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分子与细胞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5章章末检测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788078e52ace1f300c4eca0600a21ac/1788078e52ace1f300c4eca0600a21ac1.gif)
![高中生物人教版分子与细胞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5章章末检测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788078e52ace1f300c4eca0600a21ac/1788078e52ace1f300c4eca0600a21ac2.gif)
![高中生物人教版分子与细胞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5章章末检测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788078e52ace1f300c4eca0600a21ac/1788078e52ace1f300c4eca0600a21ac3.gif)
![高中生物人教版分子与细胞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5章章末检测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788078e52ace1f300c4eca0600a21ac/1788078e52ace1f300c4eca0600a21ac4.gif)
![高中生物人教版分子与细胞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5章章末检测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788078e52ace1f300c4eca0600a21ac/1788078e52ace1f300c4eca0600a21ac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章章末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共50分)1.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在细胞内氧化分解的产物是氨基酸B.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只能在生物体内起作用C.有些酶的组成元素与ATP的组成元素相同D.ATP是高能磷酸化合物,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答案:C解析:大多数酯酶在细胞内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氧化分解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水及尿素;A错误;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既能在生物体内起作用,也能在生物体外起作用,B错误;有些酶的化学成分是RNA,其组成元素与ATP的组成元素相同,C正确;ATP是高能磷酸化合物,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D错误。2.下图表示pH、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和酶活性的影响,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酶甲和酶乙的最适PH范围的宽度相同B.pH从6升高到8时,酶乙的活性逐渐增加C.在其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T1与T2所示温度不相等D.①、②是温度影响酶丁活性的曲线,其中②是错误的答案:C解析:酶甲具有催化化学反应的最适pH范围是1—4,酶乙具有催化化学反应的pH范围是6—10,A错误。酶乙在pH为6时变性失活,pH从6变到8变化时酶的活性不变,B错误。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在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最高,其催化能力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高,但温度也会影响反应物的运动速率,从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所以在其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F1与F2所示温度不一定相等,C正确。①、②是温度影响酶丁活性的曲线,其中①是错误的,因为高温使酶迅速失活,D错误。3.某小组为研究脱气对酵母菌在培养初期产气量的影响,进行了甲、乙两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除图中实验处理不同外,其余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内产生CO2总量的变化趋势是()答案:C解析:从图中变化总趋势来看,对于AB,增长趋势是产生的CO2越来越少,这是不对的,因为无论是在有氧条件下还是在无氧条件下,都有利于酵母菌的生产繁殖,酵母菌越来越多,随时间增长,单位时间内产生的CO2也是越来越多的,AB错误。对于CD,分解同样多的葡萄糖时,C6H12O6+6H2O+6O2eq\o(→,\s\up7(酶))6CO2+12H2O+能量C6H12O6eq\o(→,\s\up7(酶))2C2H5OH(酒精)+2CO2+能量(少量)从方程式中可以看到,有氧呼吸产生CO2要比无氧呼吸多,由于甲脱气后进行无氧呼吸,乙首先进行的是有氧呼吸,所以短时间内乙产生气体要快,产气量要比甲多,所以C正确,D错误。4.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酶是生物体内活细胞产生的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从体内转化而来③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④有的酶是蛋白质,有的是固醇⑤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⑥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⑦酶只是起催化作用⑧酶只在细胞内发挥作用A.①②⑤B.①③⑦C.③④⑧ D.④⑤⑥答案:B解析:本题的易错之处是对酶的产生、本质和作用了解不够。酶在活细胞内产生,食物中的酶会被消化酶水解不能发挥作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只有催化作用,不能调节生命活动。5.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酶促反应的反应速率受温度和pH的影响情况,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在a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酶促反应速率可能增大B.在b点,如果温度升高,酶促反应速率降低C.在c点,升高pH,酶促反应速率可能降低D.该图可能反映的是唾液淀粉酶催化能力的变化情况答案:D解析:此图可以反映温度和pH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但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不仅包括温度和pH,还有酶浓度等。在反应底物充足的条件下,增大酶浓度,可以提高反应速率,A正确;图中37℃6.图甲表示的是人与植物的淀粉酶在不同的pH中的活性,图乙表示的是三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中pH为5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B.由中性变成酸性,人淀粉酶的活性升高C.图乙中,活性温度范围最广的酶是bD.图乙中,c酶的最适活性温度为40答案:A解析:据图甲分析,植物淀粉酶的最适pH为5,人体淀粉酶的最适pH为7~8,A正确;由中性变成酸性,人淀粉酶的活性降低,B错误;从图乙中不能看出a、c酶活性温度范围,但a、c酶活性温度范围大于b酶,C错误;从图乙中看不出c酶最适活性温度,D错误。7.有关如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DP被释放后,蛋白质还能结合ATPB.与图中蛋白质具有相同功能的物质,有些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图中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D.该蛋白质也可结合ADP和Pi合成ATP答案:D解析:根据题图,该过程为ATP的水解,图中的蛋白质为ATP水解酶,反应前后数量和性质不变,故A正确;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RNA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反应,故B正确;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各种生命活动,故C正确;ADP和Pi结合生成ATP需要的酶为ATP合成酶,不同于ATP水解酶,故D错误。8.下面有关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剧烈运动比安静时ATP消耗速率加快,生成CO2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叶绿体和线粒体中[H]被消耗的过程中都会伴随ATP含量的增加C.测定胃蛋白酶的活性时,将pH由10下降至2的过程中,该酶活性一直不变D.植物的根细胞吸收钾离子的过程中,ATP中三个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都会释放出来答案:C解析:人体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叶绿体中[H]被消耗的过程中伴随着ATP含量的减少;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左右,在pH为10的条件下酶已失活,pH下降酶不能再恢复活性;植物根细胞吸收钾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该过程中ATP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会释放出来。9.下列生理过程中,会使ATP中高能磷酸键断裂的是()A.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B.线粒体内膜上水的合成C.细胞膜上水的渗透D.核糖体上水的生成答案:D解析: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所需的能量来自于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子所吸收的光能,不会使ATP中高能磷酸键断裂,A项错误;线粒体内膜上伴随着水的合成会有大量的ATP生成,会形成高能磷酸键,B项错误;水分子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不消耗ATP,不会使ATP中高能磷酸键断裂,C项错误;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翻译)的场所,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消耗ATP,会使ATP中高能磷酸键断裂,其中的氨基酸脱水缩合会伴随水的生成,D项正确。10.下列甲、乙两种生物膜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膜上的色素是极性分子B.乙膜上的酶活性与O2浓度有关C.甲、乙膜上的[H]是同一种物质D.甲、乙膜上都有合成ATP的酶答案:D解析:色素易溶于非极性溶剂,不溶于极性溶剂水,说明色素不是极性分子,A错误。图中乙膜是线粒体内膜,进行的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其反应速率与O2浓度有关,酶的活性与温度和pH有关,B错误。甲膜上的[H]是NADPH,乙膜上的[H]是NADH,C错误。甲膜上水的光解和乙膜上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都有ATP的生成,D正确。11.如图表示某植物进行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的部分过程,其中①~③表示有关生理活动。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均为放能反应B.水稻水淹后发生③过程导致烂根C.②释放的能量大多数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②产生的ATP可用于①答案:C解析:分析可知,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过程②表示有氧呼吸,过程③表示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其中光合作用为固定光能的反应;水稻水淹后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而不是产生乳酸;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ATP不能用于光合作用。12.下列措施及对应的生物学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A.农田种植作物一年两茬,可延长光合作用时间B.栽种秆矮、叶直而小的作物,能增加种植密度,有益于增大光合面积C.温室条件下,通过增施农家肥可以提高作物对有机物的吸收D.经常疏松土壤可以促进植物充分利用土壤中的矿质营养答案:C解析:农田种植作物一年两茬,可增加植物对光照的吸收,从而延长光合作用时间,A正确;杆矮、叶直而小的作物,相互之间遮光少,因此增加种植密度,有益于增大光合面积,B正确;温室条件下,通过增施农家肥可以提高作物对无机盐和二氧化碳的吸收,C错误;矿质营养吸收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因此,经常疏松土壤可以促进植物根部的有氧呼吸,进而促进植物充分利用土壤中的矿质营养,D正确。13.下列生理过程的反应式错误的是()A.蓝藻进行光合作用:CO2+H2Oeq\o(→,\s\up7(光能),\s\do5(叶绿体))(CH2O)+O2B.植物吸收无机盐时消耗ATP:ATPeq\o(→,\s\up7(酶))ADP+Pi+能量C.酵母菌发酵:C6H12O6eq\o(→,\s\up7(酶))2C2H5OH+2CO2+少量能量D.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C6H12O6eq\o(→,\s\up7(酶))2C3H6O3+少量能量答案:A解析:蓝藻属于原核生物,虽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但是细胞中没有叶绿体,A错误;植物细胞吸收无机盐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水解提供的能量,B正确;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C正确;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D正确。14.如图是一种可测定呼吸速率的密闭实验装置,把装置放在隔热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该装置可用来测定小麦种子有氧呼吸速率B.若将NaOH溶液换为清水,可用来测定小麦种子无氧呼吸速率C.若把小麦种子换为死种子,可作为该装置的对照,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D.在实验全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不变答案:D解析:试管中的液体是NaOH,NaOH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所以该装置可用来测定小麦种子有氧呼吸速率,A正确;无氧呼吸有气体的释放,所以若将NaOH溶液换为清水,可用来测定小麦种子无氧呼吸速率,B正确;为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可把小麦种子换为死种子,作为该装置的对照,C正确;呼吸作用会释放能量,所以在实验全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会发生改变,D错误。15.如图表示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下列关于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F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B.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最大时对应的最低温度是10C.图中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最大量为30D.H、J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的2倍答案:C解析:本题解题关键点在于识图分析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图中F点表示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0,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A正确;单位时间内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量是净光合速率,有机物积累最大时,最低温度是10℃,B正确;图中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16.对某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氧气的吸收量和释放量进行测定,结果如下表:()下列对结果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在5klx光照条件下5小时,10℃时光合作用产生的O2总量比20℃时多B.在20℃时,分别用10klx和5klx光照10小时,黑暗14小时,氧气增加量前者比后者多30C.在10℃、10klx光照小时后,转入20℃黑暗环境小时D.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温度和照光时间,二氧化碳浓度等属于无关变量答案:D解析:黑暗中氧气的吸收量代表呼吸速率,光照下测定的氧气的释放量是净光合速率,在5klx光照条件下5小时,10℃时光合作用产生的O2总量是×5=(mg),20℃时光合作用产生的O2总量是3×5=15(mg),A正确;在20℃时,用10klx和5klx光照10小时,黑暗14小时,氧气增加量分别是5×10-1×14=36(mg)、2×10-1×14=6(mg),前者比后者多30mg,B正确;在10℃、10klx光照小时,积累氧气量为4×=(mg),转入20℃黑暗环境小时,消耗氧气1×17.图甲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转化过程,图乙表示在适宜温度条件下该植物净光合速率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①③过程分别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B.图甲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不可能在同一个细胞中进行C.图乙中光照强度为B时,细胞内X物质的产生速率比Y物质的产生速率快D.图乙中光照强度小于A时,两曲线重合的原因主要是二氧化碳浓度的限制答案:C解析:图甲中①③过程都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A错误;图甲中①③属于光合作用暗反应,②④属于细胞呼吸,可以在同一个细胞中进行,如叶肉细胞,B错误;分析图乙,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则细胞内X物质的产生速率比Y物质的产生速率要快,C正确;分析图乙,光照强度小于A时,虽然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同,但两曲线重叠,说明二氧化碳浓度不是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D错误。18.科学家提取出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将叶绿体膜破坏,分离出基质和基粒,用来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下列条件下不能产生三碳糖的是()选项场所光照CO2ATPNADPH三碳酸分子A基质-+++-B基粒+-+++C基质和基粒++---D基质和基粒+---+注:“+”,“-”分别表示有,无答案:B解析:三碳糖产生于暗反应阶段,其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有无光照暗反应都能进行,三碳糖的产生途径是CO2+C5→三碳酸分子→三碳糖;三碳酸分子转变成三碳糖,需要NADPH和ATP参与,NADPH和ATP是光反应阶段的产物,其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许多类囊体薄膜堆叠成基粒。综合上述分析,对照表中的不同条件,可推知,B条件下不能产生三碳糖,所以,A、C、D三项均错误,B项正确。19.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变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和pH是自变量B.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酒精的生成情况是无关变量C.在探究过氧化氢酶高效性的实验中,气泡的生成情况是无关变量D.在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中,氧气的释放量是因变量答案:D解析:自变量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可以人为改变的变量,即所要研究的因素,在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pH是自变量,温度是无关变量,A项错误;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但又不是我们要研究的一些可变因素,称为无关变量,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酒精的生成情况是因变量,每组酵母菌培养液的量、葡萄糖溶液的量、实验时间、温度等都是无关变量,需要保持相同且适宜,B项错误;在探究过氧化氢酶高效性的实验中,气泡的生成情况是因变量,每组过氧化氢溶液的量、滴入的肝脏研磨液和FeCl3溶液的量、实验时间等都是无关变量,C项错误;因变量是指实验中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在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中,氧气的释放量是因变量,D项正确。20.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植株在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乙植株在e点有机物积累量最多C.曲线b~c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D.两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无法关闭答案:D解析:图中光合作用开始的点在a点之前,即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开始变化的点,故A错;图中6~18时有机物一直在积累,18时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量最大,故B错;曲线b~c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太强,气孔关闭,叶片吸收的二氧化碳少,d~e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减弱,故C错。二、非选择题(共50分)21.(8分)为探究NaCl和CuS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见表。请回答:试管编号实验步骤12341%NaCl溶液(mL)11%CuSO4溶液(mL)11%Na2SO4溶液(mL)1蒸馏水(mL)1缓冲液(mL)11111%淀粉溶液(mL)1111唾液淀粉酶溶液(mL)1111各试管放入37℃取出试管,加入1%碘溶液观察结果无色深蓝色浅蓝色(1)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3)该实验中设置4号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述实验中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溶液进行检测,1~4号试管中的颜色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操作过程中,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维持反应液中pH的稳定(2)Cu2+Cl-(3)对照确定Na+和SOeq\o\al(2-,4)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是否有影响(4)深砖红色、蓝色、浅砖红色、浅砖红色斐林试剂中有Cu2+,其可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解析:(1)缓冲液可以缓冲外来酸碱的冲击维持反应液中的pH的相对稳定。(2)酶活性可以通过颜色反映出来,如果将淀粉分解了说明唾液淀粉酶活性高,蓝色应浅或无色,如果没有将淀粉分解,淀粉会与碘液呈蓝色,由表中数据可知加入硫酸铜的蓝色最深,并且加入硫酸钠的和不加任何离子的对照实验是相同的结果,说明Cu2+对唾液淀粉酶有抑制作用。而加入氯化钠溶液无色,并且加入硫酸钠的和不加任何离子的对照实验是相同的结果,说明Cl-对唾液淀粉酶有促进作用。(3)4号是不加任何离子的溶液是空白对照,3是加入硫酸钠的反应液是为了确定Na+和SOeq\o\al(2-,4)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是否有影响。(4)如果用斐林试剂遇到淀粉水解后的还原糖应是砖红色沉淀,应依次对应的是深砖红色,蓝色、浅砖红色、浅砖红色。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在保温之前不能加入菲林试剂,是因为斐林试剂中也含有Cu2+,其可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22.(8分)如图是植物细胞内呼吸作用过程的图解,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物质Y可使________(试剂名称)由蓝色变成绿色再变成黄色。②和⑤过程中物质Y产生的场所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体内能进行的过程有________(填序号)。(3)花盆里的土壤板结后,需要及时松土,其目的是促进________(填序号)过程的进行,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2)①②③④(3)①②③(或者只有③)为主动运输吸收矿物质提供更多能量解析:(1)物质Y是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色变成绿色再变成黄色。②和⑤过程中物质Y产生的场所依次是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2)人体内的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所以能进行的过程有①②③④。(3)花盆里的土壤板结后,需要及时松土,其目的是促进有氧呼吸,即①②③过程的进行,为主动运输吸收矿物质提供更多能量。23.(10分)如图是某研究小组以番茄为材料所做的相关实验及其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1)甲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栽培农作物时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如图乙所示。CD段,叶绿体内ADP移动方向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24h内,________(用图示字母表示)点植物积累有机物质最多。一昼夜后植物体内的有机物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3)将对称叶片左侧遮光右侧曝光(如图丙),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12小时后,从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a和b(单位:g)。则右侧截取的小叶片每小时制造的有机物重量为________g。答案:(1)在一定范围内单株光合强度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减弱合理密植(2)从叶绿体基质移向类囊体薄膜D增加(3)(b-a)/12解析:(1)由甲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种植密度越大光合作用速率越低,因此在实际生产中要注意合理密植。(2)在光合作用中,ADP是在暗反应的叶绿体基质中产生的,要移动到光反应的场所类囊体薄膜参与ATP的形成,故其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移向类囊体薄膜;一天中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D点,D点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D点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E点与A点相比,容器内CO2减少,故植物一昼夜积累了有机物。(3)假设所截取叶片原来的重量为x,12小时后x-a代表这段时间的呼吸作用,b-x代表这段时间的净光合作用,所以真正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b-x)+(x-a),故b-a代表12小时右侧截取部分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24.(10分)甲、乙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利用图Ⅰ、图Ⅱ装置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甲利用图Ⅰ装置探究酵母菌在有氧与无氧的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的热量多少。材料用具:500mL保温桶、温度计、活性酵母菌、moI/L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实验步骤:①取A、B两套装置按下表的设计进行实验。装置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A加入200mL的葡萄糖溶液加入10X________B加入200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Y________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则X是________,Y是________。②B装置中步骤一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这是控制实验的________变量。实验结果:略。(2)乙利用图Ⅱ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①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组,假设该装置编号为Ⅲ,则装置Ⅲ除用________代替NaOH溶液外,其他设计与装置Ⅱ相同。②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是否产生CO2时,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写出乙同学改进后所得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若装置Ⅲ中红色液滴向右移动,装置Ⅱ中红色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答案:(1)①不加入石蜡油加入10g活性酵母菌②去除氧气自(2)①等量清水②由蓝变绿再变黄③装置Ⅲ中红色液滴不移动,装置Ⅱ中红色液滴向左移动装置Ⅲ中红色液滴向右移动,装置解析:(1)①实验要遵循对照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因此分析可知X处应填:不加入石蜡油;Y处应填:加入10g活性酵母菌。②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氧气。(2)①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装置Ⅲ除用等量清水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外,其他设计与装置Ⅱ相同。②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③有氧呼吸吸收氧气量和释放二氧化碳量相等;无氧呼吸不吸收氧气,但释放二氧化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2节 密度(备课讲义)-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讲义和课后训练(人教版)
- 《C运算符与表达式》课件
- (高清版)JJF(皖) 205-2025 土工击实仪校准规范
- 《发愤进取》课件
- 《黄达金融学》课件
-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2025至2031年中国打印机机芯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手机签名移动版》课件
- 二零二五微信营销活动合作经营协议3篇
- 《切问而近思》课件
- 运动会活动流程中的医疗安全保障措施
- 2025年冷链物流产品配送及仓储管理承包合同3篇
- 电镀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业经典案例)
- 2025年鲁泰集团招聘17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成都高新区七上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 浙教版2023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人机对话的实现》说课稿及反思
- 企业员工食堂管理制度框架
- 2025年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开题报告】中小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
- 2024-2025学年云南省大理州七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含答案)
-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