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北省沧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3年河北省沧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3年河北省沧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3年河北省沧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3年河北省沧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河北省沧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下面关于动物婚配制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单配偶制B.群婚制C.一雌多雄制D.一雄多雌制

2.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生态系统”概念的科学家是()。A.海克尔B.坦斯利C.马世骏D.竺可桢

3.下列作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A.油菜B.冬小麦C.水稻D.甜菜

4.关于生物群落的描述,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生物群落有时也可狭义地指某一分类单元物种数目的总和

B.生物群落为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的总和

C.每个生物群落都有一定的组成和营养结构

D.生物群落是任意物种的随意组合,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各个物种是通过长期历史发展和自然选择而保存下来的

5.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能量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态演替初期,群落的能量输入小于耗散

B.生态演替初期,群落的能量输入大于耗散

C.生态演替后期,群落的能量输入小于耗散

D.生态演替后期,群落的能量输入大于耗散

6.下列环境问题中,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起的是()。A.温室效应加剧B.臭氧层破坏C.重金属污染D.水体富营养化

7.对于一个稳定的森林或草原生态系统来说,其各组成成分中,唯一可缺少的成分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无机环境

8.种群的季节性消长主要是()

A.环境因子的影响B.生物因子的影响C.人为活动的影响D.突发性自然灾害

9.在温带地区,影响秋天树木落叶的最重要因素是()

A.温度的变化B.水分的变化C.日照长度的变化D.光照强度的变化

10.棉田中的七星瓢虫是棉蚜的天敌,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A.竞争B.寄生C.捕食D.共生

11.一般来说,群落名称应该反映()的主要特性。

A.种群B.群落C.物种D.生态系统

12.下列属于人工辅助能的是()

A.种苗和有机肥料中的化学潜能B.风C.潮汐能D.太阳能

13.氮循环中引起的环境问题有()

A.使土壤成分缺氮B.偏施氮肥,造成养分失衡C.气候变暖D.水污染

14.动物斗殴的行为属于()。A.干扰竞争B.共生C.利用竞争D.竞争排除

15.“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里草与豆苗的关系是()。

A.种内斗争B.竞争C.共生D.寄生

16.虫媒植物与其传粉昆虫之间的关系是()

A.寄生B.共生C.捕食D.竞争

17.水中()的存在通常是缺氧或完全无氧的标志。

A.二氧化碳B.氨气C.硫化氢D.沼气

18.下面关于动物婚配制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单配偶制B.群婚制C.一雌多雄制D.一雄多雌制

19.当光合作用强度因光照不足而下降时,增加二氧化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其下降幅度,这表明生态因子的作用具有()。A.阶段性B.限制性C.补偿性D.不可替代性

20.()是指生物的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是抵御不利环境的一种有效的生理机制。

A.休眠B.冬眠C.夏伏D.日蛰伏

21.下列生态系统中,维护自身相对平衡能力最强的是()

A.农田B.湖泊C.热带雨林D.北方针叶林

22.下述国家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是()。A.中国B.印度C.美国D.俄罗斯

23.表达人口增长的因素是()。

A.人口数量B.死亡率C.迁出率D.迁入率

24.逻辑斯蒂增长模型的曲线是呈()

A.J型B.S型C.直线D.抛物线

25.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总称为()

A.水圈B.岩石圈C.大气圈D.生物圈

26.在全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变化的光是()。A.红外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光

27.北方针叶林主要分布在()

A.热带B.亚热带C.暖温带D.寒温带

2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的是()

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土壤

29.要维持一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生物群落中首先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

A.生产者和消费者B.生产者和分解者C.食肉动物和分解者D.草食动物和分解者

30.陆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级数目通常不会超过()。A.1~2B.2~3C.3~4D.5~6

31.蚯蚓喜欢生活的土壤是()

A.碱性土壤B.中性土壤C.酸性土壤D.弱酸性土壤

32.下列能导致某一种群呈指数增长的条件之一是()

A.多个种群共存B.种群对环境适应性强C.环境资源不受限制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

33.关于热力学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又称能量守恒定律B.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时无损失C.又称能量衰变定律D.光合作用不适用于热力学第一定律

34.某一物种的个体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属于群落数量特征中的()

A.多度B.密度C.频度D.优势度

35.生长在珊瑚虫周围的藻类大量死亡而引起珊瑚虫群体的死亡,这个现象说明生物种间有()作用。

A.竞争B.共生C.寄生D.他感

36.()气体不是温室气体。A.COB.CO2

C.CH4

D.N2O

37.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A.奥德姆B.林德曼C.达尔文D.坦斯利

38.原生演替的速度比次生演替的速度()

A.快B.慢C.相等D.依具体情况而定

39.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

A.焚风效应

B、山风效应

C、谷风效应

D、陆风效应

40.我国解放后新增的荒漠面积中,有95%是人为活动造成的,其中“贡献”最大的是()

A.过度放牧B.破坏森林C.过度农垦D.工矿开发

41.可持续农业的目标是()。A.促进农村综合发展,减少多种经营

B.保证稳定持续增长的农业生产率

C.保持健康、协调的生态环境,有益于城市人民身体健康

D.合理利用、保护资源,特别是要保证土壤肥力得到快速的提高

42.下列生态学分支,不是按研究方法分类的是()。

A.系统生态学B.数学生态学C.农业生态学D.地理生态学

43.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A.水稻B.玉米C.大豆D.冬小麦

44.根据生物类型生态学可分为()。

A.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

B.分子生态学、细胞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C.陆地生态学、水域生态学

D.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山地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

45.影响冬小麦春化的主导因子是()。A.光照B.水分C.温度D.氧气

46.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生态学分支学科的划分依据是()。A.生物组织层次B.生物类群C.生境类型D.应用领域

47.实验证明,()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

A.红光B.青光C.紫光D.蓝光

48.实验表明,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的是()。A.蓝光B.青光C.紫光D.红光

49.从土壤质地来看,对作物生长最有利的土壤是()

A.黏土B.壤土C.粉砂土D.砂土

50.生物群落的概念最早是由__________提出的。()

A.谢尔福德

B.达尔文

C.奥德姆

D.莫比乌斯

二、填空题(20题)51.豆科植物与______结合形成根瘤,能把空气中的氮带入有机循环之中。

52.根据土壤质地组成,可以把土壤划分为砂土、壤土和______。

53.同种生物的不同种群长期生长在不同环境中,发生趋异适应,形成不同的______。

54.一般来讲,土壤的质地可分为砂土、黏土和__________3大类。

55.______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初级生产者十分分散,有的成灌木状或匍匐状生长,主要是一些有很强抗旱性的植物类群。

56.新种群也可能是起源于一个占有单一生境的种群,或者说是起源于一个种群的分布区域内,这种类型的种群形成叫做______形成。

57.大多数生物种群都倾向于使雌雄性比保持______。

58.只有当昼夜长短接近于相等时才能开花的植物,是______日照植物。

59.一个草原生态系统长期超载放牧,使某些优质草类大大减少,有毒的、带刺的劣质草类增加,草原生态系统草的种类改变,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载畜量下降,这是生态平衡的失调在其______上的表现。

60.未来的能源政策以______为基础,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缓解能源供求矛盾,减少环境污染。

61.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

62.根据降水量的不同,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以划分三个等雨量区,分别分布着不同的植被,这三个区是______、干旱区和荒漠区。

63.根据质地,可将土壤分为砂土、壤土和___________。

64.靠风传播花粉和种籽的植物是______。

65.生长在欧亚大陆寒带、温带地区的许多小型鸟类,通常冬季停止繁殖,到春季开始繁殖。在秋季因寒冷而停止繁殖以前,这些种群的数量______。

66.如果我们了解某作物需要的______总量,就可以根据播种节令、苗情和当地气象预报的气温资料,估计该作物的成熟收割期,以便制定整个栽培计划。

67.苍耳的种子具有勾刺,其种子传播方式为传播。

68.人类所面临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的解决和控制,都要以______原理为基础。

69.生态系统的核心是________。

70.研究一定区域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规律的生态学分支是__________。

三、判断题(10题)71.碳的贮存库主要是大气圈。()

72.臭氧层是地球生物的保护层,可以减少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73.生态系统中必须有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

A.正确B.错误

74.硫(S)属于气相型循环。[]

A.正确B.错误

75.亲缘关系较远的植物越不可能有相同的生活型。[]

A.正确B.错误

76.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小是成熟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特征之一。()

A.正确B.错误

77.短命植物与类短命植物一般分布在苔原。[]

A.正确B.错误

78.生物群落是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A.正确B.错误

79.次生演替的结果是群落复生。()

80.目前全球气候异常主要是由于“温室效应”。[]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光照的周期性对动物有哪些影响?

82.什么是物质流?生态系统的物质流有什么特点?

83.简述固氮的途径。

84.简述生态入侵及其危害。

85.什么是引起栖息地的减少和改变的主要因素?

五、论述题(2题)86.论述湿地的生态功能。

87.论述食物链与食物网是怎样构成的。

六、单选题(0题)88.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猫”传递时,体内该有毒物质浓度最高的生物是()。A.浮游植物B.浮游动物C.鱼D.猫

参考答案

1.B动物的婚配制度存在单配偶制、一雌多雄制、一雄多雌制。

2.B

3.C

4.D

5.A解析:在生态演替初期,群落生产量小,能量输入小于耗散,到了后期,群落趋于稳定,能量输入等于耗散,故选A。

6.A

7.B

8.A

9.C

10.C

11.B

12.A

13.C

14.A竞争可分为资源利用性竞争和相互干涉性竞争。相互干涉性竞争如动物之间发生格斗。

15.B

16.B

17.A

18.B

19.C

20.A

21.C

22.A

23.D

24.B

25.D

26.A红外光会产生热效应,地表热量基本是由红外光能所产生的。

27.D

28.A

29.B

30.D

31.B

32.C

33.C

34.D

35.B

36.A解析:温室气体首先应是温室植物释放出来的,由此排队CO,故选A。

37.D

38.B

39.A

40.A

41.B

42.C

43.D

44.A

45.C

46.A根据组织层次分类: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区域生态学(景观生态)、生态圈生态学(又叫全球生态学)。

47.D

48.A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红光有利于糖类的合成,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伸长有抑制作用,使植物矮化。

49.B

50.D

51.固氮微生物固氮微生物

52.黏土黏土

53.生态型生态型

54.【正确答案】:

壤土

55.荒漠生态荒漠生态

56.同域物种同域物种

57.1:1

58.中中

59.结构结构

60.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

61.生态系统生态系统

62.湿润区

63.黏土

64.风媒植物

65.最高

66.积温

67.沙漠和深海洋沙漠和深海洋

68.生态学生态学

69.生物群落

70.景观生态学

71.N

72.Y

73.B

74.B

75.B

76.A

77.B

78.A

79.N

80.A

81.动物繁殖与光照时间的关系也可分为两大类即“长日照动物”和“短日照动物”。加长白昼时间有利于长日照动物的生殖腺活动而缩短白昼则能刺激短日照动物的生殖。日照的变化与动物的迁徙、休眠、换羽以及很多其他周期性现象的开始和结束密切相关。动物繁殖与光照时间的关系,也可分为两大类,即“长日照动物”和“短日照动物”。加长白昼时间有利于长日照动物的生殖腺活动,而缩短白昼则能刺激短日照动物的生殖。日照的变化与动物的迁徙、休眠、换羽以及很多其他周期性现象的开始和结束密切相关。

82.进人生态系统的物质通过食物链关系不断地被吸收、固定、转化和循环。物质的这种运动状态(行为)叫物质流。生态系统中物质流的特点是:(1)参与物质循环的基本物质多。地球上已发现的所有元素几乎在生物体内都可以找到几乎都参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这些元素并非都是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而且有些则是有害的;(2)物质不灭、循环往复。与能流相对应的物质流动虽然二者关系密切但特点不同物质在生态系统的流动不是单方向的而是循环往复的。物质在食物链中为各类生物利用的过程就是由简单形态变为复杂形态再变进人生态系统的物质,通过食物链关系,不断地被吸收、固定、转化和循环。物质的这种运动状态(行为)叫物质流。生态系统中物质流的特点是:(1)参与物质循环的基本物质多。地球上已发现的所有元素几乎在生物体内都可以找到,几乎都参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这些元素并非都是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而且有些则是有害的;(2)物质不灭、循环往复。与能流相对应的物质流动,虽然二者关系密切,但特点不同,物质在生态系统的流动不是单方向的,而是循环往复的。物质在食物链中为各类生物利用的过程,就是由简单形态变为复杂形态再变

83.大气中的氮被固定的途径有三种:

一是通过闪电、宇宙射线、陨石、火山爆发活动的高能固氮,其结果形成氨或硝酸盐,随着降雨到达地球表面。据估计,通过高能固定的氮大约为8.9kg/(hm2·a)。

二是工业固氮,这种固氮形式的能力已越来越大。20世纪80年代初全世界工业固氮能力已为3×107t,到20世纪末,可达l×108t。

第三条途径,也是最重要的途径是生物固氮,大约为100—200kg/(hm2·a),大约占地球固氮的90%。能够进行固氮的生物主要是固氮菌,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和蓝藻等自养和异养微生物。

在潮湿的热带雨林中生长在树叶和附着在植物体上的藻类和细菌也能固定相当数量的氮,其中一部分固定的氮为植物本身所利用。

84.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于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生态入侵。入侵种群由于关系不完善进人生态系统后迅速扩展破坏系统结构影响系统功能甚至导致生态平衡失调。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于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生态入侵。入侵种群由于关系不完善,进人生态系统后迅速扩展,破坏系统结构,影响系统功能,甚至导致生态平衡失调。

85.栖息地的减少和改变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随着城市的扩大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大片的土地被开发利用使生物失去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