的军事思想这个时期的战争分为两种:一是奴隶制国家分封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与争霸的战争;二是新兴的封建势力推翻奴隶主统治的战争。对军事问题的研究得到了整个社会的重视,军事思想和军事学术异常活跃。《孙子兵法》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它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战争理论著作,对中国历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起过重大作用,而且在世界军事史上享有盛名,并在当代战争和军事问题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继《孙子兵法》之后,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兵书还有《吴子》《司马法》《孙殡兵法》《尉缭子》《六韬》等。它们在继承《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同时,又有所发展和创新,大致涉及战争观、谋略、战法、阵法、将帅修养和军队组织、训练、纪律、奖惩制度、指挥、侦察及通信等许多方面。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内容(三)封建社会时期的军事思想这个时期的战争类型主要有4种:一是农民战争;二是封建王朝更迭的战争;三是封建割据与封建统一的战争;四是国内各民族之间的战争。总的来说,先秦的军事思想对这个时期的军事斗争仍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战争的发展,军事思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出现了许多总结军事斗争经验的兵书,流传下来的主要有《三略》《将苑》《淮南子·兵略训》《李靖兵法》《李卫公问对》《太白阴经》等。其中的《三略》和《李卫公问对》被后世列入将领必读的兵书,选入《武经七书》之中。这个时期全面整理兵书,把兵书分为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四大门类(大体相当于现代的战略学、战役战术学、军事气象学、兵器学),对军事学术的研究也颇有益处。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内容(三)封建社会时期的军事思想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内容从公元960年到1840年,中国经历了宋、元、明、清(前期)4个朝代。这是封建社会的后期,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继续发展的重要时期。从北宋中叶以后转而开始重视武学,撰写、汇编和著录的军事理论著作层出不穷,军事思想得到较大发展。宋、元、明时期出现了春秋战国以后我国兵学发展的第二个高潮。这个时期的著名兵书有《武经总要》《何博士备论》《守城录》《历代兵制》《百战奇略》《武备志》《阵纪》《纪效新书》《练兵纪实》《海阔图志》《读史方舆纪要》《三十六计》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近代至现代及外国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许多内容至今还闪烁着光芒。二、《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共有6000字左右,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二、《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共13篇,每篇主题各不相同,但都是紧紧围绕着战争的准备和战争的实施这两大问题来论述的。前5篇讲战前的准备工作,后8篇主要讲战争开始之后怎样行军、怎样驻址、怎样作战等问题。《孙子兵法》从战略的高度论述了军事领域的若干重大问题,揭示了一系列带有普遍性的军事规律,构建了博大精深的军事理论。(一)《孙子兵法》内容简介《孙子兵法》的一些基本指导原则仍适用于现代战争拓展阅读2500多年前的孙武不可能预见到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巨大变化,更不可能为当前军事斗争提供具体的“锦囊妙计”,但是其中许多思想观点反映了战争的基本规律。虽然现在的战争形式发生了变化,但不管新军事革命也好,信息化战争也罢,都未能改变战争的基本规律,只是制胜的相关因素、技术条件、方法手段和衡量标准发生了变化。例如,《孙子兵法》所提出的“先为不可胜”的战争准备原则、“知彼知己”的战争认识原则、“奇正相生”的战术变化原则等仍被遵循。二、《孙子兵法》(二)《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1)重战思想。孙子把战争看成国家大事,把战争看成是国家行为,战争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决不可不慎重,“不可不察”。(2)慎战思想。孙武多次提醒和告诫决策者和执行者,必须慎重地发起和进行战争(3)备战思想。一是着眼于战争的政治经济目的,要求做到“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要“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也就是说,要合乎于自己的政治目的要求,要遵从胜利的原则。二是凡是战争都必须有严格的准备,指挥要合乎战争法则,要掌握战争制胜规律。1.安国全军的重战、慎战、备战思想二、《孙子兵法》(二)《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孙武明确把“道”(政治)、“天”(天时)、“地”(地利)、“将”(将帅)、“法”(法制)5个要素作为制胜的条件,他把“道”作为首要条件,就是说,会用兵的人,要懂得通过政治革新,保证法制的运行,掌握战争胜负的决定权,这样才能够做到上下一心。这些观点和立论,很自然地触及了战争的本质问题,即战争与政治的关系问题。2.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思想孙武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指明了战争指导者了解敌我双方情况与战争胜负的关系,只有在战前就全面掌握敌情、我情,才有可能对双方的优劣短长进行综合比较,并据此做出战争决策。孙武“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思想,正确揭示了知与行,即战争认识与战争行动之间的关系。3.“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争认识方法二、《孙子兵法》(二)《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核心是谋略制胜,谋略即用兵的计谋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庙算制胜。主要是指战前要从战争全局上对战争诸因素进行分析对比,决定打还是不打,怎么打,在什么时间、地点打,打到什么程度,如何进行战争准备和后方保障。做到有预见、有计划、有保障,心中有数,也就是说,先求“运筹帷幄之中”,后才能“决胜于千里之外”。(2)诡道制胜。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行为,要依靠诡诈多变取胜。如果能较熟练地运用诡道,造成敌人的错觉和过失,创造战机,就能陷敌于被动。其核心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3)不战而屈人之兵。在战争中,百战百胜,并不是好中最好的,不战而使敌人屈服才是好中最好的。所以,孙武主张“上兵划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4.以谋略制胜为核心的用兵思想课堂总结0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内容02《孙子兵法》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第二节(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及本质特征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毛泽东思想还多方面吸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一、毛泽东军事思想(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1.战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并指导中国革命斗争问题而形成的战争观和方法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1)在阶级社会中,战争是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2)战争同其他客观事物一样,存在着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规律。(3)认识和掌握战争规律是为了解决指导战争的问题,使主观指导和客观实际相符合是正确指导战争的前提和基础。此外,毛泽东的战争观和方法论,还运用于正确处理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关系。一、毛泽东军事思想(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2.人民军队思想(1)紧紧地和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2)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军的根本原则。(3)强有力的革命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4)加强军事建设是人民军队履行自身职责的重要保证。一、毛泽东军事思想3.人民战争思想(1)依靠人民群众进行战争。(2)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3)建立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4)把武装斗争同其他斗争形式结合起来。拓展阅读“为人民服务”这个词,最早出自毛泽东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大会上的演讲。张思德生前是中央警备团战士,1933年参加革命,任劳任怨。1944年9月5日,他在陕北山中烧炭,炭窑崩塌,因奋力将队友推出窑外、自己被埋而牺牲。毛泽东在演讲中第一次从理论上深刻阐明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在演讲中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个演讲经整理后以“为人民服务”为题,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和国民党统治区的《新华日报》等报纸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客观需要,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履行职业职责的精神动力和衡量职业行为是非善恶的最高标准,已成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共同行为准则。“为人民服务”的提出(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1)战争的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2)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3)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4)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5)适时进行战略转变,灵活运用各种作战形式。(6)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7)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一、毛泽东军事思想5.国防建设思想(1)必须建立巩固的国防。(2)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3)建设强大的国防军。(4)建立独立、完整的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体系。(5)建设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毛泽东军事思想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本质和基本规律,全面回答和解决了当代面临的一系列重大军事问题,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独树一帜,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1.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2.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理论指南3.仍是我党我军今后建军和作战的指导思想对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必须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一、毛泽东军事思想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反映了新时期军事斗争的客观规律,抓住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的关键,指明了新时期军事工作的方向,回答了新形势下军事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对于新时期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1.关于战争与和平思想战争与和平思想在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中起到根本依据的作用。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运用毛泽东研究和指导战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正确指出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但推迟或制止世界战争的爆发已成为可能。对于采取什么手段才能赢得和平的问题,邓小平做出了富有创新性的论述,提出了稳定世界局势的新途径和新办法,即以“和平方式”和“共同开发”的办法解决国际争端。(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2.国防建设思想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的关系,把国防建设摆在一个恰当位置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国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这是邓小平新时期军事思想体系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防建设指导思想从长期以来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变到和平时期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正确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国防建设要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3.军队建设思想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新时期军事思想的核心和重点内容。主要包括:关于革命化为前提、现代化为中心、正规化为重点,全面建设军队的思想;关于把教育训练摆到战略地位,努力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思想;关于搞好体制改革和精简整编,建立科学的体制编制的思想;关于实现军队正规化,以法治军,科学化管理的思想;关于实现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思想;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政治工作,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保证军队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的思想。(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4.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思想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根据现代战争的特点,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在继承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思想。围绕这一思想,邓小平特别强调了人民战争的形式要与现代战争的特点相吻合;强调现代条件下从事人民战争的人必须具有很高的素质;强调在军队精简整编的情况下,尤其要搞好民兵和预备役的建设。邓小平关于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思想,不仅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军情,而且符合社会主义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5.军事战略思想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战略形势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邓小平依据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原理,对国际战略格局和世界战略形势的发展趋势,做出了正确判断,提出了一整套适应当今世界发展的战略思想,主要包括:实行积极防御战略方针,把立足点放在遏制战争的爆发上;注重研究现代战争,把着眼点放在打赢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军事战略要从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出发,创造和平方式解决对抗性争端和矛盾;注重发展综合国力,从根本上增强军事实力,提高威慑能力。(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和敌我双方政治、经济、军事、地理多方面的情况分析,科学预见现代战争的发生、发展,并深刻揭示了其特点和规律,提出了中国在和平时期和战争条件下的许多新的军事战略指导,赋予军事战略新的内涵,充实和完善了军事战略理论体系。它为我军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和国防建设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地位

新时期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典范

新时期我军军事理论的集中体现

新时期我军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指引我们党正确解决了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重大课题。三、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江泽民创造性地坚持和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科学地揭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战争与和平的特点和规律、国防与军队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三、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1)在国防与军队建设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上,强调虽然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但世界并不太平,国内外还面临许多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尤其中国还未完全实现统一大业,因此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履行其根本职能,还任重道远;强调我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要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要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奋斗,国防和军队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一)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三、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2)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领导力量和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根本指导,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坚持和发扬优良传统,高度重视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加强廉政建设,拒腐蚀、永不沾,从组织上、思想上、政治上确保人民军队的性质和本色不变。(一)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三、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3)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根本任务问题上,强调围绕“打得赢”“不变质”和履行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祖国统一、保卫国家安全的神圣使命,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指导和统揽全局,提出“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推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强调坚持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的方针,在加强常备军建设的同时,加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建设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提高国防观念,搞好军政军民团结;强调居安思危,加强战争准备,研究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一)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三、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4)在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从中国的国情军情和时代形势的战略要求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鉴于中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防投入不足的情况,强调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路子;强调要在坚持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建设,海军、空军、第二炮兵等军兵种建设,高素质的复合型军事人才建设和“撒手锏”武器的科技装备建设。(一)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三、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5)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动力问题上,强调认真研究时代和世界战略格局的发展变化及其对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切实把握世界军事变革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强调国防和军队建设要服从经济建设大局,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而发展,使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强调加强军事科学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国防与军队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以先进的军事理论引导国防与军队建设;强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和有益经验,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加紧研究和制定克敌制胜的方针和对策,并落实各种举措。(一)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三、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6)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战略步骤问题上,强调与国家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相适应,坚持科技强军、勤俭建军、依法从严治军的方针,逐步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三步走的发展目标。贯彻科技强军战略,实行跨越式发展:在指导思想上,“由应付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向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转变”;在军队建设上,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这“两个转变”的实质,就是把提高战斗力的重点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一)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三、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7)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经验规律问题上,强调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指出这些历史经验主要体现在正确认识和处理七个方面的基本关系上,即战争与和平的关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军队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常备军与后备力量的关系,继承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学习外军有益经验与保持我军特色的关系;强调要在新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这些经验,使之充分发挥继往开来的作用。(一)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三、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深刻揭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防与军队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为认识和把握军事运动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其科学价值就在于它在空前的深度和广度上展现了现实军事运动的本质联系,揭示了当代中国国防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揭示了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特点和规律,揭示了未来战争与军事斗争准备的特点和规律,揭示了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军治军的特点和规律。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科学地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为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依据。江泽民把创新作为引导我军走在世界军事发展前列的不竭动力,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国防和军队建设遇到的问题,从变革中寻找我军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二)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地位四、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胡锦涛坚持把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与新的实际相结合,对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关于军事问题的诸多新论断、新思想、新观点、新结论,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军事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为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及军事斗争准备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也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做出了杰出贡献。四、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一)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1.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新世纪新阶段,国家安全和发展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自觉从国际国内大局出发统筹国家安全与发展,以科学的思路、模式和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