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流冷凝器芯体工艺培训课件_第1页
平行流冷凝器芯体工艺培训课件_第2页
平行流冷凝器芯体工艺培训课件_第3页
平行流冷凝器芯体工艺培训课件_第4页
平行流冷凝器芯体工艺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行流冷凝器通用技术标准徐在满

目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结构

4.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5.

检验规则6.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平行流冷凝器芯体总成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平行流冷凝器芯体总成(以下简称芯体)的制造,测试和检验。如客户有特殊要求,可以双方共同协商的技术要求为准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当这些文件被修订时,其最新版本将自动适用于本标准。GB10125-1997

人造气氛中的腐蚀试验盐雾试验GB/T191-200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2828-87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GB6543-86瓦楞纸箱2.规范性引用文件3.结构芯体采用全铝平行流结构。芯体由集流管、扁管、翅片、边板等零件组成3.结构4.技术要求4.1尺寸与外观

芯体的外观和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除图纸要求外,零件的外观应遵守良好的商品惯例和行业标准。尺寸用常规和专用工具进行测量,外观质量用目测法检测。

经检验合格的产品才能使用。更新制造模具和设备时,应认可后方可使用。4.技术要求4.1.1

翅片外观4.1.1.1翅片、边板与扁管的侧面应平齐,局部凸出或凹进部分的尺寸不得大于1.5mm.4.1.1.2允许翅片有轻微的压弯及侧倒现象,其倒伏不得超过两处,每处不大于2cm。4.1.1.3翅片峰距应疏密均匀一致。4.1.1.4翅片不允许有烧伤溶蚀现象。4.1.1.5翅片的损伤、倒伏等缺陷,产品出厂前必须修整好,且修正部分不得超过迎风面尺寸的2%。4.1.1.6扁管与翅片钎焊不得超过一个峰的连续脱焊,钎焊连接的连接率≥98%。

4.技术要求4.1.2扁管、集液管外观4.1.2.1扁管、集液管上不得有明显的碰伤、凹坑等缺陷。4.1.2.2扁管弯头部不得有异常变形;集液管上不得有明显的钎焊剂等附着物。4.1.2.3进出液管的弯管处的扁缩量应小于或等于管径的15%。4.1.2.4手工钎焊的焊料不得进入管子内壁。4.1.3形状公差4.1.3.1产品迎风面的对角线长度之差不得大于2mm。4.1.3.2产品迎风面的平面度不得大于2mm。4.1.3.3产品沿边板长度方向的直线度不得大于2mm。

4.技术要求4.2主要零件材料要求材料应符合图纸及有关技术条件的要求。每批材料进厂必须按其技术条件或相关标准进行性能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提供制造使用。凡采用新材料或代用材料,应通过试验鉴定并办理认可手续。通常采用的材料及牌号如下:翅片

复合铝箔(4343/3003/4343)扁管

工业纯铝(1100)为含铝量99.0%的普通工业纯铝集液器

外壁复合管(4045/3003)隔板、堵帽双面复合板(4343/3003/4343)4.技术要求4.3性能4.3.1换热量芯体的换热量应满足图纸要求。通常采用的试验条件如下:a)

冷凝器入口侧空气干球温度:35℃±1℃;b)

冷凝器压力:1.47MPa(表压);c)

过冷度:5℃±0.5℃(过冷式冷凝器采用15℃);d)

过热度:25℃±1℃;e)

迎面空气风速:4.5±0.1m/s;4.3.2换热量Q=Vx(i1-i2)/3.6rn

Q-冷凝器换热量,W;rn-冷凝器进口侧空气比容,m³/kg;

i1-冷凝器进口侧空气的焓kJ/kg;i2-冷凝器出口侧空气的焓kJ/kg;V-冷凝器进口风量,m³/h;4.技术要求4.技术要求4.4

残存杂质含量4.4.1冷凝器内腔的残存杂质含量不得超过30mg,颗粒最大直径应小于φ0.2mm。4.4.2将冷凝器内腔注入60%溶剂的R113,在震荡次数为275次/min的振荡实验台上放置3min,然后将内部的混合液回收在一专用容器内,经过滤干燥后,用测量精度为0.1mg的工业分析天平测定残留物的重量,应满足4.4.1的要求。4.5残存含水量4.5.1冷凝器内腔的含水量不得超过30mg。4.5.2将冷凝器芯体置于烘箱中,进出口用三通连接,接入测量系统,系统末端接真空泵,水量测试装置为一冷凝管,置于环境温度为-60℃的酒精、干冰混合物中,试验前测量冷凝管初重g初;烘箱升温,同时真空泵工作,烘箱温度应保持在120±2℃。测量系统真空度应达到9.7×10-2Pa以上,共试验4h;试验后,测量冷凝管管重g末,其增重值即为内腔残余水量值;测量采取工业分析天平,测量精度为±1mg。4.技术要求4.6气密性4.6.1冷凝器应满足3.53MPa气密性试验3min无泄漏。4.6.2冷凝器内腔通入压力大于等于3.53MPa的干燥氮气或干燥压缩空气,压力稳定,保持3min,冷凝器芯体无变形、无泄漏为合格。4.7耐压性4.7.1试验冷凝器应满足4.41MPa气密性试验3min无泄漏。4.7.2从冷凝管出口端注入水直到进口管端水流出,然后一段堵住,另一端缓慢通入压力4.41MPa的水压,压力稳定,保持3min,无变形、无泄漏为合格。4.技术要求4.8耐爆破性4.8.1试验冷凝器应满足8.83MPa耐爆破性试验。4.8.2在耐压性试验完成后不卸压,用手动试压泵缓慢加压到8.83MPa的水压,维持恒压2min,检查冷凝器无渗水、开裂、爆破等损坏现象。4.9表面腐蚀4.9.1冷凝器芯体经96h中性盐雾试验后,用35℃左右的清水进行清洗,并立即烘干,目测表面,应无锈斑、气泡及油漆脱落。4.9.2(NSS试验)采用试验温度35±5℃,配置pH值在6.5-7.2之间,质量分数为5%的中性氯化钠溶液,将冷凝器放入试验箱中,时间为96h。4.技术要求4.10耐震动按4.10.2规定的条件进行上下前后左右三方向的振动试验。试验后,用目测法检查产品有无松动、损坏,并进按4.6.2进行气密性试验,应无泄漏。产品状态:内腔注入50%容积的R134a或R113的冷凝器。试验加速度:43.1m/s2试验频率:33.3Hz试验时间:8h,其中上下振动4h,前后、左右各2h试验温度:室温4.技术要求4.11耐高温试验在120℃的温度条下,试样在恒温箱内放置8小时,试验结果应满足4.6.2的要求。4.12耐低温试验在-40℃的温度条件下,试样在低温箱内放置8小时,试验结果应满足4.6.2的要求。4.13耐冷热冲击性能试验在高低温箱内进行,在-40℃保持1小时,室温3分钟;120℃保持1小时,室温3分钟,作为1个循环,共进行10个循环。试验结果应满足4.6.2的要求。4.技术要求4.14耐交变压力性能试验将进出口端一端固定在试验台上,另一端堵死,起动交变压力试验台,按以下条件进行试验:试验介质为液压油;压力交变次数为十五万次;压力变化范围为0-3MPa;介质温度为120±2℃;交变速度(频率)为2次/分。试验后满足4.6.2要求。5.检验规则5

检验规则

5.1

出厂检验

5.1.1

冷凝器总成经制造厂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并应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或质量合格标志。5.1.2

制造厂出厂检验项目:

5.1.2.1

出厂前100%检验项目:

a)

外观和尺寸;

b)

气密性;

c)

装配正确性。

5.1.2.2

出厂前抽样检验项目:

a)

耐压性;b)

年泄漏量;

c)

残杂量;

d)

残水量;

e)

耐盐雾性能;

f)

耐温度性能;

g)

振动性能5.检验规则5.2型式检验

5.2.1型式检验项目:a)外观和尺寸;b)装配正确性;c)冷热冲击性能;d)换热性能;e)气密性和耐压性能;f)爆破压力;g)振动性能;h)年泄漏量;i)清洁度(残杂量);j)干燥度(残水量);k)耐盐雾性能;l)耐交变压力性能。5.检验规则5.2.2

应进行型式检验的几种情况: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或者产品异地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而可能影响产品时;

c)

成批或大量生产的产品每年不少于一次;

d)

产品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f)

国家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5.2.3

型式检验应从出厂检验合格批中随即抽样,数量不少于三件,先做出厂复验,合格后再进行型式检验。所有检验项目合格,则型式检验为合格。

5.2.4

合格判定

产品的型式检验应全部符合规定的要求。如有一个项目不合格时,可重新抽取加倍数量的产品就该不合格项目进行复查,如仍有不合格时,则该批产品判为不合格.

6.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6标志、包装、运输、贮存6.1标志6.1.1产品标志6.1.1.1每件产品应在其明显标明:a)产品名称及商标;b)产品型号;c)生产日期(或编号)或生产批号;d)生产企业名称;6.1.1.2每个配套产品上应有如下永久性标志

a)制造厂标志;b)产品生产批次6.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6.1.2

包装标志

包装标志的基本内容包括:

a)与发货有关的产品标志内容:产品名称及商标、产品型号、规格、适用车型;

b)生产企业名称、详细地址、邮政编码及电话号码;

c)生产日期(或编号)或生产批号;

d)执行的产品标准编号;

e)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f)运输作业的文字:包装箱的体积(长×宽×高)尺寸;每箱内装产品数量;每箱产品总质量;6.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6.2包装6.2.1产品包装应考虑事项:

a)防潮、防振、防尘要求;

b)适应运输及装卸的有关要求;

c)包装前产品的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