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家暴法专题_第1页
反家暴法专题_第2页
反家暴法专题_第3页
反家暴法专题_第4页
反家暴法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反家庭暴力法》亮点及实务解读自2016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立法背景一、家庭暴力领域存在立法缺陷

本法实施之前,我国没有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律,禁止对家庭成员、妇女、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的规定零星见于《婚姻法》、《妇女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以及《刑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立法的系统性、完整性不足,反家暴立法进程一直遭遇“家暴是家内私事”等传统社会观念阻碍,进展较缓慢。

二、家庭暴力危害严重,立法呼声高涨据统计,我国有24.7%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而多数受害人为妇女、儿童、老人等家庭弱势群体;青少年罪犯中有10%生活在家暴环境中;家暴受害人平均遭受35次家暴后才选择报警。

针对上述现状,从2008年起,全国妇联已连续向全国人大建言,制定一部国家社会领域的综合性反家暴法,集家暴行为的预防、制止、救助、教育与矫治措施在内的专门法律。

立法进程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反家庭暴力法纳入预备立法项目,并开始进行立法调研和论证工作。2013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制定《反家庭暴力法》列入五年立法规划。2014年11月25日,国务院公布了《反家庭暴力法(草案)》,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反家庭暴力法》。《反家庭暴力法》自2016年3月1日起实施。立法意义

加拿大学者安利丝·艾科恩所曾说:法官和律师们似乎只是关注构成人身侵害的指控殴打,往往难考虑一次拳打脚踢或推搡前前后后的那些侮辱、恐吓,事实上,它比一次孤立的拳打脚踢恶劣得多。

因为家庭暴力经常性、隐蔽性以及“轻微性”这种特性,所以之前的国家法律很难合适地介入——《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失之于“硬”,针对的是一些较严重的伤害,介入门槛比较高;而《婚姻法》等又失之于“软”,往往只是原则性规定,无法形成制止家庭暴力的有力机制。两者衔接难免出现了空白区域。

反家暴法明确:反对家庭暴力是全社会共同责任,其出台的一系列新制度将逐步弥补这一空白。我国第一部反家庭暴力法律第一次鲜明表示家庭暴力不只是家事,而是违法犯罪的立法态度;顺应家庭对国家适当干预家庭红线外区域的需求和期待;填补我国在反家庭暴力法制的空白,开辟了“家事”立“国法”的新篇章。反家庭暴力法八大亮点解读第二条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亮点一:明确家庭暴力定义亮点解读:一、对家庭暴力的定义减轻了受害人举证责任,为立法及司法裁判留下弹性空间。反家暴法对家庭暴力的定义最终落脚为“侵害行为”,在实践中受害人只要证明具有“侵害行为”的存在即可认定,而无需证明侵害后果或侵害责任,契合现实生活中家庭暴力形式多样、情况复杂的特点,缓解受害人举证难问题;二、行为类型包括身体侵害和精神侵害等侵害行为。

明确列举了“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几种明确的家庭暴力形式,增强了法律适用的明确性;

以“······等侵害行为”的兜底定性定义方法为立法及司法留下弹性空间。比如,实践中,家庭成员之间的性暴力、经济控制客观存在,已经有很多案例。定义虽然没有明确列举,但“等侵害行为”的表述,为日后制定实施细则或司法解释留有空间。实践中,在暴力形式上,主要包括身体侵害和精神侵害,尽管殴打等身体侵害仍是家庭暴力的主流,但辱骂、恐吓等精神暴力的严重性也越来越凸显。

亮点二:非家庭成员、但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也构成家庭暴力第三十七条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亮点解读:前述家庭暴力定义为“家庭成员之间······侵害行为”,本条通过在附则中增加准用条款的形式,扩大了家庭暴力法的主体适用范围,意味着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如情侣同居关系、离婚家庭中离婚不离家的主体、家庭雇佣关系、亲属照料关系等共同生活主体之间发生的暴力行为,同样受到本法的调整。这样规定主要是因为上述关系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具有同质性,这样可以保护其他亲密关系中的受侵害人群的基本权利。反家庭暴力法的保护对象根据上述可知,反家庭暴力法的保护对象包括:1、家庭成员。家庭成员不论性别、年龄、身份都有可能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人。现实生活中,受到家庭暴力侵害的主要还是女性、老人、儿童。因此对遭受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期和哺乳期妇女以及重病患者,法律则要求给予特殊保护。另外,现实生活中男性也可能成为家暴的受害人。2、有同居关系的人之间发生的暴力。

在现实生活中,未婚同居的现象已经较为常见,还有因住房紧张问题而“离婚不离家”的情况等等同居情形,这部分人的权益也受到本法保护。亮点三:明确反家庭暴力四大原则,指导反家庭暴力工作开展第三条家庭成员之间应当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和睦相处,履行家庭义务。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第五条反家庭暴力工作遵循预防为主,教育、矫治与惩处相结合原则。反家庭暴力工作应当尊重受害人真实意愿,保护当事人隐私。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重病患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给予特殊保护。

亮点解读:

《反家庭暴力法》总则开篇明确了反家庭暴力工作的四大原则,包括共同责任原则;预防为主,教育、矫治与惩处相结合;保护当事人隐私;实行特殊保护。

共同责任原则明确规定反对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而不再是单纯的家务事。冲击了“家丑不可外扬”的家庭理念,反家暴不再是法外禁地。反家庭暴力法构建了多部门、多机构合作的反家暴机制。明确反家暴是国家责任,由政府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机构牵头,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其他部门的反家暴工作,具体规定了司法机关、医疗机构、幼儿园、学校、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联、残联等在反家暴工作中的职责,反家庭暴力工作不是某个组织的事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预防为主原则

预防,是反家庭暴力工作的重要环节,反家庭暴力遵循预防为主、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对开展宣传教育、业务培训工作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还有城乡基层组织、人民调解组织做好预防工作都作出具体规定。保护当事人隐私原则

反家庭暴力工作应当尊重受害人真实意愿,同时应根据家庭暴力的不同程度而有所区别,对于轻微家暴行为,尊重受害人真实意愿有利于婚姻关系的稳定,对此,立法倾向尊重当事人意愿和隐私;如果施暴人的行为涉嫌犯罪,公权力就应及时干预。特殊保护原则

反家暴法提出,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重病患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给予特殊保护。亮点四:明确强制报案制度,增强社会保护力度第十四条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应当对报案人的信息予以保密。亮点解读:

该条规定是特殊保护原则的具体化:一方面典型体现了《反家庭暴力法》不仅是家庭法,更是社会保护法,另一方面也再次明确反家庭暴力不再是家务事或者仅是公安机关的责任,而是国家、社会、家庭、每个个体的共同责任。亮点五:创设轻微家庭暴力下的告诫书惩戒方式,配套查访、监督制度第十六条家庭暴力情节较轻,依法不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对加害人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出具告诫书。告诫书应当包括加害人的身份信息、家庭暴力的事实陈述、禁止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等内容。第十七条公安机关应当将告诫书送交加害人、受害人,并通知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公安派出所应当对收到告诫书的加害人、受害人进行查访,监督加害人不再实施家庭暴力。亮点解读:对于情节较轻的家庭暴力,《反家庭暴力法》创设了告诫书的惩治形式,要求公安机关将告诫书送达居民、村民委员会,由基层组织对家庭暴力主体进行查访工作,保护受害人。另外,《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条更明确了告诫书的证据效力。亮点六:指导受害人举证,弱化受害人证明责任第二十条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可以根据公安机关出警记录、告诫书、伤情鉴定意见等证据,认定家庭暴力事实。亮点解读:在证明责任分配上,《反家庭暴力法草案》第二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民事案件,应当合理分配举证责任。但如何分配、是否适用及如何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等问题未明确。出台的《反家庭暴力法》索性删除了该规定,转而规定法院认定家庭暴力的依据形式,客观上指引了受害人如何收集证据、便于举证。“等证据”的规定也允许了法院自由裁量权的运用,如受害人在公安局所做的笔录、妇联投诉记录、家庭未成年人证言等均可以作为认定家庭暴力事实的证据。因此,家庭暴力受害人最直接的举证途径是在家庭暴力发生时先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及时做好伤情鉴定工作。亮点七:明确家暴行为上的撤销监护人制度第二十一条监护人实施家庭暴力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等有关人员或者单位的申请,依法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被撤销监护人资格的加害人,应当继续负担相应的赡养、扶养、抚养费用。亮点解读:

虽然《民法通则》早已制定了监护人撤销制度,但表述笼统。《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了家庭暴力下的监护人资格撤销制度,增强了可操作性。而且,该条还明确了监护虽然撤销了,但仍应给付赡养、扶养、抚费费用的义务,防止“甩包袱”的行为,实现了监护权利与义务的分离,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人。亮点八:创设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并明确其独立案由法律地位第二十三条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亮点解读:《反家庭暴力法》第四章专设“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规定了申请、管辖、形式、措施、期限、执行等内容,相对完善,特别是24小时紧急保护制度有利于最大限度隔离加害人与受害人。应该注意是的,此前《反家庭暴力法草案》将人身安全保护令作为一项从制度依附于离婚、赡养、抚养、继承等民事纠纷案件中。《反家庭暴力法》顺应呼声,明确受害人可将人身安全保护令作为独立的诉由向法院提出申请。但未规定申请人滥用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法律后果。关于人身安全保护令法治发达国家应对家庭暴力的比较成熟的措施,就是动用“人身安全保护令”,限制加害人接触受害人。“反家暴法的一大利器,就是设立了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人身安全保护令”相对独立于诉讼程序,成为一项独立的实体权利,它成为家暴受害者手中的有力武器。一、申请人:受到家庭暴力侵害的当事人,如果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因为收到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亲自申请的,其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救助管理机构可以代为申请。对于书面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申请人的相关近亲属,也属于人身安全的保护范围。

二、申请条件:当事人受到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状况,可以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将反家暴工作从事后惩治变为了事前预防。人身安全保护令

三、对申请的处置

法院受理后应当做出裁定,保护令分为一般保护令和紧急保护令,一半保护令应当在七十二小时内做出保护令或者驳回申请,情况紧急的,应当在24小时内签发保护令。四、保护令的措施1、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2、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接触申请人机器相关近亲属;3、责令被申请人迁出申请人住所;4、保护申请人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五、实施人身安全保护令由人民法院执行,公安机关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应当协助执行。另,人身安全保护令做出后要向公安机关、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送达,均应协助执行。六、惩戒被申请人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法院给予训诫,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十五日以下拘留。对家庭暴力说1、重视婚后第一次暴力事件,绝不示弱,让对方知道你不可以忍受家庭暴力。记住:防范家庭暴力应从第一拳开始!2、说出自己的经历。诉说和心理支持很重要,你周围有许多人与你有相同的遭遇,你们要互相支持,计论对付暴力的好方法。3、如果你的配偶施暴是由于心理变态,应寻找心理医生和亲友帮助,设法强迫他去接受治疗。4、敢于向外界求助。一是向亲朋求助,二是向村(居)民委员会、所在单位求助。村(居)民委员会都有调解组织,由调解组、基层干部、单位领导进行调解,对施暴者施加压力;三是向妇女组织、工会求助,可以向村妇代会组织、乡镇妇联组织、或市妇联,由组织出面劝告施暴者,协调推动有关部门处理施暴行为。5、在紧急情况下,拨打110报警。由公安人员到场制止暴力,必要时对施暴者进行警告、罚款、拘留6、受到严重伤害和虐待时,要注意收集证据,如:医院的诊断证明,向熟人展示伤处,请他们作证;收集物证,如伤害工具等,以伤害或虐待提起诉讼NO!案例一:2011年9月4日,“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妻子kim发微博称遭到家庭暴力,并配发数张带伤照片,舆论哗然,李阳之后在接受采访时承认此事,且无悔过之心。2011年10月27日,kim正式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2013年2月3日,离婚案得到宣判,法院判决准许离婚,认定李阳存在家庭暴力、重婚行为,三个女儿由其妻李金抚养,李阳并支付妻子1200万元作为赔偿。2014年2月13日,KIM否认李阳支付赔偿,两人为此再次对簿公堂。案例二、

唐某,经人介绍结识了周某,经过一年多的相处、恋爱,双方走进了结婚的殿堂,并生有一可爱的女儿。婚后初期,周某对唐某百般呵护,小两口日子也算甜蜜。随着女儿的出生,周某好象变脸一样,不仅常为生活琐碎事与唐某争吵,甚至于对唐某动起手脚。2004年12月1日,在双方家长的主持下,周某向唐某写下保证书:保证在家不喝酒,不在外面玩,不再打唐某。此后在相当长的一断时间里,周某对唐某的言行有所收敛。2005年7月6日凌晨2点,周某在外喝酒回家后,突然将唐某从床上拖起,并施以拳脚,致唐某身上多处皮肤青紫,唐某遂后报警,公安机关以家庭纠纷为由口头教育了周某。当日,唐某搬回娘家居住。2006年3月22日上午,唐某离开娘家正欲骑车上班,遭候在楼下的周某殴打,致全身上下多处青紫,后经报警平息。2006年4月6日,唐某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终于诉至法院,以周某对其实施家庭暴力为由要求与周某离婚,并赔偿其损失1万元。诉讼中,周某拒不承认对唐某实施了家庭暴力。

[裁判要点]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当事人依法登记结婚,其婚姻关系即受法律保护。因唐某要求离婚系基于周某实施了家庭暴力,故确认家庭暴力是否存在关系到唐某的诉求能否得到支持。综观周某的行为,应当认定其实施了家庭暴力,理由有二:一是周某书写的保证书能证明其曾有过“打唐某”一事;二是周某在2006年间两次殴打了唐某,尤其是最后一次,致唐某的损伤从头面部到下肢,面积分布较广。可见,周某不仅具有殴打唐某的劣迹,且情节恶劣,应当认定周某的暴力行为给唐某身心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后果,唐某据此要求离婚应予支持,且作为无过错方,有权要求周某赔偿损失。法院遂根据我国婚姻法判决唐某与周某离婚,并对子女抚养及财产分割进行了处理,同时判决周某赔偿唐某损失1万元。

案例三:

2005年,闭女士与张先生登记结婚,两人签订了《夫妻协议书》,对于个人财产、共同财产、债权债务进行了约定,其中特别约定,“根据《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有重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的、虐待和遗弃家庭成员等情形之一,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